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傷的楊張張揚

    這樣的問題在臨床上,實在是太常見了,在檢驗科抽血視窗,估計每天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聲音。

    為什麼每一管血都要抽那麼多,這主要還是因為需要,真的是必須要抽那麼多才行!

    首先,大家在抽血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醫生的一個動作,醫生在抽完血以後會拿著管子來回顛倒幾下。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管子裡會有一定的新增劑,為了檢驗的需要這些新增劑有的是促凝劑、有的是肝素、有的是枸櫞酸鈉、有的是草酸鉀和氟化鈉混合劑等等;這些新增劑在出廠之前,就已經新增好了,它是固定的,血抽進管內後與其混合,只有這兩者的混合的比例與要求一致時,才能做出準確的檢驗結果。所以必須要抽那麼多的血,為的是能夠有更準確的結果。

    其次,現在的檢驗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半自動了,現在的檢驗的儀器都是全自動,醫生只需要把血液樣本放進儀器就行,機器會自動檢測;機器的工作方式是:用探針自動從試管中抽吸樣本,然後放入反應盤;注意,如果試管抽的血太少,探針可能就會吸不到血液樣本,這個檢驗根本就無法進行。所以也是不得不抽那麼多的血。

    第三、檢驗結果出來後,如果檢驗師發現,檢測結果可能存在異常,比如結果異常的高或低,此時檢驗師會對該樣本重新檢驗,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另外有時候因病情的需要,醫生可能會再次增加檢驗專案,此時檢驗科會拿出剩下的樣本,繼續檢測;如果試管中的量太小,不能在做的時候,估計只能讓護士再抽一遍。所以這也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抽血痛苦,才抽那麼多的血。

    最後,問題中問到的黑色產業鏈,多餘的血液樣本會拿來賣錢。

    這是鐵定的謠言,首先每個人的血液有是不一樣的,血液是不能互相混合的,另外這些抽在試管裡的血是加了各種各樣的新增劑的,是沒法用於其他的用途。

    而且這些經過檢驗後,還剩餘的血液樣本,會持續在檢驗科保留一段時間,過了時效以後,這個血液樣本會作為特殊的醫療垃圾,統一處理。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 2 # 半島玫瑰h

    回覆了三次,寫到一多半,退出了一下,回來答案居然沒有了,啊 啊 火大 火大。 所以我不會寫那麼多字了,大家將就著看吧。 醫院之所以抽那麼多血,是因為 存起來了呀……哈哈哈 開個玩笑 ,言歸正傳,醫院之所以抽那麼那多血,是因為檢驗的專案多,而且還有備份,一般都是雙份的,再說抽血多點其實也沒有壞處的,身體會自動補充,會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現在醫院的政策,國家提倡的是以藥養醫,所以造成了現在的亂象,奔來三天的藥就可以,卻都會開最少一個禮拜的藥,本來來一般的藥都可以,卻都會開貴的,不當然其實有些藥並不貴,但經過層層的刮分,就貴了,不然 人家拿什麼去開工資呢,還有那麼好的年終獎,什麼去往腰包裡放呢…… 雖然我說的這些話有些露骨,但是話糙理不糙……你們覺得呢?

    附上一張扎針照片,其實我也挺怕抽血的。

  • 3 # 一璐相隨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適合,本人檢驗科工作了8年。經驗絕對豐富。為什麼醫院每次抽血那麼多呢?

