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富清6
-
2 # 日堯居
問張廷玉是什麼事而失寵的,還真不是什麼大事,追其根源,張廷玉這棵樹太大了,根深蹄固。
再加上一個鄂爾泰這位前朝老臣整天與張廷玉勾心鬥角,各自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雖然先帝臨終有話,這兩位老臣是留給自己輔佐朝政的,特別是張廷玉;前朝雍正帝有明確御旨,配享太廟。
乾隆帝當然會遵從遺詔,並在張廷玉生前禮遇有加,可事情遠不是那麼簡單,首先是張廷玉與鄂爾泰這兩位整天宮鬥,乾隆帝非常煩惱。
公子哥的乾隆帝不買賬作為風流倜儻的乾隆帝,執政初期對張廷玉,鄂爾泰這二人組合的前朝老臣還是器重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二人鬧開了兩大派系。
雍正帝臨終對繼承人弘曆交代了三件事,大意是:①、張廷玉、鄂爾泰二人是留給你使用的,關鍵是如何使用,二人各有不同特長,二人可以相互掣肘。
②、嚴防朋黨,特別是二人門生故吏遍佈朝廷上下,二人一文一武輔佐必能安穩,可要注意鄂爾泰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適當權衡。
雍正帝留下的三條的前兩條至關重要,而且偏偏就在乾隆朝發生了!
由於乾隆帝的皇權的平穩過度,看似天下一篇欣欣向榮的景象,可朝廷的張廷玉,鄂爾泰二位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明面上雖然說得過去,但是在暗裡勾心鬥角,相互排擠不算,還指使相互彈劾。
乾隆帝及時的對於他們各自的門派進行了打壓,個別的免職、重罰。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廷玉感覺力不從心,還經常嘮叨,把雍正帝生前答應的配享太廟一事時不時的在乾隆帝面前提起,這讓乾隆帝非常煩躁,此時的朝廷上下已經有以劉統勳為首的大臣對張廷玉進行彈劾。
張廷玉有些過分的要求一、首先張廷玉要乾隆帝的承諾,乾隆帝說:既然是先帝答應的事,朕如何能反悔?
二、不放心,(可能年齡大了)要乾隆帝給予保證,乾隆帝火了,保證,怎麼保證?難道讓朕給你寫一份保證書嗎?
三、請辭,張廷玉以年事已高請辭回老家致休。乾隆帝不準,原因是(大概意思)如張廷玉這個級別的宰相,特別是配享太廟之尊榮,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四、再辭,乾隆帝準,張廷玉以年邁行動不便不能親自謝恩,由兒子代為謝恩,乾隆帝大怒後,張廷玉又親自到乾隆面前謝罪。
這基本上就惹惱了乾隆帝,你不是不能動彈嗎?這怎麼又親自來了,乾隆帝都覺得好笑,對張廷玉大加申飭,這回張廷玉徹底失望了。
張廷玉畢竟是三朝元老,雍正帝臨終有話,不然乾隆帝答應了必定辦到,何況張廷玉一生謹小慎微,對朝廷忠心耿耿,最後在張廷玉去世後,還是把他的神位擺放到了“太廟”,讓張廷玉享受世代香火。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及網路)
-
3 # 江東汪郎
乾隆雖然是敗家子,敗光了他老子雍正遺留下來的七千萬兩白銀的國庫,但在對待張廷玉卻已經是仁慈義盡。
否則按照乾隆的性格和治國理念,早就一砍了之,哪來那麼多麻煩。
在清一朝,漢人能配享太廟只有張廷玉一個,這份殊榮是滿清皇室對他的肯定。
三朝元老張廷玉,之所以晚年失寵於乾隆,也許是他太得意忘形了,晚年失德居然介入了黨爭,而且倚老賣老三次乞求歸鄉,這怎麼能不讓乾隆皇帝生氣!
