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他能被選中做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母親夠弱勢,不受高祖待見,而是沒什麼外戚,代國國力弱小,這樣的皇帝對於功勳集團和諸侯王的威脅最小。

    如果一個強勢皇帝,比如齊王做皇帝,那他肯定會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周勃這些殺皇帝的人,也會打擊諸侯王勢力,而弱勢皇帝不會。

    這是他被選中做皇帝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史書說的他人品好,孝順。

    他能坐上皇位,並坐穩皇位,最主要原因在於劉邦分封了強大的諸侯王勢力。

    文帝劉恆和廢帝劉賀,都是權臣扶持上位的,周勃等人殺了皇帝扶持劉恆繼位,霍光也是讓昭帝不明不白的死了,然後扶持劉賀繼位,按理說,

    他們的命運一樣,但接下來的結局不一樣。

    劉恆一到皇宮,馬上讓自己人接管了南北軍的軍權,讓自己人坐上高位,

    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

    劉賀也是這樣做的,然後霍光認為劉賀是想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權力圈子,把霍光等人排除在外,霍光感到威脅,馬上就廢了劉賀。

    他們有什麼區別呢?唯一不同的就在於政治環境不同。

    劉恆繼位時,劉氏諸侯王佔據地盤比皇帝直轄地盤還大,這樣周勃等人自然不敢架空皇帝。

    而劉賀繼位時呢,劉氏諸侯王跟地主沒區別,霍光一句話,諸侯王就嚇得自殺,自然沒有人為劉賀說話了。

    周勃等人迎立劉恆時,劉恆嚇得不敢去長安,怕做傀儡,撒被殺,他的大臣也都不同意他去做皇帝,唯獨宋昌力排眾議,

    宋昌說,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苛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

    所以,漢文帝被選做皇帝,是因為他夠弱,能坐穩皇位,是因為強大的諸侯王勢力作為後盾。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首先漢文帝被功臣集團的周勃與陳平選擇為皇帝人選。

    之所以選劉恆,周勃與陳平是動了腦筋的。劉邦僅存諸子中劉恆仁義,劉長是呂后帶大的,而長孫劉襄強勢,只有劉恆最符合功臣的利益。

    漢文帝能順利即位有其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

    外因:大將軍灌嬰駐守在滎陽城,滎陽是進入關中及京城的重要通道,擋住了有兵權、有實力、強勢的齊王劉襄進入京城的通道,劉襄打又不敢打,一是諸呂己滅,出師無名;二是灌嬰是開國名將,打又打不贏。

    內因:

    1、劉恆謹慎,為進京多次派人聯絡。進京前先派舅舅薄昭到長安城打探虛實,進京時離京城15裡又派屬官宋昌先進城探路,然後自己才進京。

    2、進京當天奪兵權,殺劉盈一脈。進京當晚,劉恆奪了周勃兵權,仼命自己親信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統領宮中禁衛,並與當晚誅殺劉盈的兒子斬草除根。

    3、即位後大封功臣,鞏固統治。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穩定功臣集團,接著大封劉氏宗親為王,穩定皇親集團。

  • 3 # 中孚鑑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和薄夫人的兒子,在陳平、周勃剷除諸呂之後,擁立當時的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

    那漢文帝為什麼會被擁立為帝呢?

    首先,劉恆雖然不是劉邦的長子,也不是劉邦的嫡子,但在後來陳平、周勃除去諸呂之亂時,代王劉恆是當時劉邦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長的。

    所以最終選定劉恆為繼承人。

    其次,劉恆在沒有登基之前,是被封為代王,當時的代國跟匈奴離的很近,但在劉恆做代王的時候,把代國治理的很好,這就說明代王的治理能力還是很強的。

    所以陳平、周勃擁立劉恆為帝。

    最後,在劉邦駕崩後,劉盈登基為帝,是為漢惠帝,呂雉尊為皇太后,同時呂雉大權在握,並且垂簾聽政,朝廷大權都在呂雉的手裡。這才有了以後的呂氏亂政。

    在剷除諸呂之亂後,大臣們不希望在出現一個像呂雉那樣的人物,那樣的話又會專權,造成外戚專政。

    劉恆的母親薄夫人,性格溫和,不像呂雉那樣很熱衷於權利,如果劉恆登基為帝,薄夫人也不會專權。

    在這些因素下,最終代王劉恆被擁立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登基後,休養生息,和後來的漢景帝,一起被稱為文景之治。

