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際眼
-
2 # 途蟲的百味人生
這段時間這類問題不少,"男老師都去哪兒了",連人民網都發出這樣的呼籲"留下男老師",可見現在男老師有多"稀罕",有多"緊缺"。
其實這種現象持續多年了,近年來持續嚴重。教書這個職業對男性的吸引力的確越來越低了,待遇不高,職業發展前景有限,除了那些教而優則仕的部份老師(當然也可能並非優而仕),對於絕大部分老師而量,評上一個高階職稱就到職業的頂峰了,況且現在中青年老師想要評上高階,在很多地方難於上青天。
再過幾年,我們或許真的會懷念男老師的。我的一鄰居曾感慨,孩子讀到六年級了,競然沒有碰到一位男老師,小學都不招男老師嗎?我笑答,你要有思想準備,現在初中男老師也越來越少了,不少中學女老師的比例直逼80%,教師隊伍陰盛陽衰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也就是說,今後學生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遇不到一位男老師也是大機率事件。我們學校初一有12位班主任,僅剩一位男班主任,這也是初中男女教師比例的真實反映。
不過對於現在女教師越來越多,男老師越來越少的現象,有的人認為無所謂,認為女老師更有耐心,更細心,更適合當老師。但同時,也有不少人擔心,如果中小學男老師太少,對教育不利。
-
3 # 阿虎8596
全世界的中小學教師都是女教師為主,尤其是小學,絕大多數都是女教師,別的國家比如美國,女教師多,影響孩子Sunny之氣了嗎?職業特點決定的,男的一般不喜歡和孩子打交道,尤其是低齡孩子。這就和很少男性做護士是一個道理的,大醫院護士一個月一萬多,一樣也很少見到男護士,和工資無關。而且教師的工資也並不低,事業單位裡也是中上水平的,我父親就是事業單位,單位裡基本都是四千多,和教師工資差不多,別的事業單位的男性沒說工資低,唯獨教師總喊工資低待遇差,似乎一切弊端都是因工資低而引起,不是那樣的
-
4 # 海天城989
七律:“娘炮”
奼紫嫣紅彩旗袍
細研巧弄修睫毛
孃胎造就男兒身
鬧市妝扮女人妖
自誇多元文化是
可恥少有天下嘲
宇宙萬物剛柔濟
幾家逆行不正道
-
5 # 憤青憤青1983
男老師確實少,我愛人她們單位,正式編制3500一個月,代課教師1500一個月,男的要是這收入,能找的到物件嗎,能養活得起老婆孩子啊,別提什麼提高生活質量了。所以,提高教師收入是個難題,同時,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各方面條件好的學校,拼命往裡擠,一個老師教一個班的學生,條件不好的,一個老師教兩三個班,為了提高成績。還得總加課。
-
6 # 福州禪武
男教師少確實會影響孩子的審美和一些人生觀。
任何事情總有兩個面,不同的階段孩子需要的性別觀點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我有一個朋友,自己是軍人,特別喜歡健身,在他還是職業軍人時,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把孩子全部交給了媽媽以及夫人照顧,而這倆人都不喜歡運動,特別喜歡看情感電視劇,尤其是韓劇,她們經常一家人一起看,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的男孩,講話有女性化的特點,我好奇問他,你怎麼 會這樣講話,他說電視劇裡的人都是這樣講話的。
不愛運動 ,特喜歡看書,這當然很好,但是身體嚴重虛胖,眼鏡近視嚴重,還有弱視,總之我這種體育粗人看來,太脆弱了,走出去完全沒有男人的氣質,做事情也是磨磨蹭蹭,和別的小朋友一吵架,就會自動離開,不會與別人爭吵。
而之後我朋友退伍,又生了一個男孩,這個孩子一直是他們倆夫妻共同養育,我朋友是最喜歡健身的人,經常在健身房,運動場活動,他所接觸朋友,也大多是軍人,企業家,運動愛好者,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兒子,明顯和老大不同,經常會模仿健身的肌肉展示動作,逗他玩時,他會說你們沒有腹肌,我爸爸有腹肌,我是肌肉男。如果你和他爭吵,他會正義的表態,“我很生氣,我不想和你玩,”無論他的精神面貌,還是言行舉止,獨立性,社交都與大孩子完全不同。
就我本人來 說,我更欣賞孩子一種充滿創造力,充滿野性的身體。
-
7 # 鐵塔中凌雲
男教師在對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學生最怕軟磨硬泡上大大弱於女教師,女教師優勢明顯,教學效果普遍好於男教師,教師,特別是基礎教育學校的教師女性化已經不可阻擋
-
8 # 老龔說勢
呵呵,喝了一口就醉了。不怪題目,只怪酒。
想到了我們讀小學的時候,除了校長都是女老師,而且一個個凶神惡煞的,只要犯錯就是“寫十頁生字”,原來我們現在還剩下那麼一點點陽剛之氣,原來是女老師們“爺化”。
於是,我等出了一個完美的結論:當老師全部是“娘們”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娘化”。當老師們全部“爺化”的時候,孩子們都“爺化”。
推而論之,也說明了我們這一代人:由於“爺化”的老師影響,所以全部的同一代人的女性一律“爺化”:練武術、扛糧食、水泥、幹粗活、當家做主……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這一代“娘們”並沒有“爺化”,不但沒有“爺化”,而且“娘娘化”,也就是“娘化”的平方。
按照這個說法,我覺得需要實施一下措施:第一,孩子生出來以後,必須由血氣方剛的父親帶,不然就有可能給“娘化”擔責。
第二,家裡的傭人必須請血氣方剛的男性,不然又會冠以罪名給“娘化”擔責。
第三,男孩子一律不許跟女性睡,無論是老奶奶還是親媽媽。
……
真正的問題是“娘化”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表彰、金錢、地位、粉絲……只有這些才是真正的根源,因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9 # 藍天陸地2
