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二戰電視劇《戰火兄弟連》,詳細介紹了美空降第101師的二戰征程。講述他們登陸法國後,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這可是二戰迷們的典藏作品,我也經常的回顧再看一遍。

    看過多少遍?我也不知道,就是喜歡看。

    其中的“市場花園”行動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一路追擊的盟軍,突然遭到了對手的反撲,而屢立戰功的空降部隊在這次行動中吃了大虧,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嗎?而且,有必要進行這次行動嗎?

    就讓我們追本溯源的從巴黎解放說起。

    1944年9月,盟軍成功開闢第二戰場以後,百萬部隊一路向歐洲縱深挺進。當然,彼此不服氣的蒙哥馬利和巴頓卻在暗暗較勁,進行著一場向德國本土推進的比賽。

    一貫謹小慎微的蒙哥馬利自然拼不過勇往直前的巴頓,而有了巴頓的美軍在同盟軍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高,這讓英華人越來越沒有面子。好在他是地面部隊總司令,必須制定一個偉大的計劃,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

    於是,針對荷蘭的進攻,他制定“市場花園”行動。他計劃用整整一個傘兵集團軍,連同車輛和裝備,在夜晚突襲降落在德軍戰線後方。這個大膽且極具想象力的作戰行動,居然出自一貫保守的蒙哥馬利之手,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除了有與巴頓爭功和提高自己權威的因素外,還有什麼原因促使他制定這樣的計劃呢?

    首先,諾曼底登陸中大規模的使用空降作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它擾亂了德軍的部署,遲滯他們的行動,有利的支援了主力部隊上岸;二是集中一定數量的傘兵,確實能達成戰役級的勝利,不再是戰役的配角。更讓他堅持的是,自英美多次使用傘兵作戰以來,效果一直不錯,成為向前推進必須有的戰術。

    其次,盟軍進展的太快,他參與擬定的18個作戰計劃在6個星期內都因為目標被己方裝甲部隊佔領而取消。作為地面部隊司令總是跟不上部隊前進的步伐,只能招致同行的嘲笑,更讓巴頓看他的笑話。

    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是,可以集中第1傘兵軍團共計3.5萬人,採用大縱深蛙跳空降戰術,攻佔荷蘭境內萊茵河流域上的橋樑。而後,英軍第2軍團沿著69號公路向著德國本土推進。爭取在當年聖誕節之前結束歐洲的戰鬥。而他和英軍也將因此戰,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雖然他的計劃危險性極高,其他高階將領紛紛提出自己的質疑,並不贊同他的計劃,但是他得到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支援。因為他和蒙哥馬利一樣,也想盡快地結束這場無休止的戰爭。

    事情往往這樣,越想得到,反而越得不到。

    順利的開始,不一定順利的結束。

    這天上午10點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降戰役開始了。共有運輸機、滑翔機、轟炸機等近7500架各類飛機趁著夜晚降落到德軍的大後方;同時英軍第2集團軍的坦克縱隊在炮火掩護下沿著69號公路衝入荷蘭腹地。

    進展出奇的順利,盟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各部隊按照計劃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此時的蒙哥馬利神采飛揚,為自己能夠成功策劃這項可以載入史冊的大行動而沾沾自喜。

    就在這時,一則不好的訊息傳來。荷蘭地下抵抗組織發回的情報稱,在空降區域附近出現了德裝甲部隊。這是個危險的訊號,但很快,各方的順利讓美軍最高指揮部立即忘記了這個壞訊息帶來的不安。

    結果,和其他將領擔心的一樣。地面部隊在唯一一條公路前進時,遭到德軍猛烈阻擊。同時,公路上的坦克縱隊遭到兩側德防禦部隊的攻擊,損失慘重。從而導致整個行動的失敗,而孤立無援的空降部隊也陷入了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

    其實,這場行動從一開始就預示著失敗。

    首先,自以為是,嚴重輕敵。儘管前期他們一路追著德華人打,但都是擊潰戰,並不是殲滅戰,德軍的有生力量並沒有較大損失,依然具有反擊的實力,這是蒙哥馬利沒有盤算雙方實力的結果。

    其次,不應該忽視重要的情報。勝利衝昏了他們的頭腦,憑空的認為德軍不會再有什麼大的作為,更沒有對這份情報進行認真核實,意氣用事,導致潛在危險越來越大。

    最為關鍵的是,在行動後不久,一架被擊落的滑翔機上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落到了德華人手裡。很快,他們就決定針對盟軍的作戰意圖實施有力的反突擊,不僅對盟軍的地面部隊實施打擊,而且還加強了對各個橋樑的防守。

