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鋼鐵戰士

    太空垃圾危害知多少?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軍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4千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現有直徑大於10釐米的碎片9千多個,大於1.2釐米的有數十萬個,而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可能數以百萬計。 不要小看這些太空垃圾,由於飛行速度極快(6-7公里/秒),它們都蘊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小汽車以100公里的時速迎面相撞——衛星會在瞬間被打穿或擊毀!試想,如果撞上的是載人宇宙飛船…… 而且人類對太空垃圾的飛行軌道無法控制,只能粗略地預測。這些垃圾就像高速公路上那些無人駕駛,隨意亂開的汽車一樣,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剎車,什麼時候變線。它們是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潛在“肇事者”,對於宇航員和飛行器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目前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還算開闊,太空垃圾在太空中發生碰撞的機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更令航天專家頭疼的是“雪崩效應”——每一次撞擊並不能讓碎片互相湮滅,而是產生更多碎片,而每一個新的碎片又是一個新的碰撞危險源。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圍被這些太空垃圾擠滿的時候,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該何去何從呢? 太空垃圾是人類在進行航天活動時遺棄在太空的各種物體和碎片,它們如人造衛星一般按一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形成一條危險的垃圾帶。太空垃圾可分為三類:一是用現代雷達能夠監視和跟蹤的比較大的物體,主要有種種衛星、衛星保護罩及各種部件等,這類垃圾目前已達8000多個;二是體積小的物體,如發動機等在空間爆炸時產生的,其數量估計至少有幾百萬;三是核動力衛星及其產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這類衛星送到地球軌道上的碎片達3噸。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序幕,同時也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當時,宇航員完成飛行任務,把衛星的裝載艙、備用艙、儀器裝置及其他遺棄物都留在了衛星軌道上。此後,隨著人類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壯舉,太空垃圾與日俱增。人類先後已將4000餘顆衛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運轉的僅有400餘顆,其餘的或墜毀於地球表面,或遺留在太空,成為太空垃圾。據統計,目前約有30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而其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將會導致災難性的連鎖碰撞事件發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東西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 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它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執行的。一顆迎面而來的直徑為0.5毫米的金屬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飛行服;人們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塗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員殞命;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殘骸可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可將造價上億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絕路。在人類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災難屢見不鮮。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前蘇聯的“禮炮—7”號軌道站也多次被此類“塵埃”損壞。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成為564塊10 釐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這枚火箭的殘骸使兩顆日本通訊衛星“命赴黃泉”!1991年9月15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者”號太空梭差一點與前蘇聯的火箭殘骸相撞,當時“發現者”號與這個“不速之客”僅僅相距2.74千米,幸虧地球上的指揮系統及時發來警告訊號,它才免於喪生。據計算,目前太空軌道上每個飛行物發生災難性碰撞事件的機率為3.7%,發生非災難性撞擊事件的可能性為20%。以此計算,今後將每5—10年可能發生一次太空垃圾與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將達到2年一次。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汙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汙染。目前,美國和前蘇聯在空間的核反應堆中有1噸的鈾—235及其他核分離物。前蘇聯共發射31顆核動力偵察衛星,其中已有兩顆給地面帶來汙染:1978年,“宇宙954”號大量放射性殘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號的反應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如何對付太空垃圾? 從法規上,主要是訂立規章,規範航天發射,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在技術上,所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透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10釐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減少太空垃圾,歸結起來是“避、禁、減、清” 避:就是對太空垃圾進行嚴密監視與跟蹤,並採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使航天器及時避開太空垃圾。 