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603809371964
-
2 # 農村小張z
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可有心急氣躁,急於求成的心態。二胡是一門難度係數極高的樂器,因此剛開始練習者,會有難以入耳的噪音,首先要除錯好自己的樂器,初學者最好是找懂琴或者是會拉琴的人幫助除錯到最佳的狀態,在練習中,首先要保持身體鬆弛,我個人講究四個放鬆,
1雙腳自然放於地面;
2雙肩不可用力,必須保證自然放鬆;
3左右手不可用力,拉琴的時候,手指隨時可以被他人輕易抬起;
4放鬆心境,要知道當你的注意力放在聲音上,你就越難找到正確的方法。 因此出現噪音是正常的過程,初學者不要過於在意,這個噪音是個很短暫的階段,掌握正確的方法,很快就會消除噪音的出現。 二胡是左右手配合樂器,我個人觀點,初學者應該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右手,也就是運弓的練習中。要知道雖然二胡技巧基本都在左手動作上,但沒有好的控弓能力,無論你的左手技巧如何之好,演奏出的樂曲依舊淡而無味。因此右手的控弓好壞,決定著你的演奏水準。
初學者,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左手按弦上,認為找到音是件難事。而往往忽略右手的訓練,就會給今後的提高,帶來很大困難。 初學者,應以長弓練習開始,不要急於拉音階。長弓應該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右手持弓動作 ;持弓方法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持弓杆,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杆的下方插入弓杆與弓毛之間。弓杆放在食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之間,大指肚內側與弓杆輕輕接觸,大指第二關節微微向外凸出成自然、放鬆狀態,大拇指指尖對著食指第二關節靠指尖方向,中指和無名指指肚貼著弓毛。在運弓時右手每個手指的各個關節隨著運弓位置的變化隨時都在靈活地調節、自如地屈伸。這裡尤為重要的是在運弓時大拇指不能對弓杆施加過分的壓力,大拇指與食指不能死捏著弓杆。持弓時應做到右手每個手指乃至整個手的自然、放鬆。為了做到持弓的鬆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持弓時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握住弓杆的做法。在持弓時不要過分主動地用手指和手去抓住或握住弓子,這樣很容易造成右手手指和手的不必要的緊張。在持弓時只要從意識上想著將弓子輕輕地放到自然、放鬆的右手手指和手上去,這樣就很容易去除由於右手手指和手主動地握弓而造成的緊張,這一點對正確的持弓是非常重要的。
2運弓要求;拉弓時先出手,小臂,最後是大臂,推弓時先回大臂,小臂,然後手跟著收回。運弓時從肩關節、大臂到手指建立起一種輕鬆、自然、平衡、協調的運動體系,就能較容易地在運弓中產生一種空間執行的感覺。在運弓時必須做到各關節、肩、手臂、手腕和手指運動的自然、放鬆,而手腕和手指運動的自然、放鬆則更是重要的。
3長弓練習的力度,二胡的運弓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前半弓,後半弓,第二種為前,中,尾弓。用自然力來說,與弓首越近的地方自然力也就越大,相反則越小,也就有了運弓中的自然強弱。長弓練習時要保持運弓的平穩,從弓首到弓尾保持水平線,我個人建議,如果有條件在家裡練習時可以對著鏡子來檢查自己運弓是否平穩。只要真正練好了長弓,則其它的弓法,如分弓、快弓、頓弓、跳弓等等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掌握了。但要注意,練習長弓時,一定要慢速練習,越慢越好,但運弓不能有停頓。
