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城子CZW
-
2 # if9344
一、只有深刻的人,才能寫出深刻的文章!二、梅花香,來自苦與寒!三、寶劍鋒,出於砥和礪!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中人!五、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六、吃一塹,長十智!七、只爭朝夕!力爭上游!八、求真!務實!九、開拓!創新!十、強健身體!十一、強大心志!十二、集思廣益!眾志成城!
-
3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關於“深刻”,穆老師不由得想到作文評分標準,作文評分標準在發展等級分中,分列四項,分別是“深刻、豐富、有文采和有創新”。
關於深刻,表述如下:
1、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2、揭示事物內在的邏輯關係
3、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作文若想深刻,文章必須具有哲理性、意蘊性、邏輯性和啟發性。
那麼,我們透過何種方式讓文章深刻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
一、學會關注與學習
〖1〗關注社會
〖2〗關注自然
〖3〗關注人文
〖4〗關注傳統
〖5〗關注生活
〖6〗學習理論知識
二、用掌握的理論知識解決“關注”所發現的問題、現象
三、分析、解決問題,讓文章意蘊豐富、思想深刻
最後,穆老師帶著大家看一下“讓作文深刻”的具體方法,如下:
〖1〗以小見大
〖2〗由表及裡
〖3〗比較分析
〖4〗由果探因
〖5〗由點及面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4 # 丘河語文說
文章深刻,也即是立意深刻。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寫作文亦是如此,同樣的命題,有人看到的只是外在的、表面的現象,而有人讀到的則是內在的、深層的本質。只有抓住事物本質的立意才是深刻的,才見作者思想力度,才能發人深省。
深刻是初中作文發展等級的首要標準,是衡量學生思想、思維、思辨深度的重要尺度,還是立意能力強弱的主要標誌之一。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立意深刻呢?
所謂“立意深刻”,就是文章的主題應該反映事物本質,揭示事物內在關係,思想觀點具有啟發性。很明顯,深刻是有層次感的,是要在淺層立意上進一步挖掘的。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立意深刻,只有閱讀量大、體驗豐富、眼光敏銳、思想深邃的人才能達到,一般人是無可企及甚至不可學習呢?我的答案是,不盡然。相反,我恰恰認為,只要你能掌握一定方法,文章偶爾來點小深刻並不是難事。當然,無論哪一點,都需要充分發揮你的聯想能力。
(一)放大一點。
立意求明確,我們可以大題小做,化大為小;立意求深刻,我們又可小題大做,以小見大。由於當下初中生寫作,基本都是以我為中心,圍繞“我”展開的。據調查統計,全國中考作文側重寫自我的佔42.5%。立足自我,便於抒發,更真實親切,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立足自我最終囿於自我,不能跳出小我的圈子,融入更大的空間和群體,文章立意就難有深度。因此,我們不妨將文章視野放大一點。從小我入手上升到大我,從個體入手上升到群體,從個例入手上升到現象。
作文要立足以小,但更要上升以大。立意大一點,才能深一點。相反,囿於小,則立意止於淺。退一步說,即使你不能在文中化大主題於無形,不能循序漸進以小至大,至少也得讓立意在文末做個形式上的昇華。
(二)看遠一點。
寫作文時,強調最多的可能就是要寫身邊的事,寫生活中的事,寫最熟悉的事。也即是說,作文要立足當下,紮根現實生活。很顯然,這樣寫起來,有材料,好下手,有話說。但是,當下學生的生活是如此驚人的相似。你能看到、聽到的,他人也能看到、聽到,你能做到的,他人努努力也基本能達到。應該說,學生日常生活的雷同率相當高。這也就是,為何學生的文章會千篇一律。相似的內容,立意當然也會大同小異。
之所以深刻之不同,那是有人小事看大了點、理解深了點、思考辯證了點,以及目光放得遠了點。如果放下前三者暫且不論,目光之遠近就決定了立意之高下。當別人都在當下生活掘金找礦,你卻在體驗和感悟歷史,審視前人的成敗得失;當大多數人的思想認知依舊徘徊於今天,你卻放眼未來,關注著明天和後天。很顯然,你的知識和思想絕對會與他們不同。涉及到寫作,那就是立意的高下。至少,你的作文立意比他們增加更多深刻的可能性。
看到這裡,相信你應該明白,為何很多學生津津樂道於歷史和未來。據說,全國中考有12%的作文側重寫歷史題材 。當然,這裡的“遠”還包括空間上的距離。既然無法拼經歷,那就拼閱歷和體驗。是的,你可以從閱讀中獲得千百種人生,別人不可能經歷和擁有的。
這就是你立意深刻的財富之源。立意深一點,不妨看得遠一點。審視歷史,展望未來,讓閱讀和想象架起這座時空之橋,讓形象思維開啟我們的思想之門。
(三)挖深一點。
