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銅豌豆響噹噹
-
2 # 浮華盛世一觥籌
李白政治才能不可謂高,首先其在政治上並無展現出什麼獨到的才能乃至功績出來,另外一方面,如史實記載正確,李白並無具備真正遠大的政治理想,從其詩詞來看,關於政治抱負方面透漏出來的意味來看,不過發發牢騷吹吹牛皮,所以其政治才能無從考究,從某些層面來看也可見一斑!
-
3 # 惠集讀書社
李白的政治才能很一般,如果表現好的話,他就會結交高力士,楊貴妃,與哥舒翰,高適等結成同盟。
後期李白跟隨永王叛反,李白的妻子也看出永王必敗,但李白不聽。
李白,是一個純粹的詩人,是一個政治的低能兒。
-
4 # 海娃國學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被後人譽為:“詩仙”。在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詩詞上,是繼屈原之後的又一座高峰。其作品為千古絕唱,後人無法超越。
若單從政治角度來看,他的情商很低。雖然他自命不凡,寫道:“我輩豈是蓬蒿人”!“手持綠玉杖,鳳歌笑孔丘”。“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從來”。“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等等豪言壯語。
李白也一心想施展自己的政治報負,積極的遊走於上層人物之間。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先後認識了張卿、賀知章等人,李白的瑰麗的詩歌,令賀知章十分驚異。競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大力推薦,玄宗在看了李白的詩賦之後,對其才華十分讚賞,便召李白進宮朝見。李白進宮時,玄宗競降輦相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詢問了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應答如流,玄宗頗為賞識,即令李白供奉翰林,陪王伴駕,實質上就是一名御用文人。由於政治上抱負,得不到實現。時間一長,也令李白日生厭倦,便縱酒尋歡,玄宗呼之不朝。賀之章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期間還做了一件荒唐事,奉詔在醉中起草詔書,令高力士脫靴,貴妃磨墨。這段故事詳見於《今古奇觀》這本書中《李謫仙醉酒答蕃書》。
還有一件事,可以證明李白在政治上的低能。那是在至德二載(757年),李白在永王軍營中,作組詩《永王東巡歌》,為永王歌功頌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被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雖經友人救出,終因以參加永王東巡,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桐梓)。
縱觀李白一生,雖有機會接近天子,終因政治上的低能,而未被唐玄宗重用,證明唐玄宗不愧一代君王,很會識人用人的。
-
5 # 好玩的國學
李白在政治上到底有多傻?赤子之心滿分,虛與委蛇零分!
正如我的標題上說,李白在政治上基本是零分,是大鴨蛋。
李白從出道開始,就是一個明星,各路道士喜歡他,朝廷大員賀知章喜歡他,據說玉真公主也喜歡他,他從一出道就圍繞了有一大幫粉絲,是典型的大IP,他似乎具備了登堂入室的所有條件。
但是李白,那個喜歡喝酒的李白,喜歡狂呼亂叫的李白,喜歡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的李白,卻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最終在政治上徹底失敗。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李白最終失敗的結果?
要知道,要想玩好政治而不被政治玩,那麼就要學會溜鬚拍馬審時度勢虛與委蛇,而在這方面,李白完全是個白痴!
大凡一腔熱血不顧後果有點赤子之心的人,都玩不好政治!
