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漢防務論壇
-
2 # 戰爭史
1943年12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盟軍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最高司令部統籌指揮參與登陸行動的盟國海陸空三軍,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擔任登陸行動的陸軍總指揮,英國海軍上將伯特侖·拉姆齊任海軍總指揮,英國空軍上將特拉福德·利-馬洛禮任空軍總指揮。登陸後的地面作戰由英軍第2集團軍和美軍第1集團軍共同負擔,兩個集團軍分別由英軍中將米利·鄧普賽和美軍中將奧馬爾·佈雷德利指揮。還有美軍中的虎將巴頓,他的第3集團軍將作為後續部隊,在登陸成功後上岸,與登陸部隊相配合,合圍包抄德軍,一舉光復法國。
(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臂章——象徵歐洲解放的火紅色利劍)
盟國在艾森豪威爾身上投下了驚人的龐大賭注:1個集團軍群3個集團軍,也就是86個師,153萬人,這只是參加登陸的陸軍戰鬥部隊;9000多艘艦船,有數十萬名海軍和商船人員在諾曼底外海工作,1.37萬架飛機,再加上各種輔助人員,他手裡有一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遠征軍,合計288萬人。
(艾森豪威爾主持軍事會議)
德軍這邊則不容樂觀。蘇聯人在東線死死拖住了他們,墨索里尼又丟掉了自己的國家,甚至連巴爾幹半島都要德軍去駐防,以至於西線德軍只有佔德軍地面力量總數19%的作戰師和極少量的海空軍。他們防守著從挪威到西班牙的漫長海岸線。具體到盟軍選擇登陸的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只有第7集團軍的6個師,9萬人。
但這些說明不了勝算。德軍早在1941年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那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壁壘”。這道壁壘由堅固的支撐點和海岸炮陣地構成,直到1944年還在加緊趕工。德軍躲在大西洋壁壘後面,而即將登陸的盟軍面朝槍口,背靠大海,沒有退路。“沙漠之狐”隆美爾1944年初被任命為駐防法國北部的德軍B集團軍群總司令。他接管法國北部的海防後,立即進行了實地考察。得出的結論是,諾曼底最有可能被盟軍選作登陸地區。他按照自己的設想加強海岸防禦,在淺海佈設水雷、建立水下障礙帶,在陸上用地雷和據點構成防禦地帶,還加強了對空防禦。但是一切都做得太慢,到盟軍登陸時,陸上只來得及佈雷400萬顆,還不到總計劃的五分之一,水下障礙帶也僅僅完成了一半。可就是這些水下障礙物,在登陸日造成了盟軍登陸艇的大部分損失。
(隆美爾視察大西洋壁壘)
為改變這種情況,艾森豪威爾在盟軍戰略空軍司令部據理力爭,終於改變了1944年西線空中戰役的戰略轟炸目標,由轟炸德國本土工業區轉為有計劃的轟炸法國和比利時的鐵路系統。戰略空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但投下了44萬噸炸彈,成功的讓西歐變成了一座巨大的鐵路墳場,兩個月間讓德華人在西線的運輸能力下降了70%。德華人在海岸附近儲備彈藥和燃料的計劃大大受阻,裝甲部隊機動性受到限制,加強“大西洋壁壘”建設的工程材料無法運輸。這使盟軍在諾曼底地區登陸時的壓力大大減輕。
