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表象意志

    梳理總結,摒棄舊思想、弘揚文化中的精神 價值,幫助華人樹立正確的三觀,尋找文化中的新潮流,找到符合華人的文化信仰,政府建立相應的機構,弦揚中國文化加大宣傳力度。

  • 2 # 命理風水師王寬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首先是要和現代的思想倫理不衝突才行。比如說天地,陰陽五行,鬼神這些世界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等倫理道德,多妻,或者一夫一妻多妾的家庭倫理等。其實文化核心部分這些都是自然經濟和君主中央集權結合在一起的。大部分都要拋棄,或者進行巨大的改造才行。至於一些文字,古典文學,古典服飾,繪畫,建築,雕塑,曲藝等藝術,和民俗節日等等,神話傳說,甚至一些無傷大雅的封建迷信都可以保留。傳統道德中個人部分也是要大力保留弘揚的。傳統和變革是個辯證的關係,過分強調一方,視另一方為洪水猛獸都是不對的。當然我認為當前還是要側重於吸收和創新,因為我們揹負的傳統太重了,弄不好就會走向倒退和保守,看看現在的伊斯蘭文明圈,是個什麼情況。中華文明圈不能走他們的老路。

  • 3 # 樂活光陰

    凡是立足於現代人類的生存,作為命運共同體,能永續樂活發展的文化,就是精華!

    作為個人,先要搞好修養、提升你的思想境界,歷練、沉澱出你鑑別真偽、美醜、是非、善惡的“獨到眼光”!

    傳統文化汗牛充棟、浩如煙海,有有形的典籍古物,也有無形的精神文化傳承、風俗習慣,滲入血脈的思維、情感、行為模式等等,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裡,是根本無力一一區分精華與糟粕的。

    何況世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即便“人是萬物的尺度”,你也根本“量不過來”。如莊子說的無非是“以管窺天”、“以錐插(量)地”而已!而判斷的標準也因時代、地域差異而有不同。

    所以,這就愈發顯現出我們每個人,主觀品評能力的價值來,如同“鑑寶”大師,別人可能以為的“破銅爛鐵”、“封建糟粕”,到您手裡就“價值連城”了。

    正所謂,生活中本不缺少美,缺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面對“春暖花開”,一頭牛看到的永遠是“草料”!

    在中國文物界,馬未都先生就是練就了一雙發現價值的“慧眼”。假的騙不了他,真的逃不過他的眼睛,只有這樣,才談得上區分精華與糟粕。

    如果本身是有眼無珠的“垃圾人”,他會為了拋棄“嬰孩”,而假裝洗了一次“醜腳”!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具備一些基本的常識,能大體上區分出哪些傳統文化是精華,哪些是糟粕?

    必須以現代人的社會實踐、生活實際為基礎和“核心”,採擷吸納古今中外有價值和生命力的文化元素,創造性的轉化,為我所用。那麼這個標準就會一目瞭然。精華就是依然活著的發揮作用的文化。

    一、從時間跨度上,凡是能經歷幾千年歷史長河考驗沖刷,作為民族集體記憶傳承下來的,必然有其價值和生命力。比如,我們的春節文化及其他節日風俗,二十四節氣、中醫藥養生,如果不是無價之寶,早淹沒了,能存在於今天必有深邃的生命力。

    二、所有被聖賢精英稱為不朽經典的文化典籍、符合人類真善美標準的大家公認的文化,一般都是好的。如先秦諸子、《詩經》《楚辭》、漢魏歌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其他的戲曲園林、書法國畫,傳統美德、禮樂文明等等。

    三、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對現代人有用的,發揮正能量,而且能看見好的效果的文化。比如有人讀一些國學經典比如《道德經》《金剛經》使身心靈健康成長,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是有價值的好寶貝。

  • 4 # 老宋如是說

    能夠傳承下來的基本都是精華,只是有些人不能理解。比如一邊把祭祀當糟粕來踐踏。一邊埋怨年輕人不懂得敬畏祖先。

  • 5 # 以字入道

    餘以為傳統文化之精華者乃於個人可修身養性,增發展技能,於家可促和睦,於業可促繁榮發展,於他人增進關愛,於組織團體可促團結奮進,於自然可促和諧共生,於社會可促文明之進步者也。

    傳統文化之糟粕者或膨脹私慾權謀,或時過境遷而刻舟求劍,或虛妄而偽證真實者,或迷信愚昧,或欺名騙利,或使人消極享樂不思進取者。凡此種種其於個人不能修身養性,不能增益發展技能,於家,於業,於團體,於社會有害無益者為糟粕也。

  • 6 # 無涯過客772

    凡能激勵人們奮為向上,追求人間真善美的皆為文學撒。凡鼓吹邪惡學說,宣揚落後思想意識,導人向惡者其文學背為糟粕。更正皆:為文學精華,抱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石首的小河口鎮到洪湖市峰口鎮開車怎麼走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