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魑魅涅磐

    首先鋸齒狀的尾噴管從設計本身來說,其一開始主要是為了降低戰機尾部的雷達波反射面積,繼而增強戰機全方位隱身能力而設計的,並不是將其作為降低戰機紅外特徵而設計的,但是在後期的實驗中卻發現這種鋸齒設計一定程度上也具備降低發動機尾噴流紅外特徵的能力。進入五代隱身戰機時代後,戰機的隱身能力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從世界上第一架五代隱身戰機F22服役到中國第一款五代隱身戰機殲20的首飛到服役,全球範圍內很多國家開始研發具備隱身能力的新型五代戰機。在這些五代隱身戰機的隱身外形設計上,除了大量使用平行的平面菱形設計外,在戰機內建彈艙和起落架艙門的設計上也體現了隱身設計,我們仔細看想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五代戰機內建彈艙艙門和起落架艙門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艙門的邊緣都有鋸齒狀的設計,而鋸齒狀的設計可以很好的將發射來的雷達波平行的反射到其他角度去,繼而降低了該位置的雷達波反射面積,實現了戰機更先進的隱身能力。以美國F35隱身戰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來說,該發動機的尾噴管就採用了鋸齒狀設計,同樣還有中國去年珠海航展上公開演示超機動飛行能力的殲10B TVC戰機使用的渦扇10B向量發動機尾噴管也是鋸齒狀設計,再有像俄羅斯為蘇57戰機研發的代號30的下一代軍用發動機的尾噴管也採用了鋸齒狀設計。發動機採用鋸齒狀設計主要有兩大優點:

    第一:前面也說過像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戰機為了提升自身的隱身能力,在很多細節設計上也著重加強了隱身處理,但是早前的大部分戰機為了保持超機動飛行能力,不光將發動機尾部裸露在外,而且圓形的尾噴管很容易成為雷達波纏繞散射源頭,所以進入五代隱身戰機時代後,如何降低戰機尾部的雷達波反射面積就成為了核心,像美國的F22戰機為了降低尾部雷達波反射面積採用了二元向量噴口,但是這種設計會大大縮減發動機的向量推力能力,繼而降低了五代機引以為傲的超機動飛行能力。而F35隱身戰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雖然普通版本並不具備向量推進能力,但是也要具備隱身能力,所以早期普惠公司研製的F135發動機原型機並沒有設計鋸齒狀噴口,後來因為軍方對該戰機隱身效能的重視,所以要求普惠在後期改進設計中增加了這一功能。這樣採用鋸齒狀噴管的F35隱身戰機可以很好的將發射來的雷達波平行的反射到其他角度去,繼而降低了F35戰機的尾部雷達波反射面積,實現了戰機更先進的隱身能力。第二:我們知道戰機使用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要求推力越大越好,但是發動機的推力大小和渦前溫度/推重比/涵道比等引數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說渦前溫度每提高100K,推力增加15%,相差200K就意味著相差一代。比如F35隱身戰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最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軍用小涵道比發動機,其加力推力達到了近20.8噸,上千度的高溫高壓燃氣從發動機尾噴管噴出,在經過圓形的尾噴管時會被束縛成一股更為規整的高溫高壓噴流,由於噴流被加以規整後與外界冷空氣接觸面積更小,所以尾噴流的溫度就無法快速降下來,這樣發動機的尾噴管紅外特徵就特別明顯,那麼對於加裝有紅外掃描裝置的戰機而言,這就是特別醒目的敵對目標啊。所以F135發動機在尾噴管設計上採用了鋸齒狀設計,這樣不光可以降低戰機尾部的雷達反射面積,增強戰機的隱身能力。而且發動機尾噴管經過鋸齒狀設計後,流經噴管的高溫高壓噴流會呈鋸齒狀散開,這樣在不同時間內高溫燃氣接觸到外界冷空氣的時間更多,同時首先從鋸齒狀缺口溢位的高溫燃氣首先接觸冷空氣降溫後,還能與後面分散開的高溫燃氣更快更好的混合來顯著降低尾噴管的紅外特徵。同時還能降低尾噴管噪音,像波音787客機和空客A350客機的發動機短艙尾部就採用了鋸齒設計來降低發動機噪音,提升客艙內的環境舒適性。最後再說一點像美國的F22和F35使用的發動機在尾噴管內部同樣加裝了可以更大幅度降低雷達波反射的雷達遮蔽器,畢竟發動機尾噴口內我們肉眼就能直接看到包括火焰穩定器、加力噴嘴、導流葉片、支撐支板等活動部件,所以這些部件也是後向雷達波反射貢獻者。所以包括F22隱身戰機使用的F119發動機和後面更進一步的F35隱身戰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尾噴口內部都裝有雷達波遮蔽器,也就是我們從尾噴口能直接看到的這個類似渦輪的東西,就是尾噴口內部的雷達波遮蔽器。

  • 2 # 鐵桿軍迷

    戰鬥機隱身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雷達隱身,另一個是紅外隱身。這兩個方向的隱身性也讓飛機設計師們費勁了心思,如何能夠顯著降低發動機的排氣溫度,大幅壓縮被紅外空空導彈鎖定的距離,並且能有效改善飛機後半球的雷達隱身效能。資料表明,現代空戰中被擊落的飛機超過60%飛機是被紅外格鬥導彈擊中的,然後的才是其他型別的導彈,可見戰機發動機噴流紅外及雷達隱身何等關鍵。

