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員外

    no zuo no die。

    趙武靈王傳位給太子何,是趙惠文王,他自己自稱主父。他的本意是在趙國搞二元政治,讓兒子負責內政,自己主抓軍隊,父子倆分工合作,一起搞定天下。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話說趙惠文王何也是個很爭氣的人,幾年之後,工作熟練度大大上升,處理政事得心應手,趙國內政在趙王何的治理下井井有條蒸蒸日上。而主父呢,也帶著兵東征西討,宣太后那麼橫的女人,主父可以干涉秦國國相的任命。形勢那叫一片大好。

    話說主父除了趙王何還有一個兒子,名字叫章,公子章。主父對這個章是很溺愛的。章也想當趙王,奈何趙王何羽翼豐滿,公子章心都碎了,日漸憔悴。主父看到章得時候看到公子章頹廢的樣子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把代國打下來,然後封給公子章,讓公子章在代國做王。

    這種要求自然會被趙王何嚴詞拒絕了,趙王何心裡也很鬱悶,老爸咱不是說好了嗎,你負責打仗我負責內政,你越權了啊!而主父呢,因為被拒絕了,也很不滿意。他把這事告訴了公子章,鼓勵公子章和趙王何鬥,爭王位,他自己好以調停的身份重新幹涉內政,甚至架空趙王何,再次獨掌大權。

    主父於是拉上兩個兒子到沙丘,說要給自己選墓地。誰知道這他媽的公子章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心腹田不禮的策劃下,公子章準備在沙丘先幹掉趙王何,再幹掉主父,自己當趙王。

    公子章偷到了主父的信物,召趙王何來談事情,其實早已埋伏好刀斧手。趙王何的國相肥義覺得事情不對,於是代替趙王何前去,讓趙王何等他的訊息,同時調主父另外一個兒子公子成和大將李兌帶兵來勤王。可憐的肥義,就這樣慘遭公子章的毒手,被殘忍的殺害了。

    公子成和李兌帶著勤王的軍隊趕到,立刻進攻主父宮,殺死公子章,然後把主父自己一個人關在宮殿裡,經過三個月,活活餓死。期間趙王何對此一直不聞不問,直到公子成向他彙報主父餓死了之後才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 2 # 蘇子侃歷史

    “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裡愁”,沙丘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困龍池”。秦始皇巡遊天下的時候,最終病死沙丘。被梁啟超認為黃帝之後,華夏第一偉人的趙武靈王也是因為政變最終餓死在沙丘。從趙武靈王的諡號不難看出他可謂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武”是因為他一手主持了趙國的“胡服騎射”,讓趙國在戰國末期有了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資本。“靈”是因為他晚年在權力交接上犯的錯,不僅讓自己餓死沙丘行宮,還差點毀了趙國的基業。

    廢長立幼,甘當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自願當太上皇的君主可謂屈指可數。除了乾隆之外,最出名的當屬趙武靈王了。趙武靈王生平有過兩位夫人,一個韓夫人,一個吳娃,其中吳娃深得趙武靈王的寵愛。愛屋及烏,作為吳娃的兒子公子何因此深受趙武靈王的喜愛。吳娃去世之時,想讓趙武靈王廢掉太子章,改立自己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出於對吳娃的寵愛,趙武靈王下令廢除長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冊立公子何為太子。

    可能覺得廢長立幼不合祖制,害怕公子何未來繼位阻礙重重。再加上為了實現自己的軍事報復,趙武靈王毅然決然的宣佈退位,自稱“主父”輔助公子何登基。父子二人在趙國開啟了二元政治,趙武靈王是負責對外軍事,新君趙王何負責國內政治。正是趙武靈王的二元政治才為後面的餓死沙丘埋下隱患。

    愧對長子,欲重掌趙國

    經過三年的時間新君趙王何,基本已經掌握了治國之道。而此時的趙武靈王看到了相貌秉性更相自己的公子章在朝見弟弟趙王何時的萎靡頹廢不禁十分痛心。對於韓夫人、公子章的深感慚愧。無論是韓夫人、吳娃都是自己寵愛的妃子,公子章、公子何也都是自己喜愛的兒子。如今長子公子章無辜被廢,仍然心無抱怨,更讓自己想為公子章爭取一下利益。