魯迅先生說“開掘要深。”說的就是立意要深挖,給人更多的啟示和思考。如果說,放大一點和看遠一點都還相對較易,那麼挖深一點就頗有些難度。立意由淺入深是一個分析思辨的結果。這需要基於一定的知識資訊和思維能力,尤其需要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需要你以具體的物象、表象、現象等為起點,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和共性,進一步透過具體事件,來反映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因此,你要挖的是事物的本質,社會生活的規律,揭示的是其內在關係。相對而言,這更適於材料作文命題及提示式作文命題。整體而言,立意於虛,要比立意於實更容易寫深刻。當然,無論立意於虛還是立意於實,最終寫作時都要落筆於實。
立意深一點,我們就要立足現象看本質,立足行為看思想,立足具體去抽象,抽象出態度、精神、文化、靈魂、人性、價值、意義、道理、規律、原理等,挖掘出深層次、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即使立足當下,也應該切入時代深處,洞悉時代的脈搏。
(四)辯證一點。
整體而言,初中生的思辨思維並不是很強。所以,議論性文體寫作並沒有作為初中訓練的重點。但這並不等於,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重要。相反,邏輯思維中的辯證思維還是寫作能力的核心,是立意深刻的關鍵。尤其是,辯證思維中的變化論、矛盾論、和諧論是我們寫作議論性文體,及立意深刻所常用的方法論。
通俗點講,就是立意時要用發展的、全面的、聯絡的、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要從習慣性的理解闡釋走向思辨。何為闡釋?闡釋就是理解,遇到作文命題,問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結果怎樣、有何意義。其實,這也正是絕大多數學生審題立意的常規套路。
所謂思辨,則是在理解基礎上的思考、辨析、質疑、比較等。雖說闡釋和思辨都可以讓立意深刻,但思辨或許能讓你的作文立意,在走向深刻的同時又與眾不同。
-
5 # 飛魚勸學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深刻性”是繼作文“豐富性”之後的又一要求,這兩種都是比較高的要求。
對於寫作文,尤其是高中作文,不少學生都只能停留在“湊字數”“不偏題”等基本要求上,能夠追求作文“深刻性”的學生非常少。
在探討作文如何“深刻”之前,我們得先弄清一個問題:作文的“深刻性”究竟要求多麼“深刻”?
其實,我們在說作文的“深刻性”時,這個“深刻性”乃相對而言:即“相對同層次的思維水平”而言。學生是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都遠遠不能同成年人相比,因此,再怎麼“深刻”都不會比成年人的思維更“深刻”。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來談作為的“深刻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二、對時勢事件的分析和洞察;三、對人性的思考和批判;四、對文化“繼承與發揚”的探討。但是,在新高考新要求下,傳統的作文“深刻性”發生了一些變化,其內容和語言不再提倡過於犀利和尖銳,憤世嫉俗的思想不會得到認可,於是“新時代”的作文“深刻性”發生了以下變化:
但是現在的高考作文以“立德樹人”為要求,作文構思務必從“立德”和“樹人”角度進行思考。
第二,由“批判性思維”向“思辨性思維”轉變。過去的作文如果有一篇採取“批判性思維”寫出的作文,絕大多數情況下會被判為“思想深刻”的一類作文。
但是,現在不行了,現在的高考作文叫做“任務驅動型作文”,其作文構思精彩之處在於“如何用思辨思維對事件的多層元素進行思考剖析”,這和我們傳統的材料作文就出現了較大差別。
第三,由“發現問題”向“解決問題”轉變。過去的考試寫作文,只要發現出生活中常人未能發現的問題,即算是“深刻”。
但是新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不但會“發現問題”,還要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一定要提出解決的思路或措施,方能算是具有一定“深刻性”的作文。
第四,由“揭露黑暗”向“傳播正能量”轉變。以揭露“黑暗”的心態來寫作文,在新時代不能算是一篇好作文,一方面這種“揭露黑暗”心態會影響青年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對於讀者來講讀起來也比較壓抑,並不能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種心態傳播的是一種“負能量”。
而新時代的作文要求“傳播正能量”,一切所見、所感、所遇、所思的“正能量”,都可以透過作文傳遞出來,這樣的作文才會被認可為好作文!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
6 # 陪育100
今天先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技巧,讓作文更進步一層
1. 寫外貌不用“有”作文如何寫外貌?孩子的作文裡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
“XX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髮,有一雙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還有一張櫻桃小嘴。”
如果你試著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聯一遍,會發現作文順了很多。