    1.首先打消各位看官的顧慮,醫院多抽的這些血是沒辦法在回收利用的,我們平常檢驗完畢剩下的血樣一般都處理掉啦。

    2.因為很多人第一回到某個醫院看病,而且現在西醫還是比較依賴檢查報告的。他要全面瞭解你身體的情況所以就多抽血化驗更多專案才能瞭解。

    3.有些醫生是也不願意開這麼多化驗單,但是現在醫患關係越來越嚴峻。如果有某些化驗沒做上而導致醫療糾紛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也是形勢所逼吧。

    4.檢驗科分有很多組室,一般不同組室的標本是不共用的。公用會導致標本汙染,而且大部分血樣標本不是要血清就是血漿,抽的少了是不夠做的。好些不同專案要求抗凝劑不一樣也是要抽好幾管標本的緣故。

    5.現在醫聯體功能還沒整合起來,各醫院報告單還沒互認,如果互認了患者就可以減少很多的化驗費用。這也是我們以後努力方向。

  • 4 # 雪國學檢驗

    抽的血確實很多,在醫院抽血有時還用不同的管子,一次就抽好幾個管,紫的藍的,紅的灰的。為什麼呢?作為一名一線的工作者,我從工作中總結了幾條。

    1,檢查專案不同,抽血要對應各自的專案。

    因為不同的管子含有不同的抗凝劑,對應著不同的檢查專案,一般不能一管多用,所以當檢驗專案比較多時就需要不同的血管,抽的血就多了。

    一般紫的用來做血常規,肺炎支原體,crp等,是用的最多的一種。藍的做凝血功能,黃的或是綠的做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檢查,紅的做甲狀腺功能,測孕婦的孕酮,hcg等。

    2.需要用血漿或是血清,細胞部分不用。

    現在檢驗一般都是用血清或是血漿,除了血常規類的用全血別的都需要離心,把細胞沉澱下去。抽四毫升的血一般只用兩毫升,另外的細胞部分就捨棄了。現在基本都是機器做,血漿少就可能會吸到細胞部分,就會影響結果。

    3.特殊專案需要定量的血液。

    比如凝血功能,用藍管,需要標準的兩毫升,多了少了都不可以。因為血液與抗凝劑有著嚴格的比例,抽血不標準就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如果做乙肝DNA定量,就需要多抽血。因為血液中乙肝DNA本身就不多,只有多抽一些才能更準。還有核型分析,白細胞培養,都需要比較多的血量。

    4,防止結果不準確,留出複查的量。

    如果在檢驗過程中發現結果相對於質控品或是別的標本有著很大的差異,就需要對標本進行二次複查,確定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果血液不夠就需要再次抽血,成年人的話還可以,小孩子就比較難了。

  • 5 # 神經介入戴醫生

    醫院檢查抽血是必須的,雖然看上去很多,其實也就十多毫升,這個到底對人有沒有影響呢?

    白血球的更新週期:13-20天。 它也是由骨髓幹細胞分裂生長。當身體內遭到病毒或細菌的攻擊產生炎症時,白細胞的分裂就會速度分裂增加。

    至於為什麼抽血要抽那麼多,與你的病情有關的, 因為醫院的檢驗科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部門,有常規檢驗,生化檢驗,細菌檢驗,免疫檢驗,高階一點的還會有分子生物學檢驗。

    此外,每管血的成分和用途不同,檢驗所需的部分也是大相徑庭。血常規(紫管)、血沉(黑管)用的都是全血,而凝血功能(藍管)、急診、血粘類(綠管)則需離心後取血漿,血漿量大概只有一半,當然,貧血等疾病由於血細胞少而導致血漿比例增加。生化、免疫類(黃管)則是離心後取血清,因為裡面含有促凝劑,可是血液加速凝固,並且不再含有凝血因子。血清含量和血漿基本一致,也為二分之一。還有很多的專案,這些專案也不會全做,根據病情的需要,一般就檢查幾個專案,十多毫升而已,對人身體是沒有影響,沒有關係的!

  • 6 # 杏花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醫院住院的時候,住院第二天早上總是要抽很多管血,並且還不只是抽一次,住院期間還要抽很多次血,甚至有人會認為抽這麼多血,會不會貧血呢?

