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煮老牛慢火燉

    美國敦促與俄羅斯有防務合作的國家終止合作,這些國家會順應美國的要求嗎?或者說這些國家會怎樣去做?

    美國要求與俄羅斯有防務合作的國家與俄羅斯終止合作,其實這也是對俄羅斯制裁的一種方式。印度、越南、土耳其、和沙特……這些國家都和俄羅斯有大筆的軍購合同,或者說存在著軍事戰略上的某些合作。作為世界第二軍事大國,俄羅斯軍售也是對自己補血的一種方式。

    美國既然已經敦促這些國家終止與俄羅斯的防務合作,那麼這些國家肯定會考慮美國的感受,土耳其雖然號稱北約第二軍事強國,但北約是在美國的直接領導下。越南和沙特在亞洲是美國的盟友國家,印度和美國也存在著較為友好的合作關係……所以可以肯定這些國家既要考慮美國的感受,又要考慮自身的利益以及顧及俄羅斯的態度……

    所以,這也是考驗和俄羅斯有防務合作國政治家的智慧和膽識的時候。做到既不可能多的得罪俄羅斯大體上又順應了美國的要求。畢竟俄羅斯和美國都不是這些國家輕易惹腦和對立的國家……

  • 2 # 獨釣寒江

    2017年8月初的時候,特朗普就簽署了一個《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該法案進一步拓寬了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範圍。值得強調的是,這個法案生效之前,特朗普在2018年年初的國情諮文裡面首次將中國定義為“Rivals”,意即“敵人”,和之前的“競爭者”已經本質不同。可以看出這個法案的目的就是為進一步遏制中俄作準備的。從這個法案簽署的那天起,就已經註定了美國會對俄羅斯軍火貿易這一塊下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也早已埋下伏筆。特朗普在法案正式生效之後,還表態“美國的盟友體系應該對繼續和俄羅斯進行防務合作的國家實施制裁”,這些國家當然包括中、印、越、土耳其和沙特在內的眾多國家。

    美國根據自己國內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9月21日的時候就制裁了我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其負責人,以此來恫嚇中國,斷絕與俄羅斯之間的防務合作。中國已明確表態,堅決反對美國這種踐踏國際法準則的行為,並警告美國收回制裁,否則後果自負。那麼印度、越南、土耳其和沙特這些國家會如何應對呢?

    S400

    先說印度。一句話,印度終止不了和俄羅斯的防務合作。當前印度國防裝備進口的65%是來自俄羅斯的,包括印度的航母和艦載機等,這些國防裝置的技術服務和零部件維護都只能找俄羅斯,你讓印度終止和俄羅斯的防務合作,意味著印度今後要花巨量資金更換65%的國防裝置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個錢,你美國來出嗎?而且印度和俄羅斯當前還達成了包括足夠裝備五個營的S400防空系統在內的價值100億美元的軍購合同,這個價格是在5月份敲定的,說明印度並不打算遵從美國。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美國可能會制裁在印度開展軍售業務的俄羅斯公司,畢竟美元的流動還是掌握在美國手裡。而這個《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的簽署就是把制裁的範圍擴充套件到可以制裁在印度的俄羅斯公司的範圍。美國確實機關算盡。但是終究印度國防裝備中俄製所佔比重太高,印度即使想對美國讓步,也是讓步不起的。

    再說土耳其。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S400軍購合同的事件是美土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土耳其一直以來對這個事情就堅決不讓步。為了這點事情,埃爾多安都不懼和特朗普撕破臉皮了。寧願被美國製裁,寧願里拉暴跌,土耳其也沒有在各種美土矛盾問題(包括S400軍購合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土耳其有土耳其的資本——不管是為了北約內部的團結還是為了北約從地緣方面圍堵俄羅斯,當然還有當前的敘利亞問題,更有將來的伊朗問題上,美國都需要土耳其!所以土耳其不會遂了美國的心願。因為土耳其手裡的牌比美國要多。

