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網
-
2 # 心連心好月嫂
寶寶從出生到3歲,一共要進行8次體檢。其實體檢並不神秘,只是檢查一下寶寶的成長進度,保證寶寶的健康成長。
心連心月嫂為各位新手爸媽列出了每次體檢的主要內容,這樣很多專案家長們在家就可以提前預習啦~
“第一次體檢(出生後第42天)此時,孩子體格發育有以下特點:視力: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肢體:其小胳膊、小腿總是喜歡呈屈曲狀態,兩隻小手握著拳。
“第二次體檢(寶寶4個月時)動作發育:能支撐住自己的頭部,俯臥時,能把頭抬起並和肩胛成90度。扶立時兩腿能支撐身體。視力:雙眼可追隨運動的筆桿,而且頭部亦隨之轉動。聽力:聽到聲音時,會表現出注意傾聽的表情,人們跟他談話時試圖轉向談話者。口腔:此時孩子的唾液腺正在發育,經常有口水流出嘴外。血液:4個月的孩子從母體帶來的微量元素鐵已經消耗掉,如果日常食物不注意鐵的攝入,就容易出現貧血,要給孩子多吃蛋黃、豬肝湯、肝泥等含鐵豐富的食品。但不能服用鐵劑藥物。“第三次體檢(寶寶6個月時)動作發育:會翻身,已經會坐,但還坐的不太穩。會伸手拿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塞入自己口中。視力:身體能隨頭跟眼轉動,對鮮豔的目標和玩具,可注視約半分鐘。聽力:注意並環視尋找新的聲音來源,能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牙齒:6個月的孩子有些可能長了2顆牙,有些還沒長牙,要多給孩子一些稍硬的固體食物,如麵包幹、餅乾等練練咀嚼,磨磨牙床,促進牙齒生長。由於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流口水的現象會繼續並加重,有些孩子會出現咬奶頭現象。血液:6個月之後,由母體得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盡,若補充不及時,就容易發生貧血。需分析貧血的原因,是飲食原因還是疾病造成的。儘早糾正貧血。在家時,注意觀察孩子面色、口唇、面板黏膜是否蒼白,如是,應考慮到貧血,併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第四次體檢(寶寶9個月時)動作發育:能夠坐得很穩,能由臥位坐起而後在躺下,能夠靈活地前後爬,扶著欄杆能站立。雙手會靈活地敲積木。拇指和食指能協調地拿起小東西。視力:能注視畫面上單一的線條。視力約0.1。牙齒:小兒乳牙的萌出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小兒乳牙的計算公式:月齡減去4~6。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第五次體檢(寶寶1週歲時)動作發育:這時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來,能扶著東西行走,能手足並用爬臺階,能用蠟筆在紙上戳出點或道道。視力:可拿著父母的手指指鼻、頭髮和眼睛,大多會撫弄玩具或注視近物。聽力:喊他時能轉身或抬頭。牙齒:按照公式計算,應出6~8顆牙齒。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週歲。如果孩子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就要尋找原因,它可能是由缺鈣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
“第六次體檢(寶寶18個月時)1~2歲,體檢變為每半年一次。到第六次體檢的時候,孩子已經18個月了。大小便:能夠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溼了褲子也會主動示意。動作發育: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杆一級一級上臺階,下臺階時,他就往後爬或用臀部著地坐著下。視力:此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儘量不讓孩子看電視,避免斜視。聽力:會聽懂簡單的話,並按你的要求做。血液:孩子須檢查血紅蛋白,看是否存在貧血狀況。這時候的孩子有一些特殊問題引起醫生的關注,醫生可能就會在這次體檢的時候提醒你。蛔蟲症:1歲半的孩子,自己能夠活潑而好動,但其肘關節囊及肘部韌帶鬆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牽拉時易造成撓骨頭半脫位。家長在給孩子穿衣服時,教訓孩子時,應避免過猛的牽拉動作。
“第七次體檢(寶寶2週歲時)動作發育:能走得很穩,還能跑,能夠自己單獨上下樓梯。能把珠子串起來,會用蠟筆在紙上畫圓圈和直線。大小便:完全能夠控制牙齒:乳牙20顆已出齊,此時要注意保護 牙齒。聽力:大概掌握了300個左右的詞彙,會說簡單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歲仍不能琉璃的說話,要到醫院去做聽力篩查。
“第八次體檢(寶寶3歲週歲)動作發育:能隨意控制身體的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越障礙、走S線等動作,能用剪刀、筷子、勺子,會摺紙、捏彩泥。視力:孩子到3歲時,視力達到0.5,已達到與成人近似的精確程度。此時寶寶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中國大約3%的兒童發生弱視。孩子自己和家長一般難以發現。在3歲時如能發現,4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5~6歲仍能治療,12歲以上就不可能治療。牙齒:醫生會檢查是否有齲齒,牙齦是否有炎症。
定期給寶寶體檢不僅能對孩子的營養保健有個及時的知道,還能及早發現病症,予以治療。各位新手爸媽可不要忽視哦!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新生兒什麼時候有聽力?
