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天子說

    七國之亂指的是西漢景帝年間,由七個諸侯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的叛亂。

    文帝時期,吳國太子劉賢入朝,陪伴皇太子劉啟飲酒玩樂。在一次二人下棋的時候,因發生口角,皇太子劉啟失手用棋盤將吳太子砸死,由此,吳王劉濞懷恨在心。

    景帝登基以後,中央跟地方諸侯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於是採用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開始削藩 。漢景帝削藩的舉動引起朝野震動,吳王劉濞不久便聯合膠西王劉昂在內六位諸侯王開始公開反叛。

    面對氣勢洶洶的七國叛軍,景帝不得已採用了袁盎的計策 ,誅殺了晁錯,以滿足叛軍清君側的要求。然而晁錯被殺以後,卻並未能阻擋叛軍的行動。景帝迫不得已才開始出兵平叛,景帝派周亞夫抵禦吳楚聯軍,酈寄攻打趙國 ,欒布攻打齊地叛軍。最終在漢軍和梁國的聯合作戰之下,七國之亂得以平息。

  • 2 # 遊蕩歷史的書蟲

    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劉啟的老師御史大夫晁錯提出《削藩策》,主要論點:諸侯國實力日漸強大,必會危及中央政權。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這與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思想一樣,但方式不一樣。賈誼的方法是切蛋糕,軟著陸;晁錯的方法是武力解決,早點削蕃,忍一時之痛,換取後世之安,是硬著陸。

    晁錯削蕃的第一個物件是吳王劉濞。劉濞,劉邦二哥劉仲之子,因平叛英布造反立有大功,劉邦分封為吳王,管三郡五十三城。劉濞經營吳國四十多年,開山鑄錢,煮海為鹽,富甲一方。免華人賦稅,給服役者發錢,兩節華人皆有賞賜,為別國犯罪者提供庇護,廣收亡命之徒,亦收買人心,實力日漸強大。後又因為劉濞之子劉賢與文帝劉恆之子劉啟因為下棋,發生爭執,劉啟用棋盤將劉賢打死。雖然文帝處理得當,但矛盾已經形成,劉濞從此不入長安朝覲。

    晁錯已經想好了削吳國的兩塊地盤:會稽郡和豫鄣郡。在發書削吳國兩郡之前,他首先拿另外三個諸侯國開刀,分別是:楚國、趙國、膠西國。楚國被削去東海郡;趙王被削去常山郡;膠西王被削去六縣。他們被削的理由如下: 楚王劉戊在薄太后崩時,在私宅跟女人上床,敗壞風俗,理當誅,天子仁厚詔赦,削去東海郡作為處罰;膠西王劉昂,你曾經賣官舞弊欺詐,削你六縣;至於趙王劉遂呢,你也曾有過失,至於什麼事,我晁錯就不用多講了,削你河間郡作為處罰。 那麼,趙王劉遂到底犯了什麼過失?晁錯不說,劉啟也不說,劉遂更沒有投訴,其結果只能是:天知,地知,鬼神知。