盟軍選擇的登陸目標是諾曼底,他們想盡辦法,讓德軍相信登陸目標是加萊。盟軍為此策劃了“堅忍”行動,這是軍事史上盛況空前的欺騙計劃。一個下轄50個師的美軍第1集團軍群和一個裝備精良的英軍第4集團軍被偽造出來,分別於跟加萊隔海相望的英格蘭東南部和蘇格蘭愛丁堡“駐紮”。英華人派出替身演員假扮蒙哥馬利,美華人更是任命巴頓為第1集團軍群司令官。兩個人頻繁出現,各級假指揮所的假電報在空中飛來飛去,大量假目標出現在加萊對岸的多佛爾地區:坦克集結地,物資器材堆積場,醫院,登陸艇碼頭甚至各種輸油管道,全是硬紙板和木條搭建起的逼真模型。還有針對加萊地區的大規模空中偵察和轟炸。當一切跡象指向加萊時,德華人判斷盟軍將在加萊登陸的最後兩條理由卻是他們自己提出的:第一,加萊離薩爾、魯爾區不遠,接近德國的工業心臟;第二,德國的V系列導彈發射場就設在加萊附近。後來直到諾曼底灘頭的戰事陷入白熱化,德軍高層,比如希特勒本人,仍然認為加萊才是主攻方向,諾曼底只是佯攻。這成為二戰中的一個大笑料。
(大西洋壁壘)
德軍中總算還有一個人堅信盟軍將會從諾曼底登陸,那就是隆美爾。當時10個裝甲師和3個重坦克營的西線德軍裝甲部隊被集中起來編成西線裝甲叢集,由德軍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指揮。隆美爾與龍德施泰特在抗登陸作戰方面產生了嚴重分歧。龍德施泰特認為,10個裝甲師應當留在後方,以便必要時實施強有力的反擊。卻隆美爾主張把所有10個裝甲師都部署在淺近縱深,以便實施及時的反擊。在他眼中,登陸日的1個裝甲師,作用遠超敵軍登陸後的3個裝甲師。“如果沒能在登陸開始的頭三天把敵人趕回大海,戰役——也就是整場戰爭,將遭受失敗。”隆美爾如此堅持。最後希特勒主持了折中方案:6個裝甲師配置在北部海岸淺近縱深,4個裝甲師配置在南部深遠縱深。隆美爾實際能夠指揮的只有一個第21裝甲師。
(隆美爾與龍德施泰特)
“霸王行動”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3個兵種相互配合,登陸兵力分配在5個灘頭,滿足所有人不同的要求成了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陸軍要求在漲潮時登陸,以減少部隊在海灘上停留的時間;海軍要求在退潮時登陸,如此能減少登陸艇的損失;空軍要一個有月光的夜晚,如此空降兵能有效識別地面目標。5個灘頭各自有各自的潮汐表,分別提出要求自己的登陸時間。一切亂到不可開交,而作為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必須熟練掌握妥協和折中的藝術。
(退潮時諾曼底海灘上露出成排的地雷和木樁)
最終艾森豪威爾以各自所能接受的最低條件為底線,通過了妥協方案:D日當天應當風平浪靜,接著還要有3天的好天氣;岸上風力不超過3級,海面風力不超過4級;雲層底部高度在900米以上,厚度不超過5/10,能見度最少為5公里,為便於空降著陸應有半月的亮度。剩下的事交給了斯塔格,一位精幹的學者,盟軍的首席氣象學家。斯塔格提出了他的預測報告,1944年6月上旬符合要求,但能夠利用的日子只有5、6、7三天。一切證據告訴艾森豪威爾,應該選5,於是在聯席會議上,6月5日被暫定為D日。
(英國皇家空軍上校斯塔格,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的首席氣象學者)
然而進入6月之後,英吉利海峽風雲突變,天氣異常惡劣。6月4日凌晨四時,氣象學家仍預報天氣不可能好轉。但夜間9時,卻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機。斯塔格堅持認為6月6日拂曉前將會有一段好天氣,雖然之後雲層會加厚,但到深夜又會好轉。並且在6月9日之前,還會有一段長時間的好天氣。那是個天空佈滿烏雲的夜晚,做出決定極其艱難。
理智告訴艾森豪威爾:一切工作都已就緒,拖延行動不堪設想。
下定決心的時候,艾森豪威爾並不知道這會是人類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決定之一,他只知道這是他人生中最難、令他最受折磨的決定。因為一旦這個決定失誤,可能會帶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重的災難。最終,6月6日被確定為D日(登陸日)。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英]溫斯頓丘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英]利德爾哈特 《最長的一天》 [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
