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酷愛科技風
-
2 # 自然科學應用
貴州省都勻市繞家楊氏宗族譜(草案)
每個有宗親信仰的人都很希望瞭解自己的來源,以及本宗親的歷史。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或者一個姓氏如果忘卻了自己的歷史,就像一個人忘卻了父母,忘卻了父母等於失去了品德。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尊祖敬祖,尊敬祖宗就是維護自己的尊嚴。也有人疑惑,祖在哪裡呢?虔誠來自心靈,祖在心中!
宗親家族是什麼?家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血緣關係、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的穩定的共同體。宗族就是具有男性世系血親關係的人的有意識的組織,血親關係是它形成的先決條件,人們的組織活動,才是宗族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其結構因宗族內部人數多少和區分結構的不同而有差異。人口少的宗族,由家庭——宗族;稍大的則為家庭——家族——宗族;宗族龐大的為家庭——家族——支族——宗族。
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宗族若要追本溯源首先就從名姓說起。同一個宗族的成員以及後裔一般都沿用祖上流傳下來的同一個姓,但現實生活往往很難如願,以前某些家族或者某些家庭,為了生存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不斷地從原來的居住地向四周發展和遷徙。如因從政為官或商賈貿易而遷徙,也有因逃避政治災難或仇人迫害而遷徙,更多是因戰亂、災荒、民族矛盾而遷徙,也有過繼、入贅、賜姓等種種原因,在這樣的條件下選擇生存和發展,是環境逼自己不得不繼續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家庭本應同姓卻改變為異姓,有的完全沒有血親關係的家庭成員又採用同一個姓氏等現象了。
從不同的群體來講,國家有歷史,地方有方誌,私家有譜牒,譜牒就是宗親譜。宗親譜是一部全面系統的記述本家族區域自然、經濟、文化、人口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一部宗親譜就是一個家族發展狀況的大總結。無論做什麼事情,首先必須有了全面系統的總結才能做出正確而且長遠的發展規劃。我們若以鏡為鑑可以理整潔,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因此,我們撰寫家譜不僅僅是為了緬懷先人,回顧歷史,還為了面向未來。無論任何族姓,如果僅僅侷限於血統關係,不隨歷史而進步,就只能走向衰落和消亡。事實也告訴我們,每個家庭和民族只有看清歷史,轉變思想觀念,大量吸收異姓異族先進文化,不斷的棄舊圖新才能興旺發達。
家譜應如實記載姓氏源流、居住地環境、遷徙情況、世系圖表、人物傳、大事記、字輩譜、家訓家規、祠堂墳墓、文獻資料、圖表等內容。
家譜一定要說明姓氏源流。據考證,華人各個姓氏的起源時間和起源緣由並不一致。自從有文字記載到現在,每個時期都有新的姓氏產生。在古代很多的人都沒有姓氏,僅某些有權力或有財富的人出於發展和交往的需要,有的就以祖上的出生地取姓氏,有的以居住的邑城國號取姓氏,有的以官名取姓氏,等等不同的姓氏取得方法。不過在當時的社會里,貴者有名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一直到了近代,貴賤均有名有姓,這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姓產生於母系社會,因為不同氏族間通婚的需要,而進入父系社會後,男性首領的名號,開始作為氏名。男子稱氏,用以別貴賤;女子稱姓,用以別婚姻。再後來隨著歷史的演化,漢朝初期姓、氏合一,姓氏用於表示家族的稱號。
