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悅漫步海邊

    甲午戰爭的勝利,對日本海軍的發展極為重要。一方面是戰爭的勝利,使日本海軍獲得了極為寶貴的軍事、指揮、管理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則是甲午戰爭清王朝賠償給日本的2億兩賠款中,絕大部分被日本政府用來發展海軍,甲午後日本海軍就開始了極為迅猛的擴張。

    第一次大飛躍:甲午戰爭後,艦艇總噸位由6萬噸猛增至26萬噸

    (甲午戰爭時的日本海軍一線陣容,戰後很快就被新造艦重新整理淘汰)

    甲午戰爭結束後的1895年7月,日本海軍即根據戰爭中的實際經驗教訓,以及戰後日本海軍的任務需要,提出了甲午戰爭後的《海軍擴張計畫》。其主要內容,是要改變當時日本海軍以巡洋艦充大王的局面,將日本海軍打造成一支以新銳的鐵甲艦、巡洋艦聯合作為主力的強大力量,方案隨後透過日本國會審查,得以實施。

    (甲午戰爭後日本海軍新建的“初瀨”艦)

    憑藉《海軍擴張計畫》,日本海軍除了甲午戰爭時期已經在英國建造的“富士”“八島”兩艘鐵甲艦外,新增建造了“敷島”“朝日”“初瀨”“三笠”等4艘鐵甲艦,使日本海軍所擁有的新式鐵甲艦的總數增加到了6艘之多,雄居亞洲第一。此外,又訂造了“八雲”“吾妻”“淺間”“常磐”“出雲”“磐手”等6艘新銳的,排水量為9000噸級的一等巡洋艦。6艘新式鐵甲艦、6艘新式巡洋艦,組成了日本海軍的“六六艦隊”。(作為追加計畫,後又新增了一等巡洋艦“春日”“日進”)

    在這一擴張計劃中,日本海軍還添造了二等巡洋艦3艘、三等巡洋艦2艘、通報艦1艘、驅逐艦23艘、炮艦2艘、一等魚雷艇16艘、二等魚雷艇37艘、三等魚雷艇10艘。

    總計,甲午戰爭結束後,依靠馬關賠款為主,日本海軍的這次大擴張,總噸位共增加了多達近20萬噸。而日本海軍原有的艦船總噸位才不過6萬噸而已,甲午戰爭後短短時間內新造的軍艦竟然相當於原有軍艦的3倍,確實令人咋舌。

    透過這次擴張,日本海軍的艦船裝備實現了質的提升,甲午戰爭中充當主力的三景艦等軍艦全部被刷入了二線。而這次擴張所新增的軍力,也為日本海軍之後進行日俄海戰提供了本錢。

    第二次大飛躍:日俄戰爭後

    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第一次擊敗了一個歐洲強國。日本海軍在海戰中所獲得的戰利艦,總噸位達到14萬噸,幾乎是當時日本海軍自身噸位的一半。這些戰利品的加入,使得日本海軍的艦艇總噸位逼近50萬噸,不僅傲視亞洲諸國,甚至連列強在亞洲的艦隊也都不在話下,乃至可以覬覦歐美列強。

    (“八八艦隊”計劃背景下新造的“長門”艦)

    為進一步擴充海軍,維持和擴大日本在海上的優勢地位,日本海軍於1906年提出了《次期軍備計畫》,經議會審查修改後,決定新造戰列艦“河內”“攝津”,裝甲巡洋艦“金剛”,以及2艘二等巡洋艦、7艘驅逐艦、2艘潛水艇。總噸位近5萬噸。後又補充《新充實計畫》,追加建造“安芸”“比叡”“鞍馬”等新建。

    隨後,日本海軍提出了“八八計劃”,即日本海軍要始終保持8艘艦齡小於8年的戰列艦,以及8艘裝甲巡洋艦,以此作為海軍戰力的核心。

    為了維繫一支“八八艦隊”,意味著日本海軍需要不斷建造新的戰列艦,以保證一直有8艘艦齡小於8年的戰列艦在役。在此背景下,又新造了戰列艦“扶桑”“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加賀”“土佐”“紀伊”“尾張”,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榛名”“霧島”“天城”“赤城”“高雄”“愛宕”等。

