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暢爺媽咪

    說說自己的感受吧,我當時生寶寶的時候是輕度撕裂(因為寶寶小),但是我應該是疤痕性面板,癒合比較慢,導致排便或者提重物的時候都會有種傷口再次撕裂的感覺。(其實這種疼也源自於生產時留下的陰影)。

    不過相較於側切而言,撕裂應該更好恢復一些,雖然我不是專業的醫師,但是你想如果你生產時需要側切的話,估計醫生肯定不會讓你自然撕裂的,也就說明了撕裂要更好、更快的恢復。

  • 2 # 佳奇寶貝

    產婦在分娩時,作為助產士都不希望給產婦帶來更大的創傷。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更為自然的分娩方式才是對產婦最好的。

    當然,有特殊情況也要權衡利弊,如果胎兒有宮內窘迫(也就是缺氧)的情況,胎頭又比較低,我們要儘快讓孩子生出來,儘快脫離這個缺氧的環境,就應該側切或者側切加胎頭吸引術結束分娩。

    會陰體長且緊,胎兒較大為了避免會陰複雜裂傷或者三度以上的裂傷,給產婦造成更大的傷害,行會陰側切比自然裂傷要恢復得快。

    產後護理:

    1、產後保持會陰清潔,乾燥。會陰有切口的每天會陰消毒2次,大便後及時清洗會陰,右側臥位。

    2、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飲食。

    3、鼓勵產婦早下床活動,產後出汗多,勤換內衣。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4、注意惡露的情況,42天覆查。惡露乾淨前禁止性生活。

    5、會陰側切口縫絲線的產後5天拆線。

  • 3 # 呵呵噠8868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側切是什麼?為什麼要側切?

    側切的又稱為“會陰側切”,指的是在分娩的時候主要是第二產程過程(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中,醫生主動在產婦的會陰部位用切開一個口子,等分娩結束後又重新縫上這樣一個過程。側切主要目的是為了預防軟產道損傷,人為地擴大會陰出口的面積,增加會陰出口的彈性,這樣會減輕會陰損傷、減少肛門括約肌損傷、減少產時出血、保護新生兒,將產後盆底功能障礙降低到最低程度。

    側切的護理:

    住院期間每天護士會來給側切傷口消毒,看情況,有的人還會用消毒燈照傷口。出院後用醫院開的消毒藥水(碘伏)每天都會用消毒棉籤沾了消毒。每天也要注重清洗一次外陰。

    側切的恢復:

    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不同,感受不同。我自己是月子裡坐著都很痛,只能躺著餵奶。上廁所簡直就是痛苦,因為每次都會拉到傷口,好痛好痛。傷口的痛感一直到一年,按壓還會不舒服。我的好朋友三個月就無痛感了。還是要看每個人的體質。

    那自然撕裂呢?

    如果自然撕裂只有一點點倒還好。但大多數的自然撕裂都不是太好,因為撕裂的口子不僅僅是外面看到的,口子都不整齊,縫合的時候,也不好縫合,通常裡面要縫好幾針,外面還要再縫合好幾針。

    自然撕裂護理:

    在醫院每天護士也是消毒傷口,輕度撕裂的出院後說不用特別護理。重度撕裂還是需要每天消毒護理。輕度撕裂傷口恢復比較快。

    自然撕裂恢復:

    我的輕度撕裂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生產完隔天照樣下床走路,很順暢。重度撕裂就需要很長週期恢復。

    綜上所述呢,自然撕裂雖然口子小,但也會縫針的,但不像側切的傷口那麼疼,幾乎沒什麼感覺。側切產後坐著時,會有疼痛感。我覺得就像被紙上劃破與不小心擦破,紙張劃的口子會很疼,就像側切,擦破點皮就像自然撕裂,雖然流點血,但沒有那麼疼。選擇什麼生產方式,主要是依據每個準媽媽的身體情況還有醫生的職業判斷來決定,準媽媽們不用太糾結與這個問題,祝福所有準媽媽都能順利的生下健康的寶寶。

