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96880027329

    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2010年版) 《建築工程管理與實務複習題集》 2010年網上增值服務(2) 2A312000建築工程施工技術 2A312010施工測量 一、單項選擇題 1.水準測量中,設A點為後視點,B點為前視點。A點的高程是45.382m,後視讀數為1.202m,前視讀數為1.302m,則B點的高程是( )m。 A、44.180 B、44.482 C、45.182 D、45.282 答案:D 【解析】B點的高程=A點的高程+後視點A讀數-前視點B讀數=45.382+1.202-1.302=45.282m 2.水準儀主要由( )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A.物鏡、水準器、基座 B.儀器箱、照準部、三角架 C.望遠鏡、三角架、基座 D.望遠鏡、水準器、基座 答案:D 【解析】 物鏡、目鏡是顯微鏡的組成,故A選項不正確;三腳架不是儀器的基本組成,故選項B和C均不正確。 3.在一般工程水準測量中通常使用( )。 A.DS05型水準儀 B.DS3型水準儀 C.DS10型水準儀 D.DS1型水準儀 答案:B 【解析】DS3型水準儀稱為普通水準儀,用於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及一般工程水準測量。 4.水準儀型號DS05,其中數字下標表示了每公里往返測高差中資料的誤差為( )。 A.0.5mm B.5cm C.0.5m D.5m 答案:A 【解析】對測量儀器而言,誤差為5cm及以上顯然不可以,故選項B、C、D不正確。 5. 下列經緯儀屬於普通經緯儀的是( )。 A.DJ0.7 B.DJ1 C.DJ2 D.DJ6 答案:D 【解析】DJ0.7、DJ1 和DJ2型經緯儀屬於精密經緯儀,DJ6型經緯儀屬於普通經緯儀。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內容中哪些是施工測量的內容( )。 A.竣工圖的編繪 B.建築物定位和基礎放樣 C.建築物的測繪 D.建築紅線的測設 E.建立施工控制網 答案:A、B、E 【解析】建築物的測繪是房屋測繪機構的工作,而建築紅線的測設則是規劃部門的工作,故選項C、D不正確。 2.測量的基本工作有( )。 A.測角 B.測軸線 C.測坡度 D.測距 E.測高差 答案:A、D、E 【解析】測量的基本工作是要在空間定點,包括確定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而軸線、坡度的測設不屬於測量的基本工作。 3.在下列方法中哪些是點的平面位置測設方法( )。 A.經緯儀測設法 B.極座標法 C.直角座標法 D.距離交會法 E.水準儀測設法 答案:B、C、D 【解析】經緯儀測設法、水準儀測設法不是具體的測設方法,故選項A、E不正確。 4.利用水準儀可以完成下列哪些工作( )。 A.測量兩點間的高差 B.測量豎直角 C.測量兩點間的水平距離 D.測設已知高程 E.測量座標 答案:A、C、D 【解析】水準儀的主要功能是測量兩點間的高差h,它不能直接測量待定點的高程H,但可由控制點的已知高程來推算測點的高程。另外,利用視距測量原理,它還可以測量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 5.在建築工程測量中通常使用( )。 A.DJ1級光學經緯儀 B.DJ2級光學經緯儀 C.DS15級光學經緯儀 D.DJ07級光學經緯儀 E.DJ6級光學經緯儀 答案:B、E 【解析】J07、J1 和J2型經緯儀屬於精密經緯儀,J6型經緯儀屬於普通經緯儀。在建築工程中,常用J2和J6型光學經緯儀。 6.經緯儀的主要功能是( )。 A.測量水平角 B.測量座標增量 C.直接測量兩點間的高差 D.測量豎直角 E.直接測量兩點間的水平距離 答案:A、D 【解析】經緯儀的主要功能是測量兩個方向之間的水平夾角β;其次,它還可以測量豎直角α。 2A312020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掌握土方工程施工技術要求 一、單項選擇題 1.土方施工中,按( ),可將土石分為八類。 A.土石的天然密度 B.土石的幹密度 C.開挖的難易程度 D.壓實的難易程度 答案:C 【解析】土的工程分類共有八類,由軟到硬依次是:一類土(鬆軟土)、二類土(普通土)、三類土(堅土)、四類土(砂礫堅土)、五類土(軟石)、六類土(次堅石)、七類土(堅石)、八類土(特堅石),這也是按開挖難易程度進行的分類。 2.土的可松性是土經挖掘以後,組織破壞,( )的性質 A.體積增加 B.體積減小 C.質量增加 D.質量減小 答案:A 【解析】土的可松性是指土經開挖後,土體變得鬆散、體積增加的性質。 3.土方開挖時,當土體含水量大且並不穩定,或邊坡較陡、基坑較深、地質條件不好時,應採取( )措施。 A.放坡 B.