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狐狸

    宋哲宗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原名趙傭,後改名趙煦,生於神宗熙寧九年十二月,是神宗的第六個兒子。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危,趙煦被立為太子,同年繼位。

    宋哲宗在宋朝皇帝中給人的印象不深,似乎在他身上沒發生什麼事情,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壽命很短,只活了二十四歲。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位期間他的觀點行事長期為他人左右,失去了自己的印跡。

    哲宗的執政期可以以他親政為節點,分為鮮明的兩個階段,但事實上,他在這兩個階段都未掌握主導權。

    親政前為高太后(歷史上著名的宣仁太后,哲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聽政時期,從元豐八年到元祐八年(1093)為止。這段時間裡,先是反對新法的司馬光入朝,盡廢新法,後來朝中又出現了蜀、洛、朔朋黨之爭。圍繞新法的廢除、改進以及相應的人事調整,朝中一直爭議不休。哲宗此時還是孩子,只能躲在高太后身後,不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高太后是個嚴謹自律之人,但在對待哲宗的問題上,她顯然過於嚴厲,哲宗的一言一行都在她的約束下,甚至哲宗身邊的宮女等都會被帶去訊問。哲宗希望提高生母朱太妃的待遇,也受到壓制。朝中的事情,更沒哲宗說話的份。有一回,高太后問哲宗“彼大臣奏事,乃胸間且謂何?奈無一語耶?”意思是大臣奏事,你為什麼不說話。哲宗迴應:“娘娘已處分,俾臣道何語(你已經處理完了,我還說什麼)?”從語氣中看,漸漸長大的哲宗是有所不滿的。可以說,少時的哲宗是在壓抑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開始親政,第二年就改年號為“紹述”,意思是繼承父親的遺志。果然,哲宗幾年來的壓抑立刻爆發,新法的大旗又被豎起,章惇等人開始得到重用,元祐期間的很多人物被洗牌。除此之外,生母的地位瞬間抬高,高太后為他選的皇后也被廢,一切都發生了翻轉。

    但是客觀地看,親政初,哲宗也就十七歲,沒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所做之事更多是出於意氣,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尤其是政治上,他的情緒更多是被支援新法的改革派所利用。當然,不是說支援新法不好,期間也是取得了很多成果的,尤其是對西夏的戰爭中,取得了難得的大勝。只是,其中的哲宗,確實沒體現自己的主張和判斷。因此,他的影像又一次被歷史沖淡了。

    哲宗雖然貴為帝王,其實是個很悲情的人物,如果從普通人角度觀察,他從小失去父親,個性又長期受到約束,年紀輕輕就捲入極其複雜的朝廷鬥爭,這樣的人生,怎能說幸福?可能和生長環境有關,哲宗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都不好,一直體弱多病,結果在二十四歲就棄天下而去了。

    可見,宋哲宗算是個悲情帝王吧。

  • 2 # 漢周讀書

    北宋第七任皇帝是宋哲宗趙煦,生於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本名趙傭,宋神宗第六子,生母為欽成皇后朱氏。

    初封均國公、延安郡王,元豐八年(1085年)被冊封為皇太子,同年神宗病逝,九歲的太子即位,史稱宋哲宗。

    宋哲宗即位之初,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恢復舊法,軍政大事都要由高太后在一旁指示,小皇帝“隅坐畫諾”而已。

    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逝,宋哲宗開始親政,而當時朝中黨派林立,爭執不休。邊陲戰事不斷,西夏、遼國不斷騷擾邊境。

    趙煦對內嚴厲打擊蘇軾等舊黨人物,恢復王安石提出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制度。對外發動多次戰爭,最終迫使西夏乞和稱臣。

    宋哲宗小時候和奶奶慪氣,再加上放縱自己,貪戀美色,導致體質很差。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趙煦身體嚴重透支,二十四歲英年早逝,葬於永泰陵。

    朝廷決定將宋哲宗葬在高太后陵墓旁邊,七月下葬。為何這麼晚呢?因為永泰陵尚未開工,當年二月初十,工程才正式破土動工。

    修建永泰陵,動用工匠四千六百人,士兵九千七百四十四人、民夫五百人。近三萬塊石料,均取材於偃師粟子山,這裡的石頭“巖稜溫潤”,日光長時間照射也不會風化。

    當時陵墓施工時間緊迫,工程量龐大,工作環境危險,加之附近缺乏飲用水,造成大量石匠、民夫、士兵傷亡,幾天的時間就病倒了上千人。

    死者被胡亂丟棄在荒野亂石之中。當地土著埋怨說:“至久積陰晦,常聞山中有若聲役事之歌者,意其不幸橫夭者,沉鬼未得解脫,逍遙而然乎?”