  • 4 # 燃媽育兒

    【問答:生產時,自然撕裂和側切哪個恢復的快?產後要怎麼護理?】記得婆婆說她們那個年代生孩子,大多數都是最後羊水和孩子一起出來的,大人孩子都是營養不良的那種,自然撕裂的比較少,也不側切。沒有條件,基本上在月子裡就要照顧孩子,洗尿片之類的。

    我生孩子的時候,也跟醫生說了不側切的,醫生同意了,無奈孩子頭大,還是進行了側切,住院兩天回家的,五天後拆線。經過二十多天恢復後才可以慢慢坐下來(恢復的慢)。

    首先,現在的媽媽們懷孕時營養都是比較好的,胃口也大開,不光孩子長的好,自己身上也是長了很多肉,最後快生的時候,孩子太大,還是側切比較好。

    其次,側切的話,只是一側需要縫合,有利於快速恢復,如果自然撕裂用力過猛,或者孩子大的話,容易造成上下兩側都撕裂,不光縫合的傷口多,恢復起來肯定更慢。

    最後,產後護理的話,當時醫生給我開了高錳酸鉀清洗,潔爾陰也可以,大小便後每次都及時清洗,不要感染就好了。飲食當然也是足夠清淡,適量喝些白開水。

  • 5 # 卓卓媽媽育兒經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側切是什麼?為什麼要側切?

    側切的又稱為“會陰側切”,指的是在分娩的時候主要是第二產程過程(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中,醫生主動在產婦的會陰部位用切開一個口子,等分娩結束後又重新縫上這樣一個過程。側切主要目的是為了預防軟產道損傷,人為地擴大會陰出口的面積,增加會陰出口的彈性,這樣會減輕會陰損傷、減少肛門括約肌損傷、減少產時出血、保護新生兒,將產後盆底功能障礙降低到最低程度。

    側切的護理:

    住院期間每天護士會來給側切傷口消毒,看情況,有的人還會用消毒燈照傷口。出院後用醫院開的消毒藥水(碘伏)每天都會用消毒棉籤沾了消毒。每天也要注重清洗一次外陰。

    側切的恢復:

    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不同,感受不同。我自己是月子裡坐著都很痛,只能躺著餵奶。上廁所簡直就是痛苦,因為每次都會拉到傷口,好痛好痛。傷口的痛感一直到一年,按壓還會不舒服。我的好朋友三個月就無痛感了。還是要看每個人的體質。

    那自然撕裂呢?

    如果自然撕裂只有一點點倒還好。但大多數的自然撕裂都不是太好,因為撕裂的口子不僅僅是外面看到的,口子都不整齊,縫合的時候,也不好縫合,通常裡面要縫好幾針,外面還要再縫合好幾針。

    自然撕裂護理:

    在醫院每天護士也是消毒傷口,輕度撕裂的出院後說不用特別護理。重度撕裂還是需要每天消毒護理。輕度撕裂傷口恢復比較快。

    自然撕裂恢復:

    我的輕度撕裂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生產完隔天照樣下床走路,很順暢。重度撕裂就需要很長週期恢復。

    綜上所述呢,自然撕裂雖然口子小,但也會縫針的,但不像側切的傷口那麼疼,幾乎沒什麼感覺。側切產後坐著時,會有疼痛感。我覺得就像被紙上劃破與不小心擦破,紙張劃的口子會很疼,就像側切,擦破點皮就像自然撕裂,雖然流點血,但沒有那麼疼。選擇什麼生產方式,主要是依據每個準媽媽的身體情況還有醫生的職業判斷來決定,準媽媽們不用太糾結與這個問題,祝福所有準媽媽都能順利的生下健康的寶寶。

  • 6 # 泡泡育樂園

    問題:生產時,自然撕裂和側切哪個恢復的快?產後要怎麼護理?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自然撕裂和側切哪個恢復的快”。

