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學專業深一度
-
2 # 隨筆記社會
這麼高的考研人數反映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社會性的問題。
1。全國範圍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機會和崗位還有薪資水平達不到預期目標。
2。現階段的教育逐漸有一種朝著更高學歷的方向發展,有可能以後碩士學位成為一種普遍的學位。
3。也有很多學生為了彌補自己本科學校的不足,因此發奮改變自己第一學歷的努力值得尊重。
-
3 # 燕園終身學習
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大幅度攀升,這是之前就可以預計的。但數量達到290萬,還是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看最近幾年的考研報考人數,是一種處於年年大增的勢頭。
上圖是2015~18年的研究生報名人數。可以看出,之前幾年,人數雖然也在攀升,但幅度尚不是很大。2019年大幅度增加,則是大學畢業生們就業焦慮的集中體現。
由於這幾年就業競爭似乎越來越大,就業單位對於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本科生已經很難在畢業之前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就業崗位,這使得提高就業競爭力成為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首要選擇,加之具有保研資格的院校畢竟是相對少數,且即便具有保研資格的院校,能成功保研的,依然是畢業生中的相對少數。
因而,考研也就成了實現這個目標的最重要的途徑,無數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爭相湧入考研大軍,也是毫不奇怪的。
另外,考研大軍中,也有不少考生是已經畢業,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因為工作環境不太好,或者自身對於學歷和能力提升的需求,而準備回爐再造,然後加入了考研大軍。
總體而言,考研大軍如滾雪球一般持續壯大,是大學畢業生們對於就業焦慮的直觀反映。
從研究生招生的角度來看,這幾年雖然全國招生總人數每年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每年大致會增加2~3萬人。無疑,考研的難度在增加。可以預計,2019年考研,將會有超過200萬人失利。
綜合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的培養情況來看,考研熱短期內是不大可能降溫的。可以預計,2019年的290萬人的考研報考人數,不會是未來幾年內的最高峰,接下來的一兩年內,考研報考人數有可能繼續攀升,超過300萬恐怕難以避免,考研難度也會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
所以,對於考生而言,如果今年考研分數不太理想,但有機會調劑的話,建議高度重視考研調劑,能調劑成功,也是一大勝利。事實上,調劑競爭也是很大的,需要搶速度,搶時間。
-
4 # 菜鳥大師兄
隨著“考研熱”的持續發酵,考研人數激增。人數越多,競爭越大,考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獲得高學歷,好工作,各位考研學子算是拼盡全力在努力學習了。
一、考研十年間的報考資料
從2009年的124.6萬到2019年的285萬,考研人數整整增加了一倍不止。更可怕的是報錄比卻變化不大。從某些說壓力真的是越來越大。
二、歷年國家線公佈時間
菜鳥也整理了一下國家線的公佈時間,在初試成績公佈的一段時間後,大家在複習的時候,還是要隨時關注國家線。
三、近三年國家線的成績分佈情況
菜鳥也放了這麼多圖表,就是想做個簡單的對比和比較。畢竟近幾年的考研壓力越來越大,這也說明研究生的含金量也比較高。社會對研究生的認可度也很高,這確實催生了大家考研的熱情。但菜鳥還是想說,考研需謹慎,入行得拼命。現在考研真不拼命複習真是沒辦法了,畢竟人太多了,壓力陡然加大了,所以大家還是得努力加一把油啊。
至於講到考研人數達到290萬,這個人數確實很嚇人。一是本科畢業之後就業壓力的加大,好工作對於畢業生的要求比較高,包括其學歷水平。為了規避就業,好多同學選擇考研。為了找到好工作,好多同學選擇考研,反正是本科畢業沒有好工作,好多同學都是選擇考研。但還是需要謹慎一些,不能盲目跟風,道路千萬條,可不止考研這一條。但要想走的穩,考研是捷徑啊。所以,菜鳥覺得有290萬考研學子,這其實很正常。
-
5 # 李小汪老西
2019年研究生的報考人數達290萬人,較上一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達到了21.8%,根據中國教育線上公佈的資料顯示,這是10多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研究生報考人數的大幅增長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非全日制納入到統考的範圍之內,再比如現在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但是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擴招造成了人才的供需嚴重失衡。
從1999年到2019年,除了幾個別年份研究生報考人數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大部分年份研究生的報考人數都出現了增長。