    埋葬宋哲宗的葬禮一開始就不順利,當時連日大雨,靈車深陷泥濘的土路上,送葬隊伍不得不中途停下來。露宿荒野數日,等待天晴。

    紹興十八年(1148年),平靜了四十八年的永泰陵迎來一群來自北方的不速之客。

    金國大將粘罕率領大軍佔領了包括北宋陵區在內的中原腹地,瘋狂盜挖了宋哲宗的寢宮。隨葬寶物被劫掠一空,屍骨被胡亂丟棄於荒野。

    三京淮北宣諭使、太常少卿方庭碩奉命出使金國,沿途路過宋帝陵區,見到“哲宗至暴骨”,只好脫下衣服,把屍骨包裹起來。

    宋高宗獲悉祖墳被盜掘,悲痛欲絕,當即下令,命河南鎮撫使翟興父子、大將軍岳飛率領人馬趕赴河南鞏縣,迎擊金軍,金軍敗逃,將士們重新修葺了帝陵。

    可是宋軍人馬撤退後,金軍再度佔領帝陵,比上一次更瘋狂,摧毀了諸多建築。

    宋高宗哭訴自己祖宗慘遭不幸的時候,不知會不會聯想到,那些深山中的無數冤魂?

  • 3 # 大金Lance

    哲宗的故事還得從哲宗他爹神宗說起,當年神宗大力支援王安石變法,希望透過變法,改變宋朝腐朽的命運,但是,事與願違,由於執行不當,加之損害了包括太后等一系列貴族的利益,導致變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後來年僅38歲的神宗去世了,只有九歲哲宗登基開始進入歷史的舞臺!

    神宗去世後,年僅九歲的哲宗繼位,哲宗太小,高太皇太后開始垂簾聽政。這裡不得不講下高太皇太后的心理了,神宗在位時,大力主持變法,由於涉及損害權貴利益,連這位高太后也不同意,可是沒辦法,神宗已經親政,太后只能勸,自己說了不算那,所以,在太后心裡,神宗是位沒教育好的兒子。 後來哲宗繼位了,高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哲宗還小,所以太皇太后把持住了權利,這下好了,高太皇太后把當年想幹沒權乾的事挨個幹了個遍!

    第一件事:廢新法,除新黨。這位老人家,把所有新法全部廢除,新黨人員不是貶官就是罷職!真是長長的出了口惡氣。

    第二件事:加強哲宗的教育問題,神宗變法時對著反對變法的群臣是吆五喝六的,於是為了防止哲宗這樣,她在垂簾聽政的時候和哲宗對著坐,讓群臣在中間,這樣群臣面相太后稟報事情的時候,就會後背和屁股對著哲宗。這可不是小事,早知道古代後背對人尤其是君王屬於大不敬,所以我們常看到,退朝的時候,官員都是退著出去的。還有就是哲宗各種自由全部被限制,就連宮女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女人。

    其實不僅如此,哲宗從小被神宗帶在身邊,對神宗一直是敬仰之至,所以對變法,哲宗也是支援態度,而高太皇太后的長期壓制也讓他心生怨念。

    哲宗十七歲是該親政了,但是估計老太后看出來哲宗是神宗的傳承人,如果權利給了她,自己辛苦扶植起來的舊黨,將會被大力打壓,所以她遲遲不肯交出權利,但是這根本阻止不了哲宗親政的步伐,她也沒猜錯,哲宗親政之後立馬開始打壓舊黨,重新啟用新黨成員。

    政治上:啟用變法老臣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

    軍事上:停止和西夏談判,並出兵西夏,迫使西夏朝貢乞和。

    但英年早逝,年僅24歲就去世了;

    趙煦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其一:據《元符遺制》所稱是:"故冬以來,數冒大寒,浸以成疾,藥石弗效,遂至彌留。"意思是說,哲宗感染寒症不治而亡。元符是宋哲宗第三個年號,元符遺制相當於官方說明,官方說明肯定要偏向當權者一些。所以這種說法有必要考究一下真實性。