以前人們認為,新生兒剛生下來都是耳聾的。但隨著科學發展,研究表明,胎兒聽覺感受器在胎兒6—7個月時就已經基本成熟,超聲顯像可以觀察到胎兒對外界聲音刺激會有眨眼的反應。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有聽覺定向能力。
寶寶聽力障礙常見嗎?
聽力損失是全球最常見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永久性聽力損失的發生率約佔全部出生缺陷的 20%,發病率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嬰兒期的聽力障礙會對寶寶將來的語言學習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導致寶寶既聾又啞。
家長如何儘早發現寶寶聽力障礙?
嬰兒早期聽覺能力有
生後1個月:突然給予聲音刺激會出現驚跳反射、眨眼反射、覺醒反射、吸吮反射。哭泣或手腳舞動時,寶寶聽到聲音會停止當前的行為。在近耳處搖動聲響玩具時,寶寶偶爾會慢慢地轉臉。
生後2個月:睡眠中受到較大的聲音刺激,可出現驚跳、睜眼、手足抖動。面對寶寶說話,他可以發出“啊 噢”等母音。
生後3個月:睡眠中聽到聲音,可出現眼瞼閉緊、手指緊握等動作。電視機的聲音可使寶寶轉頭或轉動眼球。聽到吵架聲會出現不安,聽到哄逗聲、音樂聲會有喜悅的表情。
生後4個月:呼喚名字會轉動頭部尋找,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對自己熟悉的聲音例如玩具聲、電視聲、開門、關門聲表示關注。
生後5個月:能轉頭尋找耳邊的鬧鐘聲,能區別父母的聲音、熟人的聲音。對突然出現的人的聲音刺激產生恐懼。
生後6個月:對他說話或唱歌,他會用眼睛看著你,可跟蹤聲源。能敏捷地尋找到發聲的地方。
如果聽力正常,等到了一週歲時,就應該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例如來來、抱抱、再見等。再大一些就會模仿大人說出一些簡單的話語。到了一歲半時,就會按照語言指令,正確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
如何檢查寶寶聽力障礙?
聽力篩查主要包括兩種篩查方法: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幹誘發電位。
1. 耳聲發射
是指正常耳蝸在接受到外界的聲刺激後會發出聲音,這股聲音經過聽骨鏈、骨膜反過來傳導到外耳道的現象。
這種自發的聲音可以透過儀器記錄,從而評估耳蝸的功能。因為儀器需記錄微小的聲音,所以耳聲發射檢查會受到環境聲音、外耳道狀態、受試者配合程度的影響。對嬰兒來說,在安靜睡眠中進行這個檢查更準確,可以避免孩子哭鬧、吞嚥等干擾實驗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耳聲發射僅僅能夠評估耳蝸的功能,無法評估聽神經的功能。不過,因為實驗操作簡便,普及度廣,第一次聽力篩查多為此專案。
2. 聽覺腦幹誘發電位檢查
用儀器給予孩子聲音刺激,然後透過貼在孩子頭部面板的電極片記錄孩子聽覺神經活動時的生物電活動,從而評估聽神經、腦幹聽神經核的功能情況。
這個檢查也是在孩子安靜入睡時更好進行。檢查不會受到外耳道情況的干擾,是診斷聽力障礙的常規專案之一。
聽覺腦幹誘發電位的缺陷是,能反應高頻聽閾的障礙,但對低頻聽閾的障礙容易遺漏。
小結:耳聲發射可以很好地篩查低頻聽閾的缺陷,所以將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幹誘發電位聯合用於新生兒聽力的篩查,可以全面掌握孩子的聽力情況。
美國兒科協會也強調了新生兒需要做聽力篩查
什麼時候給寶寶做聽力篩查?
