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知的年代

    詔書為滿漢合璧,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先闡述了康熙的政治理念,其次表述康熙傳位立儲君的內容:“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第三部分為釋出喪禮規制。

    從實錄和遺詔的記載來看,雍正繼位正統,可以否定雍正矯詔篡位的傳說。

    民間及熱播清宮劇中將雍正繼位演繹為雍正將康熙遺詔中“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於四子”。這個說法經不住推敲。首先,當時清朝使用繁體字,“於”應寫做“於”,要將“十”字改成“於”操作困難,修改痕跡會相對明顯。再者,清代行文中遇有皇帝第幾子時,習慣寫作“皇某子”,如皇四子、皇十四子,若按改“十”為“於”,“傳位皇十四子”則成為“傳位皇於四子”,這在漢字字面上就行不通。再其次,清代的官方文字為清字即滿文,康熙立儲遺詔漢文部分無法做到完美篡改,滿文部分更是難上加難。滿文是拼音文字,皇子被稱為阿哥,如此皇十四子為“juwan duici age”,皇四子為“duici age”,如若刪除十即“juwan”,是必出現字間距寬大空白的情況;當時亦無塗改技術,只能挖補重寫,若如此挖改則過於明顯。無論從字數、順序、筆畫都不是動幾筆就能完成的。

    展示的遺詔滿文部分缺失,缺失的內容正是雍正名字部分,與世人開了個大玩笑。有人懷疑說,正是無法完美篡改所以才人為弄缺損了。崇謨閣藏滿文字《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最後第300卷記錄了康熙立儲遺詔,其中儲君的名字為 “hūwaliyasun cin wang duici age in jen(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由此可以明確康熙指定的繼承人是雍正。

    這是乎揭開了雍正帝繼位謎案,還給了雍正清白。可是有人又提出了質疑,這份詔書非康熙親筆,是照隆科多所傳康熙臨終口諭所擬就,那它的背後是否仍有隱情呢?世間是否存在康熙別樣的親筆遺詔呢?或許康熙根本沒來得及留下任何立儲遺詔或遺言,雍正是自立為帝呢?這些疑問只能依賴清代檔案的進一步整理挖掘,依賴歷史

  • 2 # BV瘋言瘋語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雍正這個勤奮的皇帝的,所以我的回答是偏向雍正的,我認為雍正的繼位是合法的。持反對意見的朋友姑且忍受一下!

    雍正帝在民間的名聲不太好,我覺得主要是兩個人發揮了作用,一位是古人曾靜,另一位是現代名人金庸。

    曾靜是一個落第的秀才,在民間聽說雍正是謀害康熙,篡改詔書繼承皇位,就散佈謠言,編寫雍正“十大罪狀”抹黑雍正,雍正也得知在民間有很多抹黑的訊息,得知後非常氣憤,於是在雍正七年謝了《大義覺迷錄》一書,駁斥曾靜汙衊他的十大罪狀,結果適得其反,被民間誤解的更多了。

    另一位就是金庸老先生了,在金庸的小說中雍正和乾隆可沒少被黑,那金老先生為什麼要如此這般呢?金庸,原名查良鏞,海寧查氏二十二代孫,海寧查氏在康熙年間很了不起,有“一門十進士,兄弟五翰林”的時光。雍正四年,禮部侍郎查嗣庭擔任考官時出了一道“維民所止”的題,被有心人利用,陷入文字獄,備雍正下令滿門抄斬,族中被牽連者多達數十人。所以,金老爺子歪寫雍正和他兒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這二位只是被說的最多的兩位,也有被槍打出頭鳥的無奈,在雍正推行攤丁入畝、火號歸公的過程中,罵他的人多了去了,估計也有一些歪理邪說流傳後世,被後人當做正史傳播開去。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雖說正面描寫了雍正,但畢竟是小說,不過對於看雍正順眼的人來說,也就不過分了。