    其二:宰相曾布的日記《曾公遺錄》中,趙煦並非因傷風感冒而死,而是死於性生理疾病。趙煦的病情症狀為"精液不禁,又多滑洩" ,是致命的。其病因則是極度性放縱。趙煦宮中美女如雲,宰相呂大防的夫人親眼看見:趙煦"前後宮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惟四人一樣妝梳,衣服之類無少異。""其服飾珠翠之盛,信天下所未睹。"這種說法就是好多野史長說的縱情過度導致的。

    第二種說法,先說下曾布,曾布是著名唐宋八大家曾鞏的弟弟;曾布還是王安石變法的堅持擁護者。而哲宗是也是支援王安石變法的,所以在哲宗當權時期,又重新重用了,因變法被貶逐的曾布。所以曾布應該和哲宗關係比較密切,但是他竟讓說哲宗是縱情過度,所以大多數人認為這種說法比較接近真實。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也不算太靠譜,

    第一:“精液不禁,又多滑洩”,這是早洩的症狀吧,早洩會死人嗎?

  • 4 # 創業小輝

    宋哲宗是宋神宗的第六子,在宋神宗病重之時被封為太子,神宗去世之後,九歲的宋哲宗登基。宋哲宗在位時間十五年,享年25歲,雖然命不長,而且親政的時間也不算多,但 是嚴格來說宋哲宗算是北宋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除此之外,幼時登基的宋哲宗還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宋哲宗是一位極為聰慧的人,他自幼早慧,八九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背誦7卷《論語》,字也寫得很漂亮,頗得父親神宗的喜愛。宋神宗去世的時候,哲宗才九歲,當時遼朝派 使者前來弔唁。宰相蔡確想著兩華人民的服侍面貌都有所不同,擔心宋哲宗會害怕,於是暗中向宋哲宗說明情況。哪知道當時宋哲宗聽後,直接說:”遼朝使者是人嗎?“蔡確 愣了一下,哲宗又接著說道:”既然都是人我怕什麼!“小小年紀,足見其氣度。

      宋哲宗繼位的時候年幼,於是由高太后代理國政。高太后是新政的強烈反對者,以前宋神宗當政的時候,就是反對改革的主要力量。如今掌握權柄後,面對神宗時期的政策,高 太后當然不可能維持下去。她一上臺,便將神宗時期倚重的新派大臣貶謫,其中就有宰相蔡確。隨後又將守舊派司馬光召回任相,重用守舊派大臣。

      高太后確實是一個鐵腕手段的女人,她嚴格按照司馬光制定的政策管理國家,將以前新政的政策全部廢除。可是如此強硬的手段,對當時的宋朝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高太后去世後,哲宗上位,重新啟用新派官員,如章忳等人,他們再次施行王安石變法的政策。正因為宋哲宗的支援,王安石的政策才得以實施,使得當時漸弱的國力有所回升 。

     宋哲宗是一位悲劇性的皇帝,他的悲劇性從他九歲登基就已經註定了。和所有幼年登基的皇帝一樣,因為年幼從而失去了執政的權利。當時的國家政權都掌握在垂簾聽政的高太 後手中,朝臣們往往忽略了年幼的皇帝,而直接向太后回稟。不僅如此,宋哲宗長大之後,到了親政的年齡後,高太后仍然沒有還政於他,一直到高太后去世,國家大權才回到 哲宗手中。時時刻刻的壓抑,讓宋哲宗心裡充滿了逆反的心思。

      另一個悲劇源於哲宗自幼受到的壓抑,也許是高太后給他的壓力太大,以至於他對高太后的所有都充滿了憎恨,而對自己父親神宗充滿了欣羨與敬仰。所以親政後,宋哲宗啟用 新派人士,貶謫舊黨,從而使得宋朝的黨爭越發嚴重,對國力的消耗極大,埋下了宋朝黨爭的禍患。

  • 5 # 語文360

    宋哲宗是一名英年早逝的皇帝。

    由於沒有留下子嗣,所以由哲宗弟趙佶繼位,即:宋徽宗。

  • 6 # 品史君

    宋哲宗即位時,年僅九歲,因為年幼,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大臣們向來是向太后奏事,背朝趙煦,也不轉身向趙煦稟報。等到了趙煦十七歲時,高太后本應該還政,但她卻仍然把握朝政,不肯放權。於是宋哲宗漸漸地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

