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8868866688
-
2 # 真叫王董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89986771.html
------------------------------------------
梧州是粵語(廣東話)的發源地
秦代之前,梧州屬百越之地,梧州先民當說百越語。從今天梧州話存在不少壯語因素的跡象看,當初梧州先民說的百越語可能就是古壯語。
公元前218年,古越人的一支——西甌國(今之梧州、玉林、北海一帶)在蒼梧起兵反秦,秦始皇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討。屠睢令史祿在海陽山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大軍順灕江、賀江而下,所向披靡。4年後,戰爭告一段落,秦始皇又“謫徙民五十萬戍之”。這50萬人主要分佈在以梧州為中心的西江中段。當時,嶺南各郡地廣人稀。直到東漢時統計,各郡人口還很少超過10萬的。這一大批漢人遷來,足以改變越人“一統天下”的局面,中原漢語便由此帶入嶺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滅南越國,將嶺南分為蒼梧、南海、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同時設“交趾刺史部”統治這九郡。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把“交趾刺史部”從贏婁(今越南河內西北)移治蒼梧郡治廣信縣(今梧州市區)。蒼梧郡的轄境相當於今廣西都龐嶺,大瑤山東,廣東肇慶、羅定以西,湖南江永、江華以南,廣西藤縣、廣東信宜以北的廣大地區。自此至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長達316年,廣信一直是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了東漢,交趾刺史部改為交州,其治所仍在廣信。
從秦到東漢這段漫長的歲月,漢族移民將中原的文化、語言帶到廣信生根、開花、結果。從洛陽到廣信4500公里的這條驛道,給廣信帶來了勃勃的文化生機。因為廣信地處偏僻,常常是北方動亂情報頻頻傳來,這裡卻仍是一片太平之地。兩漢之時,為避難仇,中原人士大批逃往嶺南地區,一些世家大族來到廣信。不少處士、名士、經學家,帶著眾多門生弟子也來到梧州,他們大興公學、私學,著書立說,文化活動鼎盛。
當時可以代表嶺南學術思想的,是廣信的幾個學者,如著有《春秋經注》、《公羊傳注》、《穀梁傳注》的交趾太守士燮(蒼梧京南人);著有《陳氏春秋》的著名經學家、王莽的老師陳欽,被稱為“嶺南儒家”、著有《左氏異同》的陳元,這對父子是嶺南經學的始祖;著有中國第一部佛教專著《理惑論》的漢末佛學家牟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隨著漢文化的傳播,漢語也在廣信一帶流行起來。
在古廣信,隨著漢人與百越人的進一步融合,中原漢語不斷地吸收接納一些百越土著語言,包括壯語,逐漸地形成了早期粵語。東漢之後200年,中原受北方遊牧民族統治近300年,漢語亦受這些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之普通話受鮮卑語影響大)。相比之下,受戰亂影響較小的嶺南人,特別是廣信人的粵語倒是較多地保留魏晉年間中原漢語的面貌。
東漢末年,曹操以東漢朝廷名義委任士燮“董督(嶺南)七郡,藉以與劉表委任的蒼梧太守吳巨抗衡。赤壁之戰後,孫權乘勢派步騭率軍南下,擊敗吳巨,奪取廣信。士燮被迫宣佈歸順東吳。步騭沿西江東進,攻下番禺(今廣州市)。為避開士燮勢力,鞏固孫吳政權後方,步騭於建安十六年(211年)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番禺。從此,廣信作為嶺南首府的三百多年曆史宣告結束。為便於治理,東吳於永安七年(264年)將嶺南分為廣、交二州。廣州轄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州治番禺。交州轄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州治龍編(今越南河內)。