4長弓練習的換弦;輕拉,輕推,儘可能減少換弓時的摩擦與換弦痕跡。 以上是對初學者長弓練習的一些提示以及注意要求,通常在長弓練習沒有噪音的基礎上,我建議自己的學生,在做長弓練習時,可用左手配合。方法是,先找到D調音位,可找會拉的人幫忙在琴桿上貼出標記,把手指按照標記的地方,按在琴絃上,可訓練手指間距的習慣性。
對於初學者來說,長弓的練習需要長期的訓練,我個人觀點,每次練習時保持5——10分鐘的時間來練習長弓。持之以恆,才可以掌握較好的右手運弓力度,平衡。
在右手完成後,接下來要進行音階的練習,二胡的首調為D調,即內弦為1 外弦為5音。既然說,二胡的大部分技巧是以左手為主,那麼,按弦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相同的樂曲,為何不同的人拉奏區別會很大,除了技巧,更多的就是力度的控制,我個人比較認可按弦時的彈性,我叫按弦為擊弦,因為我認為按是有死板的意思,而擊是有彈性的,因此我把二胡左手的按弦叫做擊弦。 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手指尖在觸弦時既自然靈巧而又富有彈性,首先不能採用靠手指本身用力壓弦的方法,因為手指尖是我們全身最弱的部位。應由指根關節來承擔,當我們在按弦時應先由指根關節將手指抬起,然後靠指根關節的動作將手指輕鬆自然地落到琴絃上,這時指尖與琴絃的接是輕鬆的、靈活的和富有彈性的。手指透過指根關節的動作自然起落的力源感覺離指尖越遠就越容易保證指尖與琴絃的良好接觸,也就越容易演奏出純淨、優美的聲音。舉個例子,我們把皮球拿的越高落下時皮球彈起的就會越高,這個物理現象,也會非常實用到我們左手的擊絃動作,因此初期練習時手指應太高一些,落弦時,自然松力。不要用手指用力壓弦。另外需要提示的是左臂的動作,大臂應該自然下垂,不要過分抬高。
我個人拉琴講究四松,三直。前面說到四松,是指腳,手,肩,心,要保持放鬆,而三直,是指動作的要求,
第一;腰要直,塌腰的時候,人的身體會向後傾,而力量也會減弱,另外來說,也影響形象。
第二;右臂到大拇指尖為一條直線,持弓時拇指與大臂的動作協調,手腕不突出,右臂就會保持一條平穩的直線。
第三;左臂到左手中指的根關節,為一條直線。保持鬆弛的身體,左臂的自然動作,就不會有突起與打彎的地方。 另外,對於初學者,練習任何內容都應該以慢速為主。不要以練習時間來決定成績,要以質量為標準,感覺情緒煩躁或者練習時出現問題,反覆多次都不能改正,應停止練習,稍後再嘗試。我個人認為,拉琴是技巧與心境的結合,不是力氣活,因此正確的方法,會比較輕鬆,身體也不會有明顯的不適,而錯誤的練習方法,經常會出現胳膊酸困,拉不多久就會感到疲憊。
-
3 # 非著名二胡演奏家老吳
二胡的基礎知識大體上分兩大塊,也就是左手和右手。再細分左手可以分為音階,換把,揉弦,各類裝飾音(倚音,滑音等)等。右手則分為長弓(運弓),短弓,快弓,頓弓,特殊弓法(拋弓,擊弓,連頓弓等)。還有一些左右手配合的特殊技法,一般只在一些特定樂曲中使用(如左手撥絃,仿馬嘶,馬蹄聲等)。
以上望採納,本人資深專業二胡研究人士。
回覆列表
介紹兩篇《怎樣學好二胡》文章 二胡是件難學的樂器,要想熟練地駕馭它就更難了。由於二胡的結構特點和選材、製作的隨機性,使每一把二胡的音質和音色,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要想熟練地駕馭自己的二胡,必須要經歷一個對二胡熟悉、、調整、控制的過程,以及透過訓練,全面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具有演奏二胡能力的過程。下面,我們從二胡的調整、操作和表演等幾個方面,來討論提高自己演奏二胡的能力。 一、將二胡調整到最佳狀況 無論是專業的,或者是業餘的二胡愛好者,都希望自己擁有一把得心應手的二胡。面對一把新買的二胡,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磨合。在磨合期,最關鍵的是蟒皮的磨合。