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百科noland

    如果客觀分析一下就知道了,五年平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五年能抵抗後金入侵關內或許比較實際。袁崇煥為什麼說五年平遼呢?他的底氣從何而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現在的史學界廣泛的認為袁崇煥只是寬慰崇禎皇帝而已,他自己都沒有自信能夠五年平遼。為什麼這麼分析呢?當時的背景是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士氣低落,關外形式嚴峻,緊靠關寧錦防線苦苦支撐,由於明朝在關寧錦防線部防大量兵力,後金一時無法攻克,所以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方針。

    具體方案大致為:以寧遠為中心,以山海關為重點,進行戰略防禦。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沿著寧遠往北,步步為營,以城池為據點,逐漸向北打,打下一個地方就加強兵力駐紮,不斷壓縮後金的地盤,最後徹底消滅後金。

    這套方案不失為解決後金的一個可行方案,在軍事上是正確的,甚至是個完美的方案。不過實施起來談何容易,以明朝的財政和經濟狀況怎麼可能實現,那時可是明朝末年了,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國家很窮,不斷增派的遼餉根本無法支撐袁崇煥的軍事主張,所以最後袁崇煥的五年平遼戰略以袁崇煥被凌遲處死而結束了。

    雖然五年平遼最終沒有實現,但是他的方針起到了一些作用,袁崇煥透過關寧錦防線堅守,用紅衣大炮擊中了努爾哈赤,導致其重傷後死亡,可以說袁崇煥雖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抵擋後金,但是還是有效果的。在五年平遼戰略下袁崇煥成了遼東最高長官,這也給他後來帶來了殺身之禍!

    袁崇煥大權在握,按照他的才能開始施展戰略意圖,權力這個東西是好,可是擁有絕對權力容易讓人失去客觀判斷,他最不應該的就是先斬後奏殺了毛文龍,雖然他有這個權力,可是不能不通知崇禎就隨意殺掉大將,崇禎這位偵探皇帝疑心特別重,隨著毛文龍部將尚可喜.孔有德等歸降後金,明朝損失嚴重,這一切崇禎看在眼裡,最後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

  • 2 # 手機使用者6733570360

    袁崇煥喜歡說大話,寧遠之戰後袁崇煥給天啟的奏章上就大話連篇,他說:“寧遠之戰大捷,努爾哈赤大敗跑的太快了,要不然我就能將他俘獲,並逼他降明”,天啟回覆他說:“你說的過了,努爾哈赤這樣的人是不會當俘虜的,也不會被逼降,你也不要想著去招降他,作好你該作的事情就行了”。可見天啟可不是輕易被忽悠的人,他比袁崇煥還要了解努爾哈赤。這點比他弟弟崇禎強多了。

  • 3 # 柯源史館

    崇禎帝即位後,很想有一番作為,意欲剷除奸孽、重振朝綱。他先清理了魏忠賢的羽翼,解決完閹黨後,又把注意力轉向遼東。在群臣的推薦下,他重新起用了袁崇煥,把袁崇煥升任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令其總督薊、遼、登、萊、天津等地軍務。後來袁崇煥入京言事,崇禎在平臺召見了他。當二人談及復遼方略時,袁崇煥誇下海口稱:“方略都已經寫在我的奏疏中。為臣既然得到陛下的特別關照,希望還能得到便宜行事的權力。(這樣一來)只需五年,我就能恢復整個遼東。”因為袁崇煥是當時明軍的著名將領,而且還是進士出身,可謂是“文武全才”,所以崇禎皇帝基本同意了這套方案。

    什麼是“五年平遼”呢?基本方案就是繼續以關外的寧遠為中心,守護山海關,同時,延寧遠北上,高牆壁壘,步步為營,直白地說,他是想用築城的辦法,將中軍大帳一直修到皇太極的盛京(即瀋陽)去。袁崇煥這套方案體現的戰略思想,在對滿洲的作戰中取守勢,所有的明軍精銳兵力向山海關和寧遠方向集結,並且提出替“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基本作戰原則,還主張以堅城利炮加強防守,消耗滿洲兵力,明軍主要的“紅衣大炮”基本都在寧遠城中(據稱是十一門)。