番禺成為廣州州治之後,漢人勢力便沿西江中游向下遊及珠江三角洲擴充套件。漢族文化及語言也就從廣信逐漸向東傳播,粵語也逐漸成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通行語言。粵語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點,又有一定流通範圍之後,便停止了接受北方漢語的進一步同化,甚至對這種同化產生抗拒作用。而中原漢語受北方遊牧民族語言的影響,與較多地保留隋唐以前中原漢語的粵語與拉開了距離。
粵語從廣信東傳時,具有相對穩定性,已停止接受中原漢語的進一步同化,突出地表現在它對客家話的態度上。客家人從中原進入嶺南,在唐末與宋高宗南渡時形成高潮。那時,嶺南原來的漢族移民勢力已十分強大,控制住珠江三角形及西江兩岸平原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因而新遷來的客家人只能定居在嶺南山區。本來,客家話在當時要算是較標準的中原漢語,但傳入嶺南之後卻無法同化已經形成自己特點的粵語。相反,根據文化傳播“窮學富”的原則,有些地區的客家話受粵語的滲透,成為“雙方語言”,甚至成為粵語區。
粵語從古廣信順著西江往東傳播之時,也溯江而上,傳播至今之桂平、貴港、南寧等地,從藤縣經北流江傳至北流,過鬼門關傳至玉林、欽廉、湛江等地。從此亦可證明,語言傳播與江河有關,地域文化就是水文化。
-
3 # 使用者18880753275
白話起源於廣信,以前的兩廣首府,就在今天的梧州,封開一帶,白話區各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口音,以前是以梧州音為標準音,如今不過是廣東發達了,就以廣州音為白話標準音罷了,北方撈佬還取了個名字給它,叫粵語,
-
4 # 使用者98678684403
以前在兩廣地只稱為白話,漢化百越蠻獠語簡稱百話因諧音越人譯為白話,是秦始皇未按趙佗上書蒐集足夠中原無夫無子女子南下(只送了15000中原女子"以士卒為衣䃼"為緣由前往龍川)前提下,並推岀懷柔"和輯百越"政策與越聯婚,於前線廣信駐兵秦客兵與越女通婚生育後代產生碰撞出的一種全新語言,它就是用百越口音發部分古漢語+百越原口語形成的一種新生語言。
趙佗亦是"和輯百越"領頭人,秦皇朝倒下趙佗以收買俚獠人首領和越人人心,而獨立南越國並定都番禺,併成為蠻夷部落總長老,稱帝之後並實行“越人治越”政策,後期並攜部分俚獠人親信於漢自稱。
南越國的東界只到陽山,閩越國的西境只到盤陀嶺。中間這部分前期是海陽齊信侯駐地,中期是漢南海國,後期是滅兩越漢軍駐地。
如唐.杜佑在《通典.州郡.風俗》中曰:“尉佗於漢自稱‘蠻夷大長老夫臣佗’,俚人呼其所尊為‘倒老’。”杜佑這裡所說的“倒老”,就是現代粵語所說的“大老”。也就是說,粵語呼其所尊者為“大老” ,自西漢以來,二千多年不變。
-
5 # 嚴家慶
得出這個結論的根本原因在於:封開話還完整保留著兩漢時期及先前的中原雅言濁塞音糸統。參照標準是中國第一部音韻學史,隨朝初年的《切韻》。上面記述的是南朝學子的語音。
這表明粵語不是百越語言,而是楚蒼梧郡或漢蒼梧郡的官方語言。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史料:
1,《史記.貨殖列傳》:“九嶷,蒼梧之南,而揚越多焉。”
2,《戰國策.楚策》:“吳起為楚收揚越。”(吳起為楚悼王宰相)
3,晉代顧微《廣州記》:“六國時廣州屬楚。”
4,唐代馬總《通曆》:“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62年),楚子熊伐揚越,自是南海事楚。”
5,宋代郭棐《廣東通志》:“粵服楚,有楚庭。即今郡城。”
還有一些,這裡不一一列舉了。再結合廣東珠三角地區考古發現大量的楚墓楚文物,可以肯定地說楚人曾經統治嶺南數百年。楚人與百越人融合創造出“北話或白話”是必然的。秦始皇派50萬大軍征伐嶺南後,只是將楚蒼梧郡改名秦南海郡。連語言,風俗,繪畫,音樂都無法改變。晉沈懷遠《南越志》記載:“任囂趙佗之時,因(廣州)楚時有羊五色以為瑞,遂圖於府廳堂矣。”這表明秦軍兩位統帥是尊重楚俗的。
至於漢武帝恢復楚蒼梧郡,在嶺南大力推廣白話,也是皇恩親民的必然。但他將封開之地改名為廣信(廣為恩信之意)。所以,白話又稱廣府話。
-
6 # 星星131591343
我只知道白話是用平音喉嚨發出,其他語音都是捲舌頭髮出。這才是有價值觀。想學會你們這些沒天賦的是不可能的。要學我教教你。
-
7 # 潤物無痕74383225
大家都知道,自唐朝張九齡開避梅關古道之前。漢人南遷的兩個主要通道在於廣西靈渠桂江及閩贛州之地!到了明朝初期因為陳誠與朱元璋爭帝失敗,粵北韶關空白之地被大批江西客家遷入佔據!所以從時間及田野調查的結論證明:如果廣府人遷自韶關珠璣巷,那珠磯巷中轉的時間只有唐朝到明朝短短600多年的時間。而這段時間恰恰是客家民系大規模南遷的時間。這段時間經過珠磯巷遷入珠三角的廣府人恰恰大部分都應該是客家人。因此與號稱形成於秦漢時期的土白壯話民系是完全不同的二個族親!所以粵西跟廣西的土白壯平話人強烈反對就可以理解了!
