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不知命不知禮不知言

    孔子離開魯國,為什麼先奔去衛國呢?我覺得如下幾個原因:

    一、魯國和衛國文化和政治有淵源,都是周文王的後代。

    魯國第一位被封的國君周公和衛國第一位被封的國君康叔是親兄弟,他們兄弟關係很好,感情深厚。孔子說:“魯衛之政,兄弟也。”——《論語.子路》

    二、孔子徒弟子路與衛國有關係。

    在孔子被迫離開魯國時,一時不知往何處去,子路推薦孔子去衛國,子路的連襟彌子瑕得到衛靈公的賞識,他在衛靈公面前說話是有分量的,一般情況衛靈公都聽他的“建議”。

    三、衛國與魯國距離不遠。

    四、衛華人才多,衛靈公還算一個好的國君。

    衛靈公是春秋時代執政最長的衛國國君,在位四十二年。衛靈公時期,國家富有,人口眾多。

    人才方面有史鰌、蘧伯玉、仲叔圉、祝鮀,當然還有“愚不可及”的甯武子。

    一方面,我想以上四點大概就是孔子先去衛國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周遊列國14年的時間裡,孔子在衛國待了不到十年,說明孔子是十分喜歡衛國的,故而先去衛國也在情理之中。

  • 2 # 社群小百科全書

    孔子為什麼如此青睞衛國,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⑴弟子的原因。孔子周遊列國,可不是暈頭轉向地走哪兒算哪兒,而是經過周密策劃、和弟子們認真商議決定的。孔子選擇衛國,和他的多位學生是衛華人有一定關係,他的得意門生子夏、子貢都是衛華人,另外還有琴牢、句井疆、惠叔蘭(曾任司寇之職)等人,子路妻兄顏仇由(又名顏濁鄒)也算是孔門弟子。到衛國之後,作為衛國的“公養之仕”,孔子在衛國期間一直收徒講學,尤其在衛國最後的5年裡,孔子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學和治學上,所以弟子盈門。有這麼多弟子是衛華人,孔子的心裡當然容易找到歸屬感。另外,孔子有數位弟子出仕衛國,公元前489年,63歲的孔子第五次入衛時,他的多位弟子已在衛國當官,像子路、子羔、子貢等都是比較突出的。

    ⑵衛國姓氏的原因。大家知道,孔子一直主張“從周復禮”,在他的觀念中,周禮乃為正統,從周就要從周室姬姓。姬姓,周朝的國姓,周國的很多分封國,其管理者都姓姬。史料記載周滅商後,周天子分封天下,《荀子·儒效》謂"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左傳》謂西周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有人統計,周朝共出現56個姬姓國家,像魯國、衛國、晉國、燕國、鄭國、吳國等都是姬姓國家,對這些姬姓諸侯國,孔子總是高看一眼。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在他看來,魯衛兩國同為姬姓國家,又是近鄰,就像兄弟一樣,自己在魯國未能實現的政治理想有望在衛國得以實現。

    ⑶故國情懷的原因。據記載,孔子是微子的後裔,其祖上曾是宋國貴族,後落魄流亡到魯國。宋國和衛國庶民都是殷商後裔,周武王滅商後,把殷代的餘民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讓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輔助,地位和諸侯相等。武王駕崩,成王年幼,周公輔政。管叔蔡叔聯合武庚祿父作亂,周公平叛後把殷商餘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分給武王另一弟弟康叔建立衛國;另一部分分給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在宋地建立宋國。可見,孔子是殷商後裔,有故國情懷。他曾多次想去宋國實現理想,但沒有成功,還差一點送了性命。公元前492年,孔子經過宋國,宋國司馬桓魋曾遭受孔子攻擊違反周禮,就帶兵找孔子算賬。當時孔子正在大樹下同弟子演習周禮,桓魋砍掉大樹,而且要殺孔子,孔子嚇得慌忙逃走。相比較而言,還是衛國待他不薄。

    ⑷衛國實力雄厚的原因。剛到衛國,孔子就注意到衛華人口很多。而在中國古代,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很重要的就是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人口多其實就是國力雄厚的表現。有弟子問:“國家人口眾多了之後怎麼辦呢”,孔子說:“讓其變得富有(富之)”;然後弟子又問:“讓他們變得富有之後呢”,孔子說:“教育他們(教之)”。另外衛國還有孔子好友蘧伯玉,孔子與他相交甚厚;還有史魚、公子荊、公叔發等一批不錯的大臣,是孔子比較欣賞的。這些都是施展抱負雄心的有利條件。孔子一直希望衛靈公重用自己,以實現宏偉藍圖,然而衛靈公一直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⑸衛靈公的原因。衛靈公是衛國的第28代國君,生於公元前540年,卒於公元前493年,壽47歲,在位42年。衛靈公是著名的昏君之一,以其愛好男寵,多猜忌,且脾氣暴躁而留下不好的史學評價。但衛靈公的作為也有雙面性,他擅長識人,知人善任,也正是重用他提拔的仲叔圉、祝鮀、王孫賈三個大臣,才使衛國的國家機器執行正常。

    ⑹南子的原因。孔聖人也有風流佳話,也曾經拜倒在一位著名蕩婦的石榴裙下,那就是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南子貌美如花、風華絕代,是當時上流社會糜爛生活的最佳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王加內特都獲得過什麼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