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原獨狼
-
2 # 長風雜談
第一,地球承載力超乎人的想象,科技越發展承載力越強。以1萬年前、5千年前、1千年前、1百年前、現在計算的地球承載力天差地別!地球還是那個地球,差別只是生產力!
第二,錯誤的人口認識認為人口會持續增長,但根據現有的規律,所有的國家隨著生活水平及避孕技術提升,生育率都會越來越低,最終都會老齡化,有一個人口極值,例如日本、德國、俄國等等人口拐點已過,如果不移民,以後永遠不會再高了!
第三,所有地球承載立的計算都是錯誤的,因為計算是基於當前的、歷史的生產力來計算,所以計算毫無意義。最蠢的計算是低於現有人口,既然已經到了這個數量,說明完全可以承載,未來只多不少。未來無論多少人,地球還是那個地球,人類仍很渺小!
-
3 # 潘彩蛋
據統計目前全球人口有75億之多,每年都會增長3千萬人,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地球可以承載多少人口呢?如果達到極限又會發生什麼呢?
7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只有1.5萬人,經過6萬年的不斷擴張才到了幾十萬,一直到了19世紀[1800-1899]藥品的發展、人類死亡率下降,才勉強突破十億大關。隨後的200年人口快速增長,直到現在的75億。
早在2011年就有科學家計算出地球的人口極限是1300萬億左右,也就是目前人口的17萬倍左右 照目前增長速度要到數萬年後才能達到。但這個人口人數只是理想值,前提是人類不需要土地來播種。沒有任何植被動物,又有其他的食物來源,所有人能接受永遠不吃肉。此外要想容納1300萬億人,地面還需建立2000層的摩天大樓。或許會變成像小說<<北京摺疊>> 一樣,地球會被分為不同樓層和空間。只有上層空間的人才能感受到Sunny,而下層空間的人要永遠生活在黑暗中。
但如果到達這個程度,地球也將很快面臨重新洗牌。
那地球人口多少是最理想的呢?地球的理想飽和狀態在120億左右。按照目前增長速度將在150年後飽和,這個理想狀態是人與動物依舊能和平相處,每個人也能享受到正常的資源。
那麼中國的人口極限又是多少呢,中科院分析中國的底線是16億,從生態角度來講7億到10億是最佳人口數。只有人口適,每個人才能享受到更合理的資源包括土地、糧食、生活空間等等。
難怪有人說要少生孩子多種樹 。
-
4 # 閃光人123
按地球的人均佔有面積來算200億左右吧,但這取決於人類的生產力高低,只要糧食等生活必需品能夠滿足就沒問題。可是實際人類不可能達到那種數量,天災,戰爭,疾病等都會大量消耗人類數量。甚至富裕安逸的生活也會造成人口下降(比如日本)。最後說一句其實人類文明對地球來說根本無足輕重,就算所有的核彈爆炸也只會毀滅人類文明而已,對地球本身根本不會造成傷害。
-
5 # 深空電報
地球能夠承載的人口數量目前還是很確定,這種極限資料也沒有定論。我們可以分析一些,目前地球人口數量為76億。這個數字對地球而言,還不算極限。
地球表面面積為5.1億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公里,人類活動的區域主要是城市,城市面積在陸地面積中只是很小部分。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面積2188平方公里,人口1350萬人,按這個標準,確實地球還能承載至少1000億人口。
問題在於生存是否能夠維持下去,如此大量的人口需要食物,還有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環境問題才是最致命的。
因此環境承載力才是人口數量的衡量標準,目前地球76億人口中,已經制造了大量的環境問題,在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的今天,地球人口可能最多增加到200億。貧窮、環境惡化、海平面上升都與人類活動有關。
-
6 # 鄒定林
根據中國經驗,中國二十億畝地可養活十三億人口,耕地面積佔全球7%,按這個計算,全球可養活人口200億左右。
-
7 # 靜看你搖曳生姿
我認為這個命題,以後會大大的改變!