    可是結果呢,袁崇煥非但沒有實現這個戰略,反被朱由檢處死,那麼,袁崇煥為什麼實現不了“五年平遼”方案,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下面來說說五年平遼這套方案有無可行性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步步為營的戰略鞏固明軍在關外的根據地,並壓縮滿洲八旗的活動範圍,如果時間、空間皆有利,確實可以將明軍的中軍大帳修到盛京去,遼事確實可以五年平定。然而,理論可行,現實卻殘酷,這套戰略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作後盾,每修一座城,甚至每進逼一寸土地,都是在燒錢啊!明朝末年的財政狀況糟透了,不但要支付對付滿洲的軍費,還要平息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捉襟見肘啊!明朝實在無力支付實施這套方案所要付出的軍費。

    其二,崇貞帝只能算個勤君,但決不是個明君,缺乏明主智慧。明朝末年的經濟其實是非常發達的,江南一帶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興起,可見,明朝是“富了官商,窮了國家”的局面,如果崇貞帝利用行政力量在民間籌措資金,是可以大有收穫的,魏忠賢收工商稅,雖然說魏是為了自己撈錢,但是想客觀上滿足了“遼餉”的徵收,李自成攻佔北京後,也從皇宮、官員、富商手裡獲得了大量的財產,這些事實都說明,朱由檢當時就應該動用行政力量籌措資金,已經到了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採取非常手段也是無可厚非,可是他就是沒有這麼做,也許想都沒想到。這不得不說是政治失誤。另外,崇貞急於清理魏黨,使朝廷黨爭失去制衡力量,其他各派官員又不效忠朝廷,最起碼魏有理政能力且又效忠大明,就是要殺,等到政局穩定後再殺也不遲,這也不能不說是作為一朝老大的崇貞帝的失策。

    因此,袁崇煥此方略非常耗時耗力耗錢,特別是耗錢,這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

    其三,袁崇煥的做法觸犯了君家大忌。袁崇煥要求朱由檢同意自己推舉的親信,原則上朱由檢是答應了,要知道,明軍的管理制度是由軍事將領和特務機構(東廠或者錦衣衛)派出的監軍共同掌管,當然這都是“五年平遼”的包票所起的作用,袁崇煥本來就是薊遼督師,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如此一來,袁崇煥的親信部將也成為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的主要負責人,關寧鐵騎已經變成了親一色的“袁家軍”,其實,袁崇煥的任務並不重,但是在“五年平遼”的大策略下,袁崇煥已經從朱由檢手裡要到了對大明最精銳的部隊的絕對權力,即統帥權、人事權、財政權和軍事戰略任務,這其實也是袁崇煥最想得到的。  

    這十餘萬的明軍精銳部隊,由袁崇煥及其部下率領,每年朝廷還要供給大軍數百萬兩銀子和無數糧草,威力最大的火炮也要隨時供應,然後在財政能力良好的情況下,部隊才能採取步步為營的戰術,以山海關和寧遠為出發點,逐漸收復失地,打敗滿洲八旗(然而朝廷的財政能力就沒有好轉過),在這些權力袁崇煥都拿到手的前提下,他的軍事任務的底線僅僅只是守住寧遠和山海關,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可是袁崇煥給人就是這麼一個印象,這與皇帝給他的權力是不相匹配的。

    其四,袁崇煥擁兵自重,擅殺毛文龍,導致毛的餘部歸順滿清,嚴重削弱明軍的防禦力量。袁崇煥始終是在按“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原則指揮作戰,他在東北應該說幹得不錯,寧遠一戰就是最好的戰例,但是袁崇煥手上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崇貞帝雖然缺乏雄才大略,但決不是傻子,他會為“五年平遼”的大策略而興奮不已,但是興奮過後,他會意識到權力的落空,而且,還有一件事情讓袁崇煥權力過大的問題更加突出化,那就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毛文龍與後金作戰多年,屢有戰功,而且在部隊中有一定威望,也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比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皆是毛文龍的部將,不管毛文龍是不是該殺,對於處理這樣一位特殊人物,袁崇煥先斬後奏,雖然袁崇煥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他擁有這個權力,但袁崇煥不請旨擅自作主斬殺大將的行為,卻讓他人特別是崇貞帝感到,袁崇煥是擁兵自重,殺毛文龍是想一家獨大啊!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之後,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歸順滿洲,毛文龍大軍對滿洲八旗的牽制作用已不復存在,而且,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三人的投降,使得明軍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他們還獻上了明軍的作戰情報,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帶去了明軍的火器製作方法,這對於滿洲八旗兵馬來說,是如虎添翼,此消彼長,可見,袁崇煥此舉實在不明智,更不用談什麼“五年平遼”了!