    如果說這場行動的失敗,源於盟軍最高指揮部的決策錯誤,一定少不了蒙哥馬利的判斷失誤;如果說他由一貫謹慎轉變為大膽冒險的背後原因,一定是他的自以為是和自命不凡。

    遙遠的橋。

    美第82、第101空降師,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依然奪取了目標。而在阿納姆的英軍第1傘兵師不僅無法佔領烏斯特畢克橋,而且陷入德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在絕望中又堅持戰鬥了4天,前後共損失7600人。終於,失望至極的蒙哥馬利只好命令第1傘兵師撤退,僅有2400人安全撤回。

    至此,“市場花園”行動以失敗告終,位於阿納姆的橋樑成為了盟軍心裡永遠的痛。

    一個偉人曾說過“戰略是可以藐視敵人,戰術上必須重視敵人。”德軍大勢已去,盟軍戰略進攻是對的,但是具體到戰術,不能在正確評估對手實力的情況下,僅憑想象力和異想天開,只會留下無盡的懊悔和巴頓的嘲笑。

  • 2 # Obergruppenfuehrer

    說句實話,“市場花園”行動(PS:看這行動的名字起的,“市場花園”,合著把德軍的後方當成自家後花園了。真是不拿自己當外人、對戰局樂觀得不要不要的。一點腦子都沒有!)就是蒙哥馬利勝令智昏、腦洞大開的產物。可以說是一個很垃圾的作戰計劃。

    其實,自1944年6月百萬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後,不只是蒙哥馬利,包括其他很多盟軍將領都自我感覺太良好了,都覺得德軍已經沒幾天好蹦躂了、都覺得飲馬萊茵河,旗插柏林城指日可待、都覺得1944年的聖誕節前可以結束戰爭回家過聖誕節了。實際上,盟軍登陸諾曼底後,西線戰場的形式很容易讓人對戰局產生誤判。自從盟軍登陸諾曼底後,西線的德軍儘管取得了不少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從戰略上看德軍是在不斷地撤退、不斷地失敗。同時,德國由於國內飽受美英空軍的千機大轟炸,生產、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東線,德軍又要和蘇軍拼死血腥鏖戰。從整個戰略態勢上看德國已接近崩潰的邊緣。而且諾曼底登陸完全讓德國陷入了戰略被動。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自從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打響,相對平靜的西線可以說是被德軍看成了戰略大後方,德軍把諸如國防軍“大德意志”師、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等一大批精銳部隊調往東線戰場和蘇軍死磕、把東線戰場和在南線戰場上打殘的部隊調到西線進行休整、補充和換裝等。而且由於西線的相對平靜,德軍駐守西線的部隊都是戰鬥力稍遜的二線部隊,這些部隊常年不滿編、嚴重缺乏坦克、突擊炮和大口徑重型火炮等重武器而且兵員有相當一部分老弱病殘特別是一些已在其他方向戰場上受傷殘疾的兵員。德軍在西線駐防的部隊實力實在堪憂。如果說這些部隊用來圍剿西歐各國的抵抗組織和游擊隊還可以,但真要和精銳的野戰兵團作戰恐怕很難擔此重任。不說別的,諾曼底登陸時德軍的防禦部隊主力國防軍第352步兵師的相當一部兵員都超過服役的最佳年齡,而且患有疾病或殘疾。此外參與諾曼底戰役的德軍部隊居然還有“東方營”這樣的單位。“東方營”是什麼樣的貨色不用我說相信熟悉二戰史的人都心裡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德軍憑藉既設的堅固工事和地利給登陸的盟軍帶來了重大殺傷,但最後盟軍還是成功完成了登陸,建立了灘頭據點,開闢了第二戰場。所以說諾曼底登陸前德軍在西線根本就沒做好戰爭準備。自諾曼底登陸後,盟軍一路高歌猛進,順利平推。這樣的大好形勢你說一眾盟軍將領怎麼能不自我感覺良好?怎麼能不相信納粹滅亡就在眼前、聖誕節前就能結束戰爭?不要說這些盟軍將領,換成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也會這麼想。不說別的,即便在這次“市場花園”行動裡吃了一次癟以後,1944年12月德軍發動代號“守望萊茵”的阿登反擊戰的時候,駐防阿登地區的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奧馬爾·布萊德雷中將在德軍發動進攻時居然不在部隊、不在自己的指揮部,而且接到部下關於德軍發動進攻的報到時還認為是德軍的騷擾活動不必理會,直到第二天他返回指揮部後才知道德軍發動的進攻根本不是他認為的騷擾活動,而是大規模進攻!這樣的情況不是之前戰場形勢太好讓盟軍高層勝令智昏是什麼?而且阿登戰役之前的“市場花園行動”已經給盟軍敲了一次警鐘了。而“市場花園”行動前,盟軍一直高歌猛進、所向披靡,所到之處被從納粹鐵蹄下解放出來的西歐各國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你說這樣的形勢怎麼能不讓不讓包括蒙哥馬利在內的盟軍高層誤判形勢,誤估了德軍的實力?