    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1年,日本海軍艦艇總噸位達到近90萬噸,成為了排列在英國、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三海軍。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全盛時期的日本海軍)

    由此,日本海軍的世界地位奠定。此後,日本海軍又經歷了和美國的造艦競賽,以及為了侵華和準備世界大戰而進行的造艦擴張,但總體規模上再無大的飛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仍然是世界第三。以1941年9月30日的統計,當時英國海軍艦船總噸位為147萬噸,美國海軍艦船總噸位136萬噸,日本海軍艦船總噸位94.7萬噸。(指主要艦種: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艇等)。如果加上雜七雜八的各類艦艇,此時,日本海軍的總排水量已經超過100萬噸。從6萬噸到100萬噸,日本用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本海軍的崛起是踩著大清北洋艦隊和俄國太平洋艦隊和遠東艦隊的屍體而上位的,透過甲午戰爭擊敗中國,使得日本在帝國列強之間站穩了腳跟,但是此時的日本海軍,仍然是一隻弱小的存在,沒有本國的工業體系支援那就只能依靠外購軍艦來提升自己的實力這一點和北洋水師一樣。

    所以平靜的甲午戰爭的賠款向日本訂購了更多的軍艦的同時也在培養本國的軍事工業體系,使得在甲午戰爭結束的10年時間裡讓日本擁有了扳倒俄國艦隊的實力,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俄國,確立了其在遠東地區的霸主地位。但這種嗑藥式的快速成長並不代表著日本海軍就很強悍,因為其國家的工業實力還是很落後,其國民的生活水平比大清好不到哪裡。金剛級

    但是日本海軍扳倒俄國艦隊之後自信滿滿,驕傲自大認為自己實力很強大,但是軍艦的自研建造能力還是很渣,當世界海軍進入無畏艦時代,而日本還是停留在前無畏艦時代,特別是當美國大白艦隊到訪日本的時候將日本從日俄戰爭中的榮耀中澆醒,日本海軍才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此時的日本又開啟了外購軍艦提升實力的道路,這就是日本向英國購買的最後一型軍艦——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除了首艦金剛號在英國造外另外三艘轉交生產圖紙給日本的廠家生產,這樣既可以提升自己海軍實力,又可以培養自己本國的工業體系和造艦能力。除了金剛級遠嫁東洋外還有英國對日本特別定製的14寸艦炮。而日本海軍吃透了金剛級的設計和14寸炮之後就開始自行設計下一級戰列艦——扶桑級和伊勢級,而自行研製具有日本特色的分別為長門級和大和級。

    而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日本海軍的地位達到最高,並且積極在航空領域探索,併成為航空元件領域的探索者,這為以後日本擁有能夠與美國想抗衡的力量的根本原因。

  • 3 # 秦右史

    日本海軍崛起於明治維新之後的幾次戰爭之中。

    1870年,日本海軍正式成立,隨後就在1872年入侵臺灣中嚐到了甜頭,晚清政府無能為力。罪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也明白了:大清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至此,第一次以大清海軍為假想敵的軍備競賽在遠東展開,結果在甲午海戰中日軍獲勝,大清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鉅額的戰爭賠款為日本海軍注入大量資本。

    從此,日本海軍實現了以整個亞洲的財政為基礎的海軍大擴張,從甲午戰爭時期的三十一艘軍艦擴張到日俄戰爭時期的七十六艘。 日本海軍崛起的第二個關鍵就是日俄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艦隊全殲俄國遠東太平洋第二艦隊。

    這兩次戰爭為日本海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這以後日本海軍自主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從完全依靠進口再到組裝再到根據自己需求設計,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 羽翼豐滿的日本海軍漸漸有了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野心,儘管一戰後受限於華盛頓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但此時日本已經有了以美國為假想敵的計劃。

    有了這個野心,就開始打造自己的八八艦隊,八艘巡洋艦再加八艘戰列艦,力爭達到美國海軍規模的百分之七十,二戰前日本海軍已經成為世界三大海軍之一,美國、英國、日本三足鼎立。 最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實現了較量,但是日本海軍具有先天的缺陷,即過於強調進攻能力,忽視了防禦能力。

