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個人股

      航母誕生記   美國“伯明翰”號輕巡洋艦靜靜地停泊在美國東海岸漢普頓的錨地,它的艦首甲板上鋪設著木製飛行跑道。這條26米長的跑道從巡洋艦的艦橋開始向前甲板延伸。在跑道的起點,停放著一架“寇蒂斯”單座雙翼民用飛機--“金鳥”號。   試驗本應在軍艦逆風航行時進行,但現場突然颳起了狂風。為了完成試飛任務,駕駛員伊利決定:在軍艦停泊的條件下強行起飛。   飛機順利地發動了,但由於滑跑距離太短,它未能達到應有的起飛速度。剛一離開飛行甲板,“金鳥”號便因升力不足而越飛越低,幾乎是徑直向海面衝去。關鍵時刻,伊利沉著而巧妙地操縱著飛機的尾水平舵,終於在飛機扎進大海前的一剎那將它拉了起來。然後,“金鳥”號又在海面上飛行了幾千米,最後在海灘附近的一個廣場上安全著陸,觀看的人群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   這是人類首次駕駛飛機從一艘軍艦上起飛,這次壯舉為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的發展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兩個月之後,即1911年1月18日,飛機著艦試驗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進行。這一次的試飛員仍然是伊利,軍艦則換成了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   這一天又是“天公不做美”,天氣很壞,風浪很大,艦長臨時決定讓艦尾朝著迎風方向,這給伊利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和風險。但面對考驗,伊利又一次顯示了英雄本色。他操縱飛機迅速降低高度,然後對準艦上跑道果斷俯衝下來。飛機急劇衝上跑道,伊利馬上向上拉起機頭,並關閉了飛機發動機。由於著艦速度過大,飛機只掛住了22道攔阻索中的後11道,但它還是在距跑道終端約9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這兩次試驗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證明飛機完全可以從軍艦上起飛和降落並執行戰鬥任務,它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型戰艦的生存基礎。不久的將來,作為主宰海空戰場的新一代海上霸王,航空母艦將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航空母艦發展史之——歷史上第一艘航母的誕生   1917年3月,英國海軍決定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艦“暴怒”號改建為飛機母艦。“暴怒”號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艦體的前半部加裝了69.5米長的飛行甲板,鋪設了木製的飛行跑道。改裝後的“暴怒”號被稱為“飛機載艦”,標準排水量19153噸,航速31.5節,共搭載10架飛機:6架“幼犬”式戰鬥機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飛機。但是,由於艦上高聳的塔式桅杆和煙囪的阻礙,起飛後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   為了打破飛機著艦禁區,英國海軍少校鄧寧進行了勇敢的嘗試。1917年8月2日,鄧寧憑藉著高超的駕駛技術,駕駛“幼犬”戰鬥機用側滑著陸的方式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開飛機在航行的軍艦上降落的先河。幾天之後,當鄧寧又一次試圖重複這個驚險動作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不幸以身殉職。   血的教訓使英華人明白,僅依靠駕駛員的技術是無法彌補裝備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實現常規飛機在軍艦上的安全起降,必須徹底改變母艦的結構。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這一次將軍艦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6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干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   儘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飛機雖能勉強著艦,但由於艦體中部的艦橋、桅杆和煙囪引起的湍流的影響,飛機著艦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再接再厲的英華人下決心建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從1917年開始,英國海軍將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艦上原有的煙囪被拆除,設計人員設計出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從而清除了妨礙飛機起降的最大障礙。