    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後於是貶謫舊黨,任用新黨恢復新法。但他比神宗更加理性,新法的諸多國策,做了更多政策修正,使國勢有所起色,國庫更是連年有餘,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臣服,舊黨割讓過的土地盡數收回。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

    宋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遠因。

  • 7 # sunjin6278

    蘇軾曾說過:古時候所稱頌的豪傑人物,都是有超過眾人的節制力,能忍受一般人情不能忍受的境遇。北宋皇帝宋哲宗就是個能忍耐的皇帝。

    宋哲宗原名趙傭,繼位後改名趙煦,宋神宗趙頊第六子,元豐八年(1085年)被立為太子,同年宋神宗病死,年僅九歲的趙煦登基為帝。趙煦之所以能被立為太子並繼位為帝,得益於趙煦少年老成,行為舉止得體,很受神宗喜歡和諸大臣的稱讚,同時因年齡幼小,容易控制,也深得太皇太后高氏歡心。趙煦即位後,改年號元祐,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雖口中說她性本好靜,垂簾聽政實出無奈,但絲毫不放鬆手中權力,軍國大事都由她和幾個大臣處理,趙煦只是擺設,沒有什麼發言權。大臣們也以為皇帝年幼,凡事都取決於高太后。在朝堂上,趙煦的座位與高太后相對,大臣們都是背對著趙煦向高太后奏事,以致趙煦親政後談及高太后垂簾聽政時,說他只能看到朝中官員的背部和屁股。到了趙煦十七歲時,本該還政的高太后仍然垂簾聽政,眾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諭必聽太后言,也沒人勸太后撤簾,讓趙煦心裡很是記恨。在垂簾聽政時,高太后與眾大臣不顧及趙煦的感受,在對趙煦的教育上,選擇保守派的呂公著、範純仁、蘇軾和範祖禹等人做皇帝的侍讀大臣,讓趙煦仰慕學習宋仁宗,而不讓其效法銳意進取的宋神宗,這讓從幼小都崇拜父親神宗的趙煦很不是滋味。高太后還嚴禁趙煦沉於女色,特選派二十個年長色衰的宮嬪照顧他的起居,又常令趙煦晚上住在自己榻前閣樓中,以限制他的自由活動。但就是這樣看管,趙煦十三歲那年,民間傳出宮中尋找乳母之事,大臣劉安世和範祖禹上奏高太后,懷疑皇帝沉溺聲色,言詞激烈。高太后明著在朝堂遮掩,私下卻把趙煦身邊宮女一一喚去審問,讓趙煦和宮女們嚇得夠嗆。高太后不僅嚴管哲宗的起居,還嚴苛對待趙煦的生母朱氏。朱氏出身寒微,以侍女入侍神宗,生二子一女後才被封德妃,對高太后和向皇后一向是畢恭畢敬。後來趙煦繼位,本該享受太后待遇的朱氏,在高太后壓制下,只給予了皇太妃名位,沒有給予相應的待遇,直到高太后死後,趙煦親政,朱氏才享有了與向皇太后相等的待遇。高太后對趙煦母子的做法,無形中讓趙煦感到窒息,也增強了他逆反的心理,負面影響很大。高太后垂簾聽政期間,重用司馬光等保守派,打壓變法派,將朝中變法派幾乎都貶黜到外地,施政自然也都是保守派的做法。宋哲宗親政後,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打壓保守派,追貶死去的司馬光,貶謫發配保守派,大力起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在施政措施上,又恢復了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使國勢有了起色,但土地兼併更嚴重了。在對西夏的態度上,一改保守派妥協退讓的做法,停止了與西夏的談判,利用吐蕃內部分裂,發動河湟之役,收取了青唐地區(哲宗死後又失去)。又相繼發動了對西夏的洪德城戰役和兩次平西夏之戰,恢復了不少土地,迫使西夏向宋庭乞和。但宋哲宗起用革新派章惇等奸滑之人,打擊舊派,排斥異己正士,讓朝政更趨腐敗;同時哲宗放情女色,縱慾過度,年僅二十四歲,就因性生理疾病而死,在位15年,親政七年,就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統治時代。

    在高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宋哲宗忍氣吞聲,隱忍苟活,做得確實不錯。要知道高太后與保守派當時是有絕對的權力,可以廢帝另立的,雖高太后後期對趙煦逆反心理有所察覺,但帝位已久,未見大惡,為時已晚,已難更換。趙煦親政後,去舊招新,遍改舊政,大快己志,然放縱自己,耽於美色,終致早夭,是不是有點興奮過頭了?

