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球評

    CBA聯賽很成功會越來越好

    看看昨天的揭幕戰,多精彩,多吸引大家的關注,外援水平越來越高,比賽激烈程度高了。

    雖然世界盃潰敗,感覺如今的球員一無是處,但只是沒有打出來,真正水平沒有這麼窩囊。

    自從姚明當CBA董事長以來,什麼都學習NBA,確實進步很大,大家有目共睹。

    相信姚明,CBA和中國籃球,都會好起來。

  • 2 # 保羅amoy

    職業化道路絕對是中國足球或者籃球正確的選擇,必須堅持走到底。之所以相關的人才匱乏有太多因素,體制的發展限制、職業通道的單一、社會家庭對孩子未來的選擇誤解等等細節都決定了後備人才的不足及斷檔,導致很多具備天賦或潛質的專業人才沒法進入到最後的職業體系當中,所以整個俱樂部或國家隊等一線隊伍表面看上去人員篩選捉襟見肘,這確實是讓球迷費解,也是職業化這麼多年後依然存在的業餘方面。

  • 3 # 足球大玩家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到底用什麼標準,衡量CBA聯賽是否成功?不同的標準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作為社會企業,CBA無疑是成功的。

    雖然CBA沒有像NBA一樣吸金,但也解決了中國職業球員的生活問題,相比20年前依靠國家財政發津貼的日子,中國籃球運動員的生活質量更高、運動生涯更有保障、生活的更有尊(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讓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去年某國手重傷,籃協主動攬責,該花錢花錢該找人找人,放在其他沒有職業化的體育專案,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大家都沒錢。另一方面,CBA聯賽帶動球市,活躍了周邊經濟,創造一定規模的就業,這就是CBA的成功之處。

    如果以促進中國籃球發展、反哺國家男籃評價,CBA聯賽無疑是不成功的,甚至可以說是徹頭徹尾失敗的。然而這種失敗,很可能是一種張冠李戴,這個鍋本不該CBA來背。

    正如鍵盤俠一提起國足成績不佳,動輒就喜歡拿中超金元說事,其實誰也沒法論證錢多和技戰術下滑存在因果關係,只是兩個不湊巧的現象同時出現而已。一如當年中國一窮二白造出來原子彈,並不能證明今日中國就造不出,我們能得出的結論可能應該是:有錢我們造原子彈更快,如果沒有職業化,中國足球、籃球可能會更加糟糕。

    足球、籃球歸根到底只是一份職業,從前是以此技能向國家要津貼,如今是以此技能向社會要飯碗。不同之處在於,30年前的中國,上到國家隊、下到省隊市隊,大批運動員都是鐵飯碗,如今只有少數打上職業聯賽的人,才能以此為生。

    這就引出一個非常樸素的話題:生存成本、機會成本。假設100萬適齡青少年練習籃球、足球,最終中國職業市場容量多大呢?中超中甲中乙滿打滿算1200人,籃球的就業市場就更小。

    如果這輩子打不上職業聯賽、半職業聯賽,一名球員的年收入,可能也就是快遞員、送餐員持平,但是球員卻要付出長達10年以上的訓練、冒著隨時可能骨折斷腿的風險。站在社會人情的角度,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絕對不會鼓勵他們走上這條道路,好好讀書考個師範、醫生、公務員,一輩子平平安安豈不更好。

    當然我們的體育基礎也是負累,如果我們的足球籃球培訓系統足夠發達,我們能夠培養出足夠優秀的孩子,可以去搶佔歐美的籃球就業市場,一如外援橫行中國,那樣中國籃球的就業率可以提升3-4倍。

    或者我們的職業體育培訓,可以更加全面,為青少年提供更優的退出機制。確保他們沒有打上職業聯賽,也能有一技之長、也能有正常人的學識立足於社會,那樣華人發自內心熱愛體育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在此之前,請小心呵護我們的CBA和中超職業聯賽,沒有他們的星星之火,中國足球、中國籃球只會越來越糟。

  • 4 # 何止生活

    目前我們國家自己的職業聯賽,與美職籃的差距還是肉眼可見的。甚至,離歐洲國家聯合舉辦的歐冠男子籃球聯賽,整體水平上都還有不小的鴻溝。那麼,本能夠更加真實,甚至能去到現場親身感受到籃球競技的魅力的我們自己的職業聯賽,為什麼就不如其他高水平聯賽呢?我們又能夠採取什麼措施,改變目前窘迫的現狀呢?這六大點,過人君不得不說!

