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angible小雨

    我來回答,下面是我的理解:

    這個問題我們從兩點分析。一是乾隆傳位時所有的皇子狀況,二是乾隆的個性偏向於那位皇子

    我們先了解一下乾隆皇帝所有的皇子的基本情況。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並且他作為皇帝在位時間比較長,年壽比較高,他的皇子們年輕夭折者居多。所以到了乾隆晚年,他的身邊就只剩下了四個皇子,分別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和十七皇子永璘,而這四個皇子中永璇因有腿疾,永璘年紀太小,能繼承皇位者只剩下永瑆和永琰。

    在瞭解一下乾隆皇帝的性格。乾隆在位期間指揮過著名的清緬之戰取得勝利,乾隆非常自大,喜歡陶醉在“天朝上國大皇帝”“千古第一全人”,自詡為“十全皇帝”,是一個對權力有著極強控制慾望的人。而據記載永瑆是一個很有主見又固執的人,自己認定的堅決不受別人影響。而永琰最好的優點是沒有缺點,最壞的缺點是沒有優點,讀書比較刻苦。相比之下乾隆選擇了後者。

    綜上所述,嘉慶繼位完全是乾隆出於無奈。乾隆晚年沒有心儀的皇子可選擇,對比之下挑了一個聽話的皇子繼承皇位即後來的嘉慶帝。

  • 2 # 香茗史館

    乾隆立皇十五子顒琰為儲君,其實是有些無奈的,早在顒琰之前,乾隆早在即位之初便已然密立儲君,然而皇次子永璉卻早逝,此後又先後看中皇七子永琮和皇五子永琪,奈何永琮和永琪也再度早逝。事實上,乾隆的兒子雖多,但到其晚年之時,在世者已然不多,而十五子顒琰無疑是剩餘幾個皇子當中比較突出的,自然便被立為了儲君。

    △乾隆也愁啊

    乾隆先後看中的三位皇子均早逝

    乾隆雖然在位時間夠長,但其立儲君則屬於比較早的,其即位後不久,便密立皇次子永璉為儲君,奈何其先後密立的兩位儲君和欣賞的一位皇子卻先後去世。

    皇次子永璉:永璉雖然是乾隆的第二個孩子,但卻是他的嫡長子,其出生於雍正八年(1730年),其生母乃是後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與富察氏的感情就不必多說了,愛屋及烏之下對這個嫡長子自然也極度喜愛,於是在即位後不久的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二日便以“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為由,將其密立為太子,要知道乾隆此時不過二十六歲。然而未曾想到,就在永璉被密立為儲君兩年多之後,便因“偶感風寒”而於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僅9歲。

    △永璉年僅九歲便夭亡

    皇七子永琮:皇七子永琮同樣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乃是乾隆的嫡次子,出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從永琮出生前後乾隆的表現,以及永琮去世後乾隆頒佈的諭旨來看,乾隆是的確是想將其立為儲君的,奈何永琮當時太過年幼,因此才沒有像永璉那樣早早寫下密旨。然而這位極受乾隆疼愛的嫡次子,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便因“出痘”而夭亡了,年僅兩歲。而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由於兩個皇子的先後去世,也最終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鬱鬱而終,年僅三十七歲。

    △富察皇后因兩個皇子先後去世鬱鬱而終

    皇五子永琪:在兩位嫡子去世之後,乾隆很久都沒有再立儲君,直到永琪的出現。皇五子永琪乃是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之子,其“博學多才、工書善畫、恪盡孝道”本就比較受乾隆喜愛,而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圓明園清晏殿火災中,永琪更使親自揹著乾隆逃出大火,這更令其深受乾隆寵愛。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在接受英使馬戈爾尼謁見時,曾說道“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演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可見乾隆也曾想過立永琪為儲君。然而,永琪卻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便因病早逝,年僅二十五歲。

    △永琪二十五歲便英年早逝

    乾隆選擇餘地已然不多

    乾隆皇帝一生雖然有十四個兒子,但存活率實在是有點低,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皇五子永琪去世之後,此時的乾隆皇帝便只剩下了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六個皇子,以及之後出生的皇十七子永璘(皇十六子幼殤)。

    事實上,在乾隆皇帝於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再度密立儲君時,也僅有以上七個皇子作為備選。

    △繼後失寵導致皇十二子不可能被立為儲君

    從出身情況來講: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的母親均已去世,而皇十二子永璂的母親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又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年失寵,被不廢而廢,而且乾隆對其的怨恨持續了很多年,從這一點來講,皇室兒子已經很難被立為儲君了。而皇十五子顒琰和皇十七子永璘的母親魏佳氏則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月被立為皇貴妃,代為管理後宮。從這一點上來講,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都具有天然優勢,他的母親魏佳氏在當時是極為受寵的,雖無正宮名分,但卻已然有了正宮之實。