    於是趙武靈王叫來了三朝元老肥義,與之商討將代郡賞賜給公子章,這樣兩個兒子都將是國君。身為趙王何的老師肥義自然是反對了,無可奈何的趙武靈王將這個訊息跟公子章說明。公子章對於趙王何、肥義的怨恨再一次加深。

    沒能給公子章爭取到封地的趙武靈王,再一次對於趙國的權力產生興趣,並將趙王何當做自己的對手來看待。以選擇陵墓的理由將兩個兒子叫到了沙丘行宮,想要利用公子章來削弱趙王何,以此從新當上趙王。不料趙王何事先準備好了,一番激戰之後公子章失敗並逃到趙武靈王的宮殿內。趙王何不願揹負弒父殺兄的惡名,把一切事宜交過公子成。公子成誅殺了公子章之後,也不敢殺害趙武靈王。於是將趙武靈王軟禁在沙丘行宮,在長達三個月之久的斷糧斷水之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就這樣被餓死了。

    趙武靈王如果不心血來潮的退位實行二元政治;如果不是三心二意,一會兒廢除長子,一會兒又想給長子封地;一會擁立小兒子公子何,一會兒又想重奪權力,廢除公子何重當趙王,恐怕就不會遭遇如此悲慘的結局。

    看完朋友,記得隨手關注蘇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 3 # 史論縱橫

    趙武靈王趙雍也算戰國時期一個比較厲害的狠角色了,

    在趙國危機之時繼承王位,遭到秦、楚、燕、齊四國的覬覦,隨時準備瓜分趙國,但是趙武靈王坦然應對,使趙國度過了危機。

    在位期間主持“胡服騎射”改革,一下使趙國成為戰國後期耀眼般的存在,在北部不斷打擊匈奴等少數民族的入侵,東部可以與燕、齊相抗衡,西面抵抗秦國,震懾韓魏,成為趙國七雄中後期可以比肩秦國的強國。為後期,趙國能夠和秦國抗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像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為什麼會被活活餓死呢?

    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趙夫人剩下公子章,並且被立為太子,韓夫人去世後,趙武靈王開始寵愛吳娃,吳娃為趙武靈王生下了趙何。最後,在吳娃的請求下,趙武靈王立趙何為太子。

    後來,趙武靈王深感戰國時的處境危難,而自己又擅長主管軍事,本來胡服騎射就是一項軍事改革,而自己在外交方面又很得心應手,比如,秦昭王嬴稷就是在趙武靈王的干預下登上王位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武靈王決定讓趙何繼位管理內政,自己主抓軍事,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平穩過渡的政策,可是後來趙武靈王看到公子章,又感覺公子章很像自己,就後毀立趙何了,本來傳位就應該立長不立幼,但是,趙何成趙王已成事實,而且乾的也很好,就應該點到為止了,但是趙武靈王不這樣想,他甚至試圖將趙國一分為二,讓公子章做代國王,結果遭到趙何的反對。

    於是,趙武靈王和公子章決定在沙丘搞一場政變,尤其是公子章暗藏殺心,要置趙何與死地,結果事情敗露,公子章被殺。

    本來這也不一定會搞死趙武靈王,但是趙何的手下在圍住主父宮的時候,發生了困惑,到底要不要請示趙何,其中公子成說:如果請示趙王,趙王很難下達殺死自己兄弟父親的命令,這樣的話,他們包圍主父宮就是死罪,而如果不請示趙王,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趙王都會接受。

    被圍困的趙武靈王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因為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趙武靈王被圍在內宮裡,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最後被活活餓死。

    可憐一世英豪竟落得如此下場。

  • 4 # 吳說歷史

    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國力大增,但是在公元前295年,卻是活活餓死的。事情的原因很多,還是先看看當時的人物性格。

    趙武靈王自從有了吳娃,便數年不理朝政。公子何(趙惠文王)出生後,便立為國君(公元前299年)。自己號稱“主父”,率領士大夫西侵胡地,開疆拓土。此時的趙武靈王,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應該是有點驕傲,自滿了。

