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留學
-
2 # 我在美國等你來
既然提到了希望瞭解美國文化相關的書,給留學之後融入做一些準備。這個想法特別棒。下面是我根據你的需求做的一些推薦。都很經典,你可以找來看看。
1、《歷史深處的憂慮》
這本書是“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書中的其中一本。
全系列書分別是《歷史深處的憂慮》、《總統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有時間的話可以把這一套都找來看哈。
推薦它的理由是因為它主要內容是關於美國社會的各方面,看完可以對美國社會有一些瞭解,文字的風格相對輕鬆,還是蠻好理解的。作者從普通中國移民的視角來談論他眼中的美國,思考其中和中國的文化差異不同的地方,透過他的眼睛可以提前看到今後你將看到的世界。美國的民主、自由、制度、宗教、種族,他都有聊到,留學前強烈推薦你看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本比較入門級別的書,想要深入理解,需要補充其他的書哈。
2、 《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著這本書是作者凱魯亞克在1957年出版的,比很多同學都大上一大輪哈。不過這並不影響閱讀。它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美國“垮掉的一代”現象的思考。
這本書描繪了薩爾與狄安的美國之行,在路上發生的種種事情以及他們的感想。它引起了當時年輕人們的共鳴,看世界,勇敢走出固有的生活圈,去探索,去嘗試。哪怕最後沒有成功,這個過程也很有啟發性。用的是散文體,閱讀起來也不枯燥哈。
3、飄 經典名著,豆瓣評分9.3美國的南北戰爭是美國幾百年歷史中濃重的一筆,對這部分歷史多一些瞭解可以讓你更顯內涵哈。這本書主要講的是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的故事,南方少女郝思嘉在戰火中穿梭,在生活急劇變化的時候如何勇敢地成長,把握自己和整個家族命運的故事。可以說,她是當時的新女性。個性叛逆而不失魅力。
看起來書裡講的是生活與愛情,實際上帶出了當時美國南北雙方在政治、文化、經濟上的背景,值得反覆去看。
4、《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推薦的這邊書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趣的。這個從書名就可以體現出來哈。袁騰飛特別擅長把嚴肅的知識用很接地氣的方式去表達出來,讓人很好理解。所以你估計會邊看邊樂~找來瞅瞅吧。
5、《美華人的性格》書名就是推薦理由。
要去美國留學,提前瞭解下美華人的性格相當有必要。華人和美華人的思維差異,很大的體現就是性格。美華人崇尚自由,和平,民主,在日常交往過程中應該如何大大方方地和他們交往,有哪些禁忌。看這本書你可以有一些啟發。讓自己少掉進幾個坑裡哈。
雖然作者主要寫的是1940~1980年代間訪問美國的隨感錄,不過依然非常有代表性。這本書的素材主要來自美國讀書和考察的筆記。重點分析了美國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區別,分析了美華人的性格、政治制度、文化特徵、美國對世界工業文明、世界未來文化的影響。
書裡也找了很多案例對比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讓人更加清楚東西方文明的差異,有利於人們對東方文明的重建和西方文明的出路的思考。
以上這5本書,強烈推薦你留學前看啊~
-
3 # 金吉列出國留學
一、衣服 美國的衣服還是相當便宜的,所以沒有必要在中國把非常多的衣服帶過去,因為在美國的飲食條件下,身材還是很容易變胖,所以可能很多較為緊的衣物會穿不上去,如果一定要帶,儘量寬鬆的。那裡大多數穿圓領T恤,以及中褲,長褲,牛仔褲。因為美國的空調有時候非常冷。
二、吃 美國的事物東西偏甜而且偏高脂高熱。若擔心吃壞肚子或者吃不慣,可以帶一些止瀉藥什麼的也是必要的。同樣的可以帶一些在國內喜歡的醬汁或者調料,家鄉的特產,特別喜歡吃的且能長期存放的,可以帶一些,其他的就儘量少帶,海關會有問題,同時在美國的中國城大部分吃的東西你也都能買的到。
三、書籍 書什麼的儘量在中國買了帶過去,那裡什麼都能便宜但是除了書籍因為那是智慧財產權。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條件允許),儘量把書籍什麼在中國買到帶過去,雖然很重,書還是中國便宜。
四、拖鞋 因為要坐上13個小時以上的飛機,所以建議隨身揹包中帶一雙拖鞋會更為舒適。
五、錢 隨身攜帶一些錢。帶上一兩千美金就夠了,主要解決頭一兩個星期的生活。到美國辦好銀行卡以後,大筆的錢電匯就可以了。也可以透過全幣種或者雙幣種的信用卡消費。錢帶太多也不安全。
六、行李箱 現在美國大型的航空公司現在只能夠攜帶1個旅行箱,且不能超過23公斤,如果要帶兩個行李的話就要為另一個付費的,如果你付費了那要保留那張單據,再一次轉機這張東西還是有用的。