正常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在生後 48 小時至出院前進行。如果第一次篩查有未透過或者未進行,需在生後 42 天進行復篩。
復篩仍未透過的孩子:需在生後 3 個月時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如何看待聽力篩查的結果?
作為新生兒的父母,在出院時需要記得檢視醫生出具的聽力篩查結果表,上面會寫有篩查的結果及複查的時間和地點,遵照醫囑及時複查即可。
1. 初篩可能出現假陽性
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不透過率是15%-20%,但你也不要擔心,這裡面絕大多數寶寶都是正常的。新生兒耳道內羊水和胎脂等殘留物堵塞、環境聲音干擾、中耳病變等都可能會造成假陽性結果。
第一次篩查未透過並不一定代表就有聽力障礙,需要進行復篩來明確。
2. 初篩透過但有高危因素
如果初篩透過,但是孩子存在高危因素,需要在生後三年內每年進行一次聽力篩查。有些聽力障礙是過了新生兒期以後才會出現,需要定期檢測。
3. 透過篩查也要注意觀察
所以即使通過了聽力篩查,家長在之後的生活中也需關注孩子對聲音的反應。
寶寶聽力障礙怎麼辦?
如果覺得寶寶對聲音反應遲鈍或者遲遲不能開始說話,需及時就醫檢查聽力障礙的可能。對於聽力障礙的早期干預最好在出生後 6 個月內開始,透過助聽器、人工耳蝸、振動聲橋等手段幫助患兒聽到聲音,再透過專業語言康復訓練來達到聾而不啞的目的。
如何保護寶寶聽力?
1、不要讓寶寶躺著吃奶
寶寶的咽鼓管平直,躺著吃奶很容易發生嗆咳,奶水嗆入咽鼓管進入耳腔,引發中耳炎。不僅嗆奶寶寶鼻炎、口腔疾病都很容易導致中耳炎。中耳炎在嬰幼兒人群中非常高發,也是傷害寶寶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2、不要隨便給寶寶挖耳朵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耳朵裡面有耳屎,都耐不住心癢要給寶寶清理。事實上,寶寶耳朵裡存在一些耳屎其實是有很大好處的。可以有效保護寶寶耳膜,緩解強烈聲音對寶寶耳膜的衝擊。而且,適量的耳屎還可以阻擋異物、飛蟲等進入寶寶耳朵。
3、不要強制給寶寶灌藥
讓寶寶乖乖吃下又苦又澀的藥是很難的。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家長用手捏著寶寶鼻子、趁寶寶張大嘴哭鬧給寶寶強行灌藥。強行灌藥會導致藥水嗆入咽鼓管,引發中耳炎,和嗆奶是有差不多一樣的後果的。
4、不要給寶寶濫用抗生素
新生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很弱的,因此也很容易感染疾病。家長為了讓孩子快些康復,會給孩子吃各種抗生素。
抗生素中的一些種類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對耳內神經細胞的損害尤其巨大,稍有不慎都會導致耳聾,稱為耳毒性藥物。
5、避免家庭噪音
家庭噪音,這可能是家長們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據檢測,家庭中電視機所產生的噪音可達60至80分貝,洗衣機為42至70分貝,電冰箱為34至50分貝。另外,室內敲打聲、家人的高聲吵架等均在範圍之列。聽力的喪失是漸進性的,不容易被發覺,而家庭噪音具有長期性、隱匿性的特點,所以,家庭噪音對寶寶聽力損傷的危害不容忽視!建議家裡噪聲比較大的裝置儘量不要同時開啟,同時避免使寶寶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噪音汙染源。
-
4 # 海之聲襄城旗艦驗配中心
擤鼻涕太過用力
捏鼻涕這件小事也可能導致寶寶聽不見。很多爸媽會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兩側鼻孔,然後讓寶寶用力擤,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寶寶鼻腔內的病菌因壓力而侵入鼓室,從而影響聽力。輕者,孩子耳朵會有堵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耳朵痛,聽力下降。其實,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是先壓住孩子一側鼻翼,然後擤出裡面的分泌物,在壓住另外一邊鼻翼,擤出鼻涕。
過度掏耳朵
給寶寶掏耳朵是爸媽做的很平常的一件事。不過,小編要提醒大家,給寶寶掏耳朵也容易掏出問題來。要知道,爸媽給孩子掏耳朵的工具非常重要。很多媽媽喜歡隨手給寶寶掏耳朵,比如用髮卡,用火柴棒,用木棒等。爸媽的不經意行為,會導致病菌進入寶寶的中耳腔內,從而引中耳腔感染,嚴重的可能導致鼓膜穿孔。孩子耳朵確實要適當清理,但要注意力度,要輕輕的掏,也要注意工具,不要用過硬和不潔淨的東西掏,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5 # 海之聲lh
