-
1 # 風雨後的彩虹16437373
-
2 # 林林媽媽
俗語講: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是過去養老的真實寫照!
第一,“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這句是說,養兩個兒子,互相攀比,今天這家,明天那家,折騰來折騰去,勞累在路上。《牆頭記》說得就是兩個兒子輪流養老,多一天少一天,也沒有人多養,而把老人放到兩家牆頭上的故事。
第二,“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還有一種更通俗的說法是“養兒別養仨,養仨沒有家”。養三個兒子,老了老了,就要三家輪流住,十天也好,一月也罷,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哪裡也找不到家的感覺。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家家不再缺吃少穿,一般孩子結婚成人,都分開單過,那種找不著家的情況已基本不見,但兒子多了,養老攀比現象還是時有發生。我有個同事的鄰居,他們家就三個兒子,老人自己有退休金,但兒子媳婦們覺得老人分配不公,鬧的都不愉快,所以儘管有三個兒子,卻很少有人去探望。
在農村,兒子多了,父母受累也是明擺著的事,結婚,蓋房,都要比一個兒子付出的多,帶孩子也是帶了這家帶那家,甚至同時帶著幾個的也有。老了老了再沒人去探望,就覺得特別寒心。不過這種情況是少數,多數還是兒子多了的老人有倚靠,尤其是生病的時候,這個來了,那個去了,比孩子少的有明顯的優勢。
這些年實行計劃生育,二個三個兒子的已不多見(我們這裡計劃生育比較嚴格,只要不是雙胞胎,三胞胎,兩三個兒子的很少,除非超生),想要那麼多兒子也很難實現了。所以大多數人是體會不到“輪官馬”“沒有家”的滋味的。
-
3 # 緣來是婚慶
這和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一樣的道理。一方面人都是有感情偏好的,如果只是一個兒子那麼就會全心全意,那兩個兒子,父母就算再公平也會有所傾斜,如果兒子大度點還無所謂,如果小心眼那就可能醞釀出毛病,三個兒子就更不用說了。養兒多了,你雖然會想以後這個不養老人總有一個會養,這恰恰會出大問題。只要有一個不養。其他的時間長了也會心裡不平衡,最容易出毛病。而且兒子一結婚,那家庭就更復雜了,有些時候也不是兒子一個人能決定的。
-
4 # 流量島
在農村,經常有人說“養兒防老”,也有人說“兒子多有福”,可人老了,幹不動了,沒用了,卻開始遭到兒子們的嫌棄,老人的無奈誰能體會?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用三個方面的原因,外加最後一個調侃的搞笑影片加以分析:
教育問題農村老人由於孩子多,且一般沒什麼文化,只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已經很不錯了,也不懂得教育孩子,豈不知孩子從小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只懂得索取,不懂得感恩。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小家,那裡還會想起自己的老爹老孃。
缺失公平農村家庭兒子多了,父母也很難做到對每個兒子都公平,而兒子們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總覺得自己吃虧。比方說分房子,有人得了新房,有人得了老房,還有分家產,都感覺家產自己分的少;心裡邊都覺得父母偏心。
妯娌矛盾還有就是妯娌之間,相互斤斤計較,總覺得公公婆婆偏心,比如說:覺得父母幫老大家幹活看孩子多,但是給自己家幹活看孩子少。雞毛蒜皮的事真是一籮筐,到最後還都是覺著別人沾光,自己吃虧。
最終的結果是:到父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顧的時候,都推三阻四,有的甚至對父母不聞不問。當父母生病需要住院花錢的時候,兄弟間都覺得自己應該少承擔費用,有的過分的甚至一分錢也不出。
-
5 # 大文剪輯
養兒防老,很多時候變成了添堵。
這句話,或許這是又一箇中國特色。讓我想起了一親戚家的情況,4個兒子呢!
