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彩雲東昇戴寶山
-
2 # miniq311
清朝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個半奴隸制的社會,幾千年來都過著不限制人衣著髮型的社會習俗,被統治者繳完稅之後就享有有限的的自由,但是元清入主中國之後,元是將漢人壓制到最低層,任意欺凌,對漢文化保持是不即不離,結果是導致八十年就滅國,底層人是有反抗精神的,清吸取了教訓,採用逐步壓制反抗精神,培養僵化思維的手段來奴役占人口大多數的漢族,剃髮易服就是屈服漢人的手段,企圖反同化漢人,加上文字獄閹割思想,達到長期奴役漢人的目的,壓制漢文化,才能更適合異族統治漢人。
-
3 # 三觀粉碎機
“剃髮易服”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於1644年,也就是清軍入關,順治在北京城登基後釋出的《剃髮令》;第二部分是1645年清軍在打下江南後頒佈的《易服令》,兩者合稱“剃髮易服”。
很顯然,剃髮易服的指令是為了維護滿洲人對當時全國統治,以營造漢族對滿族一種身份認同上的穩定手段。其最早由1618年努爾哈赤攻陷遼陽的時候提出“譴三騎持赤幟,傳令自髡剃不殺”。
到了1636年,當時的皇太極對群臣說“為防止滿人效漢人之陋習,衣服語言悉遵舊制”。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是要漢人剃髮易服,而是要要求滿人必須使用滿族傳統頭髮和衣服,以防止忘記祖訓。
本來這也沒什麼對吧,然而這個時候,崇禎年進士,後來清朝入關後被封為禮部右侍郎的孫之獬,為了在清朝統治者的面前留給好個印象,不僅自己主動“剃髮易服”,還上書說:
陛下平定中原,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
這句話徹底觸動了當時掌管清王朝實權的多爾袞。於是一方面是基於對政權統治的穩固,另一方面為了表示清朝的統治,在多爾袞的授權下,開始全國強制性推行該政策。
不過也算是惡人有惡報吧,順治三年,山東爆發“謝遷起義”,農民軍攻入淄川,活捉了當時衣錦還鄉的孫之獬,將其斬首。
-
4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清軍入關之初,雖然得到了不少明朝大臣、官兵和地主士紳的歸順臣服,但是,攝政睿親王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對於收服關內漢族居住地民眾,心中還無底,甚至沒有明確的一統全國的計劃。
多爾袞曾在進軍沿途,強制推行髡頭剃髮制度,在武力壓迫下進行民族征服,遭到了漢人的強烈抵制,曾一度被迫做出一些讓步。但是,順治二年五月,清軍佔領南京後,為了進行徹底的民族屈服政策,於六月下令全國一律剃髮,七月頒令衣冠改制。
清朝實際最高統治者多爾袞,所以要在不少漢人抵制甚至反抗的情勢下,強迫剃髮易服,就是要以強制手段臣服漢人,使之統一,不存二心。“遵依者為中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清世祖實錄》卷十七,順治二年六月丙寅)
滿洲統治者以勝利者自居,武力推行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政策,嚴重損害了漢族居民的民族情感和傳統觀念。除此之外,還有圈地、投充、緝捕逃人等惡政,也加重了漢人的災難,為此後兩百多年漢人此起彼伏的反清、仇滿活動埋下了割不斷的禍根。
-
5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其實一開始清朝並沒有逼迫漢人剃髮易服,甚至還頒佈過“禁止剃髮令”,比如多爾袞的弟弟豫親王多鐸就專門下過一道命令:“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毋得不尊法度!”但是很多明朝文官寧肯違背命令也要主動“辮髮胡服”,被多鐸怒斥為“無恥”。