    NO.6

    比賽節奏緩慢拖沓

    弊病指數:4星級

    措施:科學訓練、學習美職籃潮流

    如果我們現在邀請一位來自美國的籃球教練或者是高階球探觀看我們的聯賽的話,他們一定會感到大吃一驚!因為我們的CBA這麼多年以來,在比賽方式上一直沒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也就是說,直到現在,如果將外援們習慣性的單幹忽略不計的話,我們仍舊保持著那種老式的攻堅戰式的籃球對陣方式:依靠不斷轉移球,不斷跑戰術獲取投籃機會或者是發現防守空當,顯得極其缺乏變通。即使是像易建聯這種籃壇一哥,也必須老老實實按教練的安排打——不斷尋找處在空位上的隊友,或者抓住機會接隊友傳球投籃,除非是關鍵時刻,否則不能自己持球蠻幹。而因為球員身體素質的原因,改變這種拖沓緩慢的籃球節奏,則更顯得難上加難。如果像美職籃那樣一直在快節奏中全場奔襲的話,我們的運動員很可能堅持不到比賽結束就會耗盡體能。因此,在注重提升球員籃球技術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注重對高水平籃球比賽風格的學習,加強職業運動員的體能鍛鍊。

    NO.5

    球隊數量少、賽程少

    弊病指數:4星級

    措施:增加聯賽曝光度、與商業資本合作

    相比於籃球氛圍本就比我們濃厚得多的美國,我們在籃球軟實力這方面,就已經遠遠落後別人了。然而,即使是在硬實力上,我們的聯盟相較於美職籃,也同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美國,大多數州都擁有著自己的一支甚至幾支美職籃球隊,也只是因為這樣,在以地域劃分清楚勢力界限之後,各地球隊與球迷之間的對壘才顯得有看點、有噱頭。而在中國,因為對籃球這項運動充滿熱情的群體主要是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目前社會整體對推廣與普及籃球的職業化這項任務,還並沒有太大的熱情。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像沿海這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會有財大氣粗的老闆願意營造一種濃厚的籃球氛圍,斥巨資拉起一支職業籃球隊。而在內地,尤其是西部與華中地區,企業家們對建立職業籃球隊卻顯得沒有什麼興趣。而因為籃球隊伍的缺乏,導致CBA的球賽輪數,也就是賽程相比美職籃大大縮水。每當NBA季後賽爭奪戰上演到高潮時,CBA總決賽已經悄無聲息地結束了,這點顯然不容易招攬球迷。為了解決這一窘境,我們要大力發展職業聯賽與商業資本之間的合作,只有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才能支撐起一支職業球隊的運營!

    NO.4

    觀眾素質隱患

    弊病指數:4星級

    措施:加強素質宣傳、加強規則制定

    說起魔鬼主場,在美職籃裡頭,人們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的是擁有天然高原優勢、空氣稀薄的丹佛百事中心;而在中國,那就非五棵松球館莫屬了。而令人感到尷尬的是,他們給對手製造威脅的方式,卻大相徑庭。一個是以大自然的威力:超高的海拔讓對手在球場上的活動變得更加艱難吃力;而另一個,是透過鋪天蓋地的嘲諷聲、罵聲甚至羞辱其家人的“問候聲”影響客場球員的心智,使他們變得衝動易怒,甚至失去理智。的確,不僅僅是CBA裡有名的“京罵”——山西主場的“晉罵”、深圳主場球迷與前來觀戰的支援遼寧隊的客場球迷直接大打出手、上海球迷辱罵南京籃球隊“為什麼不早點去死?”等種種案例,都證明了我們的國民素質,仍舊亟待提高。為自己喜歡的球隊充滿激情地吶喊助威固然是籃球比賽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但為了打擊對方士氣,不惜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敗壞人品,對精彩的籃球比賽來說,實在是大煞風景的行為。可以討厭,可以像凱爾特人一樣,用“beat LA”這樣的口號還價,但不要傷害每位上場打球的球員與球隊教練。對此,球館方面必須大力宣傳文明觀球政策,並且對鬧事者進行相應處罰,杜絕此類行為。

