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北方融媒

    陰山岩畫指得是內蒙古陰山山脈西段一帶雕刻在陰山岩石的圖畫,是內蒙古獨有的一種文化。

    陰山岩畫的分佈

    陰山岩畫是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市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磴口縣等範圍內,雕刻的畫像有神靈、人物、動物、舞蹈、器物、征戰、日月等。

    陰山岩畫的歷史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有陰山岩畫的記載。陰山岩畫歷經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蒙元時期、明清時期共10個階段。陰山岩畫西起阿拉善左旗東至烏拉特中期、後期,東西長約300公里左右,南北寬約40-70公里。2006年5月,陰山岩畫作為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石刻代表,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陰山岩畫的意義

    內蒙古的陰山岩畫還在不斷的發現之中,巖畫對研究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陰山岩畫的藝術特色質樸、生動,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迄今為止中國已發現的巖畫中分佈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多樣,藝術最為精湛的巖畫。陰山岩畫為研究古代遊牧民族審美觀、藝術學、民俗學、人類學等多種學科開闢了新的領域。

  • 2 # 呼市老賀

    這個簡而言之就是刻在陰山山脈石頭上的畫,最早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後期在長達千年的歷史時期裡,各個階段都有,這其實可以理解為人們記述生活的一種方式。那個時期沒有其它材料,因此就以石頭為紙,石器為筆,刻下了生活的一幕幕場景。可能也是老祖宗想給後人留下點什麼。

    陰山岩畫主要分佈在巴彥淖爾市區域,在阿拉善也有一部分。是迄今為止中國已發現的巖畫中分佈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多樣,藝術最為精湛的巖畫”“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巖畫,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巖畫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巖畫寶庫,真實地記錄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鮮卑、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歷史。這一幅幅巖畫其實就是一部部史記。

    陰山岩畫刻畫於不同時期,涉及到北方的多個遊牧民族。每個民族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記錄了當時的生活場景,狩獵場景,動植物,乃至於人類的性愛場景。而這些場景的細微刻畫,向後人直觀的展示了這幾個民族的歷史軌跡。這對於後人研究這段歷史無疑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教科書。真實的還原了每一段歷史生活。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近些年不少的專家學者經常性的光顧這些區域,新近發現的也很多,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的部分地方也有小範圍的發現。這為歷史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 3 # 在雪一方YXW

    用一句話概括,陰山岩畫就是散佈在陰山山脈裡古代先人在石壁上創作的畫作,雖經風霜雨雪洗禮,因為石質堅硬,人跡罕至,一部分這樣的畫作有幸得以保留下來。如今,陰山岩畫研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學科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蓋山林先生的述著。生活在現代社會,讀古書賞古物訪古蹟都是與遠古對話的方式,觀賞這些巖畫也同樣是。

    內蒙古古代巖畫,最早出現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代開始繁盛,青銅時代走向極盛,此後一直綿延到明清時期。內蒙古巖畫內容豐富多彩,典型的分佈地有縱橫千里的北方屏障陰山山脈裡的巖畫,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岩畫,赤峰市白岔山、砧子山岩畫等。這些巖畫表現了放牧、狩獵、征戰、舞樂、宗教、星辰等內容,創作技法主要有磨刻、敲鑿、刻劃、塗色等。這些巖畫畫風古樸,生動形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時代特徵,是草原遊牧先民社會生活的縮影。

    今天看來,巖畫是前人留給後人的靜止語言,勤勞智慧的先民有意將這些資訊鑿刻在平整的巖壁上,雖然手法比較稚拙,線條也過於簡單,比例明顯失衡,但面對這些久經風雨的印記,你心中產生的只有讓人折服的神秘感和想象力,你好像具有了穿越時空的能力。

    其實,巖畫看似形象簡單粗糙,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一些巖畫中簡單的符號和形象還原了當時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場景和畫面,簡約、誇張的造型背後蘊含著作者極高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崇尚自然的心態,有的更是透射出生活哲理。研讀這些巖畫中的簡單符號,我們能夠從中獲取豐富資訊。例如星辰圖案折射出圖騰崇拜的痕跡,騎射圖反映出馬文化和狩獵工具的演進等。巖畫圖案的美學價值也是公認的,出現了一系列以之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如氈掛、陶刻等。