    劉濞害怕了,準備反擊,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敵人的敵人永遠都是我的朋友,至少,他可以把楚、趙、膠西三個諸侯拉夥結成聯盟。而膠西王劉昂,是劉濞第一個公關物件。 劉濞之所以首選膠西王作為聯盟物件,並非因為膠西國小,需要依靠吳國這棵大樹好乘涼。恰恰相反,劉昂勇猛好鬥,特愛兵法,諸侯王中無人不讓其三分。在劉濞看來,這是一個造反的好人選!劉濞派中大夫應高前往遊說,約功成平分天下,劉昂動心了。後劉濞不放心,又親自前往膠西國,約見劉昂,商定造反的具體事宜。膠西國的諸官員都勸劉昂不可這樣,理由是:造反失敗,身死名裂;造反成功,劉濞是好相處的嗎?但是劉昂不聽,決心已定。搞定膠西國外,還有以下諸侯王:楚王、趙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總共有七國答應反叛。另外還有兩個有待考驗的諸侯:濟北王和齊王。(齊國自齊王劉肥的三個兒子:劉襄、劉章、劉興居死後,漢文帝劉恆在文帝十六年把齊國的土地分封給劉肥的後代六個兒子,分別是齊王、濟南王、濟北王、膠東王、膠西王、菑川王。濟北王是答應反叛的,後來一是因為城牆壞了,二是因為被中央派來的官員郎中令發現造反的企圖,控制了軍隊,劫持了濟北王,無法謀反。齊王劉將閭開始也答應了,後來猶豫了,反叛的四兄弟不幹了,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兵臨齊王首都臨淄城下。)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漢朝還是點燃了導火線:當劉啟削吳國兩大郡的文書到達吳國時,劉濞立即行動,誅殺漢吏兩千石以下所有官員,起兵廣陵(今江蘇揚州),有眾二十餘萬,向諸侯們發出了圍攻漢朝的號令!第一,徵召吳國上至62歲,下至14歲的男子入軍,得二十萬人,對外號稱五十萬人。第二,動員諸侯國,打出的旗號是“誅晁錯,清君側”,並說景帝有病,不能做主,削蕃此事與景帝無關,都是晁錯的事。這樣就師出有名,不是謀反了。第三,頒佈重賞令,規定了一套獎賞辦法,並許諾,吳國錢莊開遍天下,可隨時隨地就近取錢。第四,向各反叛聯盟宣佈戰略計劃,以安諸侯之心。

    於是,當吳楚等七國造反的訊息傳到長安時,他第一個找到周亞夫,並且馬上做出以下部署:第一,拜都尉周亞夫為太尉,將三十六將軍迎戰吳楚聯軍;第二,遣天下第一賣友求榮者酈寄率軍擊趙;第三,派以哭葬彭越聞名天下的欒布為將軍,前往東方救齊。最後,劉啟還想重新起用一個重要人物。 這個人,就是外戚竇嬰。 竇嬰託病不幹,劉啟好話哄他,答應了。於是拜竇嬰為大將軍,賜千金。但是,劉啟賜給竇嬰的這兩樣東西,竇嬰只拿走了大將軍一職。至於千斤黃金,則全部排在辦公室的走廊外,並且告訴將士們,缺錢的就自己拿去花吧,千萬不要替我心疼。竇嬰的主要任務是屯守滎陽,防範齊趙兩兵越境深入。