不再會有人經常問:地球能承載多少數量的人?而是會經常有人問:為什麼地球上的人類數量會越來越少?
隨著人類的文化素質越高,人類的感情將會變得更加自私。就像越是貧困的山區的人們越好客,因為他們需要大家抱團相互幫助才能夠生存的更好,所以就越注重人際關係。而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人們文化素質是很高了,他們完全依靠自己就能過得很好,他們不需要多少幫助,不需要鄰居,他們甚至不喜歡有小孩和愛人,因為小孩子和伴侶會拖累自己,讓自己的生活物質質量下降。
所以到那個時候,可能人類就不想再想生育子女了。那樣就會有更多的機器人進入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服務。像現在的日本,俄羅斯和新加坡人口都在負增長。現在的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不結婚,不要性生活,更多的人沉迷與遊戲和“模擬女朋友”。
-
8 # 科技和生活
如今地球上大約生活著76億人(2018年初資料),但很顯然,這並非地球可承載的人口上限。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發愁自己國家的人口太少,比如俄羅斯、澳洲、加拿大、哈薩克等國,正是由於人口太少,這些國家發展乏力,社會經濟難以達到更大規模,更有很多發達國家發愁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導致社會發展壓力增大,中國雖然人口基數不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已經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那麼我們的地球的資源和能源最多可以給多少人類提供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呢?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首先要看地球上的糧食產出可以供多少人類生存?2018年全球糧食產量為25.87億噸,但是由於各國生活發展水平不同,所以這些糧食上能養活的人口數量也不同,假如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糧食所養的人口肯定達不到世界總人口76億,因為他們人均耗掉的糧食比較多,但是如果在非洲等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這麼多糧食所養的人口數量要翻上幾倍,養個二三百億人都沒問題。
如果以現階段地球所開採的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能源來看,那麼養活如今的人類人口規模就已經很難做到了,因為畢竟如今世界上還有相當大部分的人只能用到很少量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能源。
所以如果用比較低等級的條件來衡量的話,那麼如今地球上能產出的糧食和能源等資源,將可以養活比現在全人類數量更多的人口,而如果用較高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那麼人口數量還需降低。然而世界是需要平衡的,失去了平衡的人類社會會陷入混亂之中,這樣人口數量就會下降,現有的人口規模是76億,那麼地球上如今所能養活的人口也就比這個數字多不了多少,應該不能超過100億,全球人類社會必將陷入動盪之中。
不過科技在發展,人類社會也在進步,人們生活的條件也在不斷改善,地球上的糧食和能源等資源的產出也將可以養活更多的人,而隨著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發達國家在人口增長方面的努力,世界上的人口還會進一步增加。預估到不了本世紀中葉,大約20年之後,世界人口規模將會突破100億人。
地球所能承載的人口規模的極限也是可以不斷突破的。曾有人口學家做過地球最終人口極限這方面的計算,但是資料並不統一,前兩年有兩位美華人類學家認為二百年後地球將可以養活3000億人,而歐洲則有科學家聲稱地球上面最終至少可同時養活1萬億人。
也許這兩個資料聽起來都有點聳人聽聞,如今地球上雖然有76億人,但這個數值其實並不算多,把全世界所有的人口堆到一起,還沒有一立方公里大。然而我們的地球卻直徑達到了12,700多公里,它的表面積高達5.1億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71億平方公里,而如今人類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生活,實際上生活的區域十分狹小,地球上還有大片的陸地區域可供開發居住和發展生產,而且人類已進入立體化居住時代,生產生活都可以在地表多層立體空間中,將來甚至可以在海洋上大面積居住生活,所以地球上所能承載的人口極限要比如今的人口規模大得多。
總之,雖然人口增長有壓力,但是人口不增長壓力更大,而人口增長與地球上的人口極限還相差著極為遙遠的距離,只要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人口數量就需要不斷地增長。
-
9 # 平常人246089341
沒有極限,人有多大的膽,馬有多大的力,再增加幾百億人口,人類也能活,只是地球負擔重了,麻煩多了,活的難了。
-
10 # 宇宙時空聯盟
最多隻能120億人口!