黨爭是任何一個皇帝都非常忌諱的政治話題!張廷玉作為漢臣之首,他的政治對手是滿人鄂爾泰,二人共事十餘年,明爭暗鬥、互不尊服,以致“往往竟日不交一語”。
張黨和鄂黨的爭鬥,並沒有因鄂爾泰的死而結束,反而越演越烈。表面上雖然是漢滿之爭,實際上是張廷玉為了自己的地位發起的攻勢!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責令張廷玉回繳他任官50年來御賜的財物,就是對他的警告。
倚老賣老是張廷玉另一個讓乾隆生氣的地方!乾隆雖然敗家,但初期的他還是想把大清國治理好的,對於張廷玉還是尊重的。然而張廷玉的固執和好激動,讓乾隆失去了耐心!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張廷玉反對科舉變法,他“力持以為不可更張,當以仍舊為善”。
面對有朝官提出的“均田限田”的經濟政策,張廷玉以“事屬難行,徒滋擾累”的理由極力反對,這讓乾隆對他的好感逐漸消失。
張廷玉的三次乞修激怒了乾隆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到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張廷玉三次乞求歸鄉,前兩次乾隆都極力挽留,可以說是給足了他面子。
然而第三次卻讓乾隆大怒,因為這一次是在皇長子永璜離世不久,作為父親的乾隆正處於憂傷悲痛之中,張廷玉的做法傷害了他,隨後剝奪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張廷玉病逝安徽桐鄉的家中,享年八十四歲。
乾隆最終還是顧及他為大清國做出的貢獻,遵守雍正遺詔,讓他配享太廟,並賜諡號“文和”,也算是對張廷玉的一生進行了蓋棺定論!
-
4 # 諸葛夫
在大清歷史上張廷玉算是漢臣中官位最大,地位最顯赫,資歷最深的。曾經深受康祖的器重,在大清朝也算個傳奇人員。但他在後朝倚老賣老有諸多行經讓乾隆不快,並犯朝門大忌主領和參與黨朋紛爭搞明爭暗鬥,甚至不斷擴張為隱形的滿漢界鬥,給自己埋下了時事已終的路牌。
-
5 # 流年排隊
張廷玉作為三朝元老,在康熙朝開始發達,雍正朝作為協助皇帝改革的砥柱大臣,在乾隆朝作為顧命大臣。
縱觀歷史,但凡是顧命大臣,下場都不會太好,輕者被抄家滅口,重者死後被清算,說到底,是新的皇帝不能容忍大臣擁有太大的權力。
-
6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張廷玉,歷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非常受到重用。張廷玉28歲進入南書房任職,在康熙身邊參贊朝廷要務;雍正登基後,張廷玉更是成為肱股之臣,任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要職,雍正去世時更是留下遺詔,張廷玉為顧命大臣,死後配享太廟,使他成為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但就是這麼一個重臣最終遭到乾隆皇帝厭棄,不得不說張廷玉小心謹慎了一輩子晚年卻接連犯錯。
首先顧命大臣的身份歷來都是催命符。1735年雍正去世,留下遺詔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人輔政,這四個人也不傻知道“顧命大臣”當不得,主動請辭,最後以總理事務王大臣稱職,說白了換個名字但是實權沒變。
乾隆面對老爹的遺詔不敢明著反抗,但一直耿耿於懷,畢竟皇帝就沒有想受到制約的。身為先帝留下的重臣,聰明人就應該主動辭去這種可以制衡皇帝的職務,不辭職就會給新君留下貪戀權位的印象,可惜這四人沒有一個這麼做的。除了果親王允禮在乾隆三年早逝外,張廷玉、鄂爾泰、莊親王允祿三人的總理事務王大臣職務都被乾隆找藉口撤除了。
其次掀起滿漢黨爭。乾隆四年以後,雍正留下的重臣只剩張廷玉和鄂爾泰還在參與朝政,因為兩個人官職最高、威望最重、資歷最老,因此分別成為滿漢大臣的領頭人。在張廷玉和鄂爾泰的帶領下,滿漢大臣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明爭暗鬥互相不服,甚至於出現當眾譏諷謾罵的情況,造成朝堂分裂影響極壞。
但是面對兩個已經形成的派系,初登大寶的乾隆還無力鎮壓,只能左右安撫、維持朝堂平衡,活得也挺憋屈。乾隆十年鄂爾泰病故,乾隆親信訥親成為滿臣之首,這種情況下張廷玉也自然沒有必要再留著了。
最後張廷玉多次打乾隆的臉,傷了皇帝的面子。乾隆是一個和他父親雍正很不一樣的皇帝,因此新君必定有新政,先後提出了針對朝臣、選官、農業等問題的多項新措施,但是張廷玉都認為“依照舊例”就好,力主不準。這給乾隆的感覺就是張廷玉倚老賣老,因此漸生嫌隙。
乾隆十三年的時候,張廷玉也感到再不撤就要大禍臨頭,因此以老病為由請求致仕,乾隆為了顯示優待老臣自然不能立馬同意,一直到乾隆十四年才同意。對於張廷玉主動辭職本來乾隆挺高興,給了很多優待,但是張廷玉擔心自己不能配享太廟,非讓乾隆給個憑證,這相當於當眾說不信任皇帝的信用。乾隆雖然給了張廷玉一個詔書明確了他的待遇,但是已經很不高興了。之後張廷玉又幹了兩件蠢事。