    那麼,崇貞帝殺袁崇煥的原因,並非電視劇中皇太極巧用反間計,讓崇貞帝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更多的是袁崇煥在遼東的權力太大,已經到了自己作主的地步(擅殺毛文龍,導致毛軍眾將投降了滿洲),而且袁崇煥戰功不少,軍隊威望也非常高,對自己的統治實在是個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說,崇貞帝也非殺袁崇煥不可。

  • 4 # 蕭武

    先來看看袁崇煥此前是為什麼被撤職的。

    《明史·袁崇煥傳》: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崇煥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北韓及文龍被兵,言官因謂和議所致。

    所以,在寧錦大捷之後,魏忠賢讓手下人以袁崇煥救援錦州不力為罪名,上書進行了彈劾,迫使袁崇煥自己請辭乞休。但根本性的原因還是袁崇煥在努爾哈赤死後,私自派人弔唁,與皇太極議和,在朝廷給人留下了把柄。

    從袁崇煥本身的意圖來看,議和只是手段,目的還是築城,也就是修復錦州、中左和大凌三城,在遼東當地構築防禦體系,而不是像之前的高第所做的那樣,完全放棄關外,退守山海關。而且,寧遠就是在袁崇煥的主持之下修復的,從而形成了關寧錦防線。

    所以,在天啟帝駕崩、崇禎帝登基後,迅速剷除了魏忠賢,大臣都紛紛上書,推薦袁崇煥,認為只有袁崇煥能夠解決遼東問題。崇禎帝同意後,在平臺召見時,袁崇煥提出了五年平遼的計劃。

    但在當時,袁崇煥沒有當面對崇禎帝解釋究竟如何用五年時間就平定遼東,而是把他的方案寫在奏章裡。召見完畢後,袁崇煥出來,遇到給事中許譽卿,許譽卿詢問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具體方略是什麼,袁崇煥表示,他就是隨口一說,安撫聖心而已。

    《明史·袁崇煥傳》:莊烈帝即位,忠賢伏誅,削諸冒功者。廷臣爭請召崇煥。其年十一月擢右都御史,視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禎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所司敦促上道。七月,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諮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五年平遼就是隨後一說,實際上心裡並沒有具體計劃,主要的依據基本上就是來自這個記載。但以當時的具體形勢來說,袁崇煥並不是真的沒有具體方略,具體方案他是心裡有數的,只是在這裡沒有對許譽卿說實話而已。

    袁崇煥為什麼不對許譽卿說實話呢?很簡單,因為許譽卿是言官,主要職責就是給其他人挑毛病的,彈劾其他人。而且,熊廷弼就是因為朝廷上的派系鬥爭,被言官彈劾,以至於最終被殺。所以,袁崇煥在這裡是有意隱瞞許譽卿,而不是真的心裡沒數。

    那麼,袁崇煥真正的五年平遼計劃是什麼呢?同樣是在《明史·袁崇煥傳》中,是有比較簡明扼要的說法的,也就是袁崇煥自己在奏疏中所說過的:

    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

    這裡的說法其實已經可以說是相當清楚了,也就是立足於防禦,建立防禦體系,主動出擊也是為了防禦,同時,要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和皇太極議和,這同樣是在為建立防禦體系爭取時間,而不是真的放棄遼東。

    袁崇煥的這個辦法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從清朝的方面來說,在努爾哈赤時代,和明朝進行大規模戰爭的主要目的實際上是爭奪遼東局面的主導權。因為在此之前,遼東的蒙古大小部落都是以明朝為宗主的,而努爾哈赤的目標就是把明朝在遼東的軍事據點都拔掉,迫使遼東的蒙古部落投降清朝。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在關外已經完全處於守勢,蒙古部落投降清朝已經是大勢所趨。但在遼東的不只是蒙古部落,還有幾十萬遼東漢人,這是明朝在遼東長期經營帶來的結果。所以,要不要放棄遼東,關係到朝廷到底是不是還要在遼東維持一個防禦體系,依託這些遼東漢人,抵禦清朝的擴張。

    所以,努爾哈赤到皇太極要主動進攻寧遠、錦州,就是要徹底把明朝勢力從遼東趕出去,迫使明朝完全放棄遼東,退守山海關。而從明朝的角度來說,如果徹底放棄寧遠和錦州,就意味著從此完全徹底的放棄了恢復遼東的想法。而袁崇煥堅持不放棄寧遠,並修復寧遠、錦州,意圖也就是保持在遼東的主動進攻能力。

