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夥子很膩害哦

    糧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很多人一年的經濟收入也指著這微薄的經濟來源,所以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一年盼一年,希望明年糧食價格能比今年高,希望明年福來到,為什麼呢?因為物價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同樣很多人認為糧食價格也應該一年比一年高,就現在而言糧食的價格不管是對於本身的價格和上漲的幅度相對於物價房價都沒法比!就今年西安的現實情況而言,今年的西安物價普遍都漲了,房價漲的更是離譜幾千幾千的漲,餐飯的價格普遍漲了一元,就連理髮店大部分也都漲了五元,而農民的糧食呢?漲了多少?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跌了!為什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下為什麼?

    糧食的價格主要手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產量!

    為什麼去年的穀子價格比今年的穀子價格還要高呢,物價都漲了,今年應該比去年高才對,那是因為去年的穀子產量可能比前年高,所以今年春季剩餘的穀子就比去年春季剩餘的穀子多,穀子多了市場供大於求,別說價格低了,連賣的時候客戶都要挑半天,物以稀為貴,不管什麼東西一旦多了價格肯定就低了!

    2.進口量與出口量!

    如果今年國內大面積從國外進口糧食,那麼價格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的,相反出口的越多,國內糧食的價格就會上漲的越多!

    3.宏觀調控!

    政府或相關部門根據市場糧食供應情況或價格等,可以適當的儲存糧食和釋放糧食,從而避免市場哄亂,保障大部分人群的生活質量!

    4.農民和商人的自主調控!

    這種情況相對而言特別少,而且一般調控物件很少是糧食,商人們會針對某些價格變動比較大的產品進行大量的儲藏,等到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在進行售賣,然後獲得暴利,而他們的調控物件如果是穀子的話,糧食價格也是有影響的!

    說的簡單點,糧食的價格變化就是取決於市場的供需平衡問題,市場上的糧食多了價格自然就高了,少了也就低了,但是農民朋友們一年種點糧食確實特別辛苦,在這物價橫飛的社會背景下,糧食的價格卻是這樣,不管是我還是各位農民朋友們想不通都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客觀而言市場就是這樣!希望各位農民朋友能客觀的看待這樣的問題,糧食價格不行,我們就適當種點果樹、養點家禽,多花點心思在這上邊來平衡生活所需!文章先到這了,我是農村小夥,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關注、點贊!農村小夥為你解惑!

  • 2 # 已經老了的90後

    稻穀也就是糧食應該是取決於市場供應的,應該是這幾年我們國家糧食豐收。漸漸的往年的稻穀有些剩餘,庫存多了,自然價格也就下降了。不過國家肯定也不會坐視不管的。稻穀價格低了,化肥,農藥都漲價了,農民成本都回不來,國家肯定是要補貼的。要不都沒人種地了。至於補貼多少我就不知道了。米賤傷農,糧貴傷民。糧食是很多食品價格的基礎,國家一定會好好調控的。

  • 3 # 長江老農

    為什麼今年水稻保護價下調至1.20元/斤?當然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原因。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是穩定水稻價格,而不是打壓糧食價格,水稻非理性波動,城市非農人口生活就會有壓力!從經濟上分析,糧食價格暴漲,會有通脹風險,也會影響社會穩定大局,因此,必須採取宏觀調控政策,穩定糧食價格在合理區間浮動。

    國家不會讓糧食價格下降的。糧食關係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必須鼓勵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糧食補貼仍然有,我們當地每畝補貼160元,價格下降,農民要節能降耗,內部挖潛,在品種上選擇高產、生長週期短品種種植,在產量上下功夫!

    中國糧食生產十幾年來連年豐收,市場供應充足,庫存水稻高位執行,這也給水稻價格行情帶來一定影響。水稻種植面積由於受玉米、大豆價格行情不景氣的影響,去年以來有所擴大,國家宏觀上調控一下,壓縮水稻種植面積,對水稻價格行情是利好。中國是大米主要消費國,主市場在中國,大米不會暴漲暴跌的!

    從宏觀調控政策上對水稻種植面積調整一下,價格下降一點,有利於消費者,有利於農業生產和水稻種植!