    起初,劉濞等人打出的造反口號是:清君側,誅晁錯。劉啟召見晁錯,晁錯提出兩條:第一招:建議劉啟學老爹劉恆,親自出征討伐諸侯;晁錯本人,則留守長安。 第二招:建議把吳楚兩國還沒有攻下的徐縣、僮縣劃出來,分給吳國。 當劉啟聽到晁錯放出此話後,只有兩個字,失望。劉邦劉恆親征,是自願,劉啟並不願意啊,再說,削蕃是晁錯一手挑起的,這個時候,你讓皇帝去前線,你待在大後方,皇帝心裡能舒服嗎?第二,削蕃本就是收回諸侯王手中的土地,現在打起來了,你確要把土地送給諸侯王,這不是欺軟怕硬嗎?打不過是實力問題,未戰先送土地,這是態度問題啊! 袁盎對劉啟提出建議,喊殺晁錯,這絕對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在袁盎的政治生涯中,他從來就沒有什麼人權思想。想當初,張蒼等人就因為聯合啟奏斬造反王劉長,後來劉長無端絕食而死,本來丞相張蒼做得理直氣壯,而且也跟袁盎沒怨沒仇,袁盎還在後面捅他們一刀。更何況現在這個晁錯,是袁盎的死對頭,袁盎要殺他,那實在是沒什麼廢話可講的。 有必要交代一下,袁盎和晁錯結怨成仇,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他們之間的恩怨,可以追究到劉恆當政時期。那時候,袁盎是劉恆眼前的紅人,晁錯則是時為太子劉啟好使的人。都說文人相輕,其實政客亦不過如此。兩人因為性格及政見不同,所以互相看不上眼。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錯肯定消失;有晁錯講話的地方,肯定也不見袁盎的身影。此兩人就像是好鬥的公雞,從未聚在一堂會晤。 那時,袁盎自知在朝中得罪不少人,日感在朝中難混,便主動向劉恆請調地方工作。劉恆批准了袁盎的請求,先調其為隴西都尉,因為政績不錯,又調到吳國做劉濞的國相。 劉濞之難以伺候,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已經有人教袁盎一招:如果想在吳國生存,就不要多管閒事。反正南方氣候四季溼潤,你就天天找人喝酒,然後有事沒事對吳王旁敲側擊,勸他不要造反。這樣,保證你全身返京。 袁盎聽從此客建議,到吳國後,只喝酒吹牛,不管事。果然,劉濞待其不薄,於是造反時,獨留下袁盎這個兩千石的高官不殺。其實,現在的袁盎和晁錯實力相對,那可不是一個檔次。七國之亂,袁盎能存一命苟活於世,那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根本沒想到還要去殺什麼晁錯。可是,現在袁盎不得不奮起反抗。 因為,晁錯已經磨刀霍霍衝著他來了。 袁盎和晁錯之前的諸多不和,其實都不能構成晁錯殺人的全部藉口。晁錯之所以想對袁盎動刀,唯一合理的推測就是:劉濞是反賊,反賊不殺袁盎,說明袁盎亦是反賊。袁盎是中央派去的人,怎麼也成了反賊?劉濞有錢,估計他是被收買了。 既然如此,袁盎就是該死了。 於是,晁錯將總監察官(丞)及監察官(史)召來,說道:“袁盎多數被吳王劉濞用金錢攻下了,專門替劉濞掩蔽過失。不然,他曾口口聲聲說吳王不反,怎麼現在就突然反了呢?我斷定,袁盎肯定是參與了造反隊伍,請你們去把他抓起來治罪!” 請注意,晁錯給袁盎定造反罪的關鍵詞是:估計、斷定。這兩個詞語,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以個人臆測來判定一個人有罪,只能說明一點,晁錯很陰,擺明就是趁機搞掉對手。 晁錯之陰暗面,當然不能逃過其屬下兩位同學的眼光。於是,丞、史聯合對晁錯說:“御史大人,如果吳王沒造反之前殺袁盎,似乎還能絕劉濞反心;現在反都反了,你殺袁盎又有什麼用呢?再且,劉濞不殺袁盎,不一定就代表袁盎被收買了。說不定,袁盎還有其他什麼絕招呢?” 中國歷史中,留下太多的誣衊和栽贓。可是,其前提必須是,主謀人必須有一手遮天之能耐,或者聚集同穿一條褲子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晁錯此兩者,偏偏缺乏。他當然還不能達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丞、史兩人也根本就不想與他合作。沒有共同的利益,沒有共同的陣營,憑什麼兩人白搭一場,無故出力? 沒人搭夥,晁錯一時沒轍,他真的猶豫了。 然而此時,晁錯想殺袁盎的訊息,彷彿像長了翅膀般飛回了吳國,落到了袁盎的耳朵裡。 袁盎當即的反應,只能用中國那句特有的俗語來形容:孃的,你晁錯敢做初一,我就敢做十五;你對我不仁,休怪我對你不義。 袁盎不僅僅是罵罵過嘴癮,他真的行動了。 晁錯找不到可以整治袁盎的人,但是袁盎馬上就找到了可以修理晁錯的人。此人,正是被劉啟剛剛封為大將軍的外戚竇嬰同志。 袁盎叫竇嬰為一聲同志,那是沒錯的。我們知道,竇嬰因為不同意晁錯削藩計劃,所以和他吵得不可開交。按階級鬥爭法則,敵人的敵人,永遠是我的朋友。那麼,袁盎找到竇嬰作為同盟反擊晁錯,那是理所當然的了。 其實,袁盎和竇嬰除了擁有共同的敵人之外,他們一直都是站在同一個戰壕戰鬥。在他們這個同一個階級的隊伍裡,當然是竇嬰當老大。現在,戰友袁盎身陷絕境,竇嬰當然不能袖手旁觀。 於是,袁盎夜裡急見竇嬰,竇嬰二話不說,帶著袁盎直接奔入劉啟宮中。袁盎對劉啟說道:“誅晁錯,復故地,以此謝罪天下。這,只能是唯一的辦法了。時不我待,請陛下拿定主意。”劉啟沉默良久,長長地嘆息道:“我不知道諸侯們的誠意如何,如果可行的話,我想我不會因為愛一個人而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 劉啟終究還是動心了。 於是,劉啟和袁盎決定分工行動:誅晁錯,劉啟來辦;退劉濞,袁盎來辦。 緊跟著,劉啟改拜袁盎為太常,整裝密行。同時,劉啟也秘密行動了。 首先,劉啟把丞相、首都警備區司令(中尉)、司法部長(廷尉)三人叫來,讓他們出面彈劾晁錯;其次,劉啟在三人的彈劾書上簽字:同意通斬晁錯老少一家。 此時,晁錯還被矇在鼓裡。沒有人給他打招呼,亦沒有人給他通風報信。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劉啟讓中尉去向晁錯傳話,叫他入朝會見。晁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穿著朝衣出發到長安東市被腰斬(留下一句成語:朝衣東市)。