例如:“XX可漂亮啦。一頭卷卷的黃頭髮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烏黑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櫻桃小嘴配合起來,有點混血的味道,同學們可喜歡她啦。”是不是讀起來舒服多了?2. 寫說不出現“說”讓孩子比較以下三句話。
張三說:“……”
張三無可奈何地說:“……”
張三攤了攤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顯然,讓人物說話有多種方式,寫語言可以不用出現“說”,而是在語言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學會細節描寫,而不是乾巴巴地寫“某某說”。
3. 寫想不出現“想”遇到描寫心理活動時,這樣的句子已經被孩子們寫濫:
“我腦子裡跳出兩個小人,一個小人……另一個小人……”
不用這個句子又該怎麼寫?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學生寫:
“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我心想:天哪!這該怎麼辦呢?”但我們可以這樣做,去掉“我心想”三個字如何?“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天哪!這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更簡潔精練?心理描寫可以加上適當感嘆詞。
4. 不用成語作文為什麼寫不長?都是成語惹的禍!
不是說多用成語才顯得有文采嗎?其實不是的,當作文中只會按照套路使用成語時,文章細節就沒了,還不如老老實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寫出來。什麼天高雲淡、風和日麗、桃紅柳綠、炯炯有神、心曠神怡……這些被用濫的成語還是少出現為妙。
比如,寫春天別用“風和日麗”,而是這樣寫:
“風兒拂過林梢,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著身姿,我也忍不住張開雙臂,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癢癢的。”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換掉別人用濫的成語,解決作文寫不長、寫不細的難題。
5.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很”“非常”是在習作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字眼,遇到要寫這幾個字時不要輕易下筆,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現這個字眼?
比如寫熱,別出現“很熱”兩個字,學會用其它的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樹葉低垂,毫無生氣……文章自然就能寫長。
6. 要動連著動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我們在作文中要學會連續使用動詞。
某學生寫一場乒乓球球賽:
“他發了一個旋轉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一句話就把文章寫完了。
學會動詞技巧後將修改成:
“只見他高高地將球拋起,眼睛死死盯著,球接觸球板的一瞬間,他手腕輕輕一抖,腳一跺,球高速旋轉著,向這邊飛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個動詞轉瞬變成六七個,文字即刻靈動豐富起來。
幽默搞笑的語言耐人咀嚼,耐人回味。如何讓作文的語言幽默起來呢?以下技法可供借鑑。
1.妙用成語作文中的成語用得太多或死板會使文章呆滯、枯澀,失去美麗的光澤,而在特殊的語境裡,巧妙引用或改用,幽它一默,卻能讓文章增添亮色。如:
“拉嚴了所有的窗簾,開亮了所有的燈,準備了鋼絲——要扎壞蛋的眼睛,羽毛球拍——用來砸壞蛋的頭……一切準備完畢,‘萬事俱備:只欠壞蛋’,足足等了一晚上,卻沒有見到壞蛋的影兒……”
這裡將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加以巧妙改動:情趣頓生。
2.大詞小用違背一個詞的傳統用法,以突出其新的意義,把大詞活用為小詞,以增強語言的幽默感和表現力。如:
“她昨晚沒來參加聚會,我們都怪她背叛了老朋友,原來她是突然病了,真是差點製造了一樁冤假錯案。”
“冤假錯案”本指因未弄清事實而定性錯誤的案件或是故意製造的陷害他人的案件,這裡用於朋友間小事上的誤會,大詞活用為小詞,頗能引人發笑。再如:
“老師走出教室的一剎間,一場激烈的‘大戰’便開始了。肖強、餘抗兩君是死對頭,也是班主任的‘心頭大患’,以致大家感嘆,既生強何生抗?這不,兩君又不知為啥雞毛蒜皮的小事‘開火’了。只要他倆發生‘戰爭’,誰也阻止不了,誰也不想自討沒趣。於是乎,我們的書便在這場‘戰鬥’中化作‘槍林彈雨’。飛來飛去,遭了大殃,嗨,自認倒黴吧。”文段中大詞小用的詞語俯拾皆是,讓人目不暇接—;“大戰”“心頭大患”“開火”“戰爭”“戰鬥”“槍林彈雨”,增添了文章的幽默色彩。
3.巧用新詞隨著社會特別是網路的迅速發展,也隨著外來文化的逐漸滲透,在我們的語言中,誕生了許多新詞妙語,如果能將這些新詞妙語恰當地運用到我們的作文中去,就會讓文章幽默詼諧起來。如:
“他的動作簡直帥呆了!”