李煜喜歡寫詞喜歡佛教喜歡小姨子喜歡哭哭啼啼,做不好皇帝;
宋徽宗喜歡畫畫喜歡蹴鞠喜歡道教喜歡出去嫖娼喜歡李師師,最終身死國滅;
蘇東坡喜歡寫詞喜歡發牢騷喜歡開玩笑喜歡毫無心機地交朋友,一生沒做啥大官還一直被貶;
孟浩然喜歡寫詩喜歡田園喜歡喝酒交朋友沒事就呼朋喚友在面試那天因為喝酒竟然故意不去面試,連政治都沒有玩到,做了一輩子的隱士。
所以,天真的人,不要去玩政治,否則就是被政治玩死。
李白就是個天真的人,一生也沒有玩好政治,相反,差一點被政治玩死。要不是大唐盛世政治開明,再加上李白驚為天人的才氣,朝中還有不少好朋友,就李白晚年躊躇滿志地加入永王搞叛亂大逆不道的行為,早就死過好幾次了,所以,天真的人,玩不好政治。
但李白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在他眼裡,也許給了他位子的唐玄宗還不錯;那個風流瀟灑的孟浩然是個可以崇拜的偶像;還有李白剛到京城給他接風金龜換酒幫他引薦找工作的賀知章算是個可愛的老頭。
其他的還可以分成兩類人,一類是在山東遊玩的時候,結識的杜甫、高適等一幫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算是小字輩的小朋友。另外一類乾脆是他們認識我我不認識他們的粉絲、陌生人。
李白就是這麼拽!但是很拽的人,玩不好政治。政治是隱秘的,是殘酷的,是變色龍蜘蛛網,是察言觀色俯仰沉浮,是陰謀詭計表裡陽秋,而這些,李白一樣也沒有。
李白的拽,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拽。他大概是來自文曲星的外星人,他身上的藝術氣質,地球人沒有。
他是文曲星的兒子,是月亮的兄弟。他是道家弟子,是仗劍走江湖的俠客,是一擲千金的小孟嘗,是浪漫詩人,是書法家,是那個時代並超越那個時代的藝術家。
李白的拽,來自於他的高度自信。他說他是李氏宗室,輩分極高,大約與唐太宗是平輩。唐玄宗大概要叫他叔爺爺。所以他不願意走平常路,去參加科舉考試。當然,也有人認為李白拒絕參加科舉考試,非不願也實非不能。因為他們家是商人,那時的商人,除了有錢,其他的都不能有。政治的天花板基本上壓到頭頂,除了繼續賺錢,別無它法。
不過,我寧願相信李白是主動拒絕參加考試的。因為,首先李白很狂傲,我的能力已經無需一場考試來證明;第二,我的能力已經證明了,我幹嘛還要參加科舉考試。我李白不參加考試,這是給了天下的讀書人一條活路。
別看李白身上的道家仙氣飄飄,經常跑到終南山去隱居,結交一些道士隱士,其實他就是想走終南捷徑,幻想終有一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實在不行,還有後路,那就是“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這叫自信。
在李白心中,做官大概是很容易的事情,以自己不世出的天才,做個宰相指日可待:他“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要麼做個橫掃一切的大將軍,“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管仲可能比不上,做個像謝安那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人,問題不大。
其實,中國的知識分子在出山的時候,就已經給自己找好了後路。這就是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在事業風正一帆懸時,努力躋身廟堂之上,最好在凌煙閣留下倩影;在事業不順的時候,回到山水之間的桃花源,做個林泉煮酒五湖聽濤邀月觀雲的隱士。李白也是這樣想的。李白說,以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
夢想總會美好,但現實卻總那麼浮皮潦草。
李白太天真了,他骨子裡充滿了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充滿了是做官還是修道的矛盾,是狂傲無人目空一切還是小心翼翼跪舔權貴的矛盾。李白的一生,都是在儒家和道家的激烈競爭中度過的,這麼矛盾,這麼撕裂,李白沒得抑鬱症,說明他真的神經很大條。
李白既是狂傲的,又是卑微的。他既看不起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又不得不放下身段有求於人。但一旦被達官顯貴們拒絕或輕視,他那桀驁不馴天真欠考慮的性子就抑制不住。
李白出來找工作時,那股狂傲的氣質,彷彿他是老闆,別人才是來找工作的。
李白寫信給時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襄州刺史的韓朝宗: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這馬屁拍的相當堅決有技術含量,然後就是禮節性地狠狠地誇了自己一番: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李白上來就拍馬屁,“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表達了他對韓荊州的高度仰慕之情。接下來就狠拍自己馬屁,說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因此希望韓朝宗能提拔他。估計是李白太狂,嚇壞了韓朝宗,沒有提攜李白。
李白很生氣,又寫了封求職信給當時的北海太守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寫了一封求職信,但這信不是求職,是罵人了。李白說自己是大鵬,是要遨遊天際的,哪怕是下來,也能在海上掀起萬丈巨浪。凡人覺得我太狂了,還敢呵呵地冷笑我,你不知道連孔子這樣的聖人都覺得後生可畏,你李大人還敢說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這種“不屈己、不幹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李白算是出了一口氣,問題是,神經病才肯提拔李白!