    而且,在大炮鉅艦主義影響下,忽視了航空母艦的發展,結果大和號戰列艦還在射程之外就被美軍航母編隊炸沉。二戰後,日本海軍改為自衛隊。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 4 # 愛看愛思考

    甲午戰爭以前,日本鬼子的“天皇”每天都只吃兩頓飯,用的號召日本鬼子的國民大家集資共同建設海軍。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鬼子在滿清朝廷的手裡拿到了鉅額的戰爭賠款,還有鉅額的贖遼賠款,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滿清朝廷的根本之地遼東半島被日本鬼子佔領了,正是如此使得日本海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5 # 史海泛舟擺渡人

    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日本開始了十年的海上擴軍計劃,在這十年的時間裡面,日本海軍購買了大量新式戰艦,整體戰鬥力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

    在黃海海戰中,日本海軍最先進的戰艦是吉野號巡洋艦,旗艦是松島號巡洋艦。到了日俄戰爭時期,吉野號巡洋艦被踢出主力編隊,編入防護巡洋艦艦隊,成為了一艘“打雜”的巡邏艦艇。而松島號巡洋艦在日俄海戰時期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擔任一些運輸和護航的工作。

    在威海衛戰役被日本俘虜的鎮遠號戰列艦,在1898年被列為“二等戰艦”,在日俄戰爭時期擔任一些封鎖巡邏的任務。這三艘戰艦都是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最先進的戰艦,短短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可有可無的“二等艦艇”。

    日本海軍能夠在甲午中日戰爭後發展迅速,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獲得2.3億兩白銀的賠款,日本將這些賠款中一多半用於發展軍事,購買了大量的先進艦艇。另一部分用來建設工廠,培育新式人才,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的時候,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後,假如沒有鉅額戰爭賠款的支撐,日本很難能夠快速崛起。

    第二個原因:英國對日本的支援,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英國開始刻意扶持日本,以遏制沙俄在遠東的發展。英國把很多先進戰艦賣給日本,幫助日本發展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在甲午海戰時期,日本只有巡洋艦,到了日俄戰爭時期,日本裝備了大量最先進的前無畏艦級戰列艦。在英華人的幫助下,日本的海軍發展迅速,很快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第三個原因:沙俄在遠東的擴張速度迅速,日本和沙俄都想要爭奪中國的東北,沙俄的海軍實力在世界上排名前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遠勝於日本。日本想要擊敗沙俄,就必須要傾盡全力發展軍備。在三國干涉還遼後,日本便把沙俄當成了假想敵,一直拼命地發展軍備,準備同沙俄殊死一搏。

    從甲午中日戰爭,一直到日俄戰爭,日本一直都在拼命地發展海軍。在經過近十年的準備後,海軍實力擴充了數倍,最終在日俄海戰一戰成名,順利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

  • 6 # 青悠論史

    甲午海戰後,日本海軍的發展經過先後兩個階段的發展一步步走上世界海洋強國之位。在這兩個階段中,有兩個國家對日本海軍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另一個則是傳統海上強國英國。清政府甲午戰爭賠款

    甲午海戰後,根據《馬關條約》的條款,中國清政府賠償給日本二億兩白銀並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作為賠償。後來在德法俄三國干涉還遼後,清政府又支付給日本政府三千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按照當年的匯率計算,清政府的賠償總共有3.6億日元,而當時日本一年的GDP才共有8400萬日元,一次戰爭賠款相當於日本4年的GDP收入,日本從中獲利可想而知,同時也正是這筆賠款給日本海軍的發展帶來了強大的資本。

    (甲午海戰圖)

    日本在得到這筆賠款後,將80%都投入到了軍費開支上。而在這筆軍費開支中,除了支付甲午戰爭花費的款項外,日本政府把剩餘的錢一大半(約1.7億日元)都投在了海軍身上,而陸軍只有5000萬日元,連海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也正是因此日本海軍在甲午海戰後的五年間迎來了飛躍式的大發展。