飛行跑道前後貫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極大地方便了艦載機的起降作業。這種結構的航母被稱為“平原型”。“百眼巨人”號初具了現代航母的雛形。   1918年5月,“百眼巨人”號的改裝工程完工。該艦標準排水量為14450噸,最大航速20節,可搭載飛機20架。同年9月,該艦編入皇家海軍的作戰序列。然而,由於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號尚未來得及接受戰火的洗禮,戰爭便結束了。“百眼巨人”號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軍的艦隊中,無法在真正的戰爭中一顯身手。但是,作為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在航母發展史上的開拓性地位是無法抹殺的。   美國海軍的“帶篷馬車”   1920年,美國海軍選中5500噸的運煤船“木星”號來改裝它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1922年,該船完成改裝,被重新命名為“蘭利”號,編號為CV-1。“蘭利”號標準排水量11050噸,滿載排水量14700噸,最大航速15節,其上鋪設有長165.3米、寬19.8米的全通式飛行甲板,載機34架。   同“百眼巨人”號一樣,“蘭利”號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艦體最上方是全通式飛行甲板,艦橋則位於飛行甲板的前下方,艦體左舷裝有兩個可收放的煙囪。由於這種怪模怪樣的軍艦是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海軍的艦隊中,所以被送了一個綽號:“帶篷馬車”。   “蘭利”號於1922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戰鬥機著艦試驗,同年11月,又使用壓縮空氣彈射器進行了艦載機彈射起飛試驗,兩次試驗都取得了成功。1923年,“蘭利”號到各地進行航行展示,並在航行中進行各種作戰系統的試驗。1924年,“蘭利”號被編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作戰序列,美國海軍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1942年2月27日,“蘭利”號在執行運送P-40戰鬥機的任務時,在爪哇海被日本海軍的岸基攻擊機擊沉,結束了它不同尋常的一生。   不甘人後的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也一直關注著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的發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軍就著手將一艘商船“若宮丸”號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20年,日本海軍又開工建造了本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並於1922年年底建成服役,由於該艦在航母發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島狀上層建築,因而被稱為第二代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經頗像現代航母了。   “鳳翔”號全長168米,標準排水量7470噸,最大航速25節。該艦在甲板前部有大約5度的下傾斜坡,兩部升降機沿飛行甲板中線佈置。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結構,一個小型島式艦橋被設定在飛行甲板的右舷。三個煙囪可向外側傾倒,以免影響飛機起降作業。   但是經過試驗,日本海軍發現“鳳翔”號的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日本海軍最後拆除了島式建築,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又恢復成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這從發展上講是一種倒退。   開創歷史先河的“競技神”號   1918年,英國海軍動工興建“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它在航母發展史中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它的島式結構非常成功,由此一舉奠定了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結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競技神”號一開始就按照航母標準進行全新設計。它採用封閉式艦首和全通式飛行甲板,一個環繞著煙囪的大型艦島配置在艦體右舷,構成了一個比“鳳翔”號大得多的島式上層建築。