    蘇30MK2

    越南。越南也是個牆頭草國家。既和美國勾結,在南海上和我們鬧彆扭,又和俄羅斯購買各種武器,包括基洛級潛艇、獵豹級護衛艦和蘇30MK2戰機等。腳踏幾條船的把戲玩兒得風生水起。那越南會不會遵從美國呢?只能說,越南不會完全遵從美國,首先因為美國對越南實施了幾十年的武器禁運,使得俄羅斯成為越南國防進口的最大供應商,如果終止和俄羅斯的防務合作,越南將面臨和印度一樣的問題。其次越南和俄羅斯買這些武器裝備雖然比較落後但是也便宜的,越南按照自己的國力量力而行的話,買俄製裝備是最划算的。但是,俄羅斯能夠提供給越南的武器裝備畢竟無法滿足越南的野心,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越南的軍費支出比2005年已經漲了400%。美國國防部之前也表示有意在取消對越武器禁運兩年後加強和越南之間的軍購合作。而越南其實對美國的無人偵察機、艦載防空系統(宙斯盾)、大力神運輸機、P3C反潛機、衛星通訊裝置、巡邏艇和電子戰裝置興趣濃厚。所以,越南應該會繼續兩面吃,既不斷絕和俄羅斯的軍購貿易,同時增加對美製裝備的引進。只是老美的裝備那叫一個貴,越南能不能承受就不知道了。

    TOS-1A

    沙特。沙特是美國在中東僅次於以色列的重要盟友。甚至有時候比以色列還要重要。按照常理來看,沙特應該完全遵從美國才對。但是你會發現,就在特朗普簽署這個《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差不多同時,沙特卻斥資30億美元和俄羅斯購買了包括S400、TOS-1A噴火系統和AGS30自動榴彈發射器在內的數種尖端裝備。簡直是和美國唱反調嗎?沙特不想活了嗎?非也,沙特也要為自己的切身利益做出相應的選擇。首先,S400這個東西明顯是用來防備伊朗的彈道導彈的,在美國徹底幹翻伊朗之前,沙特必須要有所準備;其次,沙特這幾年外債不斷增長,都是拜克里米亞危機之後的油價低迷所致,而當前的俄羅斯,已經具備了干預國際油價的一定能力,沙特需要和俄羅斯搞好關係,必要的時候一起維持油價在一定水平上,這樣對沙特有好處。所以要沙特完全遵從美國的意願,也是不容易的。

    總結來看,美國的這個《以制裁反對美國敵人法案》,完全是以損害他國利益的辦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只體現了一個赤裸裸的“損人利己”。我方完全反對是肯定的。其他國家沒有理由為了美國的利益就完全的犧牲自己的利益。特朗普得學會互利共贏 ,否則他會把美國帶向寸步難行的境地。

  • 3 # 使用者369966854458

    美國一典型的強盜國家,英國逃出來的海盜!憑什麼對別國的正常交往指手劃腳?我們以國家利益至上,讓它媽滾一邊去!!

  • 4 # 嘯鷹評

    2017年年末,特朗普簽署透過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該法案將制裁範圍進一步擴大 值得強調的是特朗普還表態“美國的盟友體系應該對繼續和俄羅斯進行防務合作的國家實施制裁”,說人話,買俄羅斯的裝備就是和我過不去,誰就是找死。

    美國的這個法案可以說是非常的下作,何等的流氓邏輯,所以其他國家也表示沒事你儘管制裁,你有本事全制裁!看看到最後究竟是誰制裁誰!

    憑藉美國全球第一的地位,依舊能對被制裁國造成很大的困擾,但是其他的國家也不是泥雕的,沒有一點火氣。

    印度明確表示對俄軍購不會受到美國製裁的影響,土耳其也表示我繼續要要買俄羅斯武器裝備,沙特仍然表示,他照樣要買俄羅斯的s400。

    美國此舉可以說是完全破產了,國家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美國這種以在其他其他國家腦門上拉屎撒尿的行為。也招致了世界各國的嚴重不滿。

    這次他是不允許你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下一次是不是就該輪到,所以不購買美國武器裝備的國家都應該滅亡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各種不義行為,一時半會不會對美國的什麼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將對美中國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甚至可能一手葬送掉美國的全球霸權

  • 5 # 儒道之主

    美國國務院表示,將透過實施制裁,敦促那些與俄羅斯國防、情報部門有合作關係(與俄羅斯開展軍事合作)的國家終止合作。美國這次的主要目標就是俄羅斯,這一點並沒有錯,但美國的做法不僅傷害的是俄羅斯,更損害了其它國家的利益——針對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做傷害了誰。

    2017年1月,美國國會透過《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2017年8月,特朗普簽署《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2018年1月,《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包括三個內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對北韓的經濟制裁。9月20日,美國國務院宣佈,將進一步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將對俄製裁個人和實體的名單從之前的39名增至72名。