多鐸看著許多多大明朝的“忠臣名將”紛紛投降,而且主動剃髮易服,弄得他一時間也分不清誰是降將誰是清軍了,於是就下了那道“不得擅自剃髮易服”的命令,其實那道命令的全文更讓人羞愧,筆者想了想,還是把它全文照錄,免得有人說我斷章取義:“剃頭一事,本朝(清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尊法度,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特示。”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特示。”
多鐸在命令裡說的那個無恥之人,名字叫李喬,官職是左都御史,正二品。寧肯被清軍唾罵也要堅持先剃了頭再投降,這份“誠意”也真夠得上“無恥”二字了。
但是國破家亡之際,滿口仁義的道德的“聖人門徒”的表現,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比李喬更無恥的那廝名字叫孫之獬。
提起明末清初的漢奸,人們總是想起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並把他們並列為三大漢奸,恨不得食肉寢皮。但是這三個人加起來,也沒有孫之獬一個人可恨。畢竟范文程做了很多保護百姓的好事,洪承疇是兵敗被擒失節,吳三桂是被逼無奈先借兵報仇後投降。
孫之獬其實是個有學問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考上進士並且當上了庶吉士,要知道,只有科舉考試中的佼佼者才會被選為庶吉士,每三年也就那麼五六個,幾乎當上庶吉士的人,最後都有可能當上內閣大學士,最差也能混個六部尚書乾乾。
可是這個孫之獬雖然學問很好,卻不肯加入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反而千方百計擠進了閹黨。雖然斜肩諂媚吹拍閹黨,但是閹黨們卻並不瞧得起他:一個翰林院檢討、翰林院侍講、順天鄉試正主考,不但進不了“五虎(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五彪”(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就連“十狗”、“十孩兒”、“四十孫”都沒當上,連崇禎清算閹黨的時候都差點把他忘了。是他主動跳出來反對銷燬為魏忠賢歌功頌德的《三朝要典》——那是一本顛倒黑白、並使魏忠賢被稱為“聖人”的胡說八道大集合——當時有人為了奉承魏忠賢,竟把魏氏抬高到孔子的地位,列舉的理由就是,魏氏殺東林黨人、修《要典》,可與孔子誅少正卯、編《春秋》相提並論。
連清朝人修的《明史》提起這件事也忍不住笑:“侍講孫之獬,忠賢黨也,聞之,詣閣大哭,天下笑之。”
這個主動跳出來的閹黨被趕回了老家,從此恨上了整個大明王朝,顯示放開了老婆的小腳,又把自己的頭髮剃成了“金錢鼠尾(只留下金錢大一片頭髮,渣成老鼠尾巴一樣的辮子,是當時滿洲人標配)”,天天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著八旗軍打進來。
果然多爾袞來了,孫之獬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去投靠,被擺在了“禮部侍郎”的狗食盆子旁邊。
當時為了體現寬容,多爾袞並沒有要求文武官員他“統一著裝”,漢族官員峨冠博帶站一邊,滿族官員長袍馬褂站另一邊,要不是正規朝會,就愛咋坐咋坐,滿漢雜居,民族大團結,其樂融融。
這時候孫之獬那閹黨的本色就露出來了:已經剃了頭的孫之獬也穿上長袍馬褂,想站到滿洲官員一列,但是他滿身的猥瑣之氣一看就讓人生厭,滿洲漢子不願與他為伍,把他踢了出來;這時候他再想回到漢官一邊,也回不去了——衣服髮型不對,漢官也不要他。這時候您理解為什麼他在閹黨也不吃香了吧?