    NO.3

    球員技術水平低

    弊病指數:5星級

    措施:建立完善球員培養機制

    與其它因素相比,這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讓人無奈的比賽觀賞性低的因素了。的確,喜愛籃球的氛圍可以營造,職業球隊的管理與經營狀況,在未來也有可能轉好。但是,我們華人在身體素質與培養籃球運動員的體制建設方面,與美國甚至與歐洲等國家之間的差距,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彌補的。曾經代表新奧爾良鵜鶘隊打過夏季聯賽的小賀賀天舉曾經如此描述他的美國之行:......在賽場上,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在我看來,他們的夏季聯賽的強度,跟我們聯賽總決賽的強度是一樣的。的確,每位在夏季聯賽中出場的球員,要麼是想表現自己實力的新人,要麼便是為了一份底薪工資、為了能在聯盟得到一份可以餬口的工作拼盡全力的NBA邊緣人,競爭與強度怎能不大?而賀天舉還是CBA最優秀的鋒線球員之一。著名解說員楊毅曾經說過,即使是如今籃壇的後場一哥郭艾倫參選,也沒有一支NBA球隊會願意要他!的確,郭艾倫的實力在中國產後衛中間的確算頂尖,但要是放在美國,恐怕從身體到籃球技術層面,都會被他們的優質後衛爆得體無完膚!而CBA中的佼佼者處境都如此尷尬,其他球員,就更不用說了。為此,我們必須看到根源的弊病,從娃娃抓起,建立健全的籃球人才培養機制,提升中國球員身體素質。

    NO.2

    裁判吹罰尺度成疑

    弊病指數:5星級

    措施:提高裁判上崗要求、建立全方位球場錄影裝置

    其實,裁判的爭議吹罰,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各種體育賽事的正式比賽場合都有存在,並且也必定會發生。然而,在CBA賽場上,像圖裡這樣教練組與裁判組吵成一團的景象,實在是過於多見了些。的確,因為目前國家對裁判員培訓的稽核工作還沒有上升到一個極其職業的高度,因此,執教籃球聯賽的裁判的質量,可以說是良莠不齊。再加上球場上的視角與遮擋問題,在某些情況下,裁判確實更容易做出誤判來。而有的時候,則更是會串通一氣般地偏袒主場球隊,不停地提升對客隊球員的吹罰尺度,造成極不公平的現象發生。

    而相較於經歷了嚴格的職業素養考核的NBA教練組,中國職業聯賽的籃球教練,大部分都是由過去的老籃球運動員擔任的。除此之外,便都是執教過球場多年的體育名帥。因為輩分和身份擺在那兒,一旦發生了什麼不愉快和衝突,很有可能會對著裁判不依不饒、直接開懟,場面也會因此變得火爆、熱鬧無比。儘管目前已經出臺了錄影回放等多項功能,但,球場黑哨、偏哨的現象,在聯盟中仍舊時有發生。對此,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提高裁判自身的職業素養。同時,用科技的手段保證比賽的公正,也是必不可少的。

    NO.1

    外援大包大攬

    弊病指數:7星級

    措施:適當減少外援上場時間、培養更多優秀國內球員

    沒錯,相比於其他主觀或客觀的因素,外籍球員的加盟,可以說是徹底攪亂了我們聯賽正常發展方向的雙刃劍。之前所提及的任何一項原因,都沒有這一點來得更有威力與破壞力。起初,我們引進外援的目的只是為了單純地補強球隊的薄弱環節,幫助球隊取得更好的成績。比如廣東隊引進的內線積臣,雖說實力確實出眾,但在王7、朱8、易建聯等一眾國手的光芒下,便也顯得平淡無常!沒錯,當時我們不依賴外援,是因為我們本身的國字號球星就擁有那麼強的實力。