降水 C.加固 D.分段開挖 答案:C 【解析】土方開挖時,當土體含水量大且並不穩定,或邊坡較陡、基坑較深、地質條件不好時,容易發生邊坡塌方,故應採取邊坡加固措施。 4.土方的開挖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並遵循開槽支撐、( ),嚴禁超挖的原則。 A.先撐後挖,分層開挖 B.先挖後撐,分層開挖 C.先撐後挖,分段開挖 D.先挖後撐,分段開挖 答案:A 【解析】土方開挖前,應根據需要做好土壁支撐工作,然後再分層挖土。 5.基坑降水工作應持續到( )施工完成。 A.墊層 B.基礎砼澆築 C.基礎(包括地下水位以下回填土) D.基礎拆模 答案:C 【解析】基坑降水工作必須持續到基礎完成及地下水位以下回填土完成後方可停止,否則地下水位上升會影響基礎和回填土的正常施工。 6.基坑挖完後應進行( ),作好記錄。 A.混凝土澆築 B.支模 C.墊層施工 D.驗槽 答案:D 【解析】基坑開挖完成後,不能立即進行墊層的施工,而應先進行驗槽工作,對基底標高、土質等進行檢查驗收。 7.淺基坑土方開挖前,應先進行( )。 A.測量定位,抄平放線 B.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C.邊坡的臨時性支撐加固 D.邊坡坡度的複測檢查 答案:A 【解析】基坑土方開挖前,首先應確定基坑平面位置和尺寸。即先進行測量定位,抄平放線。 8.相鄰基坑開挖時,應遵循( )或同時進行的施工程式。 A.先大後小 B.先小後大 C.先深後淺 D.先淺後深 答案:C 【解析】先挖淺基坑,後挖深基坑,可能會造成淺基坑基底土層發生滑移。故相鄰基坑開挖時,應遵循先深後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程式。 9.雨期施工時,基坑應採取( )施工。 A.放坡開挖 B.人工開挖 C.機械開挖 D.分段開挖 答案:D 【解析】雨期施工時,為避免基底土層遭受雨水浸泡,基坑應分段開挖,挖好一段澆築一段墊層。 10.在基坑驗槽時,對於基底以下不可見部位的土層,要先輔以( )配合觀察共同完成。 A.區域性開挖 B.鑽孔 C.釺探 D.超聲波檢測 答案:C 【解析】釺探是用錘將鋼釺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層內一定深度,根據錘擊次數和入土難易程度來判斷土的軟硬情況及有無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釺探是瞭解基底以下不可見部位土層情況的一種較為簡易的辦法。 11.基坑驗槽前,要求( )提供場地內是否有地下管線和相應的地下設施。 A.建設單位 B.勘察單位 C.設計單位 D.土方施工單位 答案:A 【解析】場地內地下管線和地下設施的有關資料應由建設單位從城建檔案管理機構處獲取,並提供給施工單位。 12.觀察驗槽的重點應選擇在( )。 A.基坑中心點 B.基坑邊角處 C.受力較大的部位 D.最後開挖的部位 答案:C 【解析】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牆角、承重牆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以保證這些部位的土層能夠達到設計承載力要求。 13.基坑驗槽時應仔細觀察槽壁、槽底土質型別、均勻程度和有關異常土質是否存在,核對基坑土質及地下水情況是否與( )相符。 A.設計圖紙 B.勘察報告 C.施工方案 D.釺探記錄 答案:B 【解析】基坑開挖前,勘察單位已經對現場土層進行了詳細勘察,並提供了勘察報告。基坑開挖完成後,主要依靠觀察法來檢查核對基底土層情況是否與勘察報告相一致。 二、多項選擇題 1.土方開挖的邊坡應根據( )確定。 A.工程造價 B.使用時間 C.挖土深度 D.土的種類 E.水文情況 答案:B、C、D、E 【解析】工程造價不能作為是否放坡和坡度緩陡的依據。 2.填方土料一般可以選用( )。 A.淤泥質土 B.砂土 C.膨脹土 D.黏性土 E.碎石土 答案:B、D、E 【解析】淤泥質土、膨脹土壓實後體積變化仍然較大,故不得用作填方土料。 3.影響填土壓實質量的主要因素有( )。 A.土的種類 B.土的含水量 C.每層鋪土厚度 D.填方高度 E.壓實功 答案:B、C、E 【解析】儘管土的種類不同、填方高度不同,只要施工工藝正確,一樣可以保證工程質量。故選項A、D不正確。 4.淺基坑的支護形式包括( ) A.型鋼樁橫擋板支撐 B.地下連續牆 C.短樁橫隔板支撐 D.斜柱支撐 E.水泥土牆 答案:A、C、D 【解析】地下連續牆、水泥土牆既可擋土也可擋水,造價較高,主要用於不良土質情況下的深基坑支護。 5.基坑開挖時,應對平面控制樁、( )等經常複測檢查。 A.水準點 B.基坑平面位置 C.水平標高 D.邊坡坡度 E.地基承載力 答案:A、B、C、D 【解析】土方開挖時,應經常檢查平面控制樁和水準點是否遭破壞,保證測量的基準可靠無誤,另外還要經常檢查邊坡坡度、平面位置、水平標高等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少挖或超挖,故選項A、B、C、D正確。