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店線上
-
2 # 悠然布衣
不是崇古貶今,說實話,古人的智慧也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在夏日中,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
我們可以把古人的消暑避暑方法分為兩種。
一種是透過建築物來消暑。冷巷
冷巷被譽為嶺南傳統建築的精髓,是建築排列組合形成的比較窄的巷道。
經過冷巷時風速會增大,風壓會降低,各房間較熱空氣被帶出,
較冷空氣進入補充,從而達到通風效果。
地下室
利用地底層相對恆溫降熱,還會放一些冰塊。
自雨亭
唐代園林中出現的一種建築,就是利用天然的雨水或者泉水將水積蓄在亭子頂部,模擬降雨,透過水迴圈來降溫。
窯洞
窯洞北方的朋友,特別是陝北的朋友應該看著很熟悉吧。
另一種就是另外物品來降溫了。扇子就不用說了,估計通用的。
冰鑑
很多人一聽,咦,這不是曾國藩的書嗎?
這肯定不是的,雖然心靜自然涼,看書靜心降暑也很有道理。
但是這裡的冰鑑指的是古代的冰箱。是古代暑天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
涼枕
也就是瓷枕和玉石枕,現在看起來……感覺這個硬邦邦的,睡著會舒服嗎?
竹夫人
又叫青奴,中國民間夏日取涼用具。功能相當於抱枕吧。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供人取涼。
中國傳統婚俗認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徵,是最具陽氣之物,也是傳宗接代的神聖之物……消暑聖品
宋代開始有的皇家“冰淇淋”,可以說是現代冰淇淋的始祖了,據說是馬可波羅在元朝時把冰酪是技術帶回去才有了現在的冰淇淋。
此外還有蓮子湯、綠豆湯,還有閩南地區的四果湯,
傳說起源於秦始皇時期的藥膳清補涼。
老祖宗的智慧啊,現在看了還感覺很神奇,哈哈。
-
3 # 大同新國學雜談
古人在炎炎夏日令人驚奇的,可以食用冰塊、冰淇淋來消署。而且食用的一部分冰塊是古人制造出來的。人工製冰技術,是現代西方工業的產物,古人是怎麼製造出冰塊的呢?
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硝石,既而發現硝石溶於水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使水降溫到結冰點,從此便發明了夏天製冰的方法。
唐代長安街上也有出售冰製冷飲和冷食的商販,南宋時,製冰技術日益成熟,漢族人民已經掌握用硝石放入水中作為製冷劑 ,以奶為原料,邊攪拌邊冷凝,而後加入各種不同口味的果漿和水果製作出各種美味可口的"冰酪"。
這種"冰酪"就是當今冰淇淋,乃至哈根達斯的鼻祖。而美麗的冰酪,締造了一個冰激淋史,飲食文化史,人類文明史。是經典的時尚,是悠久燦爛的漢族文化長河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13世紀,馬可波羅把這種冰淇淋的製造方法帶回了義大利,後來又傳到了法國。卡特琳皇后的一位私人廚師,在此基礎上研製出鑽摻入奶油,牛奶,香料的半固體冰淇淋並刻上花紋。
早在商代,勤勞智慧的華夏人民,就有冬天藏納冰塊於冰窖中,夏天取出的風俗。周代官府設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稱為"凌人",並且建有窖冰的"冰井"。
唐代出現了一種工人消暑的涼屋,涼屋通常建在水邊,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徐徐涼風便吹入屋內,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水沿屋頂流下形成"人工水簾"屋子很快就涼爽起來了。
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用竹編,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
以後便有了,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情抒懷,宮中美女借扇子傳情達意,道士用扇子驅邪滅妖,普通百姓也在家中掛扇子,視其為鎮宅之寶。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多姿多彩。
-
4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普通老百姓的消暑方法能想象到,扇扇子,下水洗澡,到陰涼處乘涼。另外,有可能利用地窨子乘涼,從地面向下挖一豎直的坑,坑口像棚屋頂一樣用梁椽植物秸稈等覆蓋,上面在加厚厚的一層泥土,裡面冬暖夏涼。在小時候還在農村見過地窨子,也在裡面乘過涼。
帝王將相就高檔了,在山東鉅野金山就有一個人工開鑿山洞,叫秦王避暑洞。據傳說,古代修宮殿時,就曾將支撐宮殿的銅柱子做成空心的,夏天,在銅柱中放上冰塊,冰熔化將吸收大量的熱,同時水的比熱容較大,水升溫時也要吸收大量的熱,自然會使宮殿中的溫度降低。還有一個應該靠點譜,因為是在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中看到的,幾名宮女在宮殿頂上推著水車灑水,記不太清了,好像當時有人猜測宮女們成天在宮中無所事事,閒得無聊透過這種方式解悶。最終答案是宮女灑的水順著宮殿流淌過程中,不斷蒸發,從宮殿吸熱,使溫度降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正大綜藝》的廣告詞就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
5 # 東方國學
第一,當屬有名的土空調,這可是古代的高科技!!!石板之下還有一個一兩米深寬的空間,能有效利用常年恆低溫的地氣與屋內熱空氣形成溫差對流,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時房間保持涼爽。熱愛旅遊的夥伴可以去徽州的西遞古村看看。
第二,空調房。如先秦冰房、漢代清涼殿等。先秦冰房是用來儲存冰塊的房間,如圖一。漢代時,皇宮設有冬夏兩用的空調房,冬為“溫殿房”,夏為“清涼殿”,其中,“清涼殿”內設有石床、冰塊等,是不是和圖二《神鵰俠侶》中的冰床很像呢,可自行腦補一下。
第三,最普通的、也最主要的方式當屬搖扇了以及清涼茶水了。類似於現在夏天必須喝的綠豆湯和路邊動不動發的帶有廣告的小圓扇。
-
6 # 丹鳳176671015
謝邀。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在降溫方面確實創造了很多成果,例挖土窖,窖裡溫度冬暖夏涼。第二在大樹底下搭棚,靠樹蔭降熱。第三,住在深山洞裡,洞裡氣溫低。第四有條件住在船上,夜晚船上在水中,再加之河風,比較涼快。大眾就是白天洗涼水澡,晚上睡在外面露宿。
-
7 # 春泉節能
最有意思的是古代人也用“空調”“冰箱”,還是一體機!70年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楚墓冰鑑,分裡外兩層,上蓋還有幾個小孔,外層用來儲放冰塊,裡層用來冷藏食物和酒水,透過小孔散發出來的冷氣便能降低室溫,一物多用,體現出古人強大的造物智慧!