  • 4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近年國家水稻產量連年增加,國家水稻庫存過剩,水稻進口量也增加,這從某種程度上引起了水稻價格的下降。水稻進口價格遠低於國內價格,這緣於國外農業對農戶的稻穀價格補貼,以便於傾銷本中國產品到國外。

    其次,緣於國家的調控政策。國家一直對水稻實施保護價收購政策,水稻市場一直被國家把控未進入正常的市場體系。水稻種植的面積逐年增加,尤其在東北地區,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去產能改革,其中就包括產量過剩的水稻。這也是國家對於農業去過剩產能的手段。

    最後,水稻、小麥屬於主食類的大宗商品,價格增加易引起社會不穩定,國家一直對水稻、小麥等與普通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宗商品進行價格把控,一方面為了穩定物價,一方面也是為了穩定社會生產發展。

    至於農民說的降低收購價格對農民的影響,確實是有影響,首先收入降低。國家為了平衡市場收購價格降低和減少農民收入降低的程度,也出臺了糧食補貼和休耕的政策。一句話,國家在努力得到一個雙贏的結果。

  • 5 # 糧小咖

    題主說的是中晚秈稻吧,看去年的價格,應該是賣的優質稻穀品種。前一段,國家下發了2018年產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保護價,對比2017年的價格,下調的幅度比較大。按國標三等,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是1.20元/斤,比去年下調0.1元/斤;中晚秈稻託市價是1.26元/斤,也下調了0.1元/斤;粳稻託市價1.30元/斤,比去年下調了0.2元/斤。

    雖然說前幾年國家不斷上調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而且相比小麥玉米,提的幅度還比較大,但這次降價的幅度更大。究其原因,簡單說有這麼幾點:

    一是國內稻穀價格經過連年提高,已經到了天花板,也就是中國入世的承諾。這幾年,稻穀的託市價本來是託底價,但卻變成了市場的最高價,政策發揮的效應比前些年大打折扣。

    二是中國稻穀庫存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已經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了,不完全統計,國家手裡存的託市稻穀從2013年產的但2017年產的,還有一億噸左右。稻穀是不宜存的口糧品種,去庫存壓力很大。

    三是國家財政負擔加大,每年以託市價收購大量稻穀,國家除了要支付收購費用之外,還要給保管費。收購費每斤是2分5,保管費每年每噸70多元,負擔比較重。

    四是供給側改革的需要。稻穀保護價針對的品種是普通稻穀,而隨著中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優質品種的需求逐漸增長。

    最後,不得不提下感想:據我所知,以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討論制定的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底價的確定很大程度上要參考農民的種植成本,儘管這兩年中央一號檔案等明確了不再突出託市收購政策的保收入功能,但同樣也應該重點參考農民的種糧成本啊!我們知道,去年以來,受環保的影響,農藥、化肥、農膜、農用柴油等農資的價格漲的厲害,再加上種糧大戶還要考慮的人工成本、租地費等也在上漲,2018年大幅度的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如何還能確保農民的基本收益啊。雖然現在還沒種,但一算賬就知道,即使今年稻穀能有個好年景,虧本的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建議國家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必須要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情況下,也要切實保證農民的收益,本身種糧就不掙錢,特別是種主糧,更不怎麼掙錢,保護價大幅下調了,是否應該加大其他補貼力度呢!

  • 6 # 科學興農

    從題主的問題看,說的應該是秈稻最低保護價吧。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2018年水稻最低保護價,秈稻最低保護價為1.2元每斤,比去年下調1毛。像其他稻穀也種類也相繼下調了一毛到兩毛不等。可以說,經過這幾年稻穀價位的升高以及國家去庫存的壓力,下調水稻價位已經成為大機率事件。這一點從中國最近三年的最低保護價可以明顯看出。那麼為何在當今這個物價什麼都漲的時代,唯獨糧價不漲呢?下面談一下個人看法。

    國內庫存壓力大

    國家糧食供給側改革的口號怕是也不止喊了一年了吧,在多年前就已經提出。這也是中國糧食結構不合理的一個寫照,而並非上層的無病呻吟。基於這一現狀國家喊出2018年對於東北地區和長江流域兩大水稻主產區,力爭調減水稻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減少無效供給。水稻價位的下調也可以視為國家對於供給側改革的一項措施吧。

    從水稻價位看,下調可能已經成為大趨勢,逐步市場接軌的情況不會改變。這也是中國加入WTO後的必經之路。可以說,國家在政策制定方面也是充分考慮到了農民的收益情況的,也為了避免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雖然國家在價位方面有所下調,預計在相關補貼方面會有所提升的,這也是所謂“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所要的效果。這一點可以參照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的補貼情況。

  • 7 # 微塵微視界

    在農村,農民種植水稻恐怕得做好心裡準備,水稻種的好,但稻穀價格不一定能賣的好。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水稻的種植面積也是在調整之列的,2018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要調減1000萬畝以上,為什麼會把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進行調整?就是因為農業種植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得亟待解決。根據統計局資料,2017年全國水稻播種面積4.53億畝,稻穀的產量為20856萬噸,重新整理了歷史記錄,而市場需求沒怎麼變化,這樣的好成績能讓價格漲上去嗎?