禁:就是國際上制定有關法規,禁止在空間進行實驗和部署各種武器,限制發射核動力衛星,使空間成為為人類文明服務的和平空間。 減:就是發射航天器的國家應採取措施,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增加。 清:就是發展太空垃圾清除技術,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火箭末級,採取轉移軌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氣層燒燬;對已達到預定壽命的衛星,讓其獲得逃逸速度,遠離近地空間或轉用清除裝置進行清除。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人類只有一個空間,隨著人類對太空環保的重視,太空垃圾必將得到治理,那時人類將重新獲得一個美麗而清潔的宇宙太空,宇宙遨遊將美麗而浪漫。 太空垃圾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佈: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里,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國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臺宣佈,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Sunny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聯結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干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裡有一個金屬殘片。 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謝天謝地,迄今尚未傷人。 有多少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名目繁多:大的有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中等有意外爆炸形成的碎片,如1996年6月3日,美國一枚飛馬座火箭發生爆炸,共產生了約300000個危害性碎片;小的有一些零部件,如星箭分離用的爆炸螺栓、衛星包帶和彈簧等,還有宇航員“隨地亂扔”的垃圾,比如1965年,在美國首次太空行走過程中,宇航員愛德華失手丟掉了一隻手套(還好,一個月後,這隻時速近28000公里,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大的手套墜入大氣層燒燬);更多的則是極其微小的空間微粒,如航天器脫落的油漆顆粒等。 那麼在近地球軌道究竟有多少太空垃圾呢?有人估算,自開闢太空時代50年來,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由於其中許多物體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了,現在能夠看到的大約有9000件。而且,一個太空飛行器若在600公里的高空飛行,它將圍繞地球轉25-30年,如果它位於1000公里的高度,則可飛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則幾乎會成為永恆的物體。如今,太空中這種“長壽”垃圾越來越多,清除將是極其艱難的。太空垃圾危害知多少?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軍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4千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現有直徑大於10釐米的碎片9千多個,大於1.2釐米的有數十萬個,而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可能數以百萬計。 不要小看這些太空垃圾,由於飛行速度極快(6-7公里/秒),它們都蘊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小汽車以100公里的時速迎面相撞——衛星會在瞬間被打穿或擊毀!試想,如果撞上的是載人宇宙飛船…… 而且人類對太空垃圾的飛行軌道無法控制,只能粗略地預測。這些垃圾就像高速公路上那些無人駕駛,隨意亂開的汽車一樣,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剎車,什麼時候變線。它們是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潛在“肇事者”,對於宇航員和飛行器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目前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還算開闊,太空垃圾在太空中發生碰撞的機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更令航天專家頭疼的是“雪崩效應”——每一次撞擊並不能讓碎片互相湮滅,而是產生更多碎片,而每一個新的碎片又是一個新的碰撞危險源。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圍被這些太空垃圾擠滿的時候,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該何去何從呢? 太空垃圾是人類在進行航天活動時遺棄在太空的各種物體和碎片,它們如人造衛星一般按一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形成一條危險的垃圾帶。太空垃圾可分為三類:一是用現代雷達能夠監視和跟蹤的比較大的物體,主要有種種衛星、衛星保護罩及各種部件等,這類垃圾目前已達8000多個;二是體積小的物體,如發動機等在空間爆炸時產生的,其數量估計至少有幾百萬;三是核動力衛星及其產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這類衛星送到地球軌道上的碎片達3噸。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序幕,同時也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當時,宇航員完成飛行任務,把衛星的裝載艙、備用艙、儀器裝置及其他遺棄物都留在了衛星軌道上。此後,隨著人類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壯舉,太空垃圾與日俱增。人類先後已將4000餘顆衛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運轉的僅有400餘顆,其餘的或墜毀於地球表面,或遺留在太空,成為太空垃圾。