    晁錯被腰斬後不久,袁盎也抵達吳國勸劉濞退兵。 此時,吳楚兩軍已經開打,他們第一個目標是企圖拿下漢朝的前沿堡壘:梁國。梁王,即劉啟同胞兄弟劉武的封國。劉濞拒絕了袁盎的談判請求,在招降不成的情況下,派五百人看住袁盎,準備擇日殺之。五百人的司馬校尉以前是袁盎在吳國當國相時手下的從吏,因與袁盎的婢女私通,被人告發,欲跑,袁盎不到沒有懲罰,反而把婢女嫁給了他。為報恩,校尉花錢買酒灌醉了五百看守,與袁盎逃跑。袁盎遇到梁國的騎兵得以逃脫。

    劉啟看到了劉濞的真面目,後悔殺了晁錯,放棄了幻想,積極備戰。漢景帝釋出了嚴厲的征討叛逆的詔書: “行善的人,上天會用福事報答他;作惡的人,上天會用災禍懲罰他!吳王劉濞違背恩德違反道義,引誘天下逃亡的罪人,擾亂天下的錢幣,稱病不進京朝見二十多年,主管大臣多次呈請懲治劉濞的罪行,孝文皇帝寬恕他,希望他能改過從善。現在竟然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闢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盟約反叛,做出叛逆無道的事,發兵危害宗廟,殘殺大臣和漢朝的使者,脅迫千萬百姓,亂殺無辜,燒燬民舍,挖掘墳墓,極為暴虐。我甚為痛恨他們。將軍們要奮力攻擊叛敵。攻擊叛敵時,深入敵軍多殺敵人才是有功,捕捉到的叛官俸祿三百石以上者都殺死,不要釋放。膽敢有議論詔書和不按詔書去做的,都處腰斬之刑。” 從這封詔書中的肅殺之詞可以看出,漢景帝已經是破釜沉舟,決意要痛下殺手,與劉姓宗親的反叛之人決一死戰了。於是,劉啟第一個命令周亞夫,立即率兵迎戰劉濞的吳楚聯軍。 此時,周亞夫率三十六將軍,兵力有三十萬左右。從數量上來看,兵力與吳楚反兵相當,如果三十萬對三十萬火併,那是何等壯懷激烈的場面。然而,周亞夫卻認為,楚軍剽悍靈活,如果中央軍和他們火併起來,未必佔優勢。將軍不打無把握之戰,既然這樣,就要揚長避短。 他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首先,準備放棄梁國,以梁國拖住吳楚聯軍,消耗反軍力量;其次,輕兵遠道奔襲,抄吳楚聯軍後背,斷其糧道。 總結以上兩點:梁王劉武只要拖住劉濞兩個月,反軍必鬧糧荒。到時,反軍內憂外患,自然崩潰! 於是,周亞夫把作戰方案傳給劉啟。沒想到的是,劉啟很快就批准了周亞夫的作戰方案(劉啟也有借刀殺人,消耗劉武的打算,因為母親竇太后想讓劉武當皇帝)。