孫之獬眼看自己成了“蝙蝠(參見寓言)”,這樣下去朝堂上就沒有他的立錐之地了,當官正上癮的他當然不甘心,於是絞盡腦汁上了一道奏摺,名義上是給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實際上是給多爾袞的,奏摺的核心就四個字:“剃髮易服”——你們不讓我好過,那就同歸於盡!他在奏摺中還無限上綱:“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之從漢舊,而非漢舊之從陛下,難言平定,難言臣服也。”讀過書的閹黨果然比文盲閹黨更厲害,多爾袞一看:“言之有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正是“剃髮令”激起了全華人民的同仇敵愾,反清起義此起彼伏,清軍也毫不留情地揮起了屠刀,“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數不清的人死在了“剃髮令”之下。連比孫之獬更早投降的吳三桂都覺得孫之獬勾起來的這個“剃髮令”不靠譜,好幾次勸多爾袞取消這個漢奸的建議,但是為時已晚。
這個孫之獬看著滿朝文武都變成了“金錢鼠尾”、長袍馬褂,不禁洋洋得意,又主動請纓去打江西,還騙來了個兵部尚書的虛銜,可是他就是個只知道搖尾乞憐的書蟲子,哪裡會打什麼仗,既不會打,也不會“撫”的孫之獬卻會閹黨的看家本事——貪汙受賄。
結果多爾袞一看這傢伙只知道伸手撈錢卻不知道正經做事:敢忽悠我多爾袞?還是你滾吧!於是孫之獬第二次被趕回了老家(第一次是被崇禎)。
徹底被趕回老家的孫之獬完全絕望了:崇禎趕他回家,他盼來了多爾袞,多爾袞趕他回家,他還能指望誰?
孫之獬沒等來新主子,卻等來了農民起義領袖謝遷。謝遷打進孫之獬的老家淄川,一聽孫之獬這個漢奸這時候還在家裡享清福呢:那還有啥說的?給我逮過來!
聽說那個“剃髮令”的始作俑者被逮住了,老百姓馬上擠滿了街道——孫之獬正五花大綁遊街呢。這時候老百姓就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紛紛拿縫衣服的針扎他,這時候孫之獬又發揮了他閹黨“煮熟的鴨子,肉爛嘴不爛”的嘴臉,對著老百姓破口大罵,可是他忘了:又縫衣服的針,自然有縫衣服的線——他的嘴被縫上了。
剛好有人為了慶祝勝利殺了一口豬,老百姓弄了很多豬毛,把孫之獬身上紮了好多窟窿,種上豬毛:教你攛掇剃頭,這回讓你渾身長豬毛!
被遍體扎孔插豬毛的孫之獬被凌遲之後又砍了腦袋,凌遲之前,還讓他親眼看著四個孫子被殺掉,全家一百多口人好像也沒剩幾個,孫之獬卑劣的一生就此謝幕,但是事情還沒完。孫之獬死訊傳到多爾袞那裡,有人要給點撫卹金,但是有叫;馬光輝的反對:那貪官已經被免職了,還給啥撫卹金?多爾袞也痛快:那就別給了!
好像就是不久以前,孫家人好不容易才湊齊孫之獬骸骨下葬的墳墓,又被人挖了……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剃髮易服,可以說是漢民族心中永遠的痛。
因為從根子上講,它代表著屈服,一個曾經驕傲數千年的民族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頭顱,持續下跪了二百多年。
但是,直到今天,我們真的深刻地研究和認真地反思了這段歷史嗎?