因為新蒙的琴皮一般都比較硬、比較緊,需要透過不斷地拉琴,使其纖維組織適應各種作用力的傳導,引起琴皮的振動。無論是內弦、外弦、高音區、低音區、長弓、短弓、重弓、輕弓、慢弓、快弓、頓弓、顫弓等弓法和指法,都要練習。這樣琴皮才能適應各種力度的變化,使琴皮的振動頻率,在不同的音高點上、在不同的力度下,都能夠產生最佳的振動效果。當琴皮的彈性處於最好的狀況時,琴皮也就被完全‘振’開了,琴的聲音就會越拉越好聽。如果琴皮較厚、蒙的又緊,還需要用力度較大的弓法來磨合。 在磨合期間,要注意對所有音高點都要照顧到。可以多拉一些音階模進練習曲,有助於各音區的磨合。由於二胡外弦的音色普遍優於內弦,內弦高把位的按弦、音準、運弓的力度控制等,都比外弦難度大。因此,應多注意內弦的訓練。我曾遇到過一把拉了30年的老二胡,外弦的音色很好,而內弦第二把位以上,噪音很大。一問琴主,他說基本上沒怎麼拉過內弦的高把位。這說明他的內弦沒有經過很好的磨合。內弦的磨合,除拉練習曲外,常拉一拉劉天華的《獨弦操》,會有很大幫助。一把新琴,琴皮與琴絃、琴碼、琴軸等部件,都是全新的組合。除了琴皮之外,其他部件也要透過磨合,使其達到最佳的適應狀態。琴軸的鬆緊度,透過轉動使其緊固,不跑弦;琴絃透過磨合,使其伸縮性達到穩定;琴碼得底面要透過處理,中間要比四周得弧度略高一點,使其與琴皮的接觸面,達到嚴絲合縫。 關於磨合的時間,與各人的基礎和功力有很大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對於二胡高手,幾個月或半年就可以了;中級程度,需要一年左右;初級程度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僅是一種估計。另外,磨合的週期還與琴皮的厚度、蒙皮的鬆緊度有關。 新琴磨合到什麼程度才算磨合好?這無法與新汽車跑固定的公里數指標相比較,只能靠定性的感覺來判斷。新琴的聲音發‘生’,發硬,發澀,不柔和;發噪,不圓潤、不流暢。有的琴音量也不大,狼音也比較明顯。經過磨合以後,琴的音質和音色都會得到改善,聲音變得圓潤、流暢、柔和、通透、響亮,音量增大,穿透力增強,狼音也會減弱或減少。達到這樣的效果,磨合期就算結束。這是筆者個人的看法。 二、把二胡整合到最佳狀態 每把二胡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就和人一樣,只有相似,沒有完全一樣的。因此,要對自己二胡的特性,進行全面瞭解和熟悉。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調整,使其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可以把二胡的組成部件,看成是一種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二胡的琴身、琴筒和琴皮,在出廠時就已經定型了,其材質和工藝決定了琴的品質和擋次,我們已無法改變。但對千斤、琴絃、琴碼、琴弓、濾音墊的配置,我們還是有機會、有可能去選擇、調整和改善,這就叫最佳化組合,或者叫資源的整合。如果方法得當,配置合理,調整得恰到好處,就能夠把琴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到最好的水平。當然,這種整合、調整,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脫胎換骨。前面已經講過,琴的品質在出廠時,就已經定型了。不可能指望換個好琴碼、好琴絃,就能把一支抵擋琴的音質、音色調整到高檔琴的水平。 千斤的位置:教材上說,用自己的肘部抵住琴筒,手臂與琴桿平行,以小指根部的高度確定千斤的位置。但每個人的手指長短不一,還要進行微調,手指長的上調,手指短,特別是小指比常人短的,應該將千斤下調,直到按絃音準合適為準。綁千斤的線材對音質多少有些影響。綿線柔和,尼龍線明亮,用金屬掛鉤,聲音清脆。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琴絃的選擇:不同牌子的琴絃,各有特點。