    其實大家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醫院裡常用的採血管一般是3-5ml的容量,所以每次採血的量是很少的,按50kg體重的人來算,大概含有血液3500-4000ml,而抽血化驗只需要30-40ml,所以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再來看抽血化驗的都是什麼專案?首先,血常規檢查,血常規可以大體反映人體血液的情況,很多疾病累及血液系統時,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在血常規上,所以血常規是入院後必須要做的篩查專案。其次,生化全項檢查,生化全項可以反映肝腎功能、電解質平衡、血糖、心肌酶等情況,我們都知道,藥物代謝一般都要經過肝臟、腎臟,從而很多藥物都會影響肝腎功能,所以,定期監測肝腎功能是很必要的。另外,除了這些常規檢查之外,各個科室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還要有針對性的檢查其他專案,比如風溼免疫科需要查自身抗體、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各項指標,來對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活動度做出整體的評估,從而指導臨床用藥,這些專案大部分也是需要透過抽血來完成。

    總的來說,醫院抽血看起來很嚇人,其實量並不是很多,靠自身血液系統的更新完全可以彌補,所以不必過度擔心,這些必要的常規檢查和針對性的檢查都是為了指導疾病的治療,更好的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本期答主:陳泳淼 醫學碩士

  • 7 # 骨科木匠劉醫生

    喜歡外科小木匠,請點個關注!感謝!

    許多人對於醫院抽血檢查有很多疑問,每次住院都要抽好幾管血,不管是什麼疾病都要抽,如果病情重一點抽的血還會更多。究竟醫院為什麼要抽血,為什麼要抽那麼多血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來回答大家。

    為什麼要抽血?

    抽血的目的就是檢測血液中相關的一些化學指標的變化,透過這些變化情況來推測某些疾病的可能以及嚴重程度。人體其實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生物化學反應,而血液是這些生化反應的原料的運輸渠道,如果機體發生炎症、細胞壞死等異常情況,血液中往往某些化學成分就會發生變化。比如感染會導致血液中白細胞增高,肝炎導致肝細胞壞死會導致血液中轉氨酶升高。所以抽血是為了檢查某些疾病,更好的確診,這樣治療方案才不會有問題,西醫就是這樣,治療需要證據支援,只要明確診斷了,治療方案其實是大同小異了。

    為什麼抽那麼多管血?

    這是因為不同檢測專案需要的試劑和機器不同。醫學檢測其本質也是生化反應,用一種試劑和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然後生成一種可以檢測的物質,這樣間接能計算出血液中某些成分,當然也有些血液中某些成分可以透過機器直接分析出來。血液中每一個專案都需要特定環境檢測,自然對於血液標本的消耗量不一樣。另外有的檢測是檢測血漿標本,有的是檢測血細胞標本,對於標本的採集儲存方法不一樣。所以採血需要好幾根管,並不是一根大的採血管就可以了。

    究竟醫院抽的血算不算很多?

    一次住院需要做三大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傳染病等常規檢查,如果有外科手術治療計劃的還要查凝血功能等。每一項檢查下面都有很多分專案,比如基本血常規的檢查就有二十幾項指標需要檢查,另外的抽血檢查也差不多,所以常規住院至少要查一百多項指標,而臨床上抽血試管一般是5ml試管,住院一般抽4-5管左右,也就是20多毫升。這個抽血量真心不多。我們義務獻血都是200ml起,一般可以獻400ml,換句話說,抽血檢查根本不會影響健康,對身體沒什麼影響。

    抽血會不會拿去做別的用途?

    許多人都知道臨床上給病人輸血是要收費的,所以許多人懷疑醫務人員抽患者的血做別的用處。比如:有人懷疑抽血去賣;其實我想說的是真心想多了,抽的血除了做檢查是沒用任何用處的,不可能去賣或做其他用的,理由如下:

    1、抽血血液量太少

    一個住院病人抽血30ml,基本上全部被檢查專案所消耗了,是不可能去賣的,不要想著這個人抽30ml,那個人抽30ml加在一起就有很多了,這是非常無知的想法,血液是不能混合在一起儲存的,尤其是血型不一樣的更容易發生血細胞破壞溶血,更不可能混合輸注人體內。所以30ml血除了用做檢查,沒有任何用處。