  • 3 # shawn25

    雍正繼位問題向來是史學家爭論的焦點,被譽為滿清第一大疑案。

    之所以被稱為疑案,就是因為支援雍正合法繼位和支援雍正篡位的,或多或少都有疑問,所以我們並不能肯定歷史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所以我在這簡單的介紹一下到底有哪些問題,為啥現在都無法定論。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雍正繼位的直接證據。

    所謂直接證據,就是能直接100%說明繼位合法性的物證。比如,你去法院告別人欠你錢,那麼借條就是直接證據。對於雍正繼位問題,直接證據就是康熙的遺詔。

    康熙的遺詔,一式四份,滿文兩份,漢文兩份。這是最能夠說明康熙繼位合法性的問題的檔案。

    但是,正是因為這份檔案存在巨大的問題,才導致大家對雍正繼位合法性問題存在疑問。否則,如果遺詔沒有問題,這就是個鐵案了,也就不會有雍正篡位的說法了。

    遺詔主要存在兩個巨大的問題。

    第一 遺詔並不是康熙的筆記,並且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才頒佈天下的。

    第二 漢文版遺詔寫明個繼位人是皇四子胤禛。但問題是,滿文版詔書繼位人的描述竟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大家可以從照片中看到,滿文詔書有明顯的缺口。雖然現在已經無法查證到底是誰破壞了滿文詔書繼位人描述部分,但是可以肯定,破壞應該在詔書撰寫後不久。因為滿文詔書一共有兩份,現在分別存於不同的地方(臺灣和大陸)。但是,滿文詔書缺失的部分,兩張卻是一模一樣的位置,這就說明了,兩份詔書是疊在一起被破壞的。所以這個破壞者只有可能是當時皇宮內部可以接觸到詔書的人。

    正是因為這份檔案存在巨大的問題,才導致我們今天並不能肯定雍正一定是合法繼位。

    所以,既然直接證據無法確定雍正是否合法繼位,那我們只能從間接證據來看雍正是否合法繼位。

    支援雍正合法繼位的間接證據:

    一 康熙六十年正月,命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皇十二子貝子胤祹、世子弘晟以御極六十年,告祭永陵、福陵、昭陵。”康熙登基一甲子六十年之重大祭告先祖非同一般,派遣雍親王胤禛主持,豈能不具備重大意義?

    二 康熙御極六十年派雍親王胤禛祭祖此舉,讓廢太子胤礽之師王掞看出端倪,故於三月“大學士王掞密奏請建儲,至是監察御史陶彝、任坪、範長髮等人曾疏請建儲,帝不悅,並掞切責之。諸王、大臣奏請治大學士王掞罪,帝赦不治。”這亦可視為康熙安排接班人的佈署跡象之一,畢竟皇十四子胤禵尚且領兵在西北,一旦提早公佈,易生事端。

    三 “十一月帝不豫,駐蹕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康熙駕崩前祀天仍然未派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代祀,更未召皇十四子胤禵返京,此時康熙意欲傳位於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已然十分明顯。

    支援雍正合法繼位的三點,非常有說服力,那麼是不是雍正篡位就是無稽之談了呢?當然不是,同樣有很多疑點不支援雍正合法繼位。

    支援雍正不合法繼位的疑點:

    一 在雍正自己編寫的《大義覺迷錄》中,有這麼一段話「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僕於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哀」。

    由於是雍正自己寫的,可信度非常高,但是卻有非常大的疑問。

    1 如果康熙已經選定雍正為繼位人,為什麼不提前告訴他?雍正聽到自己繼位的訊息竟然"聞之驚慟"。

    2 繼位人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只有隆科多一個人知道並且宣詔? 康熙是公認的精明皇帝,怎麼會做這種不靠譜的事情?