例如,上海的敦煌弦,線徑較粗,手感比較硬,聲音明亮;廣州弦手感比較軟,音色柔和;北京星海弦軟硬適中;中藝科技的琴絃,音色經過處理,音色純正,手感也很好,內弦與外弦的音色差異較均衡。因此,它的價位也高。我認為,應根據自己琴的品質特點來選擇琴絃,哪種琴絃適合你的琴,就配哪種琴絃。琴皮鬆的,配硬些的弦,琴皮緊的,應配軟些的弦。琴絃的選擇,最好透過對比試驗來決定,可以買幾種不同牌子的琴絃來試用挑選。為了確定適合的琴絃,花點投資也是值得的。琴絃也有一個與琴皮、琴碼磨合、適應的過程,不要拉幾首曲子就換掉,要等弦的張力穩定以後再作決定。合適的琴絃,應該達到外弦、內絃音色差異不大,高低把位音量比較均衡,聲音圓潤優美,加濾音墊後各音區無噪音,琴絃的手感符合自己的要求。 琴碼的調配:小小的琴碼對音色有很大影響,這與它對琴絃振動頻率的傳導有關。不同的木質密度、頻率傳導係數,會對琴皮的振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琴碼的形狀、與琴皮的接觸面積大小,都有說道。琴的音色基本特徵,如渾厚的、明亮的、柔和的、硬朗的,已經取決於琴的品質,不可能徹底改變。你對音色的喜好,在買琴時就應該充分考慮,選擇琴碼只能是進一步發揮出這種特色,作區域性的改善。彭曙光先生的琴碼堪稱精品,而且可以根據琴的狀況,選擇不同音色的材質與形狀。 琴弓的挑選:好琴弓的標準,在二胡選購知識中有詳細介紹。琴弓的輕重、弓毛的薄厚,以及琴弓的鬆緊調整,取決於各人的習慣,只要運弓順手就行。需要注意的是,應選擇摩擦力大的弓毛,好的馬尾能咬住弦,不打滑。高質量的松香能增加摩擦力。濾音墊配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音色效果。這裡只強調一個原則:你喜歡什麼音色,就配什麼材質的濾音墊。做到與其他元件的特點相一致,與整體的組合相協調。 對二胡的整合與調整,其目的就是把你的琴的特色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是把琴音調“通”了,就算是達到最佳狀態了。怎樣才算‘通透’?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辦法來觀察。當你拉琴的時候,請人用手輕輕接觸琴頭彎處的白色骨頭平面,如果能有振動感,即表示琴音通了。振動感越強,琴音越通透。 三、熟練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 以上說的都是有關硬體方面的問題,現在談談軟體的作用。即使把琴調整到了最佳狀態,你的二胡能不能發出最美的聲音呢?不一定。還要看各人的功力和技藝水平。比如一匹良馬,能不能跑出最快的速度,要看馭手的駕馭能力。再好的琴,你駕馭不了,也難以發出優美的音色。二胡本身的品質是硬體,人的技藝是軟體。硬體與軟體的完美結合,才能奏出Teana之音。在琴已經確定的前提下,人的技藝水平就是決定性的因素。琴的磨合,要靠深厚的功力;琴的調整,要靠豐富的經驗;琴的駕馭,要靠精湛的技藝。這就是軟體的作用。 怎樣才能發揮出二胡最美的聲音呢?只能靠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熟練掌握二胡的各種技法,紮紮實實地打好基本功的基礎。我們可以把二胡比作一臺複雜的機器,首先要學會操作它。各種弓法、指法及特殊技法,都是一個獨立的操作技術。對每一項技術都要熟練掌握,才能把這臺機器開動起來,運用自如。 1.右手技術。右手技術有兩個方面:一是運弓,二是弓法。練好這兩樣,二胡就會說話、會唱歌了。至於唱什麼調,唱多高。那是左手的事。運弓主要解決二胡嗓子的發音是不是圓潤、飽滿、清晰、明亮。弓法主要解決運弓的快慢、強弱、換弦的控制,以及頓弓、連頓弓、跳弓、拋弓、顫弓、抖弓、換弦等技法的運用。 2. 左手技術。主要訓練四個手指按弦的靈活、快捷、富有彈性。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掌握音準,學會揉弦、換把、顫指及各種滑音。對每一種指法都要反覆練習,直到嫻熟。兩手配合技術。兩手配合的技術是在弓法、指法的訓練中結合進行,也要練習一些專門為兩手配合寫的練習曲。