    甲午海戰前,日本海軍總噸位不過6萬噸左右,但是依靠這筆賠款日本海軍總噸位迅速擴充套件到了20餘萬噸,增長了近3倍不止,海軍人數也從開戰前的15000人迅速擴增到了40000餘人。透過這次擴張,日本海軍實現了艦艇的更新換代,曾經在甲午海戰中充當主力的戰艦不僅開始退居二線,而且有的甚至開始被淘汰退出現役。

    除了從清政府取得賠款,日本海軍也接手了清政府北洋海軍的剩餘艦艇。比如說當時北洋海軍中最大的艦艇“鎮遠艦”,該艦設計時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艦技術,為當時世界上一等鐵甲艦,正常排水量7144噸,主炮為4門德國克虜伯305毫米的後膛炮,鎮遠艦載甲午海戰中艦體破損嚴重,戰後被日軍拉倒旅順軍港進行維修,並於當年正式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成為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威力最強大的軍艦。1895年11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舉行海上閱兵式,明治天皇親自到場檢閱,經過改裝的“鎮遠”竟作為日本天皇的座艦出現,鎮遠艦的實力和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鎮遠艦)

    英國的幫助

    如果說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給日本海軍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英國對日本海軍的發展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甲午海戰後,日本異軍突起,嚴重威脅了沙皇俄國在遠東地區的地位,而此時與俄國有利益紛爭的英國看到遠東有牽制俄國的新興力量後,抓住這個時機主動與日本結成“英日同盟”並向日本提供各種資金、技術和外交上的幫助。

    “英日同盟”後,日本海軍便在英國的幫助下開始學習英國海軍的先進技術並開始淘汰各種非英制的軍艦。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正是在英式軍艦和英國技術的指導下打敗俄國海軍。此後,日本又開始透過引進英國技術來自制新的無畏戰列艦來增強自己的海軍實力,同時又引進英國先進的水上飛機,開始了海軍航空兵的雛形。在一戰爆發後,憑藉著協約國的盟友的地位,日本率先對德國在中國青島的港口進行了封鎖,並且開展了一場小規模的海上空戰,為日本的海軍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

    (無畏級戰列艦)

    正是在英國的幫助下,無論是裝備還是技術上,日本海軍都迎來了質的提升。

  • 7 # 史肆說

    “蘭學”階段

    “英學”階段

    “甲午”階段

    其實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和清朝的情況大體相同,幕府力主“閉關鎖國”的政策,只有少量的船隻與中國、北韓等國家通商往來,因此其海軍實力並不強大。日本海軍正式建立也是在1872年,也就是明治維新期間,而上面提到的“蘭學”階段則在這之前。

    所謂的“蘭學”其實並不是一門正統的學科,而是在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人透過與荷蘭人交流,獲得的一部分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成果。清朝鴉片戰爭失利後,日本人開始意識到近代海防技術的重要性,開始積極的學習西方先進的海防、海軍技術,建設屬於日本人自己的海軍力量。

    1954年,日本人就透過“蘭學”建立了自己的第一艘風帆戰艦。在幕府徹底倒臺期間,日本已經從西方引進了大量的近代海軍裝置和教材,其中就包括世界遺留的速射炮和蒸汽動力,在比較重視海軍的薩摩藩,他們依照“蘭學”還建立了一套比較全面的海軍體系,這些人也成了未來日本海軍的基本班底。

    第二個就是“英學”,顧名思義就是英國先進的海軍技術。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英日兩國關係開始變得比較密切,日本也決定向英國靠攏,畢竟英國海軍的名聲還是很大的。果不其然,短短10年內,日本海軍就憑藉英華人的支援,初步建成了一支規模較小的海軍,成為當時亞洲地區比較有實力的海軍力量。

    第三個階段就是“甲午階段”。其實這個原因大家都明白,當時東亞地區最強的兩支海軍正面火拼,最終以日本海軍的勝利告終。清朝不僅輸了戰爭,也輸了地位。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向日本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承認其在北韓的“主權”,除此之外,還要賠償其兩億三千萬兩白銀。

    兩億三千萬兩白銀相當於3.6億日元,這對日本來說可是一筆鉅款,當時日本一年的總GDP也只有8400萬,僅甲午戰爭賠款就相當於其4年GDP。據說,日本人在得到這筆賠款之後,將其中80%都投入軍隊建設,一大半又投入海軍建設,短短十年時間,日本海軍的勢力翻了好幾番,一舉成為世界一流海軍俱樂部的成員。二戰前後更是成為世界海軍之最。

    喜歡就點一下關注吧!!!

