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劉海照樣拽呀

    類似“豐富多彩”的詞語有:絢麗多彩、多姿多彩、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五彩斑斕。

    概念:近義詞,是指詞彙意義 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如“ 美好”和“美妙”、“ 懶惰”和“ 怠惰”、“ 枯萎”和“乾枯”、“ 寬敞”和“寬闊”。與“近義詞”意思相近的詞為同義詞。

    意義不同:

    1) 詞義程度的輕重:不少近義詞 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輕重的分別。如:“ 信任”、“ 相信”。“相信”是“認為正確或確信而不懷疑”,程度較輕;“信任”指“相信而敢於託付”,程度較深。

    2)詞義的著重點:“ 詭辯”與“ 狡辯”同是“無理強辯”的意思。但詭辯重在“詭”,即“欺詐、怪異,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 似是而非的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誤辯護”;“狡辯”則著重在“狡”,即“不老實,耍花招,歪曲事實,狡猾地為自己錯誤的言行進行辯護”。

    3)詞義範圍的大小:“ 開墾”、“ 開拓”、“ 開闢”都有“開發”的意思。但“開墾”指“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以耕種的土地”,“開拓”指“在原來開發的基礎之上加以擴充”,兩者詞義的範圍較小;“開闢”著重指“新開發、新開創”,詞義範圍較大。

    4)詞義使用的物件:有些詞儘管意義相近,但是適用於不同的物件和情況。“ 領略”與“領會”都有“理解、體會、認識”的意思。但前者著重指情感上的體驗、欣賞,可以連線“ 風味”“ 風光”等;而後者著重指理性上的瞭解、體會,適用於抽象的事物,可以連線“內容”、“ 道理”等。

    色彩不同:

    1) 感情色彩不同:“ 鼓動”、“ 鼓舞”、“ 煽動”都有“激發人的情緒使之行動起來”的意思。但“鼓動”是個 中性詞,“鼓舞”是 褒義詞,“煽動”是 貶義詞。

    2) 語體色彩不同。語體色彩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書面語和口語上。

    用法不同:

    1)從詞語的搭配上:如“交流”和“交換”,“交流”多偏重於虛的事物,“交換”多偏重於實的東西。

    2)從語法功能上辨析:“ 公然”、“公開”,“公然”只能當 狀語。“公開”可以充當狀語、 謂語、定語等。

    使用技巧:

    1)漢語中的近義詞,如同滿園的鮮花,五彩紛呈,香氣各異,只要精心選用,恰當佈局,就能充分表達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輝。

    2)精心選用近義詞,可以用同樣的概念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 恩格斯在悼念馬克思時說:“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裡還不到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3)葉聖陶的《春聯兒》這樣寫:“老俞的小兒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聽信鄰舍婦人家的話,沒讓老俞知道請醫生給開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

    4)唐弢悼念 高爾基又是這樣寫:“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會的創造和擁護者,出身於勞動階級的作家馬克辛·高爾基,在莫斯科逝世了。”

    5)上面各例同樣表達生命的終止,用詞各不相同。馬克思是共產主義學說的創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選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點的詞語:“停止思想”、“睡著了”。葉聖陶寫老俞的小兒子,用了一般說法“死”,表達 客觀發生的情況,沒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爾基時,唐弢選用富有莊重色彩的 褒義詞“逝世”,表達了對死者的尊敬、熱愛和深切的悼念。

    6)自然,“死”的近義詞許多。有的富有口語色彩,其中有的含有褒義,帶有惋惜之情,例如:老了、走了、光榮了、去見馬克思了;有的含有貶義,帶有憎惡之情,例如:斷氣、挺腿、 完蛋、 翹辮子、 見閻王。有的富有書面語色彩,也有褒貶義分,例如,含褒義的有:逝世、去世、 謝世、 長逝、 永別、殉職、 殉國、 犧牲等;含貶義的有:斃命、喪命、 暴卒等。有的語詞只能用在皇帝諸侯身上如: 薨、 崩、駕崩、 賓天等;有的只能用在僧人身上,如: 涅盤、 坐化、 圓寂;用在道士身上如: 昇天,得道,成仙了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大教授怒批吳京《流浪地球》遭質疑!楊利偉說“科學的基礎”的公道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