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眼電影
-
2 # 韓浩月
《逃出絕命鎮》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片單中,被認為是最“政治正確”的一部電影,電影首先指責了白人的虛偽——為了延長生命竟然獵取年輕健康的黑人,將之催眠後洗腦,進行大腦轉移手術來完成續命任務,然後也含蓄地指出了黑人的一些特點,比如男僕人的呆板嚴肅,女僕人的皮笑肉不笑,以及男主角好友的誇張與搞怪,當然,最終故事是建立在黑人主角勝利大逃亡這個皆大歡喜結局上的。
對於《逃出絕命鎮》依靠“政治正確”接連摘取各大獎項的批評,是立不住腳的。美國電影極少有敢“政治不正確的”,換句話說,只要是涉及到種族、性別、性取向等敏感話題,好萊塢一向都會選擇倒向大眾——怎麼討觀眾喜歡就怎麼幹。與其說是“政治正確”,不如說是一種商業本能。對於奧斯卡“政治正確”的批評,其實還是停留在意識形態對抗這個層面的。政治是政治,生意歸生意,這些年好萊塢為了討好中國市場,從開始時的走過場,到後來的度身定做,也證明了這一點。
《逃出絕命鎮》最具討論價值的,是它的小成本製作模式,如何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透過強化影片的型別色彩和故事曲折性,來製作一部吸引人的話題電影,這是《逃出絕命鎮》給美國電影帶來的新示例,也為其他國家打算在電影創新方面一展手腳的創作者,提供了思路。
-
3 # 電影鯊
故弄玄虛第一類《異形》:
罪名:非得把打怪片兒上升到神學高度
《異形1/2/3》是我們想看的,因為
這個肉與金屬的怪物造型留著體液齜著鋼牙,要多噁心有多噁心;
距離那麼近的獵奇,結果被怪物寄生要多賤格有多賤格;
從人的胸腔裡爆出來要多血腥有多血腥;
女主躲避怪物的追殺,又得想辦法除掉怪物要多刺激有多刺激。
可沒想到,越到後來,從《異形4》到《普羅米修斯》,再有那部片名被改來改去,一會兒《契約》,一會兒《契約番外篇》的,非得搞出個外星人族群,說是人類的造物主,又再無限拓展了機器人大衛的能動性,引領著《異形》受眾們進入一個“人類創造了機器人,造物主創造了人類,反過來,人類又被智慧機器人反剿,人類又會不會去反剿造物主”的死迴圈腦回路里。
故弄玄虛第二類《蝙蝠俠》:
罪名:非得把打壞人升級到人性善惡哲學高度
《蝙蝠俠》在蒂姆·波頓時期還是很有看頭的嘛,滿滿的漫畫風即畫面感十足又好懂。到了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時期,尤其好評如潮的《黑暗騎士》,就活脫脫變成了部只有城府難搞的成年人才看得懂的“人性之歌”:
貧富分化、犯罪橫行的罪惡城市,是否值得蝙蝠俠去拯救?
對抗黑色勢力時,蝙蝠俠是否應當無所不用其極?
“當你凝視深淵,同時深淵也在回望著你”眼看身邊那麼多朋友都不能免於罪惡侵蝕,蝙蝠俠又該何去何從?
故弄玄虛第三類《大逃殺》:
罪名:非得把團隊作戰打擊惡勢力上升到政治層面
簡短地說兩句。《大逃殺1》為什麼火?
概念大膽唄,情節刺激唄,過程暴力血腥唄,
故弄玄虛第四類:《殺人回憶》:
罪名:搞出個“執法不能”的概念,案件偵破不了了之,搞得之後的犯罪類影片紛紛仿效
更可氣的是《殺人回憶》搞出個“執法不能”的概念,從而大火後,搞得之後各國的犯罪類影片紛紛仿效:
要不就是明知道兇手是誰,證據不足,不能執法;
要不就是辛辛苦苦追蹤查案,到最後也不知道兇手是誰;
更有甚至,裝x裝得太投入,自己都不知道怎樣收尾,直接弄出個靈異事件來搪塞。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4 # 神的電視機
一位漂亮的白人女生帶著自己的黑人男友回父母家拜訪,溫馨幸福的家庭相聚,而周圍人的行為卻又總是有那麼一絲絲怪異......
