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跑步
-
2 # 雅量72
禮法說的是禮儀和法度。
禮是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比如婚禮,喪禮,典禮。
法是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由國家制定和頒佈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禮是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是被大多人普遍接受的行為準則。
法則是強制性行為準則。
-
3 # 至德堂
用現在的話來說,禮法就是治理體系,它規定、提醒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自我要求,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它從自我修養出發,推己及人。
-
4 # 軒轅凌霄
禮儀天下,征戰四方!
這才是我們老祖宗做的事情。
華夏祖先五千年錚錚鐵骨滔滔熱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禮記》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
精氣神!
敵人最怕的就是我們“知史近乎勇”!最怕我們拿起老祖宗的東西。
禮儀天下,征戰四方!
這才是我們老祖宗做的事情。
華夏祖先五千年錚錚鐵骨滔滔熱血!
盤古開天
夸父逐日
精衛填海
后羿射日
這是我們的神話傳說,沒有天我們開,海大了我填,太陽熱了俺射,跑了俺追,這叫華夏,用現代話說,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這股華夏民族的自強不息的鬥志一直在!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黃帝與炎帝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
黃帝推算曆法;
教導百姓播種五穀;
興文字;
作干支,
制樂器,
創醫學。
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為一週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在荊山(在今天河南三門峽靈寶)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
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
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
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我們經常自稱炎黃子孫,可是我們對軒轅黃帝的瞭解並不多,鑄鼎九州、井田制都是黃帝在位時期做的在這裡我只有兩個字:崇拜。
還要提及一部流傳到今天的著作《黃帝內經》,現在中醫必讀的經典,就是那個時候留下來的,幾千年了也沒人給補上幾個章節啥的,說明這本內經沒什麼錯誤,如果內經寫了鼻子長在眼睛上邊,估計後人早給改過來了。
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為什麼這麼細緻闡述?
因為要告訴大家,黃帝留下的是農耕文明,
農耕民族其實骨子裡乃至內心更為強大。
禮儀也是力量!
是發自內心的力量!
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是軒轅黃帝做的事情,從那時起華夏民族就有了禮儀,後世才有了《禮記》等著作。
“詩書禮易春秋”是儒家的五經,自古儒道不分家,儒家其實根本不懦弱,佛道儒醫武易與華夏民族的血性相合,才能融入華夏大地,一直流傳到今天。
佛祖捨身飼虎懦弱嗎?
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家懦弱嗎?
《禮記 曲禮上》曰: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殺害父親的仇人,不能拿腦袋跟他頂著同樣的天空,殺害自己兄弟的人,隨時帶著兵器遇到幹他,殺害朋友的仇人,不能給他一個邦國待著。
孔子與子夏的問答就是這樣,拿著兵器睡,記住父母的仇恨,不管是鬧市還是宮殿,遇到就幹他,你如果是使臣正在出訪,遇到殺害兄弟的人不要拔刀,平時遇到了再說……
儒家照樣剛強血性!
有個電影日寇侵佔了白洋淀,殺了小主人公的奶奶,這個孩子叫嘎子,那麼,好!也許當時他不懂什麼叫主義,他只知道我要報仇,報仇!我的餘生就是報仇!不管是打悶棍還是套白狼,就是要幹你……
日寇原計劃是三個月滅亡中國,它們打進來之後,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直到它戰敗,都不知道為什麼輸。
一場屠殺就能造就無數的嘎子。
人的精神力量是無法估算的。
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中華五千年,就是這股血氣與剛強不滅!
這盞燈滅了,
一切都不會再存在。
那麼儒家是學習六藝的,佛道儒加上醫學、武學、易經,這些東西數千年來已經與華夏民族英勇善戰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融在了一起,形成了民族的魂魄,再也無法分割。
佛曰: 慈悲 (殺盜妄淫酒)
道曰: 無為 (金木水火土)
儒曰: 忠恕 (仁義禮智信)
華夏文明從軒轅黃帝設立九德之臣開始,從其文化的根源就是“正”的,只有正才能“正大光明”。所以數千年來我們被稱為禮儀之邦。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只剩下我們自己。遠在漢唐我們曾用這些東西領導過全世界,全世界都受過華夏文化的燻蒸,今天的我們一定要看透這一點。
以醫固本
以武強身
以易明理
以佛修心
以道養神
以儒治世
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列祖列宗,除了你的父母誰會真的對你好?
你看到聽到的,都是狼故意讓你看到的。
——————————————————
現在世界的老大,有沒有讓世界人民都富強的心態呢?
帽子太大我們換一個吧,作為村長你有沒有信心帶著全村人民奔小康?