    2、臨床輸血有嚴格的標準和流程。

    許多做過大手術輸過血的患者應該明白,輸血是非常嚴格的,需要查患者血型,還要用庫存血和患者血液進行交叉配血,確保不會發生溶血才能輸注進患者體內;

    另外,血庫血的來源也是有嚴格標準的,血庫的血主要來源於自願獻血,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獻血的,獻過血的人都知道,獻血之前要查血型以及一些傳染病相關指標,確保血可以安全健康地應用於臨床搶救患者。不經過這些嚴格的輸血程式,輸注進患者的血就不是救命的,而閻王的催命符,誰敢亂輸血?這不是涉及經濟利益的問題,而是要命的事情。

    血液標本檢查完了後怎麼處理

    血液標本檢查完了以後一般儲存2-3天,然後丟到專門的醫療垃圾桶裡面,透過專門的醫療垃圾運輸車運送到焚化廠進行焚燒處理。因為這些血液標本有的攜帶傳染性病毒細菌等,需要焚化才能減少生物汙染。對這些有生物汙染危險性的血液標本,醫務人員必須按照規範處理,不然就是違規違法。

    特別提一下兒童患者抽血

    另外,對於小孩來說,抽30ml血相對小孩體重來說是相對多了一些,但是還是在安全承受範圍內,再者,醫療裝置做相關檢測必須要那麼多血液標本才能檢查出結果,這個就是醫療裝置檢查的解析度,裝置是死的,並不會認為小孩就少抽血然後報結果,只有提供合格的標本,醫療裝置才能做出正確的檢測結果。

    有些小孩家長特別心疼小孩子抽了血,醫務人員也沒辦法,除非不做相關檢查,但是有些檢查不做,就沒辦法確診,在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下治療,對兒童患者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還有就是祖國醫學和西醫的選擇

    至於有人提到中醫就不會有抽血的問題,確實傳統的祖國醫學都是望聞問切然後就是開中藥處方。而西醫卻是另外一個醫療指導理念,西醫更依靠客觀證據,有客觀證據才能指導治療。無法說哪個好,如果我說了這麼多還覺得抽血有害處,不妨試試祖國醫學。不管選擇祖國醫學,還是西醫,只有相信醫生,醫生才會是和你同一個戰壕裡和病魔戰鬥的戰友。否則會被病魔所吞噬。

  • 8 # 普外科曾醫生

    去醫院檢查身體和住院治療,為什麼每次都要抽那麼多血,是不是醫生偷偷拿我的血液去賣錢了?抽這麼多的血,會不會導致我身體虛弱,貧血?不抽血行不行?這是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想問的問題,我來解答一下:

    第一,醫院每次並沒有抽很多血,對身體也沒有危害

    人體的血液含量大約是體重的7%,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體內有四升的血液。每次抽血才抽5到10毫升,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的危害。

    第二,為什麼每次抽血要抽好幾管

    為什麼每次抽血要抽好幾管,抽一管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為不同的管,做的檢查專案是不一樣的。有的檢查需要抗凝,有的不需要,有些檢查需要在管中加入特殊的物質,所以不同的抽血專案,使用不同顏色的抽血管。例如,血常規,生化電解質,凝血,腫瘤指標等檢查,每個專案都需要一管血。

    第三,為什麼要天天抽血

    今天抽血了,為什麼明天還要抽血,為什麼要天天抽血?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患者經常問的,醫生天天抽血,適用於那些並且比較危重的患者,以及禁食水的患者。需要每天觀察患者血象,電解質有沒有紊亂,肝腎功能有沒有異常。

    第四,抽的血都送到哪裡去了

    護士給你抽的血液,都被專門的運送師傅,送到了檢驗科。檢驗科在給你做完化驗之後,如果有剩餘的血液,會儲存幾天,如果患者對檢查結果有異議,可以申請複查。過了大概一週,多餘的血液會被當做醫療廢物處理。