    趙惠文王天資聰明,在肥義的教導幫助下,很快就懂得治理國家的道理了。君臣一心,根基已深,顯然治理的不錯。趙武靈王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封公子章為代王。趙惠文王感到為難,而且肥義也以為國無二主,將趙武靈王的想法回絕了。

    公子章本來是趙武靈王的長子,是故太子,年長趙惠文王十歲,從小就領兵打仗,卻因為吳娃的原因,失去了太子之位。所以公子章心懷怨恨,在加上他的謀臣田不禮也是貪婪的人,沒有什麼政治謀略,便有了不軌之心,想要殺死趙惠文王。

    宗室趙豹是趙肅侯的忠臣,卻不為趙武靈王重用,此時,他支援趙惠文王,希望做好準備,以防不測。公子成,因為不支援“胡服騎射”制度,備受冷落,此時他希望藉機東山再起。李兌是肥義培養的青年才俊,也很有才華,敢作敢為。

    事情到了這裡可以看出,趙惠文王已經有政治基礎了,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在他身邊的人,有能力出眾的,也有藉機出掉趙武靈王的。反觀公子章、田不禮這裡,兩個人像是“粗人”,臉上都寫著“我要作亂”。

    殺死公子章後,李兌和公子成一方面怕主父事後算賬,自己將必死無疑,另一方面,怕直接殺死主父,引起所有人的指責。所以,他們選擇圍困主父,不給食物、水,三個月後主父餓死。有點像梁武帝的結局。

  • 5 # 尚宮女史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位無可爭議的雄主,他少年繼位,擁立燕昭王和秦昭襄王,推行“胡服騎射”,帶領趙國走向強盛,又滅中山國,趕走林胡和樓煩,築起趙長城。“威強敵德”諡為“武”。

    然而易儲乃國之大事,尤其是在戰國時期,稍有不慎輕則致命,重則亂國。趙武靈王就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處理不當,被圍困三個月而餓死,好在趙國並未因此出現大的動亂。“亂而不損”諡為“靈”。

    英雄難過美人關

    公元前325年,年僅十五歲的趙雍繼位,是為趙武靈王,五年後與南韓結盟,娶其宗室女為夫人,生公子章,立為太子。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不久,趙武靈王就夢見有絕世美女呼喚他,自此念念不忘,常常在酒後和大臣訴說,已然情根深種,吳廣知道了這件事,就透過夫人把他的女兒娃嬴送進了宮中,她就是孟姚,後來成了惠後,生公子何。

    趙武靈王極其寵愛惠後,雖不至於耽誤政事,畢竟趙武靈王的功績在那裡擺著,但到底是愛屋及烏,遂廢太子章,改立太子何。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退位,自號主父,專心鑽研軍事戰略。公子何繼位,是為趙惠文王。公子章和公子何,從前是兄與弟,自此是君與臣,相見要有君臣之禮。

    沙丘之亂,一代雄主被活活餓死

    公元前295年,群臣來朝,惠文王主持朝拜,而趙武靈王從旁觀察,這一觀察就出了問題,安陽君的失意深深刺痛了趙武靈王,心生不忍,又此時孟姚已經去世,愛意盡失,反憐惜起長子來,遂生了讓趙章做代王,趙國兩王並立的想法,當然這種想法並未付諸行動,後來封了趙章做代郡的安陽君,田不禮輔佐。這一決定埋下了禍根。

    安陽君早有不滿,一直和田不禮尋找造反的機會,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同趙惠文王視察沙丘,分住不同的行宮,安陽君得到訊息,遂與田不禮造反,欲殺死趙惠文王。

    公子成和李兌帶兵趕來平叛,安陽君不敵,遂逃到了趙武靈王的行宮。公子成和李兌遂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等殺死安陽君後,兩人並未撤離,反而因為害怕被滅族而繼續圍困趙武靈王,行宮裡的人都被兩人威脅而出,又斷絕了行宮與外界的聯絡。只有趙武靈王出不來,在裡面堅持了三個月,被活活餓死。

    那麼趙惠文王為何不救?