  • 8 # 歷史甄奇喵

    宋朝,大家都知道,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北宋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而宋哲宗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北宋其實只傳了九位皇帝,從公元960年到1127年,一共是167年,而宋哲宗在位的時間是1085年到1100年,一共是15年,但記住,他一生只有23年。

    有人說宋哲宗是歷史上最沒存在感的一任,可事實是這樣嗎?但凡皇帝年幼登基,一般兩個結局,一個是被外戚大臣裹挾,稱謂政治傀儡,前者代表人物漢獻帝,一類是忍辱負重,厚積薄發,而後者代表人物就是康熙,雖然哲宗在位時間短,人生也不長,但可貴的是,短短數年,他經歷的故事卻並不比北宋其他皇帝要少,比如1093年,也就是登基8年後,在奶奶高太后去找他爺爺以後,大權在手,馬上雷厲風行,

    一,昔日父親最得力的干將章惇被召回來擔任宰相,全面主持變法大業,王安石的新法全面恢復;

    二,維繫新舊兩黨關係,更加理性,新法的諸多國策,做了更多政策修正,甚至對許多當年曾壓制過他的舊黨老臣,比如蘇頌等人,他更是不計舊日恩怨出面保護。當新黨們掀起大獄,發起對舊黨的全面報復時,他及時叫停。舊黨裡好些有益於國家的政策,他也大氣保留,以最理性方式,大宋再度啟動了變法。

    三,最立竿見影的是戰場上,在他執政的後半段,大宋連續擊敗西夏,打的西夏狼狽求饒認輸,舊黨割讓過的土地盡數收回。

    四,隨著新法的推行,大宋的經濟狀況也越發好轉,哪怕在面臨戰事壓力下,國庫更連年盈餘,甚至到了他弟弟宋徽宗登基時,他留下的都是一個“豐亨豫大”的豐厚家底。

    他真正完成了父親的理想,打造一個富國強兵的好大宋。

  • 9 # 嶽之嵐

    宋哲宗趙煦,北宋第七位皇帝,九歲登基,十七歲親政,二十四歲駕崩。在北宋歷史上宋哲宗應該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少年老成,是非分明,但英年早逝,又是一個悲催的君主。在位期間應該分為兩部分:

    一、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趙煦九歲登基到十七歲親政期間主要是高太后垂簾執政,哲宗是傀儡。朝廷內外政事皆出於太后,高太后在政治上盲目和固執,又是變法的主要反對者,召回重用司馬光,廢除新法。發生了車蓋亭詩案,這是北宋朋黨之爭最大的文字獄。由於變法與反變法矛盾的延續以及趙煦與高太后的衝突,黨爭頻繁,朝政矛盾激烈,動盪不安。

    二、十七歲親政後的成就。應該說宋哲宗是個少有大志的皇帝,高太后死後還政於趙煦。此時他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理想。首先、在政治上,全面重用以章惇為首的變法派,打擊流放舊黨,以圖完成其父神宗富國強兵的願望。其次、在軍事上,起用章楶等人,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挫傷党項兵元氣,收復青唐地區,且打得西夏一再臣服。放眼兩宋,能在七年之間一舉扭轉割地事遼,永樂城大敗劣勢轉為強勢對遼,平夏城大勝優勢的,在整個弱宋朝代難得的年輕有為皇帝。這也是標誌著趙煦一朝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就。再次、從經濟方面,全面恢復新法,穩定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國家經濟開始好轉。

    遺憾的是,歷史給宋哲宗的時間太短,如果趙煦能夠長壽的話,也許不會有後來的靖康之恥了。而且由於宋朝重文抑武,文官之間傾軋、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有所激化,為北宋滅亡種下了誘因。