說到空調,在悶熱的夏天,現在吹空調應該成了我們唯一的慰藉。高溫天氣,吹風扇都不能滿足我們了,比起舒適度我們更喜歡空調,這樣夏天就不會難過了。如果沒有發明空調,高溫天氣簡直讓人苦不堪言,夏夜難以入眠,誇張到動一下就汗流浹背、悶熱不堪的。因為即使是使用傳統的電風扇,也未能夠像空調那樣子有足夠的製冷效果,只能夠緩解部分悶熱,而沒有辦法像空調那般令我們感到舒適。
作為現代的智慧科技,春泉中央空調計費系統具有很多實用、安全、與裝置實現互聯互通等特點,利用ZigBee無線通訊、自組網、穩定性好;座品分離,便於施工,便於後期維護、更換;最重要的是對空調能耗計量準確,資料自動累積、掉電儲存、儲存時間長達20年的功能優勢。
-
8 # 我是白扯
其實古代中國地大物博 最多時候才幾千萬人口 一點不會熱 熱的地方比如山東江浙 直接樹蔭下就可以了
-
9 # 銅仁蓋紹工作找波波
又是一年夏至到,現代人為了消暑,早已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那千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度過夏天的呢?
2300多年前的夏天,屈原就用下面這種青銅器,做出了沁涼的冰鎮美酒。
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聰明的華人就開始使用冰箱了。
順帶說一句,到了清代,冰箱長這樣。
幾百年前,紫禁城裡的皇帝,已經開始使用“空調”了。
-
10 # 人皆可為舜禹
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有空調,電風扇等一些電子產品可以在這個炎熱的暑假為我們降溫,古代的人在這麼熱的天他們怎麼做才能給自己消暑呢?“空調”
這古代的空調是什麼樣的呢?挖一個兩米深的空間,然後利用物理的方法,保持著空氣的對流,我們都知道這種很深的地下是非常的涼快的,這樣就可以緩解屋裡的熱空氣,讓室內的溫度低於室外,這就是古代的土氏空調。
扇子古代的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都喜歡隨身帶著一把扇子,除了為了搭配耍酷之外就是發揮它最重要的作用了,清涼自己,隨時感受風的涼爽,這是最適合普通人的清涼方式了。
涼水古代會有涼茶賣,夏天的街邊小攤到處都是,如果你看過一些古代的電視劇的話,在那種炎熱的夏天,百姓感到炎熱就會喝一碗涼茶來消暑。
最後就是冰塊和石板組成的房子這種地方只有皇帝或者是丞相之類的大官,普通人是上享受不來的。皇帝會有一個專門存放冰塊的房子,比如秦朝的冰房或者是漢代的清涼殿。這些地方當然就是給皇帝用來消暑的地方,普通人呢,還是用扇子和涼茶消暑。
要是讓大家也回到古代只依靠扇子涼茶之類的來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那我認為大家都是會瘋的。你怎麼看呢?
回覆列表
一看題目,就知道題主包括祖上都沒在鄉村呆過。
別說古代,二十年前,空調都很少。我們用溼布掛電扇上吹,再整點花露水到溼布上,滿室生香。再往前二十年,電扇都沒見過,也沒聽過熱死人的。
說古代消暑是搞點冰塊放哪兒哪兒的,那是瞎扯,有也是皇家氣派,平常人家吃飯都成問題,哪裡用得上。
所以古代人消暑,應該和我們四、五十年前差不多了。
老家的房子是三四百年前的老房子,很少有超過二層以上結構,房子的中央一般有個高達五六米的廳堂,往往又是幾個廳堂連在一起形成一片居住區。在這樣的房子裡,只要坐在廳堂或連線廳與廳的過道里,清爽的風會不停的吹過來,比空調好多了。象土樓的那種建築,房子內外的溫度也會相差好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