第一次看電影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一部驚悚片,隨著劇情的深入,全程都被影片深深地吸引,也讓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瘮人的影調......
(此推文劇透劇透劇透!!!)
男主Chris是一位黑人,他的女朋友是一位漂亮的白人女性,Rose。故事的開頭是Rose和Chris正在準備要去女友父母家進行第一次拜訪。男友很擔心自己的黑人身份,然而女友卻絲毫不在意。
儼然一對熱戀中的小情侶。
隨後他們驅車前往女友父母郊區的家,走入這個小鎮......
從走入這個家開始,影片都是以暖黃色調為主,屋內充滿了溫暖幸福的氣息,但是背景音樂卻又不時提醒著我們似乎這是一個絕命之地。
當女友父親帶Chris參觀這幢溫馨的房子時,無意撞見了在廚房的黑人女傭。女傭透露出矜持禮貌卻又意味深長的眼神。
隨後走到花園,同樣也有黑人傭人在幹活。
一箇中產階級白人家庭,傭人都是黑人,難道他們會真的接受女兒的黑人男友嗎?
當他們在花園享用下午茶時,黑人女傭第二次出場,可是為什麼她的眼神總是那麼奇怪呢?
同時注意女友母親(在客廳見面時已介紹了她是一位精神治療師)拿勺子的動作。
大家在談到Chris母親的意外,隨後瞭解到Chris的煙癮,女友母親表示可以催眠幫助戒菸。
隨後女友弟弟出場,然後鏡頭切到溫馨
形象邋遢的弟弟興奮地聊著姐姐大學的糗事,聚餐氛圍非常熱情愉快。
可是餐廳外拿著甜點的黑人女傭又一次以一絲絲駭人的形象出現,提醒著我們這裡:這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到了夜晚,Chris做了噩夢驚醒,隨後走出房間下樓出來透氣。
驚悚的夜晚,開始了......
為什麼這裡的晚上那麼奇怪?黑人傭人行為如此怪異?難道這還是男主的噩夢?
當他走回屋內,女友母親卻坐在會客廳。
這位大晚上不睡覺的女人對Chris做了什麼......
催眠!
然而第二天,Chris安然無恙地在床上醒過來,前一晚發生的到底是夢境還是真實呢?
這一天迎來這個家庭派對——白的不像話的派對(清一色的白人)。
這個派對也透露著怪異的氣息......
為什麼這裡的人打招呼像是在打量物品呢?難道這是販賣黑人的地方?
隨後Chris終於在派對中發現了自己的黑人同胞。
可是,為什麼他好像只有一副人皮呢?
滿心疑惑的Chris打算離開這個派對回到房間。
他發現原來充著電的手機被拔了,懷疑是女傭人搞鬼,並告訴了女友。
隨後也打電話給好朋友說明這裡的怪異現象。
接下來的兩分鐘是女傭人的精彩表演。她似乎又要道歉又想說明其他事情......
當Chris又下樓,撞見一群白人在聊亞裔美華人在美國生活,被問及他的看法。Chris一時答不出,看見剛剛的黑人兄弟走過便讓他來回答,然而意外出現了......
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這個小鎮真的是販賣黑奴的嗎?為什麼Chris的女友對他充滿了深深的愛意和尊重,而周圍的人行為如此怪異呢......