    單從“市場花園”行動本身來說,其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情報的失誤、盟軍高層對戰場形勢的誤判。更重要的是蒙哥馬利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忽略了最基本的軍事學原則。

    “市場花園”行動的作戰計劃是利用空降部隊快速搶佔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納姆這三個戰略要地,配合從地面推進的英軍第30軍奪取荷蘭境內的萊茵河上的大橋。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搶佔到上述要地後的空降部隊必須頂住德軍的反撲堅持到地面部隊抵達。這個計劃是一個能讓德軍腹背受敵的很典型的“中心開花”戰術。但是,如果德軍能夠在盟軍地面部隊抵達前消滅這些空降部隊,那麼整個計劃將會破產。然而事實上德軍利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在外圍拖住了從地面推進的英軍第30軍,在內線完成了對盟軍空降部隊的重創,使“市場花園”行動成為了二戰中盟軍的一大敗筆。

    由於盟軍高層的盲目樂觀加上情報失誤,盟軍認為作戰區域附近德軍沒有重兵。而實際上呢?德軍在荷蘭部署了不少如黨衛軍第2裝甲軍、第1空降集團軍等戰鬥力較強,而且裝備精良的部隊。特別是英軍第1空降師空降的阿納姆地區,德軍在此部署了從東線調到荷蘭休整的黨衛隊全國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上將威廉·比特里希指揮的黨衛軍第2裝甲軍下屬的兩個裝甲師。結果導致英軍第1空降師在經過和德軍的血戰後幾乎全軍覆沒。

    首先,從最基本的軍事常識的角度說,空降部隊的弱點明顯多於優點。雖然空降部隊的優勢在於快速機動部署,但這樣的快速機動是一次性的。當傘兵跳離運輸機的那一刻,這一優勢就已不復存在。而且空降部隊落地後至少在二戰時期就幾乎是完完全全的輕步兵。不要說和裝甲部隊交手,就是和一般的步兵部隊交手都有可能全軍覆沒。為什麼?因為空降部無法攜帶重武器。即便到現在,各國的運輸機也只能運載輕型坦克、輕型榴彈炮等大幅度輕量化的重武器,更遑論二戰時期的運輸機的運載能力。而即便是普通的步兵師,其建制內都裝備有口徑100mm以上的大口徑壓制火炮、坦克與裝甲車等重型武器。而以坦克、裝甲車等重武器為主戰裝備的裝甲部隊的建制內更是裝備了更多的重武器。固然傘兵的單兵素質由於其自身兵種的屬性等原因而高於普通步兵,但是再高的單兵素質也彌補不了缺乏重武器的短板。要知道,再英勇的血肉之軀,在槍炮武器面前其實屁都不是。而英軍第1空降師在深入德軍後方後要獨自面對德軍至少兩個裝甲師的部隊,其全軍覆沒的結果是必然的。而且空降部隊最重要的殺手鐧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般情況下,空降部隊都會選擇在夜間進行空降行動,儘量做到神不知鬼不覺,二戰期間諸如D日前一晚美軍在諾曼底的空降行動、阿登反擊戰裡德軍的“鷹”行動等著名的空降行動無一不是在夜間進行。而“市場花園”行動不知道盟軍高層為什麼腦洞大開,選擇在白天進行大規模空降,生怕德軍不知道自己的戰略意圖,完全違背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一最基本的用兵原則。第二,由於空降部隊都被用於部署到敵後,一旦空降到地面,就意味著孤立無援、腹背受敵。因此,空降部隊的戰鬥力取決於能否及時得到彈藥、食物等方面的後續補給。一旦補給線被掐斷,那麼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從《遙遠的橋》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英軍第1空降師的補給空投區處在德軍的火力控制範圍內,被圍英軍無法得到補給,最終彈盡糧絕,只能選擇投降。不要拿1965年在德浪河谷跟北越軍交戰的美軍第1騎兵師第7團第1營說事。因為第1營雖然被北越軍分割包圍,但和被圍的美軍相比,北越軍除了人數佔優勢,火力、裝備、後勤等諸多方面均遠不如美軍,而且在現代戰爭中,北越軍的人數優勢很容易被美軍的強大火力所抵消。最關鍵是被圍美軍的直升機著陸場一直都控制在美軍手裡(PS:戰鬥開始時的著陸場被北越軍攻佔後被圍美軍又在自己的防區裡開闢了一個新的著陸場。),使得被圍美軍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後援和補給並撤走防區內的傷兵。如果在德浪河谷被圍的美軍失去了著陸場,那麼這些美軍的下場絕對不會和在阿納姆的英軍空降部隊有任何區別。