一是面對乾隆的恩典竟然讓自己的兒子代替自己進宮謝恩,讓乾隆覺得張廷玉不尊重自己;二是乾隆下旨讓張廷玉解釋一下為什麼不當面謝恩,聖旨還沒發出,張廷玉竟然先進宮來見乾隆了,這不明擺著告訴皇帝我在你身邊有眼線麼。最終乾隆大怒,剝奪張廷玉的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
-
7 # 宋安之
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長的皇帝,他頗有一番作為,但更是好大喜功生性刻薄,同時對於掌控最高權力也是無比的痴迷看重,誰給了威脅他皇權的感覺,那麼誰就是觸了這位天子的逆鱗。
那麼毫無疑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三朝元老張廷玉就給了他這種被威脅的感覺。
於是這位在位時間最長,權力慾望極強的皇帝開始與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展開了權力交鋒,從這時起就註定了張廷玉的失寵,因為什麼事失寵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寵的根源這時候已經埋好了,張廷玉最後更是晚景淒涼,這一生有些虎頭蛇尾式的落幕。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這位傳奇漢臣因何而失寵。
有能力,能猜出領導的心思,把事情辦得漂亮使領導滿意,還低調不狂傲。這種人別說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是職場達人中的達人。
因為張廷玉的出色表現,所以他為康熙帝與雍正帝所賞識,尤其是雍正帝登基以後對其是重用重用再重用,他也開始開掛式的晉升,雍正一朝十三年中晉升的速度,所得的榮耀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但問題還是會來的。
有時候你就是知道樹大招風和小心翼翼的道理,但你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你不想招搖過市也會成為很多利益集團的代表,這不雍正帝不只是給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頂級榮耀,還在臨死之前任命其為顧命大臣之一。
乾隆朝的張廷玉可以說是漢臣的領袖,加上他與同為顧命大臣之一的滿臣領袖鄂爾泰意見不和,經常針鋒相對由此延伸形成了滿漢之分的黨爭模式。
清朝本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乾隆帝為示君臣知遇之情,還破例封張廷玉為伯爵,已是“系格外加殊恩”。
張廷玉小心翼翼了一輩子,但到了乾隆朝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些老眼昏花了,而且乾隆帝這個青年皇帝對他的重用更是讓這位小心翼翼的大臣開始輕飄飄起來。
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君權高度集中的清朝,張廷玉如此這般作為,權力慾望極強的乾隆早就是對其不順眼了,而機會馬上就來了。
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再次強烈要求退休,並且非要請求乾隆帝給他開一個答應履行雍正帝留下他配享太廟的遺命憑證,乾隆帝極其不高興,最後還是勉強答應了。
年老的張廷玉終是有些自大起來了,乾隆帝勉強答應以後,他竟然沒有親自入宮謝恩,而是讓兒子張若澄入宮謝恩,惹火了乾隆帝,傳旨令他明白回奏。
這時候張廷玉又做了一件蠢事,由於他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軍機處的汪由敦提前告知了這件事,他當時的反應就是第一時間入宮謝恩。而他入宮謝恩時聖旨都沒有傳到,暴露了軍機處有人洩密的事情,乾隆帝徹底龍顏大怒。畢竟身為權力慾望極強的皇帝,軍機處這種機密重要地方張廷玉都可以滲透進去,豈不是太具有威脅性了,嚴重威脅了皇權,所以張廷玉徹底失寵,先是罷去配享太廟的待遇及其破例賞賜的伯爵之位,後更是因為一些小罪被借題發揮將張廷玉之前所得的御賜之物都繳回宮中。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張廷玉死後乾隆帝遵守了父親雍正帝的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算是滿足了這位一代傳奇大臣的最大奢求,也算死而無憾了…
-
8 # 社會生活博覽
張廷玉是康乾盛世的三朝元老:康熙朝走張發達,雍正朝為皇帝改革的砥柱大臣,乾隆朝作為顧命大臣,一生都受到非常重用。在清一朝,漢人能配享太廟只有張廷玉一個,這可是罕見的殊榮,但也就是這份榮耀使他晚年失寵----他對“配享太廟”這種榮譽看得太重!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乾隆許諾,並要求寫保證書!為此差點晚節不保,釀成大禍!