    美國針對俄羅斯的軍火出口下重手,目的有這麼兩方面:一方面是為了繼續打壓俄羅斯,另一方面就是把俄羅斯擠出國際軍火市場,這也是美國對俄經濟制裁的一部分。美國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一箭多雕:既能打壓俄羅斯的經濟,又能夠讓美國的軍火出口擴大,還能夠削弱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阻止、破壞其它國家與俄羅斯開展合作。美國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再次把本國的法律置於國際法、國際規則之上,這也是美國霸權的表現。

    特朗普的2018年國情諮文中,將中、俄定義為“Rivals”,意指:對手、敵人,這也是所謂的“戰略對手”的由來。而在這之前,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定義是“競爭者”,很多人還在拼老命給美國臉上貼金,看看美國把中國當作什麼?9月20日,美國對我軍委裝備發展部及該部負責人進行制裁,理由就是我們違反了《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將同俄方一道,繼續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兩國戰略協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與俄羅斯開展軍事合作的國家很多,包括:中、印、土耳其、伊朗、沙特、越南等。我們的態度非常明確:堅決反對美國的行為,警告美國收回制裁,否則後果自負。印度與土耳其的態度也早就公開了:繼續與俄羅斯保持軍事合作,仍將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土耳其與俄羅斯還將S400的交付日期提前了,印度是咬牙也得保持與俄羅斯的合作(還增購了俄羅斯新型護衛艦),伊朗已經遭受了美國的全面制裁,沙特已經表態將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合作(看上的也是S400)。

    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各國不會中斷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只有少數小國恐怕會迫於美國的壓力,取消與俄羅斯的合作計劃——武器裝備可不是想換就能換的。比如說印度,空軍中的蘇27、蘇30戰鬥機等,陸軍的T72、T90坦克等,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殲敵者戰略核潛艇都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才得以建造,如果印度取消了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那個損失難以想象——印度外購的武器裝備中,有65%來自於俄羅斯。不論美國如何制裁印度,印度也不可能中斷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這根本就不現實。

    其它國家也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或者說是戰略需求。比如說土耳其,埃爾多安希望重現奧斯曼土耳其的榮光,當然要尋求武器裝備進口的多元化,從俄羅斯進口S400防空系統,這是出於國家戰略和實際需求的結果——美國策劃的土耳其軍事政變針對的就是埃爾多安,埃爾多安又怎麼可能還和美國一條心?伊朗就不用說了,美國現在是恨不得將之直接滅掉,伊朗自然不會把美國的制裁放在眼裡。

  • 6 # 海事先鋒

    美國此前出臺了第一部真正開啟這個大國競爭時代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這個法案規定,所有和美國定義為敵人的國家進行超出限制的合作的行為,都要被美國製裁,這實際上是逼迫世界各國在各種問題上進行選邊站,這樣的行為是違反了全球化和各方合作的大趨勢的,屬於逆流而動的行為。

    圖為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蘇35S戰鬥機。

    在法案中,俄羅斯和中國都被定義為了“Rivals”也就是敵人,也就是說,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進行的軍事防務上的合作,必然會招致美國的制裁。美國寄希望於透過這樣的手段,一方面減少和中俄合作的國家的數量,一方面將中俄關系變得遠離。然而美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打好,因為當前的世界已經今非昔比,世界各國雖然還是繞不開超級大國的壓力,但是也並不會輕易屈從。

    中國的常規潛艇成功出口泰國,圖為簽約儀式。

    就近期來看,俄羅斯和中國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依然成果明顯,取得了很多訂單,而且也有更多的國家和我們開展了合作。比如,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護衛艦11356和潛艇基洛級,也購買了俄羅斯的戰鬥機蘇57和導彈武器比如克拉布導彈。土耳其也從俄羅斯購買了導彈武器,比如S400,而中國也成功的將054A護衛艦出口到了巴基斯坦,並且拿下了塞爾維亞的無人機訂單。

    巴基斯坦購買了4艘054A護衛艦。

    這些都證明一點,雖然美國的霸權主義是目前世界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一個不穩定因素,也給其他國家造成了一些壓力,但是這些壓力在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面前顯然不是應付不了的。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到了1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美國是18萬億美元,位居第一,但是中國的經濟更加側重於實體經濟,因此和全球其他國家之間,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絡更加密切,這是美國不能比擬的。

