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還是應該控制孩子建立規則和秩序?
9
回覆列表
  • 1 # 兒科醫生王瓊

    作為父母,你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教會孩子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

    孩子邊吃飯邊玩,那就要看看你是否明確清楚地定下了規矩以及一些餐桌禮儀。吃飯和玩需要分開,不僅是因為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並沒有必要一起來做,還需要考慮到孩子的健康,飲食習慣等問題。這不是尊重天性的表現,尊重孩子玩的天性不意味著不分時間和場合。而且當孩子正在玩耍或看電視時,還在一邊吃飯,這怎樣保證他能專心一致呢,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吃飽了,很有可能會吃得過飽引發身體不適。

    因此好的習慣受益終生,尊重孩子不意味著沒有規則,完全順從,愛是無私的,但並不是沒有條件的。

  • 2 # 農村的孩子也是寶兒

    謝謝邀請:我覺得吧孩子吃飯應該坐在飯桌上好好吃飯,不過那麼小的孩子,專注力不足,沒一會兒就坐不住了,那怎麼辦呢?我建議可以給寶寶買一個餐椅,讓他坐在裡面,把玩具放在一邊,等他吃完飯再給他玩,這是誘惑吃飯法,另一個方法就是,他不好好吃飯,過了飯點兒,碗就給他收掉,不管他吃沒吃飽,餓他幾次就記住了,簡單粗暴

  • 3 # 媽媽充電屋

    3歲的孩子吃飯玩玩具,第一個選擇讓孩子邊玩邊吃肯定是不好的。有三個弊端:

    讓孩子吃飯時間延長,飯菜變涼對身體不好,不吃;

    會有安全隱患,沒準就會把玩具塞到嘴巴里;

    還會讓孩子形成邊吃邊玩的習慣,等孩子上幼兒園也不容易戒掉,成為上幼兒園的問題。

    第2個選擇把飯菜倒掉又過於極端,好像是在和孩子慪氣。孩子要是也生氣不吃飯,家裡有老人的話容易引發家庭大戰。

    建議你用以下的方法糾正孩子的問題:

    吃飯之前提醒孩子,還有五分鐘吃飯,把玩具收好。

    提醒孩子的時候,不要在廚房隨便扯著嗓子嚷一句,吃飯了收玩具,而是要認真的蹲在孩子對面,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他,還有5分鐘就吃飯了,這5分鐘抓緊玩玩具,5分鐘之後收起來專心吃飯。

    如果孩子收起來,自然是萬事大吉,如果孩子不收,那就採取下一步。

    飯菜擺好之後,再去提醒一遍孩子,讓他把玩具收起來上桌吃飯。

    還是那句話,如果孩子能乖乖聽話,自然是萬事大吉。如果孩子繼續玩玩具,那就告訴孩子,等飯桌上的人都吃完飯,就會把飯菜收起來,一會兒就沒有吃的了。

    如果孩子想拿著玩具去飯桌上要堅決制止,孩子可能會放下玩具吃飯去,也可能乾脆不吃了。

    那就用媽媽會用奶奶姥姥從來不用的戰術,讓他餓一頓,沒有零食,沒有加餐。

    提前跟孩子講好規則,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下一頓飯孩子餓了,自然就到飯桌上去了。

  • 4 # 範豔彬

    以上兩種觀點都不可取.

    首先,孩子的天性我們需要尊重,但是,放飛天性需要分,時間,地點,事情。

    3-6歲,是培養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的最佳年齡。

    邊吃邊玩,一、不利於寶寶消化,二、不能培養孩子注意力。三、不衛生

    把飯倒掉更不可取,這種行為很不好,還浪費糧食。

    3歲孩子有獨立吃飯的能力了。我是這樣培養自己娃的。3歲開始,我家大寶就自己吃飯,吃飽飯,他自己就離開桌子。如果不好好吃飯,餓了也不會給他在單獨做吃的,要等下次就餐在吃。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僅供參考哦

  • 5 # 甜寶愛學習

    要說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一種太溺愛,一種太粗暴,都是比較極端的做法。吃飯玩玩具,這在孩子中應該是普遍的問題,我的做法就是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吃飯,把玩具放一邊,等到飯吃完了再去玩玩具。如果不聽,我會選擇拿走玩具,中間如果孩子哭了,會先冷處理,讓他哭會,冷靜完了再對他講道理。對於孩子,我們最好採取的就是溫和的做法,溫柔而堅定的解決問題。