李白的天真,還在於不會隱藏自己的情緒,開心時春風滿面彷彿擁有整個世界;煩惱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彷彿又失去了整個世界。一點都不懂藏鋒隱銳和光同塵。
接到朝廷通知去唐玄宗的秘書處上班時,李白覺得自己快要炸裂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大鵬就應該翱翔九天,李白怎麼可能是委身草莽的燕雀呢?看看李白這個高興勁。
但在中國古代的官場上不興這個。華人遇到這個事情,總要先假客氣一番,明明內心翻江倒海,非要假裝面如秋水;明明認為非我莫屬,偏要假裝能力不夠。這叫技術性虛偽。但在虛偽的古代官場,虛偽的技術越高,玩政治的能力越強。李白在赤子之心方面滿分,在虛與委蛇方面零分,所以他註定一生不得志。
李白到了京城後,成為唐玄宗的文學秘書。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崗位。秘書,就是要讓領導舒服。但李白怕束縛,偏偏不好好幹活,還要跑出去喝酒,每天喝得牆走我不走,不知道躺在長安城哪個酒館呢。
唐玄宗想找李白談談人生,比如楊玉環的身材、安祿山的舞姿之類的話題,每一回侍衛們都鬼子進村一樣滿長安城找李白去,估計等李白到了,唐玄宗早就和楊玉環睡覺去了,哪還有閒心和李白扯閒篇。
你一個做秘書的,整的比領導還自在還狂野,這顯然又是官場的大忌。做秘書的李白啊,你要謹記:只許領導使性子,不許秘書有性格。何況人家秘書長是高力士,李白也就是個外圍罷了。
李白的天真,還在於看不清楚時局。當永王派人幾次三番來找他時,李白儼然把自己當成諸葛亮了。因為當年劉備也是去請了諸葛亮三次,諸葛亮夠面,現在永王也來請了三次,李白也夠面。所以李白就去了,那一瞬間,李白就是管仲、樂毅、諸葛亮和謝安的綜合體,地球末日也不怕。於是他就寫了: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別人都知道永王要謀反,都看得出永王要完蛋,但李白偏偏還要輔佐永王,還要“為君談笑淨胡沙”,還要“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這朝廷沒有把李白給砍了,大概是看了唐玄宗的面子。
官場選邊站,絕對是一個技術活。當年一起玩的小兄弟高適,目光如炬選對了方向,人家最後做了大權在握的節度使;
王維被安史之亂的叛軍抓住做了偽官,但人家靠了一首懷念舊主的詩,最後還能官復原職;
李白的小字輩李商隱,一生都在牛黨和李黨的漩渦中被搞得暈頭轉向,最後抑鬱而終,可見在政治上,保持一雙明亮的眼睛和敏銳的判斷力,是多麼重要。就李白這個政治智商,這輩子也就只能找月亮一起喝酒,孤獨地“對影成三人”了。
其實李白還是有些政治才能的,但是有才能不一定就能玩好政治,否則王勃杜甫孟浩然,杜牧羅隱溫庭筠為什麼慨嘆懷才不遇?為何李商隱一生悲傷蹉跎?都說懷才就像懷孕,總有顯露才華的一天,但也有胎死腹中的悲劇。所以,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李白,你何必為打翻一杯牛奶而哭泣?你又何必心心念念“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再去咸陽,你可能真的要掛在樹上了!
你本是天上的謫仙人,何必再沾染這世間的汙穢?
你本是天上那輪明月,只需要夜夜生髮處出清輝!
你本是仗劍天涯俠客,何不事了拂衣深藏功與名?
李白,從今天起,騎馬砍柴周遊世界,做個快樂的詩人吧。
-
6 # 祗樹
李白是文學的天才,政治的白痴!
這貨有多政治白痴呢?據說,李白自稱是李建成的後人,而且是直系後人!李建成何許人也?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長子,同時也是皇帝欽定的太子。
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兵敗被李世民殺死,為了斬草除根,他的兒子自然一個也留不得。
從理論上來看,李建成不可能有後代活著。即便有,也不敢公開宣稱自己的身份。不過,李白是個奇葩,他有非常多的愛好,也有非常多的特長,唯獨在政治覺悟方面一竅不通。因此,他說自己是李建成的後人,好像也沒什麼奇怪的?