  • 4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漢文帝能夠順利繼承皇位,並能坐穩皇位我認為有三個因素,也是這三個方面的原因使得劉恆在為開國初期百廢待興的大漢政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是在天下人民飽受了秦王朝的殘酷統治後,生活艱難,餓殍遍地,疲憊不堪。更是經過了長達七年的滅秦戰爭和楚漢戰爭,中原大地千壑百孔,劉氏順天凝命一統天下,解救萬民於水火,是大勢所趨,眾心所望。呂后當政期間並沒有廢除和更改高祖時期所定的法律制度,才有蕭規曹隨的說法,到了陳平執宰期間也基本上保持這一原則不動搖,各級官吏各司其職。呂后死後,呂氏集團的主要人物呂祿、呂產一個為上將軍一個為相國,把持南北軍權,氣焰囂張。雖然這樣在誅呂行動中太尉周勃僅憑將印和持皇帝符節的酈寄掌控了軍權,將士們都袒露左臂擁護劉氏。可見劉氏王朝的深入人心。這也是朝廷經過動亂後還能保持政令暢通,大臣們忠於劉家政權,劉恆得以即位的先決條件。

    二是代王劉恆本身是高祖最長嫡子,為人仁孝寬厚,太后薄氏一家謹慎溫良。這裡指的就是選劉恆當皇帝,他忠厚老實,而母親一家沒有大的背景,不會在出現外戚專權的事情,不會影響劉家祖業。這是大臣們的最終用意。況且劉恆還有他的良臣宋昌輔佐,提攜。這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是在劉恆即位後,封賞功臣,先人後己,先封賞幫助平叛的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等皇親子弟,然後才是自己的功臣集團。自即位以來謙虛禮讓君臣和諧,並修改律法取消連坐的罪責,救濟孤寡(這可能是最早的五保戶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敬獻。向南撫慰越王趙佗,言辭懇切最終使其取消帝位。他能聽從賈山的理政思想和賈誼的治國理念。任用廷尉張釋之監管諸吏,能依法論處,使得國家政律清明。以上這些才使的漢文帝劉恆功大於過,逐漸使得國富民強,使他開創文景之治的先河。

    漢文帝也有許多政治弊端,比如他不聽賈誼、賈山的勸告開放對全國的錢幣鑄造,讓人人可以制錢,這樣為以後吳王劉濞的反叛埋下了禍根。再比如他不顧母親薄氏的感受,雖然是依法處置了舅舅薄昭。但在這件事上其時還有許多別的處理辦法的!

  • 5 # 津城沐雨

    漢文帝能夠順利即位,主要有這5個因素:

    第一,漢文帝是劉邦諸子之長。

    諸呂之亂後,劉邦的兒子們只剩下四皇子代王劉恆和七皇子淮南王劉長,按照長子繼承原則,劉恆有繼承皇位的優勢。

    第二,漢文帝仁孝慈懷。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著稱,其母生病,曾為其親嘗湯藥,可見漢文帝非常孝順,贏得了大臣們的好評。

    第三,漢文帝在代國的所作所為大家有目共睹。

    代國原來是個窮鄉僻壤,但在代王劉恆的治理下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經濟上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軍事上軍馬場和軍隊訓練井然有序,形成漢朝北部邊疆有利的屏障,代國情況得到很大改觀,劉恆在代國的所作所為有目共睹。

    第四,漢文帝與世無爭,沒有參與諸呂叛亂。

    呂后死後,各地諸侯王為了出氣和爭奪皇位競相出兵,名義上是為了掃除諸呂叛亂,實際上是爭奪皇位,而劉恆卻沒有參與,劉恆的與世無爭,使大臣相信會善待其它劉姓諸侯王。

    第五,薄太后的因素。

    劉恆母親薄太后向來不與人爭鋒,不爭權奪勢,大臣們不用擔心諸呂叛亂的再次發生,而當時對皇位繼承強有力的齊王,則因為外戚的強勢引起大臣們的擔心。

    綜上所述,漢文帝更適合繼承皇位。

  • 6 # 歷史公元

    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真的是被天上的餡餅砸中,登基稱帝的嗎?