    首先,公元前299年,趙何只有九歲,繼位成為趙惠文王,趙武靈王長期不在國內,國政實際上是由大臣們把持的,趙惠文王勢力弱小,無法與公子何和李兌相抗衡,公元前295年,他也才13歲,只能任由兩人做決定。實際上,這件事後,兩人確實在很長時間內專斷國政。

    再者,趙惠文王不想救,雖然他已經是趙國的國君,但趙武靈王一個決定,就能讓他什麼都不是,實際上趙國最大的掌權者還是趙武靈王,他做了幾年國君,已經不想再交出權力,所以才預設公子成和李兌圍困死趙武靈王。

    這件事說到底還是趙武靈王自己惹出來的禍端,趙惠文王這個國君立的不可謂不正確,趙惠文王在位三十多年雖沒有趙武靈王的功績,但也是一位明君。

    錯就錯在趙武靈王先立趙章,又立趙何,再想兩王並立。猶豫不決,沒有平衡好兩方的關係。國之大事,卻摻雜個人感情。最後落得個慘死,令人唏噓。

  • 6 # 謝金澎

    趙武靈王這個人物跟將秦國從生死邊緣拉回來的秦孝公有得一拼,其在趙國漸處弱勢的情形下,實現了富國強兵。

    而且這個人非常務實和聰明,必然他搞得胡服騎射,被別的國家恥笑是先進文明倒退回落後文明,他卻不以為意,認真推行,最後練出了戰國時期四大強軍的趙飛騎,也就在他的統治下,趙國具有了跟秦國抗衡的能力,而且從之前的弱國崛起為六國最強軍力(秦國除外)。

    為了富國強兵,他親自遊走於秦國的山川田野,認真考察學習,順便檢驗了一下秦國的真正實力,甚至裝作商人去面見秦王,算是對秦國的綜合國力、統治能力徹底號了一個脈。

    這麼英明睿智、能力超強的而且務實的人為什麼會落得個餓死的下場?說來還是犯了英雄難過美人關的錯誤。原本他的大兒子應該被順理成章立為太子,他卻為了寵妃的感受,將寵妃所生的小兒子趙何立為了太子。其實趙武靈王這個人還不戀權,他還身在壯年,就將江山交給了太子管理,自己只抓軍事。

    但是眼見大兒子公子章的落寞和可憐,又動心想給大兒子補償,將趙國分為兩部分交給兩個兒子。如此一來,趙國的政治不穩定已經昭然若揭。新趙王趙何當然不幹,分裂國家這種事情大臣們應該也是反對的,於是公子章發動軍事政變,兵敗後逃到趙雍的宮中,被鎮壓叛亂的追兵殺死,史稱“沙丘之變”。

    鎮壓叛亂的將軍們知道分趙是趙雍的主意,自然不敢讓他這麼一個掌握軍權的厲害角色生還,但是作為趙國國王的主父,又不便出手將他殺死,於是就驅散宮中所有用人、雜役,斷絕一切供應,圍而不攻,最後趙雍連樹皮草根、鳥窩都掏完了堅持三個月之後活活被餓死。

    封建時期立儲是國本,半點馬虎不得,趙雍一生英明神武,最後壞在了他的一腔柔情上,實在是可憐可嘆,教訓深刻。

  • 7 # 讀史坊

    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的胡服騎射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有名的改革之一。但他因為對後代的權力分配不均,結果造成了自己被餓死沙丘的結局。

    趙武靈王因為寵愛妃子吳娃,同時也對吳娃的兒子何很喜歡。在枕邊風的吹拂下,何被立為太子,原來的太子章被廢,被封到代地,做了那個地方的王。

    從一國之主的儲君,到一個地方的王,章的失落可想而知。加上小人的挑撥,章有了造反的念頭。他偷偷的準備著。

    章的行為被大臣彙報給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覺得虧欠這個兒子,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兩個兒子一人一份。但這只是他的想法,沒有對別人說,因此,他對兒子章的行為採取了不聞不問的方式。這無疑助長了章的囂張。

