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草書苑

    寫書法對於治療神經衰弱、精神萎靡、腰痛背痠,甚至動脈硬化等一系列慢性病來說,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那麼書法可以治病的原因在哪裡呢?

    原因就在:寫字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它可以從書法藝術中吸取“營養價值”很高的精神食糧,來陶冶人們的性情,排除心中不利於健康、助長毛病發展的憂慮和煩惱;另外,也是更主要的則是,寫字要求“凝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正,臨池志怡”,必須集中精神,心正氣和,寵辱皆忘,靈活自若地運動手、腕、肘、臂,調動全身的氣和力,透過筆端,有機地輸送到字的點、橫、豎、撇、捺和字裡行間去,即所謂“以通身之力而送之”。這樣,就會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血氣,使體內的各部分機能得到柔和而不是生硬的調整;使大腦神經的過度興奮或抑制得到平衡,使手臂甚至腰部的肌肉得到活動和鍛鍊,痛位的部分神經由此而恢復正常。從而,有力地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的旺盛。疾病也由此而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消除了。為人們所一致公認的書法家的壽命比一般人長的原因就在這裡。

    古人云:“書畫者多長壽”。自古至今,勤於書畫而獲長壽的人,可謂數不勝數,...

  • 2 # 三秦曉露1

    書法能不能延年益壽,這個問題還不能確定。

    但是,那些常年練習書法的人首先需要靜心,只有靜下心來,寫字才能得心應手,特別是臨帖,靜心才能仔細觀察原帖的書寫特點,一筆一劃都要仔細觀察,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肯定與原帖相距甚遠。其次,練習書法必須勤奮,只有不停的練習,才能把原帖吃透,這才有自己創作的可能。這不僅鍛鍊了腦力也提高了人的體能,對身體大有好處。

    在實際生活中,我遇到過一個寫地書的老大爺,大概七十歲左右,每天用大筆在公園寫字,每天一個小時,他說自從寫字以來,自己的高血壓,冠心病都麼有了,寫字比藻露堂(西安的連鎖藥店)強,可見寫字真的有健身作用。

  • 3 # 藝無界158

    李兆生老師的《翰墨緣》提到過,在書寫進入佳境的忘我神話過程中,氣機內行,內力與書作臻入妙境,在字跡上出現與循經出現同一軌跡。書法體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此,我相信長習書法是可以使人長壽的。

  • 4 # 逗小亦

    中國書法是最具有中國文化特徵的藝術活動,由於書法在進行中的特殊的動作過程,長期的書法活動對人的生理、心理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 蔡明富對唐宋元明清五代共132位書法家的壽命進行統計,結果顯示:總平均壽命達69.4歲。此外,有關學者用現代醫學數理統計學的方法,對歷史上140名書法家和文學家,特別是詩人,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發現:書法家平均壽命高出了11.9歲。也有人將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家同著名高僧共28人作比較,結果顯示:書畫家平均年齡79.7歲,高僧平均年齡66歲。由此可見,書畫活動比高僧參禪修行更有利於健康。 現當代書法家中高壽者更是不勝列舉,沙孟海、趙樸初、董壽平、蕭嫻、於安瀾等享年都在90歲以上。以上所舉並非都是巧合,他們之所以長壽,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應僅僅歸功於書法。然而不容否認,練習書法,怡心養性,對人的身心健康的確大有神益。講書法養生體現了 形神共養的統一性。“形為神之宅”, 形體的養護在於動,動以養形。執筆時,指實、掌虛、腕平的姿勢;書寫中,懸腕、懸肘,不斷前落後顧、左撇右捺、上折下彎的運動,使得指、臂、肩、背、腰、腿部的肌肉均得到了運動,而且這種運動是舒緩的、非劇烈的,是適度的、非超常的。 書法體現的這種適度運動,貫穿了中醫“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內涵。透過這樣的書寫過程,書寫者全身血脈暢通,心氣平和,五臟協調。“神為形之主”,清代養生家曹庭棟主張“養靜為攝生首務”。靜以養神,養神則保形。《黃帝內經》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恬者靜也,淡者安也,這裡就要求人心裡安靜,“無思想之患”。精神守於內,則疾病難以人侵。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所表述的也是相同的意思。練習書法正可以使人處於這種“虛靜”狀態之中。 這種剔除雜念、超越俗世的思想與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虛靜觀”是一- 致的,即“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淪五藏,澡志精神”。

  • 5 # 小溪邊的住家

    書法作為一種寫字的藝術,有很多朋友喜歡與愛好,它能使人很快的入境,用氣。書寫時如練武之人,從內氣的運用,到一筆一劃的揮毫,無時不在運用內部的功力,使人氣血通達身體的每處末梢,而使人身體健康。