    然而,在進入到中國籃球新的發展時期之後,引進強力外援幫助球隊快速走向奪冠之路,似乎成了每隻球隊預設的捷徑與共識。建隊僅僅幾年的四川,便是憑藉強大的三外援,一舉從聯賽墊底殺入了總決賽,並且奪得了當賽季的冠軍。而外援不顧整體,只靠自己瘋狂單打、不停刷分的行為,對國內球員的成長,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雖然姚明已經取消了CBA引進亞洲外援的政策,聯盟也湧現出了像勞森、富蘭克林這樣團隊至上的良心外援。然而,如果一場國內籃球比賽的高光點全集中在外華人的表演上頭,那還真是讓人失望透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姚主席已經發布了對外援上場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對國內球隊能力的要求,也是減少這一因素影響的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籃管中心前主任李元偉退休後曾說:“其實(改革)並不是多複雜、多困難的事情,但拖了這麼多年,關鍵還是看實施的決心。”起碼從目前來看,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是決心最大的那個人。

    今年是CBA聯賽的第24個賽季,在中國籃協主席、CBA公司董事長姚明的大力改革下,常規賽將進行46輪,20支球隊中的前12名晉級季後賽。23年前的CBA聯賽元年,12支球隊中有一半是軍警,常規賽只有22輪,八一隊以全勝戰績奪冠。

    過去23年間,CBA聯賽先後經歷過“八一王朝”、“廣東王朝”、“北京王朝”,球隊數量從12支增加至20支,南北分割槽從有到無,季後賽賽制、外援政策不斷髮生變化,聯賽招商、賽事轉播水平越來越高。但改革的程序也曾出現反覆,走過彎路,直到姚明擔任中國籃球“掌門”,CBA改革才駛回正確軌道。

    不到兩年,姚明先是推動CBA管辦分離一步到位,隨後對CBA聯賽賽制進行重大改革,CBA公司的商業化運營取得重大進展,中國男籃國家隊也摘得雅加達亞運會金牌。

    八一不敗奪冠開啟王朝

    1995年,CBA聯賽正式創立,這一名稱從創立之初被沿用至今,但是在早年間,人們還是更習慣於用籃球“甲A聯賽”(之前的聯賽名稱)來形容該項賽事。

    從CBA元年開始擔任裁判,馬立軍執法CBA聯賽16個賽季,擔任技術代表7個賽季,今年年初當選中國籃協裁判委員會主任後,負責推動裁判的職業化。他見證了CBA聯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有化到職業化的全部過程。

    1995年之前,國內共有20支隊伍,當時沒有主客場,而是一年打兩個階段的賽會制。第一階段,20支隊伍被分成4個區,每個區決出前3名,晉級的12支隊伍再集中打第二階段。在馬立軍的記憶裡,當時幾乎沒有電視轉播,“最後的冠亞軍決賽,打完一個多月後,才能在電視上看到比賽錄影。”

    1995年12月10日,CBA聯賽正式打響,1995-1996賽季被稱為CBA元年。那個賽季,參賽球隊有12支,分別是八一、廣東、北京、遼寧、山東、浙江、濟南軍區、瀋陽軍區、空軍、江蘇、南京軍區和前衛,有軍警隊多達6支。賽制由甲A聯賽的賽會制改為主客場迴圈制,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一直到1996年4月7日結束。

    為了保證聯賽的執法水平,當時的國家體委籃球處從全國抽調了所有的國際級裁判,馬立軍便是其中之一。“我是1993年升的國際級裁判,在當時那批裁判裡算年輕的。咱們國內第一批國際級裁判都在為聯賽服務,有的吹罰比賽,有的是技術代表,國家級裁判只有三四個人。”在馬立軍看來,當時的聯賽裁判水平非常高。

    當然,CBA元年的冠軍歸屬沒有懸念,劉玉棟、阿的江、張勁松、王治郅等人領銜的八一男籃一枝獨秀,場均淨勝對手27.3分,以26戰全勝的戰績奪冠,就此拉開“八一王朝”的序幕。CBA聯賽前6個賽季,八一隊從未讓冠軍旁落。

    “那時候的聯賽主要打技術,一打一、過人、跳投,打兩人配合、三人配合。像鞏曉彬、孫軍、胡衛東,那時候的隊員都有絕招,技術非常好。”馬立軍說,現在的隊員身體素質好了,身高也普遍高了,但是在個人技術、多人配合方面,比過去差了。