    土耳其引進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

    對於俄羅斯而言,世界上有很多國家裝備了俄羅斯的武器系統,他們短期內也不會更換這些系統,本身來說,軍事貿易就帶有政治意味,那些選擇俄羅斯武備的國家大都也是和美國放不到一塊的國家,所以制裁不制裁的也無所謂了,特朗普現在動不動就揮舞制裁的大棒,實際上是一個七傷拳,比如,資料已經表明,美國製裁這個制裁那個,制裁了半天,美國的貿易還是逆差更大,而且大的多,這可真不是制裁能解決的。

  • 7 # 飛狼

    俄羅斯的世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還能保住嗎?美國製裁、打擊俄羅斯的黑手伸向了俄羅斯的第三大支柱產業——軍工外貿產業,俄羅斯可以硬挺著,但俄羅斯多數的武器裝備的客戶與潛在客戶面對美國的刺激制裁卻無膽、無力硬撐,對美國頑抗到底,俄羅斯失去一大批武器裝備客戶在所難免,不得不轉向美國或者歐盟,替代俄羅斯,這對於俄羅斯既是支柱產業的毀滅性打擊,也是俄羅斯的全球地緣政治的重創。

    美國對俄羅斯軍工外貿產業的打擊是左右開弓,兩面開火,一方面是直接制裁俄羅斯的主要軍工企業,使這些軍工企業的金融、零部件的採購、國際支付結算等等方面都受到遏制;另一方面,美國以《透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案》為依據的二次制裁,威脅、阻止、制裁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大小客戶與潛在客戶,那些扛不住美國壓力與制裁的國家不得不忍痛放棄從俄羅斯購買武器裝備,能夠頑強抵禦美國二級制裁繼續購買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國家將會越來越少,十個手指頭都能數得出來。

    美國的盟友普遍極端需要美國,他們的安全、生存必須看美國臉色,在美國的二級制裁的恫嚇下往往嚇破膽,不得不按照美國的“旨意”行事,不敢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使俄羅斯喪失了一大批客戶,這些客戶主要集中在中東、阿拉伯地區的伊斯蘭教國家,他們想腳踏美俄兩條船的夢想破滅了。

    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最熱銷的除了AK47這類輕武器外,當屬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S-400。這款武器率先出口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無形中打了最有效的廣告,引發了多個國家的關注並跟進購買,包括美國的盟友沙特、卡達。沙特、卡達明確表態要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沙特估摸都與俄羅斯簽署了備忘錄或者協議草案,而卡達應該早已談判結束,至少跟俄羅斯達成了口頭協議。但是,美國強硬地祭出《透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案》的二次制裁的大旗,仰人鼻息的沙特、卡達是沒膽對抗美國的,乖乖地遵旨辦事才是他們的生存法則。

    阿拉伯地區的埃及、伊拉克也是如此。埃及向俄羅斯購買了46架卡-52K武裝直升機,作為從法國購買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作戰飛機;伊拉克向俄羅斯購買了一批T-90S坦克,2018年7月到貨後,伊拉克陸軍立即用俄製坦克替代美製的M1A1坦克,把M1A1坦克封存到倉庫。

    中亞國家基本上都是購買、使用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會不會忌憚於美國的二級制裁,不敢繼續俄羅斯的武器,轉而向美國採購部分武器製造?俄羅斯的東南亞的軍火客戶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會不會在美國的重壓與威脅下“變心”,不再購買或減少購買俄羅斯的軍火?這兩個地區的俄羅斯軍火客戶是否“變心”、出逃,是一個值得觀察的想象。

    土耳其跟印度是俄羅斯比較特殊的軍火客戶。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武器裝備都是從美國及歐洲國家購買的,但隨著與美國的爭吵不斷、摩擦加劇,以及與俄羅斯的靠近,今年,土耳其利用俄羅斯的貸款,

    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與俄羅斯正式簽署了武器採購協議,成為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第二個買家。

    印度也頂住了美國的壓力,已經跟俄羅斯談妥了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採購協議,將在年底的普京與莫迪的會晤期間正式簽署採購協議,成為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第三個買家。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被群諷為萬國造,俄羅斯長期以來都是印度最大的最重要的武器裝備供應國,印軍的武器裝備體系以及後勤維護體系都是以俄羅斯武裝為主,俄羅斯軍工外貿總金額的38%都是由印度貢獻的。但是,印度近年來也向美國大量採購武器裝備,美國在印度的軍火貿易市場的份額扶搖直上,最終會超越並取代俄羅斯,這是印度與美國共同的目標、長期的計劃。

    而不懼美國二級制裁打擊,堅定不移地向俄羅斯採購武器裝備的國家,主要是龍國、伊朗、敘利亞,他們的共同點是在軍火貿易上長期受到美國、歐盟的封鎖,進口軍火,俄羅斯是唯一的選擇。