而在土方開挖施工中,無法也無需經常檢查地基承載力,故選項E不正確。 6.在深基坑土方開挖時,要對( )進行必要的監測和保護。 A.土體含水量 B.支護結構 C.地下水位 D.周圍環境 E.地基承載力 答案: B、C、D 【解析】支護結構安全與否及地下水位高低直接影響基坑開挖施工,同時深基坑土方開挖還要注意避免造成周圍路面塌陷、建築物傾斜等情況,因此也要對周圍環境進行必要的監測和保護。 7.觀察驗槽的內容主要有( )。 A.基槽的開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 B.槽壁、槽底土質型別、均勻程度 C.觀察基坑四周支護情況 D.基槽之中是否有舊建築物基礎、古井、古墓 E.基槽邊坡外緣與附近建築物的距離 答案:A、B、D、E 【解析】基坑四周支護情況不應當作為觀察驗槽的內容。 8.釺探是根據( )來判斷土的軟硬情況及有無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 A.釺孔大小 B.用力大小 C.錘擊次數 D.入土深度 E.入土難易程度 答案:C、E 【解析】同一工程而言,釺孔大小、用力大小、入土深度都是一致的。只有錘擊次數、入土難易程度與土層實際情況有關。 9.應當在基坑底普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的情形有( )。 A.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B.淺部有軟弱下臥層 C.基槽底面坡度較大、高差懸殊 D.基槽底面與設計標高相差太大 E.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的淺埋坑穴、古墓、古井 答案:A、B、E 【解析】基槽底面坡度較大、高差懸殊,以及基槽底面與設計標高相差太大,均可透過觀察法發現,不需要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一、單項選擇題 1.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當不能同時砌築時,應留置( )。 A.直槎 B.斜槎 C.凸槎 D.凹槎 答案:B 【解析】留置斜槎有助於保證接槎處的砌築質量。故選項B正確。 2.基礎上鋪放地溝蓋板的出簷磚,應同時砌築,並應用( )砌築,立縫碰頭灰應打嚴實。 A.丁磚 B順磚 C半磚 D立磚 答案:A 【解析】出簷磚用丁磚砌築,有利於保持穩定。故選項A正確。 3.磚基礎牆的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 )處。 A.以下一皮磚 B.以下二皮磚 C.以上一皮磚 D.以上二皮磚 答案:A 【解析】磚基礎牆的防潮層位置應在室外地坪標高以上、室內地面標高以下6cm處,故選項A正確。 4.裝置基礎一般應分層澆築,每層混凝土的厚度為200~300mm,並( )。 A.允許上下層之間留設施工縫 B.保證上下層之間不留施工縫 C.保證下層初凝後再澆築上層 D.保證下層終凝後再澆築上層 答案:B 【解析】混凝土初凝後再進行振搗,會破壞已經凝結的混凝土結構。因此,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築完畢。故選項C、D不正確。另外,由於裝置基礎承受的上部荷載很大,故混凝土施工中一般不宜留設施工縫。 5.厚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性,採取分層澆築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 )將上層混凝土澆築完畢。 A.終凝前 B.終凝後 C.初凝前 D.初凝後 答案:C 【解析】混凝土初凝後再進行振搗,會破壞已經凝結的混凝土結構。因此,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築完畢。 6.大體積混凝土應採取( )振搗 A.外部振動器 B.振動臺 C.平板振動器 D.振搗棒 答案:D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厚度一般在1m以上,故用振搗棒振搗比較合適。 7.澆築混凝土杯形基礎時,為提高杯口芯模週轉利用率,可在混凝土( )將芯模拔出,並將杯壁劃毛。 A.初凝前 B.初凝後終凝前 C.終凝後 D.澆築完畢後 答案:B 【解析】混凝土初凝後才能保持一定的形狀,終凝前具有一定的彈性。故杯口芯模應在混凝土初凝後終凝前拔出。 8.當大體積混凝土平面尺寸過大時,可以適當設定( ),以減小外應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於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 A.沉降縫 B.溫度縫 C.變形縫 D.