建議到醫院進行聽力篩查,通過幾次篩查,醫生會做出診斷。對於新生兒就出現的聽力損失,如果較輕,家長自己還很可能會忽略,對於一些中輕度聽力障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語言發育。有些孩子四五歲說話還含糊不清甚至別人聽不懂,有些家長甚至還不知道是聽力的問題,平時要細心觀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 。對於語後聾,各年齡段如有必要都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但其實如果長期處於耳聾狀態,語言能力,包括髮音和理解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為長期沒有發音動作的練習,相關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視具體情況也可能需要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
6 # 海之聲徐州兒童中心
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10個月前出現標準喃語期,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誌。出生6個月之內的先天性極重度聾兒與正常兒的發聲無顯著性差異,其差別出現在6個月之後。
-
7 # 海之聲襄陽中心店
新生兒出生後會有聽力篩查,透過即無問題。 若未做過篩查,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對聲音的反饋,是否知道追聲進行判斷。 正常的孩子對於聲音靈敏度很高,特別是動感的音樂,會跟著音樂進行舞蹈的反饋。。。建議如果懷疑孩子聽力有障礙,及時到醫院進行聽力方面的篩查。
-
8 # 海之聲助聽器沿江中心
兒童聽力障礙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的政策,兒童言語發展最快的階段是0-5歲,對兒童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錯過這個時間,兒童的口齒、氣息、理解力等後期是無法彌補回來的,早發現對兒童的後期言語康復至關重要;針對這個問題,國家出臺的相對的政策,將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專案列為必檢專案。新生兒出身後72小時之內,進行聽力篩查,通過了,不需要再複查,後期家長在家觀察小孩對聲音的反應情況;若沒有聽過,42天再進行復診,若仍未透過需要3個月時再複查,若還是沒有透過,需要轉診到三甲以上醫院做進一步的聽力檢查,今早進行確診,並做相關的干預措施,佩戴助聽器,極重度聽損的需要做電子耳蝸。
-
9 # 容桂海之聲
兒童如果聽力發生問題,日久就會影響其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家長和老師若能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如臨床治療、配助聽器或進行語言訓練等,是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兒童在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出現障礙。海之聲聽力專家認為,由於兒童的年齡小,不會表述,對於其聽力障礙的早期症狀,成年人很不容易發現。 我們曾經見到一位兒童患者,9歲時家長帶來就診,家長反映以前一直不知道患兒有聽力問題,在幼兒園時老師反映該患兒比一般兒童反應慢,家長當時仍沒有認識到是由於孩子的聽力下降所致,直到9歲時患兒自己反映聽不清楚老師講課內容後才引起家長重視,這個時候採取干預措施不僅效果會打折並且對孩子的學習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實際上,如果聽力真的出現了問題,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耳聾訊號,家長或教師如能細心觀察是不難發現的。這些早期聽力障礙的訊號表現有: 一、嬰孩時期: 1-3個月:對於突然而來的巨響毫無反應。 3-6個月:不會尋找聲源。 6-9個月:不會望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9-12個月:不懂跟從一個動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給我。 12-15個月:未能說出第一個單字,例如:爸、媽、燈、車。 15-18個月:對您在鄰房的呼喚無動於衷。 18-24個月:未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 24-30個月:能說出的字少於100個。 30-36個月:未能運用4至5個字的句子。
-
10 # 常州海之聲
