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武功卓絕的猛將,李元霸是演義小說隋唐系列中中登場的虛擬人物,隋唐第一猛將,隋唐十八好漢之首。但是冉閔和李元霸根本沒法比,冉閔是歷史人物,李元霸是古典演義小說虛構的,演義中李元霸匹馬雙錘面對反隋聯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你說超人也不過如此吧,一個人幹掉了100多萬人,冉閔怎麼比?你咋不讓冉閔和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比誰更厲害呢?歷史人物就要和歷史人物比。
冉閔這個人很有爭議,冉閔最早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子,後趙統治者都極其殘暴,石虎也不例外,石虎是羯族人,後趙的開國皇帝,嗜殺如命,曾經一次性抓了20萬漢人女子,而後命兵士對其施暴,完事後當成“兩腳羊”宰割作為軍糧食用。據《晉書》記載:夕則姦淫,旦則烹食,所留屍體堵塞了易水河,河水殷紅殷紅。石虎死後,後趙大亂,由於冉閔手中掌握一支強大的漢人武裝力量,石虎的兒子們都想幹掉冉閔消除後患,於是糾結軍隊攻打冉閔,結果卻被冉閔反殺,但是奪取後趙政權的冉閔政權很不穩定,尤其是胡人們都心存不滿,於是冉閔聽從謀士意見,頒佈“殺胡令”打出“胡逆亂中原,天下共討”的旗號。
冉閔的“殺胡令”帶有投機成份,冉閔以前可是後趙石虎的急先鋒,他手上實質上也沾染了不少漢人的血,“殺胡令”主要是為了穩固自己政權。當然客觀上說,冉閔這樣做也算是間接拯救漢人。《晉書》記載:永嘉之亂,匈,羯等胡人軍隊掠地千里,燒殺搶掠,中原漢室十室九空。據後世史學家研究到:“冉閔滅胡時,中原漢人只剩400多萬人,而西晉建國初期可是有2000多萬人。”還有一組資料,冉閔未殺胡前,胡人在中原約有500萬人,經過殺胡後,急劇降到了不足200萬人。
永興元年(350年),冉閔即位稱帝,建立冉魏。興三年(352年),冉閔和前燕軍隊作戰先勝後敗,突圍不成,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
冉閔的武勇不錯,史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頗有項羽之風。
演義中的李元霸力舉金獅上殿,被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可惜這只是演義,正史中李元霸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有這種人,這不是人類這是超級賽亞人。
李元霸的原型是李玄霸,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年僅十六就因病去世,要是李玄霸遇見冉閔就是被冉閔一拳揍死的節奏。
關於冉閔,我覺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老先生的評語極其貼切,范文瀾說:①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②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③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武功卓絕的猛將,李元霸是演義小說隋唐系列中中登場的虛擬人物,隋唐第一猛將,隋唐十八好漢之首。但是冉閔和李元霸根本沒法比,冉閔是歷史人物,李元霸是古典演義小說虛構的,演義中李元霸匹馬雙錘面對反隋聯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你說超人也不過如此吧,一個人幹掉了100多萬人,冉閔怎麼比?你咋不讓冉閔和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比誰更厲害呢?歷史人物就要和歷史人物比。
武悼天王—冉閔冉閔這個人很有爭議,冉閔最早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子,後趙統治者都極其殘暴,石虎也不例外,石虎是羯族人,後趙的開國皇帝,嗜殺如命,曾經一次性抓了20萬漢人女子,而後命兵士對其施暴,完事後當成“兩腳羊”宰割作為軍糧食用。據《晉書》記載:夕則姦淫,旦則烹食,所留屍體堵塞了易水河,河水殷紅殷紅。石虎死後,後趙大亂,由於冉閔手中掌握一支強大的漢人武裝力量,石虎的兒子們都想幹掉冉閔消除後患,於是糾結軍隊攻打冉閔,結果卻被冉閔反殺,但是奪取後趙政權的冉閔政權很不穩定,尤其是胡人們都心存不滿,於是冉閔聽從謀士意見,頒佈“殺胡令”打出“胡逆亂中原,天下共討”的旗號。
冉閔的“殺胡令”帶有投機成份,冉閔以前可是後趙石虎的急先鋒,他手上實質上也沾染了不少漢人的血,“殺胡令”主要是為了穩固自己政權。當然客觀上說,冉閔這樣做也算是間接拯救漢人。《晉書》記載:永嘉之亂,匈,羯等胡人軍隊掠地千里,燒殺搶掠,中原漢室十室九空。據後世史學家研究到:“冉閔滅胡時,中原漢人只剩400多萬人,而西晉建國初期可是有2000多萬人。”還有一組資料,冉閔未殺胡前,胡人在中原約有500萬人,經過殺胡後,急劇降到了不足200萬人。
永興元年(350年),冉閔即位稱帝,建立冉魏。興三年(352年),冉閔和前燕軍隊作戰先勝後敗,突圍不成,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
冉閔的武勇不錯,史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頗有項羽之風。
並不存在的——李元霸演義中的李元霸力舉金獅上殿,被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可惜這只是演義,正史中李元霸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有這種人,這不是人類這是超級賽亞人。
李元霸的原型是李玄霸,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年僅十六就因病去世,要是李玄霸遇見冉閔就是被冉閔一拳揍死的節奏。
關於冉閔,我覺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老先生的評語極其貼切,范文瀾說:①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②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③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