七、藥品 帶少量的藥物,什麼感冒藥啦擦傷藥啦, 因為在美國很多藥品買賣是受管制的。舉個例子,眼藥水就不能隨便買,需要醫生開處方。不要擔心過不了海關,小零食什麼的也可以帶一點。
八、眼鏡 最好準備好一雙備用眼鏡。在美國眼鏡價格差不多,主要是萬一你丟了,還需要先去驗光,驗完光才能配眼鏡,等待時間長,且非常的麻煩。
九、證件 與身份相關的證件:學位證、畢業證、成績單、錄取信、一寸兩寸照片等等都準備齊,統一放在一個資料夾裡。同時儘量多列印一些影印件以備不時之需。千萬不要忘了列印或者寫下你剛來時的入住地址和聯絡方式。
十、零散小東西 轉換插頭一定要帶,要不然電腦就用不了了。筆記本里提前都裝好所有學習時候需要用的軟體;指甲剪套裝一定要帶上,畢竟這個經常用;洗漱用品的話準備一套便攜裝就可以了。
-
4 # 藤博士留學
Heading Stateside for your own voyage of discovery? Take some inspiration from a couple of these titles.
即將去美利堅開啟你的探索之旅嗎?先來讀讀下面這幾本書獲得一點啟發吧。
1. JACK KEROUAC, ON THE ROAD
1. 《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著
Published in 1957, Kerouac’s masterpiece captured the voice of America’s ‘Beat Generation’, an iconoclastic group of writers that sprung up in the post-war US as a reaction against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materialism, capitalist accumulation, passive acceptance of religious and ethical codes. On the Road describes the whistle-stop travels of Sal Paradise and Dean Moriarty. The story is enriched by the clarity of Kerouac’s spontaneous prose, yet has resounded with young readers to this day for its underlying values of exploration, experimentalism, and the (ultimately fruitless) search for true value in life.
凱魯亞克在1957年出版的這部傑作發出了美國“垮掉的一代”的聲音,這一派作家的思想有悖於傳統信仰,在二戰後的美國迅速崛起,反應了對戰後祖國主流價值觀,即物質主義、資本積累、對宗教和道德準則的被動接受等的抗議。《在路上》描繪了薩爾(Sal Paradise)與狄安(Dean Moriarty)的美國之行。凱魯亞克的散文自然真切,也因為故事內在的價值觀——探索、嘗試、(雖說最後沒有成功卻)不斷尋找生命的真實意義等——一直引起年輕讀者的共鳴。
2. 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
2. 《憤怒的葡萄》,約翰·史坦貝克著
Arguably Nobel Prize-winning American writer John Steinbeck’s greatest work, The Grapes of Wrath follows the fortunes of the Joads, a family of Oklahoman farmers forced to flee their Dust Bowl home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On the road to California, they encounter hunger, poverty, abandonment, and exploitation, yet also great generosity, sacrifice, maturity, and finally rebirth. Upon publication, the novel’s accessible prose and sensitivity to the plight of America’s labouring poor both resonated with the country’s working classes and aroused the ire of some of Steinbeck’s contemporaries. A true paean to the power of the human spirit, it is studied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s to this day.
