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na育兒

    很多爸爸媽媽有了二胎之後,會普遍忽略大寶的情緒。

    我沒有生二胎,可能也無法體會到當二寶哇啦哇啦哭,大寶那邊又遇到問題時候,到底該先去照顧大寶還是先照顧二寶……可以抱著二寶去解決大寶的問題的話,我會選擇這樣做的。

    如果二胎寶寶還在1歲以內,建議家長多抱著跟大寶一起玩遊戲。

    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寶和二寶的感情,讓哥倆兒(姐倆兒、或者兄妹倆、姐弟倆)和諧相處,還能照顧到大寶的情緒。

    如果兩個人因為某些事情不愉快了,建議家長可以先問清楚是誰的原因,有兩個孩子,更要一碗水端平了,如果是二寶的錯,那一定要教育批評二寶,即便他還不到1歲也要批評;這樣一來,大寶會認為,爸爸媽媽是按照原則辦事情,而不是覺的孩子小就護著孩子的原則處事,會讓大寶有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

    大寶可以進行溝通了,爸爸媽媽每天哄二寶睡覺後,一定要多多得跟大寶聊天溝通,問問今天的情況,有什麼事情,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等等諸如此類的。

    兩個寶寶的家庭,爸爸媽媽切不可重男輕女,也不可因為孩子年齡小就護著小的。多多的跟大寶聊自己弟弟或者妹妹的好玩地方,讓大寶也變成一個保護弟弟妹妹的懂事的“小大人”。其實有弟弟妹妹的大寶,若引導的很好,要比獨生子女更有責任感。

  • 2 # 諾善說育兒

    其實想要迎接二胎的家庭,應該是在計劃有二胎的時候,就開始照顧大寶的心理。

    要知道,大寶已經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了幾年,習慣了這樣一家三口的模式;而且不可否認的是,在二寶到來之前,父輩和祖輩的關注點,全部是落在了大寶的身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突然會有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來到自己的生活中;會打破一家三口的相處模式,會分散掉大人對自己的關愛。這樣的變化,小小的孩子一下子是難以接受的。

    而且小孩子都是天生的觀察家,即便是父母細微的情緒波動和態度轉變,小小的人兒都能立刻察覺。

    所以說,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就應該把準備迎接小生命的計劃告訴給大寶;讓大寶知道即將迎來一個弟弟或妹妹,而這個小寶寶將會是自己最最親密的好朋友。

    同時,父母也要用話語明確地告訴大寶;爸爸媽媽會有兩個孩子,但是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爸爸媽媽會一如既往地愛你,也會愛這個小弟弟或小妹妹。

    如果家裡有親戚或者周圍有鄰居逗大寶,說爸爸媽媽有了小寶寶會不喜歡大寶了;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堅定地告訴大寶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是不會改變的。

    在媽媽整個懷孕過程中,可以讓大寶摸摸媽媽慢慢大起來的肚子;讓大寶知道,二寶就在媽媽的肚子裡。同時媽媽可以和大寶分享當初懷他時候的情況,透過這種回憶讓大寶找到共鳴點,來拉近大寶和二寶之間的距離。

    也可以藉助一些繪本,比如《當姐姐真好》、《妹妹住院了》等來激發孩子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等到二寶出生後,對於父母特別是媽媽來說,可能最難做到的就是;因為二寶剛出生,所以不可避免地就會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照顧二寶。相應的,對大寶的關注就會減少許多。

    常見的很多家庭,往往會讓大寶跟著爺爺奶奶住一段時間,而爸爸媽媽來照顧二寶;父母會認為這樣的做法,能夠保證大寶同樣得到很好的照顧。

    其實我覺得與其把大寶排除在外,不如讓他一起看著二寶成長;如果大寶已經能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了,爸爸媽媽不妨讓大寶遞個奶瓶給塊尿不溼,搭把手做做跑腿的小事情。同時不忘誇誇大寶,我們家大寶真能幹,弟弟(妹妹)以後都要跟著你學。繼續來增強大寶的自豪感。

    而等到二寶慢慢長大,兩個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要記住的一點就是,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直接偏幫二寶。如果這樣的話,大寶會覺得很委屈,從而產生嚴重的失落感。

    建議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只要不是場面很激烈的話,爸爸媽媽可以只當沒看到;也就是說,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同時,由於兩個孩子之間存在年齡差,可能大寶已經讀書了而二寶還在上幼兒園;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父母覺得大寶學習習慣不好或有其他的小缺點的話,也請避開二寶再進行批評。