  • 8 # 可愛的飛飛醬

     1870年,日本海軍正式成立,隨後就在1872年入侵臺灣中嚐到了甜頭,晚清政府無能為力。罪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也明白了:大清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至此,第一次以大清海軍為假想敵的軍備競賽在遠東展開,結果在甲午海戰中日軍獲勝,大清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鉅額的戰爭賠款為日本海軍注入大量資本。

      甲午戰爭結束後,依靠馬關賠款為主,日本海軍的這次大擴張,總噸位共增加了多達近20萬噸。而日本海軍原有的艦船總噸位才不過6萬噸而已,甲午戰爭後短短時間內新造的軍艦竟然相當於原有軍艦的3倍,確實令人咋舌。

      透過這次擴張,日本海軍的艦船裝備實現了質的提升,甲午戰爭中充當主力的三景艦等軍艦全部被刷入了二線。而這次擴張所新增的軍力,也為日本海軍之後進行日俄海戰提供了本錢。

      最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實現了較量,但是日本海軍具有先天的缺陷,即過於強調進攻能力,忽視了防禦能力。而且,在大炮鉅艦主義影響下,忽視了航空母艦的發展,結果大和號戰列艦還在射程之外就被美軍航母編隊炸沉。二戰後,日本海軍改為自衛隊。

  • 9 # 小院之觀

    因為打敗大清,只是日本在遠東擴張的第一步,它始終在為下一場戰爭作準備。

    這個對手,比虛弱的大清要強大十倍,它就是兇悍的沙俄。

    要同俄國開戰,當務之急就是幹掉俄國的遠東艦隊,確保制海權,否則,日本陸軍絕不要想著能順利登陸,以旅順和海參崴為基地的遠東艦隊會在海上就把他們擊沉。

    1895年6月,甲午戰爭剛剛結束,日本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就要求軍務局長山本權兵衛計算,如果跟俄國開戰,需要多少軍艦。

    山本經過幾個月推演,在年底得出結論,如果要戰勝俄國,需要有一支由6艘戰列艦、6艘一等巡洋艦組成的艦隊,這就是“六六艦隊方案”,山本權兵衛的這個方案,也就是《第11回海軍擴張案》。

    “六六艦隊方案”計劃分兩期進行。

    第一期的目標是:4艘11000噸以上的鐵甲戰列艦、4艘5200噸以上的一等巡洋艦、2艘3800的二等巡洋艦,以及其他各類艦艇,共計19艘。

    計劃很周密,問題是沒錢。

    怎麼會沒錢呢,日本不是剛剛大敗了大清國,得到了2.3億兩白銀的鉅額戰爭賠償嗎?

    2.3億兩白銀是沒錯,不過問題是2.3億兩白銀摺合成日元大約是3.6億,而海軍的第一期造艦計劃預算就高達2億日元,國會和陸軍當然不肯答應。

    國會把計劃砍了一大半,只同意9500萬日元的預算,海軍肯定不幹,於是一番扯皮耍賴之下,兩方面都做了點讓步。

    海軍弄出來個十年計劃。

    就是在十年裡,要下水6艘二等巡洋艦、6艘三等巡洋艦,戰列艦縮減到4艘,共計耗資2.2億日元。

    具體是:

    戰列艦——敷島號、朝日號、初瀨號、三笠號。

    一等巡洋艦——八雲號、吾妻號、淺間號、常磐號、出雲號、磐手號。

    二等巡洋艦——笠置號、千歲號、高莎號、新高號、對馬號、音羽號。

    在加上甲午戰爭期間趕造的富士號和八島號,六六艦隊也差不多湊出來了。

    這樣瘋狂的擴軍計劃,帶來的是預算的急劇增加。日本的財政預算大約是2億日元,其中軍事預算佔到一半左右,並且年年增加,1895年佔32%,1986年佔48%,1897年已經超過50%。