    其次,從軍事學原則的角度上來說,盟軍在“市場花園”行動中必敗無疑。根據“市場花園”的作戰計劃中的空降部隊的作戰任務來看,空降部隊要奪取要點並堅守至地面部隊抵達。從作戰行動的性質來看,奪取要點是進攻戰,堅守奪取的要點是防禦戰。對於奪取要點的進攻戰,根據軍事學原則:進攻方與防守方的兵力對比不能低於3:1,而如果是進攻既設的防禦陣地,進攻方與防守方的兵力對比至少應為10:1,這還是雙方裝備水平相等情況下的比例。而實際戰鬥中英軍是輕裝的空降部隊而德軍是重灌的裝甲部隊,而且英軍兵力遠少於德軍,最關鍵的是英軍深入敵後孤立無援,德軍後援暢通無阻。從這些因素看英軍就無法完成奪取並堅守要點的任務。而到戰役後期,英軍已經陷入了被動挨打的防守戰。同樣是防守,在阿納姆的英軍空降部隊和阿登戰役裡防守巴斯托涅的美軍第101空降師所面臨的情況是不同的:第一,巴斯托涅是交通樞紐,德軍需要搶佔巴斯托涅並儘可能地減少對巴斯托捏的破壞以便在搶佔後可以加以利用,所以德軍在戰鬥中會投鼠忌器(PS:實際上從美軍加強巴斯托涅的防禦開始,德軍就已經沒有奪取巴斯托涅的可能了),而阿納姆的德軍是為了保證大橋不落入盟軍之手必要時可以毀橋,所以在戰鬥中德軍完全沒有顧忌。第二,巴斯托涅是已經設防的堅固陣地,而且負責防守巴斯托涅的美軍第101空降師有美軍第10裝甲師的B戰鬥群和炮兵部隊協助防守,因此巴斯托涅的美軍的防守部隊擁有不少的重武器,而阿納姆的英軍就是完完全全的輕步兵,根本無法抵抗德軍的裝甲部隊。第三,阿登戰役裡德軍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裝備攻下巴斯托涅,而在“市場花園”行動裡德軍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是碾壓被圍英軍的,所以在包圍圈內的英軍第1空降師被德軍吊打打出翔是必然的。

    最後德軍成功地拖住了外圍從地面推進的英軍第30軍,為內線德軍部隊圍殲第1空降師爭取了時間。這是典型的“圍點打援”。不要說在阿納姆兵力和裝備都不如德軍的英軍空降部隊,抗戰中裝備遠優於中國軍隊的日軍在派部隊穿插中國軍隊防線時一旦外圍部隊被中國軍隊拖住無法與穿插的日軍會合,穿插的日軍部隊一樣會被中國軍隊圍殲。在任何“圍點打援”的戰術中,只要被圍部隊無法和外圍友軍會合都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阿納姆的英軍是如此,孟良崮上的國軍第74師也是如此。

    所以,綜上所述,“市場花園”行動從制訂作戰計劃的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一個必然慘敗的作戰行動。

  • 3 # 漩渦鳴人yy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傘兵作戰活動是哪一次市場花園行動,人類歷史上最失敗的一次傘兵作戰活動是哪一次市場花園行動。