據統計,目前約有30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而其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將會導致災難性的連鎖碰撞事件發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東西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 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它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執行的。一顆迎面而來的直徑為0.5毫米的金屬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飛行服;人們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塗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員殞命;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殘骸可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可將造價上億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絕路。在人類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災難屢見不鮮。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前蘇聯的“禮炮—7”號軌道站也多次被此類“塵埃”損壞。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成為564塊10 釐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這枚火箭的殘骸使兩顆日本通訊衛星“命赴黃泉”!1991年9月15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者”號太空梭差一點與前蘇聯的火箭殘骸相撞,當時“發現者”號與這個“不速之客”僅僅相距2.74千米,幸虧地球上的指揮系統及時發來警告訊號,它才免於喪生。據計算,目前太空軌道上每個飛行物發生災難性碰撞事件的機率為3.7%,發生非災難性撞擊事件的可能性為20%。以此計算,今後將每5—10年可能發生一次太空垃圾與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將達到2年一次。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汙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汙染。目前,美國和前蘇聯在空間的核反應堆中有1噸的鈾—235及其他核分離物。前蘇聯共發射31顆核動力偵察衛星,其中已有兩顆給地面帶來汙染:1978年,“宇宙954”號大量放射性殘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號的反應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如何對付太空垃圾? 從法規上,主要是訂立規章,規範航天發射,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在技術上,所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透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10釐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減少太空垃圾,歸結起來是“避、禁、減、清” 避:就是對太空垃圾進行嚴密監視與跟蹤,並採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使航天器及時避開太空垃圾。 禁:就是國際上制定有關法規,禁止在空間進行實驗和部署各種武器,限制發射核動力衛星,使空間成為為人類文明服務的和平空間。 減:就是發射航天器的國家應採取措施,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增加。 清:就是發展太空垃圾清除技術,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火箭末級,採取轉移軌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氣層燒燬;對已達到預定壽命的衛星,讓其獲得逃逸速度,遠離近地空間或轉用清除裝置進行清除。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人類只有一個空間,隨著人類對太空環保的重視,太空垃圾必將得到治理,那時人類將重新獲得一個美麗而清潔的宇宙太空,宇宙遨遊將美麗而浪漫。 太空垃圾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佈: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里,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國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臺宣佈,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Sunny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聯結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干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裡有一個金屬殘片。 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謝天謝地,迄今尚未傷人。 有多少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名目繁多:大的有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中等有意外爆炸形成的碎片,如1996年6月3日,美國一枚飛馬座火箭發生爆炸,共產生了約300000個危害性碎片;小的有一些零部件,如星箭分離用的爆炸螺栓、衛星包帶和彈簧等,還有宇航員“隨地亂扔”的垃圾,比如1965年,在美國首次太空行走過程中,宇航員愛德華失手丟掉了一隻手套(還好,一個月後,這隻時速近28000公里,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大的手套墜入大氣層燒燬);更多的則是極其微小的空間微粒,如航天器脫落的油漆顆粒等。 那麼在近地球軌道究竟有多少太空垃圾呢?有人估算,自開闢太空時代50年來,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由於其中許多物體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了,現在能夠看到的大約有9000件。而且,一個太空飛行器若在600公里的高空飛行,它將圍繞地球轉25-30年,如果它位於1000公里的高度,則可飛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則幾乎會成為永恆的物體。如今,太空中這種“長壽”垃圾越來越多,清除將是極其艱難的。