古代的姓氏與地域有關。封地是中國古代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稱采邑、食邑。歷史記載周朝時期周武王姬發之子、成王姬誦的弟弟唐叔虞(姬叔虞)的一個封地叫楊,在今山西洪洞、臨汾、浮山一帶。到周春秋時期,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姬稱)攻打晉國,一舉將晉侯緡滅亡,為了得到周王的承認,武公用掠奪晉國的金銀財寶獻給周釐王(姬胡齊),被周釐王封為晉國君主列為諸侯。武公次子姬伯僑(字文實)的封地楊,故有楊伯僑這一稱呼,姬伯僑稱為楊氏始祖就是這樣誤傳過來的,歷史也找不到姬伯僑沿用楊氏給後嗣取名的記載。(例如先秦時期公孫鞅,是衛華人,又叫衛鞅,後到了秦國受封商地,又被人叫做商鞅,他的家譜仍然記載公孫鞅一樣的道理。)
姬伯僑有子姬文,字遜,繼承爵位。至姬文之子姬突,晉獻公封姬突於羊舌邑(包括原楊邑範圍)為第一代羊舌大夫,姬突就任晉獻公的軍尉,叫羊舌突,其子名羊舌職(羊殖),羊舌氏由此而來。羊舌職為第二代羊舌大夫,經歷晉景公與晉悼公仕途,曾任軍尉之職。羊舌職生有四子,長子羊舌赤,字伯華,受封地銅鞮;次子羊舌肸,字叔向,受封地羊舌(今洪洞縣東南18公里古縣村);三子羊舌鮒,字叔魚,受封地樂(平陽);四子羊舌虎,字叔虎。羊舌肸職位升至太傅,地位僅次於晉六卿,羊舌一族的勢力由此漸盛。後由於晉國內亂,欒、範相殘,羊舌虎作為欒氏的黨羽被剿,羊舌赤、羊舌肸兄弟都被牽連入獄,只有羊舌鮒因跟隨於範氏而免禍。幸好有大臣祁奚冒死相救,羊舌赤、羊舌肸兄弟得以獲釋出獄,羊舌肸復出後再任太傅。到了晉頃公時期,惟有羊舌肸一門獨存,羊舌肸長子羊舌食我,字伯石,次子羊舌季夙,羊舌肸去世後,羊舌食我繼承了他的爵位。晉頃公12年(公元前514年),公族祁盈(祁奚的孫子)與卿族羊舌食我二人因私怨倚勢在晉君主面前吵鬧引起六卿嫉妒招殺身之禍,六卿討滅公族祁氏,羊舌食我一族被誣為祁氏的同黨而遭捕殺。
羊舌肸次子羊舌季夙倖免於難,攜家眷逃往華山中的一個谷地隱居,棄羊舌氏啟用楊氏,這就是楊氏由羊舌氏避難而改姓的來歷。季夙之後的世系是楊道、楊忠、楊業、楊贊、楊祺(周元王姬仁司馬)、楊羨(週考王姬嵬左將軍)、楊惠(周烈王姬午大夫)、楊元(周安王姬驕左庶長)、楊溫、楊志(周顯王姬扁左將軍)、楊章(周慎靚王姬定左將軍)。楊章的長子楊苞是分晉而立國的南韓襄王的將領,守衛修武,其後裔便留在河南獲嘉縣一帶。次子楊郎任職於秦,被封為臨晉君,在陝西大荔一帶,其後裔也留在了大荔。楊章幼子楊款,隨次兄楊郎同任職於秦,官至上卿,子孫留居楊姓故地弘農華陰。公元前113年西漢武帝將華陰劃入弘農郡,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楊氏家族第一郡望。
〔附註〕 羊舌之家的來歷是由一樁盜竊案得來的:楊邑地有人名叫季果,他的鄰居偷竊了一頭羊,被季果遇見,鄰居便把羊頭強行送給季果,季果不便當面拒絕,於是就將羊頭埋到院中。後來偷羊事發,賴及季果,季果便將羊頭掘出,羊頭上肉已盡腐,惟有羊舌尚存。時人無不敬佩季果的清白與厚道,便將其家稱之為羊舌之家。後來晉獻公封姬突為羊舌大夫,楊已更名羊舌,羊舌邑由此而來。
我們貴州都勻繞家楊氏總大家族的家族來源、遷徙的軌跡,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狀況、家族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發展狀況均沒有文字詳細記載。僅口傳本大家族的祖上於明朝洪武年間被軍政衛所從江西吉安府珠子巷(今名朱紫巷)集中遷徙,包括吉安地區永豐縣和吉水縣、吉安縣、泰和縣等境內遷徒的居民,由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因為貴州在明代以前,其區域分屬湖廣、四川、雲南三個行省管轄,都勻則是三個行省的邊緣。在明初建立都勻衛及其隨後大量漢族居民移居都勻之前,這裡就世代生活著布依族、苗族和水族等多個世居少數民族。明代都勻衛及其後來的都勻府轄地,就是現今黔南州的都勻、獨山、三都和平塘中東部,以及黔東南州的麻江全縣和凱里西北部地區。當時家族祖先在遷徙至平越驛站(馬場坪)時,同遷人員又分兩股:一股遷徙到三都西南陳蒙爛土,就是夭〔yāo〕壩土司之族“夭苗”盤踞之所,故有夭家營之說。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被爛土長官司張鏞請兵剿殺。在夭家營生存了多少年無法考證,當時的社會弱肉強食,被剿殺後倖存的家族人員逃避到王司基場,最後又遷徙落根居住繞家河畔,通稱上繞家。