依然沒有。
張牙舞爪的叫囂,要報仇,要刨墳,要殺光滿族,要反清復明,死不承認虛弱和無能,就只為了那點脆弱的虛榮心。
遮掩著傷疤,不敢坦露根子上的窩囊,不敢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
靈魂中的那個懦夫仍然跪著。
好吧,今天給大家講講“剃髮易服”,做好心理準備,有些人認為我語言比較刻薄,沒錯,我就是要刺痛你們,如果堅持不住,在這一行,你就可以終斷閱讀了。
最早以前,滿族也不是剃髮的,而是披髮。
洪武年間,北韓國曾經收編了一部分女真族的人員,還讓其中一些人做了官,《李朝實錄》記載了這部分女真人在同化過程中服飾和髮型的改變:“披髮之俗盡帶衣冠”。
成化年間,有個叫省有的北韓和尚,被女真人捉住了,後來逃脫回國。他向北韓政府彙報過程中,說女真人“皆披髮騎馬行”,也在《李朝實錄》記載中。
《殊域周咨錄》卷二十五·女直部記載了明朝成化年間的一件事:注意,“全削髮如僧”,那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女真人已經出現剃髮的現象了。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女真人剃髮現象就很普遍了。北韓人申忠一的《建州紀程圖記》這樣記載:這就已經成為滿族人的特點了,說明這種髮型已經獲得普及。
再過了些年,明朝末期,《建州聞見錄》中是這樣記載的:這和咱們從電視上看的清宮劇是有區別的,這時候頭上留的頭髮很少,辮子很細,“如小指許”。
清朝對征服地區的民眾施行剃髮,從進關以前就搞過。但這時候的剃髮,說實在的,征服的意味並不強烈,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性的象徵,要求和管束並不嚴格,因為此時的清朝自己本身都沒有個太明確的標準。
皇太極時期,他面臨的並不是對民眾“剃髮易服”,而是“蓄髮易服”的問題。當時很多官民都開始蓄髮,還喜歡穿漢服,甚至有人提議,要滿族官民遵循漢制,“蓄髮易服”。這遭到皇太極的反對:到了清軍入關,順治坐殿,多爾袞輔政,“剃髮易服”就開始了。
一、說第一個打臉的事情:“剃髮易服”做為清朝的國策,是咱們漢族人先提出來的。這件事情在《清稗類鈔》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明朝有個官員叫孫之獬,這人比較奇葩。《明史·倪元璐傳》記載,“孫之獬,忠賢黨也”。崇禎登基後,幹掉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而閹黨編有一部《三朝要典》的胡扯淡的書,崇禎帝下令將其焚燬,孫之獬“聞之詣閣大哭,天下笑之”。
這種貨色,和現在吹噓魏公公救國論的那幫人有一拼。
這麼出眾的無恥,當然受到排斥,這傢伙就被大家攆走了。他自己出錢,在家鄉山東淄川組織一幫人,抵抗農民軍,山東巡撫方大猷把他推薦給剛剛入關的清朝,於是孫之獬奉召入京,做了禮部左侍郎。
孫之獬首先剃掉了頭髮,改成滿族裝束,上朝時候他就鑽進滿族官員的行列中,結果滿族人很瞧不起他,就把他從班列中踢出來。他又往漢臣班裡鑽,但漢臣們看他這麼不要臉,又把他推出去。
這個孫之獬羞憤難當,就上疏說:陛下平定了中原,鼎新革故,民眾的髮型和衣服都應改變,以彰顯是陛下統治中原,而不是歸順中原。
輔政王多爾袞看到奏疏,就下令歸順的民眾都要“剃髮易服”。
所以說,“剃髮易服”做為清朝國策,是漢族官員出的主意。
如果說孫之獬這傢伙軟骨頭怕死,也不對。後來農民起義軍攻來,把他捉住,嚴厲拷打,他卻堅決不投降,破口大罵,全家被殺。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後來,乾隆執政,把孫之獬寫入了《貳臣傳》,還把當時曾經上奏要表彰他“英勇事蹟”的那些漢族大臣也編入《貳臣傳》。這就是被很多人罵的乾隆,他將洪承疇、孫之獬之輩大力批判,而表揚了袁崇煥、孫傳庭和盧象升等忠臣。
一個幾十萬人的民族教我們這個擁有數千年禮義廉恥的上億人口的民族怎樣判定黑白忠奸。