《憤怒的葡萄》可以說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最出色的長篇小說,故事描寫了約德家族的興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這個俄克拉荷馬州的農家因為其農場位於美國中部的“灰盆”(當時因為氣候原因頻繁爆發大規模沙塵暴),被迫逃離家園。在走向加州的路上,他們遭遇了飢餓,貧窮,被遺棄和剝削等悲慘經歷,同時也見證了同胞的慷慨、犧牲、成熟和最後的重生。小說剛剛出版時,因史坦貝克的文筆樸實感性,體恤民情,引起了美國工人階級的共鳴,但同時也激起了一些同時代人士的怒火。這部小說歌頌了人文精神的力量,迄今都是美國學生英語(精品課)課堂裡的必學材料。
3. ROBERT M. PIRSIG,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3.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羅伯特·梅納德·波西格著
Simultaneously a thrilling piece of travel literature and a philosophical treatise, Robert M. Pirsig’s 1974 novel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traces the author’s bike trip from Minnesota to California. Interspersed with vivid sweeps of the American prairies, each chapter also chronicles a series of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s as a father recovering from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gradually tries to reconcile his own worldviews with those of the people around him and liberation from a materialist spiritual vacuum. Drawing on both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hilosophical canon, this challenging read ultimately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Pirsig to introduce his own Metaphysics of Quality.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旅遊文學作品,也可以被看作一篇哲學論文。波西格7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描繪了作者從美國明尼蘇達州到加州的一段騎行之旅。除了對北美莽莽大草原的生動描述,每一章裡,波西格還針對一系列哲理性話題進行了探討。隨著作者的討論,主人公——一位從電痙攣治療中逐漸恢復的父親,不斷嘗試協調自己和周圍人的世界觀,並試圖擺脫物質文化帶給他的空虛感。波西格借用東西方的哲學論點,闡述了自己的“質量形而上學論”,雖然要看懂相當不易,一旦讀完卻絕對會受益匪淺。
4. 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
4. 《紫色姐妹花》,愛麗絲·沃克著
Alice Walker’s Pulitzer Prize-winning epistolary novel The Color Purple won huge acclaim for its sensitive exploration of the lives of African-American women in America’s Deep South during the 1930s. Set in rural Georgia, Celie, the novel’s protagonist, suffers immense abuse and victimisation as a black girl growing up in a racially segregated community. Later, her meeting with Shug Avery, a glitzy singer and magic-maker, helps Celie push back against the repressive society around her and take charge of her own destiny.
由愛麗絲·沃克所著,曾獲普利策文學獎的書信體小說《紫色姐妹花》,因其對30年代居住於美國南方腹地的非裔美國女性生活的感性探討,備受稱讚。故事發生於喬治亞州的鄉村地區,當時因種族隔離制度,小說的黑人女主角西麗(Celie)在成長過程中遭受了大量的虐待和迫害。後來,她認識了一位耀眼的歌手兼魔術師阿弗利(Shug Avery),由此開始抵抗這個壓抑的社會並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