3 # 前沿陣地
主要在於盟軍的準備十分充分,在獲得了足夠大的優勢之後,盟軍才在1944年進行了諾曼底登陸行動。
早在1942年,盟軍就進行過嘗試,在迪耶普進行登陸,但是由於盟軍力量還是不足,登陸部隊損失很大,這也讓盟軍下定決心在掌握全面優勢之後,再進行登陸作戰。
後來,盟軍決定在諾曼底登陸,同時為了保障不被德軍發現,啟動了很多戰略欺騙計劃。巴頓將軍就率領美國第一集團軍群,部署在加萊對岸的英國基地,但實際上,這個部隊是個空架子,主要由三百多電報員偽造各部隊單位的無線電通訊,欺騙德軍。同時,大量使用橡膠等製作的假坦克、汽車、飛機等,也被部署在加萊,欺騙前來的德軍偵察機,因此德軍高層很多人認為盟軍會在加萊登陸。
同時,盟軍也是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優勢。首先就是奪取制空權,經過1944年血腥的戰鬥,盟軍已經基本控制了法國沿海地區上空的制空權,隆美爾就是在坐車時遭到了英軍戰機的攻擊而失去了一隻眼睛。為了有效應對德軍的防禦工事,盟軍透過間諜等不僅獲悉了德軍的佈防情況,甚至連一些工事的厚度、材料等都有所掌握,為後續的戰鬥中處理這些障礙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最終,在萬事具備後,盟軍開始了登陸行動,並在當天就基本控制了諾曼底海灘,開始向內陸挺進。
-
4 # 使用者5770541302
主要就在於盟軍當時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保證了能夠有效壓制住德軍。
早在諾曼底登入之前,盟軍就進行過類似的嘗試,這就是迪耶普登陸,但是由於支援不利、後勤補給不到位、未能奪取制空權等問題,損失慘重,讓盟軍準備了足足兩年才進行諾曼底登陸。
首先就是制空權的問題,如果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登陸,那簡直就是送死,所以盟軍在1944年經過一系列戰鬥,重創德國空軍,基本掌握了西線上空的制空權。這樣一來無論何時,盟軍登陸部隊都能及時得到空中支援,避免迪耶普登陸那樣的慘劇。
支援力量較強。除了制空權,盟軍當時還糾結了大量水面作戰艦艇,可以提供不間斷的火力支援,而且為了物資補給,盟軍還修建了兩個人工港,用於裝卸物資提供部隊使用,這都是盟軍登陸部隊在登陸之後能夠立即開啟局面讓的關鍵原因。
情報支援。雖然有了這些準備,但是如果讓登陸部隊去攻打設防完備的工事還是很難的,但是透過情報人員,盟軍基本掌握了德軍的佈防情況,甚至一些工事的厚度、火力都瞭如指掌,選擇較為容易攻打的目標,儘可能降低作戰難度。
而與此同時的德軍,由於東線戰事緊,大量精銳開赴東線,所以西線德軍裝備水平、作戰素養都不是很好,也降低了盟軍的作戰難度。
-
5 # 淮上秋陽
諾曼底登陸之所以能獲得巨大成功,筆者以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英美盟軍登陸準備非常充分。德黑蘭會議後,美英任命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為盟國歐洲遠征軍總司令,英國空軍上將泰德為副總司令,加快了開闢第二戰場的準備工作。為實施“霸王”計劃,盟軍在英國總共集結了包括美、英、加、法、波等11個國家的287.6萬人的兵力、7000艘艦船、1.1 萬架作戰機和2700架運輸機,英國南部成為一座大本營,同時還準備了兩個人造港和一條海底輸油管。