    周亞夫終於出兵了。他的路線是準備穿過函谷關,向滎陽挺進,以待戰機。然而,就在他發兵至霸上時,突然跳出一個人,給周亞夫出了一個絕殺的計謀。 這個跳將出來的人,叫趙涉。他是這樣對周亞夫說的:“劉濞富甲天下,從來都以納亡命之徒出名。如果中央軍西出函谷關,必定要穿過崤山和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西)等狹窄險要之地。我斷定,劉濞肯定在此兩地間埋伏殺手,偷襲漢軍。咱們不如換條路線,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然後再在洛陽鳴鼓造勢,威懾反軍!如此,不是更妙嗎?” 很幸運的是,趙涉這番話當即就打動了周亞夫。周亞夫然其計,決定走藍田,出武關。同時,派一支小分隊從函谷關出發,大搜崤山及澠池沿線。事實證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趙涉具有超人的遠謀。果然,周亞夫一路無恙地抵達了洛陽。洛陽,距離滎陽直線距離只有八十公里。大軍到洛陽,滎陽也就遙遙可望。這時,搜山的小分隊傳來訊息,劉濞果然在崤山一帶埋伏了殺手,他們已經搜到了不少吳國伏兵。 好險啊! 周亞夫又驚又喜,在洛陽見到了大俠巨萌,在民間具有極高的影響力,說明民心歸漢,叛軍不得民心。立馬拔軍向滎陽,一路挺到彭越的老家,昌邑城。昌邑,距離梁國首府睢陽直線距離一百公里左右。 此時,睢陽正在上演著一場火與鐵的鬥爭。吳楚聯軍三十萬大軍,向睢陽發起了猛烈攻擊。梁王劉武心急如焚,立即向周亞夫發出求救訊號。周亞夫按兵不動,劉武向景帝劉啟求救,景帝發詔書讓周亞夫出兵,周亞夫不奉詔,目的就是不能打亂全盤作戰計劃。儘管說,戰爭瞬息萬變,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如果一味地以動制動,就可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那樣的話,就太被動了。 打被動之戰,從來不是周家帶兵的習慣(景帝默許之)。 其實,周亞夫不救梁國,不等於沒動作。他已經悄悄地行動了。這個行動,就是派出一支輕騎部隊,猶如神鼠飛天,神不知鬼不覺地繞過吳楚聯軍,抄其後路,奪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蘇洪澤境),截斷吳楚軍的糧道,使其陷入困境。

    周亞夫抄斷聯軍後路的訊息,馬上傳回反軍高層,劉濞一時就傻了。 怎麼辦?如果分兵抄回老家幹周亞夫的輕兵,可現在攻梁正缺人手呢?不打嘛,那糧道不通,士兵不是喝西北風了? 最後,劉濞決定繼續攻打梁國。梁國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吳軍無法越過。只要拿下睢陽,裡面的糧食就算是咱家的啦。 劉濞此個方案,賭注實在太大了。 他下這個賭注時,只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只許贏,不許輸。如果在短時間內拿不下樑國,吳楚聯軍極有可能因為斷糧而失去戰鬥力。 果然,劉濞帶著必勝的信心加大火力,猛打梁國。 此時,劉武站在梁城上,遠遠地眺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反軍,心中之悲壯和絕望不言而喻。周亞夫見死不救,敵人又打得像瘋了一樣,劉武只能爆發出比劉濞更猛烈的信念指揮戰鬥:不能輸啊!一輸,梁國上下真的都要跟著完蛋了。兵書說,哀兵必勝。劉武給梁國將軍韓安國等六位出征的將軍跪拜。果然,接下來的對戰中,劉武因為用人得當,頻敗吳軍。