上繞家有許氏和楊氏以及水氏,當初遷徙到繞河時,由於當時社會比較混亂,就和許家有約定,許家守河下口,暫住平寨;楊家守河上口,暫住水響寨;水家暫住冷水溝,若遇到外來侵犯的事互相照應,就這樣協議居住並且發展壯大的。另一股在馬場坪遷徙到麻江縣河壩,現有爛木橋、小山、九層巖、幹橋、乾塘、鼎罐塘、高坡、山腳、青坪、看牛坡、團坡、河沙、巖腳、河壩、丫口寨、牛皮寨、嗎紐、長衝、臘谷、白巖、白興、繞家坡、石板田、野雞衝、野貓井、繞家田、貓耳屯,通稱下繞家。下繞家有楊氏、龍氏、曹氏、羅氏、陳氏、賈氏、劉氏、張氏、鍾氏、王氏、陸氏、吳氏、潘氏、田氏、金氏等。
繞家人自稱yǒu,史稱夭家、夭苗、繞家等。夭苗因與黑苗長期共同雜居在一起,從中接受了苗族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影響, 故也曾被認為是苗族。據《平越草志》記載:夭苗,周之後裔,善捕魚,雖隆冬亦能入淵,又名水仡佬。性淳謹,勤耕作,長官,男女衣服多尚青色,左袒,婦人長裙,自織自染,俗有夭家青之名,尚珍周禮,以十一月為歲首,祀祖時請本姓老長輩打土語祭之。
按都勻繞河楊氏一世祖碑文記載,永言洪武就是祖上於洪武年間即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也就是公元1368-1398年開始遷徙過來的,公元1480年在三都被剿殺,而繞家人大約也是在清朝初期(肯定在公元1700年左右)才到達繞河居住,這期間有200年的經歷沒有流傳,我們就缺少了這段宗族史。1994年政府民政部門組織本民族代表上繞家有許安富、許玉明、許德武和下繞家代表一行,去江西吉水、湖南瀘溪、雲南河口等楊氏聚集地調查,因宗親支系連線不上,以及語言、服飾、風俗差異較大,暫時無法認同。主要是由於當時經濟、文化比較落後,沒有及時用文字記載,加上社會動盪不安無法聯絡,導致杳無音訊。
如今江西吉安地區永豐縣和吉安縣(以永豐縣五石為代表)的楊氏大家族史簡述如下: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史料傳載,炎出姜水,黃居姬水,部落社會,以此為姓,血緣基因,難以考證,禹堯契棄,堯天舜日,夏禹治水,是為商祖,堯無考查,契為商皇,棄為周王,殷商滅夏,傳至紂王,剜心剖腹,黎庶遭殃,西岐德政,天下頌揚,商臣投周,羑囚文王,示演周易,釋歸西伯,諸侯義舉,聯合滅周,出師未捷,文王先亡,武王繼位,東征伐商,牧野之戰,商紂滅亡,人心歸周,國富民強,武王季子,虞叔封唐,子燮繼位,始為晉邦,武公開國,請命周王,伯僑受邑,封侯在楊,戰國楊章,徙居華陰,武功昭彰,郡號弘農,百世流芳,西漢震公,明經博覽,才氣橫溢,學眾雍多,關西夫子,學名遠揚,暮夜卻金,廉垂四知,四世三公,歷代頌揚,清白傳家,三鱣朝楊,震公五子,牧裡秉浪奉,牧為長子,後為隋房,隋有三帝,褒貶難詳,裡秉失載,浪僅生著,五子奉公,中書侍郎,北宋楊業,忠心宋室,官至帥堂,為保宋朝,戰死沙場,奉九世孫,珍世上谷,為上谷房,珍九世孫,官偃師丞,生子歸厚,進士及第,為左庶手,剛直敢諫,被貶主簿,歸厚子輅,進士及第,虞部侍郎,吉州刺史,忠直廉政,清白遺風,公生九子,銳鋌鋒釗聳職聰棟樑,兒孫繁衍,布及南方,雲貴兩廣,川閩港澳,仕政有績,廉政尤佳,揚我清白,樹祖風範,舊譜所載,輅為巖裔,文友之子,實其傳談,輅原仕唐,文友官宋,兒孫其先,祖反其後,是非已明,令遵正史,究其錯者,後世子孫,根源清楚,浮潭夔叔,鋋之裔孫,徙居五石,為開基祖,八百餘載,人才輩出,子孫昌盛,文元武元,孝廉縣令,明經教諭,民國之時,鄉長參議,解放之後,黨的領導,政策英明,國泰民安,生活富裕,小學普及,中專大專,本科碩士,鄉長書記,幹部主任,教師醫師,商賈經理,才源茂盛,聯修族譜,以正人心,樹新風尚,生娶卒葬,昭穆世系,詳加考證,衣冠文物,孝友節義,增其所備,索其所來,無冒無濫,不枝不蔓,長幼尊卑,世澤有倫,遵紀守法,服從領導,子孫興旺,百世其昌。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永豐五石的楊氏家族譜編輯得比較全面,儲存也很嚴謹。
