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哪些表現?
8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所謂的“首崇滿洲”,就是指清朝時期堅持滿人第一位的原則,不僅清王朝政權為滿人所把控,朝廷內的各大要職也由滿人所擔任。“首崇滿人”政策形成於滿清入關以前,據記載最早倡導者為努爾哈赤,他曾推行過“誅戮漢人,撫養滿洲”的政策,皇太極即位後,也強調滿人佔最高統治地位的政策。入主中原後,順治皇帝曾明確提出“首崇滿洲”的概念,順治朝也將“首崇滿洲”這一政策貫徹開來。

    之所以要推行“首崇滿洲”政策,最主要原因與獎勵功勳、鞏固滿族統治地位有關,順治皇帝曾解釋道:“太祖、太宗創業開基,收服諸國,朕入關討賊,除暴救民,平定中原,統一四海,悉賴滿洲兵力,建功最多,勞苦實甚!”滿清入關後,為了統治和管理好國家,必須依靠漢族、蒙古族等的力量,甚至有些漢族人士能力要勝過滿族,為了清朝統治者在制定具體政策時,處處給予對滿族人的特權,以提高滿族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清朝統治者處處“首崇滿洲”,但官方的話語體系卻一再強調一視同仁,順治曾說:“朕不分滿漢,一體眷遇”。

    清初,“首崇滿族”體現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重要官職多為滿人所佔,而且在處理一些重大事務時,漢人都無權過問。這一現象也在史書中有所記載:“株連窮治,天下囂然,而圈地建營房,凡涉旗務,漢大臣莫敢置喙。”清朝選官,有明顯的滿漢畛域,一般要在保證滿人優先的基礎上才兼用漢官,而且同職的滿漢官員,滿人地位和權力都要更高。甚至對於重要職位,只任用滿人,比如皇家宗室除督撫藩臬等封疆大吏之外,道以下的外任官以漢官級別低而不許擔任。此外,一旦滿漢官員都犯了罪,量刑表現也不一樣,滿人犯罪不歸地方司法機關審理,而且擁有“減等”、“換刑”等特權。

    驍勇善戰的八旗軍

    不僅中樞權力機構鮮有滿族之外的人任職,有清一代,理藩院也始終沒有漢人在其中任過職,對於滿漢大臣的這一差別,乾隆皇帝曾說:“本朝軍務,例屬之滿洲大臣者,非謂漢人即當優遊局外也.第以滿洲大臣,夙嫻軍旅,遠勝漢人。國家因能授任,期於公事有濟。”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滿人的重用與對漢人的輕視。因而乾隆時期曾下令封疆大吏和各地駐防八旗的將軍、副都統、參贊大臣等職均由旗人獨攬。而且,對於各機構最重要的“掌印權”也不許漢人染指,清朝時期各部院的掌印權大多落於旗人之手。

    “首崇滿洲”還表現在科舉上,旗人享有科舉考試的特權,順治年間曾規定進士上榜的人數,並單列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漢軍,滿人在文科科舉中有固定的錄取名額,至於翻譯科的考試,則更是滿人的專有。即便漢人通過了科舉考試,但在升遷上遠不如滿人:“滿人以筆貼式出身,可封至大學士。漢人則非翰林出身,不能及此。”正是滿漢之間的懸殊差距,滿洲大臣經常看不起漢大臣,詆譭、侮辱之事時有發生,順治十六年(1659年)就曾發生過滿洲學士麻勒吉當眾斥責直隸總督張元錫,張不堪其辱而自殺的事件。

    順治皇帝畫像

    “首崇滿洲”的現象在清朝中前期尤為普遍,漢人大臣長期處於被壓制的地位,一直到了清末,以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漢大臣勢力崛起,清朝不得不借助他們的力量來維持統治,自此“首崇滿洲”的局面才有了一些緩解,但清末立憲時期的“皇族內閣”仍表明“首崇滿洲”的思想在清王朝根深蒂固。

    參考文獻:

    曹萌:《"首崇滿洲"與<紅樓夢>文化批評的叛逆性》,《滿族研究》2004年第3期。

    周敏:《首崇滿洲——清朝的民族本位思想》,《史志學刊》2008年第5期。

    陳力:《清初“首崇滿洲”述論》,《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1卷第1期。

  • 2 # 聽風戲小雨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洲人建立的朝代,為了保持滿洲人的統治地位,必須首崇滿洲。剛入關的時候,靠的是籠絡人心,利用廣大漢族百姓和官僚想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對手下士兵強加約束,並對崇禎皇帝進行厚葬,任用漢族官員,迅速頂替李自成統一了北方,並用吳三桂等降將攻擊南明,許以高官厚祿,幾乎掃平了南明諸政權,只剩下一個鄭成功孤懸海外。在基本上統一了中國以後,狐狸的獠牙開始露了出來,先是在北方推行圈地令和投充法,把廣大漢族百姓的土地變成八旗子弟的跑馬之地,把漢族百姓透過投充法變成私有的奴隸,並推行剃髮易服,從民族自尊上打擊漢族的自尊心,這是在服侍上首崇滿洲,為了維護統治,防止被漢族同化,強迫漢族百姓留滿洲髮式和穿滿洲服侍,並且開始將原來的漢族官員紛紛撤下來,代之以滿洲八旗子弟,儘管這些八旗子弟對如何做官一竅不通,但不能阻止他們的養尊處優,因此八旗在入關後迅速頹廢,打仗基本上靠的都是綠營。康熙時開始裁撤漢族軍閥勢力也就是三藩,地方都統和總督全部都是滿洲人。雖然康熙朝開始就學習漢文化,並且造怡很高,但改變不了骨子裡首崇滿洲的事實,到了乾隆朝的時候,滿洲八旗子弟會說滿語和會騎馬射箭的已經不多了,於是出於統治的考慮,乾隆提出國語騎射,首崇滿洲,國語並不是說漢語,而是說滿語,有清一朝,滿語一直是官方語言,只是滿人太少,用的範圍太窄,連滿人都開始說漢語寫漢字,所以看起來漢語更像國語。騎射指的是八旗的看家本領,但也被丟的差不多了。首崇滿洲指的是在用人方面以滿洲人優先,這個狀況的改變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有所改觀,因為滿洲八旗已經廢物到無人可用的地步了,不得不依靠起用漢族官僚,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滿清續了五十年的命。以前雖然也有漢族官員,但兵政大權全握在滿洲人手裡,而且大多數我們知道的名字聽起來是漢人的官員不是單純的漢族,而是漢軍旗的人,也是八旗的一部分,屬於統治階級,與後來的曾李左張等人是不一樣的。這四人代表的是漢族地主官僚,並不屬於滿洲八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之間有純潔的友誼嗎?或者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