    稻穀去庫存壓力很大

    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的基本利益,對稻穀實行最低價收購措施,有了堅實的後盾,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比較高,一到糧食收購季節,只要農民的糧食符合國庫收儲要求,就得全盤接收,時間長了就導致庫存越積越多。從近期稻穀拍賣情況看,稻穀去庫存的壓力依然很大,成交率太低,遠達不到去庫存的目標,如江西省計劃拍賣2015年、2016年的稻穀20多萬噸,但結果成交率只有0.58%,成交價格也只有1.2元/斤。為了消化巨大的庫存,價格再往下調也是正常,去庫存是當下的重點。

    優質稻穀仍有市場

    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變化了不少,消費者買米會選擇口感好、品質高的,價格稍微高點也無所謂,而且還有個現象,現在無論城裡還是農村,人們的飯量普遍減少了。在市場上也可以看到普通的大米銷量一般,優質大米買的人多,這些變化種糧的農民必須重視,寧願種產量低些的,也要種品質高的品種。

    還有在種糧的模式上恐怕也得花點心思,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嘗試稻田裡養魚蝦等,能增加點收入也是好的。在農資、人工等費用上漲時,種糧成本不可避免的抬高了,而短期稻穀的價格很難回升,不再謀點出路收入下降就是必然的。

  • 8 # 無吳五

    我們那來的水稻現在的價格在8毛左右,已經是歷史最低價了。種地掙不錢不說可能還要賠錢,賠上一年的時間。具體我個人認為有這幾個原因!

    水稻的質量!

    很多的農民現在都是為了省事,稻穀收下來立刻就賣掉。剛從地裡收上來的稻穀必須要晾曬好,不然時間久了會發黴不說,而且出米率不高,大米加工廠就會對這樣的稻穀沒有興趣。有的稻穀想放到來年在賣,看看價格上能不能在上去一點,但是由於晾曬不到位,儲存的方式不當等原因也會讓稻穀的價格大打折扣。

    保護價政策取消!

    現在多數的地區水稻的最低收購價在1月份就取消了,讓市場去調控價格,品質好一點的稻穀價格影響也是有的,但是稍微差一點的稻穀按現在的價錢老百姓都哭死。最近這幾年水稻豐收國家的糧庫都是在滿負荷執行,市場要消化掉這些稻穀要一定的時間。

    農民朋友應該在水稻的品種上下功夫,種一些高品質的稻穀來提高單價,儘量能利益最大化。還有就是現在少掙的錢也要把現在手中的稻穀處理掉。如果新稻下來的時候價格變化不大,陳稻就真的砸在手上了。跟本賣不出去了。

  • 9 # 糧油市場報

    受此影響,中國今年的中晚秈稻價格才會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的下降。

    中國稻穀市場供大於求局面嚴峻!

    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粳稻託市收購量佔當年稻穀全部託市收購量的一半以上,近年甚至佔到七成左右。其中,黑龍江稻穀佔託市收購總量一半以上。國家糧油資訊中心5月份預計,2018年稻穀主產區黑龍江省稻穀種植面積為4840萬畝,較上年下降148萬畝。

    此外,國家糧油資訊中心還預計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稻穀種植面積分別較上年下調68萬畝、90萬畝和162萬畝。

    而且一旦今年新稻上市後,東北粳稻的供應壓力在稻穀主產區仍將最為嚴重,粳稻總庫存繼續增加的可能性仍較大。

    中國稻穀市場需求依舊不旺!

    據國家糧油資訊中心預計,2018/2019年度國內稻穀總消費為1862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68萬噸,其中稻穀食用消費略減30萬噸,飼料消費及損耗增加50萬噸,工業消費增加50萬噸。飼料及工業消費小幅增加,對粳稻需求的直接影響不大。只有粳稻價格主動下調,才能增強競爭力,增加需求。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東北粳稻地區粳稻產大於需的狀況依舊難以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表示,在華盛頓重返伊核協議的情況下,美伊談判有可能進行。這釋放了什麼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