    規矩要早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永遠不要覺得孩子還小,長大點了再來教育他,要知道孩子遠比你想象中要獨立得早,理解的多,等你覺得可以給他立規矩的時候,恐怕你已經無能為力了。所以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就要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而問題描述中提到尊重孩子的天性,要知道天性需要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來釋放,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句話不是說了“你不教育孩子,自然會有人幫你教育他”,你允許孩子不守規矩,別人卻不一定能夠接受,畢竟孩子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切的行為習慣都在影響著孩子,與其多說,不如多做

    孩子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最長,最能影響孩子一切的行為習慣,給孩子立規矩的同時,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則。比如說不讓孩子吃飯玩玩具,那麼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放下手裡一切的東西,好好的吃飯,給孩子做個表率。

    有的人一邊要求孩子不許這不許那,一邊自己卻犯著相同的錯誤,這樣孩子就有了反駁你的理由,再教育起來,也不能讓孩子信服。所以規矩不單單是給孩子立的,自己也得行動起來才行。

    對於孩子,任何時候都不要採用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題目中說直接把飯倒掉,這樣做其實解決不了問題,一來孩子沒有吃飯,做父母的永遠捨不得讓孩子餓肚子,所以只要孩子喊餓,就會妥協。二來直接把飯倒了並不能讓孩子理解自己應該怎麼做,粗暴的解決問題反而適得其反。所以把規矩立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對,應該怎麼去做,然後按照定下的規矩,堅定的執行下去。

    吃飯玩玩具不僅沒好處,反而有很多的弊端,比如會需要父母喂,引起消化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三歲孩子已經到了去幼兒園的年齡,很多規矩其實早就應該立好,父母的一切不作為都將會給老師帶來困擾,你不教育,老師也會來幫你教育。

    對於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想必每個父母都心知肚明,不同之處就在於有些父母嚴厲一些,有些父母溺愛放縱一些。我一直覺得對孩子立規矩,適時的約束孩子並不是件壞事,起碼將來孩子融入集體,步入社會以後,不會被指責,不會讓別人來教育。

  • 6 # 辛巴育兒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

    育兒應避免非A即B

    邊吃邊玩比較好?還是把飯倒掉比較好?

    有種邏輯謬誤叫:False Dilemma。就是故意給出一個兩難的選擇環境,選A吧覺得不選B有損失,選B呢又捨不得A,在AB之間輾轉反側。

    要解決3歲孩子的問題,除了不能邊吃邊玩,就只剩把飯倒掉這一個選項了嗎?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在教育孩子正確飲食習慣時,顯然不能用另一個不恰當的措施來代替試圖正在糾正的錯誤。

    把飯倒掉,錯的是你

    三歲孩子,啟蒙早的可能已經會背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其二》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把飯倒掉,浪費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和表率作用,這首詩遲早是要背的嘛。

    把飯倒掉,總不能真的餓著孩子。無非是不忍心寶貝疙瘩吃冷飯,更不接受把冷飯熱熱繼續給孩子吃唄。我怎麼知道?因為我家寶媽就是這類矯情的主子,認為冷飯再熱就沒營養了。

    放下矯情,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家寶貝幼兒園中班時期,有過一段時間一上桌吃飯就要擺弄個小玩具。因為剛開始並不耽誤她自己吃飯,所以我們也沒有干預。憑什麼大人能邊吃邊說話,她就不能邊吃邊玩呢?可慢慢地就開始影響她自己吃飯速度了,越吃越慢。

    這下不得不干預了,那麼問題來了!矯情的愛人不想讓孩子吃熱過的冷飯,勸我把飯倒掉餓一頓就好了。為了避免爭吵,最後是我把冷飯吃了。

    然後在晚飯來臨前,我在女兒面前假裝捂著肚子打滾。成功引起她的好奇與關心,我便說是因為不肯浪費糧食吃了她中午剩的冷飯,引起了胃痛。小棉襖馬上領悟並且表示再也不讓爸爸吃冷飯了,我立刻循循善誘把根源引導指向邊吃邊玩,之後果真就沒有邊吃邊玩了

    當然,如果這招不起作用,我還是有plan B的,(ಡωಡ)hiahiahia

  • 7 #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感覺兩種都不太合適,第一種有點兒溺愛,完全順從孩子的意願,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第二種又有點兒簡單粗暴,孩子以後也有可能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完全明白大人的意思了,首先要跟孩子講清楚邊吃邊玩玩具的壞處:

    1、養成壞習慣很難改變

    這個習慣是不好的,吃飯要好好吃,專心吃,西方基督徒在吃飯前要祈禱一番:“感謝主賜給我們食物”,食物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我們要好好珍惜。

    2、對身體不好

    邊吃邊玩玩具影響腸胃吸收,吃飯時血液會聚集在胃部,如果邊吃邊玩,會使一部分血液回到其它部位,影響食物吸收消化,長此以往,消化功能減弱,導致孩子進食不暢,甚至會厭食。

    3、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邊吃邊玩,容易分散注意力,有句話說得好:“一心不可二用”,做什麼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以後上學時可能會走神,影響聽課效率。

    如何改掉孩子邊吃邊玩玩具的壞習慣?