    王朝結束改革思路萌發

    1997至1998賽季,17歲的姚明開始代表上海隊征戰CBA聯賽,處子賽季場均得到10分、8.3個籃板,次年大幅增長至20.9分、12.9個籃板。

    早在效力青年隊時,姚明就已經備受重視,時任國家體委籃球處處長的楊伯鏞曾專門調撥經費給上海市體育局,馬立軍回憶,“當時發現姚明身高長得比較快,那時候還是供給制,不像現在隨便吃。楊伯鏞專門從籃球處拿出1萬元,這錢幹嘛用,專門給姚明吃飯用,別人不能用。”

    “姚明最好的一點就是 ‘ 根’好,從小打球就注重集體榮譽,贏了球,他比任何人都高興。在場上打球很規矩,也非常鑽研。”馬立軍認為,當時的大環境塑造了姚明的集體榮譽感,加上個人的鬥志,最終一步步成長起來。

    生涯早期,無論是在聯賽還是國家隊,王治郅都蓋過姚明,慢慢地,兩人開始出現良性競爭。馬立軍回憶說:“記得有一次吹國家隊比賽,結束後隊員們都在放鬆。隊醫一開始給姚明按摩,後來王治郅過來了,開玩笑說:‘差不多了吧,該我了。’姚明笑著迴應:‘看我哪天肯定要超過你。’”

    2001-2002賽季,姚明達到CBA職業生涯巔峰,場均交出32.4分、19個籃板、4.8次蓋帽,當選常規賽MVP。總決賽中,姚明率領上海隊以3比1擊敗八一隊,斬獲CBA總冠軍,終結“八一王朝”。

    在姚明快速成長、向“八一王朝”的統治地位發起衝擊之際,多支 CBA球隊職業化改革的思路開始萌發,這讓中國籃協、籃管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戰。

    1998年底,上海東方、遼寧獵人、山東永安、廣東宏遠、江蘇南鋼、雙星濟軍和吉林東北虎等7傢俱樂部倡導建立俱樂部主導的“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這被視為在向“領導權、經營權、管理權”集於一身的籃管中心公開挑戰。不過,在各方壓力下,這個籌委會從成立到解散只持續了2個月。

    在1999-2000賽季開打前,奧神隊的合併風波進一步加深了各個俱樂部與中國籃協之間的分歧。自美籍華人李蘇接管奧神後,奧神在1998-1999賽季第一年征戰CBA便殺入4強,為了增強球隊實力,奧神在休賽期合併了剛剛升級的前衛男籃,這引起其餘10傢俱樂部不滿。但中國籃協在處理這件事情時並沒有顧及俱樂部利益,差點造成各俱樂部罷賽、CBA停擺。

    中國籃壇升起“北極星”

    無論是7傢俱樂部成立“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還是奧神合併風波險些造成CBA停擺,歸根結底,還是各個俱樂部對CBA原有產權模式感到不滿。直到2003年6月,銳意改革的李元偉出任籃管中心主任,CBA歷史上的大改革才拉開帷幕。

    “那時候,只要走正路,他就支援你。”馬立軍非常認可李元偉的改革經驗和藝術,“他搞了一輩子籃球,能從宏觀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也特別抓細節。”

    2003年9月,李元偉成立“籃球職業化運作調研組”。2004年5月,李元偉主導推出《中國職業籃球改革發展十年規劃》,簡稱“北極星計劃”,該計劃全面借鑑NBA、NFL和NHL等聯賽,改革賽制、招商計劃和包裝模式等,將CBA從2004到2015年的發展分為3大階段,對CBA聯賽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劃。

    “我記得李元偉有一句話,細節就是質量。細節抓好了,質量肯定有保障。”馬立軍稱,李元偉不止關心賽制改革、招商計劃等宏觀方面,對於裁判職業化等細節同樣非常關注。

    2004年雅典奧運會,馬立軍是執法籃球比賽的兩名中國裁判之一。回國之後,馬立軍在裁判員培訓班上講述執法奧運會的心得體會,“我當時談到,歐洲籃球如何強調高強度對抗,而我們CBA的比賽還是文縐縐的,二者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強度、對抗不夠。”李元偉得知後,專門飛到現場,在培訓班上向大家傳達態度,“在執法聯賽時,一定要提倡對抗。”