    3 康熙倚重的心腹重臣很多,為什麼傳位這件事只讓隆科多一個人去做,讓兩三個人同時宣詔很顯然是更穩妥的辦法。

    二 隆科多生前說過"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實際上隆科多確實死的不明不白。隆科多被殺根本沒有任何實際的罪狀(電視上什麼逼宮之類的都是瞎編的)。雍正繼位唯一的直接人證,被雍正用很多牽強的理由處死,實在是不得不讓人懷疑。

    三 自從故宮建成之日起,從明朝到清朝,位於故宮正殿的乾清宮,就一直是皇帝的寢宮。

    但是雍正繼位後,立馬下令爆出乾清宮,住到偏殿養心殿。這個操作對於特別講究正,偏關係和古人來說,特別不合情理。

    四 雍正拒絕進入皇家陵墓。 死後入祖墳安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皇帝也不例外。所有朝代都會由開國換個選一個"龍脈"的風水寶地來作為皇家陵園。

    但是,雍正卻莫名其妙的拒絕進入埋葬他父親的皇家陵園,要在其他地方另外選一塊墓地。這個行為十分反常。

    雍正的兒子乾隆,就對祖墳沒有任何反對,愉快的葬在了他爺爺旁邊。

    五 雍正母親,皇太后烏雅氏對雍正的態度十分反常。

    1 烏雅氏對兒子繼位十分意外

    《永憲錄》是這麼記載的: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子(應為帝),不但不敢望,夢中也不思到。我原欲隨先帝同去。今皇帝說,太后聖母若隨皇父同去,我亦隨太后聖母同去。哀懇勸阻,未遂其志。

    2 烏雅氏拒絕雍正行太后禮

    第一條可以說烏雅氏對於康熙去死太過於悲傷。但是拒絕兒子按照太后的禮儀行禮,這就很反常。

    皇帝登大位,理應受賀。至與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清世宗實錄》

    3 烏雅氏拒絕搬入慈寧宮,拒絕上太后徽。

    皇太后冊封是皇帝登基的重要一環,但是烏雅氏卻說。

    予自幼入宮,蒙大行皇帝深恩,備位妃列幾五十年,雖夙夜小心,勤修內職,未能圖報萬一。以下講,命予子為皇帝,實非夢想所期,並欲相從聖祖於地下。今諸王大臣請上尊稱,此時梓宮大事正在舉行,尊崇典禮,我心不安。

    拒絕太后稱號,就等於說拒絕承認雍正是皇帝。烏雅氏一直到死,都沒有舉行太后冊封儀式。

    以上就是支援雍正合法繼位和支援雍正篡位的一些觀點。

    由於雍正詔書不具備說明力,所以雙方爭論很大。

    支援雍正合法繼位的觀點很有說服力,但是對於反對方提出的各種疑問卻沒法解答。

    而反對方提出的各種疑點也非常有力,但是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找出其他人有可能繼位的證據。

    當然,進些年還有一種和稀泥的觀點,那就是,康熙確實是打算把位子傳給雍正的,但是突發疾病,還沒來得及宣佈就去死了。

    等於說清完全沒有正式繼承人,這個時候隆科多正好再康熙旁邊,就自己揣摩康熙的心思,接機假傳聖旨,讓雍正繼位。

    這樣就導致了後世各種矛盾,既有各種跡象表明康熙確實打算把位子傳給雍正。但是又有各種疑點相互矛盾。

    那麼,你比較相信哪一種觀點呢?

  • 4 # 寒冰2011

    關於雍正即位是否合法?眾口不一,各執一詞!但根據史書記載,在康熙晚年,眾王子確有爭奪帝位的戰爭,特別是太子立了又廢,廢了又立!給後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均認為雍正有非法即位的可能,但有一個無法忽略的細節,在諸多的王子當中,數雍正最為勤正,不參與爭奪帝位的戰爭,一心完成康熙交代的事情,並與朝中大臣交情甚深,不偏不倚!深受康熙的喜愛,屢次讓其處理政務,煅煉其處政水平!所以,縱觀康熙後期帝位爭奪戰中,雍正的人品與處事能力受到康熙的

    厚愛,應該是康熙有意讓其接班!所以,不存在雍正攥改詔書,非法即位的可能!再者,雍正上位確實沒讓康熙失望,上任後勵精圖治,勤正愛民,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縱觀史書與雍正王朝,是康熙選擇了雍正,歷史成就了雍正!