    漢文帝劉恆能夠當上皇帝,與當時漢朝的形勢有關,但是也與漢文帝劉恆的自己的努力有關係。

    當時漢朝是什麼形勢呢?

    在朝廷上,呂雉掌控朝堂大權之後,瘋狂的提拔自己的孃家人,官也不當,直接就封王。直接就是視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盟”於不顧。導致了呂氏外戚勢力瘋狂的膨脹,甚至是嚴重的危害到了劉姓皇族的統治,當然,也嚴重的損害了漢朝功臣們的利益。

    在齊王劉襄帶頭起兵的之下,漢朝功臣們將呂氏外戚勢力,屠戮一空。千萬不要小看這一群漢朝功臣,就連“西楚霸王”項羽,都在都死在他們手中,真正見過大世面的。雖然現在老的老死的死,但是面對小小的呂氏外戚勢力,還真是小菜一碟,不放在心上。

    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主,呂雉死了,呂氏的外戚勢力也都剷除了。但是,呂雉所立的小皇帝,也就是後少帝劉弘,也是有呂氏血脈的,乾脆就廢了。

    漢惠帝劉盈這一脈,都有呂雉的血脈,而且,皇宮一直在呂雉的掌控之下,漢惠帝劉盈是不是喜當爹還說不準呢。

    雖然齊王劉襄在這場戰爭中,所立的功勞很大,但是,為人過於強硬,家裡面母族勢力也很強大,所以,不是漢朝功臣集團心目中的好人選。

    所以,劉邦的兒子之中,現存年紀最大的,代王劉恆就沒出現在漢朝功臣集團的眼前。

    為什麼呢?因為代王劉恆將代國治理的井井有條,美聲遠揚,並且代王劉恆母親薄姬很低調,只有一個舅舅,當了一個小官,構不成威脅,成為漢朝功臣集團心目中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那,代王劉恆是不是什麼也沒做,被天上的餡餅砸中,就登基稱帝了?

    當然不是,在這個時候,代王劉恆為了能夠當上皇帝,也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此時的代王后和四個兒子,疑似呂氏血脈,所以在短短几天之內,都悄悄地去世了,無名無姓,悄無聲息,真的好像不存在一樣。極有可能成為了代王劉恆為了當上皇帝,與呂家劃分界限的犧牲品。

    就在代王劉恆到達長安,確定要成為漢文帝劉恆的時候,漢惠帝劉盈最後的血脈,後少帝劉弘和他的四個兄弟,被朝臣以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子為由,全部誅殺。

    自古無情帝王家,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這個先後關係,誅殺時間特別重要,不早不晚,正好是確定皇位繼承人之後,而且是一群臣子誅殺先帝血脈,一定是有人授意,群臣才敢這樣做的。

    所以,漢文帝劉恆可不是什麼都沒做,恰恰相反,漢文帝劉恆做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當然,最終漢文帝劉恆也得償所願,登基稱帝,這才有了後來著名的文景之治 。

  • 7 # 歷史課課代表

    原本是代王的劉恆之所以能在諸呂之亂平定後被擁戴為帝,主要是因為劉恆為人低調又非常仁義,在大臣中形象好,同時其母薄氏孃家地位低微,加之漢高祖的兒子很多都被呂后害死,能夠備選的少之又少。就這樣,本想一輩子做一個藩王的劉恆就在大臣們的擁戴下成了大漢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一、劉恆低調,廣施仁義:

    由於其母薄氏不受漢高祖劉邦的寵愛,劉恆從小就不如其他皇子那樣受到劉邦的喜愛和重視,這也避免了劉恆母子日後受到呂后的的迫害。劉恆自小在母親薄氏的教導下勤於讀書,低調做人,這些都被漢朝的很多大臣看在眼裡,年幼的劉恆從此給漢朝老臣們留下了一個謙謙君子的仁義形象。

    二、生母低微,又無外戚:

    劉恆的生母薄氏出身低微,母家沒有人做官,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親戚,這就避免了日後外戚專權的可能,經歷了呂后稱制和諸呂之亂後,大漢王朝再也經不起外戚的折騰了,而薄氏的情況卻讓大臣們非常放心。