-
5 # 吾評吾劇
值得一看。
影片《逃出絕命鎮》,是一部小成本的懸疑恐怖片,好看又精緻。
它沒有渲染暴力與血腥,也摒棄了嚇人的視效和音效,用平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表面波瀾不驚,實則驚悚離奇、細思極恐的故事,直擊人性的陰暗與偽善。
年輕黑人男子克里斯,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攝影師,他有一個漂亮的白人女友羅斯。
一個週末,克里斯應邀跟羅斯回家,見家長。他得知自己是羅斯的第一位黑人男友,心裡很忐忑,擔心女友家人會有偏見。
羅斯的父親迪恩是外科醫生,母親米西是精神科醫生。他們對克里斯表現得非常熱情友善,但總是感覺到話裡有話。而弟弟傑里米卻露骨地挑釁著克里斯,似乎對他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幾分嫉妒。
克里斯發現這個白人家庭裡,還有兩名黑人僕人:園丁沃爾特和廚娘喬治娜。他們年紀不大,衣著和髮型卻老氣橫秋,而且神情古怪。
沃爾特言語之中毫不掩飾對羅斯的喜愛,總喜歡在深夜裡跑步。
喬治娜很喜歡照鏡子,臉上總帶著怪異的微笑,言語禮貌而機械,她甚至還笑中帶淚地說羅斯一家對她象家人一樣好。
米西熱情地提議用催眠術幫助克里斯戒菸,被克里斯婉拒,卻在不知不覺間被米西催眠,深陷在意識的暗坑中,無力反抗。事後,克里斯心裡有了不詳的感覺。
大家似乎都知道克里斯是誰,紛紛熱情地和他打著招呼:有的讚歎克里斯的手掌有力,身材有型;有的摸摸克里斯的手臂,感嘆他的健壯肌肉;還有的似乎對克里斯黝黑的面板很感興趣……一位美術館盲人老闆,則對克里斯攝影作品的捕捉力尤為讚歎。
而唯一的黑人客人洛根,很年輕,卻穿著保守的套裝,表情漠然,和一位年齡很大的白人老婦人為伴。洛根似乎不懂黑人間碰拳頭的招呼方式,徑直和克里斯握起了手。他在和其他人聊天時,甚至還炫耀似的轉起了身。
克里斯感到非常奇怪,於是用手機偷拍洛根。手機的閃光燈似乎刺激到了他,洛根象變了一個人似的,情緒激動地向克里斯衝過來,抓扯克里斯,大喊“快走”。而隨後,洛根被米西治療安撫,很快恢復了平靜。
聚會氣氛似乎沒受影響,大家都在熱情攀談,但所有人的目光始終都追隨著克里斯。甚至當克里斯離開時,大家都停止了談話,凝神屏氣地聽著動靜。似乎,這次聚會,只是因為他,克里斯。
克里斯將“洛根”的照片發給好友羅德,羅德一眼認出了他是之前失蹤的一位朋友。克里斯覺得事情不妙,準備馬上和女友離開,但卻為時已晚……
影片的劇本很出彩,每個情節都簡明利落,沒有累贅的描述;伏筆很是精妙,經得起再三推敲;演員演技全程線上,讓人如臨其境。
《逃出絕命鎮》,確實是一部誠意之作。
-
6 # 網際網路的扒皮王
如果你期待的懸疑片或驚悚片是像搏擊俱樂部或禁閉島,那麼你可能會有些失望。因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看劇情的。
看到的每個人都覺得是壞人,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場陰謀。然而看完整部片子才發現所謂的“驚悚片的一股清流”果真是名不虛傳。 關於細節和劇情大家都討論了很多了,這裡我著重想討論的是本片的一些本土化的對映與反諷。這部電影簡直可以說涵蓋了在美國關於黑人的一些固有看法的方方面面,也就是stereotype。
黑人的身體素質好,這是公認的。尤其是在飯桌上談論運動的時候,羅斯的爸爸問克里斯打什麼球,棒球?橄欖球? 克里斯回答說籃球。在美國很多黑人認為運動或藝術是一條成功的捷徑,而籃球更是被認為是黑人的運動。金州勇士2017年奪冠的時候,在酒吧看球的就是和一群黑人哥哥姐姐們一起歡呼到熱淚盈眶。
有人說羅斯的弟弟問克里斯喜不喜歡打架是因為他有暴力傾向,然而我卻認為這也是一種種族歧視的體現。的確因為黑人很多處於低收入群體,加上匪幫文化導致很多人在大街上看著黑人一群群的穿著露了一半屁股的牛仔褲就覺得危險,流浪漢裡也以黑人居多。但這並非一定是一個種族的固有屬性問題。
畢竟美國的建立之初黑人是作為奴隸被販賣至此,經歷了幾代的拼搏才有了現在的話語權。試想那幾個世紀的壓榨剝削,不可能對這個群體的發展一點影響也沒有。 派對的時候一個年輕漂亮的闊太太和坐著輪椅戴著呼吸機的丈夫觀察克里斯時問羅斯黑人是否效能力真的更強。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羅斯要以女友的身份接觸克里斯,大概也是為了使用者體驗。
-
7 # 關燈拆電影
MAX
有一部驚悚片入圍了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剛上映時內容讓米華人民很不淡定,也讓我很不淡定。
我一向認為,評價驚悚片的水準不是看它畫面有多嚇人。
而是要做到兩點,那就是“細思恐極”+“黑色幽默”,讓人走出電影院越想越覺得後怕,越想約覺得有嚼勁。
正好北影節也邀到了本片來華公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體驗一下這種“被恐懼支配的趕腳”。
Ich kann ein bisschen Deutsch sprechen
這種感覺就好比什麼呢?