  • 6 # 靜遠書齋

    書法是一種氣動型的腦力與體力結合的運動。無論是剛習作或創作中,均為腦力思維與肌體運動協調動作。這種運動與其他運動不一樣,在於發力由意識流而生,對臂腕手產生,並隨意識形成筆端,形成大小,粗細,疏密等技術變化。力傳導至筆端隨墨入紙,所謂入木三分,指其書法功力透紙背等等。所以,這是一種類似氣功似的人體氣流迴圈運動,有利人體氣血正常運轉,故能延年益壽。

  • 7 # 且行僧

    書法首先要求要靜!這個靜在當今講究快高效率的大氛圍下顯得很珍貴!能靜下來才走了能聽到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內心在說什麼!書法的謀篇佈局同,提按頓挫~氣脈連貫~很多地方和太極拳有相似的地方!能靜下來的人會很理智的選擇很樸素的生活!因為這才是真!所以書法真的是可以延年益壽的!

  • 8 # 程愨讀書

    蘇東坡說:

    筆墨的痕跡,須用字形或者繪畫元素才能表達出來,唇齒相依的感覺。但是隻要有字形就一定會有缺點,即使很認真也會有的。其實書法是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能夠解除心中的抑鬱,忘記憂愁,可以增加人的壽命。這種寄予閒情的書法方式總好過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博弈。也有不借助外物而守住內心原則的人,這是聖賢的基本表現,只有顏回能做到。(顏回:春秋時期七十二聖賢之一,孔子的弟子)。

    (清)毛慶臻說:

    古人作書法,無論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篆書,都能體現性情並且書卷氣充滿整幅作品。絕對沒有俗態。拘謹和扭捏的情況出現。所以古人才能章法渾成,自然體現出空間的藝術美。猶如神明指點一樣。讓我們這些觀看書法的人精神飽滿,行走有力,精力也能隨之充沛。所以,以前有一些聖賢的讀書人曾經把書法比喻為“特別的,能夠保健的藥品”。說的很對呢。

    以上毛慶臻說的,更加直接一些,直接就說明了書法就如保健品一樣,能夠輔助治療或者緩解身體的某些不適症狀。看來古人對書法的認識真的是超過今天的人。多多學習還是唯一的路啊。

    (清)姚孟起說:

    我臨摹了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以後,覺得它能夠讓我心平氣和,這樣的聖學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清)周星蓮說:

    學習書法,作書能夠養氣血,也能夠助氣,(就是增加氣力,其實這個說法側面說明了書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靜坐後,寫楷書幾十或者幾百字,感覺能夠抑制浮躁的心情。然後寫行草,一定會達到任意揮灑(這裡告訴了大家一個行草的創作形式,就是寫行草之前,先寫楷書,靜默心情,然後在書寫行草,就會得到放鬆之後的創作感),一直到暢快淋漓的境界。當你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在下筆做詩文,也一定會文思泉湧,收都收不住。所以我現在才知道書法藝術還能讓人恢復和增加才情,甚至是醞釀開拓新的學問。(古人書法家都是詩詞書法俱佳的,值得我們現代學習)

    蘇東坡

    大家從以上的說法中,能夠理解多少呢?書法並不是有些人說的,只要把字些好看就好了,學問之深,令行內和行外人士咂舌啊。只要是學書者,就應該深深的鑽研這門充滿魅力的學問,終身不放棄。

  • 9 # 子玉花藝

    書法是一門藝術,屬於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中的一種雅事。

    它可以修身養性,讓人的心靜下來,迴歸自我的本源。現在社會非常喜歡動的,但只有靜下來,身體才會更加舒適,懂得靜坐冥想的是一個道理。

    真正喜歡書法的,他會很專注於書法本身,但在寫字的時候,是人的專注,以及做書法的喜愛。就像我插花一樣,可以忘卻一切,享受當下花的造型,享受插作出來的花藝藝術。這種喜悅是由內而發的,是心底所散發的。開心,氣就順暢,氣順暢,則無百病,人也自然而然的長壽。

  • 10 # 藝術生活阿興

    書法乃是從古至今傳承到現在的一門寫字的藝術。書法也是現代提升自我修養,調節自身狀態的一種方法。透過書法練習,可使人修身養性,氣血暢通,心境平和,同時進行書法練習時也可以進行對身體進行鍛鍊,從而實現延年益壽。在現代高壓力狀態的人們可以透過書法的練習調節自我情緒,也可以透過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中讓人們調節身心,放鬆自我,使人們能夠平靜應對生活及工作上的繁瑣事務(相比於沒有使用任何方法進行自我調節的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渴望》中扮演王滬生的孫松現在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