    錢打哪兒來呢,當然主要是來自於大清的戰爭賠款。

    這樣,在十年間,日本海軍從甲午戰爭前的不到6萬噸,猛增到20多萬噸,並且入役了大量新式軍艦,戰鬥力成倍增加。

    即使這樣,日本對抗俄國也是毫無把握,俄國當時的經濟規模是日本的十倍,擁有軍隊200多萬,在與日本摩擦的遠東地區,俄國有20萬陸軍,海軍的太平洋艦隊擁有7艘戰列艦,總噸位達到19萬噸。

    並且,俄國也在擴軍,光是太平洋艦隊的一個七年預算,就相當於花費2.3億日元。

    所以,日本後來又拉上了英國,結成了英日同盟,這是日本的一場外交勝利。

    隨著雙方在遠東地區利益爭奪的不斷升級,日俄戰爭終於爆發,最終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小個子日本竟然撂倒了龐然大物北極熊,這場戰爭的勝利,宣告日本正式進入世界一等列強俱樂部。

  • 10 # 歷史神秘人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海軍迅速擴充,其實力和以前相比不能同日而語,正是由於日本海軍的強大,加上後來的日俄戰爭,讓日本成為一等列強,當然日本海軍由戰爭而起也由戰爭而亡。

    甲午戰爭後,日清的《馬關條約》讓日本拿到了2.3億兩白銀,加上後來的“三國還遼”,日本退出遼東半島,清朝為此又賠給了日本三千萬白銀,日本就是靠著這些錢大大的擴充了海軍。日本海軍有了錢自然好辦事了,擴軍速度迅速猛增,由之前的6萬噸,增加到20多萬噸,三倍以上啊,正是由於無能的清朝輸了甲午戰爭,所以巨量的賠款讓日本海軍有了迅速擴軍的基礎,當然日本從清朝劫奪的資源,比如鐵礦石就可以提煉鋼鐵,鋼鐵剛好是造船的材料,還有鍊鐵的煤炭資源,日本也是從清朝輕易獲得,就是清朝的賠款和資源,大大養肥了日本海軍。

    英國的幫忙也是助力日本海軍發展的原因,當時英國和沙俄在遠東地區有利益糾紛,英國有意扶持日本對抗沙俄,所以英國和日本結成了盟友,簽訂了《英日同盟條約》,而正是這個條約讓日本海軍軍艦的水平上了一個臺階。當時英國可是世界最強的國家啊,特別是英國海軍的水平可是頂尖的。日本和英國結成了盟友,日本從英國學到了先進的技術,學到了先進的造艦技術,學到了先進的操船技術,可以說英國就是日本的老師,再者英國也向日本開放貸款,日本可以用貸款買英國先進的艦船。正是英國的幫忙讓日本可以挑戰沙俄海軍,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打贏了勞師遠征的沙俄艦隊,讓日本一躍而起成為一等列強,讓日本和英國更結成利益的同盟,日本也更加深入學到英國的海軍先進技術,這無疑對日本海軍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日本海軍擴張也和它自身緊跟世界海軍潮流發展有關,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畢竟日本是島國,對海軍發展非常敏感。當時出現的航母技術,日本也是首先跟進,而且還成為第一個服役航母的國家,在二戰時,日本就大量造出航母,甚至造出過當時最大航母“信濃號”,只不過還沒服役,就被炸沉了。可以說當時的日本航母戰鬥群和美國海軍有得一拼,美國海軍也是倍感壓力的,不過後來二戰日本打不過實力強大的美國,最後輸了被美國佔領本土,成了美國的奴僕,當然現在日本還在偷偷的發展海軍,這和日本的野心和日本是島國必須依靠海上分不開的。

    日本海軍由強到衰,都是因戰爭開始,所以我們要警惕日本這個國家,日本只要有實力,它就會侵略別國,只有徹底把它打趴下去,才能壓制日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第一回中有多少首詩詞?其中哪一首最富有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