曾經有一個測試人性陰暗面的小故事,說有一天,大魔王抓住了一對戀人,對他們說,你們現在猜拳,輸的人就要死,如果平手就一起死。
兩人暗暗商量一起出石頭殉情。結果,女孩出了布,男孩出了剪刀。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說是女孩使壞,本來想讓男孩輸,所以出布。而男孩原本打算自我犧牲所以出了剪刀。
又有人說男孩從一開始就看穿了女孩沒安好心,肯定會出布。所以他故意出剪刀反將一軍。
但是還有人提出了第三種可能性,女孩猜到男孩會出剪刀自我犧牲,但為了讓自己愛的人活下去,主動選擇出布結束自己的生命。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繞?甚至繼續往下想還可能想出第四第五中情況,所以光看事情的表面,有時候並不知道人性善惡,但每個人都可或多或少從這個故事中滿足了自己的惡趣味。
======我是倒吸一口冷氣的分割線======
OK,閉上眼睛喘口氣,我來講講今天的電影。
======我是撥出一口暖氣的分割線======
2017年,和之前的任何一年一樣,是續集大片如雲的一年。以至於截止到目前為止,今年北美票房前五位全部被續集或翻拍電影占據:
1. 美女與野獸 $4.94億
2. 銀河護衛隊2 $2.48億
3. 金剛狼3 $2.25億
4. 速度與激情8 $2.15億
5. 樂高蝙蝠俠 $1.75億
終於在第六位,出現了一股清流,這就是今天要來和大家聊的充滿黑色幽默的熱門驚悚片《逃出絕命鎮》。
在各家續集大片的圍追堵截下,《逃出絕命鎮》生生砍下1.74億的北美票房。要知道,與動輒成本過億的鉅製不同,此片的預算僅為450萬美元,近40倍的投資回報率堪稱奇蹟。
在口碑上,此片更是贏得美國媒體的一致高度讚譽,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9%(255名影評人給出好評,僅1人給差評)。
影評人紛紛贊其腦洞清奇,把種族問題拍出了天外飛仙的刁鑽角度。
由於此片註定與中國大陸無緣,所以豆瓣的海外黨們都紛紛主動發來現場反饋:
天吶!黑人觀眾朋友們是自虐到嗨了嗎?種族主義題材的電影難道不是應該像《為奴十二年》、《一個國家的誕生2016》那樣苦大仇深的嗎?果然現在世道不同了……
故事始於白人妹子露絲要帶攝影師男友克里斯第一次回家鄉小鎮見父母。
克里斯一直擔心未來的岳父母會介意自己的黑人身份,懷著這種不安的心情,兩人上了路,但是惡夢才剛剛開始。
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奇怪:什麼?現在黑人還會這麼想?美國不是早就種族平等了嗎?奧巴馬總統都當了八年了!超級英雄電影裡現在白人主角的搭檔都是黑人呢!
對不起,並沒有。
本片的導演兼編劇喬丹·皮爾本人就是黑人,在喜劇界摸爬滾打多年之後,終於混上了導演的位置。
他首先要揭開的第一層虛偽面具就是:即使奧巴馬在位期間為平權做了很多努力,在網際網路上一旦出現種族主義的言論都會被批判政治不正確,但現實中美國依舊種族不平等。
近幾年的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案件屢屢見諸報端,就充分折射出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依舊存在,“種族平等”只是虛偽的中產階級的口號。
女友開車帶克里斯回家的路上,意外撞死了一隻鹿。
交通警察本能般地要求克里斯出示證件,卻遭到露絲的阻攔而未果。
一路顛簸之後,克里斯正式開始拜見岳父大人。
準岳父母似乎並不介意他的黑人身份,甚至表示自己的父親曾在奧運會的短跑比賽中輸給黑人,而那屆奧運會剛好是希特勒在觀賽,對希特勒白人至上的言論是啪啪打臉。
唯獨談到剛剛撞死一隻鹿,準岳父的言論非常冷血。
這裡克里斯已經覺察到一絲不對勁。
英語里人們經常會說一句話叫"How am I supposed to feel about this?"直譯過來有些拗口(我應該對這產生什麼感覺?),要表達的意思是,“你對我說這些算什麼意思?”克里斯此刻的內心OS就是這樣。
一方面,當著一個初次見面的人的面,表達對生命如此冷漠的論調,本來就說明這個人有高度反社會人格的嫌疑。
另外,對於一個黑人而言,過度地誇耀黑人身體素質好,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歧視。其中的潛臺詞就是,“你們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接下來的幾天,克里斯接連遇到鎮上另外幾個黑人,每一個都有種說不出的詭異:鄰居白人大媽的伴侶是一個年齡只有她一半的黑人青年。
而這位黑人青年又很樂意向別人展示他的身體。
露絲家的黑人女傭穿著半個世紀前的女僕裝,言語中有很多難言之隱,一度流露出一種似哭非笑的可怖表情。
(全片最恐怖的畫面就是這個了!)
