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虎到底飄了麼
-
2 # 塵269965171
過年的三十晚上叫上所有的親戚一起吃個團年飯!飯後現在都是會打牌的打牌,不會打牌的一起看春晚,晚上12點起來放煙花,這個是必須的,爸爸媽媽都會把我們喊起來,不起來就沒有壓歲錢了,哈哈,爸爸媽媽的壓歲錢無論你嫁沒嫁出去都會給。到了,初一的早上必須要給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紅包,總之,我們這邊還是保持了傳統的過年習俗,因為你無論在哪裡,做什麼工作,過年是必須要回家的,有家的地方才有年味!!
-
3 # 小說紀
年前大掃除、過年當天貼掛錢和春聯、然後包餃子,裡面放一枚硬幣,誰吃到預示明年財運旺!然後就是看春晚、放鞭炮,第二天早上起來開始挨家拜年!
-
4 # Zolinca
偷情,聽說過吧?就是春節的時候,一般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小孩都會跑到別家菜園摘菜,我摘你家,你摘我家哦,但是要文明哦
-
5 # 就愛喝白開
打掃衛生,貼春聯,拜神,包餃子,點蠟燭,守歲,放鞭炮,迎財神,送財神初一到初五,不喝粥,拜年,走親戚等等,各地的習俗不同
-
6 # 我已經虛度了時間
說到過年,肯定是最開心的,一般從大雪開始,就為新年準備了。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後,陸陸續續開始了醃寒肉,灌香腸。現在寒肉品種越來越多,雞鴨魚肉、口條豬頭、雞腿鴨腿、排骨內臟等等等等。進入臘月選個好日子,蒸上十至數十斤饅頭(包子),喜歡黏食的老人還會倒上方糕。之後就要開始清洗衣物打掃房間,一頓忙活也到了小年了,送灶。因為從小生活在市區,家裡沒有灶老爺龕,聽奶奶說要準備清水,糯米飯、供碟送灶,之後用糯米飯糊上灶王爺嘴巴,在稻草上焚化撒上豆子(給灶王爺坐騎吃的)。有乾親的小孩這天最開心,乾媽媽這天會送來上面有紅梅綠梅的糯米飯和壓歲錢。糯米飯要上供到十五。現在這種風俗很少見了。臘月二十八,買上菜,中午祭祀祖先,告訴祖宗,要過年了,祈求保佑。三十除夕一大早,先煮上兩條鰱魚,叫做碗頭魚,要留到初五才開始吃,取年年有餘之意。忙活晚飯,貼對聯。互相道喜。年夜飯桌上要給晚輩壓歲錢,必須有的菜雜燴(團圓菜),雞(積財積福),鴨(壓一壓邪祟),豌豆苗(安安逸逸),水芹菜(路路通),湯圓(圓圓乎乎),青菜豆腐(保平安)吃完晚飯,放炮仗,一般還要帶上香燭去土地廟祭祀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回來,把鍋裡放上魚肉饅頭糕麵條,壓鍋,之後還要接灶。大年初一起個大早,放鞭炮。給家裡祖先敬茶,給長輩拜年,開始給家裡面女同志上早茶(一般女同志這一天不起床),我家裡是一碗麵一片糕一杯糖茶,洗臉水漱口書端到床上。一般是自己給自己配偶端,父親去世的端給母親,(沒有出嫁的小丫頭肯定要自己起床),然後就是拜年,走親戚。到初五,還要接財神,放鞭炮。到了正月十三,要吃上湯圓,開始上燈,小孩子玩燈,十三十四上燈,十五十六正燈,十七十八落燈。燈一落,年就結束了。
自己小時候回憶,如有不對,還望指正。揚州風俗。
-
7 # 馬鞍山老鄉會
安徽過春節俗稱過年,節日氣氛濃厚,無論家人在何處,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與親人團聚。
除夕的年夜飯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餃子,皖中和皖南人則在吃飯前要放鞭炮、貼春聯、祭祖。祭祖儀式相當講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須有雞有魚。 (3)吃飯之前,長輩要用紅紙包錢給每個孩子,稱為“壓歲錢”。飯後,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吃瓜子、花生、糖果邊聊天,看著中央臺的《春節聯歡晚會》直到天明,這就是“守歲”。
年初一清早起床後,開門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稱接門神。家人團拜,互相祝賀,吃棗、慄、茶葉、雞蛋、長壽麵,然後出門向其他長輩們拜年。
初一這天不能掃地,茶水也要倒在專備的盆中,不潑出門,意思是不把財氣掃(潑)出去。這天一般不勞動,因而有“趕忙三十夜,清閒初一朝”的說法。
-
8 # 文曲星142603
特別習俗有傳統
新衣淨屋迎新歲
三十除夕夜不眠