早年間,2個兒子比較會讀書,考到外面,然後就在外面工作,常年不在家,頂多逢年過節回來一下。
叔叔去的早,嬸嬸年紀大之後,就由2個在農村的兒子,每週輪流照顧。
但說實在的,說是照顧,其實當牛馬呢!飲食也沒照顧好。據說還剩菜剩飯的呢,其中有一家還儘想著謀嬸嬸的錢財。
後來嬸嬸也找叔叔去了。
2個在外面,就回來抱怨在家的2個兄弟,反正搞得一家都不和了。
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其實有孩子在看,
自己做的事最終又會回到自己身上的。儘量做個好榜樣吧!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
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
6 # 優影影視
這句話曾經我的姥姥經常說,我給大家解釋下。
在農村,上一輩人的觀念是一定要生兒子,而且是要多養兒子,農村封建思想是重男輕女、兒子傳宗接代,可以壯大自己家村裡的地位,還可以防老。其實是把多養兒子作為自己最大的投資。
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現象,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孩子,為他們蓋房、娶妻、成家立業。想著辛苦一輩子,現在自己老了,終於可以安享晚年,可誰想,兒子越多反而越沒人孝順父母了。
農村人常說:“養兒防老”,可人老了,幹不動了,沒用了,卻開始遭到兒子們的嫌棄,農村老人的無奈誰又能體會!為什麼會這樣呢?
農村老人一般都沒什麼文化,兒子小的時候也不懂得教育孩子,只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已經很不錯了,而對於兒子的教育卻關心的很少,由於孩子多,父母壓力大,自己的思想是能把他們拉扯大已經很容易了,豈不知孩子從小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只懂得索取,不懂得感恩。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小家,那裡還會想起自己的老爹老孃。
農村家庭兒子多了,父母也很難做到對每個兒子都絕對的公平,而兒子們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總覺得自己吃虧。比方說分房子,有人得了新房,有人得了老房,還有分家產,都感覺家產自己分的少;心裡邊都覺得父母偏心。
還有就是妯娌之間,相互斤斤計較,總覺得公公婆婆偏心,比如說:父母幫老大家幹活,看孩子多了,給自己幹活看孩子少了,雞毛蒜皮的事真是一籮筐,到最後還都是覺著別人沾光,自己吃虧。
到父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顧的時候,都推三阻四,有的甚至對父母不聞不問。
當父母生病需要住院花錢的時候,兄弟間都覺得自己應該少承擔費用,有的過分的甚至一分錢也不出。
農村老人現在變成了累贅,成了沒用的老東西、老不死,兒子們完全忘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樣對待父母,真的著實讓人寒心,老人只有在沒人的時候默默流淚。
-
7 # 等待趨勢執行
感謝邀請!子女是否孝順,主要責任還在於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否偏心?按道理說,不管父母疼誰家產留給誰?這是父親的權利,作為父母,從小把子女養大他的責任義務已經盡到了。每一個子女都要贍養老人這是作為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父母的財產他怎麼分配,那是父母他自己的權利。子女贍養父母,是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惦記父母的錢財。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8 # 彪哥剪電影
這個也是看地方和時代了,以前叫養兒防老,現在慢慢的很多老人不需要了。另外現在人的品德提高的很快。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少。很多的兒媳不願自己的公婆住自己家,主要是生活習慣造成的。
-
9 # 至少有ni
如何理解“養兒別養兩,養兩輪官馬”,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句話?
看到這個標題忍不住來回答一下。我們村就有很多養了三個兒子的,其中一個,三個兒子各自成家,平時沒錢給也不煮他的飯菜,一般都是吃點辣椒醬,腐乳什麼的下飯。他和小兒子住在自己老房子裡。我們這都吃花生油,種花生的時候因為老二媳婦幫了忙,收割時就送了一麻袋。小兒媳婦知道了就騙他把倉庫鑰匙拿來,說是曬穀子,後來還鑰匙的時候,他問怎麼把我倉庫鑰匙取走了?兒媳婦說,你給了她一袋花生,剩下的就是我的了。忙了半年什麼都沒得到。平時過年過節兒子給個一百,還會被罵,只有去山上抓些蛇什麼的去街上賣。
另一個就是老了,誰都不想養,說他年輕的時候偏心小兒子,後來就輪流養,一個兒子家裡住一個月,住完被鋪尿桶一頓搬。老了動不了,躺床上,一天送一次飯,腳也被老鼠啃了,沒感覺。
還有一個是隔壁阿婆,去她兒子家吃飯,去早了沒煮,去晚了人家吃過了。經常來我家等,有時候我家會給她一些吃的。
-
10 # 希望社會多些正能量
讓我看一個都別養,這社會養了兒子就是造孽!娶了媳婦就忘了娘!很多媳婦又女權主義,男方父母沒個好!一個都不要就對了!
回覆列表
有點煩這種言論,個人感覺孩子只要是自己家,男女都一樣。有能力有出息的孩子,什麼都不用愁?沒能力的不上進的,生一個也是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