    在二寶面前,父母要儘量維護大寶的“形象”,甚至要有意識地樹立大寶的“威信”;這樣的話,大寶會感受到父母的愛,也會當好一個哥哥或姐姐的。

  • 3 # 雨後山林靜

    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小寶出生後,大寶最擔心自己被推下寶座,失去父母的寵愛。因此他們會透過一些行為來試圖把愛給奪回來。他可能會故意吵鬧,故意出現一些行為的倒退現象,去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照顧好大寶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正確做法:

    一、告訴大寶,小寶因為年齡小所以需要照顧。在照顧小寶時,要讓大寶知道這是你的小弟弟或小妹妹,他現在很小,不會坐,不會站,所以需要大人抱。他哭了需要大人抱抱,需要給他餵奶等等,需要大人更多的照顧。但是爸爸媽媽依然很愛你。父母也可以經常擁抱大寶,經常對大寶傳遞愛的訊息,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你。這樣不會讓大寶感到很失落,心理太不平衡。

    二、提供機會讓大寶參與照顧小寶,建立連結。一些簡單的事情可以讓大Bora參與。比如幫小寶拿換洗的尿布、衣服,陪小寶玩一玩。當大寶經常參與到照顧小寶的過程中去後,他就能與小寶建立起感情上的連結。有時小寶還會對大寶笑一笑,搗亂一下,可愛至極。大寶如果非常愛自己的弟弟妹妹,會產生非常深的兄弟姐妹之情,他也會理解爸爸媽媽對小寶的愛。減少對小寶產生的嫉妒心理。此時,父母要對大寶致謝,感謝大寶對小寶的照顧,並給予孩子鼓勵。讓大寶感受到父母的愛。

    三、父母不要偏袒小寶。雖然小寶小,需要更多的愛,但是如果事事都照顧小寶,而不顧大寶的感受那也會產生矛盾。比如,買東西給小寶買很多,大寶就一點點。在外人面前,一直談論小寶,把大寶涼在一邊。什麼好吃的都給小寶吃,大寶就沒有。這種偏心的心理孩子是最能感受到的,因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父母不要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處事要公平。

    四、大小寶有矛盾時暫不要介入進去。可以試著先讓大寶去解決,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一旦你介入進去了,你就容易偏袒一方,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反而會激化矛盾。可以問問孩子,你有什麼感受?你打算如何解決?孩子實在解決不了,可以問問他,你願意聽聽我的看法嗎?

    五、不要強迫孩子大的一定要讓小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人們,大的讓小的這是一種優良傳統美德。如果強迫孩子大的一定要讓小的,可能會引起孩子的不滿。我們要尊重每個人內心真實的感受。沒有規定大寶一定要讓著小寶。我們要多聽聽大寶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要尊重大寶。

    六、不要嚇唬孩子說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話對大人來說是開玩笑,但對孩子來說,他卻很擔心是不是真的。有的父母一急躁就會脫口而出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就滾出去,不要你了,我只要弟弟或妹妹。孩子會對小寶產生憤恨的心理。有的大寶會趁父母不在故意傷害小寶,把他弄哭,以此來報復小寶。所以父母不要說嚇唬和傷害孩子的話。

  • 4 # 小豬爸爸育兒記

    媽媽,我要聽你給我講故事!

    媽媽,明天放學你來接我嗎?

    ……

    這是一個還在上幼兒的孩子在準備睡覺的時候問他媽媽的話。可是媽媽卻說:“你都這麼大了,自己睡吧,你妹妹還小,我要陪她,放學讓你奶奶去接你”,你的不經意間,也許就會傷害你的孩子,也許下一秒孩子就是含著委屈的淚水睡去的。這樣的場景當們有了二寶以後可能會出現,而我們也會不經意間會忽視大寶的感受,時間一久,大寶會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愛被弟弟、妹妹分走,大寶就會產生對爸爸、媽媽的抱怨,尤其對於這個二寶更為勝者於是就對二寶進行一些攻擊。

    二胎放開以後,也出現了各種各樣與二胎有關的新聞,終究原因,二胎出現導致家庭結構變化,父母的關愛很可能被突然分走,會讓老大出現不同程度的擔憂和焦慮情緒!我們應該適時的調整對大寶的態度和行為,幫組大寶順利的接受弟弟或則妹妹。

    首先,平等對待,不要減少對大寶原來的愛,可以堅持一直陪伴孩子睡著,堅持給他講故事,接送孩子上下學,儘量保證大寶原有的生活模式,確保他在家庭種永遠第一。其次,讓大寶參與媽媽的整個孕期,可以把大寶的情感與未見面的弟弟妹妹緊緊的連在一起,告訴大寶,現在你傳不上的衣服、鞋子都可以留給弟弟、妹妹穿。最後,父母要給予大寶充分的尊重,孩子雖然不成熟,但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向他說明生二胎的用心,比如“以後爸爸媽媽老了,如果多一個弟弟妹妹,就有兩個人照顧我們了,可以減輕你的負擔”……………但也要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這個世界不是以你為中心的,只允許你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讓別人來,這是自私的想法”。

    願朋友們闔家幸福快樂!