    △顒琰已是當時最佳的選擇

    從自身條件來講:皇四子永珹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被出繼給了和碩履懿親王胤裪,皇六子永瑢則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出繼給了慎靖郡王允禧,這兩位便已經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皇八子永璇雖然年齡較大,但“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還有的說他“性行乖戾,屢失上意”。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較優,尤善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被評為“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曾被嚴厲訓斥。至於皇十七子永璘則由於當時年紀尚幼,乾隆恐怕很難將其列入儲君人選。從這一點來講,皇十五子因為“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仍然極有優勢。

    綜上所述,由於先前被看中的三位儲君人選和其他皇子過早去世,可供乾隆選擇的人選實在太少,除了皇十七子年紀尚幼之外,皇四子和皇六子先後被出繼,其他幾位皇子又顯然無法與皇十五子顒琰相提並論,所以他被立為儲君也就不奇怪了。

  • 3 # 江上神思者

    簡而言之吧,原因就是“無人可選”。乾隆帝

    在位60年,他起初最希望立嫡子為太子,可惜嫡子都夭折了。等到乾隆六十多歲必須要考慮繼承人時,在世的兒子也沒幾個了,而且還有過繼給其他宗親的。

    在世的兒子中,有的放蕩不羈,有的不重視滿洲傳統,有的年齡太小,嘉慶雖然不太出眾,但是也沒有明顯的缺點,便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 4 # 籬譜齋滿覺隴桂花香

    乾隆兒子不少,但到成年僅餘四子。所以乾隆一直在調整目標,生老病死,率不可測。乾隆高壽,到了晚年看得更清楚了,選嘉慶是慎重嚴謹的選擇。清朝皇室嫡系的血統從康熙三十餘子到乾隆四子,驟然巨降,預示著王朝由盛及衰,自然規律富不過四代,皇帝十代已經很了不起。古話,君子之澤九世而斬。

  • 5 # 笑看風雲在際

    嘉慶帝的能力在乾隆爺的兒子當中可能並不是最優秀和出色的,但是他確實是在當時最合適繼承皇位的人。繼承皇位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出色的能力,只要皇子是父皇心中最屬意的繼承人,那麼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就是非常大的。

    1、嘉慶帝之所以被選為繼承人和乾隆爺的長壽有一定關係

    愛新覺羅•弘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繼承皇位後便改年號為“乾隆”,因此多被稱為乾隆爺。乾隆爺可謂是運氣爆棚的帝王之一了,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以及壽命最長的帝王,乾隆爺生於1711年,逝世於1799年,享年87歲。

    縱觀歷史這麼多任帝王,有哪個如此之高壽?要知道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不說日理萬機那至少也是勤勉有加的,(當然了沉迷享樂的亡國之君另說)但是那些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的帝王反而沒乾隆爺長壽。

    對於乾隆爺來說長壽是福氣,但對於他的兒子們來說乾隆爺的長壽意味著繼承皇位的推遲和延後,一年兩年還好說,十幾二十年都把兒子給熬死了。乾隆爺的兒子們大多比較慘,早早地就英年早逝,連龍椅的一角都沒摸到。

    2、嘉慶帝並不是真的能力不行,他繼承了一個爛攤子

    而嘉慶帝就比較幸運了,嘉慶帝出生的時間並不算那麼早,乾隆爺老去之時嘉慶帝正值壯年正是開啟輝煌歲月的最好機會。但嘉慶帝真的是能力不行嗎?乾隆爺的眼光真的這麼差,選了一位不合格的繼承人嗎?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嘉慶帝的能力即使不算非常的出色和優秀,但他的能力也不能算是平庸,因為他繼承皇位以後確實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和政績。只不過乾隆爺給嘉慶帝留下的江山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實力雄厚。

    事實上乾隆爺留下的是個爛攤子,乾隆爺早期確實是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到後期他幾次下江南,每次出遊都是大筆大筆的撒銀子。國庫都被乾隆爺大手大腳的花銷給掏空了。

    3、對於乾隆爺來說,找一個能力最出眾的繼承者不如找一個最合適的繼承者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嘉慶有能力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銀子腰桿子就硬不起來。於是嘉慶帝抄了和珅的家,把和珅貪汙的銀子全部充公劃入了國庫。和珅的倒臺意味著和珅黨派的沒落,但和珅一倒,朝廷就成了漏風的窗戶岌岌可危。

    當然了嘉慶帝或許不是最有能力的繼承者,但他確實是最合適的繼承人。因為他有能力但能力不足,這一點足可以守成,並不需要他做多大的政績。只要嘉慶帝自己不昏聵,那麼守住自己的皇位憑他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瀑布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