順便提及一下“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簡史。公元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起義軍吳王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與陳友諒舊部和元王朝殘餘勢力血戰四年,損兵折將,最後才於1368年(洪武元年)奪得勝利,確立朱元璋明王朝在長沙的統治。元末明初這場連年戰禍,使長沙地區田園荒蕪,百姓亡散,廬舍為墟,許多地方渺無人煙。於是,明王朝就近從江西大量移民遷入長沙地區(湖北和湖南,當時稱之為湖廣省),並允許“插標占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史料。後到明朝崇禎年間張獻忠農民起義,在四川德陽地區作戰頻繁。康熙十六年,清軍為消滅義軍,濫殺無辜,人口殆盡,一片荒蕪。清廷下詔,湖南、湖北眾多居民被迫遷居。民間把這次大移民稱之為“湖廣填四川”。史學界公認的清朝政府的移民,起於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止於四川西北金川之戰(公元1776年)。明朝在貴州建行省之前,黔北隸屬於四川,安順以西隸屬於雲南,南部隸屬於廣西,東部隸屬於湖南,朝廷經考略該地區的地形和位置,設定貴州布政司(行省)。
明清時期古驛道東西向(遷徙路線)其中一條道路是:吉安→永新→茶陵→衡陽→邵陽→洞口→芷江→玉屏→青溪(鎮遠)→施秉→舊州(黃平)→平越(馬場坪)→花溪→安順→普安→盤州,去雲南。其中湖南設有茶陵、衡陽、邵陽、洞口、榆樹灣、芷江、資陽、楓林鋪、寶慶等十幾個驛站。進入貴州,黔中驛道自黔東鎮遠府到黔西盤州,沿途設有玉屏、青溪、鎮遠、施秉、舊州、平越、貴定、龍里、貴陽、安順、鎮寧、普安、盤州等二十多個驛站。
本家族一世祖楊義本剛遷徙至繞河峽谷居住時,環境一片荒涼,以稼檣耕墾為主,經過艱苦創業,家庭逐漸壯大。現本家族已經由發祥地水響寨發展到整條繞河中上游沿岸,包括岔河、水響寨、銅鼓、坎垛寨、高川寨、灣子、新寨、龍冠塘、河口睦老寨,甚至有的人戶已散居外地,與其它各姓氏各民族的人民團結相處,共同建設希望的家園。
繞家人沒有通用民族文字,使用漢字。繞家人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發音相似周邊的苗族語言,與漢語差別較大,繞家人語言系統有聲母35個,韻母29個。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表明,少數民族語言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逐步適應統一的通用語言。
繞家人的民族族別界定事宜,根據當前國家的民族政策和相關法規,中國目前只認定全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政府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部門曾經組織本民族內的代表人員前往國內各省與本民族語言風俗相似的地方進行考察,後發現與雲南河口縣瑤族有相似的服飾和勞動工具,現定為瑤族。
繞家人的民族服飾花紋圖案簡潔,自織自染多尚青色;婚俗奇異風韻獨特,依照農事季節規律進行訂婚與結婚儀式;民族節日簡單淳樸,有過繞年、新米節等習俗節日。
繞家服飾,男著青土布長衫和對襟短衣;婦女穿青、藍大襟右衽衣,以帶為扣,褲腳、袖口繡三道花錦,盛裝時要穿上6件衣服,裡3件為一層,外3件為一層,二層為一套。穿全套時還另外加一件以蛋清漿過的花衣,每層衣服里長外短,使之現出花錦,然後系繡花圍腰。下裝穿褲,腳蹬繡花船形高翹鼻鞋。婦女蓄碗頂長髮,於後腦挽高髻搭蠟染花帕,未婚少女佩楓葉耳柱,已婚婦女佩耳形耳柱。