藍天陸地用身邊的事也來說兩句。
讓藍天陸地一直不明白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長,可以說一層到一層,層層加壓,一層比一層更加關注教育,更加重視教育。一般來講,得到國家,社會,家長足夠重視的部門,應該是一個熱騰騰的部門,這種熱騰騰的部門,應該就是大量聚集優秀人才的部門,應該就是吸引大批優秀人才的部門。然而,讓我們無奈的是,讓我們痛心的是,事實有點出乎我們的想象。
連續幾年,我們學校想招幾位數學專業的老師,卻一直不能如願。作為一個城市學校,連一比三這樣低的開考要求,卻還不能如願開考,我們不能說什麼呢。這個學期,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需要招的頂崗老師比較多,學校從七月初剛剛放假,就開始向社會發布招聘老師事宜,好不容易來了兩位數學專業的老師,一位瞭解了工資待遇後,當場就謝絕了學校的熱心。好說歹說,一位同意跟我們馬上籤合同,本想用一個合同留住人,誰想臨開學前一天,她還是謝絕了學校的要求,讓我們哭笑不得。
藍天陸地就奇了怪了,數學專業的老師,就真的這麼少嗎?問一下同為數學專業的一位同事,同事說,數學難學,數學專業文憑難拿,這是眾所周知的。專科已經非常難拿了,何況是本科,還要學仕學位呢!一句話,專科的上不了學校的招聘要求,本科的,有學仕學位的,人家有這樣大的本事,不會看上你這種小學老師的。這就是學校招聘的無奈!
感謝關注!
-
10 # 張擊光隨旗
教師!醫生!律師!公務員!這些職業待遇應該是社會精英階層的待遇,目前教師待遇確實太低了!同時更應該嚴格要求!尤其對品德的要求應該苛刻!
2018年9月9日,人民網發文《男教師,如何才能留下你?》,稱“學校裡男教師太少了,孩子缺乏陽剛氣。”開學伊始,太原部分家長和學校為同一件事犯了愁。全國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失衡現象普遍存在,且整體呈現年級越低,男教師比例也越低的態勢。待遇不高、社會認同感低,是被提及最多的原因。你覺得應該如何留下男教師?
回覆列表
首先,毋庸置疑,中國的教師隊伍呈現“陰盛陽衰”的局面,百花從中難尋一點綠。早在2015年,濟南市政協常委、市青少年宮高階教師孫建軍提交提案,稱有的城區小學男女教師比例達1比8。記者調查瞭解到,1比8是目前城區小學的普遍比例,有學校甚至高達1比10。目前來看,這種情況似乎還在進一步惡化。放眼望去,整個小學階段幾乎都是娘子軍。
其次,同樣我們必須看到,因為教師性別比例失調,男老師身上的性別角色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孩子年齡越小,他們的模仿能越強。如果他的老師都是女教師,整天看著老師各種女性化的動作,他能不受影響嗎?當然,影響孩子的性別角色認同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女教師多未必會讓孩子走向“娘炮”的極端,但它的影響是在的。我們無法量化教師都是女教師的影響,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影響存在,這也是家長一直關心這個問題的關鍵。
那麼,為何教師隊伍中男教師少呢?或者少,男教師為何就容易流失、專業,男學生不願意進入教師隊伍,並將其作為一生的事業呢?說到底,還是教師地位不夠高,教師待遇不夠給力,教師的工作晉升環境不夠理想。總而言之一句話,是教師待遇不夠“陽剛”,所以教師隊伍不夠“陽剛”。不種梧桐樹,引不來鳳凰棲。
以教師待遇而言,雖然教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而且國務院辦公室等都發文:中小學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可實際上,在很多地方這只是紙面上的權利,教師的工資待遇並不能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持平。而且,我們只聽到過教師辭職考公務員的,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公務員辭職考教師的,這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
由教師待遇而至教師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在關乎教師職業生涯、聲譽的職稱評審上,存在著不公平的東西——此前過於重視論文的比重,非教育一線專家的參與過多等等,都讓教師職業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而男教師在家庭中以頂樑柱的角色出現,擔負著養家餬口的重任,因為教師待遇偏低,而且不像公司等單位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男教師就不願意到教師隊伍中來了。
第一,提高教師待遇,至少確保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落到實處。在鄉村教師等方面予以額外照顧;
第二,在職稱評選標準上,修訂了原有的職稱評價標準,更加註重師德、實績和實踐經歷,並向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傾斜,
第三,大力推動的“公開”理念。總理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評價機制,並公示結果、接受監督,讓職稱評定的過程不僅更加科學,也更加公開透明。
第四,力推“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既防止出現“有崗不聘”的現象,確保受聘教師的工資待遇及時兌現,又用制度鼓勵教師從中學到小學、從城鎮學校到農村學校任教,促進中小學教師資源最佳化配置,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