    三、諸子被殺,無人可繼:

    呂后掌權後,對劉氏宗親大開殺戒,很多劉邦的兒子、侄子都慘遭殺戮。到了文帝劉恆繼位之前,漢高祖所剩的兒子已經非常少了。而真正符合條件能夠繼位的就更少了。

    四、劉恆年長,不便控制:

    漢文帝劉恆繼位之時已經二十三歲了,這樣的年紀不要說是放在當時,就是放在現代社會,也是早已經成年人的年紀了。此時漢朝經歷多年的內亂,朝政敗壞,百廢待興,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更需要一位年長的君主。

    劉恆的繼位看似偶然,實際是必然。呂后聰明一世,卻最終忽略了這位看似老實巴交的代王。最終劉恆在眾望所歸之中繼承了帝位。大漢王朝在他的帶領之下走上了正軌,走向了興盛。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文帝劉恆得到皇位,給人一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為什麼說有“天上掉餡餅”的感覺呢?

    (劉恆劇照)

    當時朝中大臣在平定諸呂之亂後,因為害怕遭到打擊報復,大家一直作偽證,說當時的後少帝劉弘不是劉盈的兒子,把劉弘以及他的四個兄弟全部廢殺。這樣,劉盈就“被絕後”了。

    劉盈“被絕後”,皇位自然就只能在其他劉家宗室中去找。不過,當時最有可能得到皇位的,是劉肥的兒子們。畢竟劉肥的兒子們與劉盈的兒子們是同輩,而且劉肥的兒子們位次最長,在平定諸呂之亂中,所立的功勞又最大。不過,由於他們做事太張揚,朝中大臣又擔心劉肥兒子當皇帝后,自己不受重視,因此也否決了他們繼位的可能。

    不過,就算劉肥的兒子們被否決,似乎也輪不到劉恆。畢竟劉恆是前後少帝的上一輩。就算大臣們不承認後少帝,他們也不能不承認前少帝啊。皇位總是往下繼承的,繼位的人,要在上一輩皇帝的陵前跪拜,表示繼承衣缽。要是由上一輩來繼承下一輩的皇位,那就亂輩分了。

    所以說,劉恆其實是最沒資格當皇帝的。但是,最沒資格的他,最終卻當了皇帝,而且還坐穩了皇位。難道這真的是運氣使然嗎?

    我認為,我們顯然忽略了劉恆自身的努力。

    (周勃劇照)一、劉恆當藩王時有優異表現。

    劉恆在藩國經營了十五年。在這十五年期間,他做事謹慎,從來不出風頭。他團結大臣,和大臣們的關係都處得非常好。他休養生息,讓代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劉恆的這些表現,都是明君的作為,讓他獲得很好的口風。這也是周勃、陳平立他為皇帝時,向天下人講的理由。

    不過,我這裡想特別強調的是,絕對不是因為劉恆是明君,周勃、陳平才立他為皇帝,至少這不是他們內心深處選擇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劉恆沒什麼背景,也沒什麼脾氣,這些大臣覺得和劉恆比較好相處。劉恆當了皇帝以後,會重用他們,因此才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是,畢竟劉恆屬於“上一代”,如果沒有特別說得過去的理由,周勃、陳平立他為帝,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也就是說,劉恆的“明君”表現,是周勃、陳平說服大家的最重要的理由。

    (薄昭劇照)二、劉恆對皇位並不是特別企盼。

    周勃、陳平在準備立劉恆為皇帝,派人聯絡劉恆的時候,劉恆並沒有立刻就答應。史料記載,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很擔心,自己走進政治鬥爭的漩渦中以後,會性命不保。當時劉恆的大臣張武、宋昌等人爭論得很厲害,有的說進京是好事,不會有麻煩。有的則說,進京是壞事,肯定會很危險。最後,劉恆只得求助於占卜。透過占卜,他獲得了吉兆,所以才決定接受邀請。