  • 2 # 宇宙天文宗師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迴圈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區域性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 3 # 深山裡的農民1

    中國之前粗放式發展,給國家環境帶來很多災難,所以中國調整了發展方式,環境保護要先行,太空發展也要注重環境保護。

  • 4 # 有趣的那些劇

    人類每發射一枚火箭進入軌道,就更進一步地將自己困在小小的地球上……等等,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怎麼反而會困住人類,將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推向毀滅的深淵呢?

      而且,在頭頂漂浮著太空垃圾的情況下,被困在地球上,有多危險呢?其實,人類發射進入太空的所有飛行器,都避免不了兩種下場:要麼墜落並燒燬在大氣層中,要麼被困在低地球軌道上,停留數千年。

      如今,低地球軌道被僅僅200千克(約400磅)的以流星體形式存在小型硬質碎片包圍著,

      但是,也有一條由大約300萬千克(660萬磅)大型太空垃圾組成的環帶存在。兩萬多塊小如壘球的碎渣、六十多萬塊大如巨石的碎塊和許多小到難以追尋的小碎片,正繞著地球做軌道運動。它們正將我們地球周圍的空間變為無法通行的垃圾場。

      究竟是什麼因素,使這些漂浮的老舊衛星碎片和火箭殘骸,變得如此危險呢?其實,危險是它們移動的速度造成的。

      垃圾以8千米/秒(5英里/秒)的速度在太空高速飛奔。在這個速度下,哪怕一顆小小的螺絲,也能夠將一顆正常執行的衛星,粉碎為成百上千的碎片。

      接下來,太空垃圾可能會阻止人類建立月球基地、殖民火星和進行任何太空探索行動的夢想。

      人類在低地球軌道上丟棄不受控制的垃圾的數量越多,飛行器就越難避免被擊中。

      而且,碎片們相互碰撞。殘骸與殘骸相撞、破碎,這使得太空垃圾場中飛行物的整體數量成倍增加。它們也撞擊正常執行的飛行器。

      總有一天,碎片們能擊中足夠多的衛星,引發一種不可阻擋的、毀滅性的連鎖反應—凱斯勒綜合徵。

      一次次的碰撞會使低地球軌道如此擁擠,以至於最終再也沒有正常活動的飛行器。地球軌道上的一切物體都會變成一堵致命的天體碎片牆。

      近地空間將無法被利用。在人類將近地空間“打掃”乾淨之前,沒有任何火箭能安全發射。我們將不得不暫停太空任務,以後的好幾代人都會被困在地球上。

      那麼,太空垃圾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呢?其實,碎片並不會墜落到地表並引起大量破壞,而是會在抵達地表前在大氣層中燒燬。

      但是,碰撞會造成大量塵埃。它們被Sunny照射並反射太Sunny後,會讓地球進入永久的黃昏。這種光汙染會抹去你對以前夜晚模樣的記憶。

      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的衛星網路都將癱瘓。衛星通訊、導航系統、天氣資料都會變得不可用,人們也無法在軌道上做任何科學實驗。

      令人振奮的訊息是,科學家們已經想出了幾個對付近地太空垃圾的辦法。他們正在考慮用網或叉子捕獲垃圾,或者使用鐳射將小型垃圾汽化。

      如果我們想要把人類送上太空,並最終殖民紅色星球—火星,那麼人類就應該迅速行動起來--無論人類採取什麼行動。

  • 5 # 冬哥譜科

    太空垃圾的確威脅著航天事業,處置技術並不是問題,需要世界達成共識才是難點。

    如提問者所說,有科學家估計地球上大約有22000個大型物體在軌道上執行,其中包括執行中的和損壞的衛星以及過去太空探險中的一些航天器。截止2016年11月,大約有1億塊太空垃圾環繞地球執行,其中27000塊直徑超過10釐米,由美國宇航局和國防部進行跟蹤。每塊太空垃圾的執行速度均達到28000公里/小時 。

    毫無疑問,這些垃圾不但嚴重威脅正常軌道航天器的執行,還會嚴重影響今後航天器的發射。如果不能解決。人類將會堵上通向太空的大門。

    對此,人類並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從監測,跟蹤,摧毀到回收都有成功的技術。在衛星摧毀或回收方面,有多個國家進行了研究。中國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實驗是其中之一。最近,研究人員又提出了更積極的方案:將這一潛在的災難轉化為資源。開展太空垃圾回收再利用,並樂觀估計每年會有80億美元的需求。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設想。

    但是,目前的國際空間法不支援這項工作。即使一顆失去控制的衛星正朝著一顆運轉正常、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衛星前進,國際協議也禁止在未經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將其移除,即使一架太空無人機可以干預並將其送入墓地軌道。