二是希特勒對盟軍登陸地點判斷的失誤。德軍最高統帥部對英美軍隊在西歐登陸地點的估計沒有一致看法,希特勒認為英美盟軍在加來地區登陸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德軍設防重點在加來地區,諾曼底一帶防禦較薄弱。盟軍諾曼底登陸開始後,希特勒還認為這是牽制性的行動,大規模的登陸應該在加來。所以德軍統帥部根據根據希特勒的旨意,將德軍主力配置在加來地區,在諾曼底地區只部署7個師,不足9萬人。更要命的是當盟軍進攻時,實際負責西線指揮的隆美爾卻回國祝賀他妻子生日去了。當美英空降部隊空降著陸後,駐守的德軍第七軍團司令還在參加“圖上作業”,當第七軍團參謀長向隆美爾總部報告美英空降部隊好像是“大規模行動”時,總部的參謀長還認為是盟軍在搞聲東擊西。至7月5日,登陸盟軍已達100萬人。隆美爾投入戰鬥的兵力不及盟軍一半。直到6日下午,德軍才判明形勢,這時盟軍已在3處取得立足點。到7月24日,盟軍經過43天的戰鬥,佔領了正面寬100公里、縱深30-50公里的登陸場,勝利完成了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戰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透過這次戰役,盟軍共殲滅德軍45萬人,其中生俘二十一萬人。擊毀坦克2117輛、野炮3500門,各種軍車兩萬輛,飛機3500餘架。盟軍也付出了12.2萬人的巨大傷亡代價。諾曼底登陸為盟軍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從此,歐洲反法西斯聯盟的武裝力量從東、西、南三面圍攻法西斯,使戰爭進入了粉碎德國歐法西斯的最後決戰階段。
-
6 # asiavikin雜談
簡單的說是準備充分,稍微細一點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掌握了制空權。
在1944年春天,依仗巨大的裝備優勢和人力優勢,經過美陸軍航空隊特別是第八航空隊戰鬥機部隊的艱苦努力,也包括拿轟炸機做誘餌這類不足為外人道的招數,終於透過主動出擊把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打成了殘廢,像JG2、JG26這樣的西線德軍戰鬥機主力聯隊都被逐出了天空。這樣一來,當諾曼底登陸開始前,美英空軍得以從空中封鎖了預定戰場,這就比1942年的迪厄普登陸強多了。
2、組織了細緻而廣泛的偵察。
在諾曼底,美英盟軍從法國抵抗組織那裡得到了關於“大西洋壁壘”的詳盡情報,同時也沒扔掉敵前偵察。在戰前,為了搞清預期登陸海灘能否承受坦克的重壓,曾專門派出蛙人從諾曼底海灘上挖了幾桶沙子帶回來研究。至於空中偵察就更是司空見慣到讓人熟視無睹的程度了。
3、對登陸作戰的準備比較完善。
經過1942年迪厄普登陸的慘敗和當年年底北非登陸的成功,美英盟軍對於選擇何種型別的地域進行戰略性兩棲作戰已經有了初步概念,透過1943年的西西里登陸和薩勒諾兩次登陸作戰,對於登陸作戰中各軍種的協同配合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艾森豪威爾甚至以辭職要挾,得到了對盟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部分指揮權。特別是在登陸中大規模使用了三個師的空降兵,很好地呼應了灘頭的登陸作戰。盟軍還反覆訓練登陸部隊的換乘與搶灘,提高了基層部隊的登陸技巧。英軍在戰前專門開發了各類適於灘頭作戰的兩棲裝備,在實戰中起到了較好的作用。而美軍則由於佈雷德利的偏見,沒有認真研究在灘頭作戰的特種裝備,在戰鬥中嚐到了苦果。由於登陸作戰對空中優勢的依賴性很強,盟軍高度重視登陸地點的氣象變化。在登陸前夕英吉利海峽出現了低壓,天氣陡然變壞,登陸幾乎被迫要推遲。關鍵時刻氣象室主任斯塔克上校指出一股冷鋒將帶來短暫的好天氣,艾森豪威爾得以下定決心登陸。
4、複雜的欺敵行動