  • 4 # 新華融媒新消費

    簡單來說,陰山岩畫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留存下來的生活文化遺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文化遺存、藝術瑰寶,是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們研究不同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狀況的一手資料。針對大家想了解的幾個方面,我來介紹一下:

    第一,陰山岩畫分佈在哪裡?顧名思義,這些巖畫散佈在陰山的群山中,集中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和磴口縣等境內。其中,面積最大的一部分是位於烏拉特後旗大壩溝口西畔石頭上的正方形巖畫,面積約400平方米。

    第二,陰山岩畫是哪個時期刻畫的?主要都刻畫了哪些內容?據考古歷史學家們研究推測,陰山岩畫的創作早至舊石器時代晚期,晚至明清時期,內容涉獵十分廣泛,有人類活動、飛禽走獸、日月星辰等各種畫面符號,主要記錄了不同時期遊牧民族的生活情形,如狩獵活動、乘騎放牧、巫師占卜、征戰討伐、音樂舞蹈等。

    第三,陰山岩畫有什麼價值?如前面所說,對於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來說,這些刻在岩石上的生動的圖畫資料,是研究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狀態的第一手資料,是十分寶貴的。同時,這些巖畫對民俗學家、藝術史家等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藉助這些巖畫來了解古代文明,瞭解凝聚華夏文明的各個組成部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 5 # 黃烈平

    陰山岩畫是古代先民和遊牧民生產,生話的真實寫照。作為當地有關政府和居民應積極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有機會當考慮申遺吧。

  • 6 # 包頭吃喝玩樂攻略

    陰山位於內蒙古的北部,在生活在包頭人的心目中,陰山就叫大青山。而陰山的巖畫也很出名,相當有歷史研究價值。陰山岩畫來源於古代居住在陰山附近的有牧民族而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在岩石上做的畫。之前在陰山附近居住過得遊牧民族包括:北狄、匈奴、鮮卑、突厥、回鶻 (紇)、敕勒、党項、蒙古等都有相繼在這裡生活過。他們為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在岩石上用石頭做出來的畫,也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能夠看到,甚至是向他們學習。在陰山岩畫上面你可以看到,遊牧民族之前的狩獵,分食,農耕,總之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重要的是在陰山岩畫上面的畫都很形象,栩栩如生。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陰山觀看陰山岩畫。當你看到那些畫,你會佩服古老的人們,他們有如此的天賦。

  • 7 # 巴人30

    陰山岩畫是天帝以“紋”化人的代表作之一,很可惜,這些“紋彰“咱們讀不出來。天帝均分天下時,“東夷“職守就是傳播“紋畫”,其方向是向東向西。在中國文化中”左文右武”,夷,大弓,故曰張,揚也,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在此義。

  • 8 # 味哎兒

    全世界各地的巖畫不算後添上的,應是遷徒追日人群先鋒隊留給跟上來的,後一波梯隊人群的標記.路標及當地食物狀況,即,最多獵是什麼。而僅頭面畫刻是“首”的頭,也就是首領標識,可證畫與曾歇居於此的是哪一部分的人群。首圖案在中國轉為“輔首”成護門獸與叩門叩形式。也被青銅器鑄為被現代學者命名的“饕餮”,淅江諸暨出土的玉琮上微雕也如是。在歐洲則是人臉太陽的圖案。

  • 9 # 江南v濤子

    陰山岩畫分佈非常廣泛,最多的地方在烏拉特中旗南部的地裡哈日山的黑山上,東西延伸5公里多。

      僅此一處,巖畫就在千幅以上。在地裡哈日山東北不遠的山南坡和山頂部也有大量巖畫和地裡哈日山岩畫毗連一起,成為一個巖畫分佈區。地裡哈日山西南約8公里的瓦窯溝北山,每隔2至10米或稍遠一些便有一處巖畫,總數在9百幅以上。其次在蹬口縣的北託林溝山地的黑石上,一般2~3米就有一幅巖畫,最遠間隔不超過10米,其總數在5百幅以上。