    如果自然撕裂創口很小,那樣恢復的很快。但撕裂創口大的話,還是側切恢復的快。側切的方式可以人為的控制撕裂的創口。生產的過程中,嬰兒的娩出過程無法預測,一旦撕裂創口很大,對產婦後期恢復確實有影響。

    第二個問題“產後要怎麼護理”。

    最有效的護理就是清潔,每次小便後和晚上入睡前要清洗。如果側切會有傷口縫合,開始幾天傷口會有些疼,產婦有可能自己不好清洗。躺在床上臀部墊一個醫用座便盆接水,把溫水放在礦泉水瓶裡,蓋子扎幾個眼,讓家人幫忙沖洗。

    關於側切的一些知識如下:

    哪些情況需要側切產婦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等高危妊娠,或者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為了降低分娩風險。會陰水腫或有炎症、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窄時,為了防止嚴重撕裂。助產藉助產鉗助產、胎頭吸引器助產或初產臀位經陰道分娩。

    胎兒

    胎兒較大、胎頭不正、產力不強時。

    子宮口全開但是胎頭較低,胎兒缺氧、心率發生變化,羊水渾濁、混有胎便。中國和其他國家側切的施用情況

    我產婦首胎,順產側切率95%

    美國的側切率為23%

    瑞典只有10%

    只要助產士素質高、有耐心,絕大多數產婦是不需要側切的,只有上文提到的這些情況才要用到。我只有一個小孩,生的時候34歲,沒有側切,只有一點撕裂,縫合了一針,無需拆線。

  • 7 # 喬說育兒

    如何減輕會陰側切的傷口疼痛

    因會陰側切手術前,要給產婦做區域性麻醉,切開時要在宮縮時進行,所以大多數產婦不會感覺很疼。但當胎兒分娩出後,強烈的宮縮得以緩解,會陰切口縫合時,產婦會感到疼痛,一般產後24小時明顯好轉,至滿月後疼痛基本消失。對此,產婦要有思想準備,如果有的產婦疼痛難忍,可以用一些止疼藥。

    另外,為減輕會陰疼痛,加速傷口癒合,產婦可以從產後第七天開始,用1:5000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坐浴,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注意雙腿岔開,坐在盆中。一旦傷口劇疼處有明顯的硬結或膿液流出,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產後如何護理會陰部

    1.產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百分之零點一新潔爾滅沖洗會陰,每天兩到三次,或與大小便後沖洗,儘量保護會陰清潔及乾燥。

    2.會陰部有縫線者,應每天檢查傷口周圍有無紅腫,硬結及分泌物,若傷口有感染,應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處理,及早拆除縫線,創面每天應該換藥,並用紅外線區域性照射,儘量暴露傷口以保持表面乾燥促進癒合。

    3.會陰部腫脹者,可用百分之50的硫酸鎂溫熱敷或百分之75酒精溼敷,平臥是應臥向傷口的對策,以免惡露流向傷口,增加感染的機會。會陰傷口完全癒合大約2周,以後每天進行一次會陰擦洗。

    4.另外,消毒的衛生巾或其他衛生用品,內衣,內褲要勤洗勤換。

    5.由於會陰阻止血運豐富,傷口癒合較快,會陰拆線後癒合並不牢固,有些動作容易使傷口再度裂開,所以不要做用力下蹲,大腿過度外展等動作。

  • 8 # 全職媽媽曉

    我在生寶寶的時候選擇的是正中切,也就是切會陰到肛門。首先想想自然撕裂就很痛,因為你不知道撕裂的是什麼位置或撕裂到什麼程度,對於未知的我覺得都是很恐怖的,所以我選擇側切。側切的時候你是感覺不到痛的,第一醫生會區域性打麻藥,第二那個時候你全身心都在使勁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最重要一點讓我選擇側切的原因是:撕裂的傷口有可能比較小,但是肯定是不均勻的,縫合的時候傷口就不會很整齊,也有可能會留下一個難看的傷疤。側切的傷口整齊均勻,縫合起來也漂亮,而且當醫生給你側切後加上你的使勁寶寶一下就出來了,有種終於突破而出的釋放感。