  • 8 # 一線天

    我認為,特朗普不但是在做美國總統,好像他還進入了做世界總統,應該是做世界黑老大,的角色了。前短時間,他不許所有國家與伊朗做石油生意,現在又規定世界各國不許同俄羅斯有防務方面的合作了。這是典型的霸權無賴嘴臉,明顯是干涉別國的外交和內政。美國的盟友,如歐盟、以色列、日本等,必須聽美國的號令或指揮棒,這還在情理之中,其他國家的防務政策跟你美華人有啥關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美國的目的就是威逼或綁架各國都起來制裁俄羅斯,以俄羅斯為敵。實際上,特朗普底氣十足地不要臉怎麼做,無非就是在這些國家頭上揮舞著經濟制裁的大棒罷了。只要不怕這根棒子的國家,就不會理睬特朗普政府的無理要求。對他的話,就當是個臭屁,捂住鼻子走開就是了。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了骨氣誰都不怕。美國佬就是屬彈簧的,你硬它就軟,你軟它就硬。

  • 9 # E哥評化工

    鴻網能化認為,由於俄羅斯石油收入對經濟的貢獻巨大(佔俄GDP的30%以上),俄羅斯已經無法忽視低油價對其經濟的衝擊。當下,在美國原油的湧入的威脅下,穩定油價是俄羅斯與OPEC共同的目標,因此即使俄羅斯石油公司要求增加產量的呼聲很高,普京仍然維護俄羅斯同OPEC的實際合作。

    在美國原油產量迅速湧入市場的這個時期,要市場份額還是要高油價的問題上,普京果斷地選擇協同OPEC國家進行減產保油價,而做出這個選擇,有著深厚的歷史和現實依據。

    從敷衍到鄭重:俄羅斯對OPEC+減產聯盟態度轉變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這也是俄羅斯即使自己是石油生產大國,但仍把石油資源的控制和影響作為外交政策的重要導向之一。石油作為一種戰略效能源,其中,二戰後,中東產油國的重要性凸顯,對中東產油國的影響一直是美蘇爭霸的焦點。

    1985年美國在冷戰對峙上漸佔上風,沙特開始增加石油產量的出口,國際原油Brent一時間從32美元/桶降到了10美元/桶以下,導致蘇聯僅一年時間就損失了200億美元外匯收入,重挫蘇聯經濟。

    在原油市場上,俄羅斯對高油價也很執著,蘇聯解體以後,OPEC的減產計劃中,經常會出現俄羅斯的減產承諾,但實際執行層面上卻往往是風聲大雨點小。

    1998年,Brent自1997年1月的22美元/桶一直下降到當時的12美元/桶,OPEC同意減產260萬桶每天以提高價格。在與非OPEC國家的協議中,俄羅斯同意降低出口6.1萬桶/天,但是這個份額與俄羅斯當時240萬桶/天的出口量相比聊勝於無。最終,俄羅斯原油產量在1998年同比僅減少了1%到610萬桶/天,其出口反而同比增加3.5%至240萬桶/天。

    1999年,隨著油價下跌至10美元/桶,OPEC開啟新一輪減產,減產幅度在200萬桶/天。非OPEC國家中,俄羅斯同意減產10萬桶/天。儘管俄羅斯原油出口下降7萬桶/天至233萬桶/天,但是其原油產量在1999年卻增加了5萬桶/天到達613萬桶/天。

    2001年11月,迫於沙特的壓力,俄羅斯提出減產3萬桶/天,之後又提議擴大至5萬桶/天。12月,由於OPEC的持續施壓,俄羅斯同意在2002年第1季度削減出口15萬桶/天。但實際結果是2002年第1季度俄羅斯原油產量幾乎美國減少。

    2014年6月油價從115美元/桶開始下跌,至11月已經不足70美元/桶,俄羅斯與OPEC又開始協商減產。俄羅斯與OPEC和非OPEC國家進行了數次會談,但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會議的參與者表示沒有見到俄羅斯任何關於採取平衡市場實際行動的考慮。