      陰山岩畫取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多彩,把它說成是一部北方遊牧民族的畫史,當是不過分的,北方遊牧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在陰山岩畫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有他們狩獵、放牧、戰爭、舞蹈、交媾的場景。有各種動物影象,有天體、文學,有車輛、原始數碼等。有的畫面,發揮了作者的想象力,具有強烈的浪漫色彩;有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寫實性,給人以真實的感覺。

      與其他巖畫相比,陰山岩畫主要有以下五大特點:一是巖畫的作畫時代跨度大,可分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西夏時期、蒙元時期、明清時期共十個階段。二是陰山岩畫分佈在祖國北疆少數民族地區,在古代先後是葷粥、土方、鬼方、林胡、樓煩、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党項、契丹、蒙古等少數民族繁衍生息、遊獵駐牧的地方,這裡留下的大量巖畫是他們的傑作,是他們生產、生活和生存的歷史見證,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方式。三是分佈範圍相當廣闊,在全國十分罕見。四是題材內容十分豐富,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已發現的巖畫題材和內容,大多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五是陰山岩畫的總體數量目前居全國之首,系中國七大巖畫寶庫之一。

  • 10 # 隱形觀察家

    古人類畫在岩石上的畫,因為歷史悠久,所以透露出來文化價值考古價值不可替代,直接觀察他有種與遠古對話的穿越感,恍若隔世。

  • 11 # 讀書是福

    陰山岩畫是雕鑿在陰山山脈岩石上地影象,分佈地域廣泛,主要集中在內蒙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磴口縣等旗縣的境內,題材涉及動物、人物、神靈、器物、天體等。陰山岩畫的藝術水平精湛,其刻法有敲鑿、磨刻、線刻等,世界只有少數巖畫遺蹟可與之媲美。陰山岩畫題材極為豐富,包括有動物、人物、飛禽圖案及人類的狩獵、乘騎、放牧、舞蹈、征戰、巫師做法、以及日月星辰、圓穴等大量的符號、標記等。專家表示,巖畫的創作歷經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西夏時期、蒙元時期、明清時期共10個階段。

    陰山岩畫的藝術特色質樸、生動,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巖畫多以寫實為基礎,記錄了人類童年及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生活。題材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再現作者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在構思、技巧和表現力諸方面,均顯示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樸實健康的美學觀和驚人的藝術才華。陰山岩畫並不是對自然原封不動的照搬,作者往往把從生活中捕捉來的形象給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現物件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程度,並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圖,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動。許多運動物像動感強烈,或引頸長嘶,或回首短嗚,或慢步緩行,或四蹄騰躍;有的彼此含怒欲鬥,有的相互舔吻親呢。作者為了強調某一事物,運用誇張、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突出作者表現的中心,如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間鬥爭的圖畫,均在構圖和比例上往往突出勝利者的形象,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陰山岩畫的作畫方式主要有敲鑿法和磨刻法兩種。敲鑿法是利用比畫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屬器或石器,在畫面上打擊成點,點連成畫。用敲鑿法制成的巖畫,線條深淺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亦稱研磨法,用此法做成的巖畫,痕深面光,斷面成"U"形。此外,還有劃刻法,即用金屬工具劃刻,其劃痕細而淺,此類作品多為晚期作品。巖畫中還有顏料巖畫,即用石灰和動、植物油調作顏料塗於岩石上的巖畫。這類畫數量不多,多為近代作品,且與喇嘛教有關。

    陰山岩畫是迄今為止中國已發現的巖畫中分佈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多樣,藝術最為精湛的巖畫""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巖畫,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巖畫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巖畫寶庫,現存陰山岩畫的絕大部分分佈在巴市地區,最大的面積達400平方米,真實地記錄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鮮卑、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歷史。五虎圖是陰山岩畫的代表作。陰山岩畫的作畫年代,跨度逾千年,它的上限不晚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下限一直到近代。陰山岩畫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共同締造的,它像一個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大觀園,從多角度、多側面地直射或折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它的發現對研究當時人們的宗教觀、審美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提供了翔實的材料,為史前史、藝術史、民俗學、人類學、美學等多種學科開闢了新的領域。

  • 12 # 大臉怪爸爸

    關於陰山岩畫的介紹,答友們已經介紹了很多了,咱們來說點不一樣的內容。

    陰山岩畫簡而言之,是雕鑿在陰山山脈岩石上的影象,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磴口縣等旗縣的境內。