5. PHILIP K. DICK,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5. 《高堡奇人》,菲利普·迪克著
A novel of diffuse influences and phenomenal imaginative power, Philip K. Dick’s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challenged the foundations of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Dick postulates an alternate ending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one which witnessed the defeat of the Allies, the conquest of the American continent by the Japanese Empire and Nazi Germany, and the subsequent Cold War ‘fought’ between the two new Axis Powers. Suffused with East Asian philosophy, and featuring passages written in stunning Japanese-English creole, the book explores the veracity of the reality we live in, how we negotiate ‘true’ or ‘fake’ identities in the face of persecution, and how much true ‘value’ can be derived from any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這本小說的靈感集眾家之長,作家的想象力也令人讚歎。《高堡奇人》挑戰了“美國例外主義”的基本原則。迪克在書中假設二戰有了另外一種結局,反法西斯同盟被打敗,全北美洲都被日本帝國和納粹德國所征服,接下來這兩大軸心國之間便開始“冷戰”。整本書充滿了東亞哲學原理,還包含了迪克自編的令人驚歎的“日英混合語”。作者透過創造這個平行世界,探討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人們面對迫害表達個性的方式,以及從民族自豪感中到底能獲得多少真實“價值”。
回覆列表
出國留學行前準備
飲食
“華人最頑固的不是思想,而是胃”這句話一點沒錯。國內學生初入美國長時間生活,一般遇到的第一大問題就是飲食上的不習慣。漢堡薯條煮土豆奶油,吃幾天還可以,吃上幾個月你一定會受不了。“哪有魚香肉絲給勁啊!”所以,你要麼去適應這種飲食習慣和文化,要麼就接近當地的華人圈。實在不行,自己學會做飯最妥當。
不過一定要切記:第一,你不可能迅速找到一個能向你提供穩定飲食的華人圈。因為除非你住在一個有大量華人的地區,不然,你很難找到好吃的中國菜。即便你找到了,也可能離你學習生活的地方很遠。第二,習慣飲食是融入當地社交生活的主要方法之一,你沒有理由因為嘴饞而放棄。
天道美國留學專家介紹不過國外中國留學生還是大多選擇和華人圈的朋友在一起,有共同的飲食習慣和話題,並且在你有危難的時候能夠幫你一把這也是很重要的。
法律
說完飲食,說說跟你切身利益相關的大事,那就是一定要遵守!嚴格遵守!不加質疑地遵守美國當地的法律。
國外的法律和國內的法律無論從立法邏輯和執行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國內警察把自己定義為服務者,“美帝”的警察就是赤果果的國家暴力機關。千萬不要在任何環境下試圖挑釁警察的權威喲。
還有美國很多法律對生活的細節規定非常細緻,而且各個州的地方法律條文很有可能還不一樣。比如紐約、加州等地外國駕照可以開車,但在馬薩諸塞州用外國駕照駕車就是違法;紐約是自助加油,但一河之隔的紐澤西必須是工作人員加油,自助加油違法;酒精飲料不能當街喝……等等
所以你一定要熟悉國家法律和當地的法律條文,知曉自己的權利,然後記一個離你比較近的律師的電話,以便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聯絡到他。
通訊工具
你需要一部美國手機,或者你需要一部解鎖的手機。還有,美國部分運營商的手機是不插卡的,還有一部分運營商的手機制式雖然和國內相同,但頻段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帶來的手機很有可能沒法使用。
然後就是社交工具。Facebook和twitter什麼的都是必須的啦。這裡要強調一下領英(LinkedIn),相當於求職版的Facebook,裡面的個人資料就相當於求職簡歷,對職場的作用不小。現在很多童鞋在國內都已經在使用,這是很好的習慣。
最後就是郵箱了。首推Gmail,其次微軟、雅虎什麼的也可以用用。
身份證明
身份證明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說了,留學、未來申請工作、報稅等等等等都需要。這裡羅列一下可以起到相似作用的東西:護照&簽證、駕照、SSN、ID卡。
護照和簽證自不必說,國際學生一般是F-1、M-1、J1簽證持有者。部分學生用簽證可以申請SSN,即社會安全號碼。社會安全號碼相當於中國的身份證號,在申請州內身份證,申請工作,以及報稅的時候,社會安全號是必須的。