  • 5 # 臭臭and哥哥

    為什麼會存在二胎出生後,大寶會心理不適呢?

    因為孩子們的察覺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

    孩子的每一項行為也追求在家庭生活中的歸屬感和價值,當大寶發現,從醫院回到家的新弟弟或者新妹妹得到了媽媽或者全家人更多的關注,即使是新弟弟或者新妹妹因為一些換尿片、喝奶粉等瑣事而獲得的額外關注,都不可避免的侵佔大寶原先在家裡的關注度,這時,大寶會糟糕的將此解釋為媽媽更愛小寶寶勝過愛她,如果他表現的像個小寶寶,媽媽也會愛他。

    大寶寶的看法很重要,比事實更重要。基於大寶寶錯誤的解釋能力造成的錯誤看法,大寶寶將採取相應的行為獲得在家庭生活中的歸屬感和價值。比如大寶寶也可能重新要求使用奶瓶喝奶粉、會控制不住大小便,在小寶寶哭鬧不休時大寶寶也加入進來大哭獲取關注力等等。結果是適得其反,大寶寶的行為與他的目的背道而馳,他所做的努力很笨拙,行為很惹人厭煩,媽媽為此越感到很生氣、很沮喪、很厭煩,大寶寶就越是急迫的用錯誤的行為去追求在家庭生活中的歸屬感和價值,這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理解了這一點,二胎出生後,照顧大寶心理的關鍵點就找到了,重點是充滿愛意和關切的迴應大寶的心理需求,去思考孩子行為背後的隱含想法,不是簡單粗暴的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去反應,不僅要在言語上多回應多表達“大寶貝,我愛你,你是最棒的寶寶”,在行動上也要多回應大寶的心理需求。

    二個小技巧分享一下:大寶要求父母的關注力,即使在二胎出生後,也可以適當時間將小寶寶託付給爺爺奶奶照顧,給大寶更多獨特的單獨陪伴體驗。我家中有二個寶寶,一個三歲半,一個一歲半,比如最近天氣冷,下雪了,告訴大寶,“冬天來了,雪人回家了,我們要去堆雪人嘍。但是外面冷,小寶寶受不了,只能大寶寶和媽媽出去玩,我們一起悄悄的出去,別讓弟弟發現。”大寶就會心領神會的開心出去玩,回來給弟弟講他的雪人怎樣之類的事情。給大寶不同於小寶的單獨陪伴體驗,讓大寶明白什麼是大小,告訴他弟弟現在經歷過得他都一樣經歷過,不僅如此,現在他大了,跟遊戲打怪物一樣,升級了,他可以獲得更多新的體驗了。如此重複,大寶明白自己與小寶的不同,對小寶獲得關注的各種行為自然也不感興趣了。

    技巧二,理解大寶,跟大寶分享關於小寶獨特的秘密。有一次早晨,小寶先醒了,想和哥哥玩,就掀哥哥的被子,哥哥不願意起床,往被窩裡面縮,小寶急了,往哥哥臉上抓,抓出一道血痕,立即哥哥一把推倒弟弟,自己還大哭起來,小寶在一旁愣了。這種情況下,我通常立刻喊其他人幫忙,把小寶抱走玩其他的,我自己緊緊抱著大寶,說:“媽媽看看大寶貝,很疼吧,弟弟真討厭,連話都不會說,想跟哥哥玩還抓哥哥臉,真是小娃娃,啥都不懂。”有時,睡覺前跟大寶聊天時,也會提到:“大寶貝,跟你說個悄悄話,弟弟有時很好,跟哥哥玩,出門保護弟弟,弟弟有時也不好,壞,抓哥哥臉,還拉粑粑,真是個小臭臭。”這時,大寶通常會很開心,以後碰見二寶欺負大寶的情況,哄大寶時,大寶會要求“媽媽,你再說一遍悄悄話。”然後,大寶就忘記和二寶的矛盾,二個寶寶繼續開心的玩去了。