由於“鳳翔”號後來放棄了這種結構,“競技神”號實際上是第一艘真正採用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母爭相模仿的標準樣版。   “競技神”號的標準排水量是10950噸,航速25節,載機20架。後來由於艦載機大小、重量的不斷增加,載機數量減少到15架。它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的艦上配備了強大的火力,4門140mm炮、4門102mm炮和4門47mm炮,主要用於防空作戰,這一點與現代航母注重對空防禦如出一轍。   切薩皮克灣的歷史性轟炸   1921年7月21日,停泊於美國西海岸切薩皮克灣的“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上雲集了美國海陸軍的高階將領。在不遠處的海面上,靜靜地停泊著三艘靶艦,其中包括排水量22808噸的德國戰列艦“奧斯特弗里斯蘭”號。   天空中出現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八架“馬丁MB-2”雙翼轟炸機,每架轟炸機都掛有8枚123千克的航空炸彈,在此次試驗的策劃者,美國陸軍航空局副局長米切爾的親自指揮下向靶艦撲來。   在760米的高度上,米切爾下達了投彈的命令。20分鐘的狂轟濫炸之後,曾經參加過日德蘭海戰的“奧斯特弗里斯蘭”號戰列艦沉入了海底,兩艘輕量級的驅逐艦也在隨後10分鐘雙雙沉入海底。   在“賓夕法尼亞”號上觀戰的將領們被這一壯觀的場景驚得目瞪口呆。在大炮鉅艦至上的年代,玩具似的轟炸機竟然輕而易舉地炸沉了海上霸王戰列艦,空中力量所蘊含的巨大威力不得不使人歎服。這一次歷史性的轟炸充分證明了空中力量對於海上作戰的決定性影響。它為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在美國海軍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在航母發展中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航空母艦發展史之——二戰前夕山雨欲來   《華盛頓條約》並未對1萬噸以下的航母做出任何限制,日本海軍抓住這個空子建造了一艘排水量8000噸的小   型航母“龍驤(Ryujo)”號,後又將其排水量增大到萬噸以上,載機36架。美國海軍也建造了1艘排水量14500噸的“突擊者(Eanger)”號航母。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條約》期滿失效,世界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   1934年,美國海軍動工建造“約克城”級大型航母“約克城”號和“企業”號,並分別於1937年和1938年建成服役。該級航母全長246.9米,寬33.2米,標準排水量198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功率88200千瓦,航速33節,20節時續航力為8220海里。“約克城”級的飛行甲板全長244.5米,寬26.2米,裝有3具飛機彈射器和3臺升降機,搭載飛機80-90架。比之“突擊者”號,該級航母增加了防護裝甲,其生命力大為增強。位於右舷的艦橋與煙囪組成一體化島式上層建築,高炮平臺位於飛行甲板兩舷前後,這成為美國後續航母的典型佈局。1938年,美國又開工了該級第三艘“大黃蜂”號,並於1941年10月20日入役,剛好趕上太平洋戰爭。   二戰中的另一個航母大國日本在這一時期的傑作是“雙龍”和“雙鶴”。1937完工的“蒼龍(Soryu)”標準排水量15900噸,航速34.5節,可載機71架,設有3臺飛機升降機,島式上層建築也移到了右舷。1939年完工的“飛龍(Hiryu)”號是“蒼龍”的擴大型,其標準排水量達到了17300噸,可載飛機73架,更適應艦載飛機大型化、高速化的要求,指揮設施也更為先進,但它的島式上層建築設在了左舷。這兩艦都配備了大量高炮,但都存在著艦體防護能力薄弱的缺陷。它們的飛行甲板和其它重要部位的裝甲只可防驅逐艦或巡洋艦的主炮轟擊,對於海軍航空兵使用的重磅炸彈就顯得過於薄弱了。   1941年8月和9月,“翔鶴(Shokaku)”和“瑞鶴(Suikaku)”號航母分別完工。這是日本海軍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設計的大型航母。其標準排水量為25675噸,航速34節,18節時續航力9700海里,可載機84架,有3部飛機升降機。由於日本海軍艦載機重量較輕,所以艦上沒有裝備彈射器,在飛行甲板上裝有11根攔阻索。“翔鶴”級加裝了堅固的防護裝甲,生命力大為增強,島式上層建築設在右舷,其上裝備了雙聯127mm高炮8座、三聯25mm高炮12座。這兩艘航母的整體作戰水平不不亞於美英同級艦。   英國海軍於1938年建成了標準排水量22000噸的“皇家方舟”號大型航母。該艦採用了全封閉式艦首和較高的幹舷,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飛行甲板為強力式,其前端裝有2臺液壓式彈射器。該艦設有2個封閉式機庫,共載飛機25架,精心的設計和合理的佈局使“皇家方舟”號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從“暴怒”號到“百眼巨人”號再到“皇家方舟”號,英國海軍航母一直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   1937年,英國海軍又開始建造2艘“光輝”級航母。