後澆縫 答案:D 【解析】沉降縫、溫度縫、變形縫等都是永久縫,而後澆縫則是施工中的臨時縫,可用於解決基礎不均勻沉降、混凝土的熱脹冷縮和幹縮變形等。 9.大體積混凝土必須進行( )工作,以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A.二次振搗 B.二次抹面 C.外部降溫 D.內部冷卻 答案:B 【解析】顯然抹面工作有助於消除混凝土表面收縮裂縫。故選項B正確。 10.鋼筋混凝土預製樁採用錘擊沉樁法施工時,其施工工序包括:①打樁機就位;②確定樁位和沉樁順序;③吊樁喂樁;④校正;⑤錘擊沉樁。一般的施工程式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⑤④ 答案:B 【解析】打樁前,應考慮打樁產生的“擠土”效應,合理確定樁位和沉樁順序,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內業工作。在確定樁位和沉樁順序後,打樁機據此就位。打樁機就位後,利用自身的起重裝置將樁吊起,然後進行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校正。校正完成後,就可以開始錘擊沉樁。故選項B正確。 11.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中,“第二次清孔” 的下一道工序是( )。 A.下鋼筋籠 B.下鋼導管 C.質量驗收 D.澆築水下混凝土 答案:D 【解析】在泥漿護壁條件下鑽機鑽孔完成後,應進行清除孔底沉渣工作,即第一次清孔。第一次清孔完成後檢查孔底沉渣厚度是否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進行樁孔質量驗收。在下鋼筋籠和鋼導管時可能會碰撞孔壁,造成土顆粒脫落。因此,在澆築混凝土前,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清孔,以保證孔底沉渣厚度仍能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故選項D正確。 二、多項選擇題 1.毛石基礎截面形狀有( )等。 A.矩形 B.階梯形 C.梯形 D.錐形 E.鋸齒形 答案:A、B、C 【解析】基礎的外形不可能是錐形。鋸齒形不僅施工困難,而且對受力也沒有什麼好處。故選項D、E不正確。 2.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方案主要有( )等方式。 A.全面分層 B.分段分層 C.斜面分層 D.均勻分層 E.交錯分層 答案:A、B、C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性,採用分層澆築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築完畢。澆築方案根據整體性要求、結構大小、鋼筋疏密及混凝土供應等情況可以選擇全面分層、分段分層、斜面分層等三種方式。全面分層方案是指在整個模板內,將結構分成若干個厚度相等的澆築層,澆築區的面積即為基礎平面面積。澆築混凝土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方向進行澆築,要求在逐層澆築過程中,第二層混凝土要在第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築完畢。分段分層方案是指澆築混凝土時結構沿長邊方向分成若干段,澆築工作從底層開始,當第一層混凝土澆築一段長度後,便回頭澆築第二層;當第二層澆築一段長度後,回頭澆築第三層,如此向前呈階梯形推進。分段分層方案適用於結構厚度不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時採用。斜面分層方案是指混凝土一次澆築到頂,由於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搗工作從澆築層下端開始逐漸上移。斜面分層方案多用於長度較大的結構。大體積混凝土宜採用斜面式薄層澆搗,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並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將鋼筋推離設計位置。 3.下列哪些施工措施不利於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 ) A.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 B.降低澆築層的厚度 C.儘量增加水泥用量 D.選用矽酸鹽水泥 E.採用人工降溫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澆築溫度 答案:C、D 【解析】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矽酸鹽水泥都會導致產生較多的水化熱,因而都不利於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4.