要把手指按弦離弦與換弓、換弦的兩個時間點對齊。這一點在換把、換弦和拉快弓時尤為重要。另外,在一些特殊奏法的技巧中,也要求兩手的默契配合。 掌握二胡操作的技術和技巧,是打好基本功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除了按正確的方法進行苦練,沒有捷徑可走。需要的是駕馭二胡的決心和勇氣,再加上耐心和毅力。二胡的基本功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使掌握了各種弓法、指法的操作技術,還有速度和熟練的提高,技術難度的攻關問題。練習曲就如同各級的練習題,從初級到高階,不可能一蹴而蹴。在掌握了初級、中級的二胡技法之後,就可以按照獨奏曲的要求,將有關的操作技巧“組裝”起來,進行綜合運用了。 四、不斷提高二胡演奏的層次 掌握了二胡的操作技術,就可以逐步地駕馭二胡進行演奏了。駕馭二胡演奏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從二胡演奏的幾個層次上體現出來。筆者把二胡演奏的層次粗略的分為以下四種: 1、第一層――入門 這是習練二胡的初級階段。透過對二胡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能初步掌握二胡演奏的基本弓法、指法、換弦、換把、揉弦等技巧,能初步把握音準和節奏,可以流暢地演奏二胡考級第四級的練習曲和獨奏曲目。算是具備了二胡演奏的基本功力。筆者認為,在初級的演奏曲目中,《良宵》和《賽馬》是最理想、最全面的“組裝”各種操作技巧的獨奏曲。把這兩個曲子中的每一個小節,都能按照技術要求完美的表現出來,初級的標準就算真正達到了。 2、第二層――入味 在上一層的基礎上,加強中、高階的技巧訓練,能熟練掌握頓弓、拋弓、快弓、跳弓等難度較大的弓法,以及常用的特殊弓法;能熟練運用滾揉、壓揉、摳揉、滑揉等揉弦技法;並且對一些地方特點的表現技法運用自如;能夠把握音準,控制節奏;能奏出音質純淨、音色飽滿圓潤的樂音,聽起來很有二胡的韻味。這就具有了二胡的表現力。 3、第三層――入情 在有了紮實的基本功之後,還要提高藝術素質和修養,理解二胡曲目的內涵,進入到感情的層次。如果光有技巧,十級的曲子,從頭到尾能準確無誤的拉下來,但不會表達曲子的情感。就好像白開水,索然無味,還有炫耀技巧之嫌。只有進一步瞭解曲作的環境、背景,曲作者的意圖,能夠準確的表達出曲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這樣就具有了感染力。只有自己首先被樂曲的情感所打動,才能透過演奏流露出的感情,去感動聽眾。這就是專業演奏級的層次。 4、第四層――入境 這是二胡演奏的最高層次。不但要了解曲目所要表達的情感,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對樂曲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研究,進入樂曲的境界。運用自己的藝術修養、知識層面、閱歷、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融入自己的感悟,對樂曲進行第二次創作。達到人琴合一、情自心發、忘我無我的境界,使演奏具有震撼力,去打動觀眾的心,把觀眾也帶入到樂曲的境界中去。如果沒有嫻熟的技法、爐火純青的技藝、深厚的藝術造詣,神似的功力,是達不到這一層次的。這就是大師級的層次。達到這個層次,就可以說具有了超凡的駕馭二胡的能力,其二胡技藝已是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了。 《二胡學習要點》 1、『食指與小指之音位距離,乘以二分之九(4.5)倍,為琴絃之有效弦長』:兒童用之胡琴,其千斤位置應跟據此資料調整。 2、『拍子在點上』:有人一看到指揮向下劃線就起拍,這是錯誤的。拍子,在指揮動作最下方之一點上,而不在最上方之一點上。 3、『能不換弦就不換弦』、『能不換把就不換把』、『能不放指不放指』:總之動作越少、越小,越好。 