  • 5 # 隨波探史

    雍正在位十三年,他是一位爭議相當大的皇帝,一提雍正總是負面評價多!謀害父親?更改遺詔?篡奪皇位?爭儲、苛政、暴斃。面對質疑,下面為你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王朝:

    歷史遺留資料考證。在面對篡位謠言中,雍正不但沒回避,反而在自己寫的一本《大義覺迷錄》中做了解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七,康熙在南苑打獵途中覺得身體不舒服,回到暢春園。初九日因病命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代替自己到南郊行冬至祭天大禮。十三日病危,急召胤禛,在他去的路上,康熙就早把八個很重要的人——十二子胤祹、三子胤祉、七子胤祐、十子胤䄉、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三子胤祥,加上一個大臣當時理番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隆科多,召到床前。康熙在病床上向八個人宣佈“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等胤禛趕到時,遺詔已經宣佈完了。再過一會,戌刻(19-21時),帝死於寢宮。他正痛不欲生,隆科多向他口述了康熙的遺詔,他才知道自己被立為繼承人。當天的情況他的所有兄弟和宮廷裡的差人,都親眼所見,這幾個人都在作證,為何還有人懷疑是篡位?當然,這八個人除了十三阿哥,都是雍正的死敵。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如果他心虛不可能找對手來當證人。雍正寫《大義覺迷錄》,是為了迴應民間謠傳他篡位,這本書給當時全中國小民百姓宣講,把謠言一一列出,一一批駁,如果不是合法繼位,有必要留下這種記錄,等他死後讓人公佈於眾嗎?再說,他兄弟們個個高調,飛揚發扈,能放過他嗎?正如雍正在書上所說“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久蓄邪謀,希冀儲位當茲授之際,伊等若非親承皇考,付朕鴻基之遺詔,安首帖無一語?俯首臣伏於朕之前乎?”

    有人懷疑雍正採用武力政變,行嗎?在雍正的陣營中,有位關鍵人物步軍統領隆科多。有人懷疑雍正串通他控制京城守衛,採用武力,控制皇子兄弟接受事實,宣佈康熙遺詔。他重兵在握無人敢質疑,雍正繼位後殺了隆科多滅口。是事實嗎?隆科多是皇后佟佳氏的弟弟,雍正小時由佟佳氏撫養,所以雍正一直叫隆科多為舅舅。康熙五十年任命他為步軍統領,掌握京師警衛,清朝武備官制很複雜,除了京城守衛,皇宮還有護駕軍隊,是由專人負責。如果雍正要給病危的康熙逼宮奪位,先得擺平皇宮護駕軍隊,而隆科多是守上宮外駐防的,宮內護駕是由前鋒營和護軍營來負責,步軍統領調動不了這兩個機構。再說,康熙在位61年,身體一直很好,誰都猜不到這次感冒會致命。假使要篡位,這些工作要非常複雜,先要緊急擺平護駕侍衛,全聽他調動,又要在康熙死時迫兄弟就範,接受事實,然後讓隆科多封京城。更重要的是光天日化之下,皇子大臣都被他脅迫,要做到封鎖訊息不讓人疑,是一件高難度,不能辦到的事!

    義大利天主教傳教教士馬國賢,康熙四十九年來中國。得康熙的信任,在宮中給康熙當畫師。雍正繼位後回國,寫過一本書《清廷十三年》,他在書中記載康熙死情形:1722年12月20日,我在所住的佟國舅房子裡,吃完飯後……我爬到住處牆頭瞭望,一些行人說,康熙死了,陛下指定了四子雍正為繼承人……馬國賢來中國傳教,他對政鬥不感興趣,和各方都沒利害關係。而且回去後再寫的見聞,應該真實可靠。如果是武力政變,他應該有所聞。

    史料記載,雍正生母烏雅氏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也說過康熙遺命:“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雍正出生後,便送於佟佳氏撫養,她說這話表示自己並不喜歡雍正當位,但康熙選了他,可見當時康熙的遺命是宮中人都知道的。詳閱中國歷史,篡位的皇帝都被記錄了下來,而雍正的政敵很多,給他編了篡位的謠言中,也沒有證據說明,到底篡了誰的位?