  • 6 # 母嬰參考

    “每個孩子都希望佔據家庭星座中最耀眼的位置——太陽,他們竭盡所能地吸引父母的目光。”二Bora了,大寶升級了!但大寶的偏差行為往往讓父母手足無措,那我們不妨試試給足大寶“心理營養”,讓她擁有連結愛的能力,做一個Sunny、自信、快樂的孩子。

    第一:無條件的接納。

    當看到爸爸媽媽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小寶身上時,大寶的內心暗號是:爸爸媽媽只愛弟弟(或妹妹),不愛我。通常大寶會使出各種報復手段以尋求關注,這時父母需要無條件的接納,溫和而堅定,不評判、不指責。

    第二:“我很重要”。

    二寶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大寶準備一份禮物,告訴她這是天使出生來到這裡帶給你的禮物,給她儀式感。

    花時間專注她、陪伴她、傾聽她,單獨給她特別的週末假期安排,出席她重要的節日。這個時間不需要太長,也許只有30分鐘,讓孩子在這個“特殊時間”裡得到爸爸媽媽百分陪伴,讓她感覺到“我很重要”,“我被重視”。

    第三:連結愛的能力。

    允許大寶參與小寶的日常生活,比如給小寶換尿布、餵奶,穿衣服、洗澡等,慢慢培養大寶連結愛的能力。

    手足情深不僅僅只是想象中那般美好!

  • 7 # 貽生

    母親照顧二胎孩子精力有限,照顧老大愛莫能助,老大湊合著吧,如果生第三胎老二同樣的結果,他們長大了才是美好的願望。

  • 8 # 偶的的媽媽

    看到這個題目就想到我家的大寶了,我很慚愧,二寶出生後,對大寶的關注減少了很多,主要是因為大寶不是我帶大的,而且坐月子奶奶過來了,奶奶帶大的大寶,所以從生下來到月子,都是我自己在照顧大寶,我沒法不關注他,因為第一次照顧小寶寶,所以難免仔細些,大寶對我的反應剛開始也是很粘我,她奶奶一個勁在我跟前說大寶不聽話,不和她睡,氣的我揍了大寶一頓,才開始跟奶奶睡的,都知道月子不容易動怒,可我控制不住自己,控制不住小寶哭著,奶奶說著,大寶鬧著,自然而然,大寶就成了出氣筒了。

    好不容易熬到月子出來了,大寶跟著奶奶回到老家,我自己帶著二寶很輕鬆,在二寶4個月的時候,大寶被爺爺送來上學,我每天都是帶著兩個孩子,想讓大寶幫忙看會孩子,告訴她看著就行,她就偏要抱她,四個月孩子敢讓3歲的孩子抱嗎,解釋也不聽,只能揍了。所以我很後悔生二寶感覺大寶的世界一下子從天堂掉到地獄。我的也是,一個人帶一個孩子變成了一個人帶兩個,所以大寶基本老捱揍,我家大寶是特別皮的那種孩子,買了新褲子穿一早上能有個大洞,新鞋買來在白鞋給塗的亂七八糟,我用84泡了一個晚上都清洗不掉,所以,她老捱揍其實二寶出生前,她就老捱揍,我就覺得孩子太淘了,從來不走平路,一個女孩的,買個紗裙都是掛的爛爛的回來,我都鬱悶壞了,現在大點還好點了,基本不揍她了,不聽話,多說幾遍孩子也會聽取一些建議,所以很累,姐弟兩個玩的很好,都很喜歡媽媽。偶爾也會因為吃東西,或者爭搶玩具打架。現在孩子大點,我也不擔心孩子摔了,只要不流血就行。

  • 9 # 檸檬東西走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老越多的適齡夫婦想生二寶,但是無論大寶年齡多大,大寶在弟弟妹妹出生後都會經歷一段心理落差。在這個時期,大寶會變化很大,如果家長處理不當,很容易對大寶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

    因此家長需要更好好好觀察大寶的心理變化,小心應對大寶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

    如:

    “@新奇士66:大寶四歲,二寶還沒滿月,但是,我姑娘總覺得我把愛都給你弟弟,天天在家哭,不讓我抱他,也不讓我喂他,因為坐月子,我要時刻陪在二寶身邊,感覺挺對不起大寶的…但也沒辦法。

    @睿睿媽媽:我也覺得對不起大寶。現在每天自己只能顧小的,大的都跟她爺爺奶奶。@勤勞的小豬豬:兒子出生以後,都是我一個人在帶。結果我感覺大寶最近都不怎麼理我了,我很傷心,有時候我很想對她說:女兒,媽媽是愛你的,因為弟弟沒人照顧,但是媽媽對你的愛一點也沒少。現在女兒越來越不好管,好鬧心 !難道當時選擇生老二就是個錯誤?”