    從當時明清雙方的軍事態勢看,如果明朝決心堅守,花大力氣經營,在遼東地區建立穩固防禦體系,依託城防和大炮堅守,清軍強攻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勝算。無論是袁崇煥在寧遠的防禦戰中,還是寧錦大捷,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所以,清軍在皇太極時期採取的主要策略就是繞開已經成型的關寧錦防禦體系,從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這些地方突破長城防線,圍攻北京。但清軍當時連寧遠、錦州都攻不下來,這種孤軍深入進攻北京的做法其實主要也就是騷擾和製造政治影響,並不是真的以為自己有能力攻下北京,主要目的都是劫掠。

    袁崇煥當時的辦法其實也是傳統上一個經歷了較長時間承平時代的王朝在面對一個新興的挑戰者的時候,所能採取的主要辦法。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就是如此,並不是主動進攻,而是建立防禦體系,長圍久困,等待叛軍自己內亂。更明顯的則是宋朝在面對西夏的崛起的時候,范仲淹和韓琦在西北地區所採取的策略其實也是如此,就是不斷修建軍事堡壘,構築防禦體系,不斷以堡壘戰來向對方滲透,而不是與對手野戰。後來,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其實用的也是同樣的辦法。

    綜合來說,袁崇煥說五年平遼,並不是誇口吹牛,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在經歷了松山之戰的失敗後,明軍當時在遼東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力再主動與清軍尋求野戰決戰,而應當立足於防守,經營防禦體系,用修軍事堡壘的方式逐步擴充套件和滲透,但避免與清軍野戰,還是有可能形成遏制清軍的堡壘防禦體系的。

  • 5 # 東南5566333

    袁崇煥五年平遼,只能說是他的一種願望而已。我想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也是也許就是怕皇帝著急,一句寬心話而已。也可能是他當時自認為可以的,單方面願望而已。事後看確實太樂觀了。

    當時他可能對後金形勢判斷太簡單了,認為會有機會,有可乘之機,一舉平遼。但可能他也沒想到,一直沒機會。我想他就是穩守伺機而動。他也是擅長防守的,他不擅長進攻。

  • 6 # 趙燕雲

    實際上袁崇煥所謂“五年復遼”的具體方略並不見具體史料。

    《明史·袁崇煥傳》記載:崇禎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所司敦促上道。七月,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諮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袁崇煥說在給崇禎的上疏中寫了自己的方略,只不過這個方略太簡單,沒有詳細的方案,只是個大體的籌劃。

    《明史·袁崇煥傳》中也有記載他給崇禎的上疏中關於所說的方略: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

    即立足於防禦,建立防禦體系,主動出擊以攻為守也是為了防禦。同時,還要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和皇太極議和來拖延後金進攻,為建立防禦體系爭取時間。

    這種步步為營,不與強敵野戰以犧牲有生力量的“笨辦法”是弱兵對強敵的一種有效手段,明軍戰鬥力與後金相比不在一個水準,所依靠的只有大炮,可以說大炮幫了明軍不少忙。袁崇煥在遼東經營多年,深知情勢,所以他這個計劃是可行的。

    因為在經歷了松山之戰的慘敗後,明軍已經沒有能力再與清軍野戰決鬥。避免與清軍野戰,立足於防守,經營防禦體系,用修軍事堡壘的方式逐步擴充套件和滲透,慢慢蠶食後金佔據領土比較靠譜。

    宋代范仲淹和韓琦對付西夏也是不斷修建軍事堡壘,構築防禦體系,以堡壘戰來向對方滲透,而不是與對手野戰。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被人稱為“打笨仗”,實則用的也是同類方法。

    從明金雙方軍事態勢來看,如果明軍能在遼東地區建立穩固防禦體系,依託城防和大炮堅守,後金強攻勝算不大。袁崇煥在寧遠防禦戰和寧錦大捷中都證明這一點。

    皇太極對袁崇煥的這一套防禦體系比較瞭解,所以他繞過山海關從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長城防線突破,直接圍攻北京。但這種孤軍深入主要是搞騷擾劫掠和製造影響,因為背後還有關寧部隊,很容易被南北夾擊。

    給事中許譽卿詢問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具體方略,袁崇煥說他就是隨口一說,安撫聖心其實也可以看作軍事機密不可洩露。許譽卿是言官,明代言官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更何況也沒必要把這些告訴許。