    1、營造吃飯時的和諧氣氛

    孩子小,吃飯速度可能慢一些,父母不要大聲嘮叨訓斥,輕聲細雨地和孩子說話,講道理。可以給孩子聽些唐詩兒歌音樂,在吃飯的同時又能增長一些知識,我家二寶吃飯時喜歡聽節奏歡快的兒歌和唐詩,有些唐詩兒歌不用刻意教就會了,現在一吃飯就要求聽,孩子吃得開心愉快。

    2、吃飯時父母做好表率

    現在很多父母吃飯時也離不開手機,邊吃飯邊看手機,機不離手。孩子看在眼裡,也會效仿。前天看到一個影片,一個稻草人站在田野裡,樹枝上的一隻小鳥問:“那是個人嗎?”另一隻小鳥說:“別緊張,那只是個稻草人”。“你怎麼知道?”“他沒看手機”。

    看了這個影片,讓人有些忍俊不禁,但確實反映了一個現象,成年人看手機太普遍了,孩子吃飯時得不到家長眼神和情感上的交流,也會找些玩具自得其樂。

    3、飯前杜絕零食

    飯前吃零食太多,孩子已經吃飽了,到吃正餐的時候就不好好吃了。讓孩子有一定的飢餓感,餓了自然就會好好吃飯的。記得我家大寶小時候不愛吃胡蘿蔔,有次特別餓,拿起一根胡蘿蔔就吃。

    4、把玩具拿走

    孩子邊吃邊玩玩具,父母可以把玩具拿走,孩子肯定不樂意,可能會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不必理會,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訓斥孩子,保持情緒平靜。

    “小孩的天,六月的臉”,父母不要害怕孩子哭鬧,孩子一會兒就破涕為笑。孩子哭夠了,就不哭了,一看哭也不沒用,心裡明白這是不允許的,瞭解父母的態度,如此反覆幾次,就會慢慢改正邊吃邊玩玩具的習慣。

  • 8 # 皮皮媽育學園
    第一、孩子為什麼會養成現在的習慣?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

    1、是否家長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永遠不要懷疑孩子的模仿能力。有的家長喜歡邊吃飯邊玩手機;有的家長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還有的家長,家人叫吃飯時,總不及時過去......如果家長經常性的有類似的行為,就不要抱怨孩子的用餐習慣不好了,和孩子一起改變吧。

    2、是否給孩子準備的飯菜種類過於單一,或給孩子吃了太多的零食?

    是不是給孩子準備的飯菜過於單一,孩子沒有食慾,失去了對飯菜的興趣?要知道孩子對食物的興趣並不是持久不變的,反而用三心二意來形容更為貼切。另外,若給孩子準備的零食太多,或者孩子拿取零食太方便,也會導致孩子不餓,失去對飯菜的興趣,畢竟零食的口味更重、更鮮明,在零食和飯菜之間,孩子選擇零食也是可以理解的。

    3、是否家長之前忽略了對孩子用餐習慣的培養?

    是否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太過放任,忽略了對孩子用餐習慣的培養?我見過很多家庭,吃飯的時候:或者孩子在前面跑,家長在後面追,追上了就喂一口,孩子跑掉了再繼續追;或者孩子玩具、玩偶不離手,家長抽空給一口;或者孩子邊看電視,大人邊在旁邊餵飯......孩子根本就不用為吃飯這件事付出任何努力、做出任何違背本心的行為,飯就能自動進入嘴裡。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吃飯就應該這樣。

    4、是否家長的引導方式不對?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大口吃飯,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演小品,孩子每吃一口,就做一次誇張的動作。殊不知,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反而容易讓孩子卡著,還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剝奪了孩子體會食物美好滋味的機會,而且家長表現的太刻意,等到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時,孩子更容易為了和家長對著幹,而拒絕好好吃飯。

    第二、為什麼說“放縱孩子邊吃邊玩”和“把飯倒掉”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一、為什麼不能繼續放縱孩子邊吃飯邊玩玩具?