二、說第二個打臉的事情:清朝的剃髮易服制度在北韓沒有施行成功。
清朝入關前就已經征服了北韓,而皇太極就曾經要在北韓施行剃髮易服,但這項政策遭到北韓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對。北韓表示,寧可整個民族遭到滅亡,也決不肯接受這項政策。
在北韓君臣民眾的強烈抵制下,而皇太極出政治方面的考慮,終於妥協,這項政策就在北韓沒有能夠貫徹下去,半途而廢。
這就是被我們至今仍然瞧不起的北韓族,他們保住了民族的衣冠服飾,他們所保留下來的那些髮型和服飾其實就是明朝的樣式。而北韓的宗主國――明朝,在那裡,一個曾經驕傲的民族低下了高貴的頭顱,跪下來接受了改變。
三、說第三個打臉的事情:被大家恨之入骨的吳三桂是反對“剃髮易服”的。
當得知清朝要在統治區進行剃髮易服,降清不久的吳三桂十分震驚。他大放悲聲說:連屬國北韓都能夠誓死抗爭,保住衣冠。吳三桂立即進見多爾袞,提出反對意見。
透過吳三桂的爭取,多爾袞也意識到在當前的政治形勢下,搞“剃髮易服”有些太急切了,於是,就暫緩了這項政策的推行。
但到了北方局勢基本上穩定,明朝大批官員和軍隊投降,南明政權已朝不保夕,“剃髮易服”再次被推行。
四、第四個打臉的事情:漢民族的文化領袖接受了剃髮易服。
說起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那麼我們必須承認,儒家文化是無可匹敵的代表,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沒有任何其它文化能與儒家文化相提並論。而儒家的代表自然是萬世一系的孔家了。
明朝政府一向刻薄,但對孔府還是很不錯的,相當不錯,那麼承繼漢家文化,世受皇恩,而且被歷代所尊崇的孔府面對“剃髮易服”的局勢,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但這受到多爾袞的嚴厲斥責:孔聞謤丟官罷職,差點丟了小命。壓力太大,聖人門庭也扛不住了。於是,闔府上下,所有男丁,就剃光了腦袋瓜,留下個小辮辮。
要麼永葆榮華富貴,要麼為信仰而付出生命。當危機來臨之刻,選擇原來如此簡單。
有孔府做表率,大批大批的知識分子就跟著隨波逐流,也屈服了。
這就是所謂的“一朝江山顏色改,識時務者為俊傑”。
清軍攻克南京,多爾袞下令“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推行剃髮易服:剃髮令出,遭到激烈反對,為此在許多地方都發生了流血屠殺。在江陰地區,“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但是,與歸順的人數和地區相比,這點抵抗力簡直弱小到可憐,很快就被鎮壓了。
那麼,我們來探討一下“剃髮令”的目的和本質。
五、第五個打臉的事情:“剃髮令”實際剝奪了騎牆派的機會。
“剃髮易服”到底針對的是誰?
歸順的自然要歸順,像孫之獬之流,你就不讓他剃頭,他也想剃。這部分人不佔多數。
反抗的仍然要反抗,如史可法、夏完淳等人,不能指望他們會降服。這部分人也不是多數。
那麼佔絕大多數的,其實是首鼠兩端的騎牆派,“剃髮令”實際上就是針對的這部分人。牆頭草隨風倒的機會就沒有了,以前看到哪家形勢更佔優,就投向哪一邊,而“剃髮令”一下,不剃頭的,清軍殺,剃了頭的,反抗軍殺。
這就是逼著人必須要表態站隊了。
孫之獬抽了我們這個民族一個響亮的耳光,當初他站隊不成,站在滿班中被踢出來,站在漢班中仍然被踢出來,無立足之地。而他卻用這種方式來逼迫一個民族選擇站隊。
沒有糊弄的機會,也無法投機,也不必事後再趾高氣揚地吹噓自己的勇氣,只需用生命來踐行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至今大家仍然耿耿於懷,破口大罵,因為“剃髮令”實質上是剝奪了我們當牆頭草的機會,揭穿了我們懦弱的本質。
