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薺菜糰子
-
2 # 東龍45
日俄戰爭時期的日本只是陸軍傷亡巨大的,海軍還是佔便宜的,打得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全軍覆沒。日本的陸軍傷亡巨大的是攻打二O三高地之時,二O三高地是旅順港重要的高地,佔領它可以俯看全港,日本人選點較準,不惜一切代價進攻,司令官乃木希典的兒子也戰死了,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奪取了二0三高地,一旦奪取,形勢立刻反轉,日本居高臨下,架上大炮猛轟旅順港內的俄軍軍艦,打垮了俄華人,取得了戰爭勝利。這場戰爭在中國的旅順,誰勝誰負都一樣,最後倒黴的都是華人。
-
3 # 軍武最前哨
從現有的公開資料來看,這場戰爭日本方面的人員傷亡確實要比俄國高一些:前者的死亡人數大約為88429人,後者死亡52632人;儘管日本的陣亡人數比俄國多,但最後獲勝卻是日本。
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後,羸弱不堪的清廷節節敗退,最終被迫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該條約之規定,清廷應將遼東半島割讓予日本人;可令日本政府始料未及的是,他們還沒等到割讓事宜落地,西方列強竟紛紛出面橫加阻撓。
隨後便有了俄、法、德三國主導的“干涉還遼”事件。當然,這些列強之所以會阻止日本佔據遼東半島,並不是為了主持公道,而是擔心日本對遼東半島的獨霸會損害自身的利益。
在一眾干涉日本還遼的列強之中,當屬俄國的反對呼聲最為強烈。這是因為俄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旋即在東北亞大肆擴張,而這正好與日本的利益訴求相矛盾,於是日本的利益集團便開始積極準備對俄作戰。
從上述歷史演變並不難看出,日俄戰爭的根本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對東北亞地區的實際控制權。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誰控制了東北亞,那麼誰就是這場戰爭的最後贏家。
縱觀日俄戰爭的結果,日本雖然死傷慘重(俄國實際上也沒佔到太大的便宜,以對馬海戰為例,日本以很小的代價幾乎全殲了俄海軍艦隊),但根據雙方所簽署的《朴茨茅斯和約》的內容來看,日本毫無疑問笑到了最後。
所以說,帶有明確政治企圖的戰爭的勝負並非只是單純的衡量雙方的戰損數量,而是要看誰最終達成了既定的政治目的。
-
4 # 葉飄刀
傷亡只是計算勝敗的條件之一,不是唯一條件
是否戰敗和傷亡人數,沒有直接的關係。
戰爭是有既定的目標的,而勝敗的標準就是判定是否達成了既定的目標。
比如抗日戰爭的時候,採取游擊戰,戰鬥目標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樣的目標就是以殺傷敵人為主,而非守住地盤為主。
在比如,狙擊戰,斷後部隊的戰鬥目標,阻擊敵人一天,那麼哪怕斷後部隊全部犧牲了,只要完成了這個時間,使得大部隊得以達成戰略目的,那麼也就是勝利了。
所以戰鬥的本質是是否達成戰略目的,而非只是看傷亡多少。
比如抗日戰爭,我們的傷亡遠遠多於日本,但最後還是日本投降了。
-
5 # 攀登的岩羊
戰爭的勝負不是以傷亡數字來決定的,而是最終目的,雙方是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的決定權,日軍以巨大傷亡達到目標,擴大了自己的影響,所以日軍慘勝,而換來了自己想要的部分利益,也增長了日本以武力解決問題的野心,給他的失敗起了開端。
-
6 # 血色黃昏的黃昏
尼古拉斯二世的輕敵以及政府職能效率低,加上戰前俄羅斯準備不足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1890年-1900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經常向其堂兄尼古拉斯二世寫信經常提起“黃禍”或稱“黃色恐怖”(英語:Yellow Peril)。“黃禍”俗稱“黃禍論”,是歐洲殖民帝國主義與美國對亞洲民族,尤其是對中國與日本具有批判性的代表用語。19世紀末,俄國社會學家雅克·諾維科(Jacques Novikow)在1897年的《LePérilJaune》(黃禍)一文中創造了該詞。後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利用黃禍種族主義來鼓動歐洲帝國主義入侵,征服和殖民中國。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稱讚尼古拉斯二世為所謂的“白人救世主”。威廉在給給尼古拉斯的信中暗示了德國可能對俄羅斯的支援。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無法透過外交手段解決領土問題,歷史學家認為,這直接是由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造成的。尼古拉斯的主要錯誤在於他對俄羅斯政府的管理不善。沙皇的顧問們都不支援對日本發動戰爭,因為他們預見了俄羅斯從歐洲向東方運送部隊和物資存在很多問題。