  • 9 # 杭州姜寒水醫生

    血液中的成分包括血漿(55-60%)和血細胞(40-45%)兩大類。血漿中水分約佔90-92%,其它還包括無機鹽、纖維蛋白原、白蛋白、免疫球蛋白、酶類、激素、各種營養物質、代謝產物等。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人體的血液量約佔體重的7-8% ,也就是說如果體重是50公斤,那麼全身的血液量大約是3500-4000毫升。化驗1管血約需3-5毫升,按常規復查1次需要3管血計算,每次需要10-15毫升的血液。普通病房內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通常3-7天覆查1次血,而ICU病房的危重患者每天覆查血可多達4-6次。

    人體血液每天都會新陳代謝,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大約有30毫升的新鮮血細胞生成,同時也有相應數量的血細胞衰老死亡,並分解代謝排出體外。1次獻血200-400毫升對一個健康成人來說基本無害。1次抽血30-50毫升對大多數患者來說也不會構成很大影響。

    話說回來,即使抽血化驗沒有多大傷害,但對身體終究也沒什麼好處。那麼它的利弊究竟有多少呢,我們算算這筆賬。

    抽血的負面因素:1.失血:抽血再少畢竟也是血,也需要額外的造血工作和營養補充才能補回來。

    2.疼痛:扎針的痛苦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尤其是靜脈很細的人,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對護士都是極大的折磨。

    3.費用:每次抽血化驗都是一筆開銷,尤其是一些不能進醫保的新技術專案更是價格不菲。

    4.心理衝擊:我反倒覺得最後這條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重症患者長期住院,會在一次次反覆的抽血化驗中不停忍受著從期望到失望的焦慮不安。例如:反覆化驗仍不能明確診斷;多次複查血仍不見病情改善,該降的沒降,該升的也沒升。

    抽血的必要因素:1.幫助診斷病情:例如,乙肝三系陽性可以明確診斷乙肝;血腫瘤標記物升高可以輔助判斷體內新發腫瘤;而複查最多的血常規、肝腎功能可以判斷患者的一般狀況和重要臟器的功能,因為它們會隨著病情變化而每天波動。

    2.判斷治療效果:例如一個肺炎的病人,治療前白細胞升高到正常的2倍,經過抗感染治療後得到的數字就是對治療效果的量化。

    3.評估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抗腫瘤藥物、抗結核藥物、和針對細菌、真菌的抗生素等,因為有殺滅生物細胞的作用,故副作用較大,需要定期複查相應的副作用。

    4.監測血藥濃度:例如,器官移植患者長期服用的免疫抑制劑,需要不斷調整劑量以控制藥物濃度在一定範圍內,太高會帶來副作用,太低則達不到效果。

    綜上判斷,抽血的確有壞處,尤其是重症患者,短期內多次抽血會造成嚴重醫源性貧血。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化驗結果指明方向,臨床醫生就像是蒙上眼睛開槍一樣,不僅無法有效治療,很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也許將來的新技術開發應用,可以在儘量少採血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臨床資料,這才是造福患者和醫生的終極辦法。

  • 10 # 未泯雙瞳

    看了好幾個答案,感覺大部分相關從業者不敢說實話,其實答案很簡單,正如你們的疑慮一樣,很多醫院在需要血液化驗的時候都多抽了病人的血液,並且不會告知病人,而且這種情況在越大的醫院可能性越大。

    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還是進行化驗,只是這個化驗不是針對病人病程或疾病的,而是針對醫學研究的。應用這些血液的地方,一般就是醫院某些科室的實驗室。

    大醫院有很多核心科室都有實驗室,目的是進行醫學科研,也就是我們常說用於實驗獲取資料然後寫論文的地方,大部分醫學科研都要基於龐大的樣本資料,而血液就成了實驗的材料之一。

    這種多出來的採血會經過被採血人同意嗎?