    關於蒙哥馬利為什麼會實行這樣的任務,其實很簡單,當時美軍有一個著名將領叫做巴頓,他的集團軍不僅紅佔的面積最廣,而且傷亡最小,戰果最大,所以蒙哥馬利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英華人,比不上美華人很丟臉,被逼無奈之下,蒙哥馬利是策劃了一場名字叫做市場花園行動。

    市場花園行動最終的目標是徹底拿下以荷蘭,比利時等一系列低地國家,將歐洲西北方向的所有土地盡收囊中,與此同時,針對當時德國在此研發的v一和v2導彈,英華人也感覺這兩種導彈對於自己國家的軍隊和國民的安全意識存在危險,所以要求軍方將其拿下。蒙哥馬利這套作戰行動也得到了當時指揮部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在這之前,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傘兵的大量應用,也讓整場戰役的整個結果看起來十分喜人。

    可是這個事情如果讓希特勒來決定,他是絕對不會用這個作戰計劃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先將傘兵的作戰能力發揮到最大的是德華人,德華人的傘兵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如同開了掛一樣,拿下了整個歐洲,在進攻挪威的時候,在海軍陸軍都失敗的前提基礎上,德國的傘兵部隊自己拿下了挪威的港口,並且擁護自己的軍隊進入了挪威,可以說立下過汗馬功勞。

    什麼前提之下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就是當敵人知道你的作戰目的,知道你的作戰目標,提前展開軍隊部署,那你的這些傘兵部隊不是送上去的狼狗,而是送上去的肥肉讓別人等著去吃的。

    市場花園行動一開始就被德華人給知道了,德華人針對盟軍的市場花園行動做了相應的軍隊部署以後,傘兵從飛機上跳下來就成為了高射機槍的活靶子,接著就面對了敵人正規部隊的圍剿,傘兵部隊損失慘重,在這之前。德國軍隊針對盟軍的陸軍的配合作戰行動,還進行了層層阻擊,導致增援力量一拖再拖,不僅既定的戰術目標沒有辦法達到,而且傘兵部隊損失極其慘重。

    這種低效率的作戰行動,也讓在這之後的盟軍作戰行動之中,沒有再把傘兵作戰提上日程。

  • 4 # 戰略論

    讓盟軍悔恨不已的不是部隊遭受了多少傷亡,而是失去了一個可以更快打敗德國從而結束戰爭的機會,使得戰爭的時間多延續了至少幾個月,盟軍的傷亡了多增加了幾十萬。

    當時西線的戰略態勢是這樣的,盟軍突破了德軍在諾曼底的封鎖線並對德軍主力形成了合圍之勢,即著名的法萊斯口袋,儘管德軍西線總司令(兼B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拼命阻止盟軍的合圍企圖救出很多的步兵單位,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德軍在西線的兩個主力野戰集團軍都遭到重創,全面向東撤退中。德軍已經沒有多餘的戰略預備隊了,無法短期內向西線投入大量部隊以恢復崩潰的防線,只能是待前線各殘部撤回來後,加以重新整頓和補充。這就給了盟軍一個極好的機會,那就是利用德軍當前的混亂局面,全力追擊甚至越過撤退中的德軍一舉突入德國縱深,尤其是要突破德軍關鍵的“西方壁壘”和萊茵河這兩個軍事障礙,不給德軍重建防線和重組部隊的時間。

    基於這樣的戰略考慮下,蒙哥馬利提出了發起“市場花園”行動,基本思想就是利用空降部隊絕對的速度優勢迅速降落在荷蘭東部的從埃斯科運河到阿納姆之間的關鍵橋樑和交通樞紐,從而切斷在荷蘭境內30萬德軍的後路。與此同時盟軍地面部隊全力向空降地點推進,和沿途的空降部隊匯合並保持這條通道的暢通。阿納姆位於萊茵河的北端,如果盟軍成功的推進到這裡,就意味著盟軍已經繞過了德軍的兩大防線,直接進去了德國的北部平原地帶,介時已經全部機械化的盟軍可以直接上柏林推進,而西線的德軍還遠在法國境內,他們的機械化程度不如盟軍,無法及時回防,防禦薄弱柏林極有可能被盟軍攻下從而迅速的結束戰爭。即便無法攻克柏林,盟軍到達阿納姆已經對法國境內的德軍形成了嚴重的側翼威脅,全面的撤退也是不可避免了,德軍將失去大部分的西線緩衝區,包括魯爾工業區。