    這下子,劉濞急得像一隻瘋狗般跳了出來。怎麼辦?打又打不進城,退兵更是扯淡。於是劉濞決定繞過樑國,打昌邑的周亞夫。當週亞夫聞聽劉濞要攻來,立即向劉濞迎面移師,兩軍會在下邑(今安徽碭山境),準備大戰。 然而,周亞夫突然向士兵們宣佈:無論反軍怎麼挑戰,沒有將軍的命令,萬萬不可妄自出戰。 果真,劉濞在陣外任是狂吠,周亞夫就是不作理睬。周亞夫要打消耗戰,劉濞缺糧要打速勝戰。於是,劉濞再次主動出擊了。 首先,他分兵兩處,一部分兵力佯攻東南陣地;其精銳部隊悄悄挪到漢軍西北陣(聲東擊西)。劉濞的如意算盤是:聯軍佯攻漢軍東南陣地,周亞夫必傾盡精銳守城,然後聯軍從東北方向撕破漢壁缺口,殺入漢營。 然而,劉濞的算盤再次落空了。因為,狡猾無比的周亞夫已經看破了劉濞的陰招。當劉濞攻打漢軍東南陣地時,周亞夫命令,務必堅守東北壁。果然,當劉濞的精銳部隊奔到西北方向時,竟然發現,周亞夫已經架起了銅牆鐵壁。於是兩軍僵持不下,搞得劉濞動彈不得。 吳楚聯軍缺糧,餓死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看見造反沒奔頭了,突然反戈一擊叛變了。二月,春寒乍暖,周亞夫大軍反攻了。劉濞丟下楚王劉戊,獨自帶領幾千精壯向東南方向逃跑。劉戊發現後自殺。吳楚軍隊投降,一部分投降周亞夫,一部分投降梁孝王劉武。二月底,劉濞南渡長江,逃到了丹徒(江蘇省鎮江市東丹徒鎮)。在這裡,他又糾集了一萬餘殘兵敗將,準備退守東越國。東越王駱望聽從漢朝的建議,以閱軍為名誘殺劉濞。劉濞起兵之初,有部下年輕將領桓將軍獻計,吳楚聯軍強於山地作戰,漢軍多兵車、騎兵,強於平原作戰。應該揚長避短,大軍一路向西攻打,所過城池都不管,快速到達戰略要地滎陽、洛陽,滎陽有糧倉,洛陽有武庫,無憂矣!可惜吳王沒有采納。透過這件事,我們又可以看出,劉濞看不出敵我之長短。

    又有大將軍田祿伯獻計,建議親率五萬人,配合主力軍,循江淮而上,攻取淮南、長沙,直入武關,分進合擊,與吳王會兵於關中,以出奇制勝。吳太子認為授權臣下,分兵而去,前景不測,加以諫止。濞終不用其計。這件事暴露出劉濞缺乏戰略眼光。

    劉濞手下有個人名叫周丘。劉濞起兵的時候,把門客都授予將軍、校尉、司馬等職務,只有周丘沒被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喜歡喝酒行為不好,吳王劉濞鄙薄他,所以才沒任用。周丘拜見吳王,對吳王說:“我無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我不敢要求率領軍隊,希望大王給我一個漢朝的符節,我一定能夠報答大王。” 劉濞有的是符節,心裡說你別煩我了,就給了他一個符節。周丘得到符節,連夜驅車進入下邳城。下邳聽說吳王反叛,都去守城抵抗吳王。周丘到了客舍,拿出漢朝符節召下邳縣令來見。縣令剛一進門,周丘就讓隨從把他殺了。然後召集富豪官吏說:“吳王是當今皇上的叔父,他的軍隊馬上就要到了,如果你們抵抗,吳王殺下邳城裡的人不過只需吃頓飯的時間。現在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全投降了。周丘一夜工夫就得到三萬人,於是一面派人報告吳王,一面率領他的軍隊向北攻城略地。等周丘攻下城陽時,軍隊已發展到十多萬人。後來吳王兵敗被殺,周丘無奈退兵病發身亡。有才能的人就在身邊卻不能察覺,不會使用,這樣的人,怎麼能不敗亡。