    答案是不會,這個問題下是有職業醫生回答的,但我痛心的是依然沒有看到一個人敢於說實話。這些多采的血既不會徵詢被採血人(病人)的同意,甚至都不會告知病人,否則恐怕也就沒有那麼多人疑慮這個問題了。

    為什麼醫院不願意告知病人採血進行研究用途呢?

    真正的原因我並不清楚,但主要原因恐怕是擔心告知病人後,病人或家屬會拒絕多采血的要求。這樣醫院的採血率會直線降低,影響其實驗室開展相關研究。

    這樣做是否違法?

    現行法律應該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但在未告知被採血人的情況下私自多采病人血液肯定是不合規的操作。嚴格意義上說,也應該可以追究醫院的責任,但苦於患者並沒有證據,又因為要看病不敢得罪醫院。

    如何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如果患者不願意被潛在的多采血,可以在採血的時候詢問護士,這幾管血分別是化驗什麼專案的,因為一般實驗用血都會單獨採集一管,這樣可能會有所避免,但實際操作中因為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不瞭解,可能幾句話就被搪塞過去了。

    最後,我還是呼籲大家能多為醫學事業做貢獻的,畢竟醫學其實嚴重依賴於實驗。但對很多醫院實驗室在不告知患者的情況下過量採集患者血液表示不贊同。畢竟患者應當享有知情權。

  • 11 # 溫馨永遠

    病人到醫院看病,要想明確診斷,抽血化驗是手段之一。可是病人一看到花花綠綠那麼多管子,往往會嚇一跳,抽這麼多,對身體有沒有損傷,能少抽點嗎?在這裡可以明確回覆:不能。

    為什麼不能少抽點血?

    一:疾病的正確診治需要以正確的病原學檢測結果作為指導,而獲得正確的病原學檢測結果的前提是正確採集和送檢合格標本。

    臨床工作中,疾病種類不同,檢驗的專案不同,需要抽取不同數量的血液,抽血時護理人根據檢驗專案選擇相應的試管。不同顏色的試管中含有不同比例、不同種類的新增劑。臨床上常用的試管顏色有9種,試管內新增劑的種類主要有:抗凝劑、促凝劑、緩衝劑、保護劑、內壁處理劑、管口處理劑、分離膠等。新增劑的品種、效能、濃度可直接影響血液標本的性狀及檢測結果。

    常用的試管有如下幾種。

    1、生化類

    生化類試管可分為無新增劑管(紅帽)、促凝管(桔紅帽)、分離膠管(黃帽)三種。

    紅帽試管內壁均勻塗布有內壁處理劑及管口處理劑,可避免離心時細胞破碎,影響試驗結果。

    桔紅帽試管內壁均勻塗布內壁處理劑及管口處理劑,在管內採用噴霧的方法,將促凝劑均勻附著於管壁,可在取樣後快速充分混勻血樣,大大縮短凝血時間,並且無纖維蛋白絲析出,避免取樣時堵塞裝置針孔。

    分離膠管離心時,分離膠液化移到管中央,介於血清或血漿與血液有形成分之間,離心完畢後,固化形成屏障,使血清或血漿與細胞完全分離,保證了血清化學成分的穩定,冷藏下48 h 無明顯改變。惰性分離膠管內加有肝素,可達到快速分離血漿的目的,樣本又可較長時間儲存。

    2、抗凝類

    1)肝素管(綠帽) : 肝素是一種較好的抗凝劑,對血液成分干擾少,不影響紅細胞體積,不引起溶血。

    2)血常規管(紫帽):EDTA 與血液中的鈣離子螯合,從而使血液不凝,一般1.0~2.0 mg 可阻止1 ml血液凝固。

    3)血凝管(藍帽):採血管內加入了定量液態的枸櫞酸鈉抗凝劑緩衝液。推薦的血凝測定要求的抗凝劑濃度是3.2%或3.8% ,相當於0.109 或0.129mol/L。對於血液凝固試驗來講,如果血液比例過低,APTT 時間會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T) 結果亦會有顯著改變,因此採血量對結果可產生較大的影響。