每年農曆七月的第一個辰日和八月的第一個巳日為繞家人的新米節,為慶賀一年的辛勞和豐收,在新米節用“早示香”糯稻蒸熟成新米飯與魚肉祭祀祖先。鬧魚節則是在稻穀孕穗揚花時節,這天各村寨村民們放下手中的農活,高高興興地分河段捕魚,男女老少一齊下河捕魚撈蝦,然後大家一起聚餐,熱鬧非凡。
過冬節是繞家人最盛大的節日,主要是為了慶賀一年的辛勤耕耘收穫之後的喜悅心情,同時也是為了懷念已逝親人而舉行的重大節日。其實繞家人在漫長的社會勞動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經驗,認為農曆三月到十月是農事活動最忙的時間,因此以冬月頭一個寅日為歲首,以丑日為歲末,而節日是在冬月過,所以叫過冬。沒有對本民族風俗瞭解的人也許會問,為何以寅日為歲首?相傳繞家人以前勞動以上山耕種和砍伐為主,野外樹木茂盛有利於虎的生存,以致人們在勞動中常被虎傷,所以非常敬畏虎,但又不能直呼其名,只能隱晦稱為yo,即“公”的意思,這是對虎的崇拜。
過冬節以陰曆從正月數起(遇潤月也算一個月)第十一個月的第一個寅日,節日之前幾天就釀有一罈不開封的糯米甜酒備用。節日當天,在香爐上燃香燭,擺放一張大桌在香火(神龕)下,桌上用十二個碗(表示一年中的十二個月)裝上甜酒,在每個碗的旁邊擺放煮熟的有鱗的酸湯魚和豆腐各一份(素食不能沾豬油,魚不能殘缺),另外還有一碗青菜湯,和一團糯米餈粑,若有桃果更好,祭祀先祖,請祖宗享用。過冬節這天,人們穿著展新的民族服裝,自發組織開展娛樂活動,並邀請親朋好友相聚設家宴款待,以鮮魚、臘肉等豐盛的酒菜與親朋宴飲,充滿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過冬節次日,即繞家正月初二,繞家人可按民族風俗訂親或迎親。清明節後到過冬節之前,農忙季節不允許嫁娶或訂婚。至於社會活動,從過冬節起,可以吹蘆笙“跳月”,可以談情說愛,但只能在晚上進行。過了農曆正月十五之後,才能在白天吹蘆笙跳月,跳月就是夜間在寬闊的場地圍繞圓月一樣的圈跳蘆苼的意思。過去,上繞家有七個跳月坣,一天在一個跳月坣跳,跳滿七個跳月坣以後,又只能在晚上跳,到清明節止。如今在過冬節這天,代替跳月活動的,除了跳蘆笙外,還有籃球比賽、唱山歌、踢毽、鬥牛、鬥鳥、鬥雞、賽馬、登山、摔跤、背新娘等活動。繞家人的社交活動,從過冬節起,可以持續到清明節。清明節以後,停止社交活動,一心務農。
繞家嘎嘣〔gábǒng〕是繞家人歌謠,在婚、嫁、造屋等喜慶時間娛樂的一種無伴奏即興演唱,具有一人領唱眾人和音的特色。其聲音宏亮,場面壯觀。嘎嘣的歌詞一般為六言絕句,在唱的時候,每句重複唱兩遍,第一遍由領唱者唱前面四個字,眾歌手補充完整並齊唱後面兩個字,第二遍重複齊唱,韻調略有變更。每次起音唱第一首歌時,第一句為“全部我們來唱”,即相邀預備的意思,然後才唱主題歌詞,男女老幼皆適合唱。嘎嘣的韻調一般很講究韻律,唱調有:“媽依調”(即尾音為i);“媽爸調”(尾音為a);媽松調(尾音為ong);媽血調(尾音為ie);媽秧調(尾音為ang)。嘎嘣一般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酒歌,另一類是情歌。酒歌分為:結婚嫁女歌、起房造屋歌、慶添子孫歌、桌凳歌、碗筷歌、酒罈歌,等等;情歌分為:養蠶歌、賣物換錢歌、當家立志歌、討蕨菜歌、相思歌,等等。繞家嘎嘣被錄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繞家人的清明節踏青祭祖活動風俗與其它民族相同。華人非常講究敬天法祖,祭祀是一種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昭示著血脈的繼承,慎終追遠目的是讓祖先與後人之間有心的聯絡。所以,清明節祭的是心,祀的是情。
繞家人現代與其它民族共慶的節日是“春節”。在除夕之前,整理好住房環境清潔衛生,張燈結綵,備好豐富的過節食品,一家人團團圓圓、喜氣洋洋的過春節。春節期間,人們放鬆了一年的辛勞盡情娛樂,走親訪友,增進情誼。