揭開了瘡疤,很疼,很丟人,但這就是事實。別看今天胸脯拍得啪啪響,充滿了義憤,顯示著勇氣,但要真放到當年,嘿嘿,真以為自己比祖先更加有骨氣?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反抗力量並沒那麼強大,負責剿滅反抗的也大多是漢族的明朝降軍。一個民族的意志被摧垮了,大家剃了頭,換了衣服,接受了統治。
歲月流逝,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如今這個民族重新站立起來,前所未有的強大和自信,引領著國家的走向,充滿信心地迎接世界的挑戰。
我雖然戴上“滿遺”的帽子很久了,但我仍然以自己是漢族而感到榮耀。今天重新反思這件事情,揭開傷疤,當然不會好受,也會激起很多人的反感,但我認為,遮掩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歷史,直面事實,我們並不是什麼時候都很牛的,我們也曾經落後和懦弱,被無情地揭穿了牆頭草的本質,選擇了屈服。
中國古代是一家一姓的皇權社會,任何人坐上皇位,都最終維護的是一家一姓的利益,這與民族無關,拿民族大義來說事就很扯淡。無論趙家、朱家,還是愛新覺羅家,買買提家,指望著他們把普通民眾的利益置於最高地位,那是妄想。他們所有的政治行為都最終是為了維護自己,而對他們的評判必須放在歷史的角度評價。
所以說,明朝的覆滅毫不可惜,朱家王朝已經無法承擔起歷史的重任了。而清朝消除了幾千年來自北方的邊患,各個民族高度融合,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前所未有的加強,領土也極度擴大,對外貿易是前朝數十倍,人家幹得比我們更好。
-
7 # 王老先僧
強制性同化是異族統治慣用的伎倆。比如:晚清時候,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也是強制性讓臺灣民眾學日語、放棄中國姓氏等等文化管制。而晚清和清初的不同點是,臺灣是殖民地,日本的中央政府並沒有隨著殖民地的擴充套件而搬遷。清初,自滿清入關後,滿人的中央政府早已遠離關外,由東北遷到了北京。雖是近代,但仍處於中古時代的舊階段。
換言之,所謂的異族統治分兩種:
一種是殖民地方式,日本和臺灣,英國和印度。
這種異地殖民的方式,有明顯的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國家的界限。殖民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剝削被殖民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鴉片,晚清時期英國商人向中國傾銷的鴉片大部分來自英屬殖民地印度。英華人在印度大規模種植鴉片,並且根本不在乎印度人吸不吸。有時候英華人為了提高印度士兵的戰鬥力,會在廝殺開始前,命令士兵靠吸毒來提高戰鬥力。可反觀宗主國英國本土,吸食鴉片卻是違法行為。日本也是一樣。英國和印度的殖民關係,就像強盛文明殖民落後文明,近似屠夫和肉雞。
第二種則是滿族和漢族這種本土種族互相取代的方式。
滿清和明朝,不像英國殖民印度,日本殖民臺灣。它不屬於跨版圖擴張,屬於本土鬥爭後替代。歷史上有個專有名詞叫改朝換代。但少數民族的改朝換代,又跟中國的改朝換代不同。因為,即便滿族不屬於跨版圖擴張。但它又有殖民統治的色彩。要知道,異族統治多半是多數民族服從少數民族的管理模式。且帶有鮮明的種族色彩,甚至種族歧視。英華人派總督和少數軍隊駐印度,日本人派總督和少數軍隊駐臺灣。滿族人管理中國。嚴重些的像印度、非洲那些地方,人分三六九等。不嚴重的像清朝,雖允許漢人入朝為官,但仍是以滿人為主。當然,清朝和英國這些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滿族和漢族不是英國和印度那種屠夫和肉雞的關係,而是滿族是中國,漢族也是中國的關係。漢族的生死存亡就是滿族人的生死存亡。清朝就是清朝,不是清朝和清屬明朝。治理國家和治理殖民地天差地別。
