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痴人體育
-
2 # Xx直掛雲帆濟滄海
不算,只能說是地區前三,野戰第一,攻堅第三,水戰更不行。要是放在全世界,可以參考跟毛子打和跟吳三桂,鄭經打。
-
3 # 歷史笑春風
清朝初期的八旗軍隊,組織嚴密,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戰鬥力很強。但要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之一,還很有欠缺。
當時的八旗軍隊屢次戰勝明朝軍隊,主要是在用計上。努爾哈赤在李成梁家當奴僕,耳習目染,學會了很多用兵之法。他把這些經驗運用到他的軍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用兵之道上,明朝少有努爾哈赤的對手。這是八旗軍初期取勝的根本原因。
我們可以看努爾哈赤的戰例,每一次作戰他都慣於策反、用間,採取各種計謀,儘量用兵不血刃的辦法取得勝利。運用直接交鋒的很少,而且在這樣的戰鬥中八旗軍也很少佔到便宜。
當時的明軍由於三大徵極為虛弱,朝廷內部腐敗不堪。將領昏庸,戰備廢弛。即便這樣,在火器上明軍還是佔有優勢。在軍隊組織結構上,明軍還是比滿清八旗較為合理的。到後期漢軍八旗的加入,才彌補了滿清八旗軍隊的缺陷。
當時八旗軍吹噓的騎射真相是什麼呢?袁崇煥和八旗軍在北京城下對戰,盔甲上插的箭像刺蝟一樣。明軍由於朝廷昏庸,大部分明軍別說有袁崇煥的那樣的盔甲,連普通的甲冑都沒有。滿清八旗軍一般騎馬到明軍十步遠的地方箭射明軍,如射靶子一樣把明軍射死。這就是八旗軍天下無雙的騎射!
但一到打硬仗的時候,八旗軍就露出了本來面目。渾河之戰,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八旗軍多次敗籍。被明軍在守城、野戰中打得打慘。
只是它的對手是日落西山的明朝,世無英雄,才使豎子成名。後來為滿清奪取中原的,主力還是那些投降滿清的漢奸們。
-
4 # 逆境求生欲
軍隊都是打出來的,包括將領統帥,戰爭打多了經驗自然豐富了,軍隊是越打越強,如果說算不算世界第一,那就要看同一時期世界還有那些國家在征戰。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文化,就像熔鐵爐一樣,不管你多麼強硬的一塊鐵,只要到我們熔鐵爐裡來,都會把你融化,只是時間長一點和短一點而已,鐵再硬也不過是一時之硬,只要它敢進來,我們可以讓它認不清自己原來的面貌,
幾千來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國家在我們面前倒下,唯有我中華民族起立不倒,他們的矛再長,也沒有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鐵騎在強,也踏滅不了我們文化的力量。
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最好的武器。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看到很多外國紀錄片,在說到明清易鼎的那60年間,在對明王朝最初滅亡甚是惋惜之餘(古典意義上的中國最後的餘暉),也對完成這個“偉業”的八旗軍隊的戰鬥力表達了敬佩之情。他們認為,明王朝所面對的八旗軍隊,是17世紀最為強大的軍事組織,以此來解釋代表著文明先進的明王朝最終毀滅在蠻族手中的原因。