初一黎明點火爐
如今習俗與時進
過年品味新時風
社會和諧大家庭
年年歲歲習俗新
-
9 # 楊老帥
【過年】的習俗,全國基本上大同小異。在你們地方你們認為司空見慣傳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習俗,可能在我們看來別說不可思議,甚至是聞所未聞,反之,也一樣,這就是中國地域遼闊的結果。
我是雲南人,我們【過年】的習俗是這樣的,就從大年三十說起吧。
【大年三十】清早起來,吃過早點後開始殺雞,殺雞到祖祠或寺廟中,俗稱【領牲】。將雞(整個雞烀熟)連同熟豬頭一起端到自家家堂桌上供奉。不到墳地上供奉,也就說【過年不上墳】。【吃年飯】較平時晚個把小時(主要是忙不出來的原因)。吃年飯前必須先潑【江水飯】所謂的“江水飯”就是用一隻碗,碗裡盛上近半碗涼水,然後將雞冠子掐上一點,其它菜餚放入一點,焚化三份灰色紙錢於碗中,倒在自己家大門外旁邊。【自吃年飯起,每頓飯都要如此,直到年過完為止】。
【大年初一】早起後,全家每人一杯糖開水,早餐吃餌絲或餌塊,取新年順快之意。點大香自此至初四。年初一,全天不得動菜刀,所有菜餚必須在年三十搞好。不得打罵小孩。不互相串門子。
【大年初二】蒸糕吃,取步步高寓意。新婚夫婦到丈母孃家【拜年】。親戚們開始互相走動。親戚走動不叫【拜年】,【拜年】是新婚夫婦回孃家才稱為【拜年】,【拜年】丈母孃必須給女婿禮物[一般是衣服之類],而不給女兒禮物。
【大年初二】開始出燈[即耍龍,耍獅子)雲南人叫【玩燈】,玩燈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最後一點,過年期間,沒有任何人家宰鵝,殺鴨過春節。
在我們看來似乎很平常,或許在你們看來也會是【聞所未聞】亦未可知。
-
10 # 林間行者864
大年三十和 除夕夜,白天組織食材兄弟姐妹會團聚上祖墳燒紙送紙錢,晚上吃自家團圓飯,看春晚(算是國家習俗)。放鞭炮辭舊年迎新年。
初一包餃子,古話是初一不出門(主要指串親戚),當然最重要的是小孩子新衣新褲的兜裡有了壓歲錢!上街看公家,也就是各鄉鎮和業餘團體組織的龍燈(舞龍的,專有一男英雄手拿帶把龍珠在前舞動逗龍扭擺翻滾,龍是多樣變化的,每家扎得不同)、社火(有踩高蹺,腳上綁兩個木樁走路,上演各種歷史人物形象和故事)。
彩蓮船(有花船中的彩娘子,旁邊還有四個表情誇張的船伕手拿劃漿旱地表演划行,擱淺啟動,逗樂,前面有青年男子挑逗像耍龍者一樣逗娘子舞船擺動前進),更有綵船前面迎親的媒婆、胖丫頭、胖小子、小丑引道前行。
還有鷸蚌相爭的表演很精彩,生動,由女人手舞紙做的大彩貝殼把自己包裹扇動著走,一個裝扮成大鳥模樣的人伸著誇張的鳥頭老想啄貝殼裡的肉,一啄貝殼就被夾住各種掙脫,引得眾人哈哈笑。
再還有鑼鼓、腰鼓隊的團體舞蹈,有時還特邀外地風情表演團體。這活動一般在初一,伴隨著春節從初一到十五有時不定期表演,看官方和民間安排。
初二,是出嫁姑娘和姑爺回孃家給父母拜年的日子。
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就是親戚間禮尚往來,我到你家,你到他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聲談笑,最體現親情友情的時侯。最難得就是一年初始休閒的這親友間無拘束團聚的酣暢淋漓,極盡過年的興致。
原則上 初五過小年算新年告一段落,新年高潮算過去了,初七、八上班。但這時的上班是鬆懈的,還是有機會出來拜年喝酒的,直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過大年,也就是元霄節,這天是要吃元宵的,喻示新的一年圓圓滿滿。過完這大年,新年各種習俗正式結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該學習回學校,該工作工作,安排農事農田活計,該經商出門經商,經營各種生計人生。
回覆列表
淄博稱“請神”。即在除夕日落前,由家中男性青少年提著馬(紙吊兒)到墳瑩或村外,接已故祖先回家過年。焚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民間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全國各地都有許多很有鳳趣的習俗和傳說,淄博也不例外。 香燒紙後,口喊:“爺爺、媽媽(奶奶)回家過年了!”然後回家,算是對祖先盡了孝。接年之後,直到初二夜裡便不能掃地了,掃地意味著對祖先不恭,也會掃走財運。現在,有些農村此風俗還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