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國風采
-
2 # 阿藟雜談
首先,要搞清楚,作詩為什麼要押韻。押韻,是為了讓詩歌讀起來有音樂美,這是詩與文的最基本的區別。所以,韻是建立在讀的基礎上,不讀出聲要韻何用?而讀,當然是以當時代相對統一的標準,而不是以過去的或者某個地方的讀音。那麼,結論就很簡單了,現代人寫的詩,就以現代標準的普通話來押韻羅。你做一首詩,我不可能用唐宋人的讀音來朗讀,一來我不會,歷史我一個人會,絕大多數人不懂,聽起來怪怪的。同理,李白杜甫蘇東坡做的詩詞也不可能合今韻,他們不知道千百年後讀音的變化。好在有個秦始皇,強行推行書同文政策,使得在這樣幅員廣闊多民族的過度,歷經幾千年,漢字形意還能基本保持,我們才有可能在這裡爭論古韻今韻,這在其他文明古國簡直不可思議。
-
3 # 關東散人150618023
我模糊記得魯迅說過,押韻順口,有意境,言志抒情即可。我認為新韻必須提倡,讓人讀懂!誰都讀不懂,再合格也沒用!
-
4 # 鐵騎無聲
說“寫詩一定要用古韻…”是十分荒謬的悖論!
不談絕大多數對“韻”沒什麼嚴格要求的詩,就是對韻腳、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的“格律詩”,也是用什麼韻都可以的。
所謂古韻、今韻是指不同歷史年代出版的韻書。因為漢字的讀音會隨著語言的變化而改變,因此,中國曆代統治者,都會根據主流“官話”的變化,修改韻書。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韻書就有十幾種。
韻書,是詩詞創作時押韻、定平仄的一種依據。而詩詞作品的優劣,是作者的文學素養高低決定的。一首仿古詩詞作品是否清新、雋永、古意盎然。要看作者是否立意新穎、深邃、想象力新奇、視角是否獨特,文字是否精煉、能否純熟地運用古文語彙,最後要看作品的韻腳、平仄,及粘對等要求是否與他依據的韻書吻合(是否符合規矩)。如果都做到了,那一定就是一首優秀的作品,不管他用的是古韻、還是新韻。
要懂得:詩韻就是丈量詩詞作品的尺子,它影響不了作品的內涵。想把某種“韻”當做蕾絲、花邊,來增加作品“份量”的想法,是很可憐的!
既然使用什麼“韻書”對於詩詞作品的質量沒有影響,那為什麼還要推出新韻呢?還要“倡今知古…”呢?“倡今”是提倡使用今韻嗎?為什麼要這樣子呢?
這是因為古韻(就拿今天仍在使用的《平水韻》來說吧)歷經千年,已經嚴重不合時宜了。和今天的普通話有很多差異,也非常混亂,不合韻理、無法解釋之處甚多。已經嚴重影響格律詩的發揚和傳承了!我強調一下:詩詞才是我們中華文華的精品,是應該薪火相傳的傳統文化。而韻書只是一個工具,必然因時而異,不允許千載不易的!今天的主流語言是全國大多數人都使用的普通話,必須有與之讀音相符的韻書!
韻書做為一種工具,應該首先考慮的是“效率”。恰如交通工具,二百年前我們出行主要是騎馬。今天出行,還騎馬麼?恐怕任何人也不會有這種念頭。
還有,就是讀者接受的問題。上小學時老師教過: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要讀成“霞”,兩鬢蒼蒼十指黑的“黑”要讀“賀”…。原因是古代跟現在讀音不一樣,這樣讀才押韻。因此,凡是在古詩中讀到音韻異常的句子時,都能理解:這是古今語言差異的原故。可現代人寫詩,你非要依古韻,一會兒“霞”一下、一會兒“賀”一下…。讀者肯定不買帳,篤定認為你寫的詩“不押韻”了!這能有利於作品的流傳嗎?所以,還是使用新韻簡單、方便、省事、大多數讀者樂於接受。何況還是大勢所趨,早晚要普及的。
-
5 # 詩詞書院
從來都沒有人要求寫詩一定要用古韻。例如,寫自由詩,我就從未見過用中古音韻(平水韻)的,也不曾見過用古文或古漢語法寫現代詩的。我相信任何人都會覺得這非常正常,因為其符合語言的發展規律。
同一道理,寫近體詩宜用中古音韻,宜用傳統詩詞意象,也宜用詩詞的句法和章法。當然如依《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去寫,至少在規則上是允許的,雙軌並行嘛。
但在實際創作中,新韻至今也推廣了幾十年了,採用新韻創作詩詞的作者,即使在制訂者中華詩詞學會所收到的稿件中,所佔比例也不到10%,而不論多年前馮永軍所編《當代詩壇點將錄》中的百名大家,還是徐晉如近日推舉的“當代國詩八大家”,以至作品廣受傳誦的毛主席詩詞,無一不是採用中古音韻創作。
反之採用新韻體系創作的,優秀作品極其鮮見。儘管有無數人在說,今古音已經有了不同,今人應用今韻等等。但事實就是這樣,無法改變。我自己的心得是,寫近體詩,不是不能採用新韻,而是用新韻很難寫好。
若細究原因,就和起文論新詩所述,每一種文學形式,都有自己的語言,我們可以先看看以下摘自《漢語大辭典》的釋義:
從中可見,語言包括三個要素,語音、語詞和語法,這三者是相互維繫的,很難就某單一要素去作改變,就如我們不能用古漢語語詞,用現代漢語語法去行文一樣。