首艦“光輝”號於1940年5月建成入役。其後續艦“勝利”號、“可怖”號、“不屈”號和改型艦“怨仇”號、“不倦”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陸續服役。“光輝”號長約226米,寬約29.2米,標準排水量23000噸,航速31節。該艦的突出特點是極為重視軍艦的防護能力,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在飛行甲板和機庫下面都設有裝甲防護的航母。由於裝甲重量的限制,它只能安排一層機庫,因此只能載機36架。艦上還裝有16門單管114mm高炮和一部792雷達,這在當時是相當高檔的防空配置了。   但航母在強國中的發展並不平衡。德國在戰前過分注重空軍,遲至1936年才開工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齊柏林”號。二戰爆發後,德國海軍的重心轉到了潛艇上,尚未完工的“齊柏林”號航母被停建。義大利軍方更是一直忽視航母的重要性。1925年,意海軍做出決定:不建造任何航母,航母也就沒能出現在亞平寧半島。法國倒是對航母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研究,並於1938年開工建造排水量為18000噸的“霞飛”號航母。但由於二戰剛開始法國就很快戰敗,“霞飛”號自然泡了湯,二戰前法國最終未能擁有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發展史之——二戰輝煌   1940年11月11日,滿載著“劍魚”式攻擊機的英國“光輝”號航空母艦出航,目的是襲擊位於地中海的義大利著名軍港:塔蘭託。   20時35分,第一攻擊波--12架“劍魚”攻擊機在威廉森海軍少校的率領下從艦上起飛。其中6架各掛載1枚545千克的航空魚雷,其餘6架各掛載4-6枚112千克的航空炸彈。23時02分,空中突擊開始。6架掛載魚雷的“劍魚”直撲戰列艦,掛載航空炸彈的“劍魚”負責攻擊巡洋艦、驅逐艦和碼頭設施。   21時20分,第二攻擊波7架“劍魚”在黑爾海軍少校率領下起飛。23時55分攻擊開始。其中5架掛載魚雷的“劍魚”再次向意軍戰列艦發起了猛烈攻擊。至12日凌晨,得勝而歸的“劍魚”一架架返回了“光輝”號航母。除2架被擊落以外,其餘的“劍魚”均安全返航。   空襲塔蘭託之戰,英國海軍出動了21架老式的“劍魚”攻擊機,僅僅用了65分鐘的時間,就擊沉、重創了義大利海軍3艘戰列艘、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幾乎使其折兵一半。此戰大顯航母實力,成為航母發韌之初的經典之戰。   截殺“俾斯麥”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王牌,它火力強大,防護堅固,對盟國在大西洋上的行動構成巨大威脅。1941年5月19日,該艦在護航艦隊的保護下悄然出海。得知訊息的皇家海軍決定集中全力剷除這個心腹之患。   5月24日,英德海軍在冰島西南海域首次交戰,英方的“胡德親王”號戰列巡洋艦被擊沉,“俾斯麥”號也被擊傷。為報“一箭之仇”,皇家海軍的集中了包括“勝利”號航空母艦在內的大批戰艦再次圍攻“俾斯麥”。“勝利”號上的9架“劍魚”式戰鬥機在埃斯蒙德海軍少校的率領下起飛出擊。激戰中,一架“劍魚”發射的航空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的右舷中部。雖然這點傷不足以讓”俾斯麥”號沉沒,但洩露出的大量燃油卻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5月26日11時,苦苦搜尋中的皇家海軍終於發現了獵物的蹤跡。大型航母“皇家方舟”號承擔了攻擊任務。不幸的是,第一攻擊波誤擊了本方的“謝菲爾德”號巡洋艦。20時55分,第二波的15架“劍魚”又投入了攻擊。多枚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其中一枚擊中尾舵的魚雷使其喪失了機動能力,這對該艦的打擊是致命的。隨後趕來的戰列艦最終將其擊沉。   儘管是鉅艦大炮最後擊沉了“俾斯麥”號,但關鍵時刻是航空母艦起到了重要作用。“光輝”號的攻擊機拖住了它,“皇家方舟”號的攻擊機對它進行了致命一擊。戰列艦所攻擊的,不過是一艘已經喪失了機動能力的“垂死之艦”。   激戰太平洋   偷襲珍珠港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軍的機動部隊在擇捉島的單冠灣集結完畢,它的目的是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重要基地--珍珠港。六艘大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翔鶴”號、“瑞鶴”號、“蒼龍”號、“飛龍”號在十餘艘其它艦隻的配合下,悉數披掛出征。   12月7日6時15分,由49架水平轟炸機、40架魚雷轟炸機、51架俯衝轟炸機和43架零式戰鬥機共183架飛機組成的第一攻擊從六艘航母上起飛,向珍珠港撲去。7時40分,日機0在美國海軍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投入攻擊。