尼古拉斯二世的孤傲自信導致輕敵
尼古拉斯二世堅信自己的統治是神聖命定,並對上帝負有責任,因此必須維持獨裁和捍衛俄羅斯的尊嚴,榮譽和價值觀。沙皇的這種態度導致與日本政府的談判一再拖延。尼古拉斯鄙視日本人為“黃猴”,他理所當然地認為,面對俄羅斯的強權,日本只會屈服。
戰前,俄羅斯的軍事領導人和沙皇的高階官員們一致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強大得多的國家,對東方新來者日本幾乎不用擔心。但是,最終日本步兵瘋狂的“武士道精神”使俄羅斯人大吃一驚,他們對自己軍隊的低落士氣感到沮喪。
1903年日俄談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絕日俄外交關係;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攻擊了停泊在旅順港的俄羅斯遠東艦隊(太平洋艦隊)。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聽到俄羅斯艦隊被襲擊的訊息感到震驚。他不敢相信日本會在沒有正式宣戰的情況下發動攻擊,並且他的大臣們也保證過日本不會發動戰爭。據英國大使館一等秘書塞西爾·賴斯(Cecil Spring Rice)稱,襲擊發生時,沙皇“幾乎感到不可思議”。而俄羅斯人在八天後才對日本宣戰。
俄羅斯戰前準備不足
戰爭開始前,俄國因為一直把軍事重點放在歐洲,因此在遠東地區只有正規軍9萬8千餘人,太平洋艦隊共有60餘作戰船艦。而早有準備的日本陸軍共有37萬5千人,同時配備了專門適合東北戰場的山炮,日本海軍戰艦共達80艘。
1904年4月,日本開始了對旅順港的圍困。日軍對可俯瞰海港的山頂上進行了多次正面進攻,雖然造成了數以千計的日兵傷亡,但日軍藉助幾門11英寸(280毫米)阿姆斯特朗榴彈炮,於1904年12月佔領了關鍵的山頂堡壘。從這一有利位置,日本的遠端火炮得以炮擊俄羅斯艦隊。四艘俄羅斯戰列艦和兩艘巡洋艦相繼沉沒,第五和最後一艘戰列艦被迫在幾周後撤退。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所有主力艦幾乎都被擊沉。陸基大炮對大型軍艦造成了如此大規模的破壞,這可能是軍事歷史上唯一的例子。
八月下旬的“遼陽會戰”原本可以解救旅順港的俄羅斯北部部隊撤退到了瀋陽。旅順港駐軍司令官阿納託利·斯特塞爾(Anatoly Stessel)少將認為,艦隊被摧毀後保衛這座城市也毫無意義。同時,日本的猛烈進攻導致俄軍傷亡慘重,因此,斯特塞爾決定於1905年1月2日向日本投降。他這個決定並沒有徵求在場的其他俄軍官的意見,也沒有向沙皇請示,而沙皇是絕對不會批准該決定的。1908年斯特塞爾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但後來他被赦免。
整個1905年,俄羅斯帝國都因國內革命而搖搖欲墜,俄人民反對戰爭升級。俄羅斯帝國有能力派遣更多的支援部隊,但是由於經濟狀況不佳,加上陸軍和海軍被日本大敗,以及有爭議的土地對俄羅斯相對不重要,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遂選擇和談,好集中精力處理俄羅斯內部事務。
英國和日本情報合作
早在1902年,日本就與英國結盟,這是日本的一場外交勝利,一旦日俄爆發戰爭,日本也不會孤立無援。因此,在戰爭期間,英屬印度陸軍在馬來亞和中國的駐地經常攔截和破譯與戰爭有關的俄羅斯無線電報,並將情報和日本人共享。英國也利用“英日同盟”藉助日本來到達遏制俄國擴張到滿洲的企圖。
日俄戰爭對當時世界造成的影響極大,工業革命帶來的許多技術創新首先出現在日俄戰爭的戰場上。例如快速射擊的大炮和機關槍,以及更精確的步槍,很多都是首次在日俄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的。一些學者認為,這場戰爭也證明了沙皇俄國政府的低效率,從而引發了羅曼諾夫王朝的解體。
-
7 # 哆啦A猛