有殖民地少數人政治的色彩,但卻是符合中國歷史常理的改朝換代。沒有強烈意味的索取和被索取,滿漢共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並且漢文化相較遊牧文化,簡直不要先進太多。
以上這些特質,便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滿族入關後由於異族政治帶來的同化問題。本來如果是純粹殖民統治的話,滿清完全可以把漢族弄成印度,中央政府留在關外,關內派一總督,親王之類的。關外屠夫,關內肉雞。但它偏偏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改朝換代,中央政府完全融進漢族中心,又是遊牧文明。眾所周知,自古的少數民族政治,想要徹底征服漢族,首先要做的便是少數民族漢化。比如: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因為,畢竟對於中國而言,漢人為主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拋過文化強盛與否不講,少數民族統治想要維持國家穩定,民族融合是關鍵。
於是,鑑於滿清入關後國家的休養生息,滿族必定漢化。但由於自帶的殖民色彩,為了彰顯少數民族政治的合法性。攝政王多爾袞就想了一個損得不能在再損的招,強制性剃髮易服。這種依靠做表面功夫來突出滿族地位的方式,極大刺激了漢族人的自尊心和民族意識。成了多爾袞一生最大的敗筆。滿清從入關到二十世紀初宣統退位,二百多年時間內反清復明的團體就沒有一天消停過。
所以,滿族強制性的剃髮易服只證明一件事,就是大清朝的底色其實是中國本土特色的帝國主義。這種統治也說明清朝的政治制度相比漢人時期的統一王朝,更落後。
-
8 # 數到五答應我
滿貴族和皇帝之間的博弈,多爾袞為了阻止皇帝重用漢人,推行剃髮易服和搞大屠殺阻止皇帝重用漢人,最後順治黯然退場,孝莊又透過手段分化了滿貴族,康熙上臺開始重用漢人打壓滿重臣,往往遊牧民族問鼎中原以後,原來的貴族就會成為你的障礙他們會阻止你使用其他人,元朝就是例子,幾次改革失敗最後內部亂了,要不朱元璋累死也不可能以南攻北成功,清吸取了一定的教訓,做出了妥協把貴族利用八旗製做成了皇帝的直屬勢力,緩解了矛盾。
-
9 # 野山cium
滿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其內心對中華文明的自卑和作為少數人群的危機意識,為了維持其統治牢固,他們明白對極為重視孝道、重視華夏衣冠、講究儒家傳統文化的漢人來說,剃髮易服無易於是一種精神閹割。是旨在摧毀漢人的民族自信,削弱漢人的抵抗意志,使漢人在精神上變得愚昧和懦弱,以便於統治。這種行為極大的摧殘了中華文明,也反映出滿清不是一個開放包容、具有進取意識的王朝。它直接造成了中國在近代的落後,這個朝代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是有罪的、是必須加以批判和鞭撻的。
-
10 # 愛歷史的小蝸牛
在我認為這是滿人為了征服漢人的文化,不過這談何容易,剃髮易服不過是變免得功夫。滿人入主中原之後,推行滿族文化,後來發現根本行不通,而且也不利於滿清的統治。
中華民族文化歷經幾千年不倒,根本就不是滿清文化能撼動的,一旦傷及文化本體,整個民族都會奮起反抗,這點從剛開始的剃髮易服就能看出來,剃髮靠大規模屠殺才完成的,如果想征服文化,估計滿清還沒站穩腳跟就得跑回老家了。
回覆列表
漢人剃髮易服是由變態的漢奸孫之獬為了向主子邀功而腦洞大開建議的,這個王八蛋最後得到了現世報。當時順治皇帝寸功未立,他為了樹立威信積極採納了這個極其損害中華民族精神的建議,使滿請統治也因之大害民心而接近崩潰的邊緣。試想大元都沒有實行過這種殘酷的精神鎮壓和民族歧視。因此我認為順治帝就是一個昏君,而且清朝第一個皇帝就是昏君。多虧順治得病早死,明君康熙繼位,否則大清必然比蒙元還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