繞家人飲食以大米為主糧,喜食糯食,並以糯食作為節慶、互訪、待客、祭祖的禮儀性食品。副食尤喜食魚,魚是節慶祭祖和待客的必不可少的菜餚。繞家人普遍喜好飲酒,均是自釀的燒酒和甜酒。繞家人殷情好客,凡有客人來都會盡情接待。繞家有賀客的風俗,一般有客時,親兄弟各戶都要自帶酒菜前來陪客,熱鬧一番。吃飯期間,主人又要向客人敬酒,最後還要一起共喝“合心酒”。敬酒要唱酒歌,這是婦女們的拿手好戲。席間,婦女們那悠揚悅耳的酒歌聲飛出木樓,環繞著繞河峽谷,在村莊上空迴旋飄蕩,令人陶醉,令人嚮往。使得整個村莊洋溢著熱烈、豪放、歡快的氛圍。平時繞家人男女老幼都喜愛"打平夥"會餐,大家自備酒肉,婦女還須做豆腐,集中在一起會餐能加強親族關係。
繞家人以前婚配僅限於上繞家和下繞家各姓氏,一般不與其他民族通婚,同姓同宗五伏外也可以開親。不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包辦婚姻,男女青年確定關係後都要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要了解男方家的基本情況,同意即宴請媒人邀族人陪飲,稱之為應婚酒。若不同意婚事則不宴請媒人。媒人返回路途不能住宿,把好訊息告知男方家後,擇吉日送一籃糯米飯和一瓶米酒給女方家祭祖,女方家收禮後又贈同樣禮品託媒人帶往男方家祭祖。定親時男方家請媒人到女方家議定和交換聘禮,舊時為銀元4-12元不等(均要雙數),或以衣物6-8套為聘禮。繞家人結婚日期舊時統一為“過冬節”第二天後,至婚期男方家請2人送12斤豬肉和一把傘到女方家,女方家邀家族男子12人和3名未婚姑娘為“舅爺客”和“姨娘客”送親。此時女方家不送嫁妝,不辦酒席待客,不點燈引路,新娘只拿一把傘和一塊毛巾出門上路。至男方家舅爺客要吃攔門酒方可進屋。新娘不拜堂,也不與新郎同房,3天后與送親客人一同返回孃家。婚後次年二月,男方家邀請兩個未婚女青年提攜一籃糯米飯和紅蛋到女方家接新娘,俗稱喊二月。此後新娘可隨時去夫家,待懷孕後新娘就可定居男家,此時女方家才將嫁妝送至男家。
總而言之,繞家人的語言和風俗等民族文化雖有自己的獨特方式,但還是融入了其它民族的部分文化,隨著人們交往的不斷擴大,繞家人的語言和風俗也隨之革新。為了發展,各民族要做到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繁榮。當然,人的命運是受天道、地道、人道影響的。天道就是指太陽系各大恆星執行軌跡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就是三元九運的變化;地道是指祖墳的穴點地層結構對後人的影響,和住所的環境對每個人的人生道路的影響;人道是指國家政策宏觀調控對公民的影響。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家譜也應該立有家庭規範,目的是體現一個家族成員的素質形象。本家族的家庭行為規範應該是:終身學習、珍愛自己、謹言慎行、愛崗敬業、明理持家、護老導幼、儀容整潔、遵紀守法。每個人都應該用家庭行為規範對照要求自己,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受歡迎的人。
輩分是指在家族、親友的長幼先後順序所居的地位,輩分分為父系(血親)、母系(姻親)。血親輩分以自己為基準上九代為: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下九代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弟孫、乃孫、雲孫、耳孫。
本分支家族的字輩譜經過文字考證,修正為:剛祥啟義、泰國和平、天春(超)景亭(廷)、德振(正)映(應)方、志有乾坤、永世光明。共二十四個字輩,含義是堅強和吉利開啟公正適宜的道理,平安國家才能和諧協調和安定,大自然的生物景象適中,好的品行興起顯示出正直和正義,願望存在著向前光明,長久而且輩輩相傳的榮譽清楚明白。現在繞河楊氏大家族續編的字輩譜是:剛祥啟義、泰國和平、天超景廷、德正應方、志有乾坤、永世光明、通文儒學、少志必卿、禮信隆遠、富貴懷恩、祖佑家裕、孝道福興。為了敦睦親族,今後本宗親楊家人起名必須是姓在前、輩居中、名開後。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姓名是華人的第一張名片,是社會交往必不可少的符號,是文化與家族傳承的標識,也是理想信念與美好期待的表達,每個人都必須重視。