    1、影響孩子的食慾和對食物的興趣,對孩子的成長髮育不利。

    孩子一心兩用,容易卡著,而且吃飯的時間過長,飯菜都涼了,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飯菜的美味還會大打折扣。孩子就不會覺得吃飯是一件享受的事情,會影響到孩子的食慾和吃飯的樂趣,影響孩子養成正確的自主進食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髮育不利。

    2、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易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本來孩子專心吃飯的話,全身的血液主要都作用在消化系統上,來幫助分解吃進胃裡的食物。但是孩子邊吃邊玩,勢必得有一部分血液要重新分配到手和大腦上,就會影響到消化系統的工作。孩子消化吸收的不好,時間久了,必然導致營養不良。

    3、容易讓孩子養成三心二意、做事拖拉的習慣。

    孩子一心兩用習慣了,大腦就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慣性,當孩子做其它事情時,也容易三心二意、拖拖拉拉。久而久之,不專心就成為了習慣,這個習慣不僅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業,孩子踏入社會後也依然會受到這個不良習慣的深刻影響。

    二、為什麼說把飯倒掉不是最好的選擇?

    把飯倒掉這個行為太過簡單粗暴,孩子不僅不容易接受,還容易激起孩子的激烈反抗情緒。一旦大人因此煩躁,難免會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還不聽勸,有的甚至還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發脾氣。大人的這種想法或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只會加深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情的牴觸,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喪失對吃飯的興趣。

    第三、在這個場景下,家長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原則?

    1、讓孩子認識到:吃飯是自己的事情。

    寶寶吃飯的時候,家人不要投注太多目光,切忌給寶寶太多不必要關注,應該讓寶寶知道:吃飯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都一樣,你除了年齡小,跟別人也沒有什麼不同。另外,千萬不能以寶寶好好吃飯為條件,獎勵寶寶,或承諾寶寶平時不會答應的事情,久而久之,寶寶會認為:“我好好吃飯”這件事對你很重要,我是在滿足你。

    2、營造良好的就餐氛圍,引導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大家一起用餐,讓孩子明白:吃飯要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用餐前和用餐時,一定不要罵孩子,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家長應該以幫助和鼓勵為主,不要隨便評價孩子、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因為來自家人的評價,對孩子學習自我評價、形成自我認知非常重要。家長要引導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讓孩子認識到,所有的事情經過努力都可以改善。

    3、全家統一戰線。

    針對孩子吃飯的問題,應該制定明確的規範標準,全家人統一堅守,絕不妥協,要知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是能夠受益終身的。這個過程中,不要害怕孩子餓著,也不要因為孩子的反抗心軟。知名兒科醫生崔玉濤說過:“兩頓沒吃飽,或者是沒怎麼吃,是餓不壞孩子的。”

    第四、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1、給孩子準備專用的寶寶餐椅、寶寶餐具。

    寶寶餐椅有利於將寶寶固定在專門的位置上,讓孩子失去吃飯時亂跑的條件。相比於大人的餐具,寶寶專用的碗、勺、叉更符合寶寶的使用習慣,有助於激發孩子好奇心和使用積極性,能能效提高孩子對吃飯的熱情和樂趣。

    2、限制寶寶的用餐時間,玩具和飯菜不允許同時出現。

    可以告訴孩子:醫生阿姨送給你一個“吃飯鬧鐘”,當吃飯鬧鐘”響的時候,就說明到吃飯時間了,你就要乖乖的坐在餐椅上專心吃飯。同時將孩子的用餐時間限制在40分鐘內,提前和孩子講好:40分鐘的鬧鈴響起時,不管你還剩下多少飯,我都要收走了。如果孩子一定要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就把飯撤走,讓孩子玩兒夠了再吃。

    ps:孩子這頓沒吃飽的話,下頓飯的時間可以稍微提前一些哦。

    3、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準備飯菜,定量給孩子零食。

    挑選新鮮的多種食材,儘量變著花樣給孩子準備飯菜,會大大增加飯菜會孩子的吸引力。同時收好零食,把零食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每天定時定量給孩子零食,避免孩子吃零食太多而不餓的情況出現。

    4、大人以身作則。

    大人和孩子要遵守同樣的就餐習慣,吃飯時不宜做多餘的事情。如果想讓孩子自主用勺吃飯,大人們就儘量也都用勺子,這將大大加速孩子早日掌握用勺的本領。同時,餐桌上,大人要表現出對食物的熱情,可以稍微誇張的描述食物的顏色,味道,觀感,每種食材給人帶來的好處,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向大人表現出來的樣子靠攏。

    後話:

    對食物的熱情,是孩子的生物本能。大人要做的,是將孩子的本能拉回來,在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給予積極的幫助和支援,鼓勵孩子持續努力。你的孩子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同時建立堅定的自信,加油吧,家長們!