    所以,困難在於世界必須達成共識,重新制定相關空間法,使空間垃圾回收有利可圖,又不違背相關法律。

    有科學家樂觀估計,如果掃除這些法律障礙,到2050年太空中的垃圾就有可能被清理乾淨。

  • 6 # 鋼鐵戰士

    太空垃圾危害知多少?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軍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4千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現有直徑大於10釐米的碎片9千多個,大於1.2釐米的有數十萬個,而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可能數以百萬計。 不要小看這些太空垃圾,由於飛行速度極快(6-7公里/秒),它們都蘊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小汽車以100公里的時速迎面相撞——衛星會在瞬間被打穿或擊毀!試想,如果撞上的是載人宇宙飛船…… 而且人類對太空垃圾的飛行軌道無法控制,只能粗略地預測。這些垃圾就像高速公路上那些無人駕駛,隨意亂開的汽車一樣,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剎車,什麼時候變線。它們是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潛在“肇事者”,對於宇航員和飛行器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目前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還算開闊,太空垃圾在太空中發生碰撞的機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更令航天專家頭疼的是“雪崩效應”——每一次撞擊並不能讓碎片互相湮滅,而是產生更多碎片,而每一個新的碎片又是一個新的碰撞危險源。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圍被這些太空垃圾擠滿的時候,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該何去何從呢? 太空垃圾是人類在進行航天活動時遺棄在太空的各種物體和碎片,它們如人造衛星一般按一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形成一條危險的垃圾帶。太空垃圾可分為三類:一是用現代雷達能夠監視和跟蹤的比較大的物體,主要有種種衛星、衛星保護罩及各種部件等,這類垃圾目前已達8000多個;二是體積小的物體,如發動機等在空間爆炸時產生的,其數量估計至少有幾百萬;三是核動力衛星及其產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這類衛星送到地球軌道上的碎片達3噸。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序幕,同時也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當時,宇航員完成飛行任務,把衛星的裝載艙、備用艙、儀器裝置及其他遺棄物都留在了衛星軌道上。此後,隨著人類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壯舉,太空垃圾與日俱增。人類先後已將4000餘顆衛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運轉的僅有400餘顆,其餘的或墜毀於地球表面,或遺留在太空,成為太空垃圾。據統計,目前約有30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而其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將會導致災難性的連鎖碰撞事件發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東西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 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它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執行的。一顆迎面而來的直徑為0.5毫米的金屬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飛行服;人們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塗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員殞命;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殘骸可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可將造價上億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絕路。在人類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災難屢見不鮮。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前蘇聯的“禮炮—7”號軌道站也多次被此類“塵埃”損壞。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成為564塊10 釐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這枚火箭的殘骸使兩顆日本通訊衛星“命赴黃泉”!1991年9月15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者”號太空梭差一點與前蘇聯的火箭殘骸相撞,當時“發現者”號與這個“不速之客”僅僅相距2.74千米,幸虧地球上的指揮系統及時發來警告訊號,它才免於喪生。據計算,目前太空軌道上每個飛行物發生災難性碰撞事件的機率為3.7%,發生非災難性撞擊事件的可能性為20%。以此計算,今後將每5—10年可能發生一次太空垃圾與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將達到2年一次。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汙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汙染。目前,美國和前蘇聯在空間的核反應堆中有1噸的鈾—235及其他核分離物。前蘇聯共發射31顆核動力偵察衛星,其中已有兩顆給地面帶來汙染:1978年,“宇宙954”號大量放射性殘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號的反應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如何對付太空垃圾? 從法規上,主要是訂立規章,規範航天發射,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在技術上,所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透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10釐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減少太空垃圾,歸結起來是“避、禁、減、清” 避:就是對太空垃圾進行嚴密監視與跟蹤,並採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使航天器及時避開太空垃圾。 