    民間流傳篡改遺詔說法是否靠譜?民間有一傳說,說康熙遺本來是“傳位十四子胤禎”。雍正勾結隆科多,把詔書中“十”改為“於”,“禎”改為“禛”,變成“傳位於四子胤禛,”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清代皇帝詔書書寫,是人有固定的格式和用字,是不能隨便亂改的。提到皇子都會說“皇几子。”如果傳十四阿哥,會寫“傳位皇十四子。”這是不可能動手腳的,並上清朝皇帝詔書都用滿漢兩體文字寫的,改動純屬無稽之談。

    十四阿哥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在康熙晚年他也受器重,但康熙只欣賞他的軍事才能。任他為撫遠將軍,平定西部叛亂。康熙臨終時他正好在西北邊疆,有人認為,康熙本想傳位於他,恰好他不在身邊,只好傳位於雍正,這樣說是不對的。康熙很精明,最後幾年身體狀況明顯不如以前,他對死亡應有準備,如真想傳位於他,就不會在自己年邁時把他派出遠方打仗。再說康熙給他的封爵一直沒提高,只是貝子,雍正卻早被封為親王,中間還差兩級。

    九王奪嫡之說。康熙共有三十五個兒子,活成年的有二十四個,而且能者居多。其中有九個參與皇位競爭,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他們當中,大、二、三、四、八、十四阿哥這六個曾經是候選人;剩下的三個中,九、十是“八爺黨”,十三是“四爺黨。”其實,在康熙心中,四阿哥是最不起眼的,直到他臨終傳位之前,其他皇子都沒想到會是雍正繼位,所以雍正是不折不扣的黑馬。六個候選人中,二阿哥是皇后生的嫡長子,本來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如果他不犯錯,根本輪不到別人。可他太不爭氣了,加上康熙早期對他的溺愛、放縱,他慢慢地不把康熙放在眼裡,康熙在位時間長了,二阿哥覺得自己位置不穩,擔心父親改變主意,開始勾結朋黨索額圖。索額圖是有功老臣,但野心大,陰謀發動宮廷政變,想讓太子早日繼位。被康熙察覺,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據索家人告發,康熙將索額圖拘禁處死,此後與太子關係隔閡。但太子性情大變,脾氣越壞,私扣番貢品自用,還口出怨言“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並在晚上常窺探康熙北巡途中所住的帳篷。康熙四十七年,不能容忍的康熙下旨廢了太子,不到一年,發現爭奪太激烈,覺得二阿哥還有救,又復立。但太子還是老樣,沒改之心,經慎重考慮,康熙五十一年再次把太子廢了,當了四十四年的太子就這樣沒了。而且表示不再立太子。

    在康熙廢太子之前,兒子們都很消停,沒人打繼位的主意。太子一廢他們便鬧,認為誰都可能。特別是大阿哥胤禔,他覺得自己年長,唯一障礙是太子,就一直想除掉老二。用什麼方法?竟然詛咒,使用巫術!後來事情敗露,康熙覺得大阿哥太離譜了,一怒之下把他削爵圈禁,這樣大阿哥很快出局。

    這以後,呼聲最高的是八阿哥胤禩,本來很有才華,情商很高,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結交大臣。和九、十四阿哥是鐵桿,九阿哥有的是錢,是他堅強的經濟後盾,用錢把圈子忽悠大,名聲造了出來,並善於造勢,很揣摩康熙的心思。結交宮中道士術士,打造不簡單的“八爺黨”。把相面人張明德的話吹給康熙聽,“胤禩必大貴”。康熙四十七年,他決心讓大臣推薦繼承人,本想集思廣議,沒想到老八收買人心,九、十、十四阿哥聯合首席大學士馬齊,大臣揆敘,尚書王鴻緒等重臣一致保舉八阿哥。康熙大怒,說他收買人心,威脅皇權,並表示他生母身份低賤,他又沒辦過政事,多次表示不再考慮八阿哥,還說他比二阿哥陰險百倍。從此康熙不再公開立太子。