    這個計劃非常大膽,但是可行性也非常高,它需要盟軍將全部的資源都投入到這一行動中,可惜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沒有這麼做,他將資源同時分給北面的英軍和南面的美軍進行一場全面的進攻,這導致蒙哥馬利的地面部隊無法按照計劃中那樣迅速和空降部隊匯合,堅守在阿納姆的空降部隊遭到德軍裝甲部隊的重創,被迫撤退,盟軍沒能突破這條天險。如果將南面美軍的裝甲部隊也投入到市場花園行動,加強地面部隊的突擊能力,這場進攻極有可能以盟軍的巨大勝利而告終,將成為西線最具決定性的勝利。

  • 5 # 歷史檔案館

    二戰時期,由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策劃的市場花園行動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地點在荷蘭,結局不怎麼美好,參戰盟軍差點兒全軍覆沒,是二戰史上很大的一次失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美劇《兄弟連》?其中就有以此次戰役為背景改編的情節,看劇看得很爽,但實際上這是場讓盟軍惱火萬分、德軍莫名奇妙進而暫時轉危為安的戰役。

    一、“市場花園”是個什麼樣的行動?

    1944年6月,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盟軍的猛烈攻勢下,德軍無奈退到了荷蘭、比利時等國。當時的戰場上德軍在前面跑啊跑,盟軍在後面追啊追,同盟國一舉扭轉二戰初期的頹勢,上上下下都很樂觀,甚至有了“聖誕節前就能結束戰爭”的傳言。

    在這種情況下,向來謹慎的蒙哥馬利提出了大膽的“市場花園行動”, 目的在於奪取荷蘭境內主要河流上仍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樑,讓盟軍得以跨越萊茵河這個德國邊境上最後的天然屏障,直達德國本土,趁德軍暈頭轉向之時打下德國結束二戰。

    行動可以細分為兩個部分:

    市場行動:指空降部隊的作戰,盟軍第1空降軍團(包含美軍第101空降師、第82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及波蘭傘兵旅),負責攻佔萊茵河流域的橋樑及附近地區。

    花園行動:指地面部隊的作戰,空軍行動時,以英軍第2軍團為主的地面部隊向北前進,由英軍第30軍為先鋒部隊向安特衛普發起地面進攻。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空降部隊奇襲、配合地面裝甲部隊快速移動的協同作戰方案,旨在打德軍一個措手不及,從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

    想法也很好,你們德軍不是依託著橋樑和我們盟軍打嗎?那我們就直接佔領了橋樑,直奔德國,直抄你德軍的老底!

    但蒙帥可能忘記了一件事兒,德軍不是死的,不會幹等著你部署好之後再按你的節奏決一死戰。

    二、市場花園行動的經過

    1944年9月17日,行動開始了。

    1、首先是空中部隊出師不利

    盟軍大兵們跳下飛機後才發現,怎麼這裡有德軍駐紮?選的降落區域不是應該沒有人才對嗎?不然怎麼叫奇襲呢?

    德軍也很懵,剛在這地兒部署了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兩個裝甲師和空降第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重武器什麼的都是齊全的,天上就像蒲公英一樣飄來了大片盟軍,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打吧!

    空中的盟軍空降兵一打一個準,活靶子似的,無法進行有效反擊,還有很多被掛到樹梢上,死了都沒落地。沒錯,盟軍選的根本就不是一個適合降落的空曠地。

    落地的盟軍空降兵缺少重型裝備,根本幹不過德軍裝甲師。更慘的是,兩個小時後,德軍空降第1集團軍司令庫特·斯圖登特從一架打下的滑翔機中獲取了盟軍的作戰命令。

    換句話說,盟軍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德軍已經知道了,立刻展開了反攻。

    值得一說的是,美軍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非常英勇,不管怎樣當天還是勉強奪取了戰略目標,但德軍拼命阻止他們和地面部隊匯合,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才終於匯合了,艱難的守了一段時間後不得不撤退。

    2、其次是地面部隊遇到阻礙

    英軍第30軍是本次行動的主力,遇上的德軍很猛,英軍無法快速行動。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後續補給是透過“空投”這種方式補充的,而這些空投大多找不到。。。。。。

    德軍只要一退走,就立刻破壞道路橋樑,英軍重甲部隊透過得很艱難。而在蒙哥馬利的設想裡,空軍應當為地面部隊保駕護航,可空軍此時自身都難保。

    三、市場花園行動的結果

    市場花園行動最大的要點在於:快!