如果沒有,你就是不合格的村長。
現在地球村的老大,它只是為了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幸福在奮鬥,用剪刀全世界剪羊毛而已,是不是?
只想讓自己家幸福的村長是當不長久的。
因為村民都不支援。
只有禮儀之邦最終才能坐擁天下啊!
12.29
-
5 # 趙日金141
《禮記》: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大意,君路上見了大夫招手示禮,大夫下車還禮。同理,大夫見了士,士還禮。禮不用於平民。君的身旁不可用刑。武車的旗要展開,德車的旗要裹起來。
-
6 # 商丘木子李
《商君書·更法》:“及至禹、湯、盤庚、武丁 ,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
禮法是古代社會的法律依據,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裡者也。
所謂"禮法"是指行禮的章法、程式。禮必須有嚴格的操作程式,包括行禮的時間、場所、人選,人物的服飾、站立的位置、使用的辭令、行進的路線、使用的禮器,以及行禮的順序,等等,這就是禮法。《儀禮》一書,就是先秦各種禮儀的禮法的彙編。禮、法的這種一致性,這種“自身能合的內在性質”,這種“‘人治’的共同本質”,更導致了儒法合流,即以禮入刑,禮法結合,德主刑輔,明刑弼教。
禮法是傳統中國法律體系的基本特徵,等級觀念和綱常名教是其兩大支柱,全部社會成員的社會生活行為都被納入禮法規範.禮法的設計、宣傳者是社會精英,禮法施行的客體是全體社會成員,禮法的推行者則是政府的行政和司法官員。
從秦漢至明清 ,無論朝代如何更遞 ,中國社會的性質、政治結構、法律體系都處於一種超穩定的狀態。
這種社會的超穩定系統的存在不得不歸結為作為宗教精神般的儒家禮法思想深深地植根於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土壤之中。
它一方面積澱為中華民族的深層性格和心理核心 ,另一方面也鑄就了中國古代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禮法文化。
-
7 # 山堅海闊
禮法就是指以禮為法。就是說違反了禮樂制度,依據輕重判罪。齊魯會盟孔子去了,就因舞者的舞蹈不符合禮,孔子憤怒要殺,最後加罰砍手腳。再有就是僭越,你是什麼身份享有什麼待遇不能超越。據說和珅的一個死罪就是家裡後花園的水是活水,這是王爺的待遇,可以以此說和珅有反心,孔子要誅心就是用禮法。
-
8 # 且聽楓吟
禮法是傳統中國法律體系的基本特徵,等級觀念和綱常名教是其兩大支柱,全部社會成員的社會生活行為都被納入禮法規範.禮法的設計、宣傳者是社會精英,禮法施行的客體是全體社會成員,禮法的推行者則是政府的行政和司法官員。 禮法興起於先秦荀子時期,終於清末.1910年底,清廷頒佈的《大清新刑律》標誌著傳統禮法制度的消亡和近代法律制度的產生。
-
9 # 進擊的老楊
禮法,是一種統治手段。要知道為什麼有禮法,就要知道禮法的來源和禮法的作用。周公作禮,西周推翻商國之後始有禮法。那麼商朝如何統治?君主和巫醫。也就是說商朝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周公作禮,打壓了宗教,加強了王權。孔子說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本質上是王權沒落。資治通鑑為什麼從三家分晉開始寫,因為""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周烈王破壞了自己統治的根基,所以司馬光希望宋朝皇帝,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
-
10 # 站在自己肩膀上
可以分層次看:
1、首先是禮法:這個是從巫史祝卜而來,在蠻荒時代,誰能解釋自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誰就有話語權。當一些行為動作固定後,便成為統治者的標誌。
2、禮儀:孔子時代,他說天下禮樂崩壞,就是因為統治者無法阻止別人使用這種行為。強制性不存在了,僅僅是擺樣子。
3、儀式:到了這個階段,就像是一場遊戲,每年各地搞的祭掃各種陵墓就是這種。
4、形式、形式主義:有表無裡,還想欺騙人產生的行為。
所以,禮法是權利義務的延伸。
回覆列表
到了十六七歲,孔子已經成為一個熟知禮儀,很有文化修養的少年了,在當地小有名氣。當時魯國大夫孟子赦就十分欣賞孔子,他病危時曾告誡子說:“孔子年紀輕輕就這麼博學多禮,將來一定是個大人物。我快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為師!”後來孟懿子果然拜孔子為師,學習禮儀制度。不久,孔子的母親去世了。按照禮儀,子女應將父母親的靈柩合葬在一起,但孔子不知道父親的墓地在什麼地方,就將母親的靈柩暫時停放在曲阜城東,打聽到父親的墓地後,才遵照禮法恭恭敬敬地把父母合葬起來。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