    雍正的為人與才能。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雍正和其他皇子負責看守廢太子。二阿哥表示有些重要話,要給康熙上奏,申辯自己沒有想害父皇。別人都落井下石,不願代奏,雍正堅持代奏,事後康熙特地表彰他深明大義,幫兄弟說話,很仗義。第二次廢太子後,康熙他雍正的關係非常親密。常到他府第圓明園玩,和兒子兒孫共享天倫之樂。有次見到雍正的兒子弘曆(後來的乾隆),非常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孫子,就把孫子接到皇宮讀書,給自己做伴。康熙有九十多個孫子,其中很多他都不認識。他能發現並喜歡這個孫子,說明雍正不錯。康熙那麼老道精明,對雍正的能力很欣賞。雍正成年以後,常被派出去做過很多公事,主要是司法稅務。多次公幹時表現有魄力,有決斷,不講情面。嚴格執法,反貪除弊。主張對臣下要威嚴,要恩威並重,鐵面無私。康熙晚年因對繼承人之事,大傷腦筋,沒太多精力處理國事,國政事務出現很多問題,貪汙虧空橫行。他覺得雍正對這些問題,有方式和手段處理,並且對人低調,不好表現。

    為什麼雍正繼承皇位爭議那麼大?封建社會自漢朝以來,受儒家思想影響,一般帝位都選嫡長子繼承。滿清入關來,受部落民族影響,繼承人由有實權的八大貝勒開會推薦,皇太極、順治都如此。這種制度相對“嫡長子繼承製”來說,好處是集思廣益,可在皇室家族中全面考慮人才。但也有弊端,就是鬥爭激烈,有時雙方不相讓,反而不可決擇,又只好妥協另選他人。順治父親皇太極死後,就出現皇太極弟弟多爾袞和長子豪格對立不讓,結果讓年幼的順治成就。順治上任就刻意削弱八大貝勒權力,他臨終時就改變局面。康熙能順利當帝,就是順治和孝莊決定的。康熙十四年(1675年),孝誠仁皇后所生二阿哥,僅兩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康熙也尊重儒家思想,重用漢族大臣,決定效仿漢族王朝,實行嫡長制。表示對漢族法制和文化的尊重,又望得到漢人的認同。想不到二阿哥飛揚發扈,其他個又爾欺我詐,只好選擇四阿哥胤禛。

    人們都知“康乾盛世”,卻忽略了中間啟乘前啟後作用的雍正。

  • 6 # 未來專業預測

    古往今來最勤奮的皇帝,沒有之一,有一個優秀的皇帝老爹,兄弟眾多,而幾乎參與奪位的兄弟,哪個也不是泛泛之輩,以康熙的智慧,再加上兄弟的虎視眈眈,別說篡改遺詔了,就是在這幫精英兄弟中脫穎而出都幾乎是奇蹟,所以篡位幾乎不可能,至於為什麼篡位說廣為流傳,因為雍正皇帝太有作為了,傷害了中上層少數讀書人和貴族的利益,而受益的是大多數百姓和朝廷,得罪了筆桿子的下場,就是我沒你有權勢,但是我會編故事抹黑你,結果以訛傳訛,就流傳後世了,我想中國古代皇帝,如果真是像野史流傳的那樣,能和雍正畫等號的,只有隋煬帝楊廣了,楊廣是殺父奪權,害死兄長,雍正也是這種版本,殺死父親,篡改遺詔,剷除兄弟,而楊廣是欺娘戲妹,這個娘不是親媽,而雍正氣死了自己的親媽,比楊廣還大逆不道,所以說這基本都是汙衊之詞,沒人會拿他在工作上抹黑他,因為他做的事,基本上是為了國家好,所以只能從人倫道德上,從人品上抹黑他,所以篡改遺詔書只是抹黑他的幾個版本之一。

