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忽然發現自己很有性格上的缺陷,做事情總是急於求成,而每天卻又是在白白的浪費著大把的時間。有時候覺得自己可以很厲害,有時候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有一種深深的無能感,無力感和挫敗感。 我是一個特別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根本就待不住,心裡待不住,不喜歡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但又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向哪裡。 談戀愛也是如此,總是會莫名的猜測,明明還沒有很瞭解對方,就進入到一段關係當中,而缺乏信任感的我常常使戀情無疾而終,不能放鬆的與對方相處。 總是習慣多想,不能很清晰的對事情作出準確的判斷,也導致了自己越來越不相信自己。 大概這些就都是負能量吧! 怎麼改變呢?
14
回覆列表
  • 1 # 每日談心

    我們可以看到題主在問題下面說了很詳細的描述。並且這其中也不僅僅是急於求成的心理所在,還有其他的一些負面情緒。對此,我們一一來分析下,但因為對題主本身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所以只能從大眾行為來進行估測,題主可以自行採納。

    1.“忽然發現自己的性格有缺陷,做事總是急於求成,但每天又總是在浪費時間”,對於這一點,我們猜測題主應該是缺乏一個規劃安排,從而導致做事條理紊亂,最後導致事情做不好做不完。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出來,其實這是由於個體自身的自控與拖延所導致的,從而引起的情緒焦慮。而越是焦慮就越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樣子。這種情況下,毋庸置疑,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拒絕拖延。此處提個小建議:把一天之內該做的想做的事情,用紙筆列個清單,輕重緩急順序排好,一件一件在規定的時間裡去完成,把這種行為堅持到自己內心有個清單為止。

    2.“缺乏安全感”、“不喜歡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自己有不知該去哪裡”,對於這些問題,題主本身是因為什麼而缺乏安全感的呢?我們無從所知,但我們都要明白,一個個體的安全感不是靠別人給的,是自己給自己的,也許小時候缺乏父母的愛,所以導致的缺乏安全感,那麼就嘗試透過溝通去和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並時刻牢記,你一個獨立且完整的個體,對自己本身負有責任,所以安全感從心裡去找。另外,不喜歡當下的環境是為什麼?我們也無從而知,但相信總有一個原因讓題主你感到有壓力,而因為不知去哪裡,所以壓力加上迷茫,就更壓抑了。不妨學會換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看問題,也許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呢?

    3.“談戀愛也如此,不能很好地瞭解對方,就跟對方建立了戀愛關係,後續發展常常無疾而終”。我們都說,要了解了一個人一件事,再去做決定,但是說實話,有多少人真正地瞭解一個人呢?何況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份與角色,變換了角色可能相處模式也會有所變化,更何況兩性之間還存在這本質上的心理差異呢。所以,建議題主,可以看看格雷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武志紅的《為何愛會傷人》。

    以上粗略分析,題主自行見解。

    最後,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敢於承認與尋求改變,其實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相信題主會越來越好。祝好!

  • 2 # 費燈照夜

    竊以為:

    這是無法改變的,人人都有的劣根性,只是程度不同,首先你需要明白,你並不特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的種種心理動盪都是正常的。用迷信一點兒的說法,你這種人就應該是你這種活法,這種命,這是你命運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改變,而是接受你自己,你目前這個階段就是這樣的。

    那麼你是不是永遠就這樣下去了呢?不會的,沒有人會一直站在原地,你還會成長,你以前沒有意識到,但是你現在開始想這種問題,這就是一種成長,怎麼辦?對這種劣根性釜底抽薪,要讓更光明的根性照耀你的人生,這種劣根性自然能黯淡下去,徹底消除是不可能的。

    建議你就從現在開始,有意識的塑造你的身體和靈魂,過理性駕馭性情的生活。用追求和理想做刻刀,一刀一刀鑿下去。具體從健身開始,對外在的身體塑造有了要求以後,精神面貌也會發生變化,豎立理想,理想是個好東西,有了理想,生命就變得堅定和厚重,它是生存特別是有質量的生存必須的精神食糧,它會讓你站的更高,把你從細枝末節中解脫出來。也許作用沒有那麼大,但是如果你專注於它,就能解脫。

    也許一開始定位不準,要允許自己走彎路,無論如何都要上路,堅持向前,注意要現實理性,從小事做起,一點兒一點兒的糾偏,就像用楔子修斜塔一樣,要有那個細功夫,別說你沒有,必須要有,要不斷的鼓勵自己,跟自己做鬥爭:順著天意做事,逆著個性做人。

    起伏和搖擺是正常的,但是要不斷的鼓勵自己向前,任何時候都不能洩氣,要對自己有這個要求。你會越來越堅定,樂在其中,自有毅力,深諳其道,自有耐心。你會忘了急於求成這個事,這是最理想的,忘不了也沒關係,反正大家都是這樣,多少而已。

    如果你仍舊沒有成為大人物,這也很正常。清朝有位歷史學家趙翼,也是大詩人,大文豪,他晚年寫了三首有名的詩,其中有一首說: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說,年輕的時侯學講話,講不圓滿,自己以為學問功夫還沒有到家。到年紀老了才知道,學死了也沒有用,因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獨說話,做事做人也是這樣。

    我不說這些,你成長到一定程度也能意識到,如果你意識不到,我說了,你也做不到。

    要接受自己,體會自己,塑造自己。自然而然,你就會安心。

  • 3 # 智聯校園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能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這句話原意是對道德的感悟,而透過字面表象的理解或者是內容的遷移,我覺得如何改變急於求成的心理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治標先治本,首先,我們要想清楚我們為什麼會有急於求成的心理?

    1.誘惑太大。居於一個浮躁的社會下,面臨的機會也多,選擇也多,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讓我們重歸於零,面對誘惑,我們“止”不住內心的嚮往。

    2.盲目成功。對於成功我們並不能夠正確定位和對待,面對各種光環下的成功者,對於成功的盲目追求不能讓我們所安然處世。

    接下來,用《大學》裡的幾個字遷移到此思想:

    1.止:止住的無法收縮的野心和龐大的涉獵心,這並不是要求我們無所追求,拋開一切,相反,讓我們真正有所追求地平靜處世

    2.靜:安靜、寧靜、心靜。在繁雜的社會下,寧靜往往會讓我們思維放空,明白自己真真想要的是什麼

    3.安:心中無私無慾的一種安然狀態,在擁有專一目標的時候,正如我們從小學、中學、大學不斷求知的過程,會讓我們急於求成的心所淡然下來

    4.慮:“謀思也”,有所慮,有所多慮,處世謹慎周祥。同樣包含著反思反省之意和深思熟慮之意,居安思危,多方面反思予考慮,會讓我們較快的成長起來

    5.得:得到感悟和對成功的感悟,放空一切,從自我做起,加速成長,也得到對急於求成的頓悟

    在自己快速成長的階段,去嘗試,去闖蕩,去折騰,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學會反思、思考和總結,有目的地做階段性的規劃和整理,真正做到腳踏實地,在成長中積累,拋卻急於求成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出現窒息的問題,特殊的護理該怎麼做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