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事先鋒

    印度的“樓陀羅”輕型武裝直升機近日上了熱搜,因為他被尼泊爾軍隊擊落了。這是印度武裝直升機近年來第一次被擊落,尼泊爾最近表現非常強硬,顯然是做足了準備,他們先後奪回了卡拉帕尼、杜比亞拉杜、立普列克等和印度有爭議的地區,這引起了印度的反擊,也直接導致印度武裝直升機被擊落。

    圖為“樓陀羅”武裝直升機。

    說起這個“樓陀羅”武裝直升機,他可以稱之為是印度武裝直升機的開端。“樓陀羅”武裝直升機是印度號稱中國產的直升機,當然這個號稱非常重要,他和其他的印度中國產武器一樣,除了印度牽了頭,其他的裝置全靠從外國進口。這款輕型武裝直升機的載機平臺是印度的輕型戰鬥直升機,也就是HAL Dhruv直升機,這款直升機是由印度、德國、法國聯合研發完成。

    圖為“樓陀羅”武裝直升機正面圖。

    首先,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和德國合作研發了HAL Dhruv直升機,隨後,印度又和法國的透博梅卡合作,為HAL Dhruv直升機研發了“阿蒂丹”1H1渦軸發動機,單發功率為1206馬力,也就是差不多880KW左右。“樓陀羅”直升機使用2臺阿蒂丹1H1發動機,印度稱之為“沙克蒂”發動機(Shakti),該直升機空重2.6噸,最大起飛重量5.5噸,算是一種不錯的輕型直升機,整體效能比法國“海豚”,也就是中國的直-9要略差一些。

    圖為印度和德國研發的輕型戰鬥直升機。

    和“樓陀羅”比起來,直-9直升機使用的渦軸-8發動機功率要稍小一些,但是直-9本身也更輕,為4噸級直升機,其改進型直-19使用渦軸-8C發動機,重量增加到接近5噸,但是飛行速度要更快。“樓陀羅”飛行速度為最大290公里/小時,直-19達到了310公里/小時,兩者的航程半徑都是800公里左右,相比而言,直-19的掛載能力還更強,可以攜帶8枚反坦克導彈,“樓陀羅”卻只能攜帶4枚反坦克導彈。

    圖為7月3日被擊落的“樓陀羅”武裝直升機,這是近年來印度第二次在邊境被擊落飛機,第一次是被巴基斯坦擊落了米格-21,這一次是被尼泊爾擊落了“樓陀羅”。

    “樓陀羅”直升機除了德國的機體和法國的發動機外,還裝備了來自法國的頭盔瞄準具,以及來自以色列的航電系統,總之,他依然是一個多中國產品,而非是印度純粹的中國產。另外,他還配備了1門20毫米M621機炮。說起來,“樓陀羅”因為是輕型直升機改進,因此並不算專業武直,印度多年來擁有中國產專業武直的夢想,則是由LCH武裝直升機去實現,不過這個LCH可以看做是串列雙座的“樓陀羅”,不但依然是輕型武直,而且他依然使用了法國的20毫米機關炮、瑞典的IDAS綜合防禦裝置和以色列的CoMPASS IV 航電系統。

    圖為中國的直-10ME武裝直升機,比起“樓陀羅”先進了起碼2代水平。

    圖為“樓陀羅”武裝直升機,他的火箭巢也是非常小口徑的那種,反坦克導彈也不大,打擊威力比較有限。

    如果要說他們的效能,也都是解決有無問題的,畢竟連直-19都比不過的武直也是在無法給予更高評價,如果好7噸級的武直-10和8噸級的AH-1Z“超級眼鏡蛇”比起來,“樓陀羅”更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首先,他使用並列雙座,機體寬大,正面目標明顯;其次,他沒有裝甲防禦,被尼泊爾都能輕鬆擊落;再者,他掛載能力較差,只能使用火箭巢和4枚反坦克導彈,是在無法和現在主流的火箭巢+8枚反坦克導彈的輕型武直相比。

    圖為“樓陀羅”武裝直升機的座艙系統,螢幕很多,看著很先進,但是其實並列雙座就不是合格的武直構型。

    圖為巴基斯坦購買的土耳其A-129武裝直升機,算是比較專業的武直。

    要說“樓陀羅”最像誰,其實都不是直-19,而是直-9WZ直升機,也就是最早可以攜帶2具火箭發射巢,或者4發反坦克導彈的武直-9直升機,現在叫做武偵-9直升機,意思是他不再是承擔武裝直升機任務的飛機,變成了偵察型號,具備一定的火力就可以了。相比而言,“樓陀羅”能稍微比武偵-9強一些,但是強不了太多,都是輕型非專業武直罷了。