張廷玉一生不貪財、不好色,為官清正,做人謹小慎微,侍奉三朝,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然而,一代賢臣,獨”愛其名”。為了名譽,多次打乾隆的臉,傷了皇帝的面子。
殊不知,乾隆和雍正是很不一樣的。你在用老一套侍奉是行不通的。要知道,新君必定有新政,等多項新措施。但張廷玉卻“依照舊例”,凡事皆力主不準。這讓乾隆的感覺,他簡直就是再倚老賣老,因此漸生嫌隙。
但是,錯就錯在,張廷玉擔心乾隆對他的承諾不能兌現,使自己不能配享太廟,而榮耀後世,就非讓乾隆給個憑證。但這樣就相當於當眾說不信任皇帝的信用,乾隆自然十分不高興,說:既然是先帝答應的事,朕如何能反悔?
於是,乾隆帝真惱火了,憑什麼讓朕給你寫一份保證書?
像你這個級別的宰相,既然配享太廟之尊榮,那難道就不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縱然心中非常不悅,乾隆還是給張廷玉寫了份保證書。
但沒想到,張廷玉竟然以年邁行動不便為由,不去向乾隆謝恩,而是由兒子代為去謝恩。讓乾隆覺得張廷玉不尊重自己,便更加惱怒。
但是更離譜的是:乾隆下旨,讓張廷玉解釋一下為什麼不當面謝恩,可再聖旨還沒發出開時,張廷玉竟然先進宮,來見他說要謝恩呢,
乾隆有不傻,這不明擺著告訴皇帝:我在你身邊有眼線麼。
於是,乾隆大怒,一身氣之下,剝奪老張廷玉的官爵,並罷去他配享太廟的待遇。
可以說,張廷玉在晚年的一些倚老賣老等諸多行徑,讓乾隆不快,從而給自己埋下了榮耀已終的路牌。
直到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去世。乾隆顧及他為大清國做出的貢獻,便遵守雍正遺詔,讓他配享太廟,並賜諡號“文和”,了卻了張廷玉晚年時的執念---時代享受香火,也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蓋棺定論,可惜的是這些張廷玉去世前並不知道,臨終還在遺憾!