這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部分。對登陸時間和地點,盟軍不僅實施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還以各種手法向德軍散佈假訊息,特別是將德軍注意力引向距英國最近的加來地區。盟軍以各種手段加強加來在德華人心中的分量:在諾曼底投下一噸炸彈,就一定在加來投下兩噸;有一架偵察機去諾曼底,就一定有兩架偵察機也飛往加來上空。甚至到了6月6日諾曼底登陸之後,戰役企圖已經完全暴露,盟軍仍舊透過兩面間諜向德軍統帥部送出:諾曼底只是佯攻,真正的登陸將在加來進行的情報,完全誤導了希特勒的判斷。
諾曼底登陸的成功說明了登陸作戰已成為最複雜的作戰形式,戰略性兩棲登陸作戰理論已經高度成熟,為配合登陸作戰需要各個軍種高度嫻熟的協同配合,需要建立統一的三軍聯合登陸指揮機構。在登陸前要儘量奪取戰區、戰役制空權以掩護登陸部隊的航渡,展開,換乘,搶灘,登陸作戰;在登陸後還要從空中封鎖敵人的增援路線及摧毀敵方的前線補給基地,最大限度地削弱敵方的抵抗。
-
7 # 地圖帝
諾曼底的登陸成功,一定要提到一個名字——胡安·普約爾·加爾西。
加爾西是西班牙巴塞羅那人,其貌不揚還禿頭,呆頭呆腦,愛幻想,是個宅男。如果生在和平年代,會過得普通又幸福。然而在1936年,納粹德國挑唆西班牙發動內戰,加爾西的父親去世,母親和妹妹入獄遇害,這個24歲的宅男憤怒到了極點,他流浪到英國,邊打工邊尋找報復納粹德國的機會。
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盟軍英國因情報失誤,多次遭受重創,人手很緊張。1940年,英國破例面向社會招聘特工。加爾西看到報紙上的招聘資訊,知道自己終於等到了報復德國的機會。
1940年4月,他跑到英國情報五處報名,然而,他很快被趕了出來。因為他的英語和德語均說得磕磕絆絆,駕駛、速寫、譯碼、格鬥、射擊等技能啥啥都不會。
他屢敗屢報,臉皮很厚,7月份再去報名,失敗;10月份又去報名,失敗;1941年2月還去報名,失敗;1941年4月是他第五次報名,“陰魂不散”的他被面試軍官大罵一通,將他扔出了軍情五處的大門。
加爾西總結自己的缺點所在:禿頭、手腳笨,在英國軍官眼裡就是呆蠢。他決定換個思路,英華人不要爺,那爺就去仇人那裡。
於是他出門轉彎,買了套西班牙官員的行頭,穿戴整齊的出現在德國駐英大使館的門口。在德國特工面前,他表演了猛跺腳、右臂抬高45°的納粹禮,成功將自己描述成是一名納粹的狂熱粉絲,並說要將自費潛伏在英國的成果彙報給德國。
德國特工來了興趣,越聊的深入越覺得撿到了寶,這個禿頭男子竟然能在一年之內就將英國軍情五處調查了個底朝天,不僅能說出一大批英國軍官的名字,連英國特工發報機型號和走廊的燈泡顏色都知道。其實加爾西知道這些資訊並不難,畢竟有五次去軍情處報名的經歷,軍官之間打招呼用的軍銜和名字,他都記在心裡。另外,發報機型號是在考核技能時記下來的,只不過他的技能成績很差。至於走廊燈泡的顏色,那是他被人拖出來時仰面看到的……
但他很會編故事,他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深入潛伏,情節曲折,處處驚險。這些故事很快贏得了德華人的好感與信任,雙方相見恨晚。德華人提出要培訓他,將來派他去英國當間諜。就這樣,加爾西成功進入了德國最大的間諜機構——軍事情報局。
加爾西依舊禿頭、手腳笨,但是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培訓結束後,德華人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身份和檔案,將他派去英國。加爾西很給力,不斷給德華人發來情報,經核實,他提供的情報真實可信,有的描述和德國空軍冒死突襲拍到的照片一樣。德華人太興奮了,大嘆加爾西是個人才。
加爾西繼續發情報,告訴德華人情報的獲取和他努力發展的下線有關,這些下線的身份各異,有小軍官,有學者,有轉業軍人等等,目前達了27人,已經形成了針對英國的情報網,可惜自己的活動經費用光了。
德華人亢奮了:這小子太能幹了,27個下線一定得好吃好喝的養著,工資我們出!