兒童如果聽力發生問題,日久就會影響其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家長和老師若能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如臨床治療、配助聽器或進行語言訓練等,是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兒童在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出現障礙。海之聲聽力專家認為,由於兒童的年齡小,不會表述,對於其聽力障礙的早期症狀,成年人很不容易發現。 我們曾經見到一位兒童患者,9歲時家長帶來就診,家長反映以前一直不知道患兒有聽力問題,在幼兒園時老師反映該患兒比一般兒童反應慢,家長當時仍沒有認識到是由於孩子的聽力下降所致,直到9歲時患兒自己反映聽不清楚老師講課內容後才引起家長重視,這個時候採取干預措施不僅效果會打折並且對孩子的學習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實際上,如果聽力真的出現了問題,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耳聾訊號,家長或教師如能細心觀察是不難發現的。這些早期聽力障礙的訊號表現有: 一、嬰孩時期: 1-3個月:對於突然而來的巨響毫無反應。 3-6個月:不會尋找聲源。 6-9個月:不會望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9-12個月:不懂跟從一個動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給我。 12-15個月:未能說出第一個單字,例如:爸、媽、燈、車。 15-18個月:對您在鄰房的呼喚無動於衷。 18-24個月:未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 24-30個月:能說出的字少於100個。 30-36個月:未能運用4至5個字的句子。
-
11 # 海之聲lh
對於一些中輕度聽力障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語言發育,對於新生兒就出現的聽力損失,如果較輕,家長還很可能會忽略,建議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有些孩子四五歲說話還含糊不清甚至別人聽不懂,有些家長甚至還不知道是聽力的問題。對於語後聾,根據聽力損失程度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但其實如果長期處於耳聾狀態,語言能力,包括髮音和理解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為長期沒有發音動作的練習,相關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視具體情況也可能需要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建議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
回覆列表
生活中,父母的某些行為會對寶寶的耳朵造成影響,甚至會甚至寶寶耳聾。我們一起來看看:
擤鼻涕太過用力
捏鼻涕這件小事也可能導致寶寶聽不見。很多爸媽會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兩側鼻孔,然後讓寶寶用力擤,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寶寶鼻腔內的病菌因壓力而侵入鼓室,從而影響聽力。輕者,孩子耳朵會有堵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耳朵痛,聽力下降。其實,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是先壓住孩子一側鼻翼,然後擤出裡面的分泌物,在壓住另外一邊鼻翼,擤出鼻涕。
過度掏耳朵
給寶寶掏耳朵是爸媽做的很平常的一件事。不過,小編要提醒大家,給寶寶掏耳朵也容易掏出問題來。要知道,爸媽給孩子掏耳朵的工具非常重要。很多媽媽喜歡隨手給寶寶掏耳朵,比如用髮卡,用火柴棒,用木棒等。爸媽的不經意行為,會導致病菌進入寶寶的中耳腔內,從而引中耳腔感染,嚴重的可能導致鼓膜穿孔。孩子耳朵確實要適當清理,但要注意力度,要輕輕的掏,也要注意工具,不要用過硬和不潔淨的東西掏,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過多的噪音
據調查,很多兒童因為噪音汙染而導致聽力疾病。孩子們經常在噪音下學習或者生活,聽力會逐漸下降。高分貝的噪音是孩子聽力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為了孩子的健康,爸媽要給孩子營造安靜的家庭氛圍,如果發現周邊有噪音,記得及時帶孩子離開,或者捂住孩子的耳朵。
游泳不注意耳朵的保護
如今,很多小孩子都開始學習游泳。不過,因為游泳池內水不潔淨,加上孩子們抵抗力差,這樣的水侵入耳朵內後,很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如果爸媽們想帶寶寶游泳,那麼要做好保護耳朵的措施。
用錯了藥
一些藥物也會對孩子聽力造成影響,比如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藥物,如果孩子體質是過敏體質,那麼很可能就會有影響,因此千萬別盲目用藥!