磚、石基礎的特點包括( )。 A.抗壓效能好 B.整體性好 C.抗剪效能好 D.施工操作簡便 E.造價較低 答案:A、D、E 【解析】磚、石基礎主要指由燒結普通磚和毛石用灰漿砌築而成的基礎,屬於剛性基礎範疇,抗拉、抗剪效能差,抗振動能力差,整體性不好。故選項B、C錯誤。 5.在初凝以前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可以( )。 A.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 B.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 C.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 D.提高混凝土抗壓強度 E.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答案:A、C、D、E 【解析】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從而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高,從而提高抗裂性。 6.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為( )和挖孔擴底灌注樁等。 A.水衝灌注樁 B.振動灌注樁 C.鑽孔灌注樁 D.沉管灌注樁 E.人工挖孔灌注樁 答案: C、D、E 【解析】沉管灌注樁是指利用錘擊打樁法或振動打樁法,將帶有活瓣式樁尖或預製鋼筋混凝土樁靴的鋼套管沉入土中,然後邊澆築混凝土(或先在管內放入鋼筋籠)邊錘擊或振動邊拔管而成的樁。前者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及套管夯擴灌注樁,後者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顯然,水衝、振動無法獨立成孔,也不存在所謂的“水衝灌注樁”和“振動灌注樁”。故選項A、B不正確。 三、綜合背景題 某建築工程,建築面積108000m2,現澆剪力牆結構,地下3層,地上50層。基礎埋深14.4m,底板厚3m,底板混凝土選用C35/P12。 施工單位制定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並選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攪拌站。 底板混凝土澆築時當地最高氣溫38℃,混凝土最高入模溫度40℃。 澆築完成12h以後採用覆蓋一層塑膠膜一層保溫岩棉養護7d。 測溫記錄顯示: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75℃,其表面最高溫度45℃。 監理工程師檢查發現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縫,經鑽芯取樣檢查,取樣樣品均有貫通裂縫。 (1)當設計無要求時,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一般應控制在( )以內。 A.20℃ B.25℃ C.30℃ D.35℃ (2)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在( )內加以覆蓋和澆水。 A.8h B.12h C.24h D.36h (3)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天。 A.7d B.14d C.21d D.28d (4)為使大體積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在拌合混凝土時,還可摻入適量合適的( )。 A.早強劑 B.緩凝劑 C.減水劑 D.微膨脹劑 答案:D 【解析】膨脹劑能使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產生微量體積膨脹。 (5)正確控制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方法是( )。 A.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B.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 C.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增加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使用矽酸鹽水泥 D.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 E.