    圖為武直-19正面圖,可見其並列式座艙,狹窄的機體,減少了受彈面積,提高了飛行能力,同時掛載了8枚反坦克導彈、18孔大型火箭發射巢、23毫米機炮吊艙等武備,掛載力和打擊力顯然更強。其後三點式起落架,也是標準的武直起落架,提高了機體強度,增強了應對惡劣條件起降的能力。

    圖為“樓陀羅”正面,他的掛載能力和總體設計落後武直-19太多,最多能和武偵-9比較。

    所以說,“樓陀羅”在他誕生之時,效能尚可,算是為數不多印度研發出來還能用的裝備,但是現在已經落後了,印度也只能透過購買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來更新自己的武裝直升機技術了。巴基斯坦也在前年和土耳其簽署了購買A-129中型武裝直升機的計劃,這種專業武直再怎麼也比“樓陀羅”強大。當然,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參考,比起印度周邊的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能夠牽頭完成“樓陀羅”直升機已經實屬不易,在南亞也算是一件自豪的事情了。

    圖為中國早些年研發的武偵-9直升機,算是中國中國產武直的開端,他基本和“樓陀羅”差不多水平。

  • 2 # 環球火力

    “樓陀羅”武裝直升機

    “樓陀羅”(Rudra)武裝直升機可以算作是印度“ 輕型戰鬥直升機”(HAL Dhruv)的武裝版。從該機的效能引數看,其最大起飛重量在5.5噸左右(和中國的武直-9相類似)。其武器系統主要為一門20毫米 M621機炮,兩側掛架可掛載火箭巢、反坦克導彈、空空導彈、魚雷、深水炸彈等。

    HAL Dhruv

    “樓陀羅”武裝直升機之所以擁有不錯的通用性,也主要是來自於的印度“ 輕型戰鬥直升機”(HAL Dhruv)專案的成功,這個專案最終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印度已開始和德國的MMB公司進行合作,在1992年完成首飛,但之後受到技術問題及歐美因印度核試制裁,專案一度拖延。

    在歐美對印製裁“放鬆”後,印度於1999年與法國透博梅卡公司進行合作,為 HAL Dhruv 更換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印方稱這型合研的發動機為“ Shakti”,單臺功率達到1206馬力,升限提高的6000米,使 HAL Dhruv 的高原效能得到保障。

    “樓陀羅”武裝直升機座艙

    此外,印度在 HAL Dhruv 基礎上發展“樓陀羅”時,在機體上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進行減重。據統計,若按全機重量計算,其複合材料用量達55%。在座艙上,印度也為“樓陀羅”引入了時髦的“玻璃化”座艙,採用了數字化的飛控系統,甚至為飛行員配備了頭盔瞄準系統。

    當然,“樓陀羅”除發動機外,也使用了其它的多國技術,如瑞典薩博公司的綜合防禦套件(IDAS)、以色列埃爾位元系統的 CoMPASS IV 系統、法國Nexter公司 M621型20毫米機關炮等。這些裝置其實在印度的另一款輕型武裝直升機 LCH 中也能見到,“樓陀羅”和LCH 也能算作是印度“博採眾長”的基礎上,較成功的產品。

  • 3 # 科羅廖夫

    在印度政壇及軍方內部,吹牛既是傳統、又是強項。特別是在軍事力量發展與武器裝備列裝方面,可謂是力壓歐美,不遜中俄。據印媒《歐亞時報》近日報道稱,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開發生產的LCH武裝直升機。近日已透過印度軍方的測試驗收,並舉行交付列裝儀式,正式服役印度空軍。

    印度國內人士對此開啟花式吹捧模式,還有甚者指出,該機最擅長摧毀中國裝甲叢集目標。那麼,承載著印度武裝直升機光榮的LCH,有這個實力嗎?

    1999年,印巴之間爆發卡吉爾衝突,該戰最終雖以印度獲勝。但問題在於,苦於空中力量無法在高海拔地區,給印度地面兵力提供前沿支援及縱深打擊,導致印軍傷亡慘重。為此,印度軍方決定研製一款專用於高原地區作戰的武裝直升機,以此來彌補空中力量嚴重偏科的局面。

    2003年2月,在班加羅爾舉辦的印度第五屆航展上,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LCH全尺寸模型。按照HAL的說法稱,該機在設計上採取了多種提高戰場生存率的特徵,如機體擁有一定的隱身能力、低聲學特徵、雷達反射截面積小、發動機、油箱、機腹以及起落架均安裝了防撞系統等等。但在當時而言,該機感測器平臺並沒有位於機鼻下方,而是在駕駛艙上方,著實讓人懷疑它所宣稱的隱身能力。