    一旦這個“快”字被打破,也就預示著失敗。所以其實在盟軍空降到德軍陣地上被拖住那一刻開始,也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地面部隊行動緩慢不過是進一步加快了這種結局。

    何況作戰命令還落到了德軍手裡,盟軍下一步怎麼走德軍全知道了,這戰還怎麼打?別說打到德國了,打到荷蘭邊境都做不到。

    四、行動失敗的原因

    此次行動中英美軍幾乎動用了當時所能呼叫的全部家當:5500餘架運輸機、2596架滑翔機、8000餘架戰鬥機及轟炸機、568門火炮,1927輛軍車、5230噸物資,投入兵力 35000人,德軍只有20000人。

    並且諾曼底登陸之後、此戰前夕一直是盟軍追著德軍跑,大好局面下怎麼還失敗了?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1、情報失誤。盟軍竟然不知道德軍在己方降落地點駐紮,這是行動失敗的首要原因。

    2、協同不靈。各部門事先沒有經過演練、磨合,協同不靈配合不好。

    3、忽略地形。如果對當地地形有過稍微深入的調查,地面部隊不至於這麼緩慢,而地形向來是影響戰局的一大因素。

    4、指揮失誤。這種空、陸協同作戰的大型戰役,需要出色的將領才能指揮得了,很顯然,蒙帥不是。

    最終盟軍傷亡17704至19342人,德軍傷亡3300至10000人。戰損比一見可知。

    【結語】

    總而言之,“市場花園”是個異想天開的方案,不切實際,不考慮現實因素,很像在辦公室裡頭腦一熱做出來的計劃,看似天衣無縫,實則漏洞百出。

    當時的荷蘭大部分地區還被德軍掌控,要想深入敵人腹地作戰,要想讓地面部隊和空中部隊相依託,至少得佔據一個優勢,或者說空降軍和地面部隊必須有一個絕對能為對方掃清前進的障礙,如果不能,就等於誰都保不了誰。

    但此戰雖然失敗了,盟軍士兵在戰鬥中發揮出的極大勇氣依然值得讚揚,他們在艱難條件下堅持與德軍作戰,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某部電臺發出的最後一封電報是:“彈盡糧絕,天佑吾王”,他們是英雄!

    只能說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 6 # 每天qidai

    市場花園是一個大規模的空降與地面進攻配合的非常複雜的戰役,就需要精密協調,通訊與情報準確。空降部隊的自持力很差,理想情況下,應該是空降部隊佔領橋樑後,地面部隊在空降部隊的自持能力時限內到達橋樑與空降兵會和。

    具體說協調不利,主要是地面部隊推進遲緩。擔任地面推進的是英國第30軍,近衛裝甲師為前鋒。在出發不久就停下來了,因為前方桑橋被炸燬了,需要等待工兵架橋,耽誤了時間。這是對未料的困難準備不足。後來,在雷馬根大橋,經過奮勇戰鬥佔領大橋後,地面部隊又停了下來,因為步兵沒有跟上,可見戰術的死板,又耽誤了時間。(此時安亨的空降兵正在浴血奮戰,英國的紳士們可能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是著急)

    再說通訊不靈,英國第一空降師在著陸後就沒有可靠的通訊保障,師內和對外通訊聯絡都是如此。並且指揮官烏奎特少將被困敵方陣線內,全師群龍無首,各自為戰。

    情報不通,在戰役開始前,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勃朗寧中將都接到情報,在安亨地區有兩個黨衛軍裝甲師,但是卻沒有通報需要現場指揮的烏奎特將軍。雖說是裝甲師的殘部,但對付傘兵也是綽綽有餘的。

    市場花園戰役是英美在諾曼底登陸後,為了爭奪補給優先權由蒙哥馬利提出來的,也存在著英美將領間的勾心鬥角。最遠的安亨橋交給了沒有什麼戰鬥經驗得英國第一空降師和波蘭傘兵旅,而美國的82、101 空降師卻在後方。

    市場花園行動的失敗體現了盟軍指揮協調能力差、效率低下的弱點。他們真應該聽聽古德里安的那句名言“戰爭就象數學,計算精確將勝券在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對你冷暴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