如果將“帥呆”改為同義詞語“很帥”,表達的俏皮之感會蕩然無存。再如:
“一切即將過去,神馬都是浮雲。”
如果將網路語“神馬都是浮雲”換成莊重語“什麼都是過眼雲煙”,意思相同,卻失去了幾分活潑和詼諧之氣。
4.巧用修辭①仿擬:模仿已有的詞句,加以改造,臨時造出一個新的詞句的修辭手法,分仿詞、仿句、仿文三種。仿詞就是仿照現有的詞語,臨時創造出新詞語,如:
“過去不識字的叫文盲;現在不懂科學技術的叫科盲。”“科盲”仿“文盲”,語言新鮮有趣。仿句就是仿照已有的句式、語氣、修辭等,臨時創造新的句子,如:“調皮的小東說:‘是昨亦考,今亦考,明日亦復考,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考試自得其樂也。’”仿擬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句子,風趣詼諧。仿文就是仿照原作的語言形式,改變原作的內容,創作出體式相同、風格迥異的新詩文,如有人仿擬劉禹錫的《陋室銘》寫出了《教室銘》《學生銘》《官位銘》等內容、立意迥異的饒有趣味的短文,讓入一笑之後陷入沉思。
②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修辭手法。如:
“一位顧客說:‘老闆,你賣的豆漿為什麼這麼稀,價格又這麼高?’老闆回答:‘人們不都說物以稀為貴嗎?’”老闆所說的“物以稀為貴”採用雙關手法,為其投機取巧辯護,利用這種幽默形式來化解矛盾。
此外,如果恰當運用反語、誇張、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也能產生幽默效果。
5.巧塑人物,令其幽默描寫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時,根據人物本身的特點,儘量讓他(她)的語言、動作、神態幽默好笑。《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為什麼令人難忘?除了他悲慘的遭遇外,我想他極富個性而又好笑的話語、神態、動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你聽他說——“不多,不多,不多也!多乎哉?不多也!”多麼有趣的一個人啊!你再看他的動作——“排出九文大錢”,多麼乾脆利落,又多麼令人忍不住發笑啊。
-
7 # 危笑天大語文
作文寫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中學生作文,是非常強調深刻性的。這裡的“深刻”不是故作深沉,也不是故弄懸虛,而是強調文章要有思想內涵,富有哲理性,能給人以啟迪。
在作文型別中也有一類專門寫“深刻”的文章,叫做啟迪性作文。“啟迪性作文”是對由接觸外界事物後頓悟和啟發的過程和結果而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樣式。“旁求俊彥,啟迪後人”,啟迪性作文側重記錄頓悟和啟發的過程,注重頓悟和啟發的結果對他人的指導和啟迪作用。
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對中學生說,你們的作文水平要想提升,比小學階段上升一個層次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作文變得“深刻”。要想讓作文變得“深刻”,初一起就可以開始閱讀一些哲學類的書籍,如《蘇菲的世界》《老子》《論語》《墨子》等,同時多思多悟。
啟迪性作文是非常看重這個“悟”字的,“悟”追求的是深度,就像地質勘探師在踏遍青山、巡遊戈壁之後,發現了一個個礦點,接下來就要從地表往深處鑽探,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那麼,如何做到讓自己的作文變得深刻、有哲理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審清題目,發散思維,挖掘內涵
在碰到話題類作文時,尤其要搞清楚題目的要求,多側面、多層面地圍繞題目進行思維的發散。用朱光潛先生的話來說,這便是“尋思”,“抱著題目四面八方地想”。
舉例,有一個話題作文“聲音”。許多考生寫的都是父母老師教育自己的聲音,內容枯燥且雷同,這就是因為沒有運用發散思維。其實呢,只要肯花一點時間想一想,就會發現原本被自己忽略的聲音世界是極為豐富生動的,不管是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還是校園的從早到晚,許多聲音都值得聆聽,值得一寫。