    馬立軍回憶稱,在2006年,關於裁判職業化,李元偉曾經多次徵求了自己的意見,“他問我職業裁判需不需要搞,我說必須搞。”

    不過,那時候臨近2008年北京奧運會,籃管中心在男女籃國家隊的備戰上壓力驟增。在“CBA聯賽應該為國家隊集訓讓路”的背景下,李元偉不得不宣佈,2006-2007賽季和2007-2008賽季CBA聯賽縮水,取消南北分割槽,單個賽季縮短28天,總縮減場次多達112場。

    在那樣的背景下,“北極星計劃”就此擱淺,成立CBA公司等多項改革舉措也不了了之,裁判職業化也沒了下文。“如果那時候開始改革,現在已經成型了。難度其實並不大,但越拖越難落實。即便現在要改,我們的前期工作也做得太差。”馬立軍說。

    姚明將改革拉回正軌

    2017年2月23日,在中國籃協第9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姚明當選籃協主席,中國籃球進入“姚時代”,CBA改革也迎來新的篇章。

    “姚明當選籃協主席後,他跟我說:‘ 馬老師,您看裁判這塊怎麼弄?’他倡導專業人幹專業事兒,要我把裁判隊伍帶好,團結好。”在馬立軍看來,姚明與李元偉的改革思路非常相似,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早在當選籃協主席之前,在姚明的倡導下,18家CBA俱樂部投資人共同創立了中職籃公司,並就CBA改革多次與中國籃協溝通談判,間接推動了CBA聯賽公司的成立,完成了李元偉沒有實現的聯賽產權清晰化的目標。

    2017年7月,姚明被任命為CBA公司董事長,《2017-2022賽季CBA聯賽競賽方案》隨之出爐,該方案對未來5個賽季的CBA賽制、聯賽長度、外援政策等做出重大改革。其中,延長聯賽時間、增加比賽場次的改革,幾乎和李元偉在任時的舉措相同。

    而針對中國男籃國家隊,姚明首創雙國家隊制,男籃國家隊被分為紅藍兩隊,分別由李楠、杜峰擔任主教練,直到不久前才再次合併。為了配合國家隊備戰,姚明在裁判職業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馬立軍說,姚明非常重視裁判委員會的工作,“對裁判員的要求是,不要把眼光侷限於CBA聯賽,一定要和國際接軌。現在的國家隊隊員,打CBA要適應國內裁判員的判罰,到了國際賽場,一開始還不適應,要透過國家隊的熱身賽才能適應。回到CBA呢,又要重新適應國內裁判的尺度,這樣反反覆覆,隊員的狀態受到很大影響。”

    馬立軍認為,姚明作為籃協主席和CBA公司董事長,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籃球和CBA聯賽有光明的發展前景,“CBA聯賽肯定會越來越好,不只是賽制的改革、裁判的職業化,包括教練員委員會的成立、倡導小籃球的舉措、外援政策的變化,都在推動著聯賽不斷進步。”?

    熱詞·管辦分離

    CBA管辦分離用了20多年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CBA聯賽改革同樣如此。自1995年創辦以來,CBA聯賽改革的重點之一便是管辦分離:把聯賽的部分管理權還給俱樂部。但這個管辦分離的過程,一走就是20多年。

    早在1998年11月,中國籃協在北京召開聯賽會議,商討俱樂部職業化改革的思路,時任籃管中心主任的信蘭成在那次會議上作了報告,中心思想是改革要在中國籃協的領導下進行。

    也正是在那次會議期間,有7傢俱樂部的投資人達成共識,他們以CBA職業化為己任,渴望建立俱樂部主導的“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並提出“共存共榮、共同發展、共享成果”的口號。但籃管中心認為,這個聯盟超出了俱樂部的權利和責任範圍,重壓之下,該計劃胎死腹中。