-
8 # 沃德商貿旅長
最近總有勢力挑撥離間我們內部團結,請大家千萬不要上當。他們目前用的最多招數就是無中生有、小題大作。大家警惕起來~
-
9 # 敬事房撐簿
孫權麾下步鷙從蒼梧未遷番薯之時,蕃禺城早已燒成瓦礫,到處都是谷枸樹,步將南越國遺民趕下海變下等船家,餘後世代謂為,等家,賤民也,再後廣信話發生了音變,廣府話也發生音變,從平南話就可以引證
-
10 #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粵語在兩廣又稱為白話,它發源和成型於廣信城及廣州兩地的互動影響。廣信城即今天廣西梧州、廣東封開一帶。為什麼會源於這裡呢?這有清晰的歷史原因和歷史發展脈絡的。
秦始皇派50萬大軍南下,統一百越和嶺南並設立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實行統治之後,陳勝、吳廣的起義很快導致中原一帶群雄競起,天下大亂。已統一嶺南駐守南海龍川的秦朝大將今天河北正定人趙佗見此形勢,派兵封閉嶺南關隘自守,並趁秦朝滅亡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國,在廣州番禺自稱“南越武王”。
漢高祖劉邦奪取中原建立漢朝之後,派人勸趙佗歸漢。趙佗歸順漢朝。呂后當政時期,雙方兵戎相見。趙佗死後,南越王朝還傳了4代,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南越國存在了93年,促進與中原與嶺南百越民族的大融合,也促進了語言的互相交融。這是中原語言與嶺南當地原住民語言發生的第一次交融。
漢朝統一嶺南,在嶺南今天的兩廣地帶設立鬱林郡、合浦郡和蒼梧郡進行統治。一直到東漢之後的三國時期,蒼梧郡的管轄範圍雖然也屢有變化,但一直是附近地區的郡治,這裡是西江和賀江等的交匯地帶,長期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廣西梧州一景)
漢朝還設立交趾刺史部,曾設刺史部在廣信縣。 後改交趾為交州,設治於廣信。 之後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番禺。 三國東吳曾將嶺南分為交州、廣州兩州。蒼梧郡上屬廣州。
可見,南越國之後,蒼梧成為了嶺南的一個重要中心,在這裡,中原語言與當地語言進一步融合,漸漸定型,後來,這個中心又上屬廣州,與廣州兩地之間互相交流很密切,粵語,就是秦末與西東漢時期中原人與當地人的長期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形成的語言融合的結果。
-
11 # 使用者1234126472
白話的發源地是土粵語一帶!封開懷集蒼梧梧洲玉林等等地方!懷集下方話與吳閩客家等等都有同!口語文寫出來是文言文效果的!白話的祖宗就是溝漏片羅廣片土粵語!
回覆列表
粵語和白話不同,粵語是五羊之類中原南下的華夏語言,參考:頗有華人相輔。白話是梧州開始擴散的漢朝語。參考廣佈恩信等。所以粵語和白話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