在格律詩詞的語言中,也同樣由這三個要素構成,包括聲律體系(語音);意象體系(語詞);字法、句法、章法(語法)。這三個要素也是相互維繫的,我們很難就某一要素作單獨的改變,例如,改用新韻體系,就意味著語音的改變。但詩詞的意象體系全部都是在中古音體系中產生,一但改變,就等於很多已形成使用習慣的意象,都變得平仄不合,難以著筆
語言的發展是有著自己客觀規律,不是人為可改變的。採用新韻,就必須有新的語詞和語法相配合。而事實上,這種新的文學形式早已誕生,那就是新體詩或稱自由詩。
再說語音的改變,也不是到當代才突然改變。自隋朝《切韻》開始,每個朝代的語音都有改變,也都重修了韻書,如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廣韻》……。為什麼唐宋元明清都能傳承《切韻》音系,而到當代就不能呢?今人再沒有本事,也可照搬歷代的解決方法吧,這點非本答文主題,就不在這展開了。
-
6 # 人生與宇宙
當然,新韻亦可。並且,電腦,手機,飛機,大炮,鐳射,航母,導彈,碰瓷,大款,富二代,網路,網友,微信,微博,奈米,克隆,“大媽",學霸,土豪,部落格,追星,導購,網購,粉絲,*** *** ,等新詞均可入詩。但記住:平仄格律押韻等等必須遵循。
-
7 # 溪流山川
今人研究古韻應該是為了解過去的作品或為學術探討之類,而不應該用古代舊韻來作為今人創作近體詩枷鎖。古為今用,今人寫近體詩就是繼承借鑑近體詩對今人仍有美感意義的要素,如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其中對押韻若僵化的仍採用舊韻(平水韻)來寫近體詩,想讓今人欣賞,由於語音的古今不同,哪還有韻律可言?念與聽的效果是一個不押今天韻律的“詩”,失去韻律美感顯然不是今人所需要的詩。本質上也違被了古人最初對詩詞美感追求而創造的美感要素。繼承傳統文化應是其中對今人有本質意義的優秀東西,押韻的韻是為今人服務的,而不應保守僵化 不分古今以平水韻為優 ,畢竟今人寫近體詩是給今人欣賞的,難道還要寫給古人,讓他們肯定麼?
-
8 # 讀書工
沒有誰規定寫詩一定要用古韻吧。這個現在是實行雙軌制,看個人的愛好,你要用古韻寫也可以,用新韻寫也行,可以隨心所欲。
我就是這樣的,寫詩有時用新韻,有時用古韻。但是以後我想只用新韻寫,因為新韻寫起來簡單,就是按照普通話語音的韻母來分類的,知道說普通話,就行,不需要你再去費力地查韻書,背誦韻部表。
按古韻寫詩,現在都是依《平水韻》。《平水韻》的語音依據是唐宋時期,所以到現在語音古今變化大,那個時候劃分的韻部我們按照今天的語音來理解感到困難。我們今天讀古韻的詩,在有些地方就不是那麼押韻了,顯得拗口。
另一個則是《平水韻》劃分韻部較細,平仄有106個韻部,其中平聲的韻部就有30個。特別一東二冬這些韻部,在今天讀起來完全發音相同,但是在古韻裡又屬不同的韻部,這樣就很難掌握,只有靠死記硬背。
除開記住平聲韻的字,仄聲也要熟悉。因為寫詩的時候不只是要押韻,每一句還都要講格律平仄。而且有些詩詞也是押仄韻的。新韻比古韻省力,憑自己的發音確定韻部和平仄,省去了翻書查閱的很多功夫。而且新韻也有韻書可供檢視。
目前新的韻書有《中華新韻》、《中華通韻》和《詩韻新編》。我一般用《中華新韻》,其韻部合併為14個,簡單易記。
有人說,寫詩用古韻好,用新韻表達不出那個味道來,這是不對的。新韻也好,古韻也好,律詩、絕句的格式沒有變,語義基本沒有變,就是字音包括它的平仄和押韻稍稍變了,這絕對不會影響詩的效果。
如果有寫詩的水平,用新韻古韻都能寫出好詩。現在是這兩大陣營都有少數人在叫嚷,在貶低另一派,這其實沒有必要的。
-
9 # 清江
民族,的推陳出新,人文,的去劣存優!社會,的文明,嚮往!!淘冶了文化價值,和素質的經…隨!
人們喜歡!去粗取精!!!
回覆列表
所謂的古韻就是平水韻。沒有誰規定必須用哪個韻,平水韻和中華新韻都可以。
識古通今我認為是有必要的,你可以不用平水韻寫詩,但你要懂得,如果不懂的,可能會鬧出笑話,貽笑大方。詩言志,平仄格律也可不必每詩必用,以免害意。但詩歌創作的基本常識還是要學習,要運用的。比如絕句的起承轉合要求以及三平腳禁忌等。不乏有人寫了四句話,就自稱為絕句,八句話就自稱為律詩。更有甚者,隨便斷行且洋洋得意,不是梨花體,不是老幹體,歸作打油詩都勉強。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主要是他們只出不進,不注意學習。
創新是應該的,毛澤東主席也不提倡寫古詩,因為太束縛人。但創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而絕不是隔斷歷史,盲目反古排外,閉門造車,自創體系,那樣往往會像大躍進時代,家家大練鋼鐵,最後練出來的卻是廢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