4、『位是位、把是把』:位是『位置』,把是『把型』,合稱『把/位』,如第二位置Re把,就叫作二La把/位。因此『把/位』兼含有兩個概念,位是位(置)、把是把(型),不可混淆。 5、『食指音位,與空弦為大二度之位置,叫第二位置』、與空弦為小三度之位置,叫b三位置、與空弦為純四度之位置,叫第四位置、與空弦為純八度之位置,叫第八位置 、與空弦為大九度之位置,叫高二位置、...。 6、『左手四個指頭拉兩弦之音域為1-1之把,叫Do把』、音域為2-2之把,叫Re把、音域為5-5之把,叫So把、音域為7-7之把,叫Si把、 ...。 7、『與空弦為大二度之上把,叫第二位置』,而非第一位置:小提琴以C大調為基本調,大二度位置,叫第一位置,小二度位置叫半位置,然則第二位置是大三度,還是小三度位置呢?國樂既以D大調為基本調,則改以大二度為第二位置、小二度位置叫第一位置、大三度為第三位置、小三度為b三位置、大九度為高二位置.....豈不更好,何須東施效顰! 進度 8、『年簫、月品、萬世弦』:學胡琴是永無止境的。 9、『千日胡琴、百日簫』:學胡琴比學管樂器慢。 10、『不熟等於不會』:『速度就是技術』,任何一個練習曲,要奏的快,奏的熟都不容易。 11、『空弦長弓,學無不先』:有些傳統藝人是不用長慢弓的。南胡則因吸收了小提琴的教習法,必用空弦長慢弓為第一課程,學無不先。弓拉不長、拉不慢的老藝師們,要從這基本的第一課練起。 12、『琴藝好壞在於右手』:有人拼命作活指及換把練習,但『表情才是音樂的生命啊!』『表情就是音量』,『音量的控制,全在於右手』,因此琴藝的好壞,可說全在於右手。 13、『比賽是比音量(控制)與音色』:『沒有音量就沒有表情』,(只能在兩層樓內,跑上跑下),高潮時拉不出飽滿的長弓,就輸了大半! 14、『無論拉得多好,聽不到就沒有用』:『初學的人,要先求發出臨界音量』(『按弦入木、彈弦欲斷』),以後再練習音量的控制。不出大臂,『只用中弓的人,非可造之才』。 15、『先學相同弓速,再學不同弓速』:遇有不同之拍子,先學長拍用長弓、短拍用半弓、短弓。不要全部用滿弓,以致只好長拍用慢弓,短拍用快弓。總之拍子雖不同,弓速應相同因此弓段要相應配合,有長短之別。而不是不論長短拍,多用滿弓。 16、『換絃音,要先練換弓』,再練連弓:才能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17、『先學轉調,再學換把』:才能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18、『每一把型,每一位置都要練習』、『每一位置,每一把型都要練習』:利用其間之共同性,以增加轉調的能力。 19、『先學低音為按15之把型,如D、bE、F、G調;再學低音為按52之把型』,如G、A、bB、C調:利用其間之共同性,以增加轉調的 能力。 一般姿勢 21、『人背靠著椅背,琴桿垂直地面』:如此則人與琴可保有一夾角。人直琴直則無夾角;人直有夾角則琴桿不直,須用左手食指托住琴。兩者都必妨害換把與猱絃動作。 22、『學音樂的人不可打拍子』:『腳上無拍子,心中卻要有拍子』。在合奏時遇有休止符,且要不斷的數拍子。腳打拍子,會妨害別人,必不受樂隊歡迎,切不可養成此壞習慣。 左手姿勢 23、『持琴桿的是左手大指』:用食指或虎口持琴桿,接觸點就太多,而會影響到移位時之磨擦度,及猱弦時腕關節之靈活度。 24、『掌心與琴桿之接觸點越少越好』:太多就會影響到移位時之磨擦度。 25、『左手手臂向上』:而非向外。左手之手臂向外時,腕關節就無法靈活運動了。 26、『左手食指右側靠近琴絃』:如此左手之手背才能向上。 27、『左手食指與琴絃之角度越小越好』:如此左手手背才能向上。 28、『琴絃斜向透過左手之食指』:而非與食指尖正交。如此左手手臂才能向上。 29、『指尖在下,關節在上』:而非在同一平面,否則食指與琴絃之角度必很大,且琴絃必與食指尖正交。 30、『左手指第一關節要彎曲』:不可壓平。但小指卻要伸直不要彎曲。 31、『換把點在琴絃上,不在琴桿上』:換把是用指頭滑(虎口離開琴桿),而不是用虎口滑、指頭跳。左手的重心要放在按弦的指上,不要透過虎口加壓在琴筒上。 