公元743年,也就是天寶元年,唐玄宗向李白髮了一道聖旨,令他奉旨進京當官。可把他給高興的,當即寫了一首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其中有一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種立體感的高興,一躍於紙上,讓人不得不驚歎李白的才華。
第二年,唐玄宗和楊玉環正在遊園問景,一時興起,讓李白過來作詩一首。李白一點都不含糊,當時就“拍了三個馬屁”給唐玄宗看,皆以《清平樂》命名: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三首詩下來,每個字都震驚在場所有人,唐玄宗直呼“好詩!好詩!”楊玉環也樂得直誇:“妙句!妙句!”。
李白這個馬屁,滿分100分的話,應該給他打99分,多一分怕他驕傲。
但是,李白寫了這首詩之後,真的就驕傲了。唐玄宗有時候叫他來寫詩,他也不去;實在拗不過去了,也經常是醉酒狀態;有幾次,還跟唐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起衝突,惹得唐玄宗很不愉快,就把他辭退了。
憑一手好詩得寵,在大唐並不鮮見;可是像李白這樣如此恩寵,絕不多見。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在長安、洛陽再也混不下去了。就捲鋪蓋,帶著老婆孩子去了江南,路上,李白寫了一首《猛虎行》,其中一句: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政府軍和叛軍正打得不亦樂乎呢,李白竟然以楚漢喻叛軍和政府軍,這不是在說安史之亂叛軍和政府軍一樣?就他這個眼力勁兒,虧的是唐玄宗把他趕走了,要不然,指不定給唐玄宗添什麼花邊兒新聞呢。
不過,這只是李白花式作死的開始。
757年,永王李璘割據東南,並且廣招兵馬、接納賢士。李白自上次碰了壁之後,一直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於是,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到永王那裡,充當謀士。
在永王營帳裡,李白再次發揮自己的特長,寫詩: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麾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長安那邊兒唐肅宗李亨已經稱帝,正死命地跟敵人硬剛,李璘作為弟弟卻在這邊謀反!是個人都知道,此時即便不站在李亨那邊,也絕不應該趟李璘的渾水。
可是,李白就是磨不開這個筋。若是單純的寫詩稱讚李璘的勇猛,還能救那麼一救。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插手政治,還給永王李璘出了一條餿主意:
“臣伏見金陵舊都,地稱天險,龍盤虎踞,開扃自然。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永嘉南遷,未盛於此。”這段話的意思是,讓李唐王朝放棄中原,以長江天險為憑,將朝廷南遷。這種話放在亂世,皇帝說了是高見,臣子說了可能就是謀反。
倒黴催的是,李璘竟然認同了李白的觀點!如此一來,李白謀反便被實錘。
不過,永王李璘也是個不中用的傢伙,剛造反沒幾天,就被李亨一巴掌拍死。李白見勢不妙,拔腿就跑,逃到潯陽,沒多久就被逮著了。
當李白被送到唐肅宗面前,李亨piapia抽了他兩巴掌。
唐肅宗一怒之下,下令處死李白。還好李白雖然政治覺悟低,朝廷裡認識的朋友卻不少,在同志們的保護下,李白雖被赦免死罪,卻流放夜郎。
在僅剩的歲月裡,李白竟還想著當官。還好,由於某些原因,李白未被錄用,否則真不知道他會惹出死命麻煩。
終其一生,李白都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奈何,詩人終究是感性動物,政治於他而言,並不適合。倘若,李白真的是李建成的曾孫,年輕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將這一點公開,以抱大腿的姿態實現自己的理想。
李白這一輩子,吃虧在沒掂量自己的斤兩,終不然,會如此落魄的收場?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李白的政治水平不怎麼樣,雖然他一心想當官,有一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心腸。
李白的父親李客在西域經商掙了不少錢,後來回到了四川江油,所以李白是富二代。可是隋唐科舉有個規矩,商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李白雖然有詩才,卻沒有官府認可的文憑。他可不想做盲流,就想到了另外一條路子,找名人薦賢,獲得好名聲,被推薦做官。
(仗劍去國的李白)
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 他第一站沒有去長安,而是去了揚州。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揚一益二,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很多名流都在這裡遊玩。
當然,到這裡玩是要花錢的,李白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他一年內就散金三十多萬,見到落魄公子就接濟他們。李白的拳拳之心是真誠的,也是很浪漫的,同時也是幼稚的。
果然,很快,他帶來的錢就花完了,到了秋天,病臥揚州。一個異鄉人,花光了錢,還生了病,李白初次出川,他的政治理想備受打擊。那個夜晚,他病怏怏地一個人跑到井臺上打水喝,天空一輪明月,他不禁悲從中來,寫了20個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不過他很快就恢復過來了,到了冬天就離開揚州。此後,他在河南湖北一帶流連,與一些文人名士結交。
(李白一生遊歷圖)
李白30歲時,第一次入長安,他“歷抵卿相”,到各個王公貴族府上投遞自己的作品,卻有志難伸,徘徊魏闕之下,望其門而不得入,心中苦悶。
在苦悶之中,他和長安的市井少年廝混到一起了。因為李白本身就有那種俠客氣質,他說自己是“誤與五陵豪”交往,險些遭人毒手。
李白在33歲時出遊襄陽,拜訪了當時享有盛名的荊州大都督府長史韓朝宗,在書中說自己“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希望韓朝宗舉薦自己,但也沒有結果。
李白34歲時應自己的朋友元演的邀請,北遊太原及雁門,第二年返回河南,與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勳等人在嵩山南麓穎陽山置酒高會,其名作《將進酒》即此時所作。在這首詩中,李白將他的豪放不羈,和懷才不遇都給寫出來了。“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的心裡有多不甘啊!