    後世有人評價宋哲宗:天資聰粹,實有為之主,天不(闕)宋,乃早崩隕,致使徽、欽嗣之,隕喪厥基。

  • 10 # 穿越再現彼岸

    宋哲宗(趙煦,原名趙擁)去世時年僅24歲,根據曾布(曾鞏的弟弟,王安石變法支持者,宰相)的記載,宋哲宗因為“精液不禁,又多滑洩”的生理性疾病而駕崩,簡單一點就是因為縱慾而亡。在他做皇帝期間,黨爭不斷,新黨舊黨輪番執政,互相傾軋,為北宋滅亡埋下了伏筆。

    在宋神宗去世前,在立誰為帝問題上就展開了爭奪,新黨希望立年長的神宗的弟弟,這樣可以以擁立之功繼續執政,推行變法,但宋神宗有子。趙擁是神宗第六子,被高太后等人擁立為帝,年僅9歲。(高滔滔圖)

    高滔滔太后垂簾聽政時期。

    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是宋神宗的母親,宋哲宗即位後高太后垂簾聽政,宋哲宗也就是個擺設了。高太后反對新黨的變法,垂簾聽政後立即將司馬光等人召回朝廷,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並且興起文字獄,徹底清除新黨(支援變法)人士。歷史記載中高太后喜歡清靜,可是抓在手中的權利絲毫不放手,宋哲宗到16歲時應該親政了,她也不說停止垂簾聽政。(宋哲宗像)

    宋哲宗在高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備受壓抑。在對待性的問題上,只是因為13歲的宋哲宗在皇宮內尋找自己的乳母就被守舊官員認為可能是縱情聲色,上奏高太后,被要求自重;在教育問題上,高太后任用呂公著、蘇軾等人做宋哲宗的老師,學習的物件是宋仁宗,因為宋仁宗時期被認為是清平盛世,而銳意改革的父親宋神宗卻被拋棄,他們這是培養屬於舊黨的皇帝;在對待宋哲宗親生母親的事情上也是壓制他,按照慣例皇帝的母親應該被封為皇后,可是隻給了一個皇太妃的稱號,而且事事小心;對待尊重皇帝的事情上,這些舊黨的老臣滿口仁義道德,嚴格規範皇帝,但是在臨朝辦理朝政時對小皇帝宋哲宗一點都不尊重,宋哲宗說個話也沒幾個搭理的,宋哲宗親政後曾經說過,看到這些臣子的只是屁股和後背,這也是那些大臣(舊黨)被貶謫的主要原因之一(傾軋新黨也是主因之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司馬光像)

    在宋哲宗親政前,自己和自己的母親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性問題上也被壓抑,不過他能夠忍耐,不表露心跡。

    宋哲宗親政後的作為如何?

    宋哲宗17歲是,高太后駕崩,終於親政了,被壓抑的他也徹底爆發了。那些不尊重他的的舊黨大臣紛紛貶謫,如司馬光、蘇軾、蘇轍,並不是所有大臣都被貶,當時的宰相蘇頌(他不入黨派,中立)被彈劾,宋哲宗就沒有免他的職務,因為在垂簾聽政時期,唯獨他有時聽到宋哲宗的話時迴應幾句,做到了了臣子的本份,尊重了宋哲宗,宋哲宗是個快意恩仇的人,不尊重他他堅決不用。不久應為天下大赦的緣故,有人上奏赦免司馬光等人,允許他們回朝或者回鄉安養,宋哲宗堅決不同意,起碼的臣子禮數都沒有做到,就別想被赦免了。

    宋哲宗親政後起用了變法的一批官員,推行新法。他還是比較理性的,對舊黨實行的政策並不是全面廢除,而是採用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對人不對事。恢復了王安石變法中的主要做法,減輕百姓負擔,利於國家發展。(王安石像)

    高太后執政時期對西夏採取談判妥協政策,宋哲宗親政後,堅決不和談,多次派軍進攻西夏,迫使西夏求和,穩定了西北邊疆。

    高太后駕崩了,因為垂簾聽政和壓制宋哲宗和他的母親,自己封號差點沒有被廢除。

    被高太后和守舊大臣壓抑的性也開始爆發了,宋哲宗縱情於後宮,掏空了身體,最後病逝,年僅24歲。

    本來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被守舊派壓抑,自己沒有節制,最終縱慾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色球112中51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