29、『上把音距寬,下把音距狹』:理論上高八度之指距,已為低八度之二分之一。 30、『上把指壓重,下把指壓輕』:因為上把之指頭與弦,距琴桿較低,下把之指頭與弦,距琴桿較高。同樣的壓力,琴絃的抗力卻不同。 右手姿勢 31、『弓杆要比弓毛略高』:以免弓杆敲到琴筒。 32、『用(食指)指尖持弓』─右手食指與弓杆之接觸面越少越好:腕要靈活的運動,右手食指之左側,與弓杆之接觸面就不能太大。 33、『(中指)向內壓弓毛時,要用指尖』:這是最省力、最靈敏的方式。 34、『推短快弓時,四指放開、拉短快弓時,四指合攏』:總之短快弓要動用腕關節,食指與琴桿之接觸面也就不能太多。 35、『弓杆與琴桿之夾角越小越好』:夾角過大,一弓會拉到雙弦。 36、『向九點(方向)推弓、向三點(方向)拉弓』:弓杆拉到四點方向,大臂就張不開了。推到八點方向,琴弓就會碰到琴桿。最理想的角度是,運弓在九點到三點的方向,琴筒則向逆時鐘方向略旋。 37、『拉弓時掌心向內、推弓時掌心向外』:右手之手心向上時,腕關節就無法靈活運動了。所以右手掌心是向左,而非向上的。拉弓時,腕向右先移(掌心向內)、推弓時腕向左先移(掌心向外)。 38、『長弓用臂、中弓用肘、短弓用腕』:拉弓時,軌跡成呈圓弧狀者,通常都是犯了大臂沒有張合的毛病,不會用大臂,弓也必拉不滿。而用肘甚至臂來拉短弓,則不夠輕巧。 39、『琴弓如箭弓、壓弦如彎弓』:無論是拉內弦還是拉外弦,弓毛都要對琴絃施以壓力,弓毛就會像引箭一樣有一凹凸點的,否則音質就不夠飽滿。 40、『拉外弦,用右手食指推弓杆、拉內弦,用右手中指壓弓毛』:否則接觸點無力,音質就不夠飽滿。 弓法 41、『弓速越快,音量越大』:單位時間內,所用的弓段越長,則弓速也就越快,因此也可以說『弓段越長,音量越大』。 42、『長音才是強音,短音難於強奏』:聲音本身很短,又要音量很大,當然就較難作到。長音才易強奏,這是自然的原理。 因此由長拍變短拍,或由慢轉漸快的旋律,適於處理為漸弱,而不適於處理為漸強; |2 3 |2 1 |23 21 |2321 2321 ==== ==== 由短拍變長拍,或由快轉漸慢的旋律,適於處理為漸強,而不適於處理為漸弱。 43、『長拍用長弓,短拍用短弓』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卻要相同』: 拍長不同,則所用弓段之長應亦有所不同,弓速才能相同。弓速相同了,音量也才 會相同。 因此弓段之長短,原則上應與拍子之長短成正比。譬如兩拍用了一弓,則一拍應用半弓, 半拍只能用四分之一弓....。 全 半 半 全 全 全 半 半 全 全 |5 ─ 5 5 |5 ─ 1 ─ |1 ─ 1 1 |1 ─ 5 ─ | 原則上長拍的弓段只可以更長、更快、更強,短拍的弓短只可以更短、更慢、更弱。 絕不可不分長短拍,都用同樣的弓段,以致長拍用了慢速弓,短拍反用了快速弓。否則就犯了強弱倒置─短拍反比長拍強的大忌。這是弓弦樂器的最基本樂學原理。 44、『長短弓不分是傻子』:以為長拍弓速要慢、短拍弓速要快的人,就是這類傻子! 『國樂界的這類傻子可還特多』!考其緣由,應與我們國樂界對南胡練習曲的錯誤要求有 關──所有的南胡練習教本,都仿西樂,是從用全弓拉四拍的全音符(長慢弓)開始的。 這是正確的。(『只用中弓操奏是傳統藝人的通病』,主因就是傳統藝師缺乏最基礎 的長慢弓訓練)。 但接下來的兩拍、一拍甚至半拍練習,也被要求用全弓來練習,(有些教本且特稱之為『不同弓速的練習』),就與西洋的教學重點不合了。 這時,西洋所重視的是不同『弓段』,而非不同『弓速』的練習。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卻要相同』,而非『拍子不同,弓段卻相同,弓速反要不同』。 未經正確訓練的學員,因長期受了長拍用慢弓,短拍用快弓之害,一遇長拍,雖仍有足 夠的弓段可以快奏,也會不由自主的把弓速放慢下來。 45、『只用中弓操奏是傳統藝人的通病』:優秀的粵曲藝師是絕非不用長弓的,平劇且多用長弓與一字一弓,只用中弓(甚至咪咪弓)操奏通病的傳統藝人,應是學藝未精之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