在設計許可時,設定後澆縫 答案:A、B、D、E 【解析】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主要從控制水泥水化熱的集中釋放和縮小內外溫差這兩個方面著手。選用礦渣水泥可以減少水化熱;使用緩凝減水劑可減緩水泥水化熱的釋放速度;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可縮小混凝土內外溫差,有利於控制裂縫;而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矽酸鹽水泥會導致產生較多的水化熱,因而不利於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 2A312030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 一、單項選擇題 1.模板工程設計的原則不包括( )。 A.實用性 B.安全性 C.耐久性 D.經濟性 答案:C 【解析】模板工程屬於臨時性結構工程,故進行模板設計時,一般不需要考慮耐久性方面的要求。 2.某跨度為2m的板,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則拆模時同條件養護的標準立方體試塊的抗壓強度標準值應不低於( ) A.5N/mm2 B.10N/mm2 C.15N/mm2 D.20N/mm2 答案:B 【解析】規範規定,跨度≤2m的現澆混凝土板,拆模強度應不低於設計要求的50%。本題中,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即標準立方體試塊的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0N/mm2,因此拆模強度應不低於10N/mm2。 3.鋼筋備料、加工的依據是( )。 A.構件配筋圖 B.鋼筋施工圖 C.鋼筋配料單 D.鋼筋下料單 答案:C 【解析】鋼筋配料是根據構件配筋圖,先繪出各種形狀和規格的單根鋼筋簡圖並加以編號;然後,分別計算鋼筋下料長度、根數及重量,填寫鋼筋配料單,作為申請、備料、加工的依據。 4.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鋼筋代換原則為:代換前後( )相等。 A、強度 B、剛度 C、數量 D、面積 答案:D 【解析】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也就是按構造需要配筋,是要保證一定的用鋼量,即鋼筋代換前後重量(面積)相等。 5.混凝土施工縫宜留在結構受( )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 A.荷載 B.彎矩 C.剪力 D.壓力 答案:C 【解析】鋼筋混凝土構件中,混凝土主要起抗壓和抗剪作用。混凝土施工縫屬於構件上的薄弱環節,故宜留在結構受剪力較小的部位。 6.普通螺栓孔成孔的方法是( ) A. 氣割擴孔 B.氣割成型 C. 鑽孔成型 D.氣焊成型 答案:C 【解析】氣割、氣焊成孔容易使鋼板的塑性下降,並且所成孔的孔型也不規則,容易造成鋼板受力後撕裂。 7.鋼結構中永久性普通螺栓的緊固質量,可採用( )檢查。 A.扭矩法 B.轉角法 C.張拉法 D.錘擊法 答案:D 【解析】永久性普通螺栓緊固質量,可採用錘擊法檢查,即用0.3kg小錘,一手扶螺栓頭(或螺母),另一手用錘敲。要求螺栓頭(螺母)不偏移、不顫動、不鬆動,錘聲比較乾脆;否則,說明螺栓緊固質量不好,需重新緊固施工。 8.鋼結構採用普通螺栓連線緊固時,緊固次序應( )。 A.從中間開始,對稱向兩邊進行 B.從兩端開始,對稱向中間進行 C.從一端依次向另一端進行 D.根據螺栓受力情況而定 答案:A 【解析】從中間開始對稱向兩邊進行普通螺栓的連線緊固,可做到各螺栓的緊固程度基本保持一致。 9.高強度螺栓的連線形式中,( )是目前廣泛採用的基本連線形式。 A.摩擦連線 B.張拉連線 C.承壓連線 D.抗剪連線 答案:A 【解析】摩擦連線依靠鋼板之間的摩擦力來進行力的傳遞,鋼板不發生相對滑移,螺栓僅承受拉力,不承受剪下力,對螺栓受力比較有利。故摩擦連線應用最為廣泛。 二、多項選擇題 1.某現澆鋼筋混凝土梁的跨度為9m,其跨中起拱高度可為( )。 A.2mm B.5mm C.15mm D.20mm E.30mm 答案:C、D 【解析】規範規定,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起拱,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本題中梁的跨度為9m,模板跨中起拱高度宜為9~27mm,故答案C、D中的起拱高度比較合適。 2.模板的拆除順序一般為( )。 A.先支先拆、後支後拆 B.後支先拆、先支後拆 C.先拆非承重部分,後拆承重部分 D.先拆承重部分,後拆非承重部分 E.先下後上、先內後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