-
9 # 懷疑探索者
張廷玉在康熙年間還很嫩,並沒有受到重視,是到了雍正時期才被委以重任。張廷玉對雍正感恩戴德,一門心思的撲在工作上。雍正這個人為人極為苛刻,是一個極不好伺候的主,但雍正和張廷玉合作愉快,沒有發生過大的矛盾。由於張廷玉做事謹慎,雍正極為賞識張廷玉,認為他是諸葛亮一樣的大臣,還給了他一項殊榮,就是張廷玉死後可以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自有清一代只有張廷玉一個漢人。張廷玉對自己配享太廟極為重視,越發為雍正賣命。雍正在位13年,後來突然暴斃,寶親王登基,即為乾隆帝。乾隆帝初期對張廷玉信任有加,很是恩寵,但逐漸就開始疏遠他。這可能是雙方性格上的原因。張廷玉為人嚴苛,做事非常謹慎,是一個很嚴肅很“沒趣”的人。而乾隆帝的性格好玩耍,是一個“玩樂天子”。由於雙方性格不投,就沒有了共同語言。張廷玉見伴君如伴虎,就打報告打算退休,這就惹怒了乾隆帝。
乾隆帝這個人一貫有揚滿抑漢的傾向,從思想上就輕視漢人。張廷玉以一個漢人的身份配享太廟,乾隆帝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心裡是認為他不配資格的。現在張廷玉提出退休,乾隆帝就極為惱怒,認為你不過是一個比家奴地位還低的漢人,先皇讓你配享太廟,你就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為我效命到終,現在居然想去享受,真的是可惡!就這樣,張廷玉得罪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對張廷玉嚴加申斥。後來,雖然批准了張廷玉的退休申請,但生病的張廷玉謝恩讓兒子替代自己去覲見,又一次得罪了乾隆帝,認為他藐視自己。張廷玉的弟子,內閣大臣趕緊通知張廷玉,張廷玉拖病去請罪,乾隆帝更是火上澆油。原來,乾隆帝對張廷玉發洩不滿這個事情僅有幾個人知道,現在張廷玉火速趕來,肯定是有人洩密。自此,張廷玉被乾隆帝徹底厭惡。乾隆帝剝奪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
張廷玉失魂落魄的回家後,自此終日端坐,不發一語,終於默默死去。乾隆帝這才重新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但張廷玉已經不知道了。
109
-
10 # 瞳影剪輯精選
實際上,張廷玉是康雍得寵,乾朝失寵的。
歷史永遠這麼高深,誰也想不到,縱橫兩朝的張廷玉,居然會在晚年犯這麼多低階錯誤。
先說說張廷玉多厲害吧。
一句話,權重而低調。紅極一時。
張廷玉是參與了康雍兩代幾乎所有大事的重臣,但歷史上對張廷玉的描述卻寥寥的很。甚至把張廷玉上奏摺說你看有個貞潔烈女咱們給立個牌坊吧皇帝說好啊,這件事作為成績,理由是想事情及時到位。
但是呢,張廷玉可是配享太廟的臣子啊!
配享太廟四字,簡直就是臣子的終極追求。
張廷玉,很成功。
再說張廷玉錯在哪。
本質上就錯了。乾隆希望張廷玉繼續發力輔佐自己,但張廷玉卻想退休。
乾隆心說:你讓我爺爺我爹這麼成功,你得讓我更成功。
張廷玉心說,我都讓你爹你爺爺成功了,我該歇歇了。
矛盾,就此而出。
第一件,你咋知道了事件
有一次,乾隆為張廷玉大發雷霆,張廷玉的門人知道了,就告訴了張廷玉。
張廷玉想都沒想,去道歉了。
乾隆先是毛了,你咋知道我生氣了。
繼而怒了,你丫居然知道我生氣了。
這是純粹的低階錯誤。
第二件,你的承諾事件
總申請退休,乾隆最後批准了。
乾隆的想法,你得推辭一番吧?
張廷玉卻直接謝恩了。然後,做了一件讓乾隆抓狂的事:請一辭為證。
就是配享太廟這事,你給我披個條子,別我退休了,你忘了。
乾隆勃然大怒。
你這麼不信任我,你啥意思?
直接,下詔批判,抄家,鼓吹大臣彈劾,全用了。
最後的最後,張廷玉還是去了太廟吃冷豬肉了。
但實在是,沒法說啊!
回覆列表
張廷玉到乾隆朝已進入老年階段了。張的根其是在康熙朝立足發展到雍正朝壯大起來的。以至,後來到了雍正離不開的地步。
張的一生,為官清廉,在帝王身邊做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顯示出超人的能力。
但是,人都會有私心。有的人隱藏較深,不易讓人察覺罷了。張屬於這種人。到後來親屬、門生勢力太大引起乾隆的警覺,害怕威協自己的統治,逐步冷淡、刁難他。
歸因,乾隆太精明,張晚年做事有一些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