與此同時,根據調查顯示2010年到2017年大學生畢業人數是按照2%~5%的比例在逐年增長,保守估計近7年累計的大學畢業生達到了5706萬人。
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在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工作崗位卻並不會隨著畢業生人數增加出現大幅度的增長,並且伴隨著經濟週期的波動,有些年份畢業生的人數增加,就業崗位卻在縮減。
工作崗位還是那麼多,想要找工作的人卻在增加。並且00後、90後對於工作的態度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們在就業的時候不僅會考慮薪資待遇,而且會考慮職業發展前景,工作環境,工作壓力等。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劇人才供需的失衡。
如果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就工作,如果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繼續深造,這是很多00後、90後,對於升學和就業的普遍看法。更何況很多00後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即便是大學畢業以後不工作,在經濟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在工作選擇上,他們會更加關注擇業,而不僅僅是就業。
根據中國教育線上公佈的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有36%的學生,考研的首要原因是就業壓力比較大,想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還有一部分可能是為了選擇繼續深造,獲得更高的學歷學位等。
雖然,學歷和能力並沒有必然的聯絡,研究生畢業以後也並不必然能夠找到一份最好的工作,但是隨著本科和研究生的擴招,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對於學歷的要求也是水漲船高,有一些較好的工作崗位,開始要求碩士、博士學歷。
現在的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也早已過了“教育改變命運”的時代,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所有的學歷都在不斷的貶值,但是,整體上來說,學歷給受教育者帶來的物質回報依舊比較客觀。
以兩組資料為例,第1組資料是美國2014年釋出的大學學士學位的“價值”大約是100萬美元,也就是說在美國有學士學位的人,要比只有高中畢業文憑的人一生的收入大約多100萬美元。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學歷的收入差距會越來越大。
第2組資料是2018年大連公佈的各學歷工資情況統計。其中當年研究生學歷的平均工資是120343元。而高中中專技校畢業的平均工資是60953元,也就是說研究生整體工資是高中生的兩倍左右。
一方面是大學的擴招,就業越來越難,另外一方面是學歷依舊有較客觀的回報,那麼選擇繼續考研深造,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其實是明智之舉。
您是怎麼看待考研人數不斷創新高的呢? -
6 # 喜歡安逸的安逸者
做好調劑的準備,留條後路。 網上一直在傳國家線,不是說過了國家線就能參加複試了,所有的一本院校都有校線,過了校線才能參加複試啊…… 校線是根據排名劃的,比如這個方向招10人,按1.2:1進複試的比例,學校會劃12個人進複試,第12個學生的分數就是校線複試分數,學校會公佈。 不可能過了國家線都讓複試的。
-
7 # 高校專業那些事
為何啊。現在本科生不吃香啊。不關你是清華北大,還是c9,本科生已經沒有任何競爭力了。所以各大名校都能保研等我就保研,不能保的就靠。
都盯著名校
請看保送生名單
不能保,咱就靠。
比如博士就業就是好。
比如華中科大考研哪裡?
主要外校考研學校:
所以咱都得考。考,考。
未來考研會更激烈。
回覆列表
不要說學歷不重要,考研人數會持續上升,明年就會超過290萬
目前國內高校,本科生考驗比例越來越高,不管是知名高校,還是普通高校。從資料來看,學校越好,考研錄取的比例越高。
以不算太好的985東北大學來看,升學比例有45.3%,國內升學比例應該在30%以上。像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讀研的比例更高。
普通高校畢業生考研的積極性也很高,因為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就業不容樂觀,透過考研提升學歷,提升就業競爭力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途徑。
所以,明年一定會超過290萬。
當前還是看學歷多,學歷晉升是大部分家庭子女發展的最好選擇社會的流言就是現在社會看能力,不看學歷。
畢業,找工作,你就會親身感受到學校、學歷歧視無處不在,除非是那種開不了高工資,招不到大學生的單位,就會說看能力不看學歷。
你以為幾百萬家長都是傻子,會讓自己的子女不斷去學習,獲得無用的學歷!
290萬里有一多半是已經工作的人800多萬畢業生,裡面有一半是高職畢業生,無法當年度考研,本科生大約是400萬,也就是有近五分之一的本科生考研。還有100多萬是工作的人,或者畢業沒工作一直考的人。
那些工作的人因工作不滿意或者發展受限而會選擇繼續深造。
認識一個讀全日制MBA的人,工作了3年,小孩剛出生,在國企,但收入低,發展不明朗,還是選擇了讀研來彎道超車,儘管一年學費要3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