到了李白41歲時,大概由於許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東任城。至此,李白雖已壯年,但他出蜀以來的漫遊與歷次的政治干謁活動都沒有任何效果。
(李白很中意謫仙人的名號)
賀知章無意中看到了李白的《蜀道難》,拍案驚奇,稱李白是謫仙人。李白雖然半生不得志,但是他狂的很,一輩子眼高於頂,誰也瞧不上,只認一個賀知章,因為賀知章說他是謫仙人,他認為很對。
李白是真的一直以為自己身上有仙氣。
李白42歲那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此時終於可以進入朝廷了,李白可沒有謹小慎微,他從小錦衣玉食,不為五斗米折腰,他興高采烈地寫:“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種張狂的沒邊的人,怎麼可能會在步步驚心的朝廷裡順順利利地活到第二集呢?
要說唐玄宗是真心喜歡李白的詩才,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這待遇已經算是很高了。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讚賞,還以為又發現了一個宰相之才。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第二年,李白43歲時,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不僅如此,他還寫“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不給玄宗皇帝一點面子。
(李白其實酒量不咋地)
這還不算完,李白奉詔醉中起草詔書,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李白狂的沒邊,終於收穫了苦果。
李白只能“徘徊庭闕下,嘆息光陰逝”,過著放蕩醉酒的生活。他又亂說話,在寫下“群沙穢明珠,眾草凌孤芳,古來共嘆息,流淚空沾裳“的詩句之後,終於上書請求“還山”,玄宗自然“恩准”。 玄宗皇帝還給了李白一筆錢,可能覺得李白的筆桿子太好使了,給點封口費,這叫做賜金放還。
李白接下來幹嘛去了?
前面不是說李白一直有個成仙的願望嗎?因為仕途不順,歲月蹉跎,自己容顏蒼老,但他心中渴望長生不老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最後他下決心拜訪名山,尋找長生不老藥。還留下了如這樣的詩:“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萊?”
他覺得一個人尋藥太孤獨,便去找自己的小迷弟杜甫。此時杜甫也是過得不盡如意,於是便欣然前往,最後還帶上了另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三人一起踏遍名山,尋找仙人求不死藥。
杜甫後來對這事感到不靠譜,他和高適的老骨頭都受不了了,想要放棄了。但李白卻對此已是痴迷如斯,強烈的慾望支撐著他。一個人也要繼續尋仙求藥。杜甫於是離開了,回到了他那個後來被秋風所破的茅屋,孤獨終老。李白自己一個人繼續遊歷大好河山。
到了754年,李白53歲了。在古代,這就是老年了。到現在為止,李白一輩子就在42歲到43歲那一年半正正經經上班,剩下的時間全都是遊手好閒。這年,李白第3次來到長安,他這次是為了向朝廷告發安祿山造反之事,同時進獻濟時之策,以便消除這場大亂,實現他濟蒼生、安社稷的夙願。
雖然這次他和老朋友杜甫經過許多努力,卻沒有能夠見上一位有權勢的朝廷官員,反而碰上朝廷正在處置“誣告”安王爺謀反的案子,這讓李白大驚失色,遂打消了揭發安祿山。
(老年李白)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入永王李鄰幕府,後來永王東巡案發,李白被牽連入獄。當年寫過“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李白,到了老年有了牢獄之災。後來經過友人營救出獄,但已經絲毫沒有雄心壯志了,可能李白他也老了,也不經常寫上天入地,跟神仙開會的詩了。
李白病重,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61歲,他晚年詩作語氣已經沒有當年的那種積極入仕的情感,開始寄情于山水。
他想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又想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他一輩子都在這種煎熬中度過,既然看不得政治的腐敗,不肯隨波逐流,又有著安邦治國的執念。
想李白老年時,再重讀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時,是否還記得那個青春洋溢、瀟灑自如的謫仙人呢?