    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太子何後,有一次父子倆一起去沙丘調研。代地的章利用這次機會發動兵變,想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不過,實際掌權者趙成和李兌集合兵馬,章很快失敗,跑到沙丘老爹那裡尋求保護。趙成和李兌以捉拿反賊章的名義包圍沙丘。

    章死了,趙成和李兌擔心他們圍困趙武靈王的事實會被秋後算賬,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老趙困死。

    這樣,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行宮。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溜走了,最後只剩下趙武靈王一個人,靠捉麻雀熬了三個月。但他畢竟熬不過那些小人,最終被活活餓死了。

    趙武靈王的悲劇源於不會處理家庭問題。一個不會處理家庭問題的男人不是好男人。這是他的死留給我們的啟示。

  • 8 # 梅軒說三國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正當國家強盛、政局穩定,事業如日中天時,不知怎麼想的,趙武靈王忽然想退居二線,在東宮大會文武,當眾宣佈將王位傳給太子何。

    太子何是趙武靈王的寵妃娃贏又叫孟姚為他生的兒子。

    趙武靈王長子名章,最早被立為太子。但公子何出生後,武靈王因為寵愛惠後,就沒有任何理由地廢掉章,另立公子何為太子。

    二十五年,惠後卒。

    惠後一死,趙武靈王好像受了很大刺激,似乎是為了彌補自己對惠後的愛, 居然在自己身體康健時把王位傳給了太子何。

    二十七年,王子何臨朝稱制,是為惠文王。

    即使是二十歲繼位的話,趙武靈王也才四十七歲呀?清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都八十多了,不是還不那麼情願把皇位讓給已經五十多歲的太子永琰嗎?

    中國古代皇帝當太上皇的不少,有的是被逼無奈,如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明英宗朱祈鎮;有的是年紀大了,厭煩了,樂得清閒,如宋高宗、清乾隆;有的是大敵當前,趕緊把燙手的山竽扔給太子,自己逃避責任,如宋徽宗。

    像趙武靈王這樣,自己身體康健,精力旺盛,國家尚未真正和平穩定,兒子又那麼小,就把王位讓出去,自己去當太上皇帝,而且他還不是去享清閒,而是親自帶兵到一線衝殺,甚至還化妝到秦國親自去刺探情報,目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江山打下來,讓小兒子安安穩穩地繼承享受。

    你不能不說,趙武靈王用心良苦,實在是一個好父親。

    但就是這樣一個好父親,卻親手把自己和兩個兒子推向了深淵。

    為保證惠文王儘快適應國君之位,趙武靈王特意安排正直的肥義為相國兼擔任惠文王的師傅。

    趙武靈王退居二線後,自稱主父。

    有了這個新的稱號和身份,趙武靈王覺得很好玩兒,覺得自己也很偉大。

    他發誓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把惠文王培養成一個像自己一樣偉大的君主。

    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太子何後,自己穿上胡服親自率領文武眾將發起伐胡之戰,為兒子開疆拓土。

    同時,武靈王還野心勃勃地想從雲中、九原南襲秦國。為刺探情報,他甚至親自化妝成外交使節去秦國會見了秦昭王,一是刺探敵國情報,二是親自看看自己的老對手秦昭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

    秦昭王覺得這個使者相貌奇偉,肯定不是一般人。武靈王離開王宮後,昭王立刻命人隨後追殺,但武靈王非常警惕,沒等被追上,就早已跑過邊境,脫離了危險。

    秦昭公又派人多方偵察,方知這個外交官就是趙武靈王。連昭王帶秦國滿朝文武,都為之大驚。

    老天,從來沒聽說過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勇敢無畏的國王!這樣的對手太可怕了!