    劉恆這樣謹慎的做法,給了周勃、陳平這些大臣們極好的印象。讓他們感覺到,劉恆對皇位並不是特別的企盼。有也可,沒有也好,保命才好。

    而劉恆表現出來的沒有特別的企盼,也讓周勃、陳平等人感覺到他的權力慾望似乎並不強。而正是因為他的權力慾望不強,所以才不讓周勃、陳平等人擔心。

    三、劉恆進京時各方面關係都處理得很到位。

    劉恆進京後,做了非常重要的三件事。一是對那些擁戴他的功臣進行大肆封賞,對他們給予賞賜和封官進爵。二是劉恆給被呂后迫害的皇室成員平了反,恢復了他們的封地和爵位。對曾經和他爭奪過皇位的劉肥兒子們,劉恆也並沒有打擊他們。三是劉恆把自己帶進京城的六個人,主要安排到掌管軍隊的重要崗位。

    劉恆這三條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他既團結了朝野上下的人,又為此後打擊包括周勃在內的那些驕臣悍將,做好的足夠的準備。畢竟他已經掌控了軍隊,而當他掌控軍隊的時候,他想要做什麼,誰也把他沒辦法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劉恆絕對不是等著那餡餅掉下來砸在自己頭上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經過很好設計。他獲得皇位,是一種必然。

    (參考資料:《史記》)

  • 9 # 狐筆春秋

    文帝繼位,最關鍵在於那些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老傢伙普遍覺得他仁弱好欺負,操控起來會更加順手。話說,在榮華富貴、身家性命面前,誰會找一個驍悍多智不好控制的皇帝來給自己添麻煩呢?

    一:幾乎沒有選擇餘地的功勳集團

    公元前180年,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和曲逆侯陳平發動軍事政變,一舉平定“諸呂之亂”。原本外戚集團、功臣勳貴集團和皇帝之間三方勢力制衡的局面被打破,朝廷之上呈現功勳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

    話說,齊王劉襄雖是劉邦長子劉肥之後,但劉肥並非劉邦嫡出,於宗法制度上並無繼承權,再加上劉襄為人雄強有力,文韜武略頗有高祖之風,不僅如此,他的弟弟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也都是文武兼備之人,勢力之強悍實不在功勳集團之下,而更要命的是齊王劉襄的姻親不僅勢力強大,而且蠻橫霸道。一旦劉襄繼位,千辛萬苦謀劃來的一家獨大的優勢必然頃刻喪盡。

    所以,為了鞏固優勢並保有之,對功勳集團而言,他們只能從劉邦的直系子嗣中進行選擇,但因為呂后的迫害,劉邦現存於世的兒子只有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而劉長又自幼由呂后撫養長大,與呂氏的關係相當親暱。相比之下,代王劉恆向來沉默寡言,聲名不著,自從離開長安之後就彷彿沒有這個人一樣,如此“仁弱”的君王,豈不正容易把控?於是,功勳集團決定迎立劉恆繼位。

    二:時勢所迫不敢有所異動的功勳集團

    歷觀中國歷史,大凡動亂之後而往往會演變為權力下移,權臣當道的局面,並最終走上亡國破家的悲慘道路,但唯獨在西漢一朝,在“諸呂之亂”被平定之後相當一段時間的權力真空期內,一家獨大的功勳集團不僅沒有異動,而且還老老實實的將天下還給劉氏,這不可謂不是一大奇蹟。而深究其根本,或許,功勳集團也是迫於無奈吧。

    首先,就當時局勢而言,天下承大亂之後,人心思定不願干戈在其,即便功勳集團有心重新扶持代言人,天下百姓也不會傾心相隨,更何況,功勳集團內部也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和諧,那麼鐵板一塊。

    其次,劉邦分封的劉氏諸侯國,不僅動輒跨州連郡,土地廣袤、人口眾多;而且,地理形勢犬牙交錯,勢成犄角,一旦功勳集團有所異動,馬上就能乘勢而起,以雷霆萬鈞之勢發起攻擊,即便不能馬上剿滅功勳集團,但鉗制之卻是綽綽有餘的。所以,西漢初年的天下呈現出異乎尋常的安定。

    三:扮豬吃老虎的漢文帝劉恆

    但就是這位任誰看來都極易掌控的角色,卻打了一個功勳集團一個措手不及,在繼位的當天晚上就以調防駐軍的名義,將長安城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中。