    巖畫的題材內容很豐富,涉及動物、人物、神靈、器物、天體等等。

    陰山岩畫有兩個比較亮眼的特點,一個是技術水平高,雕刻精細。

    國內發現過不少的巖畫,分為南北兩個系統。南系巖畫大都以紅色塗繪,顏料是以赤鐵礦粉調合牛血等而成的。主要分佈在廣西左江流域,還有四川、雲南、貴州、福建等地,製作年代在戰國至東漢期間。北系巖畫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製、敲鑿與線刻。分佈區域以陰山、黑山、阿爾泰山等為主。

    南方是塗繪、北方是雕刻,在那個上古年代,技巧的差別體現了工具的差別。

    陰山岩畫的雕刻很精細清晰,在堅硬的岩石上進行雕刻,就需要十分堅硬銳利的刀具。

    遠古時候還沒有鋼鐵,即使到了後期,青銅器也十分的珍貴,而且青銅的硬度和岩石相比也略顯不足。

    陰山岩畫作畫年代跨度逾數千年,上限不晚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下限一直到近代。早在公元5世紀時,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境內的陰山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發現。他在《水經注》中作了詳細的記述:“河水由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

    如果從新石器早期開始說的話,那個時候的主要工具是石器工具。說明當時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上古先人們的石器工具的製造水平已經很高了,石器工具既是生產工具,同時也是武器。當時生活在陰山一帶的先人,主要是原始的遊獵民族,以狩獵為最主要的生存來源。這也是為啥,巖壁畫的很多內容都體現的是動物,以及狩獵的相關內容。狩獵用的工具,其實說到根子上,就是武器。這也就是最原始的,狩獵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戰鬥力的差別源泉了。到了後期周以後所謂的,北狄和西戎,其實祖先就應該是來源於陰山生活先人的一部分。這些遊牧民族英勇好戰,也是和他們長期以來狩獵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

    陰山岩畫的第二個特點是數量大、時間跨度大。

    根據《水經注》提供的線索,後來的內蒙考古工作者在西起阿拉善左旗,中經磴口縣、潮格旗,東至烏拉特中後旗的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約40-70公里的陰山狼山地區發現了近萬幅的巖畫。

    我們都知道要在石頭上刻東西是很費勁的一件事兒,那麼在先人時候,工具比較簡陋的情況下,這種工作更加的困難。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古人要費勁巴拉地刻這許多的巖畫呢?

    說法很多,大臉怪個人認為這些巖畫其實就是先人們的筆記簿。

    在早先還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簡單的語言交流應該較早地產生了。作為遊獵民族,他們滿足日常生存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狩獵。要知道,那會兒打獵,不像現在,背個獵槍,晃晃蕩蕩就出門了。

    那會兒狩獵是個團隊活動,需要團隊裡的所有人都分工配合。埋伏、蹲守、挖掘陷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在狩獵的前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情報工作。需要搞清楚哪裡有獵物。

    這是個技術活兒。能找到是本事,找到獵物行動規律以後呢,怎麼記錄下來也是本事。

    大臉怪個人認為,很多設計到動物的巖畫,應該都是獵人們在發現獵物之後,為了標記是何種獵物、在何地活動的一種記號,其實也就是一種筆記。

    比如位於烏拉特中旗東部新忽熱蘇木烏蘭楚魯嘎查北部的勃日和山幾處山峰上,分佈區域長約2公里,內容以動物為主,也有狩獵的畫面,圖案內容包括北山羊、盤羊、駱駝、麋鹿、虎、狼等。

  • 13 # Jingbai19

    陰山岩畫是雕鑿在陰山山脈岩石上的影象,分佈地域廣泛,主要集中在內蒙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磴口縣等旗縣的境內,題材涉及動物、人物、神靈、器物、天體等。

    巖畫的創作歷經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西夏時期、蒙元時期、明清時期共10個階段。

    這些巖畫不僅反映了陰山地區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學觀和世界觀,同時也揭示了他們的遊牧生活狀況,是記錄內蒙地區遊牧民族的歷史長卷。

    有機會一定要去當地看看,感受歷史瑰寶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利維生·寡雄腐黴”在黃瓜上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