禁:就是國際上制定有關法規,禁止在空間進行實驗和部署各種武器,限制發射核動力衛星,使空間成為為人類文明服務的和平空間。 減:就是發射航天器的國家應採取措施,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增加。 清:就是發展太空垃圾清除技術,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火箭末級,採取轉移軌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氣層燒燬;對已達到預定壽命的衛星,讓其獲得逃逸速度,遠離近地空間或轉用清除裝置進行清除。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人類只有一個空間,隨著人類對太空環保的重視,太空垃圾必將得到治理,那時人類將重新獲得一個美麗而清潔的宇宙太空,宇宙遨遊將美麗而浪漫。 太空垃圾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佈: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里,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國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臺宣佈,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Sunny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聯結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干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裡有一個金屬殘片。 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謝天謝地,迄今尚未傷人。 有多少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名目繁多:大的有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中等有意外爆炸形成的碎片,如1996年6月3日,美國一枚飛馬座火箭發生爆炸,共產生了約300000個危害性碎片;小的有一些零部件,如星箭分離用的爆炸螺栓、衛星包帶和彈簧等,還有宇航員“隨地亂扔”的垃圾,比如1965年,在美國首次太空行走過程中,宇航員愛德華失手丟掉了一隻手套(還好,一個月後,這隻時速近28000公里,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大的手套墜入大氣層燒燬);更多的則是極其微小的空間微粒,如航天器脫落的油漆顆粒等。 那麼在近地球軌道究竟有多少太空垃圾呢?有人估算,自開闢太空時代50年來,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由於其中許多物體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了,現在能夠看到的大約有9000件。而且,一個太空飛行器若在600公里的高空飛行,它將圍繞地球轉25-30年,如果它位於1000公里的高度,則可飛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則幾乎會成為永恆的物體。如今,太空中這種“長壽”垃圾越來越多,清除將是極其艱難的。太空垃圾危害知多少?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軍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4千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現有直徑大於10釐米的碎片9千多個,大於1.2釐米的有數十萬個,而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可能數以百萬計。 不要小看這些太空垃圾,由於飛行速度極快(6-7公里/秒),它們都蘊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小汽車以100公里的時速迎面相撞——衛星會在瞬間被打穿或擊毀!試想,如果撞上的是載人宇宙飛船…… 而且人類對太空垃圾的飛行軌道無法控制,只能粗略地預測。這些垃圾就像高速公路上那些無人駕駛,隨意亂開的汽車一樣,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剎車,什麼時候變線。它們是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潛在“肇事者”,對於宇航員和飛行器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目前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還算開闊,太空垃圾在太空中發生碰撞的機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更令航天專家頭疼的是“雪崩效應”——每一次撞擊並不能讓碎片互相湮滅,而是產生更多碎片,而每一個新的碎片又是一個新的碰撞危險源。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圍被這些太空垃圾擠滿的時候,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該何去何從呢? 太空垃圾是人類在進行航天活動時遺棄在太空的各種物體和碎片,它們如人造衛星一般按一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形成一條危險的垃圾帶。太空垃圾可分為三類:一是用現代雷達能夠監視和跟蹤的比較大的物體,主要有種種衛星、衛星保護罩及各種部件等,這類垃圾目前已達8000多個;二是體積小的物體,如發動機等在空間爆炸時產生的,其數量估計至少有幾百萬;三是核動力衛星及其產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這類衛星送到地球軌道上的碎片達3噸。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序幕,同時也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當時,宇航員完成飛行任務,把衛星的裝載艙、備用艙、儀器裝置及其他遺棄物都留在了衛星軌道上。此後,隨著人類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壯舉,太空垃圾與日俱增。人類先後已將4000餘顆衛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運轉的僅有400餘顆,其餘的或墜毀於地球表面,或遺留在太空,成為太空垃圾。