大約一個小時之後,第二波81架俯衝轟炸機、54架水平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鬥機共171架飛機又接踵而至,這次攻擊同樣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   這次由航母“一手操辦”的大偷襲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戰果。美軍共有4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艘油船被擊沉,另有多艘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被重創,總計損失艦艇40餘艘,被毀飛機450架,陣亡2409人,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日軍付出的代價是微不足道的,僅僅損失艦載機29架。   日軍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繼英軍奇襲塔蘭託之後又一次體現了航空母艦的巨大威力,它徹底摧毀了各國海軍殘存的“大炮鉅艦”至上的陳舊觀念,航空母艦也由此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海戰的主角。時至今日,航母的海上霸主地位仍無可動搖。   大戰珊瑚海   珍珠港偷襲得手後,日本海軍繼續南下,準備攻佔莫爾茲比港和圖拉吉島,從而控制珊瑚海,孤立澳洲。而遭到打擊的美軍為了給日軍還以顏色,不顧兵力不整,毅然決定向日軍發起反擊。   1942年5月7日,美軍“約克城”號航母的艦載偵察機發現了日本海軍機動部隊。上午9時,美軍24架魚雷機、36架轟炸機和16架戰鬥機從“列剋星敦”號航母起飛。11時整,美軍飛機開始集中攻擊日軍“祥鳳(Shoho)”號輕型航母,該艦被命中13枚炸彈和多枚魚雷,於11時35分沉沒。美軍在太平洋海戰中首開記錄,為珊瑚海海戰揭開了序幕。   5月8日,美軍從“約克城”號和“列剋星敦”號上起飛了81架艦載機,分為5個波次向日軍航母艦隊發起攻擊。但密雲和暴雨遮住了日軍艦隊,直到10時50分,美軍才發現了“翔鶴”號。7分鐘後,美軍轉入進攻。一番激戰後,“翔鶴”號被擊傷,喪失了作戰能力。   幾乎與此同時,早些時候從“瑞鶴”和“翔鶴”號上起飛的日軍艦載機也向美軍航母發起了攻擊。這場角逐的結果是“約克城”號和“列剋星敦”號均受重創,後者艦體發生了大爆炸,最終沉入太平洋。遺憾的是,日軍未能抓住有利時機擴大戰果,“約克城”號得以倖免。   珊瑚海大戰是航空母艦之間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交戰雙方在大約1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飛行員,雙方自始至終沒有見面,開創了世界海戰史上的嶄新形式。   航空母艦發展史——鋼鐵巨獸--獨霸天下   歷史性飛躍   1954年9月,美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建成服役。核動力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這一動力方式也可以用於水面艦艇上,威力巨大、使命獨特的航空母艦自然是它的最好載體。   1958年2月4日,美國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開工建造。它於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與前輩們相比,“企業”號的核動力體現出了一系列優越性。   首先,沒有煙囪帶來了許多好處。常規航母上的進氣道、排氣道和大型煙囪不僅佔去大量空間,而且降低了艦體強度。它們排放的高溫廢氣一方面嚴重腐蝕艦上裝置,一方面也會產生湍流而影響飛機的著艦。而核動力航母一勞永逸地消除了這些問題。   其次,大量空間被節省下來,可以裝載更多的航空燃油、武器彈藥和補給品,更適合航母這一戰略性兵力的作戰特點。第三,核動力使航母具有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核燃料更換一次即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這在常規航母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核動力航母的工作、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它沒有煙囪排出的有毒氣體的影響,沒有惱人的噪聲。進氣道和煙囪所節省下的空間使居住艙室更加寬敞,巨大的動力資源可以大量淡化海水,也可以使艙室的空調效果更好。不要小看生活條件的改善,在長期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中,良好的生活條件可以大大激發艦員的工作熱情。   具體到“企業”號,它全長342.3米,寬40.5米,8座A2W型壓水反應堆,總功率205800千瓦,航速33節,標準排水量75700噸,滿載排水量94000噸。艦上人員3215人,航空人員2480人,另有司令部人員70人。該艦飛行甲板長331.6米,寬76.8米,機庫長223.1米,寬29.3米,高7.6米,設計載機86架。   “企業”號的艦體結構與“小鷹”級基本相同,安裝有4部大功率蒸汽彈射器和4部舷側升降機。其強力甲板厚達50mm,在關鍵部位設有防彈裝甲,水下部分的舷側裝甲厚達150mm,並設有多層防雷隔艙。它裝有3座8聯MK-29“北約海麻雀”防空導彈和3座   MK-15型“密集陣”系統。