一個身強力壯的黑人砍柴工在深夜飛速向自己跑來,一個直角又轉彎跑走。
克里斯越來越預感到,與這一切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是露絲的催眠師媽媽。於是開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透過電話告訴自己的好友羅德。
但終於在一天夜裡,克里斯在不經意間,也被催眠,自我意識一瞬間彷彿陷入了深淵。
看到這裡,暗示已經非常明顯,鎮上的黑人都被實施了精神控制,只會言聽計從地從事與身體相關的勞動。
但這恰恰是劇本的高明之處。
就像羅伯特·麥基說的“作家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使出他的渾身解數,力圖超越聚精會神的觀眾所表現出的敏銳感知力”。
導演透過這三場戲讓觀眾產生了對下一步劇情的猜測,尤其是採用女僕制服、男性肌肉等視覺元素激發觀眾的聯想力;同時為了加深觀眾的這種印象,還設定了克里斯的好基友羅德這一角色。
羅德的視角就代表了正在看電影的觀眾,所以觀眾(比如我)幾乎是與羅德同時得出這樣的推論:性奴!露絲的媽媽一定是利用某種催眠術,將誘拐來的黑人洗腦成性奴!
如果按照性奴的劇情往下拍,那本片也會是一部不錯的驚悚片,但導演喬丹·皮爾絕不止步於此,既然觸碰了種族主義這個敏感話題,就索性腦洞大開一路到底。
克里斯再度被催眠。醒來後,克里斯發現自己被綁在一張沙發上,面前的電視機開始將揭開變態的真相:
女友的催眠師母親將黑人們催眠,僅保留他們的自我意識。然後由她的丈夫實施開顱手術,把鎮上白人長者的部分大腦植入年輕黑人的身體。
由此結合產生一個由白人大腦控制黑人身體的“合體人”。鎮上的一位盲人藝術品商人正是看上了克里斯的雙眼(因為克里斯是攝影師),所以決定花重金實施換腦手術。
更令人震驚的是,原來女友家的“女僕”和“砍柴工”,分別植入了她奶奶和爺爺的大腦。
小鎮的邪惡真相揭曉,此時的我已經震驚到語塞,其變態程度遠超之前性奴的推測。
正如開頭所說,好的驚悚片不在於畫面有多嚇人,而是劇情中那些留給觀眾自行想象的空間。
在一個“合成人”的身體裡,同時住著兩個人的意識,且身體原本主人的意識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存在,這是何等可怕的靈魂囚籠?光想象一下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慄。
在奴隸制時代,黑人被奴役的是身體,被當做勞動工具。而在《逃出絕命鎮》中,黑人的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也完全被剝奪。
無法掙脫
無法反抗
甚至無法吶喊
奴役者給出的理由千奇百怪。因為黑人身體強壯,所以我要換成黑人身體;因為現在黑人膚色更流行,所以我要換成黑人身體;因為我老了,所以我要換成黑人身體。
發明這項手術的人,便是當年在奧運會短跑比賽上輸給黑人的女主角的爺爺:黑人跑得快,所以我要換成黑人身體。
這也就是為什麼之前克里斯晚上看到“爺爺”瘋狂地向他衝來,其實只是在練習跑步。
總之,黑人的身體就是一件商品,可以花錢來買,佔為己有。
謎底揭曉之後,回想起前面劇情種種,不由得讓人頭皮發麻:
例如鹿這一形象在片中多次出現。
故事一開始被撞死的鹿,或許是一個意外,但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鹿會不會是合成手術的失敗實驗品?一個鹿的腦袋裡被移植了黑人的大腦,因不堪受辱而選擇撞車自殺?