    在齊地,膠西等王國兵圍臨淄,三月不下。起初,齊王劉將閭派鹿中大夫向漢景帝求救。劉啟告訴他,回去告訴齊王堅守城池,大軍即日就到。鹿中大夫回來後,城池已被叛軍所圍,進不去。叛軍勸降鹿中大夫,並讓他到城下喊話,告訴齊王沒有援兵,早日投降。鹿中大夫假意許之,在城下大聲告訴齊王,要堅守,漢軍不日就到。叛軍怒而殺鹿中大夫。漢將欒布率軍進逼,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闢光或自殺,或伏誅。齊王將閭為漢城守有功,但是他曾擬奪取帝位,後來還參預過七國之亂的策劃,特別是在被圍困時又與膠西王等通謀,因此不能見容於漢,被迫自殺,其子後背被景帝立為齊王。濟北王由於其門客遊說梁孝王劉武,倖免不被追究。 北邊,趙王頑固,不肯降,堅守邯鄲,酈寄久攻不下。最後,欒布移師北上,匈奴聞聲,撤出邊境,不助趙王。結果,這個叫劉遂的趙王被欒布引水灌城,城壞,自殺身亡。到此,吳楚聯軍的造反鬧劇,歷經三個月,像一場夢般破滅了。

  • 3 # 青年史學家

    所謂“七國之亂”從字面上看去好像漢朝時期的七個國家發生的叛亂,但是問題來了,漢朝明明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的王朝,怎麼會出現七個國家呢?實際上在漢朝初年曾經實行過一段時間的“一國兩制”,即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方實行垂直管理的郡縣制,而在其他地方實行分封制,分封劉氏宗親為各諸侯國的國王,漢初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劉邦錯誤的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他認為秦朝之所以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滅亡,是因為沒有同氏宗親的幫助。所以在漢朝建立後,劉邦開始主導實行郡國並行制。

    但是在漢高祖之後,分封國的勢力不斷坐大,但是郡縣反而一直控制在中央政府手裡面。到了漢景帝時期,因為景帝力主削藩,在晁錯的建議下,景帝開始了大動作的削藩,景帝也知道諸侯國當中一定會有反叛的,但是他沒有料到的是漢朝東部的幾個諸侯國一起反了,分封國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徹底爆發,所以有了吳楚七國之亂。除了吳、楚兩國外,其他幾個響應的國家分別為趙國、濟南國、淄川國、膠西國和膠東國,基本上除了趙國之外涵蓋了東部的幾個主要的諸侯國。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首先發動叛亂,不過根據吳王所發出的文告來看,他們並沒有直接反對漢景帝,而是主張清君側,主要針對的就是主張削藩的晁錯,漢景帝因為還沒有做好戰備工作,不得已處死了晁錯。但是,晁錯的死並沒有換來七國的消停,反而變本加厲。所以漢景帝在無奈之下,進行了軍事上的反擊。東部戰線以周亞夫為太尉,迎擊最主要的吳楚聯軍,中部戰線以豆嬰為主帥。因為周亞夫等漢朝將領的能征善戰,所以不到三個月,戰局就基本明朗了,趙王戰死後,七國之亂被徹底平定。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漢景帝下了特赦令,對於曾經參與無楚七國之亂的官吏民眾不予追究責任。因而,最終事態得以很好的平息,到了景帝的兒子武帝時期,透過“推恩令”和其他一些手段,諸侯國尾大不掉的局勢徹底被扭轉。