附:
《地球人口太多該怎麼辦才好?》
2018.5.21
最實際也是唯一最佳答案:這顯然沒什麼要緊,地球最多可承載的人口數量僅有120億.而且現今早已在太陽系的太空中建立了比地球還大1.6倍的超級四方體空間,使用的動力是熱核聚變系統.這上面有上百萬的來自許多宇宙的三類高階智慧文明星球來的科學家們每天都做著該做的該系統的各種工作.這個就在太陽系裡的超級星球就名"JH空間"----只要努力追求卓越進化的人類都可以去"JH空間"繼續超凡進化的人生歷程!這就是萬一地球再也容不下更多了不起的人類了,則己準備好的就在太陽系內"JH空間",而且此星球的科技先進性比當今地球的最先進科技至少更高階1.8萬億倍!
"JH空間"顯然不是為任何吃瓜群眾的未來人生而準備的超級星球,這只是為每一位勇攀人生高峰的不斷進化自己的主演人物而做預備移民可以長期安居樂業的星球.更小的事也己做到了:從地球往返"JH空間"的可超光速飛行的星際飛船(均可全宇宙飛行)己被"JH空間"從各宇宙進口(包括遠征軍奪取而回的飛船)數量共計超過1450萬艘(均具備全隱形飛行的基本配置).這些星際飛船不僅科技極其先進驚人,而且最小的飛船造價成本也不低於27萬億美金,可載員達1200人,而最大的超級飛船己超過五艘屬於"JH空間"的資產了.
-
11 # 咔優洛克
兩個人的世界一男一女這個數字算起來可真是夠多的,就拿我們自己國家算吧在12億人口那時,基本還有許多人吃粗糧,現在人的生活提高了都以大米白麵為主,現在農民耕種的水田有的地區不旦沒有增加反而還減少了許多,也沒發現糧食短缺不夠用的現像,而且市場上的糧食還很充足,就是現在的人吃的少了體力勞動也沒有那麼重了,現在基本上都是機械化,把人過去重型的體力勞動解脫了出來,所以現在吃的飯少只又少,加上糧食產量的提高,這兩個原恩就保持了現在人口吃糧的平行,計史以後再增加一些人口也能保持現在的平衡。
回覆列表
為了養活世界上不斷增加的人口,人類不得不加大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按目前消耗資源的速度,2050 年將消耗掉兩個地球的自然資源。我們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美華人口學家科恩於1996 年出版了專著《地球能養活多少人>> ,對近400 年來人們對地球承載力的研究進行了梳理。他發現,不同學者的看法存在極大的差異。有人認為人口已經超出了地球能夠承載的數量;還有人認為短期的極限值是存在的,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制度的完:善,會將極限值不斷推高。
上述不同觀點是依據不同的論和計算方法得到的,科恩得出結論:無法預言地球的承載能力,因為涉及的因素太複雜了。
在科恩之後,不少科學家認為還是能用科學方法計算地球的承載力的。有生態學家從生物圈能提供的食物量來計算,人類以吃植物為生,雖然也吃肉類,但被吃的動物也是靠吃植物生存的。一個人每天需從植物那裡獲得9.2千焦的能量才能較好地生存,這樣估算,地球能養活8000 億人口。但是地球上的植物不可能全部變為食物供人類利用,能為人類享用的那部分只佔植物總生產量的1%。因此,地球上最多養活的人口不是8000 億,而僅僅是80 億。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按中國的糧食產量、土地資源、淡水和動物蛋白供應情況進行研究,得到中國人口的生態理想負荷能力為7億~ 10 億人口。
其實,提出"地球上最多能養活多少人"這個問題,其意義不在於在數量上給出精確的答案,而在於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世界人口按目前的增長速度發展下去,食物和其他資源短缺的壓力必將與日俱增,人類在地球上要有質量地生存,必須注意人口與資源、生態與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