八旗軍隊建立之初,他們的戰鬥力也不強大,每次出戰也都是千人規模以下,超過千人規模都能算是大規模會戰了。他們一開始連葉赫騎兵都打不過,更不用說蒙古的騎兵了。這時的後金軍隊就是一群暴力搶劫團伙,努爾哈赤就是一個團伙頭目。
努爾哈赤管控軍隊的手段也極為血腥和殘暴,但是卻非常有效。可是努爾哈赤時期的後金軍隊,不是一個健全的體系。他們沒有行政體系,沒有其他兵種,連攻取邊塞城隘都打的十分費勁,對毛文龍的騷擾游擊戰術也是望洋興嘆。
真正讓滿清軍隊脫胎換骨的是皇太極。他一改努爾哈赤只重搶劫不重治理的弊端,大大緩和了遼東地區的滿漢矛盾,同時對明軍降將表示了高規格的禮遇,使得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帶著明軍的火炮部隊整建制投降後金,後金因此建設成了一支諸兵種協同作戰的強大軍隊。
後金軍的戰鬥力,以此時最為強大,他們曾5次入關,蹂躪華北京畿地區,削弱了明朝的戰爭能力,為最後李自成北伐成功創造了條件。
軍隊戰鬥力一般包含三個方面:軍事訓練、軍功制度、戰爭意願,皇太極時期的後金軍隊在這三個方面都達到了巔峰,而且,清王朝以勃興初期的政治組織,不管內部有多大的分歧,他們的團結程度是當時幾個政權中最高的。
但是,清軍戰鬥力衰弱的速度,也是歷朝歷代所罕見的。1644年至1647年,滿清八旗鐵騎幾乎所向披靡,難逢敵手,從東北打到嶺南。可是,1648年後,這種狀態幾乎就沒有出現過。
清王朝最後統一了全國,統治者對於自己的弱點非常瞭解,也非常忌諱談到這個問題。在1648年後,清王朝就已經轉向以漢制漢的國策了。只是,當時亂糟糟的天下,已經沒有多少人去看清楚清政府的色厲內荏了。清王朝在與南明的作戰中,往往是騎兵先至,立寨於城牆之下,然後等待漢軍軍隊到達。由著漢軍隊伍攻城,在打的差不多兩敗俱傷時,由八旗軍隊完成最後一擊,收割戰果。
清朝咸豐年間,清王朝還想再玩一次這樣的收割戲碼,江南江北大營之所以出工不出力,其實就是在等。等什麼呢?等曾國藩等漢人軍隊與太平軍拼和你死我活,然後再由江南江北大營的滿人軍隊收割戰功。不過江南江北大營的滿人太不爭氣,讓太平軍破了兩次。曾國藩這才有機會總督節制江南四省,從而獲得了實權。
清軍的戰鬥力下降有多方面的因素。滿人太少,戰損太多。滿清入關時只有十萬軍隊,還包括了漢八旗、蒙八旗等軍隊,滿人的披甲出征的隊伍只有幾萬人。清軍的本錢太少,所以,衡陽一戰損失5000八旗軍,都讓順治皇帝驚呆不已,自喟曰:“我大清用兵以來,未有此失。”當時清朝甚至打算放棄西南七省,可惜孫可望狼子野心,南明又是內訌不斷,結果,形勢急轉直下。
清軍入關之後,在各地或多或少都獲得了作為征服者的優待,開始腐化墮落,生活逐漸驕奢淫逸。不會再像在關外那樣淳樸,勇於用命了。
清軍入關初期的領兵大將相繼凋謝殆盡,比如多鐸,多爾袞、豪格、阿濟格、博洛、阿巴泰等人都在順治九年前後病死了。他們可能是不適應關內的氣候,也可能是殺戮過多遭了天譴,他們病死的時候都很年輕,而滿清下一代的領兵人物還沒有成長起來。
滿清政府只能依賴漢人來繼續攻略天下,在順治十年,洪承疇就被委任經略西南,利用鄭芝龍招降鄭成功,利用吳三桂攻打南明。清王朝開出的價碼可不低,那時清王朝確實也沒什麼其他辦法了。
所以,清朝初年,八旗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很強,這當中也有當時其他政權的軍隊太弱的原因。明朝末年連軍餉都發不出了,軍隊又怎麼會有作戰的意願呢?