女友不讓警察看克里斯的證件,是不是並不是在保護他,而是為了不留下克里斯來過小鎮的證據?
在影片最驚險的段落,手術前的克里斯摳出沙發上的棉花塞進耳朵,阻斷了催眠的影響,終於順利逃脫。往深處想,棉花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因為在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南方種植園裡的黑人,就是靠每天採棉花才能活下去,所以把棉花和黑人的生命聯絡在一起,是不是也是導演的深意?
既然這是一部字面意義上“腦洞大開”的電影,我們不妨往更大的方向去想。
在電影中,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鎮上所有白人身上的穿戴都包含一樣紅色的物件,比如紅領帶、紅手帕、口紅或者紅酒。
紅色,美國哪一位喜歡帶紅色領帶呢?不正是一直被批有種族主義言論的川普嗎?
而片中只有克里斯穿的是藍色外套,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立形象呼之欲出。
最後,我想起了準岳父還有這樣一句臺詞:
How am I supposed to feel about this? 我已經不敢再往下想了……
PS 最後的最後,我來開一個腦洞,假設此片要翻拍中國版,既要符合原作腦洞,又要確保不犯政治錯誤能上映,劇情應該怎麼改?
故事始於小紅要帶整容網紅錐子臉男友小明第一次回家鄉小鎮見父母……
回覆列表
第90屆奧斯卡提名已揭曉,恐怖懸疑片《逃出絕命鎮》成績不俗,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四項提名。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逃出絕命鎮》一經上映就收穫了頗高的熱度,要知道該片的成本僅450萬美金,但上映第一天票房就已高達1080萬美元,僅一天就回本,簡直秒殺國內一堆燒錢爛片。
《逃出絕命鎮》由製片人傑森·布盧姆指導,這位黑人導演在恐怖型別電影界頗有名氣,許多口碑不錯的恐怖片,如《靈動:鬼影實錄》《潛伏》《人類清除計劃》等等,都出自他的布盧姆製片公司。
除了導演,影片中的演員也十分優秀,這幾位演員沒有什麼熟臉,但演技都很線上。從最開始戀愛時的甜蜜,到迷惑、驚恐與絕望,男主將各種情緒完美地呈現出來,張力十足,讓觀眾不得不跟隨他的視角一探究竟。
行為詭異的女僕艾莉森·威廉姆斯是這部影片的恐怖擔當,她在壞人與好人之間切換自如,給觀眾投射的心理陰影無限大,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數她在男主面前瞪著大眼睛、笑著哭的那段,令人毛骨悚然。
現在的觀眾看恐怖片已經有審美疲勞了,什麼妖魔鬼怪啊,血腥暴力啊,如果沒配上懸念叢生、高潮迭起的劇情就很難討好挑剔的觀眾,在這方面,顯然不用擔心《逃出絕命鎮》,雖然人嚇人的戲碼已經是老梗,但並不影響他懸念設定的巧妙性。
其實不止《逃出絕命鎮》,許多小成本恐怖片都是贏在劇情的設定和氣氛的把握上,比如《萬能鑰匙》啊,《屏住呼吸》啊,還有前段時間口碑爆棚的《看不見的客人》,那節奏,那劇情,那緊張感、懸疑感,不是光靠肢解幾個胳膊腿就能換來的。
除了以上亮點,《逃出絕命鎮》的最大亮點還是在於它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深刻問題,即透過恐怖的劇情反映真實人生的焦慮與害怕。影片中充斥著對於黑人種族歧視的控訴,黑人在這裡不是對人施暴的小混混,而是作為弱者,成為被人宰割的物件。
之前,有一部叫做《它在身後》的小眾電影也是沒有用過什麼特效,沒有什麼血腥鏡頭,然而它所描繪的最大的恐怖,卻在於不知在何時降臨的如影隨形的生命威脅,這部電影也有一個現實的立意——青少年和性慾。除此之外,影片中幾個音節反覆重複的詭異配樂,聽得讓人心中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