    4)血沉管(黑帽):枸櫞酸鈉抗凝劑與額定採血量按1:4 的比例加入,抽血時應嚴格控制採血量。

    5)血糖管(灰色):試管中加入了氟化物作抑制劑,並且試管內壁經過特殊處理,使得血樣的原始性狀保持時間較長,血細胞代謝基本停滯。

    不同的試管含有不同的新增劑,不同的試管中新增劑的量又不同,故每種試管上都標有相應的刻度,提示採血時,護理人員應按管壁中的標識進行標本採集。

    :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制定的臨床微生物標本採集和送檢指南明確指出:微生物實驗室對樣本量太少的標本應拒收。

    三:靜脈採血指南明確指出:採血量是影響血培養檢出陽性率的重要因素,採血量過少會明顯降低血培養陽性率。成人每次每瓶應採血 5~10ml,嬰幼兒根據孩子的體重確定採血總量,每培養瓶(兒童瓶)採血 2~4ml 。

    以上內容解釋了為什麼不能少抽點血,下面就病人較為關心的化驗抽血會對患兒身體有影響嗎?這一問題進行解答。

    正常人體內血液總量約佔體重的8%,即一個50公斤重的成人血液的總量為4000毫升左右,兒童與成人基本相近,比如一個10公斤重的孩子,總血量就是800毫升,通常抽血化驗只需20~30毫升的血,最多也不過20毫升,如此少的血量對人體不會造成明顯的損傷,另外機體的造血機能強大,故可放心地抽血

  • 12 # 溫柔百香果KN

    病人去找醫生看病,醫生首先要能診斷出是什麼疾病,才能對症下藥。診斷疾病除了要聽病人的主訴,醫生還要進行體格檢查,初步判斷出是什麼疾病,但是要最後確診是什麼疾病,就要靠輔助檢查,必須拍片子、做CT、做B超、查血等,這就是醫生要開檢查單和化驗單的目的。

    比如你說頭疼頭暈,父母都有高血壓病,醫生就會考慮你是高血壓病,但必須要用血壓計測量後才能最後診斷。

    比如你說最近體重下降,並且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醫生就會考慮是糖尿病。就會讓你查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如果檢查結果都高,就能診斷你是糖尿病。

    可能你要問,已經明確診斷了,吃點降糖藥不就行了嗎?為何還要抽那麼多血再去化驗?

    因為治病不可能頭痛治頭、腳痛治腳,要考慮全身情況,進行綜合治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用藥時,不但要知道藥物的治療作用還要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

    針對這個糖尿病病人,醫生就要開血常規化驗單,要檢查病人有沒有感染、是否有貧血情況?如果有感染、有貧血,就要進行抗感染和對貧血進行治療。

    要化驗三脂,看病人是否存在脂代謝紊亂。如果結果顯示三脂高,就要同時服用降脂藥。

    要化驗肝功能,因為很多藥物對肝臟有損傷,如果肝功能不好,就要避免使用這類藥物。

    還要化驗腎功能,因為很多藥物對腎功能有影響,如果腎功能不好,就要避免使用此類藥物。

    可能有的還要問了,看著有的管子抽滿了,有的才一半。為啥不都放在一個管子,還非要那麼多管子。

    這是因為要根據檢驗目的的不同,把抽取的血標本要分別注入到不同的管子裡面。有的用的多,有的用的少。有的需要全血,有的用血漿,有的用血清,有的還需要加抗凝劑等,所以,不能混在一起。

    其他病也是如此,都要進行全面檢查,醫生根據檢查結果給予診斷和用藥。藥物應用一段後,醫生還要再進行檢查,這是要看藥物效果如何,目前肝、腎功能情況等,以便調整治療方案。不但治療效果好還要使不良反應降到最低的理想狀態。

    所以,到醫院看病,醫生開的每一個檢查單和化驗單都有其目的性,不是為了診斷需要,就是為了觀察療效和看有沒有不良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國足連日本3隊都踢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