-
6 # 西湖邊的耕田人
八旗強嗎?強的話,為什麼從清初開始就不停的向俄國割地?明末不是八旗太強,而是明軍太弱,叛軍太多。滿清,比歷史上那些,匈奴,突厥,鮮卑,柔然,要弱很多。
1.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
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
裡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併。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併,該邦面積約
百萬平方公里。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里面積土地,
被俄帝併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
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裡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里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併。
10.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土
地,被俄帝吞併。
11.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
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
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臺界約》而喪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餘平方
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平方公里。
-
7 # 史努比行走歷史
可以這麼說是最強之一
如果說八旗軍是全世界第一,那肯定不是,當時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有很多很強的勢力。但是說是最強實力之一是沒問題的。我們從兩方面來看下。1、國內來看,八旗軍和明末的關寧鐵騎相比,是要稍遜一點的,當時關寧鐵騎已經配備了較為先進的火藥武器,當時的八旗軍雖然也很厲害,但是還是偏向冷兵器。當時之所以能攻破明朝,是因為明朝的漢奸和清朝裡應外合,這才讓明朝不復存在,當然在攻破明朝後,雖然明朝也毀了很多火藥技術,但是清朝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火藥技術,將八旗軍也配備了火藥武器。實力到康熙雍正時更是如日中天,排名世界前五肯定是沒問題的。
2、國外來看,當時國外處在17世紀左右,正直資本主義瘋狂發展,出現了先進的火藥武器,但是當時的火藥武器水平和明末時差距並不是很大,所以實力上後來的八旗軍應該還是和國外的英美等國家有的一拼的,海軍實力的話當時荷蘭更強。
綜合來看,當時的八旗軍算世界最強實力之一是沒問題的!畢竟全世界當時強國也就那麼幾個。要說最強個人感覺還是荷蘭或英國。畢竟海軍和陸軍實力都很強。
-
8 # 闡釋君
大家好這裡是大歷史小工匠原創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支援。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句話從金滅遼時期就被廣泛流傳,滿清八旗是女真族的後裔其實力一直被傳播非常強悍,那麼它是不是同時期最強?我認為不是的,以下是我的觀點。
八旗建立初期實力強大,戰時為兵,閒時為民
1601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四旗 1615年增至八旗 八旗的戰鬥力在開始的時候連葉赫的騎兵都比不上更別說蒙古騎兵了 但是隨著努爾哈赤的編練 在戰鬥中的實踐逐步強大 努爾哈赤時代為八旗奠定了基礎 使八旗逐步強盛 真正的強盛時代我覺得的是在皇太極時代 皇太極對八旗軍事驚進行了重大改革 出現了漢八旗 蒙八旗 對兵種就行了改革 出現了步兵 炮兵 工程兵 等 因此為後來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多爾袞入關後把明代的軍隊編入綠旗 維護地方統一 八旗的軍事一直很強大隻是人數太少 後來的鴉片戰爭等都主要是綠旗兵參加的 。八旗不僅是軍事的編制 還是戶口的編制 戰時是戰鬥單位 平時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戶口 八旗制度開創了清初興盛的局面,是清興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算在皇太極時期也不能說百分百強於腐朽的明軍“寧錦戰役”更是難以取勝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用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一炮轟死後,袁崇煥就成為了,滿清無法逾越的鴻溝,隨後皇太極組織的寧錦之戰更是如此,寧遠之戰後,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繼續堅持避敵長,擊敵之短,憑城固守,漸次進取的原則。