據統計,目前約有30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而其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將會導致災難性的連鎖碰撞事件發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東西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 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它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執行的。一顆迎面而來的直徑為0.5毫米的金屬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飛行服;人們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塗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員殞命;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殘骸可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可將造價上億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絕路。在人類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災難屢見不鮮。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前蘇聯的“禮炮—7”號軌道站也多次被此類“塵埃”損壞。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成為564塊10 釐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這枚火箭的殘骸使兩顆日本通訊衛星“命赴黃泉”!1991年9月15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者”號太空梭差一點與前蘇聯的火箭殘骸相撞,當時“發現者”號與這個“不速之客”僅僅相距2.74千米,幸虧地球上的指揮系統及時發來警告訊號,它才免於喪生。據計算,目前太空軌道上每個飛行物發生災難性碰撞事件的機率為3.7%,發生非災難性撞擊事件的可能性為20%。以此計算,今後將每5—10年可能發生一次太空垃圾與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將達到2年一次。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汙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汙染。目前,美國和前蘇聯在空間的核反應堆中有1噸的鈾—235及其他核分離物。前蘇聯共發射31顆核動力偵察衛星,其中已有兩顆給地面帶來汙染:1978年,“宇宙954”號大量放射性殘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號的反應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如何對付太空垃圾? 從法規上,主要是訂立規章,規範航天發射,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在技術上,所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透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10釐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減少太空垃圾,歸結起來是“避、禁、減、清” 避:就是對太空垃圾進行嚴密監視與跟蹤,並採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使航天器及時避開太空垃圾。 禁:就是國際上制定有關法規,禁止在空間進行實驗和部署各種武器,限制發射核動力衛星,使空間成為為人類文明服務的和平空間。 減:就是發射航天器的國家應採取措施,儘量減少太空垃圾的增加。 清:就是發展太空垃圾清除技術,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火箭末級,採取轉移軌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氣層燒燬;對已達到預定壽命的衛星,讓其獲得逃逸速度,遠離近地空間或轉用清除裝置進行清除。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鐳射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執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人類只有一個空間,隨著人類對太空環保的重視,太空垃圾必將得到治理,那時人類將重新獲得一個美麗而清潔的宇宙太空,宇宙遨遊將美麗而浪漫。 太空垃圾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佈: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里,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國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臺宣佈,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Sunny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聯結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干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裡有一個金屬殘片。 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謝天謝地,迄今尚未傷人。 有多少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名目繁多:大的有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中等有意外爆炸形成的碎片,如1996年6月3日,美國一枚飛馬座火箭發生爆炸,共產生了約300000個危害性碎片;小的有一些零部件,如星箭分離用的爆炸螺栓、衛星包帶和彈簧等,還有宇航員“隨地亂扔”的垃圾,比如1965年,在美國首次太空行走過程中,宇航員愛德華失手丟掉了一隻手套(還好,一個月後,這隻時速近28000公里,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大的手套墜入大氣層燒燬);更多的則是極其微小的空間微粒,如航天器脫落的油漆顆粒等。 那麼在近地球軌道究竟有多少太空垃圾呢?有人估算,自開闢太空時代50年來,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由於其中許多物體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了,現在能夠看到的大約有9000件。而且,一個太空飛行器若在600公里的高空飛行,它將圍繞地球轉25-30年,如果它位於1000公里的高度,則可飛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則幾乎會成為永恆的物體。如今,太空中這種“長壽”垃圾越來越多,清除將是極其艱難的。