    李元偉的“北極星計劃”,被認為是中國籃協自上而下推動管辦分離的原型。“北極星計劃”的思路是,CBA各個俱樂部的投資人和中國籃協均擁有CBA產權,但後者卻佔據絕對主導地位,這一情況需要改變。

    不過,李元偉實施的第一步是CBA准入制,首先要求各個俱樂部釐清自身產權。當時的俱樂部既有軍隊體工隊模式,也有地方體育局主導,同時還有民營企業控股。在李元偉的大力推動下,各個俱樂部產權明晰化,就連八一隊也和企業聯合成立了俱樂部。

    緊接著,李元偉原本打算成立籃協和各俱樂部參股的CBA公司,由後者負責商務開發和日常運營,可惜沒來得及具體實施,該方案便被迫擱淺。

    2009年1月,李元偉卸任,信蘭成重回籃管中心,管辦分離的程序停滯。直到2013年底,信蘭成在一次會議中重申:CBA必須管辦分離,只有改革才能發展。當時信蘭成提出了5個步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籌備CBA聯賽公司。

    然而,直到2016年,管辦分離的程序仍然緩慢,成立CBA聯賽公司也是遙遙無期。當年2月,時任上海男籃俱樂部投資人的姚明站了出來,聯合另外17傢俱樂部成立中職聯公司,目的是爭取CBA聯賽的商務權、運營權。不過,在與中國籃協的談判中,姚明代表中職聯提出的改革方案沒有得到認可。

    2016年11月,CBA公司正式成立,姚明被選為CBA公司副董事長,管辦分離跨出重要一步,且程序日益加快。2017年2月,姚明當選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幾個月後,在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批覆後,中國籃協將CBA聯賽的商務權、競賽權授予CBA公司,中國籃協只履行監管、指導和服務職責。

    按照此前的計劃,CBA管辦分離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將聯賽商務權授權給CBA公司,第二步才授予更為核心的競賽權。但在姚明入主籃協後,兩步並作一步,管辦分離一步到位,CBA改革進入新階段。

    CBA大事記(部分)

    1995年 CBA聯賽正式創辦,12隊參加,其前身為“甲A聯賽”。

    1996年 八一隊26場全勝,奪得首屆CBA總冠軍。

    1998年12月 7傢俱樂部成立“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籌建委員會”,在各方壓力下,該委員會於次年解散。

    2001年 王非率領八一隊實現6連冠。

    2002年4月 姚明率領上海隊奪冠,終結“八一王朝”。

    2003年6月 李元偉接替信蘭成出任籃管中心主任,掀起CBA歷史上的大改革。

    2004年5月 李元偉主導推出《中國職業籃球改革發展十年規劃》,簡稱“北極星計劃”。

    2005年 CBA開始實行准入制。

    2006年8月 由於為國家隊集訓讓路,李元偉宣佈CBA未來兩個賽季縮水,“北極星計劃”就此擱淺。

    2008年 隨著天津隊、青島隊透過准入制進入CBA,聯賽規模達到18隊。

    2011年 李春江率領廣東隊實現8年7冠,創立“廣東王朝”。

    2014年9月 江蘇同曦隊和重慶翱龍隊加入CBA,CBA球隊數量由18支增加到20支。

    2015年3月 馬布裡率領北京首鋼擊敗遼寧隊奪冠,實現4年3冠。

    2016年1月 在姚明的倡導下,18家CBA俱樂部投資人創立中職聯公司,並就CBA改革多次與中國籃協溝通談判。

    2017年2月 姚明當選籃協主席。同年7月,姚明被任命為CBA公司董事長。

    2017年5月 中國籃協公佈男籃雙國家隊陣容,分為紅藍兩隊,李楠率領紅隊,杜峰則為藍隊主教練。

    2017年6月 中國籃協將商務權、競賽權授予CBA公司,管辦分離一步到位。

    2017年7月 CBA公司正式公佈《2017-2022賽季CBA聯賽競賽方案》,對未來5個賽季的CBA賽制等做出重大改革。

    2018年10月 ?2018-2019賽季CBA聯賽開幕,常規賽場次增加至46輪,前12名晉級季後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劍奇俠傳1(98版)李逍遙帶靈兒離開客棧後應去哪?走哪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