並且以袁崇煥為代表的主戰派,為確保山海關不受後金威脅,堅持以遼人守遼土的作戰方略,加固和擴建錦州、寧遠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淩河等關外諸城堡,調集兵馬,充實糧餉,大興屯田,募集6萬餘兵據守各城,袁崇煥坐鎮寧遠,平遼總兵趙率教鎮守錦州。短時間內構成一道"寧錦防線"。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大汗皇太極以明朝在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築城屯田,沒有議和誠意為藉口,親率數萬軍隊出瀋陽,舉兵向西,進攻寧(遠)錦(州)。袁崇煥對於此次後金的進攻早有防備,在得到前沿哨所的哨報後,立即部署:滿桂移駐前屯,孫祖壽移駐山海關,黑雲龍移駐一片石。錦州防務:以副總兵左輔統金國奇為左翼,以副總兵朱梅為右翼,平遼總兵趙率教居中排程,賈勝領奇兵東西策應,鎮守太監紀用駐錦州。其他相關事宜,做了相應安排。在大戰開啟前,寧錦沿線寂靜的嚇人,烏雲壓城,五月初九日,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為後隊,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八旗三隊,魚貫而行。後金軍行進,分為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後金軍士捉獲明軍哨卒,經訊問得知:右屯衛以百人防守,小淩河、大淩河雖修城未竣也有兵駐防,錦州城修繕已畢、馬步卒3萬人。皇太極命乘夜進軍,輕取右屯衛城,直奔大淩河城。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由縱向的前、中、後三隊,調整為橫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極自率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為中路,直趨大淩河城;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貝勒碩託及總兵官、固山額真等,率兩紅旗和鑲藍旗的兵馬為右翼,直趨錦州城;三貝勒莽古爾泰率正藍旗的兵馬為左翼,直取右屯衛。中路皇太極軍逼近大淩河城,當時城池還沒有修築完成,守城兵撤往錦州。左翼莽古爾泰軍逼近右屯衛,當時城池也還沒有修築完成,守軍逃遁,奔向錦州。後金軍輕而易舉取得了大淩河、右屯衛兩城後,三路大軍會師錦州,距城一里,四面紮營。袁崇煥調薊鎮、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馬出關迎敵。
錦州激戰後金軍進抵錦州城外,四面紮營布兵,將錦州城嚴密包圍。時明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當後金軍將要到來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準備抵抗。沿邊小堡也都撤兵,歸併大城,堅壁清野,合力禦敵
絞盡腦汁,千方百計,錦州城依然屹立不倒,難以逾越,八旗軍以撤軍失敗告終。皇太極對錦州來使態度強硬,並給紀用、趙率教寫了回書。但是遲不見回覆。皇太極下令攻城,錦州激戰爆發。同日,中午,開始錦州攻守激戰。當日後金軍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損失,後退五里結營。城裡與城外,議和與兵鋒,爾來我往,交替進行。皇太極初戰失利,派人到瀋陽調兵增援。
不僅是固守城池,在城外之戰,八旗依然沒有討到好處,
皇太極見誘明援軍野戰不成,錦州攻城不下,派使勸和不降,便向西移師,攻打寧遠城。早晨,皇太極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濟爾哈朗、阿濟格、薩哈廉等八旗官兵,前去攻打寧遠。當時寧遠城內,袁崇煥和內鎮太監一起駐守。袁崇煥指揮明軍撤進壕內,總兵孫祖壽、副將許定國率軍在西面,滿桂令副將祖大壽、尤世威等率軍在東面,餘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備火器,準備迎戰。城外,佈列車營,前面挖掘深壕作為屏障,明軍都撤到壕內側安營。袁崇煥此次固守寧遠,除“憑堅城以用大炮”外,還布兵列陣城外,同後金騎兵爭鋒。
上下齊心終於打敗後金,後金軍到達寧遠,展開激烈的攻守戰。薩哈廉、瓦克達等部都被明軍重創。同時,錦州的明軍出城,後金軍迎擊,擊敗了來援的明軍。皇太極親率貝勒阿濟格與諸將、侍衛、護軍等嚮明軍疾馳進擊。諸貝勒來不及披甲戴胄,倉促出戰。明總兵滿桂、副將尤世威率軍迎戰,短兵相接,互有殺傷。明軍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齊發,皇太極大帳被炸燬,濟爾哈朗等受重傷,後金軍死傷累累,被迫撤兵。
袁崇煥
可見當時的八旗可謂是正直巔峰,依然在明軍堅城巨炮下,死傷無數,在野外騎步兵作戰也是互有輸贏,只可惜崇禎皇帝剛愎自用,自毀長城,而明朝內部災禍連連,民不聊生,天要滅大明,不會給一點活路。以上是小匠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支援。