    金庸寫《射鵰英雄傳》,裡面的完顏洪烈,梅軒覺得就有趙武靈王的影子。

    貴為一國的王子,為了刺探宋朝的虛實,竟敢孤身潛入中原,幾次身臨險境,幾乎喪了性命。

    當然,其氣度的恢弘、其履險的驚險曲折,比趙武靈王遜色多了。

    秦昭王很是擔憂,自己恐怕不是趙武靈王的對手。但他沒想到,不用自己動手,那麼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竟然死在了自己的高度信任的王叔公子成手裡。

    惠文王二年,趙武靈王巡視北地,召見樓煩王,命其出兵助趙。

    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中山國,打通了與代地的交通,去除了趙國的心腹大患,剩下的就是積蓄力量征伐秦國了。

    但是這時,武靈王又想起了廢太子章,他突然覺得怪對不起大兒子章的,於是他一激動,就把章封到了代,號為安陽君。並安排田不禮作公子章的相國。

    嗐,武靈王固然是位偉大的君主,但他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不想讓兩個兒子任何一個受委屈。他要補償他們。他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公平,自己感到非常欣慰。他覺得,這兩個孩子一定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塊兒,為趙國的長治久安,肝膽相照,共同奮鬥。

    但是,章這個孩子平素很奢侈驕傲,對父親傳位給弟弟何,心 裡一直不滿。

    偏偏主父又選了一個品質不好的田不禮做章的相國,這更助長了章的驕奢。

    李兌是個明白人,對這種局面很是憂心。他找到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羽甚多,而且野心很大,恐怕暗中會有不臣之心。主父給他配的這個相國田不禮,也是出名的殘忍驕橫。這兩個湊到一塊兒,必然會陰謀作亂。自古小人野心膨脹時,都不會深思熟慮考慮後果,只要有利可圖就會不顧風險、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地去攫取,互相慫恿鼓動,共同走向深淵。依我看,趙國不久必有大亂。先生您身為相國,任重勢大,如果有禍患,必然成為奸人攻擊的目標,您最好還是早作打算。仁者慈愛萬物,智者防患於未然,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還坐在相國這樣的位置上,那可是十分危險的。我建議您稱病不朝,把位子讓給主父最信任的王叔公子成。總之,現在政治生態非常惡劣,政治局面非常危險,千萬不要成為眾矢之的,作子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肥義說,這怎麼可以呢?主父把輔佐惠文王的重任交給我,當時特意囑咐我說,“一定要時刻牢記你的責任,堅守一心,直到身歿。”我當時對著主父他老人家拜了兩拜,鄭重承諾一定不辜負他的信任和重託。現在如果因為畏懼田不禮的權勢我就抽身自保,那就太對不起主父他老人家了。進受嚴命,退而不全,還有比這更不堪的行為嗎?當臣子的,不敢擔當,不守承諾,罪莫大焉。古人說,受人之託應該做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我既然答應了主父,就要踐行我的諾言,怎麼能只顧自己的身家性命呢?再說,忠貞之臣,只有在急難之時才能顯出英雄本色。我知道您提醒我全都是為我好,但是我還是不能從命。

    李兌苦笑道,既是這樣,您就好自為之吧。明年的今天我們恐怕再沒有機會相見了,不是我為你收屍,就是你為我收屍。

    說罷涕泣而出。

    李兌見肥義不聽自己的忠言,就去找王叔公子成,希望他能早作準備,以防田不禮作亂。

    肥義雖然沒有聽李兌的建議明哲保身,但李兌的提醒他還是非常重視的。

    肥義找到公子信期,對他說,公子章與田不禮互相勾結,實在令人擔憂。他們表面上仁義忠順,實際上包藏禍心,很可能會幹出不子不臣的事來。我聽說,奸臣在朝,是國家的隱患。他們貪婪殘忍,野心膨脹,在內得到主父的信任,在外驕橫殘暴。如果有一天假借國君之令,做出禍國殃民的事來,就會不可收拾。這幾天我憂心得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您作為國之宗室重臣,有必要做好防備。從今往後,如果有召您入朝的詔令,您一定先不要去,我先替您去打探訊息,沒有危險時您再去不遲。