現在家族很少有祠堂,很多家庭都在自己家裡請有祖宗神龕(香火),神龕上寫天地君親師位的含義:天含義是天理,告訴我們去認知;地含義是萬物,告訴我們需共榮;君含義是組織或團隊,告訴我們要有信仰和凝聚力;親含義是起源,告訴我們要尊重;師含義是表率,告訴我們要力行。天地君親師也可以理解為天高地厚君恩重,父嚴母慈師為尊。
中國古代先賢就已經知道,有關基因遺傳是由男性向男性傳遞,父傳子、子傳孫。現代醫學證明,因為Y連鎖基因是隨Y染色體進行傳遞,女性沒有Y染色體,女性的X染色體既不傳遞有關基因,也不出現相應的遺傳性狀或遺傳病,所以又稱為全男性遺傳。
中國古代社會一向重視血親關係,血緣親疏和人倫秩序是維護家族尊嚴的倫理法則,所以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一個重點。家譜成員記錄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恩榮狀況、亡故日期、墓葬位置等情況,一般以父系傳播為主。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女子也是可以上譜了,不過只記錄她嫁到地名及丈夫的名字,夫是否入贅,這樣方便後人查詢其女子的去處,我們分支家族德字輩所生的女子,以及後輩所生的女子也登記入譜。
(因隱私保密,世系部分暫略不釋出,所以未完整。)
回覆列表
民國十二年(1923年)楊姓重新立宗續譜字輩:登、成、永、宏、福、生、考、義、和、平十字排輩為序。
弘農俊傑英、榮華澤祥禎、文武科舉錦、福祿寧康興、太師忠書令、唐宋才嘉兵、漢隋相尉權、崇德懷仁君、蘭桂照輝映、侯州盡雄偉、盛海波濤湧、覺理衝凌雲、啟後繼乾坤、慎思貴富民、樹以成良言、勳著永綿傳、嚴潔孝順模、喜慶輔龍騰、昌發山西籍、源遠承家業。
後修改為:三知承俊傑、榮華澤祥禎、漢隋相尉才、盛德懷仁君、文武科舉錦、唐宋建奇勳、太師奉旨令、侯州憶雄英、滄海波濤湧、虎躍起龍騰、滿門忠烈鼎、豐功壯凌雲、慎思傳清白、後裔靖康寧、蘭桂照輝映、福祿顯家聲、昭著千秋範、源遠偉業楊姓輩分---郡望堂號
楊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1、弘農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2、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肅通渭西北);3、河內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堂號:“光裕”、“賜書”、“崇本”、“清白”、“務本”、“四知”、“紹興”、“瑞 本”、“紹先”、“河東”、“棲霞”、“秦和”、“鴻儀”、“安陽”、“鴻山”、“新楊”、“道南”、“信海”、“北山”。?
宗族特徵 1、輝煌顯赫千餘年,競相貴顯各爭先。從秦漢魏晉時期的四世三公(楊款、楊震、楊彪)和西晉三楊(楊駿、楊珧、楊濟),到隋朝楊姓成為國姓,再到唐朝楊姓成為一個宰相輩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其楊姓風光不言而喻。2、家規家訓教誨後人。如宋代詩人楊萬里,自撰家訓寫道:“……片瓦條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拋荒。懶惰乃敗家之源,勤勞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為營,女子以燈花為運。夜坐三更一點,尚不思眠;枕聽曉雞一聲;全家早起……。”諄諄教誨,躍然紙上。興、廉潔行孝順、繼發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