    但實際上,這個辦法多少年有效,袁也不知道。估計袁崇煥的五年也只是他給自己和皇帝的一個大約時間,因為對復遼他也沒具體時間表,至於更詳細的方略,目前也於史無載。估計這也成為崇禎殺他的原因之一。

  • 7 # 興安雜談

    說實話,5年平遼在當時明朝內憂外患、天災不斷、吏治混亂的情況下,我認為是極難做到的。大明的根本問題不解決,後金是搞不定的。不過,我們可以站在這個出發點上,談一談可行的一些措施。

    1、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遼東的土地是遼東人世代繁衍的地方,他們對故土有深厚的感情,所以作戰勇敢,誰敢毀我的家,我就和誰玩命。遼東土地肥沃,適合農耕,將土地分配給士兵,讓他們耕種,既能補充軍糧,又能提升守土有責的意思。李成梁就是這麼幹的。

    2、收復北韓蒙古,分化孤立敵人。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配合武力討伐,能打的打,能拉的拉,將蒙古和北韓牢牢控制在明朝手中。蒙古和北韓能夠對後金的側翼和後方形成直接的威脅。收服蒙古,還能有效阻礙後金繞道蒙古來進攻明朝。此外,不能像袁崇煥一樣殺掉毛文龍,要透過軍餉、軍糧、經濟等方面控制毛文龍,保持對後金大後方的壓力。

    3、提升政治意識,取得朝廷支援。袁崇煥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他本身政治水平不高導致的。要和皇帝大人站在一起,要和內閣大臣搞好關係,要和部將屬下搞好團結。一個好漢三個幫,朝中有人好做官。只有取得朝廷無條件的支援,自己的所有想法才能有順利推進的機會。

    4、穩防守慎進攻,推行囚籠政策。大明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經得起長期戰爭。後金國小、地少、人少、兵少,除了狗熊和人參,啥都缺。大明可以不進攻,後金必須去關裡搶,不然做飯的鐵鍋都沒有。高築牆、廣積糧、挖深壕、造打炮,坐在關寧錦放線打防守反擊。同時,慢慢修建新城,不斷向後金地區滲透,趁他不注意,刨他三畝地。

    5、打造強大騎兵,提升野戰能力。袁崇煥也是這麼做的,他組建了強大的關寧鐵騎,這是當時唯一能和清朝野戰不落下風的部隊。要繼續徵集軍馬,打造重甲騎兵部隊。最終還是要靠真刀真槍打敗後金的,所以提升軍隊作戰能力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一環。縱觀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都有一隻強大的騎兵。

  • 8 # 劉坤忠120

    如果我是袁崇煥,我才不幹了,找個仙山修道了。崇禎元年五年平遼計劃在崇禎三年一年多時間基本實現了,有山海雄關,關寧鐵騎,寧遠大捷,殺了毛文龍平定內患。後金退出遼東,已見平靜。皇太極無法逾越遼東,腦門大開,從蒙古國越長城奇襲北京,關我什麼事,又不在我主權範圍。怪我多事,領兵救援北京,後金兵見我一到就跑,著了他的道。崇禎帝認為我與後金串通一氣,圍攻京師,不明就理。後金兵從哪裡來都不知道,認為從我的防區過來的,將我拿入京師,要殺要剮。我忠心一片,為國為民,有屈莫伸。三百多年來還被眾網友評論為通敵賣國,罪有應得,你說冤不冤?!

  • 9 # 一葉孤舟1A

    如果我是袁崇煥別說五年就是五十年也平不了遼/除非把崇禎換成劉秀、李世民·柴榮那樣英明神武的皇帝/我才有可能做到

  • 10 # 昨日之我非我

    袁崇煥在明朝歷時10個月審理,欺君,資敵,擅殺毛文龍,與後金私自議和,縱敵入寇,消極避戰,條條都是死罪。袁崇煥被憤怒的老百姓分而食之!

    滿清時,為了詆譭明朝,為滿清竊國找到法理依據,編造所謂的反間計,崇禎冤殺忠臣的戲碼,以混淆歷史,愚弄漢人。袁崇煥女兒嫁給皇太極長子豪格為敏妃乃滿族皇室姻親,袁崇煥子孫世代皆為滿清高官且袁氏族人皆封官授爵。

    現在,滿族後人及包衣奴為了維護滿清的替代明朝的正統性,也是拿袁案作文章,欺瞞天下,為袁崇煥翻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說你辛苦了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