    “颱風”戰鬥機加力時紅外特徵異常明顯

    噴氣式飛機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發動機噴出的高溫燃氣,而尾噴管的作用就是使燃氣進一步膨脹,繼而產生反作用力將飛機向前推進。在此過程中,尾噴管噴口起到了關鍵作用,不過對於軍用飛機而言,外緣圓整的噴口在工作時會將燃氣束成一道圓整的噴流,同一時間從尾噴口流經的高溫燃氣和冷空氣接觸的時間是相同的,尾流的溫度無法迅速降低,紅外訊號特別明顯,這意味著會增加紅外線探測追蹤(IRST)等感知系統探測的機率,因此軍用飛機需要對尾噴流進行降溫處理。

    紅外訊號特別明顯的F-15戰鬥機已經被擊落多次

    大型民航客機將尾噴管噴口外緣進行鋸齒處理,流經噴口的噴流會成鋸齒狀散開,在不同的時間接觸到環境中的冷空氣,從鋸齒缺口溢位的高溫燃氣會提前接觸了空氣,分散開來的噴流和冷空氣混合之後會明顯降低尾噴流的溫度,同時還能實現降噪的目的。

    民航發動機短艙後部構型為鋸齒狀,有減少噪聲的作用

    顯然現代戰鬥機借鑑了大型民航客機尾噴管的設計技術,民航客機的尾噴管基礎處理主要是為了降噪,而戰鬥機尾噴管鋸齒處理則主要是為了降低噴流的溫度,從而減小紅外輻射訊號,避開紅外製空導彈探測的是主要區段。

    美國F35閃電戰鬥機的鋸齒形尾噴管

    降低這種輻射的波長可以有效降低被敵方偵測機率,最關鍵的是這種鋸齒外形可以使噴流光譜輻射的功率密度產生改變,從而使敵方難以探測。另外鋸齒形尾噴管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戰機的雷達隱身效能。

    俄羅斯蘇57-戰鬥機的鋸齒形尾噴管

    與機身、機翼等採用平行線外形的設計類似,鋸齒形尾噴管可使反射的雷達波向斜方散射,從而減少發動機正後方的雷達波反射訊號特徵,實現最大限度壓縮後向雷達反射截面積,從而使尾追或者跟蹤的敵機雷達制導導彈難於搜尋跟蹤。由於技術簡單有效,一些五代戰鬥機紛紛採用了鋸齒形尾噴管,如美國F35“閃電”戰鬥機、俄羅斯蘇-57戰鬥機。

    新批次的殲-20戰鬥機鋸齒形尾噴管

    新批次的殲-20戰鬥機已將尾噴管換成鋸齒形的WS-10B尾噴管,使得殲-20擁有了紅外隱身的功能,殲-20應用這種尾噴管,屆時將大大提高殲-20的隱身效能。這項技術同時也將在空軍新型發動機上廣泛應用,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好事。

    超機動型殲10B攜向量鋸齒噴管發動機很早就亮相了

  • 3 # 五嶽掩赤城

    相對權威解答下,鋸齒噴管是削弱尾流長度方式來降低紅外特徵

    關於美國F-35戰鬥機裝備的F135-PW-100發動機上使用的鋸齒狀尾噴管,他的確有可以降低戰鬥機紅外特徵的的能力。關於這方面的原理,美國《航空週刊》雜誌在2017年7月份期刊中發表的《紅外隱身的物理技術》一文中解釋過原理。

    這種尾噴管技術正確學名是叫做“低可觀察性不對稱噴嘴”(LOAN),美國普惠公司在1996年末在F-16C戰鬥機上開始研究測試這種設計,並最終成功的應用在F-35上。這種噴管是由兩組重疊的15個獨立的鋸齒噴管導流片組成,導流片內層很薄,外層較厚並融合多個小平面。外層導流片中間厚而邊緣薄,呈人字型向中間凸出。這種設計可以在每片導流片中間形成一個向下凹的倒三角形涵道,當戰機高速飛行時,透過機身的高速冷氣流會沿著這個涵道進入尾流,從而輔助冷卻發動機尾流。同時外層導流片兩端外緣上有各打了5個小孔,會吸附部分外界冷空氣,輔助冷卻尾噴管,同時從兩層尾噴管匯出,這樣一來,發動機噴出的熾熱尾流,與涵道匯入的外界空氣氣流以及導流片中間匯出的氣流,這三股不同溫度強度的氣流交織在一起,會促使尾流提前發生渦流發散現象,從而有效縮短尾流長度。當尾噴管張開時,每個導流片中間會形成倒三角缺口,部分發動機尾流會從這個缺口中溢位,並向外發散,從而降低噴口處溫度也促使尾流羽化,從而加速降低發動機噴口紅外強度。

    廢話少說,比較下就知道了,這張圖是紅外照相機拍攝的F/A-18C/D大黃蜂戰鬥機影象,發動機噴出的熾熱尾流長度接近機身長度。

    這是FIRL紅外攝影機拍攝的F-35飛行的截圖,可以看出尾流長度明顯要短很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稱F-35的尾流長度與F-22相近,可見這種尾噴管在降低尾部紅外訊號方面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這種結構不僅重量輕、可靠性和維護性方面都要比F-22的F119發動機二元矩形噴管要好,所以中俄在研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也都選擇這種結構。

  • 4 # 一葉楓流

    飛機的紅外線輻射主要是發動機排出的高溫燃氣。

    機身和機翼表面的溫度比較低,比較難以探測到。需要更先進的敏感元件。

    鋸齒形狀的作用是降低電磁波再生衍射。對頻率較高的紅外線作用不大。飛機接縫處採用鋸齒就是降低無線電特徵的,主要還是雷達波。因為發動機尾噴口是圓形的,有比較強的反射性。

    鋸齒噴口對紅外線沒有什麼作用。能降低紅外特徵的說法沒有理論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