    作為一款以印歐聯合研製開發“北極星”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為基礎,改進升級而來的武裝直升機。LCH在技術成熟度方面擁有優勢,可如何應對後期升級改造,對於HAL而言,又將是一個巨大麻煩。

    LCH武裝直升機研製工作於2006年展開,機長15.8米、旋翼直徑13.3米、高4.7米,最大起飛重量5.5噸。採用4片非絞接式結構主旋翼、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尾梁右側分佈著4片尾槳。動力系統採用印度與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製的Shak-it(力量)渦軸發動機,相較於“北極星”上的TM333-2B2渦軸發動機(單臺最大功率900千瓦),提升近30%,達到1200千瓦。

    LCH武裝直升機的最大速度265千米/小時、升限6500米、爬升率12.7米/秒、航程550千米。其駕駛座艙為縱列式,前方主駕駛員負責制空飛行,後方副駕駛員負責火力打擊。

    機載航電系統,主要由四通道自動飛行控制系統、GPS系統、以色列alphard特公司研製的CoMPASS IV前視紅外轉塔、整合夜視鏡的頭盔瞄準具與固定瞄具所組成。武器系統方面,該機機頭下方裝備有一門M621型20毫米機炮、射速750發/分、有效射程2000米。機身兩側短翼各配置有兩個掛架,除掛載70毫米多管火箭彈發射巢(24枚)外,還可以掛載以色列LAHAT反坦克導彈(8枚)、法國“西北風”空空格鬥導彈(4枚)、“毒蛇”反坦克導彈等武器。

    此外,該機在機體材料製造及防護方面頗為用心。機身由鋁合金隔框和蒙皮製成、機頭、駕駛艙上方整流罩及尾樑上部均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駕駛艙外部結構則採用碳纖維增強塑膠和凱夫拉混合材料製造、油箱地板結構採用鋁蜂窩夾層材料、機身夾板和尾梁前段採用鋁合金材料、尾梁後段下部和垂尾中心夾板則採用碳纖維材料。

    如此設計的好處,就是控制機身總體重量,呈現出較輕的狀態,因此複合材料的使用率達到55%。而在駕駛艙、油箱、發動機等部位,印度人則為該機加裝了基於複合陶瓷技術的模組裝甲,以此提高該機的抗攻擊能力和生存率。

    該機原計劃於2012~2013年服役印度陸空軍,但是由於印度特色傳統所影響,導致該機的首飛測試及列裝服役,不可避免地滯後拖延。2010年3月,LCH迎來首飛測試,時間大致為20分鐘,按照HAL董事長的說法,就是該機的多項效能均達到預期效果。

    隨後,該機在此後數年內,在不同環境下進行了多次測試,均取得成功。相較於其他裝備而言,LCH不論是研製開發,還是飛行測試,其進展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謂是神速無比。自然,這其中如果沒有法國的幫助,那終究又是一場不知何時抵達終點的馬拉松比賽。

    如今該機已經透過印度軍方測試驗收,進入空軍服役,國內人士便開啟了大規模吹捧。如稱其“具有良好的出口潛力”、“一項偉大的本土成就”、“使得印度空中力量具備鄰國所沒有的優勢”等等,其中,最匪夷所思的便是“LCH擅長摧毀中國的裝甲部隊、車隊及掩體”。

    印度人這樣想,已經是超越了“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階段。首先,LCH之所以採用大量複合材料,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是一型以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為基礎,從而改進研發來的武裝直升機。此外,該機火力配置方面,除一門20毫米機炮外,能攜帶的武器裝備無非是4枚反坦克導彈、8枚空空導彈、以及24枚火箭彈而已。

    因此,以上原因賦予了該機火力較弱,防護力單薄的缺陷;優勢則在於輕巧靈活、適合執行戰場觀測及偵察等任務。故而該機的定位只是一款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而非諸如像那些強火力、重灌甲的美製AH-64、俄製米-28、米-24、卡-52為主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一樣。換句話說,LCH武裝直升機無非是在遂行戰場觀測及偵察任務時,透過機載武器系統,對敵發起適當打擊而已。

    儘管武裝直升機素有“低空殺手”和坦克“開罐器”之稱,但其對標的機型卻是專用武裝直升機,這是其一。若想在現代戰爭中,將武裝直升機的最大威力有效發揮,還應具備摧毀敵方防空體系及雷達探測系統的能力,這是其二。

    從以上兩個方面而言,LCH武裝直升機也好,還是印度軍隊打擊力量也罷,均不能實現。為此,印度國內人士吹噓的該機“擅長摧毀中國裝甲部隊”的特徵,僅僅只是痴人說夢而已!他們問過攜帶“天燕”空空導彈的中國直-10武裝直升機意見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鵑象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