不管怎樣,你能從中看到李白的政治才幹嗎?不管怎樣,李白,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中國不缺一個優秀的官僚,但是缺少那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呀!
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
8 # 趙宇宏
我個人認李白的政治理想為: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濟蒼生”、“安社稷”。
我個人認為,從歷史角度客觀分析,李白也不是濟世之才,當時當政者並不昏庸,也認為李的除了詩詞文采最佳之外,並無治國理政之能,所以才“賜金放還”,讓他自已在山水之間,繼續釋放他的詩華,由此才給後世留下了壯麗的詩篇。
回覆列表
人總是渴望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李白的文學才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是世所公認,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李白眼裡,詩文字不過是他謀求政治目標的手段和工具。
所以,他最希望的還是世人能看到他縱橫家的一面,只可惜一直得不到合適機遇施展。
做翰林待詔覺得沒有挑戰性於是裸辭走人了,後來好不容易跟著永王李璘又幹了一票,結果卻是個無敵深坑,還差點把命都搭進去……
所以至死他耿耿於懷:終究沒能建功立業,沒能證明自己在政治上的才華和能力。
是的,李白對自己的政治才華終其一生是深信不疑的。但有些東西,只自己說有是不行的,還得讓別人也看得見才行。
那麼問題來了,在群眾眼中,李白到底具不具備政治家的才華和能力呢?
有人認為李白極具政治才能,在其詩文中屢屢言中時局走向,只是時運不濟,一直沒有一展宏圖的機會;但大部分李白研究者更傾向於認為李白志大才疏,有文學才能而無政治眼光。
我的看法比較折中:我認為李白同學有一定的政治才華,但是確實不具備優秀政治家的素養,說白了就是他的性格是混不了官場的。
為什麼我說李白同學具備一定的政治才能呢?首先在於人家有一個牛掰的師父。
就是那個隱居四川的傳奇高人趙蕤,是唐代有名的道家和縱橫家,與李白並稱“蜀中二傑”,有“趙蕤術數,李白文章”的說法,玄宗曾多次召其入宮,他都辭而不就。一直在四川閉關,最後寫出了一本包含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領域的韜略奇書叫做《長短經》。
這本書有多厲害呢?
這麼說吧,古時歷代君王床頭必備的兩本治國安邦參考書,一本是《資治通鑑》,另一本就是趙蕤的《長短經》。
所謂名師出高徒,李白出川前曾長期跟隨趙蕤研習縱橫術,如果一刀切地說李大哥一點也不具備政治才華,顯然也是武斷的。
說到這解釋一下縱橫家是幹什麼的,縱橫家最大的特點就是處理雙邊或者多邊的國際關係,也就是噹噹噹幾句話就能影響國際局勢那種人,非常拉風,比如諸葛亮,管仲之類。
而在我眼裡,最能證明李白政治才華的莫過於他也做過一件對當時國際局勢產生過實際影響的事件:起草《和蕃書》,避免了與吐蕃的邊境戰爭。
據歷史記載,大唐和吐蕃之間連年戰爭不斷,卻只有在李白起草蕃書的天寶三載這一年,保持了難得的和平。
所以由此可見,李白其實也是一位傑出的縱橫家,具有敏銳的國際戰略眼光。玄宗也確實因此看到了他的政治才華,曾許諾其中書舍人的官職,可惜被駙馬張垍從中作梗,最後黃掉了。
只能說李白是命中註定要成為萬古流芳的浪漫詩仙,而不是一個烜赫一時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