再看英華人這邊,恐慌不斷啊!修了兩個月的高登爾基地還沒成形,就被德軍的空軍炸成了坑;佈防嚴密的斯卡帕灣被德軍輕易突破了;剛探得德軍在大西洋有潛艇,前去偷襲卻撲了個空……
英華人強烈的感覺到,一定是被敵人的間諜監控了!去查!一定要查出間諜是誰!
英國最頂級的多名特工出發了,一路尋找一路排查,最後在德國斯圖加特的民房裡,他們見到了加爾西。
出身於英國軍情五年的特工認出了加爾西,一臉的驚訝,沒想到,曾經被扔出去的禿頭小子,竟然會成為讓英國吃盡苦頭的人。
加爾西見到了熟人很開心,熱情的接待了他們,還大方分享自己獲得情報的方式。原來他從位於慕尼黑的軍事情報局出來,根本沒有去英國,而是在鄰近的斯圖加特租房住了下來。
大多數的時間,他都在屋子裡寫寫畫畫,靠著三大道具構想出了很多“情報”,這三大道具分別是:每日報紙、一本英國旅遊指南、一份英國地圖。
他每天都關注著報紙上公佈的火車時刻表,如果火車時刻表顯示某路段的火車近期很繁忙,他立即去打聽沿途是否有移民,如果真的有大批移民,就證明這個區域在修工事,經過觀察,不難發現有一些火車是專門運輸軍火物資的。當然,有必要的時候,他會去當地的圖書館去查一資料,就用手頭僅有的文字資源,就能分析出一條質量上乘的“情報”。
於是,他的情報會像寫小說一樣精彩,比如說:經過我和下線同志的努力,我們發現這個區域有士兵戒備,周邊有新的電線杆,修建的碉堡採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工事外面有用於偽裝的樹木。
加爾西還透露:他所謂的“27個下線”根本不存在,全是編造出來的,從頭到尾, 都只有他一個人在“戰鬥”。
英國特工震驚了,加爾西豐富的想象力實在強悍,僅靠蛛絲馬跡就能腦補出一部大戲,最重要的是他的腦補跟現實如此接近。天啊!他不僅是優秀的間諜,更是曠世奇才啊!這樣的人殺掉太可惜!不能殺,要策反!
在英國的示意下,加爾西成為盟軍專門給德國做假情報的高階間諜,對於沒什麼意義的情報,他會第一時間發出去。當然針對關鍵的資訊,他會慢半拍再發。這樣,德軍花時間確認了情報的真實後,只能怪自己錯過了時機。
德軍依然堅信,只要維護好加爾西的情報網,還會有更多更重要的資訊湧過來的,包括加爾西在內的28個人的工資,皆準時發放,短短3年,就給了他幾百萬的經費。
1943年,德國決定專門為加爾西“團隊”建立直達無線電臺,並撤銷增派其他間諜去英國的打算。也就是說德國的情報誰也不指望了,就押寶在加爾西“團隊”。
英華人高興極了,讓德軍徹底掉進情報騙局,這種夢寐以求的事情加爾西做到了!英華人被加爾西的編造能力折服,稱他是“最偉大的演員”。
1944年1月,英美兩國計劃實施諾曼底登陸行動。
德國安排給加爾西的任務是:據獲悉,盟軍正準備一場大規模的歐洲登入行動,要密切關注。
英國安排給加爾西的任務是:不能讓德軍有所察覺,用誘敵戰術將德軍主要兵力牽制住。
同時接受雙方重託,加爾西成為可以操控二戰戰局的核心人物。這段時間也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間。
加爾西不負眾望,與根本不存在的27個手下,5個月的時間內就向德軍提供了500多條重要情報,平均一天4條,將德軍哄得團團轉。
在加爾西傳遞的情報中,他將登陸的地點改成了加萊,而納粹德國的領導人希特勒對“自己人”深信不疑,在加萊安排了最精銳的軍隊。直到6月份,盟軍實施登入的前一天,加爾西才發出緊急情報,聲稱盟軍要在諾曼底登陸。
而負責接收情況的德國軍官偏偏忘記接收這條情報,想起來的時候登陸行動已經開始了,德軍在戰場上敗的慘烈,卻只能怪自己疏忽。其實,即使德國及時接收了資訊,也改變不了戰局。
加爾西把握著二戰的態勢,更掌握著這部“大戲”的節奏,他對德軍大發脾氣:我不接受道歉,你們的失職玷汙了我們的心血!