  • 7 # 每日預告片

    雍正繼位的說法有三種:遺詔繼位、改詔篡位和無詔奪位說

    康熙末年,康熙最器重就是皇四子胤禛,康熙曾經派他清理倉庫,還說“派其他人去不一定能辦成”

    康熙駕崩前四天,派皇四子胤禛代他(康熙)去舉行祭天大典,康熙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已傳位皇四子胤禛,故此叫他去極天,讓上天看看未來的皇帝。

    可以看出,胤禛是康熙選的最合適的接班人選,所以雍正的繼位是合法的

  • 8 # 梅雨之夕98378221

    一、 雍正即位

      說法一,修改遺詔說。在單田芳的《童林傳》,梁羽生的《彈指驚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繼位寫成由國舅隆科多將正大光明匾後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皇子”改成“傳位於四皇子”。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種說法在民間形成了絕對的權威。但是細細想來,這簡直純屬胡編亂造。首先,繁體中“於”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絕對的難度。而且這裡可以將紀連海推翻紀曉嵐諷刺和珅家“個個草包”的故事作為佐證。有故事說,和珅建一亭子,請紀曉嵐題字,紀題曰“竹苞”。於是便有了讚美紀曉嵐聰明絕頂,罵和珅家個個草包(將竹苞拆開)的傳說。但是繁體個作個,竹字拆開不是字,可見兩個故事一樣,只是今人的主觀臆斷。其次,根據道光帝立儲詔書“皇四子奕寧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為親王.”詔書以漢滿兩種文字書寫。所以,在清代“十四皇子”稱呼不對,而應是“皇十四子”,但如果稱呼皇十四子,遺詔便無從改起,更重要的是,滿文的十和於沒法互該。再次,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宮,密書上名,緘藏世祖所書正大光明匾額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帝崩,莊親王允祿等啟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即乾隆]密詔,宣詔即位。”這是最早秘密立儲的記載,——將立儲遺詔置於正大光明匾後始於雍正,至於是否這種做法更早始於康熙末年,沒有任何文字記錄。至此,可以毫無疑問的說,修改詔書說,純屬子虛烏有。

    說法二,改詔篡位說。就是說,雍正篡改康熙遺詔,篡奪皇位。那就不合法了,這種意見也有理由,第一個理由康熙讓雍親王代他天壇祭天,不能證明把皇位讓他繼承啊,那你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就是軍事了,那他派他皇十四子做撫遠大將軍,按照這個邏輯那也是讓繼承皇位,所以這個理由不成立。第二,剛才說康熙臨終前那個口諭,宣讀口諭的時候,雍正沒在場,因為雍正在天壇齋戒所要祭天,所以雍正沒在場,但是就在這一天,雍親王三次奉召到暢春園去見他父親,上午八點鐘左右,第一次見到他父親。《清聖祖實錄》有記載,康熙對雍親王說,“朕病勢日臻”,就是說我的病的情況逐漸見好,那這說明康熙這時候還不糊塗,還能說話,但是為什麼沒有告訴雍正說,你將來繼我的位呀?有人說康熙保密,他跟七個兒子和尚書隆科多說了,怎麼會跟繼承人保密?不可能的。所以這些學者就說,康熙的這個諭旨是偽造的。

    說法三,就是剛才說那個康熙遺詔,在康熙54年的時候,康熙頒佈一個詔書,很長。最後康熙說“此諭已備十年,若有遺詔,無非此言”。現在看到的這個康熙的遺詔,基本上是這個諭旨的文字。也有不同的意見。就是最後加了一句話,就是我們剛才說那句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這些學者就提出來,你這個康熙遺詔應該是康熙死之前就做了,他要同意,可是康熙死的時候沒有宣佈。康熙13號故去了,16號才拿出來,那這中間你雍正做了手腳。所以這些學者認為康熙的這個遺詔,漏洞百出。懷疑前頭那些文字是康熙的,後頭關鍵這句話是雍正加上去的。