因為日本雖然傷亡大,但是戰爭目的達到了。旅順港被日本佔領,俄國三大艦隊中的兩支: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被日本幾乎全殲。相當於俄國已經喪失了全部制海權,陸軍雖然還有一戰之力但奈何遠東地區鞭長莫及,況且俄國還要時刻提防來自Continental的威脅。所以日俄戰爭之後俄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恢復遠東地區的元氣。當時的俄國其實四面楚歌,英國是死敵,日本是威脅,德國退出“三皇同盟”,奧斯曼土耳其小動作不斷,中國在日俄戰爭期間也是親日的,俄國國內也是民不聊生,政治危機凸顯。所以在十幾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最先倒塌
-
8 # 胡退退
海軍日本全勝俄羅斯,陸軍日本是進攻方,俄羅斯是防守方,前現代戰爭中,進攻方傷亡都比防守方要多,而且日軍的主要傷亡在旅順,旅順被俄軍打造成了要塞,易守難攻
-
9 # 雁77
要看是否達到戰役目的,而不能單純以傷亡論勝負,傷亡是勝利的代價。譬如爭一關鍵制高點,攻方損失500人,守方損失200人,但攻方成功拿下制高點,從而扭轉戰局,自然是攻方勝。
抗日戰爭我們的損失遠高於日軍,但為什麼說我們抗戰勝利了?我們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我們趕跑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達到了抗日的戰略目的。
-
10 # 雄鷹展翅長空
應該是說日俄戰爭中日軍的死亡人數要高於俄軍,而俄軍負傷與被俘人數卻高於日軍:日本死亡88429人(戰死35122,其餘的死亡於腳氣病及其他的疾病),傷103584人,被俘約2000人 ;俄國:戰死34000—52623人,傷146032名 被俘79454人。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日軍傷亡高於俄軍的原因是在旅順戰役中日軍強攻有堅固防禦設施的俄軍陣地,此次會戰中日軍傷亡了6萬多人,日軍傷亡數量大大高於俄軍的3萬多。
但是在整個日俄戰爭中俄軍被俘79454名,遠高於日軍被俘2000名。
綜合以上的死亡、負傷、被俘虜人數,其實俄軍的兵力損失總量是超過日軍的:日軍192210人,俄軍是278109人。
在戰場上的情況是:俄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與波羅的海艦隊幾乎被日本海軍全部殲滅,俄國無法干擾到日本本土至東北亞的海上運輸線;在陸戰中俄國陸軍面對日本陸軍也是一邊倒地失敗,俄軍無法在陸地正面戰場上擊敗日本陸軍。
由於戰場上的失敗,俄國國內爆發了起義和革命:波蘭等少數民族起義與資產階級革命,沙皇的統治搖搖欲墜。而日本受到國力的限制,其人力與物力在戰場上的使用達到了極限,在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在1904年7月13日強行開通的情況下,1905年3月日俄奉天會戰結束後俄軍在戰場上對日軍擁有2倍的兵力優勢,僅在哈爾濱的俄軍就有50萬,日軍面對兩倍於己兵力的俄軍也無力繼續發動對俄軍的大規模進攻。
在日俄雙方都筋疲力盡的情況下,於是在美國的調停下才有了日俄雙方妥協的《普利茅斯和約》。
-
11 # 我整幾句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的諸多問題,顯現無遺;首先是內部意見不一致:有人主張全面應戰;有人主張,日本來勢洶洶,應該避其鋒芒;有人認為,旅順要塞,遠離俄羅斯,可有可無,可以做交易。反觀日本,那是下定決心,血戰到底。
有人把日、俄戰爭比作絞肉機;203高地爭奪戰,面對俄軍的槍林彈雨,踏著堆積如山的日軍屍體,日本士兵佔領高地,隨即架起大炮,猛烈轟擊旅順港內俄艦隊;俄艦隊司令官在猶豫中,坐失良機,幾乎是全軍覆沒。屋漏又逢連夜雨 俄要塞司令在視察前線時,突然遭到榴彈襲擊 ,當場身亡。隨後的海戰中,俄海軍再遭敗績。
大勢已去的俄羅斯,只好向日本投降,從此被趕出了東北。
-
12 # 明明關師
主要是日本的進攻達成了目的,而俄羅斯在與日本的較量中沒能保住戰略要地,兵力有所不足,效率不足,士氣不足,戰略態勢處於不利地位的趨勢已難以挽回。因此傷亡人數的多少不影響雙方的戰略目標。
回覆列表
因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不是算術題。戰爭的勝敗是看誰達到了預期的政治目標,至於代價多大,只說明勝得是不是乾脆漂亮,不影響勝敗的評判。
至於為什麼日軍能打贏,還是那句話,戰爭不是數學題。決定勝敗的因素有很多,綜合國力、天時地利、後勤補給、戰爭意志、指揮藝術、人員素質、裝備水平、訓練水平。具體到日俄戰爭的陸地戰場,戰爭意志是個重要因素。日軍是不惜代價也要打贏,最終摧毀了俄軍計程車氣和俄國高層的決心。另外俄軍的後勤補給、訓練水平也不如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