愧疚感讓德軍對加爾西以及他的“團隊”更加信任,雖然敗了,但希特勒對他的工作十分認可,還在1944年7月特批授予他納粹鐵十字勳章。而諾曼底的成功登陸,加爾西已經獲得了英國國王親自頒發的大英帝國勳章。
同時獲得同盟國和軸心國最高榮譽勳章,加爾西在歷史上獨一份,可謂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此時的加爾西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明白名氣太大了不是好事,是時候安排下一齣戲了——詐死。
不久,德國在《泰晤士報》發現加爾西被抓了,並承認是德國納粹派出的間諜。加爾西被處死的訊息讓納粹餘黨十分心痛,寄給加爾西團隊34萬美元,鼓勵團隊人員:一個加爾西倒下了,但你們不要灰心,繼續努力。
就這樣,加爾西用詐死徹底斬斷了與德國的聯絡,臨了還多領了“獎金”。但是為了安全起見,他還是選擇了消失。這回,連英華人都找不到他了。他的神秘消失成了二戰最大的謎團。
直到後來,人們從加爾西生前的日記才知道了他的真正結局:為了安全,他深藏功與名,先後去了美國、古巴、墨西哥等拉美國家遊歷,最後在委內瑞拉隱居。他的錢全都捐給了英國情報機構,平時開一個小超市維生,領居和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經歷。
加爾西在委內瑞拉度過了平靜的44年,臨死前才告訴兒子真相。在諾曼底登陸勝利71週年的前夕,加爾西的兒子將日記公開,這本日記的最後一頁有一句話:“如果不是身在戰爭年代,我一定是一個出色的編劇”。
回覆列表
正是因為盟軍擁有了絕對的空中優勢,所以裝備水平落後於德國陸軍的美英聯合部隊才得以成功的在諾曼底登陸並經受住德國在西線所進行的最大反擊作戰-阿登戰役。而值得一提的是,從1943年盟軍對德國的空中優勢就已經建立。在1943年時,美英的戰略轟炸機已經可以完成對德國本土的有效轟炸並返回多數。從那時開始,第三帝國這顆大樹就已經開始被盟軍的戰略空軍力量刨去根基。
在戰爭進入1944年時,擁有長航程的P-51Mustang戰鬥機加入了對德國的攻擊行動。P-51Mustang戰機作為美國二戰生產的一款效能十分優越的戰機,其優秀的中高空機動能力使其完全可以壓制德軍的主力裝備BF-109型戰機。即使在面對德國新銳的ME-262戰鬥機時,只要P-51抓住時機利用ME-262盤旋能力較差的這一點也能將其擊落。以至於在諾曼底登陸還未開始之前,德國的領空就已經不再屬於德國空軍而被英美空軍所掌握。
而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對戰況的推進是非常大的。在諾曼底戰役時,成千上萬的戰略轟炸機將炸彈投到了諾曼底和加萊地區的交通設施之間以阻止德國可能進行的支援行動。與此同時,11000架C-47運輸機也將英美的4個空降師和其所需要的物資投送到了諾曼底背後的戰略樞紐。以至於在諾曼底地區的守軍在登陸戰剛一開始就被告知已經沒有退路,所以這才導致了諾曼底戰役守衛德軍幾乎全部損失殆盡,在阿登戰役中盟軍也使用了同樣的方式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