駕照可以作為駕駛證明和身份證明同時使用。而每個州都有自己的ID卡,在拿到SSN後可以申請,ID卡只能用作身份證明。一張ID卡能有效方便你申請工作,銀行開戶,租房,買酒,等等。有了自己的ID卡,你就不需要帶著你的護照出行了。
社交圈子
這算是留學生活的重頭戲了。很多國內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留學,沒有什麼生活壓力,而學業和社交幾乎就成為了留學生活的全部。
首先你需要取一個英文名字,但取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隨便找一個常用的詞或者在電影裡拿一個名字就作為名字用。怕鬧笑話的可以去優酷搜一個影片,裡面專門講“老美吐槽華人取的搞笑英文名”。如果實在拿不定注意,就用自己的拼音。
這裡要說一下,其實宗教在美國也算是社交的一部分。你可以不接受,但請一定不要反對。而且,可以順便提高提高英語嘛。
生活技能
當然在異國他鄉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很多,比如英語的語法,哪些詞美華人不經常用、哪些詞用了有歧義等等。但這裡向大家推薦三個必備的技能:交通工具、經濟工具和文字技能。
首先你最好考到駕照,然後你最好弄一輛車。好吧,就是買一輛,除非你生活的地方交通特別擁擠、公共交通特別便利。買一輛二手車可以方便你的生活,還可以增加你的實習機會。
美國信用卡很便利,所以日常的經濟工具用信用卡就好了。除了它的便利之外,它還能幫助你建立你的良好的信用記錄和消費記錄。有了更多消費記錄和更好的信用記錄,你可以拿到更好的房貸,更好的車貸。
最後就是文字技能了,這裡不是說你要學到怎樣怎樣的英語水平,而是你最好多記一些生活日用品方面的生僻詞和縮寫詞,這樣買東西就不會特別麻煩了。
以上就是“留”的主要內容了,掌握了這些你雖然沒法馬上改變些什麼,但起碼你會更像一個地地道道的美華人,少走一些彎路。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學”,這裡包括的是一些小建議。
保持好學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最大又是是什麼?那一定是好學了。
隨著資訊越來越透明,出國只為上個野雞大學、那一張國外文憑的留學生越來越少了。所以先要擺正出國留學的目的——你就是來學學學的,不僅要拿到全球認可的好成績,也要學到真本事。
保持好學就是學習的一大竅門,這裡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對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並試圖瞭解內在關係,最好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比如學法律的你就要關注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和選舉人團制度為什麼是這樣的?學金融的就要知道為什麼兩房危機能掀起那麼大的能量和波瀾。
第二層就是要不恥下問。不懂就要問,不厭其煩地問。和同學交流、和導師交流。教授都期待學生提問,而且美國教授都會在每週定下固定的一段Officehours,用於授業解惑,所以把它新增到你的時間表裡吧。在這裡,你能學到你課堂上接觸不到的知識和概念。
任何挫折,不要沮喪
很多工科和商科的同學來到美國會感覺到比較大的落差,因為這方面的高階課程是給有經驗的人準備的。比如許多美國計算機專業考生入校前就已經有了許多年的程式設計經驗,許多金融專業學生更是有在全世界範圍內對金融最深刻的理解、在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機構實習過。
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課程的部分專案會比你想象的難,所以不要因為這個而沮喪。
建議你在出國前先把相關前提知識系統地學習下,比如學金融的可以先在國內找高頓教育這樣的機構報個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課程,系統地學習一下金融知識和西方經濟學理論;對財務領域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AICPA(美國的註冊會計師),今後在四大行、事務所實習,都有可能用到相關知識。你也絲毫不用擔心到美國後會中斷學習,高頓的網課足夠豐富,還有各式線上直播活動。順帶感謝一下這個偉大的網際網路時代吧!Online的巨強功能,讓一切變得so easy。
規劃好自己的未來
很多留學生到美國很想獲得在美國工作的機會,雖然門檻比較高但實現起來也不難,工作找到簽證也不算什麼問題。
這裡單說一下商科的情況。商科是留學美國的最大專業,能否在美國就業主要看亮點:基礎項和加分項。基礎比如英語、成績GPA,還有gmat成績等等;加分項比如CFA、FRM之類金融認證的考試成績,雖然作用不及基礎項,但的確是可以加很高分的。當然,你要是能考出AICPA這張證書,就像在國內擁有簽字權一樣,進入美國的上市公司、投行、事務所等,那都是妥妥的。
回國找工作就不需要這樣的加分項了嗎?當然不是,現在海歸就業壓力其實也蠻激烈,多個加分項不壓身嘛。同樣地,如果將來你考慮回國發展,大量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對你來說同樣是大把的撈金機會。為了未來找工作,你從留學開始就應該規劃起這些了。
當然,這些建議不能算面面俱到,但一定可以讓你的留美生涯少一點曲折、多一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