  • 9 # 右右細毛和爸媽

    3歲孩子吃飯時玩玩具,是該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邊玩邊吃;還是應該給孩子建立規則、秩序,把飯倒掉呢?樓主的疑問,相信是很多家庭困惑的。

    我家雙胞胎2歲,也有吃飯時候玩具還沒玩夠的情況,我試著從第三種途徑來解決,皆大歡喜。

    1、孩子天性該尊重,但吃飯玩玩具不屬於天性

    大家接受了一些新理念,覺得應該讓孩子放任自由,釋放天性,才不會抹殺孩子的創造力、發散思維、追求快樂的天性,等等等等。

    但實際上呢?基本規則、禮儀必須建立,不屬於天性範圍。用餐禮儀、對人有禮貌,這都是最基礎的教養。

    不要覺得孩子小,現在邊玩邊吃沒問題。那基本上就會是餵飯啦,孩子既無法享受玩具的快樂,也無法享受食物的快樂,吃不好,玩不好,大人看了也上火。

    我家小侄兒6歲多還在餵飯,為什麼,因為吃飯時候總有臺手機在戳遊戲。但是他在幼兒園吃很好,因為幼兒園老師可沒玩具給,吃飯的時間就該幹吃飯這件事。

    我家小侄女8歲了,每次聚餐總是吃不好,不止挑食,還總吵著要吃完玩手機。為什麼呢?她從小奶奶就是給他邊看平板邊玩玩具邊餵飯的。孩子就形成了吃飯是大人要完成的事情,哪怕孩子吃飯,也是大人要負責喂,我只要玩就好,張開嘴巴就好。8歲,沒法餵飯了,就很瘦,吃不好,愛吃零食,愛玩手機。

    2、給孩子立規矩,不倒飯菜這麼幹

    不準邊玩邊吃,也不倒掉飯菜,究竟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呢?

    立規矩:飯菜弄好了,不管孩子在玩什麼,都叫過來吃飯。因為飯菜冷了,吃了也不好;也需要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這2點都是需要家長反覆向孩子灌輸的理念。

    然後還想玩玩具,怎麼辦呢?讓孩子把玩具帶過來,放在旁邊一張凳子上。不讓玩,孩子又看得到,督促孩子快點吃完,就可以玩了。就又能吃好,又能完好,孩子還能享受當下就餐的快樂。

    我家2歲孩子,吃飯一直20分鐘之類搞定,自己吃,就是有剛放下的玩具,在旁邊盯著做誘餌,家長必須約定好,不吃完飯,不能玩玩具。既不衛生,弄髒了玩具,也玩不好。

    孩子慢慢形成好習慣,自然就能好好吃飯啦!

    2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

  • 10 # 燕子老師說育兒

    拋開吃飯這個話題,單講“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從理論上沒毛病。然而,當把“吃飯”和“玩玩具”放在一起時,就只能是一個“單選題”了,因為有句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3歲孩子已經具備獨立吃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個年齡是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3歲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無法正確取捨。但是孩子能聽明白家長的話,還能察言觀色,從家長的表情判斷家長的態度。

    題主的兩種方法都不可取!“邊玩玩具邊吃飯”?既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又不能保證衛生。

    “直接把飯倒掉”?既不人性也不現實!

    家長不要過度遷就孩子,教育孩子要有原則,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一、提供安靜溫馨的就餐環境。吃飯前,把孩子的所有玩具收拾起來,放回遠離餐桌的指定位置,確保孩子的視野裡沒有玩具。

    二、讓孩子聽一個餐前故事,把孩子的注意力從玩具轉移到吃飯上。3歲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轉移,他們喜歡玩玩具,也喜歡聽故事,一個好聽的故事能使孩子變得安靜。

    三、給孩子準備的飯菜要有花樣,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的食慾。

    四、飯前的語言引導很重要。家長可以誇誇飯菜的營養,誇誇孩子的表現,鼓勵孩子好好吃飯。

    五,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家長邊吃飯邊看手機,或者邊吃飯邊聊天,怎麼能要求孩子專心吃飯呢?

    孩子喜歡模仿,最直接的模仿物件就是家長。吃飯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千萬不要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因為壞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消化能力。

    好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引導和監督起重要作用。吃飯是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裝備門派專用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