    由於沒有達成協議,加之利比亞局勢緩和、原油出口恢復,伊朗核協議達成、原油產量回升,OPEC整體產量仍繼續增加,2016年油價跌至46美元/桶。

    2010年至2014年,國際油價基本維持在100美元/桶以上,這一時期是產油國最佳的出口時段。2014年3月份,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雖然美國沒有出兵烏克蘭,北約也沒有使用武力幫助烏克蘭,但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的石油經濟採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俄羅斯的石油開採專案和技術更新嚴重受阻,新增產能步伐放緩。加上後續國際油價暴跌導致俄羅斯石油資源出口受到嚴重衝擊,加劇了俄羅斯國內的經濟危機,GDP持續負增長,總量甚至不如南韓。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的俄羅斯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產量對經濟的貢獻巨大,俄羅斯已經無法忽視油價的波動影響,必須與同OPEC合作以穩定油價。

    2016年11月,OPEC在維也納舉行與非OPEC產油國的減產磋商會議,促使OPEC與俄羅斯達成15年來首份協議,最終2017年俄羅斯平均原油產量1093萬桶/天,與2016年10月相比減產了約25萬桶/天,減產效果相對顯著。

    場份額:俄羅斯既有底氣,又有需要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西西伯利亞以及高加索-烏拉爾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俄羅斯一方面需要的大量石油收入來維護俄羅斯經濟增長和國家開支,另一方面透過石油貿易加強同亞歐國家的經濟政治聯絡,是在蘇聯解體以後迅速穩固俄羅斯國際地位的重要手段。

    2017年俄羅斯石油非常豐富,探明可開採儲量居世界第六位,主要分佈在西西伯利亞以及烏拉爾-高加索地區。基於此,蘇聯時代,俄羅斯聯邦的原油產量達到了1142萬桶/天的高峰。蘇聯解體以後,西方國家向俄羅斯丟擲橄欖枝(允諾3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後,俄羅斯開始實施休克療法,希望從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直接建立資本主義制度。事實證明,俄羅斯受到了西方嚴重的欺騙,休克療法導致國內通脹攀升,失業率高企,私有化引起寡頭壟斷,國有資產嚴重外流,市場秩序混亂不堪,石油產量急劇下滑並長時間處於低位。

    普京上臺以後對國內經濟政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國內經濟形勢出現緩和。石油是俄羅斯特有的天賦資源,並能夠給俄羅斯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因此普京對石油產量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同年,歐洲國家為了抗衡美國,成立了歐盟。因此,美國也加緊了在從蘇聯分裂出來的烏克蘭、中亞五國等地區的軍事滲透,這對於處於搖擺期的俄羅斯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如鯁在喉。

    對於俄羅斯來說,石油資源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潛力,同樣也是抗衡美國的“定海神針”。普京上任後,恢復石油產量並加強同歐盟國家的石油貿易聯絡成為當務之急,而西方國家石油資源匱乏、需求量大,因此對俄羅斯的依賴也不斷加強,進而在歐洲和中亞之間形成了掎角之勢,抗衡美國。

    因此,同大多數產油國一樣,俄羅斯也有很深的市場份額情結。

    美國頁岩油的狂湧:普京堅定同OPEC合作

    如果說頁岩油革命之前,俄羅斯對OPEC與非OPEC國家共同減產的態度頗多曖昧,那麼頁岩油革命之後,普京則需要更加堅定地維護OPEC+對油價的話語權。

    俄羅斯尋求美國的合作也是不現實的。1980年1月,美國卡特總統在國情諮文中宣告:“外部勢力攫取控制波斯灣地區的任何企圖,都將被看作是對美國根本利益的進攻。對於這種進攻,美國將使用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擊退。”這一宣告被稱作卡特主義。近些年,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也表明了兩者之間事實上的對立,是卡特主義的延續。

    對油價的態度是美國與OPEC最大的分歧。美國對低油價的青睞可能不在於原油生產成本,而是出於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考慮,油價上漲會導致通貨膨脹,對特朗普政府來說更重要的是傷害了選民的利益。OPEC國家熱衷於高油價也不是因為生產成本高,而是需要高油價帶來的收入覆蓋國家的財政支出,2018年OPEC國家財政盈虧平衡油價平均在80美元/桶以上。

    而作為石油行業的新星,美國頁岩油對全球原油市場的衝擊十分明顯。美國同樣急於將豐富的石油資源變現,因此原油產量迅速增加,並且其開啟國際市場的行動也表現的十分強硬,比如制裁伊朗石油出口、迫使德國暫停德-俄北溪2線天然氣管道專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原油對市場的衝擊不僅僅是份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原油話語權向美國製衡俄羅斯,擴大其在歐洲和中東影響力的問題。無論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還是從石油收入出發,俄羅斯都與OPEC志同道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發電電容櫃要不要合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