    然後又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以分化、拉攏、打壓的手段,逐步將位高權重的勳貴功臣們迫回封國,一步一步的執掌國家權力,成為真正的一國之君。

    不論漢文帝是怎樣繼位,又是怎樣透過軟硬兼施的手段攫取政權的,我們必須承認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真正能夠當得起“明君令主”四個字的帝王。在他手裡,千瘡百孔的大漢王朝變得富強雄壯,炎炎漢家威儀開始照耀寰宇,漢民族強大無比的自信也由此樹立。

    正是漢文帝的勵精圖治,為後來武帝的開疆拓土、驅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漢文化的成型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總而言之,漢文帝的繼位是權利鬥爭的結果,但這絕對是史上最富意義的一次政治鬥爭。

  • 10 # 史學達人

    漢文帝能順利當皇帝,呂后的功勞最大,其次就是齊王劉襄和功臣陳平與周勃。下面我們說一下,為何是他們?

    先說呂后,大家都知道,劉邦去世之後,呂后對劉邦的皇子進行了屠殺,就連她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盈的死,和她也有莫大的關係。

    劉邦總共有八個兒子,呂后直接間接的給害死了五個,還有一個燕王劉建,是在打獵的時候,染上了傳染病去世的。

    到了呂后的晚年,劉邦的兒子中存活的,就剩下兩個人了,一個就是當時的代王劉恆,還有一個就是淮南厲王劉長。

    正是因為呂后把劉邦的兒子,幾乎全部給殺光了,這才給了代王劉恆,當皇帝的機會。所以說,漢文帝能當皇帝,呂后的功勞最大。

    下面我們再說劉襄在漢文帝劉恆當皇帝的過程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劉襄是齊王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孫子。

    劉肥去世之後,劉襄就繼承了齊王的爵位。呂后活著的時候,劉襄對呂后打壓劉邦皇子皇孫的事情,十分的不滿。但是,呂后又是一個殺人魔頭,在呂后活著的時候,劉襄什麼都不敢做。畢竟當務之急,保命最要緊。

    但是,當呂后去世了,劉襄的機會就來了。劉襄是呂后去世之後,第一個起兵反抗,要殺到都城去,想把姓呂的人全部給殺光的皇室子孫。

    這時候劉邦的皇子皇孫中,也只有劉襄和他的弟弟劉璋以及劉興居三個人想要起義而已。當劉襄帶兵從齊地殺到長安去的時候,待在長安城裡的功臣陳平和周勃,他們開始也有了想法。

    因為呂后在位的時候,他們幫助呂后做了不少事。

    所以,當他們看到劉襄如此勇猛的時候,他們就害怕了。他們必須要做點什麼了,否則,劉襄真的殺到了長安,肯定也會把他們給殺死的。

    所以,當務之急,他們就是要阻止劉襄進長安城。那要如何阻止劉襄呢?

    劉襄起兵不就是想殺姓呂的嗎?

    好,那我們就替他把姓呂的給殺了,就這樣陳平和周勃兩個人,一聯合就把所有姓呂的人,全部都給一網打盡了。

    姓呂的人全部都被誅滅了,這時候劉襄還沒有達到都城長安,當他聽說姓呂的都被殺了之後,他就帶著大軍從半路回到了齊地。

    本來誅滅諸呂的過程中,劉邦的子孫中劉襄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所以,這個皇位應該有他當才是最合適的。

    劉襄也是這樣想的,他以為他先回到齊國去,不久就會有人找他來當皇帝。

    但是,陳平和周勃不這樣想。

    當時陳平是宰相,周勃是太尉,他們一個管理著百官,一個掌管著兵權。

    所以,在他們兩個人的主持下,就開始了新一輪皇帝的選擇。

    考慮到劉襄的時候,他們就把劉襄給否掉了,因為劉襄真的是太強悍了,若是讓他當皇帝,以後受氣的肯定還是臣子。

    所以,他們想選擇一個老實的人來當皇帝,也就是從劉邦的兒子裡來選,才是最合適的。眼下劉邦的兒子就剩兩個了,也就是劉恆和劉長。

    因為劉長是呂后養大的,他們又殺了姓呂的人,所以劉長不能選,剩下的就是劉恆了。

    就這樣劉恆當了皇帝,他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漢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兩二錢男命一生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