思緒鋪陳開來之後,要經過篩選和提煉,選擇一個最優的題材來寫。當然了,留下來的這個題材,不是馬上就動筆來寫,還必須經過深度思考來挖掘內涵,提升它們的價值。
比如,有一位同學選取的聲音是時不時從校園上空掠過的飛機的轟鳴聲。春風得意時,她覺得那轟鳴聲似啟程的號角,未來一片光明;而心緒低落時,則幻想自己能在哪架客機上,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她還想到每架飛機上都正在或將會發生或哀傷或曲折或感人的故事……
這樣寫還不夠,作者又想到了兩點:1.生活就像一段段旅程,一旦啟航便無法後退,即使穿雲撥霧,也要勇往直前。2.在地上看來空中的飛機不過是一掠而過的一個小點,生活也是如此,許多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東西,在旁人看來,也不過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一點”而已,所以得意時不可忘乎所以,而失意時則應百折不撓。
很明顯的,增加了這兩點由飛機轟鳴聲而引發的哲學感悟之後,文章的內容無疑就更上一層樓了。這樣有深度的作文,自然能夠獲取高分。
二、從生活中的人和事,來感悟社會,感悟人生。
與小學階段純粹的寫人記事作文不同的是,這裡的寫人和記事,不僅僅停留在人和事的“表面”上,而是透過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心理來折射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變遷規律、特性、內含等,抒寫作者對人生等的認識和感悟。
例文
那一次,我讀懂了包容
李奕欣
“用一顆平常的心對待他人和自己,是至高的精神境界。”錢理群先生如是說。一個小孩打碎了一個杯子,為什麼只想去責怪他,而不去想你以前是否也做過同樣是事情呢?其實蟬鳴不是噪音,而是動聽的歌聲;其實枯葉不是垃圾,而是“化作春泥更護花”;其實黑夜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二天的開始。只要用一顆寬容之心去面對世界,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包容”一詞,我已懵懵懂懂的學了許久。但是那一次,我才是真正體會到了包容。
天,漸漸黑了下來,太陽不見了,月亮出來了,但這一絲朦朧,星星在夜空調皮地眨呀眨的,彷彿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天黑了,霓虹燈佈滿了整個城市;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仍然來來往往。我一腳踏進馬路旁的醫院,頓時一股消毒水的氣味撲鼻而來。醫院裡冷冷清清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突然,醫院裡出來一陣陣謾罵聲,我朝著聲音的源頭瞧去,原來,是一名實習護士在為一位老奶奶扎針時扎錯了位置,她的家屬正在大聲地辱罵那名護士。那名護士的臉上有幾分委屈,眼淚在她的眼眶裡,彷彿一不小心就流了下來。就在這時,那位老奶奶張了張口,柔聲說道:“行了,別吵了,她也不是故意的。人家一個小姑娘,做這種事不一定有太多的經驗,扎錯位置而已,也沒什麼事兒。來,小姑娘,不用怕,再試一次。”她一邊說,一邊把手伸過去。那隻手的手背上,有幾個扎錯位置的針孔,所有人都驚呆了,護士臉上充滿了感激。那位老奶奶的臉上並不是生氣或者憤怒,而是相信。護士慢慢地扎針。這一次,成功了!所有人都笑了,護士向老奶奶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與人相處時需要包容,爭吵時需要溝通,生氣時需要冷靜……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包容別人,只要將心比心,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點評】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啟迪性作文。文章開頭一段也相當精彩,開門見山以名人名言闡述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的幾句,分別用小陔、蟬鳴、枯葉與黑夜舉例,都十分的貼切。