    看來好多寶媽都覺得生二胎會虧欠大寶,那麼生活中,寶媽們該如何彌補這份虧欠呢?

    1,每天都要抽一定的時間陪大寶

    坐月子的媽媽身體需要調養,二寶睡覺後最好也是跟著睡覺,但是二寶醒著的時候,不要光顧著照顧二寶,可以把二寶交給月嫂或者老人,花上一定的時間去陪陪大寶,和他談談心,告訴他媽媽愛他。

    2,爸爸一定要在媽媽坐月子期間擔起照顧大寶的重任

    爸爸在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媽媽要哺乳二寶,還要調理身體,爸爸一定要花時間多帶大寶出去玩,儘量不要讓大寶感到有了弟弟妹妹自己就會犧牲很多,爸爸在這段時間的付出不僅可以換得大寶的健康的心理,還可以贏得大寶更多的依賴呢。

    3,如果大寶出現叛逆,犯錯誤,不要動不動就責罵她

    大寶出現反常的時候,通常就是她自己感覺被忽略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犯了錯誤,先不要責罵他,而是緊緊地擁抱她,躺在床上時把她摟在懷裡,等他哭完告訴她,為什麼會忽略她,只是忽略不代表不愛她了,當她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重視和愛的時候,她自己就會覺得不好意思啦。

    4,如果倆寶都哭鬧的話,儘量先應對大寶

    如果兩個寶寶同時哭鬧,可以先把二寶交給別人來抱,先去應對一下大寶,這一點很重要,大寶的一切反常都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只愛弟弟妹妹,她看到媽媽先去照顧她,不去管弟弟妹妹,她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爸爸媽媽始終把他放在心裡,過一小會她看到哭泣的弟弟妹妹就會自己要求媽媽去餵奶了,因為孩子都是善良的。

    5,千萬別輕易把大寶送回老家

    對待大寶出現的心理落差,只能用愛和信任去對他,相信他對弟弟妹妹的愛,相信他是個好孩子,他才會真正的成為一個好孩子。千萬別輕易的把孩子送到老家,那樣更讓她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此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隨著第二個嬰兒的出生,家人對第一個孩子的關注和注意肯定都會減少,而第一個孩子如果已經超過2歲或者更大,往往能夠很容易地感知到與父母爺爺奶奶間的親密關係已經被弟弟妹妹的到來而破壞。

  • 10 # 一夜書生

    關於二胎出生後,如何照顧大寶的心理這個問題,我之前看過很多育兒類節目,裡面有不少家庭都有類似的煩惱,然後根據我的總結,那些專業而且算得上頂級的育兒師通常給出的方法是:

    穩固大寶在家中的“地位”。

    很多寶媽經常認為大寶在發現家中多了一個二寶之後,心裡面會覺得自己作為“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性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就會有各種叛逆情緒,但其實大寶並沒有意識到什麼叫所謂的“獨一無二”,而是認為自己在家中的“權利”被二寶搶走了。

    在大寶眼中,權利並不是自己想要什麼父母就能給什麼,而是覺得父母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父母所能付出的精力也只給一個人。說得簡單點,就是覺得以前媽媽買一塊蛋糕基本上都是給自己一個人吃的,但是有了二寶,事情就會變成“平分”或者二寶分得多。

    正是這種情緒給大寶心裡帶來傷害了。

    想要讓大寶沒有這種受傷感,反而變得更加懂事的方式就是讓大寶覺得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自己對二寶這個新成員的生活是很有參與感並且有意見權的。

    比如在懷二寶之前,給孩子多看一些家裡兄弟姐妹們相親相愛的動畫片,之後循序漸進,問大寶喜歡弟弟還是喜歡妹妹(不要問要不要弟弟妹妹這種,直接給二選一)。

    在二寶生下來之後,平時可以在大寶面前多詢問一些諸如“你覺得弟弟/妹妹該買幾套小衣服合適啊?”“你是哥哥/姐姐,你覺得弟弟/妹妹穿什麼襪子啊、衣服啊”之類的,讓孩子有參與感的同時,能感受到你對他一如既往的重視。

    如果二寶生下來之後你們自己全心全意去照顧,經常性晾著大寶,一味讓他自己學會懂事是不可能的,每個孩子都是需要引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一個人消失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