  • 4 # 月望與東山

    瞭解七國之亂,先來了解七國是怎麼形成的。秦亡以後,劉邦總結前朝失敗緣故,其中之一就是秦朝在關鍵時刻宗室沒有兵力出擊輔佐。為什麼宗室沒有兵力呢?因為秦始皇實施了郡縣制,一切都歸中央管。所以,劉邦認為漢朝在繼承秦朝郡縣制的基礎上,還必須得實施分封制。漢朝之初,劉邦封的都是異姓王,異姓王對劉氏政權肯定構成隱患,所以劉邦生前不遺其力地將這些異姓王通通搞掉,大力分封同姓諸侯王。

    當時劉邦分封的同姓諸侯王,其國力不可小看,他們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大大超過漢朝中央控制的郡縣土地和人口。在這些同姓諸侯中,實力最強的首數吳、楚、齊,幾乎分天下之半。當然,開始時這些諸侯國跟漢朝中央血緣關係密切,中央跟諸侯國的勢力矛盾還沒有什麼突出之處。然而隔了幾代人之後,一切全變味了。

    隨著年代久遠,諸侯國跟漢朝中央的感情越來越隔膜,所以在政治上越來越不可靠。同時,這些諸侯國勢力坐大,開始為所欲為,甚至不用漢法,自為法令,擬於天子。於是,漢文帝面對如此不堪情景,決定採納晁錯政策,進行削藩。

    中央要削藩,地方不想被削,那麼矛盾就出來了。而在這些諸侯國之中,數跟漢朝矛盾最深的就是吳王劉濞了。

    漢文帝時期,吳國太子到京師朝見,跟太子劉啟飲酒博弈,不知為何,倆人發生爭吵,結果太子無意中將棋盤砸死了吳太子。因為此事,劉濞對中央皇室耿耿於懷,從此二十餘年不上朝。漢朝中央為懲治他,屢屢拘禁吳國使者,雙方矛盾更為突出了。儘管劉濞如此驕縱,漢文帝對他還是無可奈何。因為吳國太富有了,吳國境內產鹽、產銅,且吳國鑄錢通行天下,跟文帝屬臣鄧通之錢,形成吳鄧錢通行天下之勢。而吳王為發不義之財,還招集天下各地逃亡者派去煮鹽,簡直是富得流油。因為吳王富了,在境內又不徵賦稅,又受到其百姓擁護,所以給漢朝中央留下極大麻煩。

    等漢景帝上臺以後,決定採用晁錯政策繼續削藩。漢景帝就是當年那個拿棋盤砸死吳太子的人,這下子他跟劉濞是槓上了。當劉啟削完楚王、趙王、膠西王等國郡縣之後,當漢朝中央宣佈也要削吳國郡縣時,劉濞就聯合楚趙等六國,包括吳國在內,總共七國,以清君側誅晁錯之名起兵反漢。

    這場戰國吳濞可謂是傾家蕩產也要打贏的。他將吳國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人全都徵發出戰。當時漢景帝見七國氣勢嚇人,匆忙之下竟然聽信了袁盎的話殺了晁錯。然而殺了人以後,對方仍然揮師撲來,漢景帝這才明白,他們是掛名誅晁錯,實則是衝著他的漢朝而來的。

    為此,漢朝中央只好陳兵以待。在周亞夫,竇嬰等人的努力下,經過三個月的激戰,終於打敗七國聯軍。吳王兵敗東趙,被東越人殺死,身首異處,其他諸侯王也紛紛伏法。這場旨在反對漢朝中央削藩的戰爭終於結束,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

  • 5 # 夢醒時分94310417

    是由吳王劉鼻為首的劉姓諸候王發起的叛亂。因朝庭實行推恩令削弱番王而暴發的。漢景帝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十萬餘,固守天下糧道。以梁王為誘耳,消耗拖垮了七國聯軍,被周亞夫一一攻破消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你們那還能放鞭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