文章最大的亮點在於中間故事的敘述,小護士的委屈、老奶奶的包容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再加上景色的描寫,更為烘托主題作了很好的鋪墊。結尾一句與開頭呼應,再一次巧妙地將文章的主題進行昇華。
三、選擇景物為描寫物件,達到借景喻理或借物喻人的目的。
這類以景物為描寫物件的啟迪性文章,很注意物象的形體外觀、生長規律、某種遭遇等的描寫,並常以這些作為感悟點,引發對大自然、人類社會、世界永珍等的思考和感悟,抒寫意旨。在寫作技法上,也常常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採用第一人稱或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例文
生命的奇蹟
沈子涵
媽媽很喜歡養花,去年帶了一大盆野杜鵑進家裡,放在陽臺的防盜窗上。平時懶懶散散的媽媽,只要一提到花,立刻精神百倍,每天一大早起來就給它澆水、除蟲,一點都不含糊。
儘管媽媽如此的悉心呵護著這盆野杜鵑,但是,到了冬天,野杜鵑還是沒能經受住五十年一遇的寒流的考驗。沒過幾天,它就枯萎了。到了萬物復甦的春天也沒能活過來。
正當我們為一盆花枯萎而感到惋惜時。有一根小小的莖從土裡悄悄鑽了出來。起先,我們誰都沒有注意。後來那根莖慢慢地長出了一小片葉子。再後來,那株不知名的小草居然慢慢的爬上了防盜窗的欄杆上,長出了心形的葉子。誰都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也許是風兒將它帶來的吧。
從那以後,我,一個對植物根本沒有興趣的人每天都會去陽臺觀察那個植物。我發現,那個植物是由一根彎彎曲曲的莖,頂著一片片心形葉子,而且它的莖每天都會向上爬一圈。我對這株植物起了好奇心,它究竟叫什麼?怎麼來的?對我們有沒有害處?好奇心驅使著我上網查資料。結果證明,這種心形葉片的植物叫心葉藤,它雖然有毒,但卻是很好的綠植,還可以做中藥。
啊!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天裡,我們沒有給它澆水除蟲,當一盆大野杜鵑倒下時,這心葉藤在風雪中傲然挺立,最終活了下來。這是多麼頑強的生命啊!
媽媽問我,要不要給心葉藤澆澆水,我說:“不用,我在網上查過,這就是心葉藤的習性,在野外是這樣,如今到了家裡也是一樣,不論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執著地一圈一圈向上爬,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今年,我們像以前一樣去老家過暑假,如今到了快要開學的時期,我們回到家,不由的大吃一驚:整個防盜窗都是一片片心形的葉子。在近兩個月裡,心葉藤不但挺過了那些風吹雨打、Sunny暴曬、無人呵護的日子,反而長的更茂盛了。長到了防盜窗頂上後,分了叉,繼續向兩邊長去。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啊!心葉藤每天執著的一圈圈向上爬,日子一長,就長得十分茂盛了,如果我們每天積累一些知識,時間一長,必然會有了不起的成就。
在觀察心葉藤的這些天裡,我懂得了只要日積月累,一定會有了不起的成就;還懂得了,我們要懷有一顆永不服輸的心,去面對人生旅程上的一路坎坷。
【點評】
本文以“植物”為描寫物件,透過野杜鵑和心葉藤的生長對比,而聯想到人生的成長,從而引發感悟,獲得啟示。篇幅雖短,但微言精義,引人深思。
文章圍繞植物的生長來展開,將兩種植物作了明顯對比,悉心呵護的野杜鵑最終枯萎,而沒人理睬的心葉藤卻越來越茂盛。作者進一步將思想認識和感悟作由此及彼、由點到面的聯想。由“觀察心葉藤”,懂得了“只要日積月累,一定會有了不起的成就”,由“心葉藤每天執著的一圈圈向上爬”,懂得了“懷有一顆永不服輸的心,去面對人生旅程上的一路坎坷。”這樣,作者就在完成情感變化(由不感興趣到每天觀察)的過程的同時,完成了“悟”的全過程。情感與“悟”互相滲透,水乳交融。
回覆列表
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談談自己的看法。
取材角度:拒絕平庸的例子,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積累素材,要有自己的特色。
立意角度: 透過現象看本質,反映和結合現實,要有情感注入,否則流於浮華,前提也要挖掘作文題目內涵,不能跑題。
構思排版:從幾個層面去切入,例如(、社會與個人),名言匯入也是一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