  • 7 # 宇宙天文宗師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迴圈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區域性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 8 # 深山裡的農民1

    中國之前粗放式發展,給國家環境帶來很多災難,所以中國調整了發展方式,環境保護要先行,太空發展也要注重環境保護。

  • 9 # 有趣的那些劇

    人類每發射一枚火箭進入軌道,就更進一步地將自己困在小小的地球上……等等,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怎麼反而會困住人類,將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推向毀滅的深淵呢?

      而且,在頭頂漂浮著太空垃圾的情況下,被困在地球上,有多危險呢?其實,人類發射進入太空的所有飛行器,都避免不了兩種下場:要麼墜落並燒燬在大氣層中,要麼被困在低地球軌道上,停留數千年。

      如今,低地球軌道被僅僅200千克(約400磅)的以流星體形式存在小型硬質碎片包圍著,

      但是,也有一條由大約300萬千克(660萬磅)大型太空垃圾組成的環帶存在。兩萬多塊小如壘球的碎渣、六十多萬塊大如巨石的碎塊和許多小到難以追尋的小碎片,正繞著地球做軌道運動。它們正將我們地球周圍的空間變為無法通行的垃圾場。

      究竟是什麼因素,使這些漂浮的老舊衛星碎片和火箭殘骸,變得如此危險呢?其實,危險是它們移動的速度造成的。

      垃圾以8千米/秒(5英里/秒)的速度在太空高速飛奔。在這個速度下,哪怕一顆小小的螺絲,也能夠將一顆正常執行的衛星,粉碎為成百上千的碎片。

      接下來,太空垃圾可能會阻止人類建立月球基地、殖民火星和進行任何太空探索行動的夢想。

      人類在低地球軌道上丟棄不受控制的垃圾的數量越多,飛行器就越難避免被擊中。

      而且,碎片們相互碰撞。殘骸與殘骸相撞、破碎,這使得太空垃圾場中飛行物的整體數量成倍增加。它們也撞擊正常執行的飛行器。

      總有一天,碎片們能擊中足夠多的衛星,引發一種不可阻擋的、毀滅性的連鎖反應—凱斯勒綜合徵。

      一次次的碰撞會使低地球軌道如此擁擠,以至於最終再也沒有正常活動的飛行器。地球軌道上的一切物體都會變成一堵致命的天體碎片牆。

      近地空間將無法被利用。在人類將近地空間“打掃”乾淨之前,沒有任何火箭能安全發射。我們將不得不暫停太空任務,以後的好幾代人都會被困在地球上。

      那麼,太空垃圾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呢?其實,碎片並不會墜落到地表並引起大量破壞,而是會在抵達地表前在大氣層中燒燬。

      但是,碰撞會造成大量塵埃。它們被Sunny照射並反射太Sunny後,會讓地球進入永久的黃昏。這種光汙染會抹去你對以前夜晚模樣的記憶。

      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的衛星網路都將癱瘓。衛星通訊、導航系統、天氣資料都會變得不可用,人們也無法在軌道上做任何科學實驗。

      令人振奮的訊息是,科學家們已經想出了幾個對付近地太空垃圾的辦法。他們正在考慮用網或叉子捕獲垃圾,或者使用鐳射將小型垃圾汽化。

      如果我們想要把人類送上太空,並最終殖民紅色星球—火星,那麼人類就應該迅速行動起來--無論人類採取什麼行動。

  • 10 # 冬哥譜科

    太空垃圾的確威脅著航天事業,處置技術並不是問題,需要世界達成共識才是難點。

    如提問者所說,有科學家估計地球上大約有22000個大型物體在軌道上執行,其中包括執行中的和損壞的衛星以及過去太空探險中的一些航天器。截止2016年11月,大約有1億塊太空垃圾環繞地球執行,其中27000塊直徑超過10釐米,由美國宇航局和國防部進行跟蹤。每塊太空垃圾的執行速度均達到28000公里/小時 。

    毫無疑問,這些垃圾不但嚴重威脅正常軌道航天器的執行,還會嚴重影響今後航天器的發射。如果不能解決。人類將會堵上通向太空的大門。

    對此,人類並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從監測,跟蹤,摧毀到回收都有成功的技術。在衛星摧毀或回收方面,有多個國家進行了研究。中國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實驗是其中之一。最近,研究人員又提出了更積極的方案:將這一潛在的災難轉化為資源。開展太空垃圾回收再利用,並樂觀估計每年會有80億美元的需求。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設想。

    但是,目前的國際空間法不支援這項工作。即使一顆失去控制的衛星正朝著一顆運轉正常、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衛星前進,國際協議也禁止在未經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將其移除,即使一架太空無人機可以干預並將其送入墓地軌道。

    所以,困難在於世界必須達成共識,重新制定相關空間法,使空間垃圾回收有利可圖,又不違背相關法律。

    有科學家樂觀估計,如果掃除這些法律障礙,到2050年太空中的垃圾就有可能被清理乾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種程式語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