電子戰系統為SLQ-32電子對抗/支援系統、“水精”拖曳式誘餌系統和4座6管MK-36紅外/箔條幹擾發射器。艦上裝有1部SPS-48C三座標對空雷達、1部SPS-49遠端搜尋雷達,1部SPS-67對海搜尋雷達,6部MK-95“海麻雀”導彈制導雷達,以及導航、著艦引導等共20部雷達。指揮系統為先進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為了驗證核動力水面艦艇持續航行的能力,在1964年下半年以“企業”號航空母艦、“長灘”號和“班布里奇”號核動力巡洋艦組成了環球航行編隊。在長達64天的連續航行中,編隊總共航行了32600海里,而且只依靠本艦核動力,不進行任何海上補給。這一環球航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艦艇所具有的無比優越性。   海上霸王   被譽為水面艦艇之最的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其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人員最多、耗資最巨而在當代海軍艦艇家族中睥睨群雄。   截至2000年,在全世界已經服役的航空母艦中,只有9艘核航母,除了“企業”號以外,全部是“尼米茲”級。這一級大型核動力航母所具有的超凡脫俗的作戰能力是航空母艦在現代戰爭中巨大威力的真正體現,是所有嚮往海洋的國家夢寐以求的“海上巨無霸”。   按服役順序,該級航母依次為:1975年5月服役的“尼米茲”號(CVN68),1977年10月服役的“艾森豪威爾”號(CVN69),1982年2月服役的“卡爾·文森”號(CVN70),1986年10月服役的“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1989年服役的“林肯”號(CVN72),1991年服役的“華盛頓”號(CVN73),1997年服役的“斯坦尼斯”號(CVN74)和服役的“杜魯門”號(CVN75),正在建造中的為“里根”號,最後1艘也已提上議事日程。   該級各艦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我們以最新服役的“斯坦尼斯”號為例來詳細介紹一下。其艦長317米,寬40.8米,滿載排水量高達102000噸,採用2座A4W/A1C壓水堆,總功率191000千瓦,最高航速30節。該艦核反應堆燃料可持續使用15年,續航力可達800000-1000000海里,自持力90天。全艦人員近6000人,儼然一座“海上城市”。   該艦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艦體除設有若干道縱向隔壁外,還有23道水密橫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強度鋼,可以抵禦穿甲彈的攻擊,在艦上重要部位還設有“凱芙拉”防彈裝甲。全艦共有30個損管隊,設有泡沫消防裝置。泵裝置能在20分鐘內調整艦體15度橫傾。   該艦飛行甲板長332.9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寬77.8米,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機庫甲板下除雙層底外分為8層,機庫甲板以上分為9層,其中5層在上層建築內。整個艦從龍骨到桅頂高達76米,相當於20層高樓。艦上配備最新型的C13-2蒸汽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可在1分鐘內將8架飛機送上天空。著艦區設有4道攔阻索和1道攔阻網,飛機平均回收間隔為35-40秒1架。   該艦裝有3座“北約海麻雀”艦空導彈和3座“密集陣”近防系統。電子裝置有SPS-48B三座標對空雷達、SPS-43B遠端雷達、SPS-58低空警戒雷達、SPS-10F水面搜尋與導航雷達、“海麻雀”火控雷達、SPN-42/43/44航空管制和著艦引導雷達等。指揮系統有NTDS海軍戰術資料系統、AN/UYK-7計算機、ASW-25資料鏈等。   艦載機是航母的主要打擊力量。“尼米茲”級航母艦載機聯隊的編成方式、作戰能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經過幾次變化之後,目前,美國海軍的11個艦載機聯隊均採用“標準型”編成方式。計有:1個F-14“雄貓”戰鬥機中隊,14架;2個F/A-18C“大黃蜂”海軍戰鬥/攻擊機中隊,24架;1個F/A-18A“大黃蜂”海軍陸戰隊戰鬥/攻擊機中隊,12架;1個E-2C“鷹眼”預警機中隊,4架;1個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中隊,4架;1個S-3B“北歐海盜”反潛機中隊,8架;1個SH-60F“拉姆普斯”反潛直升機中隊,5架;總共8個飛行中隊,71架各型飛機。此外,還有2架HH-60H運輸直升機。   航母威力巨大,但其造價也十分驚人。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最新服役的“杜魯門”號僅艦本身的造價就高達45億美元,這既不包括艦載機的造價,也不包括長達數十年的全壽命期使用費用。所以有人說,一艘現代航母就是一個巨大的“吞金怪獸”。這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擔負得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