    信期說,好,我知道了,就聽先生您的。

    四年,惠文王大會朝臣,安陽君章也來上朝議事。

    主父在殿角一側窺視群臣宗室上朝時的舉止態度,發現大兒子安陽君章小兒子惠文王面前恭恭敬北面稱臣,態度非常謙卑,看了之後,心裡很是不忍。

    主父突發奇想,欲把趙國一分為二,讓章在代國稱王,他覺得這樣對大兒子才公平。

    他這樣打算了,但猶豫未決,決定等合適時機,和小兒子還有文武群臣商量商量 。

    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他一直眷顧心疼的公子章已經迫不及待,對父親和弟弟搶先下手了。

    主父與惠文王巡遊沙丘,公子章即與田不禮糾集黨徒發動叛亂,對外詐稱接到主父的密令,召諸公子、宗室入宮議事,肥義與公子成早就約好了,如果有入宮開會或議事的詔令,公子成先不要去,自己先入朝探聽虛實,結果肥義一入朝,即被當場誅殺。

    信期聽說後,急忙點齊人馬與叛軍交戰。

    王叔公子成與李兌在自己的封地聽說公子章作亂,也立即率領四方軍隊第一時間入朝平叛,由於準備充分,自己平素威望又高,所以很快殺死田不禮,盡滅其黨羽,迅速穩定了局面。

    公子成平定叛亂後,按說應該向在外視察的主父和惠文王彙報情況,但他沒有這樣做,他不想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與李兌一商議,即自稱相國,號安平君,封李兌為司寇。

    政變未遂的公子章在混亂中單身出逃,跑到了主父的沙丘行宮。

    主父一看大兒子如此狼狽可憐,一下子又心軟了,竟忘記了這小子乾的罪不容誅的天大壞事,開啟宮門將其藏在宮中。

    公子成與李兌聽說公子章被主父藏在了行宮,立即率兵包圍了王宮,不由分說,將公子章搜出,當場誅殺。

    殺完公子章,公子成與李兌一商量,我們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包圍主父的行宮,逼死了章,退兵後主父恐怕不會饒過我們,我們這些人都會死無葬身之地。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主父一塊兒殺死算了。

    於是,兩個人繼續率兵圍困王宮,對裡面的宮人說,想活的就趕快出宮逃命。

    宮中的大小官員、宮娥太監一聽,誰也不想陪著主父趙武靈王等死,一聲吶喊,全部跑光了。

    主父想跑跑不了,又沒人送飯,躲在宮中幾天後餓得不行,以至於挖老鼠洞找糧食、爬到樹上掏鳥窩充飢,堅持了三個月,終於餓死於沙丘行宮。

    公子成確信主父真死了,這才打開宮門,隆重為主父發喪,組織全國軍民揭批公子章的罪行,緬懷主父生前的豐功偉績,號召全國軍民化悲痛為力量,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千萬不能給各國攻擊趙國的可乘之機。同時,向各國派出使者通報情況,大致意思是亂臣賊子公子章已被繩之以法,主父悲傷過度不幸暴病而亡,現在國內政局穩定,趙國願意繼續與各國保持良好的國際關係。

    說起來,這次宮廷政變式的內亂,始作俑者全在主父一人。

    主父不能說不偉大,不能說不英明,但在處理接班人事情上卻犯糊塗,屢出昏招,屢犯低階的戰略性錯誤。

    開始他立了太子章,只是後來娶了孟姚,因為寵愛孟姚就輕率地廢掉章,另立幼子何為太子。這還不夠,繼而又把王位傳給何,自己交出大權甘願東討西殺以一個臣子的角色去輔佐幼主。

    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但不合禮法,還使全國上下思想混亂,莫知所從。

    後來看到公子章卑微地向弟弟俯首稱臣,他又覺得很對不起大兒子,遂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另立章為代王,讓兩個兒子分庭抗禮,共享共治國家。這種荒唐想法和做法,真是曠古少有。

    就這樣,主父從一個偉大、英明的君主,突然英雄氣短變成了一個慈愛、天真,像一個娘們兒一樣的父親,但是事與願違,事情並不按照他的一廂情願的主觀願望發展,而是造成朝中文武無所適從,給公子成和田不禮作亂的理由和機會,最後間接害死了公子章,自己也被餓死在沙丘,成了一個國際笑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好好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