      說法四,參湯弒父說。有一種說法,康熙染疾,養病暢春園,後四皇子胤禛進參湯一碗,康熙服用後,不久便駕崩。但是據記載,頗懂醫術的康熙生前並不愛食人參,他曾說過,人參對南方人合適,對北方人並不適合,[見康熙《起居注》]江寧織造曹寅病重之時,蘇州織造李熙曾上奏康熙代請賜藥。康熙在奏摺中就曾批示道:“曹寅元肯吃人參,今得此病亦是人參中來。”康熙不喜人參對於暗中關注著父皇的雍正來說. 不可能不知,俗話說,送其所愛,投其所好,故參湯弒父之說也無法立足。

      說法五,年羹堯遺子說。一種說法是,雍正之母德妃入宮八月即產下雍正,因而有人懷疑年羹堯曾與德妃私通,所以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乾的。對於這種說法,也是後人胡編亂造的一段風流韻事。首先,當雍正還只是親王時,就曾在信中大罵年羹堯是個惡少。試想,兒子怎會罵父親惡少呢?更加有力的證據是在雍正《起居注》一書中曾有言“朕長於年羹堯…..”因此斷言,從雍正是私生子說到年羹堯助其繼位說純屬後人主觀臆斷。

    二、 對雍正正常繼位的推理

      首先,人們懷疑雍正主要是因為他繼位後對兄弟和隆科多以及年羹堯的做法。他登基後,其餘六個兄弟或被軟禁,或被迫害,特別是十四皇子,從新疆前線趕回北京後,雍正直接將其囚於景陵。但這些從維護皇權角度看完全講的通,如果不除異己,如何保住皇位?而對於年羹堯,《清史稿》記載:“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傲……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於廣寧門外,年(羹堯)策馬過,毫不動容;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頷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無人臣禮。”《清代軼聞》作者說“年挾擁戴功,驕益盛”。且年羹堯扼守巴陝重地,實力逐步擴大,而雍正這個人本來就很挑剔,疑心病也很重,他怎能養虎為患呢?而要解釋殺隆科多的原因,首先要承認,兄弟七人有過皇位之爭,而且,在爭鬥中有過陰謀,且隆科多是每個陰謀的參與者,特別他親自負責了對每位皇子的囚禁。但是雍正繼位後,遠不如預想那樣,朝中許多反對派借皇子遭到囚禁滋事。於是,雍正便殺了代罪羔羊隆科多,既除了心腹大患,又平息了朝中的部分爭議。

      其次,現存的康熙傳位遺詔是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其中寫明“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這恐怕是雍正正當繼承大統最有力的證據;但有人懷疑其為雍正偽造,但是有一點,雍正在繼位五年後曾經說,康熙駕崩前曾將七位皇子和隆科多詔至榻前,宣佈立四皇子為新皇。而雍正五年,除兩位皇子逝世外,其餘尚在人間。如果雍正是將一個極其容易被拆穿的謊言公佈天下,那麼造成的動亂可想而知。即使他是皇帝,當他登基的前提不合法後,還可以立足嗎?況且,其餘皇子雖身陷囹圄,但肯定也不會少了支持者。如果雍正要這樣博弈,那麼他是去拿一堆黃金去賭一堆垃圾。

      再次,弘曆天資聰穎,膽色過人,自少年起,就跟隨在康熙左右,由康熙親自教導,深受康熙喜愛,成為密立的儲君。於是,出於讓弘曆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原因,讓已上年紀的雍正登基也似乎理所應當。但是,這也只能是佐證,不可能有任何事實依據。

      經過以上分析,我認為各種版本的傳說已經不攻自破,且雍正謀權篡位說證據匱乏,而其順理成章繼位的說法,史實記載清楚,而其做法亦可解釋的通,故我認為雍正正常繼位,傳說只是後人的臆斷或者當時人的栽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留學生一年生活費需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