    不管選擇自然生還是側切,都會有傷口。產後醫生會給一隻藥膏讓早晚擦,主要是防止傷口感染。一般擦兩個星期就可以了,然後讓傷口慢慢癒合。

    另外產後傷口不要沾到生水,最好買個沖洗器裡面裝溫開水,每次噓噓或便便後沖洗,這樣傷口才不容易感染。

  • 9 # 童媽學心理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生產時造成的自然撕裂傷口比側切造成的傷口恢復的要慢得多。

    我當時生產時提前側切了,不過由於孩子實際上比醫生預估的體重重了一斤,孩子偏大,出生時由造成了自然撕裂。

    側切的傷口生產完後醫生就用可吸收的線縫合了,但是自然撕裂的傷口由於不整齊,又不是特別大,醫生就沒有進行縫合。 這樣結果就是等側切的傷口已經好了時,自然撕裂的傷口還處於疼痛、紅腫狀態。

    有自然撕裂傷口要注意防止傷口紅腫,每天用高錳酸鉀清洗,注意不要穿太緊的內褲,防止摩擦傷口。

  • 10 # 飄渺之旅pin

    自然撕裂和側切理論一大把,相信基本孕媽們功課早已備足,所以理論不多說,就說下自己所經歷的側切之路吧!

    生產之前,基本週圍生過孩子的人都被我打聽個遍,綜合別人的情況加之自身產檢條件不錯,內心堅定順產。但是在七個月時,我鄰居家寶寶出生,順產七斤二兩,自然撕裂“二度”,因為自然撕裂沒有側切容易縫合,所以助產士讓她等到主任上班來縫,當主任來時麻醉早已失效,她說:“生產時你知道為什麼痛所以感覺還好,但是這算什麼啊!活生生的在縫肉簡直要痛死了。”本來說是當天下午就可以活動一下,然而整個人攤在病床上動彈不得,痛的直冒冷汗。雖說痛感一天天弱下去,但還是足足維持了痛了半個多月。每次去看她時,我的順產心一點點破碎。我老公安慰我說:“凡事沒有那麼絕對,聽醫生的吧,放鬆點順其自然”。想想也是隻能等待。有陣痛入院時,醫生說寶寶大概六斤多點,其實生時才發現八斤,當然這是後話了,陣痛了七八個小時宮口開了三指進了產房。因為後面打了無痛所以還好點,生時因為胎心監護一直警報,所以醫生很著急,儘量加快生產程序。不過上天眷顧,雖然難產但是最後母子平安。因為孩子大所以沒有避免掉側切,裡層縫了多少針不知道,外層是四針,反正縫了好久,麻醉勁沒了還在縫。住院五天,從來沒有做起來過,因為一做就痛的受不了,就連下地走路我也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挪,直到出院拆線才好一點差不多一週多左右,痛感消失。在這裡要提醒一下,生產完的寶媽一定不要急於大魚大肉的補,多吃素七八分飽,多喝水,不然去廁所很痛苦還容易便秘。對比多人,個人感覺側切要恢復的快些。

    最後就是護理了。第一:不要盲目的聽從老人的話,一定要注意衛生,該清洗時清洗,以防感染,但一定要避開涼水。洗澡時間也不必過長。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常溫。第二:飲食營養均衡搭配,涼性水果儘量溫熱一點吃,多吃富含粗纖維食物,少吃大油性食物,預防“便秘”,生產後便秘痔瘡是常態。不得不防。第三:注意日常鍛鍊,不要老是一直躺,胃腸不蠕動也不舒服,網上有好多鍛鍊的方法,循序漸進,不可急需減肥而超出自身的負荷,不然適得其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和構造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