-
9 # 鴻哥iouyh福小鋪
應該不是。
宋代就出現的火器已經開始撼動騎兵野戰無敵的統治地位,更使得在防禦戰中騎戰的高機動力已經有所被遏制。
明代的火器發展更是與宋代是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蒙元在火器時代的碾壓在明清交際時期已經不復存在。
大明敗在政策失當,一盤散沙的局面,被崛起的部落制的後金收拾了。
鐵拳般的後金、帶路的降兵降將來席捲被流寇糟踐、各自為政的華夏大地可以說是一股浩浩蕩蕩的洪流,不可阻擋。
因此,敗在上層結構而非軍事,這一點應該可以看得出來。
只要策略得當,譬如康熙時期的騎戰配備火器,妄想恢復成吉思汗偉業的葛爾丹就被打趴了,以此為比對,若是明末的策略能如此,後金是會被遏制的,甚至說是扼殺。
再看看西方的戰場。
差不多同時期的吧。
火繩槍+炮兵+龍騎兵。
甚至還要佩劍與長槍等等冷兵器。
冷熱兵器融合的時代,直至排槍和大炮徹底結束騎兵的時代。
明比後金擁有火器的優勢,但後金也不傻,針對性的提升防禦,改進戰術,學習對手的技能,這一點很重要,使得早期的八旗兵戰鬥力確實很強悍,可也不算非常強悍,因為到底還是被帶進來的,面對的是一個早已在國策混亂搞得自個遍體鱗傷的對手。
而且在最鼎盛的康熙時代,雅克薩儘管大捷,可卻與北極熊的對戰更是曝露出戰鬥力不夠的弱項,特別是在火器的加強程度。
故此,以明末的明朝軍隊,康熙時代的北極熊軍隊來看早期的八旗軍隊,真的不算世界最強悍,哪怕之一。
-
10 # 夜風塵
當然算是世界上最強軍隊之一,而且把之一去掉也未嘗不可。
俗話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滿洲建奴就是女真人的後裔,在努爾哈赤統一了滿洲後,創立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八旗指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廣義的八旗軍隊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共有二十四旗。狹義的八旗單指滿洲八旗,滿洲八旗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
八旗的戰鬥力有多強?
殲滅明軍13萬九邊重鎮精銳滿洲八旗是騎兵,弓馬嫻熟,單兵作戰能力超強。李自成之所以能帶領流民軍攻入北京,是因為在這之前明軍的精銳大部分都被八旗軍給消滅了。
公元1636年,孫傳庭、洪承疇率領在剿匪戰場上訓練出來的13萬精銳之師與滿洲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松錦之戰”,這13萬大軍都是從明朝九邊重鎮中抽調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包含步兵、騎兵,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亦在其中。滿洲出動的兵力大致相當,也是十三萬左右,最精銳的還是滿洲八旗約七八萬人。
其後在入關之前,八旗先後五次繞道進入明朝京畿地區,劫掠大量人口、財物,將京城附近的軍隊又消滅的七七八八。所以在後來,李自成能夠順利攻入北京城。
殲滅李自成軍20萬精銳山海關大戰,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當時李自成軍雖號稱百萬,但有實力戰鬥力的精銳也就20萬,這20萬人都說從與明軍的戰鬥中歷練出來的,其戰鬥力不亞於明軍的九邊精銳。而吳三桂在山海關只有兩三萬軍隊。
李自成眼看就要滅掉吳三桂,突然多爾袞率領滿洲八旗約10萬人殺向李自成軍,戰場局勢瞬間逆轉。面對滿洲八旗的強悍,李自成軍兵敗如山倒,全軍覆沒,帶領20餘人逃走。
剿滅大西、大順、南明政權清軍入關後,共有軍隊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20餘萬。即便只有20餘萬軍隊,清廷兵分三路,以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軍追擊李自成殘餘的大順軍,以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軍南征進攻南明,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軍進攻張獻忠的大順軍。
當時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的軍隊合計有100萬,然而八旗軍在數年之間席捲整個中國,如秋風掃落葉般滅掉了李自成、張獻忠、南明。
八旗軍隊在清初的戰鬥力可謂天下無敵,然而在天下安定後,其戰鬥力卻斷崖式下跌,待到最後只會遛鳥打牌抽鴉片,令人感慨。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不算吧,理由有三個:
首先,八旗軍雖然成功入關,但與吳三桂等人的背叛有關,在真刀真槍與明軍的對抗中,八旗軍並沒有太多的優勢。
其次,八旗軍還屬於比較落後的部隊,主要體現在武器上,他們還多是大刀,長矛,弓箭,而即便已經十分腐敗的明朝都已經裝備的火炮,三眼火銃。
最後,八旗軍不適合大軍團的作戰,機動有餘而攻堅能力欠缺,袁崇煥的關寧防線,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